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铭公文网 - www.sddayugaoke.com 2024年05月04日 07:31 星期六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高校信息化现状分析3篇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2-09-15 17:15:04

    高校信息化现状分析3篇高校信息化现状分析 第21卷 第4期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21 No.42021年07月Journal of North China U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校信息化现状分析3篇,供大家参考。

    高校信息化现状分析3篇

    篇一:高校信息化现状分析

    1卷   第4期 华 北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社会科学版)

     Vol. 21 No. 42021年07月 Journal of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July. 2021收稿日期:

     2021 - 01 - 04基金项目:河北省2020年度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

     SQ201078 )。作者简介:岳丽娜( 1982 - ),女,辽宁葫芦岛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教育信息化。文章编号:

     2095 - 2708 (2021 )

     04 - 0108 - 07       DOI :

     10. 3969 /j.issn. 2095-2708. 2021. 04. 108教育信息化 2.0 视域下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岳丽娜 1 ,聂怀勇 2( 1. 华北理工大学 现代技术教育中心,河北 唐山 063210 ; 2. 华北理工大学 临床医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2.0 ;能力现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摘   要:教育信息化 2.0 引发了教育样态的深度变化,要求教师具备与其相适应的信息化教育能力,研究团队在分析梳理教育信息化 2.0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结构维度以及影响因素等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教育信息化2. 0视域下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与各因素对能力发展的影响程度展开调查研究,剖析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各因素对能力发展的影响程度从教师个人和高等院校两个方面提出促进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进一步提升的对策与建议。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当前,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教育领域渗透。为应对新兴信息技术对教育领域的颠覆性影响,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2. 0行动计划》,教育信息化2.0引发了教育样态的深度变化,教育环境朝着基于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综合运用的智慧化转变,[ 1 ] 教学模式逐渐丰富为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自由切换的高度混合模式,人才培养目标更加强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学样态的变化,要求高效教师具备与其相适应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担负起教育信息化 2.0 时代赋予的新使命。那么,当前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如何?各项因素对能力提升的影响程度如何?怎样提高?一系列问题是高等院校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教育现代化所面临的重要命题,也是每一位高校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因此,研究团队对教育信息化2. 0视域下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与影响因素展开调查研究,并从教师个人和高等院校两个方面提出促进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进一步提升的对策与建议。一、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一)调查问卷的设计课题组以“信息化教学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素养”等为研究主题的实证性研究成果为借鉴,结合教育信息化2. 0的相关理念,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并通过专家咨询的方式,对调查问卷进行修改与完善。最终问卷主要包含被调查者的个人基本情况、教育信息化2. 0视域下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各主要因素对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影响程度三个部分。(二)调查实施过程本次调查开始于2020年8月,10月底结束,主要选择河北省内五所高等院校的一线教师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涵盖工、医、文、理、经济、艺术等多个学科门类的一线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样本的科学性和代表性。调查问卷由受访教师现场填写,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500份,其中有效问卷483份,问卷有效率96. 6% 。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一)受访教师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此次调查中,受访教师样本在性别、年龄、学历、教龄以及教授科目的专业类别等方面都有所涵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表1 受访教师的基本情况受访教师的基本情况 占比性别 男42. 6%女57. 4%年龄25 - 35 岁 24. 2%36 - 45 岁 32. 9%46 - 55 岁 28. 6%56 岁以上 14. 3% 14. 3%学历 本科10. 6%硕士研究生 56. 2%博士研究生30. 3%博士后 2. 9%教龄10 年以下 26. 4%11 - 20 年 31. 3%21 - 30 年 26. 7%31 年以上 15. 6%教授科目的专业类别 工学16. 2%医学17. 7%理学14. 4%经济学14. 6%管理学15. 7%文学13. 3%艺术学8. 1%   (二)教育信息化2. 0视域下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1.认知与态度认知与态度部分包括高校教师对教育信息化2.0有关政策、理念、技术工具的了解程度,对新兴信息技术、教育理念关注的主动性以及对在实践教学中融入新兴技术进行教学创新的意愿。从统计结果来看,受访教师对教育信息化2.0相关文件、代表性技术、思维理念的认知程度较低,如表2所示,有43. 9%的受访教师“不了解”教育信息化2. 0相关文件、要求和理念;有34.6%的受访教师“不了解”大数据等教育信息化2. 0代表性技术;有45.9%的受访教师“不了解”大数据思维、共享思维等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互联网思维。总的来说,高效教师对教育信息化2. 0的了解程度还远远不够,应加大教育信息化2. 0相关政策、理念以及代表性技术的宣传和培训。在主动性方面,高校教师对高等教育领域中出现的新兴技术以及教育理念、方法等关注度不够,在回答“您会主动关注高等教育领域中出现的新兴技术、工具、资源吗?”时,仅有11. 2%的受访教师选择“经常关注”,而有34. 9%的受访教师选择“不关注”;在回答“您会主动关注高等教育领域中出现的新兴教育理念、方法、策略吗?”时,仅有10. 3%的受访教师选择“经常关注”,而有44. 5%受访教师选择“不关注”,可见,提高教师了解、学习新兴技术、教育理念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迫在眉睫。在意愿方面,受访教师对于利用教育信息化2. 0代表性技术、方法等进行教学创新比较被动,有67.5%的受访教师选择“如果学校有要求,或学生有需要我会尝试”,而选择“非常愿意”的仅有9. 6% ,可见,高校教师对利用新兴技术进行教学创新的主动意识还需加强。9 0 1   第4期    岳丽娜,等:教育信息化2. 0视域下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

     表2 高校教师对教育信息化2. 0相关政策、理念、技术工具等的认知情况问题 选项 占比您对教育信息化 2. 0 的相关文件、要求、理念的了解情况如何? 非常了解9%比较了解11. 5%了解的不多35. 6%不了解 43. 9%您对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教育信息化2. 0代表性技术、工具的了解情况如何?非常了解 10. 2%比较了解 12. 4%了解的不多 42. 8%不了解34. 6%您对用户思维、大数据思维、共享思维等教育信息化2. 0时代的互联网思维了解情况如何?非常了解 9. 5%比较了解13. 9了解的不多30. 7%不了解45. 9%  2.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设计能力主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呈现、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创新等方面的能力来反映。从统计结果来看,受访教师在教学内容呈现、教学情境创设、教学素材的选择与加工、互动交流环节的设计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好。然而,多数受访教师对教学模式和教学工具的合理选择上还需进一步提高,有接近四分之一的受访教师在“根据教学需要恰当的选择技术工具、教学软件或网络教学平台”时存在“偶尔不知如何选择”的现象,有15. 7%的受访教师“不能够”对其进行恰当选择;有34. 6%的受访教师在“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的选择线上、线下或混合教学模式”时“偶尔不知如何选择”,另有 16.9% 的受访教师选择“不能够”恰当选择;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融合新兴技术及理念进行教学创新方面,受访教师更显吃力,有22. 3%的受访教师表示自己“不能够”根据教学内容恰当设计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36. 4%的受访教师选择“不能够”利用新兴信息技术进行实践教学活动的创新。总体来看,受访教师融合新兴技术、理念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3. 教学实施能力教学实施能力主要通过教师对教学工具软件平台的操作能力、教学过程的组织和监控能力以及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恰当运用教学策略的能力来反映。从统计结果来看,有44. 9%的受访教师对教学工具软件平台的操作还未能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有45.4% 的教师应加强“熟练组织学生开展线上、线下或混合教学活动,并监控学生的学习进程”的能力;有61. 7% 的受访教师“不能够”根据具体教学情况恰当选择和运用教学策略、方法,可见,教学策略的学习和提升也是高校教师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表 3  高校教师的教学评价能力问题 选项 占比您能够熟练的使用数据分析工具吗?完全能够12. 4%基本能够24. 5%不太熟练35. 4%不能够15. 8%没使用过11. 9%您能够根据数据分析工具给出的建议,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活动吗? 完全能够11. 9%基本能够 23. 6%不太熟练 33. 8%不能够 16. 9%没尝试过 13. 8%您能够利用在线教学平台、软件等记录的学习信息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态、学习需求和学习效果,有针对性的开展个别教学吗?完全能够 11. 4%基本能够 22. 6%不太熟练 35. 9%不能够 11. 8%没尝试过18. 3%0 1 1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教学评价能力教学评价能力主要从高校教师对数据分析工具的运用能力、依据数据分析工具的建议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活动的能力以及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评价、精准教学的能力等方面展开调研。从统计结果来看,如表3所示,大部分受访教师还不能熟练使用数据分析工具;仅有11. 9%的受访教师“能够根据数据分析工具给出的建议,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活动”;另外,“能够熟练利用在线教学平台、软件等记录的学习信息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态、学习需求和学习效果,有针对性的开展个别教学”的受访教师仅有 11. 4% ,综合可见,受访教师对基于大数据理念和工具进行教学评价的能力存在极大不足,亟待提升。(三)各因素对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影响程度分析课题组成员利用文献分析法,对影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梳理,并采用李克特五分量表法,从教师个人、学校环境两个方面调查分析各因素对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影响程度。“非常赞同”计5分,“比较赞同”计4分,“中立”计3分,“比较不赞同”计2分、“非常不赞同”计1分,某项因素得分越高,则表示其对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影响程度越大,反之越小。1. 教师个人内部因素图 1  个人因素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影响   如图1所示,受访教师认为“对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不够重视,没有积极性”是对他们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影响程度最大的个人因素。教师自身对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意识与态度决定了教师是否愿意了解和学习教育信息化2. 0相关政策和理念,是否愿意探索新兴信息技术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创新,如果教师对教育信息化2. 0不够重视,将抑制他们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积极性。排在第二位的个人因素是时间精力。当前,高等院校职称评定的难度越来越大,科研压力随之增大,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外,科研占据了一线教师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留给学习和探索新兴技术、教育理念的时间比较缺乏。排在第三位的个人因素是自信心。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发展迅猛,各种教学软件、平台层出不穷,此外,在教育信息化2. 0视域下,信息化教学强调理念、技术与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等各个环节的有机融合与创新,难免给一线教师带来眼花缭乱、无从下手的感觉。排在最后一位的个人因素是认知能力。“学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擅长或不擅长的知识领域,对于不擅长信息技术或教育理论的一线教师,应在学习培训过程中妥善安排内容的难度和培训的进度,即注重教师培训的个性化,尊重教师之间的差异性。2.学校外部环境因素1 1 1   第4期    岳丽娜,等:教育信息化2. 0视域下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

     图 2  学校因素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影响   如图 2 所示,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影响最高的学校外部因素是高校的制度机制。受访教师普遍认为学校与信息化教学能力相关的激励、评价、考核等机制缺乏合理性,“是否具备较高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对教师的工资待遇、职称评定没有影响”导致他们缺乏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动力和热情。影响程度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分别是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教师培训是丰富教师教育信息化2.0相关知识储备、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培训内容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培训形式单一严重抑制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影响程度排在第四位和第五位的是无形技术(技术与教学融合设计能力)支持与有形技术支持。教育信息化2. 0视域下的信息化教学强调技术与教学各个环节的融合创新,融合创新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设计能力以及对新兴技术、平台的操作能力,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将大大增加他们对教学创新的积极性。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受访教师对无形技术支持的渴望胜过有形技术支持,因此,高校应在保证有形技术支持的前提下,提高对无性技术支持的力度。影响程度排在第六位的是校园氛围。如果学校领导大力倡导教师学习教育信息化 2. 0 相关技术、积极尝试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身边同事经常分享学习心得、实践体会,那么处在如此氛围中的教师也将被带动,努力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影响程度排在最后两位的学校外部因素分别是软件资源和硬件设施。当前,各高等院校对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建设的重视程度较高,资金投入较大,因此,与其他因素相比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影响程度较低。三、问题与建议(一)存在的问题1.教师个人意识缺乏教育信息化2. 0时代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离不开教师个人对教育信息化2.0相关技术、理念等的正确认知,然而,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受访教师缺乏主动学习、探索新兴信息技术与教育2 1 1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理念的意识。他们每天辗转于教学与科研之间,认为自己没有多余时间和精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加之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权衡之下,他们越发忽视对新兴技术的关注,进而影响了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 2 ]2.信息化教学能力亟待提升通过对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四个主要维度的调查,总的来看,高校教师在教育信息化2.0视域下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亟待提高。主要表现在:第一,对教育信息化2. 0相关文件、技术、教育理念等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很低。例如,有超过四分之三的受访教师没能做到对“教育信息化 2. 0 的相关文件、要求、理念”“比较...

    篇二:高校信息化现状分析

    82019年第1期总第194期No.1. 2019Sum 194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的社会发展和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都经历了改革和创新,我国社会重要发展战略方针之一就是人才的培养,而一个高校对人才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日常教务管理工作的影响,所以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具有重大且深远的意义。虽然高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一些安全问题隐患,这种数据信息化的发展也是对人们传统思维的重大挑战,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大数据的重要性,尤其是对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给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带来了强大浓郁的生命力。对过去的许多传统教务管理工作都不能收集到完整的数据或处理困难的工作,信息化教务管理系统可以很容易地解决。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为各种曾经遇到的难题提供解决方案的同时也为各种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便利。因此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成为了当前各高校教育管理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一、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从2012年以后,数据信息呈喷井式的增长,信息化一词众人频频提及,同也象征着国家正式迈入信息化时代。大数据是指无法再短时间内收集处理的海量信息集合,需要通过更有决策力及流程优化能力的新型处理模式才能更轻松准确的分析处理海量数据,适应高速增长的多样化琐碎信息数据。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社会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挑战与无法估计的变化,对国家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时代在蓬勃地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高等教育,办学规模也在逐渐地扩大,教学模式改革不断的深入,对教务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务管理是高等院校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一个学校运转的核心与基础,同时教务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直接影响学校对人才培养。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各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要求也随之不断变化,传统的教务管理系统已经不能够满足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在高校的教务管理中,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信息,表格记录等,这些繁琐复杂的工作不仅仅给工作人员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同时也降低了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更加影响了对人才的培养。传统的人工处理方式已经不再满足信息化社会的需求,只有改变教务管理的工作模式,建设科学的信息化教务管理系统才能解决信息数据繁琐、复杂、庞大这一问题。网络已经潜移默化的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知识的重要途径,它为人们提供了极其庞大的信息量与快捷的回去方式,高校作为一个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地方,应该保证与时俱进,把网络应用到教学与教务管理中,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减少了工作人员的负担,也避免了大量的重复操作核对等工作,因此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着极其重大且深远的影响。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庞大,因此我国对高校教育越发的重视,各高校的办学规模也不断的扩大,推行多元化教学制度,从原来的一地办学发展到现在对地点办学,增加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总体人数,专业数量和班级数量也在成倍增加,使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变得越加的繁重复杂,只是靠有限的人员已经无法进行有效快速的管理。近几年来我国教育正处于改革深入时期,专业学科被细化,呈现出交叉性与多样性,同时学分制度的出现带来了许多新的管理问题,学生不在是以班级为单位上课,而是根据每个人所选择的科目去上课,学校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去编排课表时间,避免可是冲突问题的发生,而且学生的成绩管理从班级单位转变为个人单位,导致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大幅度地增加。因此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就成为一个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信息化管理不仅能够解放工作人员,更能够进行大量信息数据的采集、记录、查询、统计等,大幅度的提高了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高校教务管理包含了学校各个环节,因此是一个需要明确规范制度的工作,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就有力的保障了教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二、教务管理系统对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的作用我国已经正式迈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技术对高校教学方式、教学制度、教学思想、教务管理等各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与变化。信息化逐渐的渗透到各个领域,尤其在管理系统方面得到广泛地应用,信息化时代高校教务管理系统建设对教育工作的发展和创新起着重大的推进作用,促进了国家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发展。高校利用成熟科学的信息技术来建设规范、先进、安全的教务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能够促使各部门信息与教学资料共享,确保了信息的全面性与准确性,大幅度的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信息化管理使工作职责更加的明确,工作准则更加规范,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合作更加的顺畅,减少了矛盾冲突的产生。师生也可以快速便捷的查询自己需要的信息,学生成绩与学籍等信息更加的严肃规范。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是时代进步、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三、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在进入信息化时代之前,一些高校已经建立了不完善的教务管理系统,而这些传统的系统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的海量教务信息数据,需要不断创新改革,建立新的信息化教务管理系统,而高校教作者简介:张婷婷(1981-),女,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助理研究员,就职于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任教学秘书。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张婷婷(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信息技术水平也得到了迅速的提高,正式地迈入了大数据时代,信息化技术已经正式应用于各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中。近年来因软件IT、云计算等技术的飞快发展,全球信息数据出现喷井式的爆发增长,信息数据快速庞大的增长,对传高校传统式的教务管理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在如今大数据时代下,传统的教务管理系统已经难以适应于现状,若是想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高校教务管理系统则需要进行不断的改革创新,把教务管理信息化,建立正确,良好的信息化教务管理系统,提高教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务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将主要探讨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对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及教务管理系统对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的作用,分析其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合理的改进建议来促进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关键词:高校;管理系统;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19)0001-000108-02

     1092019年第1期总第194期No.1. 2019Sum 194教育教学研究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及难点。1.对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没有明确、完整的规范各高校对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忽视了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推迟了建设工作的开展和实施。许多高校都只是根据自身的状况与需求来建设教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导致了教务信息不完整、不规范,并且不能实现学校间的消息共享,无法进行有效快速的沟通交流,最导致信息数据不能被有效的利用,成为垃圾数据。2.高校教务管理系统存在着大量的安全隐患,缺少灵活性与扩充开放性信息资源共享是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优势,但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所有的事物都穿在着利弊,网络也是如此,再给我们带来便捷和资源共享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安全风险。高校在依靠网络建设教务管理系统时,也存在着信息泄露及篡改,数据遗失,系统瘫痪等风险。一旦遭到不法人员入侵,系统感染病毒,将受到巨大损失。社会在不断的发展,教育制度也在不断的改革创新,这要求了教务管理系统要具备极高的灵活度和扩充新,但目前高校传统的教务管理系统不举办这样功能。3.管理系统平台不完善没有一个完善的系统平台,目前各种管理软件系统水平参差不齐,符合高校教务管理需求的系统并不多见,而网上应用的管理系统更是少见,这严重影响了学校间的信息交流分享。高校对教务管理需要信息共享,学校应该重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建设,但现在各个高校之间的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程度不同,差异性较大,很难达到顺畅的信息共享交流,导致信息化建设合作减少,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4.教务信息化专业人员缺少目前大多数教务管理人员的思维还停留在数据记录的层面上,没有意识到信息化管理的作用,电脑上的办公软件也仅仅只是被使用了其中的一小部分,机械重复地记录信息数据,并没有真正应用到互联网的智能便利。信息化专业人在是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建设的重要因素,教务信息化代替了传统的教务管理方式,因此对教务人员的专业要求明显提高,而我国严重缺少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学校更加重视教师资源的建设,从而忽视了人力资源建设,导致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难以建设。四、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的对策研究1.加强对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艰巨而长时间的工作,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各高校要充分认识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培养现代化意识观念,根据学校自身的状况,以培养人才为目标,探寻教务管理新模式,促进校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高校在建设教务管理信息化系统时需要注意信息网的覆盖范围与数据的更新,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与有效性,加强对教务信息化管理的监督,从根本上提高员工对教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使教务信息化管理更加的规范化、标准化。2.加强信息安全防护与系统的灵活度增强员工的信息安全防护意识,认识到教务管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高校集中选用安全可高的防护软件,为每一台计算机安装有效的防火墙,并时常检测监督。制定合理规范的账户密码及权限,确保教务管理信息的安全性。对员工开展病毒防治知识培训,提倡数据档案备份管理,确保信息不丢失。确保教务信息化系统的可持续运转,各高校需要建立严谨规范的管理制度。在信息化系统建立的过程中会反复出现许多新问题,需要管理人员认真负责地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事后主动分析原因、总结经验,逐渐完善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3.培养专业人才建议一套完善的教务信息化系统是基础,想要推广落实则需要管理人员的努力,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了该系统有效性。信息化时代的教务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能够灵活地操作计算机,更要具备教务信息化管理和分析能力。所以高校应加强教务管理人员信息化管理技术培训,培养他们的现代化意识,把之前的管理经验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不断地完善优化系统,从根本上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学校在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素质的同时引进多样性专业人才,专业人才是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实施的重要因素。五、结语总而言之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是信息化时代下不可阻挡的趋势。在这个信息爆炸时代,大数据给国家和教育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机遇和挑战,人才的管理与培养决定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是高校良好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并加强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参考文献:[1]黄立明,郭红英.当前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06.[2]谭明芳,黄成荣.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现状及对策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8.[3]张永莉.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4.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Zhang Ting-ting(Union College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117, China)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 leve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China has also been rapidly improved, formally entered the era of big dat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formally applied in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ftware IT, cloud computing and other technologies, the global information data has blowout-like explosive growth, the rapid and huge growth of information data, which has a huge impact on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syste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oday"s big data era,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system has been difficult to adapt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If we want to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the times,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eds constant reform and innovation. We should informationalize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establish a correct and good information-based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system,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put forward a new subject for the informationization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篇三:高校信息化现状分析

    yekejiyufazhan2019 年第 9 期(总第 455 期)【摘 要】信息化建设以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已经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中,而高校也时刻贴近时代发展要求,结合信息技术不断改革创新,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信息化平台建设已逐渐受到高校重视。文章针对高校成果转化经验,根据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现状,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为推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信息化平台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关键词】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信息化平台;建设【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9)09-0021-02信息化平台建设是高校组织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而科研成果转化是高校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高校作为科技成果的供给主体,成果转化工作成为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与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进行有机整合,如何借助信息技术加强管理职能等,是高校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重点探讨内容 [1] 。而构建科研成果转化信息化平台已获得广泛应用,许多高校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成果转化信息化平台,有效推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驱动力。1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信息化平台建设现状分析现阶段,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信息平台仅是初步、简略地发布现有科研成果,缺乏良好的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且往往由企业通过自行搜索才能查找到相关科研成果,进一步限制了科研成果的转化。1.1 科研成果更新效率低下由于科研项目需要提前面向对象进行成果征集,并由高校科研部门审核与检验后才能对外发布,整体公布周期被拉长,导致最新的科研成果不能及时发表,更新效率较低。同时,对外发布的科研成果仅有最终结论的简单介绍,且介绍形式缺乏统一性,导致企业无法全面了解和掌握科研项目的核心价值及重要内容。1.2 成果转化路径过长在高校科研管理中,成果发布体系仅作为高校科研系统中的其中一部分,并未独立形成专门的科研体系,给企业增加了搜索难度。同时,企业对科研成果具有开发意向后,需要联系高校科研部门或政府部门,才能寻找到相应的科研人员 [2] 。由于科研成果转化路径过长,导致企业失去了研究热情和动力,进一步降低科研成果转化的有效性。1.3 成果转化管理过程不健全由于成果转化工作只限于中介环节,仅简单地搭建企业与科研人员的联系,并未对整体协作过程进行组织和管控,从而导致不少具有发展前景的科研项目被迫中途停止。1.4 科技研究与企业市场之间的需求发生错位在高校科研机构中,科研人员更侧重于纯学术的分析和探究,以期盼通过科研成果获取奖金和职称,忽略了科研成果的经济价值和应用价值。此外,由于对科技研究的投资较少,导致科研机构各项研究缺乏资金,不利于科技成果转化为发展的驱动力。同时,虽然部分企业对新兴技术及科研产品需求强烈,但是由于内外因素影响,难以获得高校科研组织的长期支持,导致企业无法获得创新产品的适销路径 [3] 。2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对策分析2.1 采用一体化信息模式在现阶段,我国许多高校缺乏关于科研成果的电子信息体系。虽然部分企业建立了相关的内部网络,但其无法实现对科研资源进行开发和应用。此外,高校科研人员侧重与传统出版商进行联系和交流,因此高校可以通过建立与出版社向关联的电子数据信息体系,充分发挥信息化资源优势,从而促进科研信息利用率的提高。2.2 建立信息咨询中心高校将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搭建信息化媒介,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咨询中心,不断疏通和拓宽科研成果发布途径,保障科研成果信息供需双方获得即时联系 [4] 。因此,高校通过构建具有系统化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建立起储量丰富的科研成果数据库。2.3 构建对外成果管理服务平台高校应当对原有的科研成果加强管理,以及时补充和更新。通过构建对外成果管理服务平台能够将高校已有的优秀成果及即将完成的成果对外公布,提高成果在信息网络中的查找率,以便企业进行搜索和查看。同时,可以将科研成果有针对【基金项目】“建筑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及创新生态系统建设” (立项编号:2018CC0109)。【作者简介】李志伟,男,河北张家口人,硕士,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从事科技园建设及科技成果转化等相关工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化平台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李志伟(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德阳 618000)科技对策与研究21

     qiyekejiyufazhan2019 年第 9 期(总第 455 期)性地发送至相关企业,促进企业及时了解和掌握高校在某个领域所获得的重要成果 [5] 。2.4 建立企业需求管理服务平台高校通过建立企业需求管理服务平台,针对企业发展需求进行归类、整合、发布及跟踪管理等。企业在访问服务平台时将自身对于技术和产品的需求进行发布,而平台会自动将需求有针对性地发送至相关科研人员处,不需要被动地等待科研人员查看,此外企业需求需要通过授权才能够访问和查看,充分保障企业的个体信息。2.5 建立专家咨询服务平台专家咨询服务平台主要应用于科研专家线上咨询及信息登记与发布等。平台有助于高校科研专家与企业进行实时互动和沟通,能够有效了解双方的要求和目标,并且在专家咨询服务平台中能够查询到相关领域的专家介绍和基本信息等。2.6 建立科研成果转化档案管理平台企业应当建立一个具有独立性和便捷性的科研成果转化档案管理平台,以了解历年所涉及的成果转化实施情况。在云计算时代,电子档案大部分采用云存储方式,电子档案文件不仅能存储在移动硬盘、电脑等介质中,还可以存储在云端的网络空间,能够有效减少相关人员的档案管理工作量,使高校的重要成果转化资料得以长期保存。此外,通过信息化技术,高校还能及时补充和调整档案信息,并在与企业对接的过程中,便捷、迅速地对企业要求进行信息修正 [6] 。2.7 构建信息交流平台高校除了建立和完善内部信息网络外,还应当加强集科研成果和网络技术于一体的新型管理。通过构建可行性较高的信息交流平台,提高企业与科研人员的沟通效率,及时反馈双方交流结果,从而实现信息实时传达和互动,促进科研人员与企业通过信息交流平台及时解决相关问题。2.8 建设在研项目跟踪管理服务平台跟踪管理服务平台具备远距离快速识别、可靠性高、保密性好、易操作等特点,能够对科研项目从发布、运行及实施等环节进行有效管理,并且通过横向和纵向跟踪管理,监控科研项目的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等具体情况。通过跟踪管理服务平台建设,能够对每个科研项目实施过程进行有效管控,有利于高校合理调配科研资源,避免资源造成浪费,从而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2.9 科研机构建设管理平台科研机构建设管理平台是针对科研成果申报、发布、结题、运行等一系列环境进行管理的有效手段。科研机构建设管理平台是高校科研成果输出的主要依托和技术支撑,通过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科研机构的职能作用,进一步提高成果产出效率,从而优化科研平台对外服务的职能效用。通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化平台建设,实时管理科技研究的上游、中游及下游,能够对高校已有或即将投入生产的成果进行对外公布,使企业及时获取有质量、有价值的科技研究信息,同时企业能通过各个信息化平台与科研人员加强互动交流,并针对当前问题咨询相关专家,以便获得可行性较高的解决方案,以缩减科研成果转化路径,进一步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率。3 结语综上所述,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对市场经济起推进作用,而在成果转化过程中,信息化平台建设发挥着显著效果。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各大高校建设进程持续加快,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关系着各大高校和企业的研发能力和管理能力,因此信息化技术的创新和利用已经成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信息化平台建设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离不开信息化平台的有效支持,通过加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化平台建设,提高成果转化流程的合理化、科学化及规范化,进一步加强信息资源的使用率和利用率,有利于强化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促进科技发挥其核心价值和重要作用。参 考 文 献[1] 吕凤兰,张振海,朱煜寒,等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应用研究—— — 以江苏省为例[J] 科技展望,2017(19):323[2] 王大为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4):231[3] 张凡,麦均洪,陈炤 高校横向科研管理模式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A]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研管理研究分会 2005 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西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05[4] 崔承琦,吴桐,姜登波 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对策研究[J] 科技与管理,2001(2):44-45[5] 杨兴林 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52-54[6] 赵羚雅 浅谈高校科技成果转化[J] 中国信息化,2013(4):61科技对策与研究22

    推荐访问:高校信息化现状分析 信息化 现状分析 高校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