清铭公文网 - www.sddayugaoke.com 2024年05月15日 12:35 星期三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清末女子职业教育的评价5篇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2-08-30 14:25:12

    清末女子职业教育的评价5篇清末女子职业教育的评价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增刊清末女子教育特点简析刘登秀(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摘 要] 近代女子教育继承了传统女子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末女子职业教育的评价5篇,供大家参考。

    清末女子职业教育的评价5篇

    篇一:清末女子职业教育的评价

    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年增刊清末女子教育特点简析刘 登 秀(四川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摘 要]  近代女子教育继承了传统女子教育的教育宗旨, 但在教学形式、 内容和影响上都体现了与传统女子教育很大的不同。

     传统与近代相结合的二重性与独立人格教育是其突出的特点。[ 关键词]  女子教育;女学   “ 女子无才便是德” 是传统中国社会纲常伦理的重要内容, 在这种 “妇德” 观的束缚下, 中国近代以前从不曾有过专门的女子教育。

     鸦片战争后,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逐步侵入, 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也逐渐地在中国传播开来, 近代社会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中国的教育也随之变化, 女子教育出现并有了一定的发展, 从传统的家庭教育、 纲常伦理教育向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发展, 女子教育的出现和发展为妇女解放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条件。一、 清末女学的出现和兴起近代以前, 中国是没有专门的女子教育的, 女子教育始终未被列入历代学制系统而仅仅以家庭训导的形式存在, 其所学内容不外乎 “ 三从四德” 。

     其实施的途径大抵有二:一是日常生活教育, 一是传阅女教书籍, 所要培养的妇女也只是柔弱、 顺从的代表。

     直到近代, 鸦片战争惊破了 “ 天朝大国” 的迷梦, 从闭关到开放是日趋没落的大清帝国对处于上升时期的西方资本主义痛苦而又无奈的让步, 同时也是儒家社会对外来文明不自觉的承认和容纳, 国外生产技术、 自然科学和政治学说的纷至而来, 形成近代社会特有的大规模的西学东渐场面, 它从价值观念、 伦理思想、 生活方式等方面对中国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并引发了近代化运动, 中国的女子教育随之而出现。中国最早的近代意义上的女子教育是外国传教士结合布道需要而开办的。1844 年, 英国 “ 东方女子教育协进会” 派女教士在宁波开办了第一所女子学校, 之后,女子学校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至 1876 年, 据有关统计,教会在华所办女校已达 82 所, 女生已有 1307 人, 女子寄宿学校 39所, 学生 794 人 [ 1] 。

     教会女学的开办, 打破了传统社会女子无学的旧格局, 使中国社会产生了一个新的阶层, 为中国创办自己的女子学校做好了师资和办学形式上的某种准备。

     1898 年 4 月, 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所女子学校———经正女塾在上海城南桂墅里成立, 它以“ 上可相夫, 下可教子, 近可宜家 , 远可善种。

     妇道既昌, 千室良善” [ 2] 为宗旨, 教学内容上包括中文、 西文、算学、 医学、 法学、 女红等, 并附设幼儿师范。

     仅从内容来看, 其已远远超出了相夫教子的范围了 。

     戊戌变法失败后, 经正女塾虽被迫停办, 却开启了中国女子教育的新风尚, 之后中国自办的女学开始有了一定的发展。光绪 28、 29 年, 清政府先后制定的 《钦定学堂章程》、《奏定学堂章程》 , 对学校系统、 课程设置、 学校管理等都做了具体规定, 却都没有明示女子受教育的地位, 仅仅把女学寓于家庭教育之中。

     但随着国内各类新式学堂的纷纷设立, 女子取得受教育的合法地位, 享受受教育的权利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光绪 31年 , 学部成立, 女子教育正式列入学部职掌之内, 之后又于光绪 33 年颁布了《女子师范学堂章程》 和 《女子小学堂章程》, 女子教育开始有了合法的地位。

     此后, 女子小学和女子师范学堂各地纷纷成立, 全国各地相继开办了几十所女子学堂,女子受教育已成为名正言顺的事情了。

     据统计, 1907 年全国共有女学堂 428 所, 女学生 15498 人 [ 3] 。

     民元后,专制制度的废除使女子教育在教育宗旨、 教学形式和教育程度上都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二、 晚清时期女子教育的特点清末女学一般都具有规模小 、 学科设置狭窄、 程度低的特点。但它毕竟是在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影响下出现的, 因而在教育宗旨、 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等方面与传统女子教育都有明显的不同, 体现了传统与近代相互交融的双重性质。1.教育宗旨和教学形式的双重性清末女子教育的宗旨根本来讲实质上是封建传统教育的翻版。

     清末 《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 和 《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 中明文规定这些女子学堂的宗旨:即教以 “ 为女、 为妇、 为母之道” , “ 务时以贞静、 顺良、 慈· 78 ·

     淑、 端俭诸美德。

     总不背中国向来之礼教, 与懿微之风俗。其一切放纵自由之僻说 (如不谨男女之辩, 及自行择配, 或为政治上之集会演说等事), 务须严切屏除,以维风化。” [ 4] (576页) 女子小学略有不同, 以 “ 养成女子之德操 与 必 须 之知 识 技 能, 并 留 意使 身 体 发 育 为 宗旨。” [ 4] (583页) 从这点看, 已冲击了封建社会中摧残女子身体的陋俗。

     近代女子教育与传统女子教育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在教学形式上, 传统的女子教育一般都是通过日常生活教育或传阅女教书籍这种家庭式的教学形式来完成的, 而近代女子教育突破了家庭教育的范围, 逐步地走向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 使本来只能有少数女子才能得到的教育逐步扩大, 女子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与近代男子学校相较, 女子学校具有男女分别严格、 学制单一、 时间短的特点。

     女子教育完全和男子教育分开,实行男女分校制, 女子学校比同类男子学校学制短一年, 程度也比男子低, 女子教育最高为师范学堂, 政府不设女子中学, 更不设女子大学 (教会大学除外)。

     而且官办女学中, 只有女子师范学校, 女子中学的出现则是民元以后的事了。

     从这两方面来看, 清政府还没有在指导思想上改变对妇女的教育观念, 不可能从男女平等、 开启妇女智慧、 利国利民的高度上去认识女子教育的价值, 而仅仅是把女子教育视为培养传统 “ 贞静、 顺良、 慈淑、 端俭” 的女性的一种手段。2.学科和教学内容的双重性清末女子教育在学科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具有明显的双重性质, 即将封建旧道德旧观念与近代科学文化知识相互搭配。

     在学科设置上, 女子教育主要有修身、 教育、 国文、 历史、 地理、 算学、 格致、 图画、 家事、 裁缝、 手艺、 音乐、 体 操, 有些女校 还教授英文、 日文等, 而教会女学还必须学习 《圣经》 。

     我们以女子师范学堂的课程来看看清末女子教育的课程内容和课时安排。女子师范学堂之学科为修身、 教育、 国文、 历史、地理、 算学、 格致、 图画、 家事、 裁缝、 手艺、 音乐、体操。

     其中修身的目的在于 “ 涵养女子之德行, 期于实践躬行” ;其内容为 《列女传》 、 《女诫》、 《女孝》 、 《家范》 、 《内训》 、 《教女遗规》 。

     教育在于 “ 使理会女子小学堂教育、 蒙养院及家庭教育之旨趣法则, 并修养为教育者之精神”;国文在于 “ 使能解普通之言语及文字,更能以文字自达其意, 期于涵养趣味, 有裨身心”;历史在于 “使知历史上重要之事迹, 省悟群治之变迁, 文化之由来, 及强弱兴亡之故, 正邪忠 之分” ;地理则在于 “使知地球形状运动, 并地球表面及人类生存之情状, 且使理会本国及外国之国事” ;图画在于 “ 使精密观察物体, 能肖其形象神情, 兼并成其尚美之心性”;家事在于 “ 使能得整理家事之要领, 兼养成其尚勤勉、务节俭、 重秩序、 喜周密 、 爱清洁之德性”;裁缝在于“ 使习得关于裁缝之知识技能, 兼使之节约利用” ;手艺在于 “ 使学习贴切于女子之手艺, 并使其指手习于巧致, 性情习于勤勉, 得补助家庭生计” ;音乐在于 “ 使感发其心志, 涵养其德性, 凡选用或编制歌词, 必择其有裨风教者”;体操则在于 “ 使身体各部均齐发育, 动作机 敏, 举 止 严 肃, 使 知 尚 协 同, 守 规 律 之 有益”[ 4] (577页) 。

     各学科每周课时安排见下表。女子师范学堂每学年课程表 [ 4] (580页)学科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每周钟点数 每周钟点数 每周钟点数 每周钟点数总计修身 2 2 2 2 8教育 3 3 3 15 24国文 4 4 4 12历史 2 2 2 6地理 2 2 2 6算学 4 4 3 2 13格致 2 2 2 2 8图画 2 2 2 1 7家事 2 2 2 2 8裁缝 4 4 4 3 15手艺 4 4 4 3 15音乐 1 1 2 2 6体操 2 2 2 2 8合计 34 34 34 34 136从上表的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出:具有近代科学教育内容的地理、 算学、 格致每周总共 27 课时, 占总课时 的20%左右, 其余传统女红、 闺训、 礼教内容的教学课时各约占 40%, 这说明近代科学知识仅仅被置于副课地位, 只是用来装点门面, 而封建礼教占据了当时女子教育的中心地位。

     随着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女学的学科也有一定的变化, 逐步的实用化。

     一些学校还为女生开设了园艺、 纺织、 刺绣、 摘棉、 造花等课程, 培养女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这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女生的逐步独立, 从而有利于女生独立人格的形成。3.女子教育中强烈的独立人格教育清末女子教育带有很强烈的独立人格教育的特点,这是近代妇女解放的首要条件。

     这主要从两方面来讲:一是提出男女平等的思想, 提倡女子教育, 提高女子社会和家庭地位, 鼓励妇女参政。

     这主要从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上来完成。

     将妇女培养成为与男子一样的参加革命的志士。

     辛亥革命前后 , 一些革命派所创办的女学中, 把女学堂作为传播民主革命思想、培养革命力量的阵地。

     如 1902年蔡元培等在上海创办的爱国女学校就寓革命于教育中, 他说 “ 本校初办时, 在清季年 , 含有革命性质。

     ……革命精神所在 , 无论其为男女, 均应提倡, 而以教育为根本。” [ 5]· 79 ·

     二是使妇女能够在社会独立自强, 女学除了一般的知识教育外, 同样也开设了手艺、 缝纫、 家事等课程。同时清政府 《章程》 中还规定, 女子学堂的从校长、 教员到管理员等都必须由女子担任, 若暂时没有女子担任, 那么就由年满 50岁以上的男教师担任, 这就增加了对女教师的需求, 因此必须多设学校以培养女校师资。晚清的最后十年, 女子的这种教育是以女子职业学校的兴办的面貌出现的。

     有蚕桑学堂、 师范学堂、 医学堂、女子大学、 女子法政学堂、 女工传习所、 保姆传习所、工艺学堂等。1904年, 史家修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近代意义的女子职业学校———蚕桑女子学校, 培养女子蚕业和桑业人才。

     之后, 各类女子的职业学校、 女工传习所等纷纷兴起, 如 1904年张竹君女士在上海爱国女校附设手工传习所 [ 6] , 上海、 杭州等地的女生纷纷前往学习。杭州设立网业学堂, 聘请女师教育沿海妇女学习织造等课程 [ 7] 。

     又如 1912年在上海成立的女子工业大学校专门教授女生学习缝衣、 制帽、 刺绣等课程 [ 7] , 而大量的职业学校则是师范性质的教育。

     1907 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 后, 女子师范学堂大量出现,如北洋女子师范学堂、 北京京师女子师范学堂、 奉天女子师范学堂、 安徽省立女子师范学堂、 晋省女子师范学堂、 沈阳公共第一女学堂、 湖广省幼女学堂、 四川辟俗女学堂、 等等, 当时规定, 女子师范学堂, 每州县必设一所, 由此培养大批的女生, 为女子教育提供了大量女教师。而近代医学堂的开办则主要是由教学兴办的, 如1899年由美国长老会在广州创办的 “ 广东女子医学堂”(1905年改名为夏葛礼医学院)、 1901年苏州基督教在苏州开办的 “ 苏州女子医学院” 等。

     各种职业学堂的开办, 培养了大量的具有一定专长的妇女, 她们凭借一技之长, 逐步摆脱了完全依附于家庭的状态而逐步走向社会, 促进了妇女解放运动的进行,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起了巨大的作用。三、 近代女子教育特点的影响近代女学是在民族危机刺激下以经世致用为通融会合点引入西学催发的。

     近代中国女子教育, 作为中国教育近代化与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对近代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特别是其中对女子自立、 独立人格的教育, 影响深远, 大大超过了清统治者创办女子学校的初衷。首先, 从事新型行业的妇女增多, 女教师、 女医生、 保姆、 女传教士大量出现。

     如师范女学堂培养了大批从事教育的女子师资。

     清政府明文规定:女子师范毕业生自领毕业文照之日起, 三年以内有充当女子小学堂教习或蒙养院保姆之义务。

     如有不得已事故 , 实不能尽教职义务者, 由地方官禀奉提学使允准, 量缴学费, 可豁免其教职义务 [ 8] 。

     由此, 一批批女校毕业生首先充实到女学堂来, 成为女学堂各科教习、 管理人员或蒙养院之保姆, 成为文化知识的传播者。

     由于师资队伍中有了女性的介入, 打破了男教师一统教育阵地的局面, 对封建社会一切以男子为中心的传统观念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当然, 从业的妇女还是相当少的, 更多的女生在毕业后都还是回家从事 “ 相夫教子” 的工作。其次, 出现了一个博学多才、 交游甚广、 政治感觉敏锐的女知识分子群体。

     受过新式教育的妇女, 有了初步的文化知识, 开始认识身外世界, 她们走出闺门, 接触社会, 参加政治、 经济、 文化活动, 为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开辟了道路。有的甚至走出国门, 远渡重洋, 留学国外。

     国内国外的学习, 使中国妇女丰富了头脑, 开阔了眼界, 在实践上第一次冲击了 “ 贤妻良母” 的女子教育的宗旨, 把将女子亦培养成为具有全面独立人格的公民, 放到了与男子同等的位置上。

     使广大的妇女开始认识到女子教育对国家兴亡、 社会文明进步的重大意义, 孕育了中国最早具有民主革命意识的女性...

    篇二:清末女子职业教育的评价

    作者简介:戴娟,女,江苏扬州人,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历史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为中国近现代社会史 ( 苏州 215123)《申报》被称为“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是旧中国历史最长( 77 年),影响最大的报纸,它创办了许多重大的新闻形式,曾有许多第一,均被载入中国新闻发展史,有很大的社会影响力。〔 1 〕 在《申报》上,无论是广告、新闻还是地方通电都有很多与女子教育相关的内容,因此,可以从《申报》入手来看近代中国的女子教育。一、教会学校推动中国女子学校的兴起教会学校在中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末,这是一种由西方教会在中国组织创办的教育机构,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如圣约翰大学、燕京大学、齐鲁大学,《申报》刊登教会学校招生的广告极为常见,如 1880 年圣约翰大学的招生广告上就言明了学校的办学模式、教学内容:“……新设圣约翰书院,教习英文中国文以及西国名院所习各书”,“每日早晚并礼拜日到堂诵经,其奉教与否,各自专主”〔 2 〕 ,可见,近代学校在办学方面吸取了西方教学内容和方法,改变了中国传统的“重道贱器”的教育观念,革新了传统教育的内容。在新式教育中,数学、天文、格致、地理诸学开始受到重视,也出现了许多重视实学的新型学校〔 3 〕 ,女子学校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应运而生。我国第一所女子学校是宁波女校,这同样是一所教会学校,由英国爱尔德赛女士于 1844 年在宁波创办。

     由于女学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因而为先进的中国人所提倡,众多女子学校相继产生,以江苏《光绪二十九年( 1903 年)——— 光绪三十四年( 1908 年)江苏女子学校状况一览表》为例,仅苏州地区出现的女子学校数量就相当可观,但是学生人数和教员人数方面却参差不齐,这是女子学校兴起的必经过程。在创办女校热潮的推动之下,女校也终于取得了合法地位。

     1907 年 3 月 8 日学部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颁布,兴办女子学校终于成为名正言顺的事〔 5 〕 ,《章程》 的颁布使兴办女子学校获得了更加有利的契机,掀起了办学热潮,《申报》上常见女子学校的招生广告,如 1909 年到 1911 年《申报》上登载祝群女清末民初中国女子教育的兴起与初步发展——— 以《申报》为视角戴 娟摘 要:清末民初是女子教育兴起和初步发展的重要时期,女子学校起源于教会学校。

     民间和官方对举办女学的支持为女子学校的兴办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学校管理方面兼顾了女子学校的特殊性,对学生和教员都有严格的规定;在科目设置上体现了培养“贤妻良母“的教育目标。

     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当时的中国女子教育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申报》是研究近代史的重要资料,为研究清末民初中国女子教育提供了重要的视角。关键词:清末民初;女子教育;《申报》2013 年第 6 期考试EDUCATION AND EXAMINATIONS90 · ·

     2013 年第 6 期教育 考试EDUCATION AND EXAMINATIONS学校的招生广告有 37 条, 1912 年刊载爱国女学校广告 24 条,另外健文女学校、启秀中西文艺女学堂、宁波府女学堂等女校的招生广告也常常连续多天见于《申报》之上。二、女子学校的初步发展(一)民众和政府对女子学校的支持随着妇女解放的逐渐推进,民间对兴办女学更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除部分由教会创办之外,有不少是由民间著名人士协助或直接创办,如太仓娄水女学就是由太仓当地颇有声望的王契华、杨凤间、杨炳史和史儒伯等创办的,他们清晰地认识到“成立女学为普及教育之梯阶,尤应加意注重”。

     兴办女学的重要性有目共睹,《申报》作为媒体的代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民众的呼声,它对官方应当采取的做法提出了建议,例如娄水女学自开办以来成绩显著,《申报》对其有“成绩之优美,校规之整肃,久为全邑所称许”等肯定之词,认为成绩如此显著的学校应该“拟请县议会提议扩充筹款,与继续开办中学及优级师范。

     ”〔 6 〕官方对创办女学也极为重视, 1906 年,《申报》刊载了《电传宫门抄——— 五月初十日召见军机庄赓良全善现换黄葛沙袍》指出:“妇女不可不讲究学问”,中央政府认为“女学之发达与否,不特与一家有关系,抑且与全国有关系,欲改良社会者,安可不尽心扶植而令稍有摧折哉”。〔 7 〕 1912 年都督府在给爱国女校的批示中指出:悉谋民国之发达首在教育普及,女学为教育之母,尤见重要,诸君留意及此。

     纠合同志组织女校办理亦复适度,可谓急所先务,实属大局之幸,自应如是准予立案,惟接济经费一层,此间公私各款均异常支绌,无从指拨,抑即自行筹集可也。〔 8 〕政府不但认识到女子学校的重要性,还为创办女学提供极大的便利与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女子学校为大众所认可,各地女校招生迅速开展,并有扩大规模的趋势。

     1906 年, 宁波府女学招生:“(一本科)学额四十名,年龄自七岁至十三岁,月费每月银五角;(二师范科)学额二十名,年龄十五岁以上,资格能作简易文字,于入学时试验合格者学资每月银一元;(三速成科)学额二十名,年龄较大未曾读书者学费每月银二元。

     ”〔 9 〕1912 年 8 月 10 日,上锡金海旅沪共和女校招生:“本校于下学期力图扩张,蒙锡金公所及在沪绅慨巨款兹特添设学科,增加学额招致新生以广造就学级,高初两等,另设国文英文,图请专修科纳费,专修科十二元,高等十元,初等八元,膳宿二十八元,半膳十二元。

     ”〔 10 〕 1915 年金陵女子大学招生:“本大学系由五公会联合创办,专以襄助中国女子教育,使在社会上发达为宗旨,学科深粹组织完备,凡有志向学者请至本校取阅详细章程可也。

     ”〔 11 〕 这足见清末民初兴办女学生机勃勃的情景,光绪二十九年——— 光绪三十四年江苏女子学校状况一览表(节选)

     〔 4 〕91 · ·

     戴就其办学形式来看,设置有本科、师范科、速成科,学习的内容包括国文和英文,这些都是受了西方教学形式的影响。(二)女子学校的管理“普通人民知教育之必要当自家庭有教育始,欲家庭教育之发达,必普与女子教育为最要”〔 12 〕 ,将女子教育视为教育之母的观点在 20 世纪初的中国已经被很多中国人所接受,由于女子教育的特殊性,对于女子学校的学制、教员、管理员都有区别于男子学校的规定。在学制上,提出女子小学应该与男子初等小学合办,不必另外设立,小学的学制为两年,两年学满之后即可升入女子中学,中学的学制为四年,之后再入师范本科,学制也是四年,从师范学校毕业之后就可以充当初等小学及女子高等小学的教员或者是管理员。

     这样的学制设立虽一定程度上是模仿了日本女子教育,但是“日本高等女学校之课程与男子中学相等似,今日中国女学程度尚低浅,目前尚不能与男中学受同等之教育”〔 13 〕 ,在当时的中国,虽然女子教育发展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绩,但毕竟起步较晚,与日本、美国等国还有明显的差距,这是被先进的中国人所认同的,但是他们对女子教育的未来仍然持乐观的态度,认为 “数年以来后,女学渐有进步,将来永久之学调,自当仿照美国制度男女一律施行,且当设女子高等程度之学校也。

     ”〔 14 〕对于管理员、教习和学生也有较为严格的规定。第一,管理员被视为与学堂的名誉得失联系最密切的人群,特别在女学之中,既有“心术纯洁,志趣正大之人”,也有“浮薄喜事少年,侧身其间”,参杂的这些所谓的“浮薄喜事”之人往往会使得学校的名誉受损,特别是校长的人选尤为重要,一定要保证选择那些确实有教育经验的人担任。

     第二,教习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也应该聘请那些“品行贞洁”之人为好。

     第三,学生的个人素质也密切关系到学堂的名声和成绩,如果有“一二败群之马侧杂其中,全校名誉,必为所累”,所以,管理员、教员“必择年高有德望之人”,“所招学生尤须择品行端谨者”〔 15 〕 。女子教育的管理关系到女学的未来,其具体做法也体现了当时女学试图走向解放,但是社会氛围仍存在较为封闭的因素,这些时代特征决定了女性要真正获得平等地位还要通过个人和政府长时间的努力。(三)女子学校的教学内容和目的清末民初女子教育的内容很大程度上区别于传统教育,不但传授国文也传授英文,还有师范教育或者侧重于某方面的专业技能教育,正如 1914 年《申报》刊载的《博文女学校招生启》所言:“本校志在提倡国学,设国文专修科授女子,以高等文学造就师范中学教员”〔 16 〕 。

     这一方面是让女性能够承担起国民之母的责任,另一方面是让她们能够掌握谋生的基本能力。开设什么科目、采取怎样的方法在推行女子教育过程中是两大关键问题,中国女子由于受传统因素的影响,具有 “本生长于深闺之中,多不出门,又常不与外人接见”的特点,“故其见闻至为狭隘,智识亦颇幼稚, 此一缺点, 实与今日时势不大相合”,因此,“开发女子智识之方法不可不大加研究”。〔 17 〕 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学习科目的设置上,区别于男生的理化、天文学、气象学、军事大意等内容,既有一般普及性的科学文化知识, 更突出的是家庭实用的内容或符合女性特征的内容,有修身、国文、算术、历史、地理、图书、理科、家政及烹饪、裁缝、女红、体操、乐歌和外国文等。

     对于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不仅仅是局限于担任教员或者成为贤妻良母,还有机会“直接升入欧美女子大学”。〔 18 〕 这些课程也恰恰体现了兴办女学的部分目的:既要“造就普通女子有共和国民之知识”,又要“欲为女子家事上、生计上之谋划”。〔 19 〕除了日常学习,女子学校的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的,各式游园会、音乐会逐渐走进近代女性的生活,这些活动也是力图鼓励她们接触近代社交,开阔视野,提升她们的素质,以更好地达到教育之目的。

     女子参加唱歌队、举办音乐会在传统社会是难以想象的,而近代女子走向解放之后这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了。

     游园会是近代女子学校鼓励女性参加社交的常见方式:“城东女学堂定于六月二十三日,即阴历五月初九日下午(天雨星期顺延)在新西门外黄家关路开第十次游艺会”〔 24 〕 , 仅就城东女学而言,到1912 年 6 月 23 日已经是第 10 次举办了,在游艺会中有娟:清末民初中国女子教育的兴起与初步发展 -- 以《申报》为视角92 · ·

     2013 年第 6 期教育 考试EDUCATION AND EXAMINATIONS乐器演奏、魔术、演讲、跳舞等各种节目,在这里,女学生可以自由交际,展示自己的才艺,这与传统社会深居简出的女子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体现了女性在近代追求自由平等的努力,也是女性解放和社会地位提高的有力证据。走出家庭的新女性接受近代教育、初涉社交,其目的不仅是获得自身的进步,更多的是一种家庭和社会的意义,“家庭生活却是个人入世的第一个步骤”,〔 21 〕 在清末民初,实现女性所谓的家庭和社会的意义主要指进行“贤妻良母”教育 --- 女子作为国民之母,对她们的教育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国家之强弱,以教育之有无为衡。

     教育之盛衰,以国民之程度为断。

     顾造就国民,尤要在造就国民之母。

     盖子之于母,自孩提之年以迄成童,衡朝夕不离于左右,亲爱愈切,感化愈神。故其母而知教育也,则儿童之行为,皆有模范……〔 22 〕女子教育是“国民教育之母”的观点是清末民初知识分子的共识,不仅仅是《申报》,其他媒体中也常见他们的相关言论,例如《妇女杂志》就是讨论女子教育问题的重要阵地:“女子教育者, 又国民教育之母也,能齐家然后能治国有贤母,而后有佳儿。

     ”〔 23 〕 这说明清末民初,女性世界虽然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女性在子女启蒙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没有因此被剥夺,提升“国民之母”的素质在当时成为一项重要任务。清末民初的中国面临着探寻救亡图存道路的任务,于是一批知识分子将目光落在了教育上,他们认为“泰东西之富强,非幸致也,其胚胎在教育”,其中女子的教育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女子教育发达,而后幼稚教育亦发焉达焉,而后国民教育亦发焉达焉……女界发达如泰东西,则食富强之果。

     ”〔 24 〕 在这个的特殊的时代,女子教育又成为挽救中国的一个途径,被给予了极大的期望。三、清末民初女子学校的不足之处蒋梦麟在《西潮》里说,“女孩子不能和男孩子一道上学,要读书就得另请先生,穷苦人家的子弟请不起先生,因此也就注定了文盲的命运。

     ”〔 25 〕 这句话不但透露出经济条件对女性接受教育的制约,更强调了传统社会性别观念让女性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虽然西方的自由空气让人们的思想逐步走向解放,对于女性的束缚程度也有所降低,但是千百年来的伦理道德观念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全清除的,女性虽然可以走出家庭接受教育,但是“女子贞洁为先”的思想仍然很流行,所以“女学生”就成为较为特殊的群体,社会上也常流传着针对女子学校的负面言论,“常州之粹化女学堂,松江之清华女学堂,谣诼纷腾,风波大起,或涉讼到官,或登报攻揭。

     闲言秽语,几于通国皆知”。〔 26 〕 任何一种事物在其出现之初都会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关于它的负面消息也会被无限放大,女子学校同样如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官方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首先,男女分校教学;其次,“办理女学自管理员、教员以此均已妇女主持,不得搀入一男子”,〔 27 〕虽然随着妇女解放的进一步深入,要求男女同校的呼声日趋强烈,但男女分立学校的方式在社会上仍占优势。

     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员的组成都使得女子学校带上了特殊性,在教育问题上女子仍未取得平等地位。女子教育的目的在清末民初是力求培养合格的“国民之母”,“贤妻良母”是当时教育追求的目标,除此之外,在当时还存在所谓的“非贤妻良母派”,这一派较之“贤妻良母派”更为激进,他们认为“贤母良妻不足为女子教育之目的”,“女子必须受高等教育”,这是仿效欧美教育而提出的呼声,但是这样的办学理念在当时并没有被广泛接受,“贤妻良母”式的教育仍然占主流。在“贤妻良母”观念的主导之下,对于女性权利意识的培养就存在明显的不足,特别是参政意识的培养常常被忽略甚至被否定:……民国以来颇有一派人士倡道一种新说,主张开放女子之界限,其结果致使幽娴女子提倡种种议论,或主张男女同权,或倡道女子参政,遂至有女子法政学校...

    篇三:清末女子职业教育的评价

    资讯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5年  第24卷 第2期 清末民初的中国女子职业教育 王 友 良  摘 要  在我国近代,中国女子职业教育获得了长足发展。正是它的呼号倡导、实践示 范、促改普通教育乃至走向社会开展职业指导,直接推进了妇女的解放。对女人来说,难能可贵 的是自然生存的勇气,但光有勇气是不够的,掌握谋生的技能,争取经济独立才是女性能否堂堂 正正做人的首要条件。 关键词 清末民初 职业教育 职业学校 女子教育 一、 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成及女子职业教育诞生 我国近代的职业教育可以溯源于清末的实业教育,两者虽然不能等同,但毕竟有着密切 的联系。其一,它们都重视实用科学知识的教与学;其二,正是在实业教育的发展进程中,人 们看到了推行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实业教育只着眼于为实业发展服务,而不以大多数学 生的谋生就业需要为出发点;而学生谋生就业问题若不解决,则国家实业的大规模发展,民 富国强的美好理想最终只能是空想而已。也正因为如此,发展职业教育成为时人的重要使 命。鸦片战争后,中国兴起了学习西艺运动,开始在学校中实施职业教育。1866年6月,左 宗棠在福州设船政学堂。1867年1月,船政学堂正式开学,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所海军制造 学校。1874年江南制造局附设操炮学堂,1898年附设工艺学堂等,这是中国最早的一批职 业学校,它是适应当时社会历史发展要求产生的,并得到了清政府的大力支持。戊戌变法之 后,全国各地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实业学堂。1902年实业学堂进人学制,在1904年颁布的 《奏定学堂章程》中被列为独立的实业教育系统。横分为农业、工业、商业、商船四类,纵分为 高等、中等、初等三级,另设实业教员讲习所及艺徒学堂、实业补习普通学堂。民国后实业学 堂改称实业学校,纵分两级,原中等、初等改为甲种、乙种实业学校;原高等实业学堂改为专 f-16校,另设实业补习学校和实业教员讲习所。到1917年,全国共有甲种实业学校112所, 学生13519人;乙种实业学校344所,学生15265人。[1]1922年新学制颁布后,甲、乙两种 实业学校改称为职业学校。至此,中国职业教育体系已渐趋完善。 但是,民国前,中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中几乎是没有女子职业教育的。在中国,无论是传 统的私塾、书院教育,还是新式的学校教育、职业教育,历来都是把女性排斥在外。中国的女 子教育起步维艰,中国的女子职业教育更是如此。但是,历史的脚步是不可阻挡的,帝国主 义列强的大炮碾碎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美梦,也敲醒了亿万中国人奋发图强的决心,震撼着 二百万深居闺中的妇女同胞。教会女学校客观上为中国近代女学的产生提供了样板,并消 除了一定的社会心理障碍。中国广大的有识之士,如郑观应、康有为、梁启超等纷纷发表文 章,抨击封建的“三从四德”观念,倡议女学。自1897年始,经正女学、苏州兰陵女学、上海爱 国女学等中国人自己办的女子学校相继出现。清政府于1907年3月8日颁布《奏定女子师 ・ 28 ・  http://www.cqvip.com

     维普资讯范学堂章程》,作为对旧学制的补充。至此,旧学制虽然是被动却终于以国家法制的形式,局 部地承认了女子教育的合法地位,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新式女子教育的发展。女子职业 教育也产生于同样历史背景下,并逐渐成为近代女子教育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鉴于20 世纪初中国女子解放尚处于最初级阶段,女子就业的范围极狭窄,所以本文把女子师范学校 及其他女子专门学校均纳入广义的职业教育范畴。 二、清末民初的女子职业教育的种类及现状 中国近代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大致可以以民国元年为界分前后两个阶段。民国前,女 子职业教育的场所很少,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是女医学校。1904年李钟珏在上海公共租界赁房创办上海女子中西医学校(后改 名为上海女子中西医学院)。“专重女科,使女子之病,皆由女医诊治,通悃而达病惰”。招收 14岁~23岁的健康女子,分正科、预科两种,延请名师教学。同时期类似的学校还有北京女 医学堂、杭州产科女学堂等。 ]二是保姆讲习所和女子师范学堂。保姆讲习所,是清末民初 培养幼儿教育师资的机构。1903年京师第一家养院设立保姆班;1904年湖北幼稚园内附设 女子速成保育科;1905年天津严氏女塾附设保姆讲习所。[33这些保姆讲习所为中国近代幼 儿教育培养了最初的师资。1907年,学部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及女子师范学堂章程,至此, 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终于取得了合理合法的地位,并在学制中占有一席之地。根据女子师范 学堂章程,女子师范学堂“须限定每州县必设一所”。可由官方设立,亦许民间设立,修业年 限一般为四年。主要课程有国文、历史、体操等。招收毕业女子高等小学堂四年级,年满15 岁以上者o[43这一时期较有名的师范学堂有天津北洋女子师范学堂、浙江女子师范学堂、京 师女子师范学堂等。三是艺术类专门学校。如创立于1908年的中国女子体操学堂,招收高 小毕业生。课程有生理解剖、语文、音乐等,以教日本舞蹈和中国武术闻名。[53同时期艺术类 学校还有创立于1909年的南京女子美术专修学校、上海女子高等艺术学校等。 随之,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被推翻。1912年元旦,建立民主共和政体。规定国家主权 在民,无论男女都有选举、被选举、创制、复决等权利;在守法、纳税、服役与财产继承等方面 男女一律平等。上层建筑与国家政体的民主变革,为教育领域的男女平等提供了法制上的 保证。1912年,蔡元培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立即着手对清末封建专制主义教育进 行改革。1912年颁布实施《壬子癸丑学制》。在《壬子癸丑学制》中,女子教育占了一定地 位,设立了女子高等小学、女子中学、女子师范和女子实业学校,具有民主精神和男女平等受 教育的精神。在全国范围内,女子教育包括女子职业教育都有了飞跃性的发展。1913年袁 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尊孔复古”,抨击“男女平等”、“人格独立” 的女子教育为好高鹜远之谈,要求女子教育应回复传统,以“养成贤妻良母主义”为女子教育 之方针。后又是张勋复辟,北洋军阀混战,女子教育一度受阻。但在此段时间,女子职业教 育却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袁世凯反对男女平等,却仍强调“女子教育注重师范及职业,并保 持严肃之风纪”。 1917年4月,黄炎培等人在北京创立“中华职业教育社”。其主要目的是推广和改良职 业教育。中华职业教育社还在上海创办了中华职业学校,设立职业介绍所,使职业教育在本 时期内形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现象。1918年,全国中学校长会议通过女子中学应设简易职 业科并须扩充女子职业教育方案。1919年教育部令各省女子中学校得设简易职业科。伴 ・ 29・  http://www.cqvip.com

     维普资讯随新文化运动的浪潮,“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的呼声越来越高,女子教育再次出现新的热 潮。根据中华教育改进社调查:1923年全国甲种实业学校女生1452人,女生占总数的 7.13 ;全国师范学校女生6724人,女生占总数的17.57 9/6。[6 民国前出现的几类女子职业教育学校在民国后大都得到保留并有所发展。民国后规模 较大、较有影响的职业学校有以下几所:山东省立女子职业学校、浙江私立甲种女子职业学 校等。保姆讲习所渐渐演变为幼稚师范科(院、校),并在全国各省推广普及开来,幼稚教育 和幼稚师范教育发展迅速。女子师范学堂改为女子师范学校,并出现了女子高等师范学校。 如,京师女子师范学堂1 91 9年改办高等师范,改名为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为国内女子最 高教育机构。到1920年,北京大学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冲破女禁,开始招收女生。据中华 教育改进社调查:1922年,除教会学校外,全国高等学校女生已达665人,1928年达到1835 人o E73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女子进入高等职业教育的领域有所扩大,女子职业教育的层次 也在不断提高,这当然也为女子就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其他的专门学校也有不同程度 的发展。 还需要特别一提的是教会系统的女子职业教育,它在清末民初的女子教育中也占有很 重要的地位,不容忽视。 教会女学在近代中国女子教育方面功不可没。在接受教会初等教育之后,一部分女性 升人更高一级的学校或出国深造,另一部分女性接受教会系统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在初期 对女性实施职业教育方面有第一类女子师范学校。 第二类面向女性的专门学校是医专和护校。因为教会医院的分布只能限于沿海地区主 要的条约口岸,所以医专和护校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沿海大城市。民初教会大学设置的护 士专科有3年或4年制。较有名的协和医学院、湘雅医学院、齐鲁大学均设过护士专科。据 1920年初的一项统计,基督教系统有女教师3069人,女医生55人,毕业护士459人,肄业 护士1707人。[。] 第三类教会面向女性的职业培训为神道人员,包括传教士助手和女布道员。女布道员 有短期非正式培训,也有长达四年的正式训练,课程包括《圣经》、教会历史、神学等。在 1906年前,基督教系统在华设立68所神学院和训练学校,有543名女神学生。[9]在培训结 束后,一般被分配担任教会学校教员或布道员。 三、女子职业教育发展的原因和结论 谈到中国近代女子职业教育的兴起,不能不谈到近代艰难又顽强地发展的女子教育。 女子职业教育起步虽晚,都仍构成女子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上一世纪初,对女 子职业教育的发展起推进作用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西方文化的传播。鸦 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纷纷进入中国,传教、办学、办医院,不可避免地带有浓厚的殖民色彩, 但也在客观上促进了女学的萌发,为在一个“男尊女卑”观念深刻笼罩中的中国女性推开了 一扇窗口,成为引领女性发现自我、选择新生活的起点。二是得益于近代妇女解放运动思想 先驱的宣传。郑观应在《女教》中抨击女子缠足,并阐明其女子教育思想。甲午战争失败后,  救亡图存、强国保家成为当务之急。在维新志士的呐喊中,女学不兴已是国家积弱的根源。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撰有《论女学》一文,抨击了“妇人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认定“欲 强国必由女学”始。国人白办的女学也由此发展起来。三是得益于女学的发展。无论是教 ・30 ・  http://www.cqvip.com

     维普资讯会女学,还是中国人自办的女学都为近代中国培养了第一批女知识分子。这些女性受“男女 平权”思想的影响,她们中的大多数冲破封建家庭的牢笼,成为中国第一代职业女性,这就为 近代中国女子职业学校的女学生们提供了样板。四是得益于El益开化的政治、社会氛围。 辛亥革命成功地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为近代中国女子职业教育提 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孙中山先生一贯认为只有女子教育普及,“然后男女可望平权,女界 平权,然后可成此共和民国。”[10]之后,轰轰烈烈在全国兴起的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两 面大旗,“男女平等”、“社交公开”、“婚姻自由”、“男女同校”、“妇女解放”成为广大青年知识 分子的普遍崇尚。李大钊、鲁迅等人陆续发表文章,倡议应使妇女解放与政治解放、思想解 放、经济解放并行。女子职业教育也在这种政治热潮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 综观近代女子职业教育,既可以看到其历史性的进步与发展,又可以明显感到其中还有 许多值得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无论是女子就学还是就业的人数与整个国家的二万万妇女相 比,仍占极小的比例,且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和各大中城市,绝大部分集中于文教卫生 类和轻纺工业(劳-F),与科技类、政法类及理科专业偏离。这种新的失衡,虽在一定意义上 反映了其合理的性别差异导致的社会分工,但在更大程度上却依然表现了男女受教育权的 不平等和整个妇女解放的低水准。当然,要解决这些问题已非单纯的女子教育力所能及。 中国的妇女解放经历了整整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走着与西方妇女解放不同的道路。 挪威剧作家易卜生曾在19世纪创作了《玩偶之家》,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里的妇女解放问 题。同一时期中国的广大妇女仍处在“三座大山”的重压下。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是从家庭 革命到社会革命。走出封建礼教家庭、寻求自由和个性解放是“五四”前期广大妇女的急迫 呼声。《玩偶之家》被介绍到中国已是1914年后,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潮流的推动下,易 卜生被中国知识界精英视为启蒙先驱,“娜拉”也成为广大青年学生追求个性解放的偶像。 鲁迅认为,如果一个妇女贸然离家出走,没有经济来源,没有钱,未受过教育,无以自求生 存,那将是愚蠢的。对女人来说,难能可贵的是自然生存的勇气,但光有勇气是不够的,掌握 谋生的技能,争取经济独立才是女性能否堂堂正正做人的首要条件。 中国妇女的解放,不仅需要有像秋瑾那样杰出的巾帼精英,更需要造就能自求生存的千 千万万个普普通通的新女性。如何造就?接受单纯的普通学校教育还是不够的。黄炎培在 《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书》中列举了清末学校“学生之毕业于学校而失业于社会比比”[11]的 社会现实状况,说明沟通教育与职业对个人生计、实业发达、国家前途都有莫大关系。随着 职业教育在民国后成为愈来愈重要的教育现象,女子职业教育也成为越来越多女性敲开职 业大门,争取独立的最好手段。 参考文献: [1][3]《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128、129页。 [2][4][11]朱有谳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三辑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294页。 [5]朱有谳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三辑上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808页。 [6]陈启天:《最近三十年中国教育史》,台北文星书店,1962年版,287、379页。 [7]钱卓开:《女子教育》,见《中华民国教育志》(二),22页。 [8]《中华归主》(中国基督教事业统计1901 ̄1920年)(下),891页。 [93罗苏文著:《女性与近代中国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65页。 [1O]《在广东女子师范第二校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二卷,358页。 (王友良: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成都,61OO64) ・ 3】 ・  http://www.cqvip.com

     ...

    篇四:清末女子职业教育的评价

    清末重庆的职业教育吴洪成 摘要重庆近代职业教育兴起于清末“新政”时期依照“新学制”的规定设立了实业学堂及专门学堂从教育目标、内容到教育方法都旨在培养实用技术人才。服务于重庆近代农、工、商业的发展需要。重庆职业教育制度的形成对重庆教育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重庆清末新教育制度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     文献标识码  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年《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民族危机加剧国内外矛盾尖锐。迫于内外的压力清政府被迫祭起了改革的旗帜演出了近  年“新政”改革这回光返照的历史一幕。“新政”时期的改革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各个方面但以教育改革最为有效。清末的“新教育”始于洋务派于    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但作为一场新教育运动逢勃展开并达到高潮实出现于清末的“新政”改革时期。实业教育其实质等同于今天的职业教育 是近代职业教育在早期的代名词 应是清末教育改革的闪光点之一。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发生、发展首先始于东南沿海开风气较早、近代工商业基础较好的地区渐次往内地延伸、拓展。本文探讨内陆地区重庆职业教育兴起的历程并作适当的分析评价。由于我国学术界目前对同类问题探讨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对内陆地区则有所忽略故可资借鉴研究成果不足本文只是为抛砖引玉祈请学者补正。一、清政府有关兴办职业教育的规章    年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明确了职业教育的体制把实施职业教育的学堂称为实业学堂。又将实业学堂分为三级初级实业学堂修业 年中等实业学堂及高等实业学堂各修业年。    年颁行的《奏定学堂章程》对农、工、商各级各类实业学堂和艺徒学堂的入学条件、学制及培养目标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实业学堂“在振兴农工商各项实业为富国裕民主大计”“其学专求实际不尚空谈”“小试则有小效大试则有大效”【  。根据章程中有关条文初等实业学堂招收初小毕业生。初等农业学堂学习农业最浅近之知识技能毕业后能从事简易农业修业 年。初等商业学堂学习商业最浅近之知识技能毕业后能从事简易商业修业 年。中等实业学堂招收高小毕业生。预科 年本科 年。中等农业学堂授以农业所必需之知识技能以各地方种植畜牧日有进步为成效。中等工业学堂授以工业所必需之知识技能以各地方人工制造各种器物日有进步为成效。中等商业学堂授以商业所必需之知识技能以各地人民至外省外县贸易日多为成效。实业补习普通学堂和艺徒学堂旨在使广大群众均【作者简介 吴洪成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河北保定      。  万方数据

     有可执之业虽薄技粗工亦略具科学知识以厚民生而增国力。实业补业学堂在从业人员及欲从事各种实业的儿童中招生授以简易实业知识技能并补习小学课程修业 年。艺徒学堂令未人初等小学但粗知书算的  岁以上儿童入学授以中等程度的工业技术使成为善良之工匠为宗旨修业年限不定至多以 年为限。重庆的行政区划当时属四川管辖故无高等实业学堂的设立权限。重庆的实业学堂 实施职业技术教育的学校教育机构 是在《奏定学堂章程》推行以后发展起来的既是推行新政、发展实业所必需又是新政教育改革的一部分。重庆的职业教育兴办并未拘泥于章程而是因地制宜采取了较为灵活的方式。    年四川总督赵尔巽上奏筹设川省实业学堂以推广、加强四川教育的发展其中认为实业学堂与地方工矿、资源及经济特色密切结合学科专业的设置应反映其特色他提出窑业、染织、采冶、理化等四大部门。对发展川省实业学堂的意义及相关问题他在奏折中这样写道窃维近今数十年环球各国已成工战商战时代实业不兴商务安望起色 惟是外洋各项工业无一不与理化算学相关系故必有通于各种科学之人才然后旧者可图进步新者可望发明。否则摹仿一物必假技师而所得有限留学外洋仅成工手而所造未精。即欲调查工厂亦告无识门径之人。具此种种困难工业之前途实难望其发达即就川省言之。二十一万方里之而积原料非不富也手工向称精美民智非不强也设劝工厂以养之辟劝业会以鼓励之提倡非不力也。然而数年以来迄第二次工会之开办一二摹仿外洋之品类皆得粗遗精刻鹄类骛。日用普通之物则精者所值甚昂仅供少数富人之玩好粗者无资抵制徒夺寻常工人之利权。地利如此其优胜人力如此其经营而效果如此其微末推求其病则因无学堂以养成实业之人才而从事实业者又皆无专门学业之故。夫学生之与学徒性质大有区别矩蠖相承学徒之事也理想独辟学生之事也。程度迥殊教法自异。故欲造成完全之实业人才非亟筹设立专门学堂不可。   刁 莅事以来。随时督同司道反复筹商佥称实业一项实为商矿枢纽川省提倡实业尤以商矿为注重要点。所拟章程内载实习四科皆就川省固有之原料而订一日窑业。陶瓷一项向产隆昌达县筹原料不减江西惟嫌制造粗劣是以日用各物虽明知邻省外洋来   之品物价较产地十倍之昂亦不能取给于彼。三十二年七月曾由商务局详派陈生其殷前往醴陵、景德镇调查知此业改良尚易当经带同学生入醴陵实业学堂学习现在速成科卒业者已有数人重庆商民设有一厂已著微效再求精深则非藉资学力其奚以济一日染织。川省系产丝之区染织本固有之利然观士大夫服用之所需类皆贵苏杭而贱土货。所产同而荻利不同则染与织之优劣不相若也。外洋于染织一业大抵能考察各国人情之好尚精益求精近年榆入之品日新月异人选竞趋之漏卮甚巨。日本西京染织最为著名染织学堂亦复林立考其丝质不佳于我核其价值乃廉于我所能胜我其一在花样精新则善织之故一在光彩夺日则善染之故盖世界愈过文明则服物愈趋华美。于人情之取合考商业之盛衰则川省丝业之前途非亟求改良染织以期与外洋并驾、邻省齐驱势难逃劣败之公例也。一日采冶。川矿之富各国艳称言矿政已十年虚糜庠帑以巨万计成效未彰力九不继。自奉部文改设调查局以来颁定局章注重查矿、炼矿二事不知先无采矿之学未发现者固不能查先无冶金之学已发见者更不能炼宝藏惟有坐失巨款惟有虚糜虽法美意良亦徒托诸空言可耳。此对于全省矿业而采冶学之不容稍缓者也。一日理化。化学一科为用最广大而凡百制造小而饮食卫生莫不发明于此虽各种普通学校莫不兼列此科而一则与以普通之知识一则教以应用之精微详略不同深浅迥别外洋工业分科化学常独占一部故于此校亦列专科。以上四科实业。所关原不止此但因地时不得不先其所急。计开办经费约需银四万两第一年预备科约需银一万六千两第二三年实习科约岁需银三万九个  万方数据

     余两。现惟火柴官厂每年约可得余利银五千两丝业保商局公费余存项下每年约可得银六千两堪资挹注。其余不敷之数尚巨。再由奴才饬局会同藩司筹拨弥补。除将章程咨送学部农工商部外应请饬下部巨核明立案以便选聘教员购买仪器克日开办¨’。    年 清光绪三十四年 商部会同学部《具奏四川实业学堂办法章程折》对四川总督锡良奏请筹设四川实业学堂的酌拟章程折作了批复认为四川“土地沃饶原料既多民智渐瀹实为提倡工艺最宜之地”。原奏请章程注重四川实情因地制宜应由“该省督臣随时督饬认真经理逐渐扩充冀收实交。”办学经费除源于火柴宫厂、保商局余利及余存款项外“不敷之数由该省督臣设法筹拨以重久远。”学堂课程应遵章详订并应“兼习修身中国文学、算学、物理、化学、图画 体操各科普通学以期完备。”【  商部与学部联合颁布的奏折肯定了四川 包括重庆 发展实业学堂的设想并提出了具体意见影响了清末该地区职业教育的实际推行及发展进程。光绪三十四年     年  月 日“学部议复闽督松寿奏请筹办实业学堂”并议限两年之内“每府应设中等实业学堂一所每州县应设初等实业学堂一所每所应收生百名。并通行照办’’‘  。上述章程内容大都针对四川、重庆兴办职业教育的实际问题提出意见也有的基于全国兴学的急迫性而加以筹设、计划应该说这些对重庆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都起到宣传、推动及规范的实际作用。二、重庆推行职业教育由于四川总督锡良在四川省推行各项“新政”兴设各种实业发展商业急需各类人才。重庆地处长江、嘉陵江交汇处是长江上游的工商贸易中心因此自然成为四川乃至西南诸省近代新教育产生的摇篮与工农业生产、商业贸易及西方科学技术联系密切的职业教育尤其如此。由于总督锡良在川省推行各项“新政”大力举办各种实业、发展商业急需各类人才于是重庆陆续出现了一批实业学堂。清同治九年     年 川东兵备道姚觐元在浮图关为了教农民栽桑养蚕亲自编写蚕资料及通俗读物以大坪为技术示范区使养蚕技术逐渐推广到川东各地。这是区内可考的最早的技术推广教育。重庆的实业学堂开办得最早的是光绪二十七      年在合川大河坝建立的四川蚕桑公社    年以后亦称四川蚕桑公社民立实业中学堂其办学宗旨规定“ 本社专以考验桑虫、蚕病、丝弊讲求栽培养育、杀蛹制种、’缫丝等法为本省农家改良旧术指授新学以开风气而扩利源 延聘教习传授尘徒以为培植人才扩充蚕桑之基础。”【  从中可以看出该实业教育机构既有学校职业技术教育的旨意但也包容社会职业技术传授及培训的任务。四川蚕桑公社从创办到宣统二      年止前后九年六个班的毕业生共   多人分赴四川各县为振兴四川蚕业推广新法养蚕作出了卓越贡献。光绪二十八年     年 遵省令丰都县成立农务局主办传办所学习栽桑养蚕技术购进桑苗   株。重庆其余的实业学堂是在    年《癸卯学制》颁布以后才开办起来的既是推行新政发展实业所必需又属新政教育改革的一部分。这批实业学堂不拘泥于部颁章程采取了因地制宜较为灵活设置的方式。下表是现今可考的部分实业学堂办理情况。      一    年重庆可考的部分实业学堂办理情况裹成立学校名所在地备注年代四川蚕桑公社    正合川蚕桑传习所    妊丰都学习裁桑养蚕技术忠县城东蚕桑学堂    盔自桥溪植桑养蚕附近酉阳县城专门学习养蚕缫丝蚕桑学堂    妊西山沟一年多后停办酉阳县龙由留学日本的陈德蚕桑学堂    年潭经院元任校长专收商家子弟授以薄记、商品、书夔州商业学堂    盔夔州算、英文各科毕业后由各商家录用实业学堂    正秀山县城传授缝纫等技术万方数据

     巴县保游艺女子学堂    篮节院蚕桑学堂    矩南川万县文明坊办有女万县万州子蚕桑传习所县蚕桑实业中学堂    正人邓焕奎创办蚕桑书院学堂推广栽桑养蚕和缫丝技术蚕桑学堂    正忠州重庆商务总会为培重庆商业学堂    年养商才而创办    年改名蚕桑蚕桑传习所    正云阳学校蚕桑传习所    薤巴县蚕桑传习所    拄江北永川县城蚕桑学堂    年桐子坳垫江县蚕桑传习所    正传授栽桑养蚕技术学署    年。游艺女子巴县保节学堂与树坤女校合树坤女子学堂    拄院侧并更名私立游艺树坤女子学堂    年学校改革联合县立中等商业中    正重庆中。改为重庆联合学堂县立商业学校初设机房重庆中等商业实业    拄街后迁学堂桂花园简式蚕桑传习所    薤永川简式蚕桑传习所    焦黔江省立重庆高级商业职业学堂    拒重庆中等蚕桑实业学堂    正夔州蚕桑讲习所    经潮招收  人初等农业职业学堂    钯江津民国后停八省蚕桑传习所    链巴县农业学堂    拄大足县农业学堂蚕桑科实业    燕梁山县分设农科蚕种两个学堂专业县立乙种农业学堂    拄梁平县设农业、蚕桑两科江津县城招收初小毕业生初等农业职业学堂    拒东门外遗即相当于高等小爱祠学堂开县农业学堂    拒开县乙种农业学堂光绪末合川授蚕桑新法县立中等农业学堂清末永川资料来源重庆各州县志及四川文史资料王笛著‘跨出封闭的世界一长江上游区域社会研究 中华书局    年重庆实业学堂的分布特点是工业、商业学堂主要集中在重庆城...

    篇五:清末女子职业教育的评价

    代码1 034 5III I III II I III III II IIY3294933鼢1淳即花六学Z H£Jl A N G.N O R M A L UN l V E RS I TY’^’硕士学位论文学科专业:一一一.一.二一.生凰.袅二.一一。。。。‘一一一一、学 ,号:20142l 0387研究生:堡羹茎.,.!措导教师:龚国庭一中图分类号:

     鹜2§.论文提交时间:~2鱼12.年—豆月L日万方数据

     A STUDYON TANG QUNYING’S COGITATION ANDPRACTICE FEMAI,E VOCATl0NAL EDUCATION作者:任菲菲Author:Ren feifei申请学位类别:历史学硕士Toapply for graduate classes:Master of History导师:龚国庆Tutor:Gong guoqing学科(专业):中国史Major:Chinese History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Degree Awarding:Zhej iang Normal University论文提交日期:2017年6月June,2017万方数据

     唐群英女子职业教育思想及实践研究摘 要近代女子职业教育的兴起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试图通过对唐群英女子职业教育思想的研究,总结其在女子职业教育层面的重要思想和主要实践,有助于理解其女子职业教育思想的构建及对近代女性解放事业的重要贡献。本文主要从唐群英女子职业教育思想的兴起背景、思想内容、教育实践,及其思想和实践的评价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清朝后期,随着西方势力强势入侵,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均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被迫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晚清女学的兴起,打破了传统观念.制度对女性教育的束缚,使女性开始获得与男性平等的教育权,实现主体独立,奠定了先决条件。清末实业思潮的兴起,在社会上掀起了实业教育的发展高潮。唐群英女子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主要源于当时中国社会从封建旧时代向近代转型的时代需要,也离不开唐群英自身所具有的反抗传统礼俗,争取女性解放的精神。唐群英女子职业教育思想首先包括对女子职业教育现状的批判。她指出了中国传统封建教育对女子思想的禁锢和早期女子职业思想的局限性。唐群英女子职业教育思想,更多包含了女子自身独立全面发展的人文理想,实现女性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体制设想,以及更迎合女性需求的教育内容、更为人性化的课程设置和构建女子职业教育环境等多方面内容。唐群英积极开展职业教育的实践活动:宣传女子进步思想,创办女子进步报刊,鼓励女性接受教育,争取男女平权,实现自我发展;‘建立女子实业学校,培养女性职业人才,推进女J』生社会公共化。笔者认为,唐群英的女子职业教育思想内容及实践对民国中后期开展的职业教育事业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她提升了社会对女子职业教育的关注度,并且为后来明确女子职业教育基本目标,推动女子职业教育体系改进提供了现实启发。万方数据

     本文以唐群英为中心,对其女子职业教育思想及实践进行整体研究,有利于对唐群英教育思想及实践形成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丰富唐群英女权解放事业的研究,弥补了相关研究领域的某些不足,同时为当今女性职业化研究提供了某些借鉴。关键词:唐群英;职业教育;女子职业教育;女子职业教育思想;女子职业教育实践II万方数据

     A STUDY ON TANGQUNYrNG’S COGITATIONANDPRACTICE FEMALE VOCATIONAL EDUCATIoNABSTRACTThe rise of modem Female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modemization of Chinese education.This text tries to sumup its important thoughtsand main practice at the level of female vocational Educa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nTang Qunying female vocational Education thoughts,helping to understand theconstruction of Female vocational education thoughts and th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to modem female liberation.This text discusses mainly from four aspects includingthe background of the rise,itsideological content,educational practiceand theevaluation ofthinking and practice.In the late period of Qing Dynasty,The politics,economy,culture and many otheraspects in Chinese society had undergone tremendous changes.So China was forcedto start its difficult modernization with western forces invading.The rise offemaleeducation broke the constraints to female education in traditional mindset andsystem,made women have the equal right to educate with men and realized subjectindependence,which established prerequisites.The rise of industrial thought set offthe climaxof the development-of industrial education in society.The becoming of thethoughts of Tang Qunying female vocational education were mainly origin in thetime needs of the transformation-from the feudal times to modem in Chinese—societyat that time.It could not also do it without their spirits of fighting against traditionalcustoms and fighting for female liberation.The thoughts of Tang Qunying female vocational education firstly contain thecriticisms to the status quo of female vocational education.She points out that theimprisonof Chinese traditional feudal education on femalethoughtsand thelimitations of early female professional thoughts.The thoughts of Tang Qunyingfemale vocational education mostly contain humanistic ideals of female independent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the tentative plans of education system on realizing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women,meeting female needs for educationalcontent,humanizingcourses andconstructingfemale vocational—educationIII万方数据

     environment and manyother contents·Tang Qunyingcarried outpracticalactivitiesof vocationaleductionactively:Promotingfemale progressive thinking,startingfemaleprogresslVenewspaper,encouraging women toreceive education,fighting for equaH够bet、Ⅳeenmen and women and achieving self-development,SeXing up female industrial schoolsto cultivate professional talented female andto promote female social publicizatlon·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and practice of Tang Qunyingfemalevocational educafion had a great effect on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late Perlod ofthe Republic of China.It promotedthe social attentions to female Vocatlonaleducation,and provided realistic inspirations of clearing the basic goalsof temale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promoting the improvementof female VOcatlonal eductionsystem·一This text takes Tang Qunying as a center,analyzing her thoughts and Practlceoffemale vocationaleduction entirely.Itdoesgoodto form a systematlcalunderstanding on Tang Qunying’s thoughts and practice,to enrich the analyslson theemancipation of women,to make up someshortages on research areas andat the sametime,to provide some drawingon researches on female professionalizatlon n0Vaday8·KEY WORDS:Tang Qunying;Vocational Education;FemaleVocationalEducation;Thoughts on Female Vocational Education;Practice on FemaleVocational educationⅣ万方数据

     目 录摘要⋯⋯⋯⋯⋯⋯⋯⋯⋯⋯⋯⋯⋯⋯⋯⋯⋯⋯⋯⋯⋯⋯⋯⋯⋯⋯⋯⋯⋯⋯⋯..IABSTRACT⋯.⋯⋯⋯⋯⋯⋯⋯⋯⋯⋯⋯⋯⋯.⋯⋯⋯.⋯⋯⋯⋯⋯⋯⋯⋯.⋯.⋯⋯⋯⋯⋯⋯⋯⋯.⋯.III目录⋯⋯⋯⋯⋯⋯⋯⋯⋯⋯⋯⋯⋯⋯⋯⋯⋯⋯⋯⋯⋯⋯⋯⋯⋯⋯⋯⋯⋯⋯⋯V绪论⋯⋯⋯⋯⋯⋯⋯⋯⋯⋯⋯⋯⋯⋯⋯⋯⋯⋯⋯⋯⋯⋯⋯⋯⋯⋯⋯⋯⋯⋯⋯⋯⋯⋯⋯⋯⋯⋯⋯⋯⋯..1(一)选题意义⋯⋯⋯⋯⋯⋯⋯⋯⋯⋯⋯⋯⋯⋯⋯⋯⋯⋯⋯⋯⋯⋯⋯⋯⋯1(二)学术史回顾⋯⋯⋯⋯⋯⋯⋯⋯⋯⋯⋯⋯⋯⋯⋯⋯⋯⋯⋯⋯⋯⋯⋯⋯2(三)本文的研究思路及创新点⋯⋯⋯⋯⋯⋯⋯⋯⋯⋯⋯⋯⋯⋯⋯⋯⋯⋯7(四)关于本文的几点说明⋯⋯⋯⋯⋯⋯⋯⋯⋯⋯⋯⋯⋯⋯⋯⋯⋯⋯⋯⋯7一、唐群英女子职业教育思想形成背景⋯⋯⋯⋯⋯⋯⋯⋯⋯⋯⋯⋯⋯⋯⋯⋯.10(一)早期的人生经历⋯⋯⋯⋯⋯⋯⋯⋯⋯⋯⋯⋯⋯⋯⋯⋯⋯⋯⋯⋯⋯..1 0(二)社会历史背景⋯⋯⋯⋯⋯⋯⋯⋯⋯⋯⋯⋯⋯⋯⋯⋯⋯⋯⋯⋯⋯⋯..1 5二、唐群英的女子职业教育思想⋯⋯⋯⋯⋯⋯⋯⋯⋯⋯⋯⋯⋯⋯⋯⋯⋯⋯⋯.25(一)唐群英对女子职业教育现状的批判⋯⋯⋯⋯⋯⋯⋯⋯⋯⋯⋯⋯⋯..25(二)唐群英的女子职业教育理想⋯⋯⋯⋯⋯⋯⋯⋯⋯⋯⋯⋯⋯⋯⋯⋯..28三、唐群英女子职业教育思想实践⋯⋯⋯⋯⋯⋯⋯⋯⋯⋯⋯⋯⋯⋯⋯⋯⋯⋯.33(一)筹办进步女报⋯⋯⋯⋯⋯⋯⋯⋯⋯⋯⋯⋯⋯⋯⋯⋯⋯⋯⋯⋯⋯⋯..33(二)创建女子职业学堂⋯⋯⋯⋯⋯⋯⋯⋯⋯⋯⋯⋯⋯⋯⋯⋯⋯⋯⋯⋯..41四、唐群英女子职业教育思想及实践的评价⋯⋯⋯⋯⋯⋯⋯⋯⋯⋯⋯⋯⋯⋯.48(一)唐群英女子职业教育思想及实践的影响⋯⋯⋯⋯⋯⋯⋯⋯⋯⋯⋯..48(二)唐群英女子职业教育思想及实践的局限性⋯⋯⋯⋯⋯⋯⋯⋯⋯⋯..50结语⋯⋯⋯⋯⋯⋯⋯⋯⋯⋯⋯⋯⋯⋯⋯⋯⋯⋯⋯⋯⋯⋯⋯⋯⋯⋯⋯⋯⋯⋯⋯54参考文献⋯⋯⋯⋯⋯⋯⋯⋯⋯⋯⋯⋯⋯⋯⋯⋯⋯⋯⋯⋯⋯⋯⋯⋯⋯⋯⋯⋯⋯.55附录⋯⋯⋯⋯⋯⋯⋯⋯⋯⋯⋯⋯⋯⋯⋯⋯⋯⋯⋯⋯⋯⋯⋯⋯⋯⋯⋯⋯⋯⋯⋯60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5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5致谢⋯⋯⋯⋯⋯⋯⋯⋯⋯⋯⋯⋯⋯⋯⋯⋯⋯⋯⋯⋯⋯⋯⋯⋯⋯⋯⋯⋯⋯⋯⋯.66V万方数据

     浙江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67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67VI万方数据

     绪论(一)选题意义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方近代文明的不断东来,中国女性的近代意识也逐步觉醒,社会上涌现出一大批提倡女性解放的革命先觉。她们将实现民族富强与实现女性解放紧密结合,在社会上开展了一系列的争女权、兴女学、实现男女平等的进步活动。她们的行为不仅在当时社会引起了剧烈的反响,更是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女性解放事业的发展,同时为以后的女性独立解放事业树立了光荣的榜样。唐群英是民国初期领导女权运动的急先锋。她在民国建立过程中曾多次参加武装起义,积极支援革命活动。民国建立后,唐群英又组织女子参政同盟会,领导女子争取参政权,推进民主政治,同时她还创办进步报刊,传播西方先进思想。除此之外,她还是推进近代女子教育的实践活动家。她倾注毕生心血,不惜散尽家资以推进女子教育的发展。然而目前学界对唐群英的研究更集中于她的女权活动,而在女子教育方面的学术成果还很有限,且在研究层次和研究内容上相对薄弱,尤其是对她的女子职业教育思想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本文选择唐群英的女子职业教育思想作为研究课题,主要是出于以下两点的思考:首先,唐群英对女子职业教育事业的努力践行。她因为倡导女权解放而思考女子教育问题,并引发了她对女子职业教育现状的长期思考与关注。在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之后,唐群英受孙中山启发,逐渐将精力放在发展女子教育事业上。她一边创办女子进步报刊,宣传男女平等和女性解放思想,为女子争取教育权,一边又筹建女子学堂,普及教育,传播知识。她一生共创办10所女学校,其中有一半都是关于女子职业教育的学校,可见她对女子职业教育事业的重视。女子职业教育作为唐群英后半生重点关心的事业,理应该成为研究唐群英的重要方面之一。其次,研究近代女子职业教育的早期历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女子职业教育是女子教育体系的重要分支,它不仅关系着女性能否实现经济独万方数据

     绪论立,以及在社会公共生活上的参与程度,而且也是当今社会需要解决好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女子职业教育的实现程度,关系着占人口总数一半的女性自身权利的实现,涉及到人类文明的发展及社会的长治久安。清末民初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开启了我国近代女子职业教育的历史进程,虽然发展的过程中充满曲折和繁复,但对于推进女子职业教育的历史进程具有重大意义。当今社会,女子就业及职业教育问题依然充斥于各行各业。反观唐群英当年之努力,依然具有许多借鉴之处。本文选择唐群英的女子职业教育事业作为研究主体,希望能为唐群英的研究,尤其是她的教育研究贡献绵薄之力,也希望人们更多地了解唐群英的事迹及贡献,了解其无愧于“一代女魂”的理由。(二)学术史回顾由于本文探讨的内容为唐群英的女子职业教育思想活动,从思想范围来讲,唐群英的这些思想应该属于清末民初女子职业教育思想的一部分。她关注女子职业教育的思想既有清末民初女子职业教育思想的共性,同时又具有唐氏自己的思想特色。所以本文将对清末民初女子职业教育研究和唐群英研究进行学术史回顾。1.关于清末民初女子职业教育思想研究目前,有关清末民初的女子职业教育研究,学术界已经做了一些相关史料整理和理论研究工作,也获得了一批研究成果。(1)关于史料整理方面《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3编教育》①...

    推荐访问:清末女子职业教育的评价 清末 职业教育 女子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