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铭公文网 - www.sddayugaoke.com 2024年05月20日 01:43 星期一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1932年蒋介石在干什么7篇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2-09-13 10:35:05

    1932年蒋介石在干什么7篇1932年蒋介石在干什么 论蒋百里晚年的对日战略与国防建设思想* 曹庆伟 内容提要 九一八事变之后,中日之间的矛盾日益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面对日本的侵略,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932年蒋介石在干什么7篇,供大家参考。

    1932年蒋介石在干什么7篇

    篇一:1932年蒋介石在干什么

    百里晚年的对日战略与国防建设思想*

     曹庆伟

     内容提要

     九一八事变之后, 中日之间的矛盾日益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面对日本的侵略, 中华民族走向了“最后关头”。

     蒋百里先生发挥自己特有的“日本通” 的优势, 著书立说、 教书育人, 阐述他的对日战略、 外交策略; 抗日战争爆发前后, 他又为中国的抗战战略和国防建设积极筹划, 建言献策, 为中国的抗战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

     蒋百里

      对日战略

      国防建设

     蒋方震,字百里,浙江海宁县人, 早年先后留学日本、 德国, 攻读军事学, 学贯中西, 是中国近代重要的军事理论家和军事教育家, 民国年间有“兵学泰斗” 之称。

     在日本的留学经历,使得他对于日本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初步形成其特有的日本观。

     30 年代初新军阀混战中, 蒋百里也曾因为支持唐生智而得罪蒋介石, 遭受牢狱之灾, 经多方营救才得释放。

     “九一八事变”后, 中日之间的矛盾日益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蒋百里以国家民族为重, 由“反蒋” 转向“拥蒋”, 并对中国的抗战和国防建设献计献策, 由此形成一套集军事、 国防、 经济、 外交为一体的对日战略思想。

      一、 蒋百里与日本

     1894 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最终以中国的惨败而告终,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这深深刺激了少年时代的蒋百里。

     终其一生, 蒋百里将主要的精力都用于中国的国防建设和研究, 与此有极大的关系。

     1900 年, 蒋百里受浙江求是学院的派遣赴日本留学, 到日本后, 蒋百里首先进入横滨的东亚商业学校学习, 并结识蔡锷等中国学生。

     1901 年春, 蒋百里与蔡锷离开了 东亚商业学校, 自费进入设在东京的陆军成城学校学习; 在校期间, 蒋百里初步形成自己的政治主张,认为因先从学习军事入手, 而后方能救国。

     1903 年 6 月, 蒋百里通过梁启超的关系, 得到东三省总督赵尔巽的保送进入日本东京陆军士官学校中华队第三期步兵科。

     1905 年, 蒋百

     *此项目获得卡乐B日本研究基金支持

     里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士官学校, 根据日本陆军的惯例, 明治天皇亲自向蒋百里赐佩刀,以示鼓励。

     士官学校毕业后, 蒋百里以少尉资格回近卫步兵第一联队继续锻炼, 任见习排长。

     当时日本正值明治维新之后资本主义蓬勃发展, 国家日益富强, 西方各种学说也大量传入日本, 书籍报刊层出不穷, 百里性好学不厌, 如饥似渴, 努力吸收新事物。

     在日期间, 蒋百里主编了《浙江潮》 杂志, 揭露和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本质, 并主张陶铸国魂, 建立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

     当时国内已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前夜, 局势日益动荡, 逃亡到日本的革命志士和留学生日益增多。

     东京逐渐成为国内各派政治力量角逐的场所, 各派都有自己的刊物。

     其中以康有为、 梁启超为首的改良派, 以《清议报》 为阵地鼓吹君主立宪;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 以《民报》 为阵地, 宣传民族民主革命。

     百里经常撰文投寄《民报》 ,粱启超创办的《清议报》 出满 100 期到 1901 年 12 月停刊, 于 1902 年 2 月又在横滨创办《新民丛报》 (半月刊) , 放弃“斥后保皇” 主张, 着力介绍资产阶级思想学说, 但基本立场仍是改良主义, 百里也曾一度参加该报编辑工作。

     19 世纪以来, 世界流行军国民主义学说, 军国民主义祟尚武力, 主张发扬斯巴达精神, 全体国民接受军事教育和训练, 增强体魄, 准备战争。

     20 世纪初, 军国民主义传入中国, 用以振奋“国魂”, 反抗侵略, 保卫国家。

     首先提倡这一精神的是蔡锷和蒋百里。

     蔡锷曾以“奋麟生” 笔名撰《军国民篇》 在《新民丛报》 连载, 百里也为该报撰写了《军国民之教育》, 后编辑成书出版。

     但是面对在日留学生的反满潮流, 蒋百里却不急于积极参与, 而是以学习军事知识为主, 主张通过军事主义来组建新式军事、 组织近代社会, 以对付列强的侵略。

      二、

     蒋百里的对日战略思想

     蒋百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军事理论家之一, 先后出版《孙子浅说》、《军事常识》、《裁兵计划书》、《国防论》、《新兵制与新兵法》 及《蒋百里抗战论集》 等军事和国防理论著作,为中国近代的国防学说确立起基本的理论框架, 为中国近代的国防建设描绘出一幅宏伟的蓝图。

     他还对中日双方军事、 政治、 经济、 历史、 文化及民族性格等多种因素进行比较研究,阐明了中国对日作战获取最后胜利的相关理论。

     (一)

     抗战前蒋百里的对日战略思想 蒋百里很早就在《孙子新释》 中说,“言战争者, 危险之事, 必于未战以前, 审慎周详,不可徒恃一二术策, 好言兵事也。”1因受甲午、 日俄等战争的刺激, 蒋百里很早就把日本视

     作中国国防的首要敌国。

     一战后, 蒋百里随梁启超考察战后的欧洲, 并为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出谋划策。

     到 1920 年代初期, 他更直截了当地提出“我们同最危险的邻居打仗” 的问题, 并言“至于从环境的现状看, 吾们所最感危险, 就是那近邻富于侵略性的国家”, 断定日本必将侵略中国。

     1923 年, 蒋百里途径徐州, 对其学生龚浩谈到“将来有这么一天, 我们对日作战,京浦、 京汉两路必被日军占领。

     我们国防应以三阳为据点, 即洛阳、 襄阳、 衡阳。”21927年, 蒋介石在建立国民政府后, 迎接蒋百里到南京, 听其分析对日战略。

     蒋百里认为, 国民党统一中国关键问题在于外交方面, 尤其是日本的态度。

     如果日本敌视中国革命, 则势必引起中日纠纷, 革命军在打倒本国军阀的阶段, 对日本宜采取缓兵之计, 分化其与亲日军阀之间的关系。

     等中国完成统一大业, 国防建设初具规模, 再与日本清算。

     蒋介石对此深以为然,并请蒋百里以私人身份访问日本。

     5 月, 蒋百里访问日本并拜会了日本首相田中义一等政要,寻求日方支持。

     “九一八事变” 后, 蒋百里主编《大公报》 的《军事周刊》 专栏, 向国民广泛介绍与军事战争有关的知识, 包括各主要国家军备、 防空防化、 战地后勤、 军事训练等, 对于国防知识的普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30年代初新军阀混战中, 蒋百里也因为支持唐生智而得罪蒋介石, 遭受牢狱之灾, 经多方营救才得释放。“九一八事变” 后, 中日之间的矛盾日益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蒋百里以国家民族为重, 由“反蒋” 转向“拥蒋”, 为中国的国防建设献言献策。“一· 二八事变” 后, 蒋百里为十九路军的抗战出谋划策, 主张进兵公共租界包抄日军。

     1933年, 蒋百里以私人资格赴日考察, 访问了日本士官学校的同学荒木贞夫、 真崎甚三郎等人, 实地了解日本军国主义者侵华的野心。

     回国后, 蒋百里着手拟定各种国防建议计划, 供国民政府参考。

     蒋百里先生认为中国的抗战应该制定“国防中心区” , 并正式提出著名的“三阳线” , 经洛阳、 襄阳南至衡阳。

     他提出在此线以东, 我宜利用空间换取时间, 消耗和疲惫敌人, 同时积蓄力量, 加强战略后方; 此线以西地形以山川为主, 资源丰富, 幅员辽阔,足以持久作战。

     蒋百里的持久战思想对当时的国民政府也有重要影响, 成为中国对日作战的中心思想。1932年11月17日, 蒋介石在国民党中常会上就提出:

     “强国之国防重边疆, 取攻势; 弱国之国防重核心, 取守势” , “战时以努力经营长江流域, 掌握陇海铁路为第一要旨。

     ”31935年他又采纳了蒋百里的“三阳” 决战思想, 赞成蒋百里的关于国防中心区建设的看法, 决定未来的对日战略应将主要阵地放在长江以南与平汉铁路以西地区, 以洛阳、 襄阳、 荆州、 宜昌、 常德作为抵抗日本侵略军的最后阵地。

     国民政府军委会制定的1936年《国防计划大纲草

     案》 按照蒋介石的要求, 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将其确定下来, 作为中国政府抗日战争的中心战略。4 (二)

     持久战、 运动战与自力更生思想 1938 年 1 月 26 日, 蒋百里在柏林给国民党最高军事当局写了一份条陈, 取名《速战与持久》, 文中他根据中国地大人众、 国防空虚的实情, 针对敌国来势汹涌、 利在速战的特点,鲜明地指出:

     “单从战斗的工具来说, 各国都是向着‘速’ 字上用工夫, 因此现代战术战略的趋势, 也自然向着速决方面走去。

     但从整个国家的立场说来, 即从所谓‘全民战争’ 的范围说来……就注重在‘持久’ 两字, 风行一世的自给主义就是持久战的根本政策。”

     5 蒋百里提出, 虽然战场上追求速决, 但在战备上却追求长久。

     现代战争是全民战争, 因其耗费巨大, 为防备战争“彼利急, 我利缓; 彼利合, 我利分; 彼以攻, 我以守。

     此自然之形势, 而不可逆者也。”6意思是说, 尽早决战对日军有利, 拖延战争对我方有利; 兵力集中对日军有利, 兵力分散则对我军有利; 采取攻势对日军有利, 采取守势则有利我军。

     他提醒国人:“我侪对敌人制胜之唯一条件, 即是事事与之相反。

     彼利速战, 我恃之以久, 使其疲惫。

     彼之武力中心在第一线, 我侪则置之第二线, 使其一时有力无用处。”7同时, 蒋百里很注重运动战与持久战略的配合, 他认为没有运动战为辅的一线死守必然达不到持久的目的。

     蒋百里最后高度概括说:

     “欧洲的问题是不久则不速, 我们的问题是不速则不久。”8可见, 他认为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 侵略者总是采取攻势, 中国居于守势, 就要以主待客, 确定持久作战的战略方针, 以空间换时间, 最后转守为攻, 取得最后的胜利。

     中日战争爆发初期, 国民党军队与日本打阵地战、 消耗战、 大会战, 人员和物资均遭受了重大损失。

     大撤退之后, 中国方面急需改变以往错误的片面战法, 在此情况下, 蒋百里向最高当局递交条陈, 提出《新式游击战战术纲要》, 建议用游击战打击敌人。

     在该条陈中,蒋百里详细介绍了游击战的目的、 组织、 攻击目标、 攻击武器、 实施办法, 引起了广泛的注意, 为中国抗战游击战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不过, 他的运动作战的战略, 难免脱离实际, 因为按照他的设想开展大规模的运动战, 首先必须对现有军队大作调整, 甚至连带要对整个社会组织和政治机构加以改革, 这是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难以接受的。

     另外, 他过于重视正规军的运动作战, 对游击战的战略作用, 对于在敌占区及后方组织民众开展游击战争、 建立敌后战场论述较少。

     相反, 他提倡所谓“新式游击战术” , 对其编组、 装备与活动方法等详加说明, 虽然这种游击活动能对敌人补给与交通等予以打击, 却无法与正面战场产生战略或战役性的配合。9 蒋百里认为, 当时的中日两国国力的对比以及国际形式决定中日之间的战争必定是一场

     持久战, 但是中国最后一定能够打败日本。

     战争初期, 蒋百里就告诉蒋介石英美参加对日战争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并说“不敢说得太远, 在最近二三十年之内, 西方民主国最后是不会失败的。”10因此我们要坚持持久消耗战略, “拖到东西战争合流”

     , 便可能胜利。

     这并不表明他把中华民族战胜日本的希望完全放在西方强国的干涉上, 恰恰相反, 蒋百里更强调中国应该自立, 应该依靠我国广大国民抵御日本侵略者, “中国问题还须中国人自己努力, 我们还要渡过一个漫长艰苦的时期” , 不要把国民、 民族的命运“完全寄托在可能形成的东西战争合流的问题上” 。11远在德国访问的他对于国内的战局了然于胸。

     他的持久战、 运动战与自力更生思想与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思想是高度一致的。他对于中国走什么样的抗战道路的回答, 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三、 蒋百里的国防建设思想

     蒋百里的国防建设思想主要包括国防的构成与层次、 国防建设的原则和国防教育, 主要见诸于 1917 年成书的《军事常识》 和 1937 年出版的《国防论》 两书, 书中蒋百里对国防问题进行深入具体的阐述, 提出了许多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一)

     国防的构成与层次 国防的构成是指构成国防的要素。

     国防的层次是指构成国防的要素如何排列和布置。

     蒋百里认为只有搞清国防的构成才能知道在哪些方面用力, 只有弄清其层次才能分清轻重缓急、 前后次序, 有条不紊地构建国防。

     蒋百里认为, 国防的构成包括三大方面:“一曰人, 二曰物, 三曰组织。”12首先关于人与国防的关系, 蒋百里认为要从五个方面去衡量。

     第一是人口的数量, 在其他条件大致相同的条件下, 人口多少对国防有重大影响, 中国人口数量居世界第一, 这为建立强大的国防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

     第二是意志的强弱, 由于历史不同, 文化传统不同, 各国人口的意志力相差很大, 只有具备坚强统一的意志, 不怕困难, 不畏逆境, 才能建立起强大的国防,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凝聚力。

     第三是国民的体质, 强壮的体魄是建立强大国防的基础, 蒋百里认为中国人的体质还比较弱, 必须剔除不良的生活习惯, 抵制毒品, 取缔缠足恶习, 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第四是国民的道德水平, 义务心、 爱国精神、 克己忍耐等品质是构成国防的重要精神因素, 对于一个国家, 如果到处都充斥着鸡鸣狗盗、 鼠窃狐偷之徒, 那绝不可能有强大的国防。

     第五是人才和能力, 国防的建设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 蒋百里认为近代中国

     教育、 科技、 文化落后, 人口数量虽然很多但是真正的专业人才却少得可怜, “中国患的是没有管理家, 没有指挥工人的工头, ”“这是中国工业不发达的致命伤。”13 其次是物与国防。

     熟谙军事的蒋百里深知物资对于国防的重要性, 他认为战争的胜利完全在平时的准备。

     所谓准备就是把各种物资存贮足, 把各种程序规定好, 使其形成和谐、 有序的体系。“现代战争, 就是给全国人民一场试验。

     这考试的成绩, 决定于平时准备的成绩。换句话说, 战争的胜利, 完全在于合理的及时的准备。”1419...

    篇二:1932年蒋介石在干什么

    梁习平▲怪将之一:孙殿英国民党五大怪将1911 年 10 月 10 日,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兴中会”推翻了统治中国 268年的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1925 年3 月 12 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蒋介石继承了孙中山的革命遗志,于 1926年 7 月 9 日组织中国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推翻北洋政府三大军阀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基本平定国内。1928年 12 月 29 日,张学良在张群的游说下,将东北军交给南京政府管理。蒋介石统一全国之后,为了平定天下,安邦定国,将全国大大小小军官组织起来,封官加职,各守一方,有的将军成了人民的父母官,爱民如子,如张学良、李宗仁、卫立煌、冯玉祥、程潜等人;有的将军则成了人民群众的豺狼虎豹,丧尽天良,如张宗昌、孙殿英、戴笠、韩复榘、马步芳等人,历史的长河是一面镜子,它将照射着国民党五大怪将的罪恶一生。“东陵大盗”孙殿英孙殿英 1889 年生于河南永城县,父亲是一个不务正业之人,母亲对孙殿英娇生惯养,使他从小就养成顽劣捣蛋、偷鸡摸狗的习惯,常和一些流氓赌棍混在一起。1914年,孙殿英投靠河南悍匪张平,起初当了伙夫,后来做了小官。他先后四投其主,最后投到狗肉将军张宗昌部下,被委任为第五师师长,1927 年 6 月升任国民军第十二军军60

     长。1928 年春,孙殿英率部驻防在河北蓟县的马兰峪,此地离东陵坟地不远,东陵乃明清两朝帝王的后陵,地宫埋藏的宝贝金银难以统计,6 月 16 日孙殿英借口防匪护陵,命令工兵营长颛孙子瑜执行挖墓任务,颛孙子瑜率领工兵营 80 多人整整挖了三个晚上,先后挖开了慈禧太后和乾隆皇帝两座陵墓,宝物盗出时孙殿英用汽车拉走了五大皮箱。孙殿英挖掘东陵坟墓的消息很快传到全国,末代皇帝溥仪痛哭不止,各地报纸纷纷揭载孙殿英罪行。一个高参建议孙殿英破财消灾,他为了保官保命保财,通过徐源泉疏通官方,将慈禧太后手上嘴里的夜明珠送给了宋美龄 (宋美龄做在睡鞋上),将一把九纹龙宝剑送给了蒋介石 (有一说乾隆墓挖出的宝剑是三国时期赵子龙的宝剑),又将 108颗佛珠中最大的两颗送给了戴笠,将翡翠西瓜和一对百年老酒送给了宋子文,其他一些高级官员也都得到了贿赂。孙殿英将这些宝物连卖带送,不到几个月,价值连城的国宝被糟蹋得无影无踪。1930 年 5 月,中原大战爆发,孙殿英脱离了蒋介石,投靠了冯玉祥、阎锡山,战后不久,孙殿英又回到蒋介石、张学良部下,任四十一军军长,开往青海一带整装待命,由于孙殿英朝三暮四,又易惹事生非,蒋介石密电青海省主席马步芳途中截击,又密电山西省主席阎锡山将孙部彻底解决。1934 年 4 月初,孙殿英带着残兵败将投靠了阎锡山,他本人前往太原晋祠养病,希望东山再起。1937 年,“卢沟桥事变”发生之后,宋哲元委任孙殿英为冀北民军司令。1939 年,蒋介石将孙部队新编为第五军,并任命他为军长,开往河北对日作战。1943年,孙殿英率部投靠了日本军队,出任伪第二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日本投降后,蒋介石再次将其部改编为第四路军,1946 年 6 月全国内战爆发后,孙殿英的部队缩为第三纵队驻防河南汤阴。1947 年 4 月 5 日,解放军围攻汤阴,孙殿英趁黑夜逃往石家庄,5 月2 日清晨,在石家庄东城墙内一个地堡内他被解放军俘虏,不久因鸦片瘾发作身亡,结束了他罪恶滔天的一生,终年 58 岁。“狗胆包天”韩复榘韩复榘,1890 年生于河北霸县东台山村一个小康之家。1909 年他到东北王冯玉祥部下当兵,由于他有文化,冯玉祥很器重他,从秘书到营长、团长、师长,一路都很顺利。1926 年秋,国民军失败后,韩复榘投靠了阎锡山,被阎委任为晋军第十三师师长。1929 年 12 月,韩复榘经冯玉祥推荐当上了河南省主席。1929 年蒋冯战争爆发,韩复榘忘恩负义投靠了蒋介石,帮助老蒋打老冯。中原战争结束之后,蒋介石委任韩复榘为山东省主席。1937 年,抗日战争全面开战时,韩复榘出任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总司令,负责指▲怪将之二:韩复榘国民党五大怪将纪 实61

     挥山东方面对日作战,承担黄河防洪任务。9 月中旬第六战区冯治安请求拨一个师支援德州一线作战,韩却装聋作哑,蒋介石急电韩移师增援,他却置之不理,导致德州于 10月 5 日失陷。日军占领德州之后,将主力集中到山西,蒋介石下令韩复榘、冯治安趁机反攻德州,并进击沧州,以牵制西线敌人。正当冯治安部向北反击乘胜追击日军的关键时刻,韩复榘突然下令,命部下展书堂第八十一师撤回原地,日军绝处逢生,分兵反扑过来,集中兵力攻打南京城,致使南京 12月 13 日失陷,唐生智守城部队 30 万官兵全部遇难。南京失陷之后,南路日军又逼近武汉,李宗仁下令韩复榘配合大部队行动,他却按兵不动,北路日军又逼近济南,韩复榘没有阻拦,反而一步一步撤退,望日而逃,并下令放火烧掉省府、日本领事馆和济南重要建筑物。蒋介石知道此事之后,令他死守济南,他却退到泰安,蒋介石令他死守泰安他却退到济宁,几天之后疯狂的日军占领了山东大部分地区。蒋介石召何应钦、白崇禧、陈诚举行军事会议,决定对韩复榘依法处办。1938 年 1 月 11 日下午,蒋介石在河南洛阳将韩复榘诱捕,次日将韩用火军押送武昌,24日国民革命军法庭以违抗命令,擅自撤退罪将韩复榘处决。在处决路上韩复榘喊天说:“日本矮子就是龙卷风,它卷到哪里,哪里就天昏地暗,火光冲天,山东失守枪决我韩复榘,南京失守应该枪决你蒋介石,蒋介石你排除异己,借刀杀人,你不得好死。”蒋介石听了后,对韩复榘说:“如果我蒋某人不杀你韩复榘,就对不起中华民国。”“杀人魔王”戴笠戴笠,1897 年 4 月 24 日生于浙江江山硖口镇保安村,1910 年考入县文溪高小,1914 年考进杭州省立一中,1926 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1929 年至 1930 年,在新军阀混战中,戴笠冒着生命危险,北上南下深入虎穴,向蒋介石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情报,得到老蒋的重用。1932 年 3 月 8 日,蒋介石在南京励志礼堂成立复兴社,任命戴为特务处处长。从此以后戴笠死心塌地为蒋介石效命,并致力于两件事:一,反共;二,排除异己。他走马上任之后,在上海组建特务机关,指使特务打入我党中央机关,进行分裂和破坏活动,并采取暗杀、绑票、搜捕等手段,迫害我党中央机关,先后遭到杀害的有我党的总书记向忠发、中央委员蔡和森等,还暗杀了爱国民主人士杨杏佛、史良才等人。他曾先后两次试图谋害宋庆龄。周恩来、陈赓、李克龙等高级干部都受到过其不同程度的威胁和逮捕。1938 年 5 月,蒋介石为了加强特务活动,在武汉成立军统局,戴笠任副局长,▲怪将之三:戴笠国民党五大怪将62

     部下特工人员达五万之众,分别安排在看守所、白公馆、监狱,这些人都具备有凶、狠、毒、色、辣等手段。1940 年 3 月,戴笠自作主张破坏国共两党统一战线,非法杀害四川省委书记罗世文、军委委员车耀先等中共领导人。1943 年 4 月 15 日,戴笠与美国海军特务头子梅乐斯签订合同,成立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戴任主任,随后美国派遣大批特务到中国进行反共活动,戴笠还在全国各地成立特务机关,我党无数共产党人、民主进步人士、爱国青年和无辜的群众惨遭杀害和关押。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戴笠即组织大批特务进驻大城市,帮助蒋介石抢夺抗战胜利果实。1946 年3 月 17 日上午 11 时,戴从青海乘坐 DCA7型 222 号飞机在南京近郊江宁县板桥镇戴山撞山身亡,年仅 50 岁。1946 年 6 月 11 日,国民政府追认他为陆军中将。戴笠为什么会机毁人亡呢?根据当时情况和史料分析,是国民政府的主要领导人做了手脚。戴笠特务机关布满全国,他非法抢占机关,培养心腹,他培养的家乡江山“三毛” (毛人凤、毛森、毛万里),后来都成了军统局领导,他要到哪个战区抓人,司令官反对无效,导致部下人心惶惶。他为什么这样肆无忌惮?主要是因为他有蒋介石的“尚方宝剑”,其实有很多事件蒋介石根本不知道,各大战区都在告戴笠的状,戴笠的罪行天怒人怨,所以国民政府不得不杀之以平民怨。“绿林上将”张宗昌张宗昌,1881 年 2 月 13 日生于山东掖县,父亲是个吹鼓手,母亲是巫婆,张宗昌从小就长得人高马大,由于父母亲的袒护,他偷鸡摸狗,打架斗殴,常与一些赌棍流氓混在一起。为了生存,他到北满当了修筑中东铁路的工人,不久因吃不了苦沦落为胡匪,他手段毒辣,狡猾多端,后来又转到海参崴在华商总工会当上了门警小头目。辛亥革命爆发之后,张宗昌趁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关东招兵买马之机,率一百多胡匪投奔山东民军都督胡瑛,胡瑛见是一班乌合之众,便将他们轰走了,张宗昌并没有气馁,他想:此处不留爷,总有留爷处。他又跑到上海,投奔革命党人陈其美,陈其美看中了他的能力,便任命他为光复军团长,后任师长。1932 年夏,他在朋友家喝酒吹牛,说:“你们别小看我张宗昌,我给上海都督陈其美当师长时,蒋介石还只是光复军的一个团长。”一个酒友快嘴快舌说:“陈其美对你这么好,你为什么派部下杀他呢?”张宗昌瞪着牛眼说:“两党相争各为其主,我是袁世凯的人。”说着那个酒友的头上便开了花。第二次革命期间,张宗昌有奶便是娘,背叛革命党,投靠了北洋军头领冯国璋,冯▲怪将之四:张宗昌国民党五大怪将纪 实63

     国璋对他说:“只要你杀掉陈其美,我在袁总统那里保荐你为军长,或山东省长。”张宗昌为了达到目的,密派部下程国瑞于 1916年 5 月 18 日在上海杀害了陈其美,冯国璋却是一个说话不算数的人,只给了他一个师长职位。第一次直奉战争之后,张作霖大败,张作霖为了战胜直皖军阀段祺瑞和冯国璋,大量招收兵员,拉拢直皖失意军官和政客。在这种情况下,灰心丧气的张宗昌投靠了本家张作霖。大概是张宗昌名声太臭的缘故,张作霖只给了他一个营长职务,张宗昌大为不满,他发牢骚骂道:“军阀没有一个好东西,都是小气鬼。”但他一想,人在屋檐下怎敢不低头,于是他耐心等待机会。机会每个人都有,张宗昌把握住了这次机会,1922 年 5 月 26 日绥芬河山林游击队司令卢永贵宣布独立,脱离张作霖领导,还准备进攻哈尔滨,张作霖一时慌了手脚,就派了张宗昌率一个营去收复卢永贵、高士傧,张作霖的参谋长杨宇廷对张作霖说:“大元帅,您这是把张宗昌作一碟小菜送给卢永贵、高士傧下酒。”张作霖说:“他打赢了,我给他升官,打输了,我也不心痛。”张宗昌神话般地把卢永贵、高士傧活捉了,并亲手交给张作霖发落,张作霖立即下命张宗昌为吉林省第三旅旅长。张宗昌在守地大力开发种植鸦片,补充军费,不久以后他又发了一笔洋财,收容了白俄罗斯流落到我国边境的一支部队,有一万余人,步枪8000 多支,机关枪 50 多挺,大炮 10 多门,他还组织一个工兵团,专门对付铁道。从此以后张宗昌在张作霖面前有了政治资本和军事力量,为张作霖坐镇东北三省充当打手。1925 年 10 月,孙传芳发动了浙奉战争,奉系将领杨宇廷、姜登选仓促应战,大败而归。张作霖大发雷霆,召集张宗昌、褚玉璞、施从滨等重要将领开会,张宗昌自告奋勇,带上白俄罗斯将士和施从滨部下共 3 万余人,不到一个月张宗昌拿下了南京、杭州和上海。张作霖下令张宗昌主管江浙一带,战争平息之后张宗昌申请回山东,并做了山东省督办。自从他当上了山东督办之后,山东人民没有过上一天好日子,他招兵打仗,土地加捐,兵匪一家,欺压百姓。1928 年 6 月 4 日,张作霖被日本关东军炸死于沈阳皇姑屯,张宗昌失去了政治靠山,又受到杨宇廷等人的欺负。当时盘踞在广西的白崇禧乘机一仗打得张宗昌落花流水,他只好逃到日本,希望日本政府帮他夺回山东失地。1931 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张宗昌打着“抗日救国”的招牌回国了,1932 年 9月,他又以回籍扫墓为名,从北平窜到济南,当时山东省主席韩复榘知道张宗昌回山东是搞阴谋活动,决心除之为快,于是他组织了两套方案:一是省政府参谋议员郑继成以为其叔父郑金声报仇为名,在火车上枪杀张宗昌。二是在火车站周围埋伏警卫。9 月3 日这一天对于张宗昌来说是个黑暗的日子,张宗昌被韩复榘卫兵乱枪打死。人虽然死了,但他留下很多荒唐事。1925 年 11 月,张宗昌奉命攻打孙传芳,打到了苏州,在苏州一家饭馆吃饭,不知是肚子饿了的缘故,还是老板娘有意给他做了家乡菜,连续在那家饭馆吃了三天。他决定亲自感谢这位老板娘和老板,当他见到老板娘之后,说:“我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你?”老板娘说:“你恕我无罪我就说,有罪我就不说,立字为凭不得返悔。”张宗昌答应后,老板娘说:“张军长我是您的第二个老婆,还给您生了一个女孩,您大老婆老是欺负我,我就与您的一个放马士兵逃到了苏州。”张宗昌说话算数,没有伤害他们,但留下了一个不认得老婆的笑话。国民党五大怪将64

     纪 实“衣冠禽兽”马步芳马步芳,回族人,1903 年生于甘肃河州白藏乡,在草原长大,在马背上成长。1918年随父亲马麒在军队中任职,先后任骑兵排长、连长、营长。马麒望子成龙,也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把老家河州与西宁连在一起,交由马步芳代管。1928 年 12 月,冯玉祥决定将宁夏、青海分别建省,由孙连仲任青海省省长,马步芳任旅长,中原大战时,马麒代替青海省长,马步芳升任师长。1930 年秋,冯玉祥在中原大战反蒋失败,马麒父子“易帜”拥蒋反冯,老蒋根据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承认他们父子在青海的统治地位,让马麒做了青海省主席,1931 年马麒病死,由其弟马麟为青海省主席,马步芳升为 100 师师长。1935 年冬,工农红军长征到达川康地区时,马步芳任西北“剿匪”第一路军第五纵队司令,奉蒋介石之命在青海、甘肃南部阻击红军。红军将领三渡乌江,四渡赤水甩掉了马家军的跟踪。1936 年 11 月 28 日,蒋介石授马步芳陆军中将一职,同年 8 月,红军第二、第四方面军数千人退出果洛,赶到甘南岷县一带与主力部队会合,马步芳令马彪、马朴合军拦截,我一千多伤残红军战士,被残酷杀害。10 月中旬,张国焘率领的西路军,第五、九、二十军在兰州、东北靖远县西渡黄...

    篇三:1932年蒋介石在干什么

    研究与教学20 11年第6 期( 总第224 期)《19 33:

     福建事变始末》 辨证( 下)薛宗耀【摘要]( 19 33:

     福建事变始末》 一书共有十四章, 其中直接叙述十九路军入闽过程和“福建事变” 始末内容的那七章, 主要是用“福建事变” 参与者、 知情者的回忆资料和专家学者的有关著作、 文章集合而成。源自主客观诸因素, 该书失实内容颇多。

     因此, 对该书的失实内容及其成因作辨证是必要的。【关键词】

     福建事变; 失实原因; 分析辨证[ 中图分类号】

     K 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 0 3—7 0 8 ( 20 11)0 6 —0 0 8 8 —0 7六、 借用成果乐此不疲在研究、 编写历史时, 为阐明一些无法回避的事项和难题, 在自己掌握的第一手资料有限或有疑问的情况下, 适当地借用他人的著作、 文章等成果, 是常有的事。

     虽然这种借用既省时又省力, 毕竟不是自己的, 一般来说, 应标明出处以示尊重他人的劳动。

     他人的成果难免会掺进主观元素, 已不是第一手资料, 就有可能失实。

     所以, 这种借用是万不得已的, 必须慎之又慎、 适可而止。

     可是,《始末》 有悖这个常理, 过度仰赖他人的成果, 失实颇多。( 一)《始末》 最主要是“借用” 19 8 3年12月 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由王顺生和杨大纬合编的《福建事变——九三三年福建人民政府始末》 ( 注:

     以下简称“王、 杨《始末》 ” )。

     这两本书不仅书名相似, 且结构相似、 部分小标题相似、 相当一部分的内容相似。

     以下试举一例:十九路军各部队人闽时间、 驻扎地点和民众反映等, 是《始末》 无法回避的问题, 而蔡廷锴等人的回忆资料满足不了需要, 旧报刊的报道又没去翻阅, 就转而“借用” “王、 杨《始末》 ” 现成的内容。该书用近两个页码、 15个段落来叙述, 其中三分之二以上是“借用” 的。“王、 杨《始末》 ” 在“十九路军奉命人闽” 一节中写到:“……六十一师分驻安海、 同安、 马巷、 晋江、 南安各地。六十师随后抵闽, 在厦门嵩屿海澄登陆, 分驻漳州、 海澄、 漳浦等地。七十八师于七月 中旬抵福州, 分驻莆田、 闽清等地。十九路军在广州募兵成立的补充旅( 共三个团), 应粤省当局之请求, 曾开韶关增援粤军, 以解红军进攻南雄之危, 直至八月 间才抵闽, 至此, 十九路军全军开抵福建。

     ” ①《始末》 在“十九路军人闽” 的章节中是这样写的:“6月 上旬, 六十一师毛维寿部率先抵达泉州, 分驻安海、 同安、 马巷、 晋江、 南安各地。六十师沈光汉部随后抵闽, 在厦门嵩屿海澄登陆, 分驻漳州、 海澄、 漳浦等地。七十八师区寿年部于7 月 中旬抵福州, 分驻莆田、 闽清等地。①王顺生、 扬大纬:

     < 福建事变——一九三三年福建人民政府始末> . 福建人民出版社19 83年版, 第24 页。万方数据

     ( 19 33:

     福建事变始末》 辨证( 下)十九路军派谭启秀回广东募兵成立新的补充旅( 共3个团), 则因应粤省当局之请求, 曾开韶关增援粤军, 以解红军进攻南雄之危, 直到8 月 间才抵闽, 驻防福州永( 泰)( 闽)清一带, 直接归绥靖公署指挥。至此, 十九路军3万多人全军进抵福建。

     ” ①后面还有4 个段落叙述福建民众对十九路军入闽的反映, 两本书也基本相同。《始末》 “借用” 他人的成果, 既不注明出处也不作任何说明, 这样的做法很不妥当。

     实际上, 就上述列出的《始末》 一书中这几个段落, 若严格对照史实, 每一个段落都有不准确之处。

     这些偏差,有的是盲目“借” 来的, 有的是乱添加造成的。

     例如:1、 第七十八师是在7 月 上旬而不是“7 月 中旬” 分批入闽②, 由嵩屿登陆进入海澄县( 注:

     19 60年该县与龙溪县合并成龙海县), 以后紧随第六十师之后, 从漳州、 南靖县出发去进攻闽西, 当时没有“抵福州, 分驻莆田、 闽清。

     ” 这个偏差算是“借” 来的。2、 《始末》 把《蔡廷锴自传》 中:

     “即令谭启秀旅开来福州永清一带驻防, 直接归绥署指挥” ③一句话嫁接进来, 出错了。

     十九路军补充旅入闽时, 第二团驻扎闽南地区, 旅部和第一团、 第三团驻扎福州城内④, 当时没有驻防到永泰县、 闽清县一带。3、 《始末》 在“至此, 十九路军全军开抵福建” 一句中, 加入“3万多人” 几个字, 错了。

     十九路军的3个师都是甲种步兵师, 还有两个补充旅等, 当时的总兵力是5万多人。接下来, 《始末》 还有不少章节“借用” “王、 杨《始末》 ” 的内容, 以第五、 六章为例。在“整肃福建军政” 这一节, 有12个段落与“王、 杨《始末》 ” 中“四分五裂的福建” 和“整肃、 收编杂牌军” 这两节的内容相似。在“组织闽西善后委员会( 处), 推行‘计口授田” ’ 这一节, 有5个段落与“组织闽西善后处” 一节的内容相似。在“秘密建立改造社, 防止部队分化” 这一节, 有9 个段落与“建立改造社, 抵制蓝衣社” 一节的内容相似。在“组织援热先遣军北上抗日, 无功而返” 这一节, 有10个段落与“十九路军组织援热军, 蔡廷锴、 蒋光鼐通电反对《塘沽协定》 ” 一节的内容相似。( 二)《始末》 对“借用” 其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也基本不注明出处, 一些失实的内容虽然是“复印” 来的, 也只能算在《始末》 的头上。例一, 国民党福建省政府改组, 是十九路军入闽至“福建事变” 爆发之间, 一件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 研究、 编写“福建事变” 的史学工作者有责任讲清楚。当前, 就蒋光鼐宣誓就任省政府主席的日期, 各著作、 文章众说纷纭。

     大多数是“12月 6日” 说,如福州市方志委编的《福州市志》 ⑤等, 这种说法的始作俑者是谁?为何这么说?尚不得而知。

     有“12月 7 日” 说, 如福建省方志委编的《福建省志》 ⑥, 估计是依据南京国民政府在那天颁发命令:

     “任命蒋光鼐兼福建省政府主席” , “特派蔡廷锴为驻闽绥靖公署主任” ⑦。

     有“12月 13日” 说, 如福建省①吴明刚:

     < 19 33:

     福建事变始末). 湖北人民出版社20 0 6 年版。

     第115页。②‘江声报》 19 32年7 月 5日、 7 月 6 日、 7 月 9 日。③《蔡廷锴自传> ,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 8 2年版, 第30 3页。④《福建民国日报)19 32年8 月 14 日。⑤福州市地方志缩纂委员会:

     《福州市志> 第一册。

     方志出版社19 9 8 年版, 第58 页。⑥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 福建省志( 政府志)> , 方志出版社20 0 2年版。

     第28 页o⑦‘新闻报》 19 32年12月 8 日。万方数据

     党史研究与教学20 11年第6 期( 总第224 期)档案馆编的《民国福建省县以上行政长官名录》 ①。

     另外, 还有“1932年底” 说, “1933年1月 ” 说等。《始末》 选择了多数人的说法, 写到:

     “19 32年12月 6日, 国民党福建省政府主席蒋光鼐就职仪式在福州省府礼堂举行。

     同时, 蔡廷锴正式接任国民党驻闽绥靖公署主任。

     ” ⑦遗憾的是, 这两个人的就职或正式接任的时间都没有说对。翻开当时的报纸就可以看到, 即将被改组的省政府于12月 13日还在召开第224 次委员会议,“并议定备函请新主席蒋光鼐暨各新省委, 克日莅府视事, 盖旧省委均决定十六日起不入府。

     ” ③蒋光鼐宣誓就任福建省政府主席的准确时间是19 32年12月 16日!

     典礼盛况和就职通电等,当时省内外各主流报刊多有报道。

     蔡廷锴也不是“同时” 正式接任驻闽“绥靖” 公署主任, 而是推迟20 天至19 33年1月 6日才通电就职④。类似的错误还有, “福建事变” 即将失败时, 南京国民政府于19 34 年1月 12日颁发命令, 任命陈仪为福建省政府委员兼主席⑤; 于1月 24 日颁发命令, 任命陈仪兼民政厅长, 任命郑贞文、 林知渊、孙家哲、 徐桴、 李世甲、 陈体诚、 李清泉、 孙希文为省府委员; 其中, 郑贞文兼教育厅长, 孙家哲兼财政厅长, 孙希文兼建设厅长, 在孙希文未到任以前由陈体诚暂代建设厅长⑥。

     《始末》 却写成:

     “蒋介石认为‘讨逆’ 胜局已定, 于19 34 年1月 12日任命与日本关系较密切的陈仪为国民党福建省政府主席, 以郑贞文、 林知渊、 孙家哲、 李世甲、 陈华诚、 孙希文、 李祖虞为省府委员兼各厅厅长。

     ” ⑦在任命时间、 人员名单、 兼任职务等方面的叙述, 都有误。例二, 《始末》 在“改组后的福建省政府组成人员” 中写到, 戴戟于“1933年7 月 接任” ⑧省民政厅厅长, 疑是抄自徐吾行《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福建》 ⑨等文章, 其说法也有误。虽然, 行政院于19 33年7 月 18 日召开的第117 次会议通过决议:

     “任命戴戟为福建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 @ , 但戴戟并没有立即赴闽就任, 而是于8月 上旬至11月 上旬赴苏州、 南京、 保定、 北平等地, 主要是游览、 访友、 治病, 并没有如《始末》 所写的、 毫无史实依据的“北上察绥抗日” @ 。他延宕至“福建事变” 爆发前夕即11月 11日才由沪抵厦、 15日到福州⑥。

     仍没有接任省民政厅厅长。

     此职务, 一直由蒋光鼐兼任到“福建事变” 爆发后自然消亡。

     所以, 戴戟从来没有接任过省民政厅厅长。例三, 19 32年11月 10日的“郑维新事件” 发生后, 《始末》 写到:

     “在一片抗议声中, 国民党福建当局不得不撤换市公安局长丘兆琛的职务。

     ” @ 《始末》 “借” 到的又是流传很广但失实的说法。实际上, 丘兆琛不但没有因“郑维新事件” 被撤换, 而且位子还坐得更稳当了。

     具体的情况, 请参阅《中共地下党组织与人闽初期的十九路军》 @ 一文。福建省档案馆:

     < 民国福建省县以上行政长官名录> , 19 9 0 年打印本, 第267 页。昊明州:

     ‘19 33:

     福建事变始未> , 第131页。‘新闻报)19 32年12月 19 日。‘福建民国日报> 19 32年12月 17 耳、 19 33年1月 7 日。‘江声报)19 34 年1月 13日。‘江声报)19 34 年1月 25日。吴明刖:

     ‘19 33:

     福建事变始末> , 第322页。昊明州:

     ‘19 33:

     福建事变始末> , 第132页。徐吾行: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福建). 福建省政协文史委:

     ‘文史费井选编)第四卷第- - m , 福建省人民出版社20 0 3年版, 第3< 申报)19 33年7 月 19 日。吴明刚:

     ( 19 33:

     福建事变始末> , 第216页。( it建民国日报)19 33年11月 16 日。吴明刖:

     < 19 33:

     福建事变始柬> , 第138 页。薛宗耀:

     < 中共地下党组织与入闼初期的十九硌军> , ‘党史研究与教学)20 10 年第4 期, 第9 2页。①⑦⑦④⑤@⑦@⑨⑩@ @ @ @万方数据

     ( 19 33:

     福建事变始末》 辨证( 下)七、 事理评述偏颇不当《始末》 作者在《前言》 中写到:

     “人常言:

     研究历史, 可以有三种眼光, 一种是维持历史当时人的眼光。

     一种是研究者所处时代的眼光, 再就是对这两种眼光的超越, 寻求一种立足于历史真实之上,又不囿于时代习见的立场。

     三种眼光显示三层历史研究境界。

     ~作为一名从事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研究的史学工作者, 长期以来, 就一直力图用第三种眼光审视历史, 追求第三种研究境界。……本书便是所作的一个努力尝试, 即立足于历史真实的基础上, 试图把纪实性与学术性二者相融合, 叙述十九路军与福建事变的历史概貌与特点。

     ”该书用其“第三种眼光” 、 “第三种研究境界” 对一些事理所作出的“学术性” 评述, 笔者还真不敢苟同, 不妨商榷如下。( 一)《始末》 一面写到:

     “19 32年六七月 间, 十九路军一人闽, 便乘虚而人, 进占了闽西苏区不少地区和县城。

     ~19 32年7 月 17 日, 蔡廷锴抵达漳州十九路军总部, 随即下达‘剿赤’ 动员会( 注:“王、 杨《始末》 ” 的原文为“动员令” ), 命部队向闽西挺进。

     ” ①一面又写到:

     “从1932年8月 至1933年春的半年多时间里, 十九路军与红军都没有进攻企图, 双方基本上相安无事。

     ” ②这前面两句话是“借用” 自“王、 杨《始末》 ” , 后一句话是改写自蔡廷锴的《经过》 ( 注:

     蔡廷锴的回忆文章只是说闽西地方红军单方面“没有进攻企图” ③)。如果说; 上述几句话摆在一块, 它们之间没有矛盾, 只能这样解释:

     十九路军于“19 32年六七月间” 一入闽, 尚未站稳脚跟, 也不等“下达‘剿赤’ 动员会( 令)” 就擅自进攻闽西苏区, 还进占了“不少地区和县城” 。

     蔡廷锴于7 月 中旬入闽“命部队向闽西挺进” , 反而从8月 起“没有进攻企图” , “双方基本上相安无事” 。

     这显然歪曲了历史。接下来, 《始末》 用“第三种研究境界” 得出莫名其妙的论断:

     “至今不少史书认为十九路军人闽后在‘加紧剿赤’ 方面费了很大气力的说法, 是与史实有出入的片面看法。

     ” ④史实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不妨提供一系列比较枯燥但有价值的史料, 请读者评判。蔡廷锴于19 32年7 月 中旬人闽后, 即制定了“进剿” 闽西苏区的计划:

     第一步“于短时间内集中兵力克服龙岩” , 第二步“肃清连城、 永定及长汀边境一带之共匪” , 第三步“直捣长汀之共匪老巢” ⑤。7 月 17 日, 十九路军先头部队第六十师第一二O 旅( 注:

     7 月 下旬番号变更为第- - /L 0 旅)第五团由南靖县出发, 开始执行“进剿” 闽西苏区的第一步计划。

     他们于26日抵达龙岩县适中, 28 日进入永定县龙潭, 8 月 上中旬到达距龙岩县城仅30 里的马坑⑥。

     该师其他各部和第七十八师紧随其后, 第四十九师于8月 中下旬也陆续进占永定县抚市一带⑦。10 月 16日, 蔡廷锴离漳州赴适中指挥。

     17 日, 第六十师进占龙岩县城, 第四十九师攻占永定县坎市⑧。

     十九路军完成了“进剿” 闽西苏区的第一步计划。①昊明刚:

     < 19 33:

     福建事变始末> , 第135、 14 2页。②昊明剐:

     < 19 33:

     福建事变始末> , 第135页。③蔡廷锴:

     < 回忆十九路军在闽反蒋失败经过), 全国政协文吏委:

     ‘文史资料选辑)第59 辑. 中华书局出版社19 7 9 年版。

     第7 9④昊明喇:

     < 19 33:

     福建事变始末> , 第136 页。⑤‘江声报)19 32年7 月 23日。⑥< 江声报> 19 32年7 月 29 日、 8 月 19 日。⑦< 江声报> 19 32年8 月 26 日。⑧‘江声报)19 32年lO 月 17 日、 10 月 19 日。9 1万方数据

     党史研究与教学20 11年第6 期( 总第224 期)11月 下旬, 十九路军开始执行“进剿” 闽西苏区的第二步计划。

     28 日, 第四十九师第一四五旅攻占永定县虎岗。

     11月 底至12月 初, 第六十师第一七八旅( 注:

     原番号第一一九旅)先后攻占龙岩、上杭两县的边界地区。

     12月 6日, 第一七八旅和第一四五旅一度攻占上杭县白沙①。

     12月 26日,蔡廷锴再次抵达龙岩指挥。

     自19 32年12月 30 日至19 33年1月 15日, 第六十师与第四十九师先后攻占永定、 上杭两县的边界地区⑦。19 33年3月 9 日, 蔡廷锴第三次抵达龙岩部署③。

     17 日, 第七十八师攻占连...

    篇四:1932年蒋介石在干什么

    世界 LANTAI WORLD 尹1932 年至 1935 年是蒋介石谋取四川的重要时期,这为此后国民政府入川奠定了基础,新政学系的代表人物杨永泰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1932年起,他先后担任豫鄂皖“剿匪”总司令部、南昌行营和武昌行营的秘书长职务,利用职务之便向蒋建言献策,以重庆参谋团为缺口实现对四川的全面控制。这一过程整体上看是蒋介石与刘湘的斗争,但暗处却是作为双方代表的杨永泰和邓汉祥之间的斗智斗勇。研究杨永泰全面抗战开始前夕围绕四川开展的政治活动,不仅能更全面地认识国民政府与地方军阀的关系,对研究新政学系也有重要作用。但目前研究中,对这一事实仅有简单叙述,缺少系统考证①。故而本文将主要依据台湾所藏未刊档案,分“二刘之战”期间、追击红军入川期间、重庆参谋团入川后三个时段,逐步推进论述杨永泰对四川的政治运作。一、利用“二刘之战”奠定入川基础“二刘之战”的爆发使川中各派势力矛盾集中暴露,这正好给了蒋介石插手川中事务的机会。杨永泰建议蒋利用此次机会援助刘湘“拥蒋统川”,借机派出“中央大员”入川善后,为日后利用刘湘追击红军并在其身边布置势力做好准备。1932 年夏天,刘湘就将歼灭刘文辉的计划上呈给蒋介石,暗中为打击刘文辉做准备。杨永泰与刘湘关系比较亲密,与刘的秘书更是多有私交,出于拓展新政学系川中势力的考虑,他决定劝蒋支持刘湘。因此, “自1929—1934 年间,邓汉祥奔走在外,凭其过去与何应钦、张群、杨永泰的交情,一切关节都可通过”[1]62 ,杨永泰的参与,无疑对于“二刘之战”起到了重要作用。9月24 日,鉴于刘湘加紧调兵征财准备开战,刘文辉请人将一封电文转示张群,请求蒋介石插手下令阻止,当晚即在蒋介石谋取四川的过程中,杨永泰作为中间人获取信息、预先沟通并出谋划策,对推动四川的“中央化”起到重要作用。1932 年,杨永泰先是看准“二刘之战”的时机,鼓动蒋介石扶持刘湘“拥蒋统川”。1934 年秋,刘湘无法抵挡红军进攻而向蒋求援,杨永泰又提出派一参谋团进驻重庆,使蒋介石的嫡系力量得以插入四川内部。此后他进而提出对四川进行地方行政制度改革以控制县政,又插手整理地钞事务,从政治、经济上实现对四川的全面掌控。这为国民政府将四川作为“大后方”奠定了基础。杨永泰 蒋介石 刘湘 参谋团1932—1935 年杨永泰在蒋介石谋取四川过程中的作用张子秋中图分类号 K827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21-01-21摘 要关键词Zhang ZiqiuIn the operation of capturing Sichuan by Chiang Kai-shek, Yang Yongtai undertook tasks of gathering information,communicating in advance and giving counsel as a go-between,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pushing Sichuan’s centralization. In1932, Yang Yongtai took the opportunity of the war between Liu Xiang and Liu Wenhui, and instigated Chiang to assist Liu Xiangin supporting Jiang and unifying Sichuan. In the autumn of 1934, when Liu Xiang turned to Chiang for assistance to withstand theattack of the Red Army, Yang advised sending a staff committee to Chongqing, managing to insert Chiang’s own clique intoSichuan. Based on this, he not only proposed the reform of local administrative system to control county affairs, but also interferedin readjustment of currency, helping Chiang achieve full control of Sichuan from politics to economics. This laid a foundation forthe National Government to make Sichuan the home front.Yang Yongtai; Chiang Kai-shek; Liu Xiang; staff committee★ 作者简介:张子秋,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政治史、外交史。史料研究〈〈〈 SHILIAOYANJIU DOI:10.16565/j.cnki.1006-7744.2021.09.44146。

     。. .。

     。

     LANTAI WORLD 兰台世界 尹派代表吴晋航前来面商。张群闻讯立马先斩后奏, “电畅卿予以接洽”② ,之后才向蒋介石说明这一安排。杨永泰由此成为国民政府对四川方面的“代理人”。杨永泰依照蒋介石的指示,发电申明“中央”力主和平之意,但随即向蒋介石上一签呈,暗中维护刘湘。杨永泰报告称,据吴晋航所说,紧张局势“纯由自乾骤取积极行动所致”,并暗示蒋介石, “凡战事均由双方构成,仅责一方恐不易有效也”③ ,希望同时致电刘文辉予以警告。张群也向蒋介石建议,先命令四川各军驻守原防区,再由“中央”派员进行调查检视。蒋介石对此表示认同,电杨永泰召集川军驻汉各代表协商,正在此时, “二刘之战”正式拉开了序幕。此时,国民政府方面,行政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多次开会后的态度是同时敦促两方停战,退回原防,并要求四川善后督办刘湘“严行制止川战,以杜战祸”[2]66 。杨永泰处在背后,通过从田颂尧和吴晋航处获悉的战况,暗中观察战争走势,找准出手干预的时机。刘文辉在政治上被孤立,在军事上泸州、富顺等要冲相继失守。这一切更坚定了杨永泰借协调二刘关系之机打击刘文辉以见好刘湘,暗为蒋家和自己占取四川地盘的信心。即使刘文辉坚持派人与杨永泰暗通款曲,但杨坚称“一省不可有两大”,使“拥蒋”的刘湘主持川政。12 月 9 日,田颂尧完全占领成都,刘文辉大势已去。杨永泰见时机成熟,马上准备善后事宜。首先,他按照国民政府的和平原则,于 12 月初向张群、戴季陶、宋子文、何应钦提出了成立川政整委会的主张并获得支持。这个川政整委会将由二刘、邓锡侯、田颂尧四大巨头共同参与, “以为对川局政治方面之解决”④,实欲为之后插手四川的政权组织做好准备。随后,杨又于 12 月 19 日向蒋介石致一要电,条陈川黔善后“大要”,督促蒋介石“熟察趋势,当机立断”。他分析四川各军关系,认为形势已然明了,“现在川省形势已由两刘对抗变为刘田联合,且刘田渐已独占优势。处置川事似宜以刘田为重心,此外相当实力及虽失败而实力尚未完全消灭者在刘田统驭之下酌予安顿”,这样方能“使扶植者感恩而失势者亦不敢抗命”。杨永泰进而提出,此前蒋介石在挑选川黔省政府人选时“有明知其不能就职而必虚加任命”之嫌,其言所指无疑就是刘文辉。为此,他建议今后“似宜先行认定该省中心势力之人以为任职省府之骨干”⑤,此为明示蒋协助刘湘、田颂尧统川,再于二者之下组织省政府,为己所用。对此蒋介石给出了积极回应。在收到杨永泰条陈的第二天,即 12 月 20 日,蒋介石便决定依照杨此前主张,组织川事整委会,并属意张群担任委员长。12 月 21 日,刘文辉于老君台与刘湘签署停战协定,1933 年 1 月 18 日, “中央”政治会议决定“委派大员入川”,协商解决军事、政治、建设诸问题,再呈请“中央”实行。顺理成章, “中央大员”人选推定张群。当然,停战协定不过缓兵之策,趁着停战的短暂时机,刘湘希望迅速争取国民党中央的军事援助,以为决战做足准备。1933 年初,杨永泰与邓汉祥沟通后,数次向蒋介石转达刘湘方面要求,请求拨给田颂尧“剿赤”经费并允许其发行公债, “并请中央电嘱甫澄负责就川中统筹‘剿匪’经费”⑥ 。对于这两项要求,蒋介石都予以批准,但物资却迟迟没有拨给。于是杨永泰在十余日后又转一电,催促蒋把许诺之饷弹“早饬运川”,并请求“特准放行军实材料,以便赶造补充”,物资遂得以放行到田颂尧手中。6 月 25 日,刘湘通电与田颂尧、刘存厚、李家钰、罗泽州、杨森等部联合发起进攻。随后,刘湘派人携带治川方案面见蒋介石,请示其“拥蒋统川”的计划,内容为“半年内扫除统一障碍,组织省府。一年内‘剿灭共匪’”。蒋介石明白他想要先推脱“剿匪”问题,巩固川中势力,于是在 28 日将这一情况电告杨永泰,要求他与张群劝告刘湘放弃四川内部战争,合力“剿共”。刘湘向刘文辉开出的停战条件为辞去四川省政府职务、改编麾下部队、交还戍区饷额。对此杨永泰与张群协商后向蒋提出, “如甫澄能纠合川军各部负责‘剿匪’,不妨将顺其意,以纾川难”[3]8 ,但同时要防止刘湘趁此机会大量缩编刘文辉部队,形成过于强大的地方势力。为此,二人举荐刘文辉的同乡杨啸谷去进行协商,要求刘湘适可而止,接受调停。随后 8 月,刘文辉退守雅安,接受条件,向刘湘通电认错。如此一来,川中局势既已平息,则可督促刘湘出兵“剿匪”,进一步深入四川。杨永泰在“二刘之战”中是地方与“中央”沟通的中间人,在此过程中他选择性地转达情况,并趁机提出建议,干预国民党中央对局势的处置态度。他利用刘湘这位地方军阀来适应四川地区的文化权力网络,使其为己所用,为入川后在他身边布置势力铺平了道路。二、出计助国民党中央力量进入四川1934 年秋,刘湘为“剿共”布置的六路进攻皆告失147。

     。. .。

     。

     兰台世界 LANTAI WORLD 尹败,不得不向蒋介石请援,而这正好给了蒋介石将嫡系力量开进四川的机会。虽然刘湘多加防备,以辞职为要挟极力阻止蒋介石派军队进入四川,但在杨永泰的建议下,蒋介石以入川参谋团为楔子,打开了控制四川省政的缺口。1.背后助蒋谈判,诱使刘湘东下。

     “二刘之战”后,杨永泰和邓汉祥基本负担起了国民党中央和四川方面的沟通, “一九三三年以后,有关四川的问题,先生(邓汉祥)多与蒋介石的秘书长杨永泰商讨,订出解决方案,然后分别送蒋介石、刘湘核准实行”[4]31 。也就是说,二人的方案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双方决策。刘湘面对红军节节败退,手下部将也阳奉阴违,于是他以退为进,在 8 月 23 日向蒋介石通电请辞“剿匪总司令”之职。刘湘此举,实为以辞职相要挟,要求加强权力并索要军需物资。同时,四川各界也急电国民党中央诉说处境之难,表示刘湘辞职后川军情况危急, “顾最大困难,则惟望中央扶持也”[5]600 。对于杨永泰来说,这正可以作为帮助蒋介石嫡系部队入川的第一步。刘湘计划派邓汉祥亲赴庐山“要权、要钱、要武器”。在邓汉祥出川之前,杨永泰便通过张群转抄的函件对川中情况了如指掌。该函来自川康军事“剿匪”中央特派员程泽润,其中道出了刘湘辞职的真正原因:“如中央进兵夔万,恐四川各军均要搁下,让中央军进剿”,可见辞职实为抵制蒋介石借“剿匪”夺权。程泽润分析称刘湘“完全要中央指示,设法表示派代表向中央呈述困难情形,不肯说价钱,实际就是要中央充分给予价钱”⑦ 。收到此函后,9 月 21 日,杨永泰又亲自前往重庆与刘湘讨论了复职问题,以为谈判准备。9 月下旬,邓汉祥抵达庐山,在面蒋之前,邓汉祥先“与杨私语于密室”, “将刘湘无法负责、不得已而辞职的情形向蒋的秘书长杨永泰危言耸听地谈了一番”,进而提出处理在四川挑拨离间的黄埔系人员、拨给巨款、借机关枪及炮弹三项要求。杨永泰听后先去向蒋介石煽风点火,说服蒋卖给刘湘这个人情作为交涉筹码。密商完毕后,蒋召见邓汉祥,答应“立即电饬川中各军务必服从刘总司令的命令,如有违命的,准由刘先行撤职后报中央”[6]775 ,并拨款 500 万元及炮弹等物资。这一回复看似慷慨,但随后杨永泰马上提出“‘剿匪’军应减少指挥单位或变更方式”以及简派“中央”视察专员作为交涉条件。可见,前者是为了整编做准备,后者则为控制政治派出了探子,刘湘对此自然十分抗拒。9 月 30 日,蒋介石加大压力,亲电要求他复职。刘湘拒不复职并且再谈条件:在军政上希望视察专员能特许兼受自己支配,在财政上向国民政府索要川中金融控制权以及每月至少 100 万的经费和弹药。他拿蒋介石最心急的“剿共”为条件,把价码开到了最大。1934 年 10 月,红军北上,情况愈发紧急,但刘湘仍坚持只要物资,不要“中央军”,这一要求使急于控制四川的蒋介石非常气恼,于是他致电刘湘来南京面商。面对“东下”要求,刘湘打定主意,本着“无论如何要阻止蒋派兵入川”的原则应付了事。杨永泰已经预测到这一结果,于是心生一条妙计:

     “目前要先抓住刘湘,答应给钱给军械,不派兵,只要求派遣一个没有武装的参谋团驻重庆,协助川军计划作战,以后的问题以后再说。”[7]92杨永泰早在 10 月上旬便开始密谋此事,与张群和邓锡侯私下商议,选定熊斌和晏勋甫作为负责人在川中设立“参团”,并通过电报放出消息。熊斌和晏勋甫都是湖北人,但熊斌与贺国光皆是陆军大学第四期的学员,跟四川存在联系。参谋团的筹划让刘湘感觉有回旋余地,再加上张群和杨永泰致电促其“东下”,于是他于 10 月22 日通电复“剿匪总司令”之职,次日出发前往南京面蒋。2.组织重庆参谋团,打入四川省政府。11 月 20 日,刘湘到达南京,据他对各报记者所言,此次的任务一是“请中央派大员入川”,二是“组织强有力之省府”[2]103 。面蒋之前仍是由邓汉祥先和杨永泰等人通气,提出三项要求:一为“请款”,二为“请弹”,三为请组省政府。蒋介石仍然不想放弃兵进四川的计划,要求派国民党中央军 10 个师从川东、川北入川协助。邓汉祥听罢当面搪塞一番,不肯接受。蒋介石见协商无果,便采取杨永泰的方案, “始打消派兵入川之意,而另组织参谋团入川帮助”[6]777 ,又提出与刘湘是四川速成学堂同学的贺国光为参谋团主任。蒋介石另外许给了刘湘“剿匪”军事的完全指挥权,每月拨给经费 80 万元,且答应尽快发表四川省政府名单。刘湘对参谋团一事本就半推半就,加上此次前来的三项要求基本达到,故落入了杨永泰的圈套。参谋团第一处处长王又庸、训政处处长康泽皆是南昌行营派出的亲信。这一参谋团基本可由杨永泰掌控,它不仅为“中央军”打开了缺口,也是新政学系打入四川的前哨。148。

     。. .。

     。

     LANTA...

    篇五:1932年蒋介石在干什么

    :蒋介石政权在全国的统治只维持了 2 22 年即宣告覆灭,在发动内战时,国民党政权的军事力量远远超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历史和人民为什么抛弃国民党而选择共产党?共产党与国民党一成一败的启示是什么?

      说明:试题及答案适用于国开电大专科所有专业学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基于网络终结性考试之大作业。

     答:(一)历史和人民抛弃国民党而选择共产党的原因 1.国民党在政治上倒行逆施,失去民心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广大人民热切希望实现和平、民主,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但是,通向新中国的道路仍然是崎岖、曲折的。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政府拒绝和平、民主,在美国的支持下积极发动内战,日益失去民心。

     失尽人心的国民党实施“经济劫收”。为了接收沦陷区的敌伪财产,日军刚宣布投降,蒋介石即于 1945 年 8 月 17 日授意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翁文灏制定《行政院各部会署局派遣收复区接收人员办法》。在整个接收过程中,国民党各级官员中的许多人贪赃枉法、肆意抢掠,把对沦陷区的“经济接收”变成了事实上的“经济劫收”,当时的舆论称这种“光复”是“胜利的灾难”。

     2.国民党经济崩溃,失去人民的信任 任何政党要想得到民众的信任和支持,空话无用,他们必须给人民看得见的物质福利。国民党政府继发“国难财”后,又发“胜利财”。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接收(劫收)”沦陷区的敌伪财产,还利用“公营”

     企事业的优势及“统制”政策,垄断了国民党统治区内的重要轻、重工业和商业、金融业,加之横征暴敛、囤积投机,官僚资本发展到最高峰,资产积聚约达 200 亿美元。

     继而是恶性的通货膨胀。恶性的通货膨胀使每个挣薪资的人贫困、失望,因为它逐渐摧毁了政权的财力和公众对政权的信任。

     3.国民党军队派系林立,军队厌战,士气低落 有团结才有战略。国民党的南京政权不过是军阀共主,实际上各行其是。晋系阎锡山恨蒋介石的程度不逊于怕共产党;白崇禧宁可看着共产党赢得淮海战役的胜利,也不给杜聿明增兵;渡江战役之前,汤恩伯宁可坐视共产党轻松过江,也要放空西线,诱导解放军先去碾压湖北的桂系。内证如此,国民党即使有再好的战略,又如何执行呢? 有组织才有战术。解放军指挥统一,都服从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调遺,轻装上阵,军队不需发工资,只要吃饭、穿衣就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华东野战军、陈谢兵团积极配合。淮海战役中的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平津战役中的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都积极合作。国民党军队则与此相反,蒋介石没有绝对权威,令行禁不止,南京国民政府更要为打仗支付巨额军饷,国民党在短期内又不能打赢,从而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蒋介石却不在意,以为这只是暂时现象。对于国民党军队的各级军官来说,军队是自己的本钱,他们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不愿承担责任。国民党军队的高级军官、中下层军官和底层士兵的利益不同,思考方式也不同,军阀依靠封建制的管理方式控制军队,军心不齐。

     在战争年代,情报太重要了,谁有情报来源,谁就能打胜仗,这

     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共产党对情报人员的甄选、对情报的收集和分析工作做得非常到位。国民党输就输在组织太松散,人员加入组织既没有政审,也没有档案。无论什么政府机关、机要部门用人,只要有朋友介绍,就可以加入。

     共产党实行党指挥枪,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严明的组织纪律。有基层才有资源。在征兵方面,国民党统治区的士绅买通官员把持拉壮丁业务,随意强迫贫民子弟当兵,借机敲诈中等资产人家;每次征兵都会带来巨大的动荡,导致无人愿意当兵。与之相比,在共产党已经建立了基层政权的地方,特别是在土地改革后,人们都自愿当兵。

     共产党善于“化敌为我”,就是改造俘虏,这是陈毅先发明的。在1947 年 5 月的孟良战役中,共产党消灭了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七十四师,俘虏了 8000 多人。当时,共产党把七十四师的俘虏集合起来准备分给各部队,结果华东野战军的各纵队都来抢这些俘虏。这是因为七十四师的士兵素质较好,他们都受过非常正规的训练,起码都有高小文化水平,而当时解放军里的连长都不一定有高小文化水平。七十四师的 8000 多名俘虏经过思想改造,被分到华东野战军的各纵队,陈毅说这些俘虏真顶用。

     蒋介石的军事才能远逊于毛泽东。虽然蒋介石是靠军事起家的,打了几十年的仗,但是他没有形成体系化的军事思想。有时蒋介石的战略眼光是正确的,只是明明知道自己的意见是对的,当遇到反对意见时,蒋介石却不能坚持。1948 年 2 月,蒋介石多次要卫立煌把主力撤至锦州,但卫立煌不听,蒋介石也就听之任之。蒋介石要傅作义撤军南下,傅作义不舍得离开察哈尔、绥远老地盘,他的理由是坚守华

     北是全局、退守江南是偏安,蒋介石也同意了。

     蒋介石用人,一看派系,二看服从和人身依附。任人唯亲,亲疏有别,不是他嫡系的将领,总是受到排挤。白崇禧是国民党军队中少见的统帅型将领,但因为他不是蒋介石的嫡系,所以其聪明才智得不到发挥。蒋介石重用胡宗南几十年,此人只有一个师长、旅长的才能和气局,却被蒋介石用作统帅。

     由于国民党的腐败与领导力的弱化,其政权的合法性逐渐丧失。

     政治能力是政党夺取或维持政权而具有的一种综合能力,包括整合力、领导力、组织力、统摄力等,其核心要素是稳定的预期和信心。高超的政治能力是政党高效行动、塑造民众信心、稳定民众预期,进而形成政治信任的重要力量。

     腐败是“政治之癌”。蒋介石败退台湾后曾经反思,认为抗日战争胜利以来,国民党军队精神堕落、气节丧失,把国民党 50 年的革命道德精神摧毁无余,甚至毁法乱纪、败德乱行、蒙上欺下、忍心害理。他还认为,国民党和团的组织复杂、散漫、松懈、迟钝,党部成为衙门,党员成为官僚,在社会上不仅不能起到领导作用,反而成为人家讥笑、侮辱的对象。他甚至气愤地说,自抗日战争以来,国民党在社会上的信誉一落千丈,工作苟且因循、毫无进展。古今中外,任何革命党都不像国民党这样没有精神、没有纪律,更没有是非标准。这样的党早就应该被消灭、淘汰了。

     蒋经国“打老虎”却以失败告终。国民党为了挽救败局,1948 年,蒋经国亲自坐镇上海指挥“打老虎”,提出了“只打老虎,不拍苍蝇”“打祸国殃民的败类,救最苦难的同胞”的口号,决心很大,信心十

     足。他确实惩处了一批贪官污吏、巨商大贾,物价暂时稳定了。但是,孔祥熙(四大家族之一)之子孔令侃因“扬子公司非法囤积案”被捕,蒋介石劝告蒋经国,人人都有亲戚,这个案子就算了吧。蒋经国被迫屈服。1948 年 11 月,蒋经国黯然离开上海。

     (二)共产党与国民党一成一败的启示 1.民心就是党心,民心铸就党力 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在长期面临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环境考验的条件下,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密切联系群众是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为此,党和政府必须克服脱离群众的危险,始终把赢得群众的政治信任作为指引、评价、检验党和政府一切执政活动的标准。

     2.满足人民的需求,真正维护群众的实际利益 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的呼声、真实反映群众的愿望、真心关心群众的疾苦,依法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不同诉求,最大限度地修复由结构失衡、贫富分化造成的政治信任流失。

     3.把改善政治形象作为塑造政治信任的增长点 解放战争时期,纪律严明、实事求是、廉洁奉公、艰苦朴素的共产党赢得了民心而逐步壮大;腐败无度、治理无能的国民党丧失了民心而最后垮台。就塑造政治信任而言,政治形象至关重要。在政治形象不佳造成信任严重受损的条件下,领导干部必须通过党性教育和制度规范,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做到

     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的监督,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特别是“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克”,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由此改善政治形象,取信于民。

    篇六:1932年蒋介石在干什么

    USHU/口述淞沪会战:祖父让日军三易统帅∞————————————一1:7述/蔡醒民 整理/王志娟————————一走进广州市华侨新村,顺着一条狭小通道往里走,一栋两层旧式洋房立于眼前,淡绿色墙身已是斑驳黯淡。在洋房二楼阳台护栏正中,镶嵌着一块牌匾,正中刻着两个字——芳园。“ 这座房子是祖父1957年买的,取名‘ 芳园’ 并亲自题字,是为了纪念他1937年去世的发妻,也就是我的祖母彭惠芳。” 原国民党十九路军军长、抗日蔡廷锴名将蔡廷锴( 1892—1968) 的长孙蔡醒民,站在一楼小院,望着牌匾,目光深邃,话语凝重。“ 祖父的一生就俩字:爱国! ” 在他缓缓的讲述中,一段久远的历史渐渐被还原、重现。三次参军,成为北伐名将祖父的故乡,位于广东西部的罗定。1892年,祖父出生在当地一个贫农家里,自小割草卖钱、替人放牛。12岁时,祖父被迫辍学,做过裁缝,当过兽医,是家里最主要的劳动力。也许是常年劳作的原因,祖父个子比同龄人高出一大截,到成年时,已长到了1.84米。16岁那年,祖父看到一则招兵启事,他不顾家人反对,偷偷报名,跟随新兵队伍开拔启程。不料,在半道上,他却被家人强行拖了回去。祖父的第一次从军经历,就这样结束了。那时,曾祖父有位姓罗的朋友,常来家里谈论时事。每次听他讲完时事,祖父就心里憋屈:不去参军打仗,白长了这么高的个头。于是,祖父再次报名应征,终于实现了他的从军梦想。那年.祖父18岁。然而,当兵没多久,曾祖父突然病故,祖父不得不回家料理丧事。直到民国元年,祖父第二三次踏上了参军路。祖父参军时,还留着辫子,穿着“ 勇” 字兵服。他是当了整整l o年士兵后,才当上排长的。因为个子高,祖父常被将士们亲切地称为“ 高佬蔡” 。祖父在生活上十分体恤士兵,在战斗中也会激励士兵。有一个十九路军的老兵,后来找到我,见面就说:“ 无论打仗,还是冲锋,你爷爷总是大声喊叫:谁要怕死,就别来当兵! 别穿这身军装! ”从1924年起,祖父跟随孙中山,参加北伐战争,平定军阀内战。因骁勇善战,屡立奇功,成为一名北伐名将。1926年秋,祖父作为国民革命军第10师28团团长,带领部队参加围攻武昌城的战斗。当时,28团先后发起3次冲锋,都以失败告终,祖父为此心情郁闷。只要到了深夜,祖父就会吊着受伤未愈的左手,来到武昌城墙下边,这里瞧瞧,那边看看,思索着如何攻城。机会终于来了! 一天,祖父连夜带领全团埋伏在城墙南门附近。在一支投诚守军的配合下,南门被打开,祖父手一挥,官兵们像潮水一样涌向城中,与守敌展开激战。这2015年第8期 文史博览 13彩j。万方数据

     场战斗下来,祖父他们光缴获的步枪就超过了2000支! 祖父的28团一时名扬天下,与叶挺“ 独立团” 齐名。值得一提的是,祖父的28团和叶挺“ 独立团” ,都隶属于著名的北伐“ 铁军”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 违命” 抗日武昌城围攻战胜利后,祖父出任第60师师长。1930年4月至1 1月,蒋介石和多个地方军阀爆发战争。这是20世纪中国最大规模的军阀战争,史称“ 中原大战” 。这对蒋介石而言是决定命运的一仗,如果失败,将失去在中国的统治地位。战争初期,祖父和另一名粤籍将领、第61师师长蒋光鼐,奉命在南边布防,堵截并击退敌军。而蒋介石在北边战场上却接连失利。祖父和蒋光鼐奉命火速驰援,不仅打退敌军增援部队,还取得了反击和总攻的胜利,为蒋介石扭转战局,平定天下,立下汗马功劳。事后,蒋介石将第60师、第61师扩编为十九路军,任命祖父为军长、蒋光鼐为总指挥,并赏款100万元。此外,重奖祖父数万元。这在当时国民党将领中非常少见。中原大战后期,十九路军被蒋介石派到江西,“ 围剿” 红军。祖父十分不满:“ 红军是为老百姓的,为什么要打红军?” 1931年8月,十九路军被迫向红军开战,伤亡3000多人。在祖父看来,这是一生中“ 最窝囊的一仗” 。不久,祖父得知日寇制造“ 九一八” 事变,气得直拍桌子。翌日,他召集官兵训话:“ 再也不打内战了! 我们要去打日寇! 如果不打,干脆把枪扔进长江里算了! ” 就在这时,十九路军奉命东移,守卫南京、上海。在上海,祖父决定在十九路军组建一支义勇军,亲自带往东北抗日。就在他收拾行囊时,却突然接到蒋介石来信:“ 其勇可嘉,14 文史博览· 2015年第8期其事必败,千万不可行! ” 气得祖父眼睛怒睁,半天说不出话来。此时,日方经常挑衅,祖父密令部属:“ 如日本军队确实向我驻地部队攻击时,应以全力扑灭之。” 还一再训示:“ 无论如何均须死守阵地,就算死得剩一兵一卒,也还须抵抗到底,死完为算。”1932年1月下旬,日方要求“ 十九路军撤退30公里” ,蒋介石竟然答应。与此同时,情况突变:1月27 13,日方大批海军陆战队抵沪。祖父判定战争随时爆发,决定“ 违命” ,要求全军暂不撤退,坚守防区,保持临战状态。果然,1月28日晚1 1时许,日军悍然开枪。祖父当即下令:坚决还击! “ 一· 二八” 淞沪战役爆发了。战役历时33天,打得异常惨烈。时值寒冬,但十九路军将士尤其是义勇军们,不少人脱掉上衣,甩开膀子,挥舞大刀,和日军展开肉搏战。装备和兵力占优的日军,伤亡超万。而且三易统帅也无济于事。这是从中日甲午战争后,日军在对华作战争中最惨重的失败。一役之后,国人不再恐日。祖父和十九路军成为当年抗日的标志性人物。那时,上海畅销一种香烟,用于抗日募捐,名字就叫“ 蔡廷锴将军” ,正面是祖父半身像,背面是十九路军抗日场面。十九路军义勇军的事迹,后来也被聂耳、田汉作为素材,创作成《义勇军进行曲》,也就是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o反蒋、联共由于敌众我寡,十九路军被迫于3月1日撤退。5月5日,蒋介石签订“ 淞沪停战协定” ,竟然同意日军留驻上海吴淞等地,而中国军队不得驻守。祖父气得好几天牙咬得嘎嘎响,夜里辗转难眠,有时半夜站立窗前,掩面而泣。踏,一万方数据

     其实,早在“ 淞沪停战协定” 签订之前,祖父就对蒋光鼐说,如果不是平等的停战协定,他个人表示反对,并说:“ 我身为军人,本以服从为天职,但是,谁要卖国,我就和谁誓不两立。”淞沪战役结束后,蒋介石把祖父专门叫去,狠狠地训斥了一顿,以表示对祖父违令抗日行为的不满。事后,蒋介石还下令把十九路军调往福建,“ 围剿” 红军,企图让十九路军在与红军的作战中消亡。祖父看穿了蒋介石的阴谋,果断决定“ 反蒋、联共、抗日” 。他暗地派人与红军磋商停战。1933年10月,他与红军签订“ 反蒋抗日初步协定” 。一个月后,他和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等人,发动“ 福建事变” ,成立“ 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宣布“ 反蒋抗El ” 。蒋介石对消除十九路军蓄谋已久。“ 福建事变” 发生前,他就用大量金钱、官位,收买了一部分十九路军官兵;同时,又派一批特务渗入十九路军内部,搞分化、瓦解。“ 福建事变” 后,蒋介石迅速调集十几万大军,对十九路军形成围攻之势。最终,十九路军被蒋介石分散、肢解。祖父的报国之心被深深地伤害。1937年7月后,抗Et战争在全国展开。祖父为了治疗脚伤,辗转南京、武汉、香港等地。这段日子里,祖父遇到他一生中最惊险的一次受伤。那是1938年,祖父在广州研究布防计划,日军飞机突然袭来,对路人疯狂扫射。祖父没有躲避,反而站起身来,指挥路人卧倒,一颗子弹打进他的左胸,幸亏偏离心脏。逃过一死。1940年祖父率部参加昆仑关战役后,奉命改编任粤桂边区总司令,实际已成无兵总司令。他深知有人为十九路军抗日反蒋之事在报复他,因此多次提出辞职,蒋介石借机照准。祖父回到家乡,直至日本投降。1945年8月,抗战胜利,祖父做的第一KOUSHU/口述1949年12月,蔡廷锴在沈阳件事,就是来到广州十九路军抗日阵亡将士陵园,祭奠他以往的战友们。“ 一· 二八” 淞沪战役中,十九路军共牺牲4000多名将士,其中绝大多数来自广东。为了让烈士英魂回到故乡,祖父和蒋光鼐专门在广州修建了陵园。离开广州,祖父到了南京,和当时住在梅园新村的周恩来见了面。祖父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立场和方向,愈发相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他积极地投身到反蒋斗争中。1948年元旦,祖父和宋庆龄、李济深等人,在香港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提出了“ 推翻蒋介石卖国独裁政权,实现中国独立、民主、和平” 的政治主张。晚年遗憾新中国成立后,祖父长期住在北京,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职。虽然位居高职,但生活俭朴,爱穿粗布衣服,喜欢自己种些瓜菜。祖父一生很孤单。新中困成立前,因为经常打仗,生活很不安定,家人也不在身边;新中国成立后,家庭生活安定了,但7个子女都不在身边,儿孙绕膝的生活对他来说是种奢侈。我是长孙,个子和祖父一样高,从小就2015年第8期 文史博览· 15移虹。万方数据

     受祖父疼爱。小时候,祖父常把我抱在膝上,对我说:“ 你想当兵,怕不怕死啊?当兵可是不能怕死的,上了战场就不能退缩。”作为一名抗日名将,祖父非常希望他的子孙中,能有人像他那样,从军卫国。在他看来,只有军人这个职业,最能彰显一个人的爱国心,也最能体现血性男儿的本色。但我们是国民党将领的后代,这样的出身在当时是难以参军的。祖父共有4个孙子和2个孙女,没有一个是军人。这对他的晚年来说,的确是一大遗憾。在祖父70岁生日时,他对我说:“ 我今年70了,给你写个字,留个纪念吧。” 这幅字我一直珍藏着,上面写的是:“ 收复台湾领土,保卫世界和平。”1963年,我从北京地质学院毕业,很想留在北京,和祖父在一起。但祖父却说:“ 国家培养你多年,你应该服从国家安排,努力报效国家。” 于是,我去了山东。那时,我一订阅《文史博年中最多请两次假,赴京探望祖父。每次见面,祖父总要问起每个家人的情况,关爱之情溢于言表。蒋光鼐是祖父戎马生涯中的患难之交。两人共事时,祖父管军事,蒋光鼐抓全局,关系融洽,情同手足。1967年年初,蒋光鼐病重住院,祖父前去探望,不知怎地一下子老泪纵横。蒋光鼐说:“ 男子汉大丈夫视死如归,为什么要流泪! ” 祖父随即回答:“ 说的也对! 几十年出生人死,枪林弹雨,要死早就死了。想想死去的将士,我们要珍惜现在! ”当年6月,蒋光鼐病逝。祖父哭了三天三夜,精神一蹶不振,十个月后,也溘然长逝。临终前,他一直喃喃自语:“ 台湾什么时候回归呀?” 去世后,我们遵照他的遗愿,将他安葬在十九路军抗日阵亡将士陵园,紧挨在他旁边的是蒋光鼐的墓地。( 责任编辑:亚闻)( 邮箱:2003xyw@163.corn)览》2014年合订本览》是由湖南省政协主办,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的期刊是由解放军总政治部和新闻出版总署评选出的“ 全国百种优秀期刊进连队” 期刊,湖南省“ 双十佳” 期刊,湖南省、四川I省、陕西省“ 农家书屋” 政府配送期刊二主要刊发近百年来政治军事、文化科技、人文经济、民族宗教、华人华侨、社会生活、民风民俗等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鲜为人知的人生经历、珍贵历史照片。如今,有着50多年办刊历史的《文史博览》,已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文史杂志,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融思想性、真实性、可读性于一体的刊物、1.邮局汇款地址:湖南省长沙市营盘东路62号文史博览杂志社邮编:410005咨询电话:0731-8430794116· 文史博览· 2015年第8期2.银行汇款户名:文史博览杂志社开户行:招商银行长沙松桂园支行账号:69608224271000l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长沙迎新分理处账号:18055901040010178● 2014年《文史博览》合订本定价98元( 含挂号邮寄费、分上下两册● 《文史博览》珍藏本定价10元● 2015年《文史博览》全年定价90元邮发代号42—185帮万方数据

     淞沪会战:祖父让日军三易统帅作者:

     蔡醒民, 王志娟作者单位:刊名:文史博览英文刊名:

     Wenshi Bolan年,卷(期):

     2015(8)

      引用本文格式:蔡醒民.王志娟

     淞沪会战:祖父让日军三易统帅[期刊论文] - 文史博览 2015(8)

    篇七:1932年蒋介石在干什么

    我何惜此头 ——记吉鸿昌烈士      吉鸿昌,察绥抗日同盟军领导人之一,民族英雄。他在总结自己的经历时说过:“我能够毁家纾难,舍身报国,拒绝利诱,见危受命,这样来抗日救国,这正是党给我的感召。” 吉鸿昌从一个爱国的旧军人转变为共产主义战士,走过了许多艰辛曲折的路程。 1 9 1 3 年 8 月,西北军冯玉祥部到河南郾城招兵。一个宽脸庞,大眼睛,体格魁梧的青年,跟在一行青年的后面,挨个接受体格检验,一下就被选中,当了一名士兵。他就是吉鸿昌,当年 1 8 岁。 吉鸿昌,幼名桓立,字世五,1 8 9 5 年出生于河南扶沟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幼年时曾入私塾读书,后在杂货行当过学徒。他性格刚强,能吃苦耐劳, 当兵后打仗勇敢机智。

     1 9 1 5 年秋, 冯玉祥部回驻长安 (今西安),每日早晨操练前,冯玉祥总要坐在司令台上问:“弟兄们,我们是谁的军队?”士兵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们是老百姓的军队!”有一天早晨,冯玉祥又这样问士兵。话音刚落,只听得吉鸿昌大声喊:“我们是洋人的军队!”顿时,全场骇然。冯玉祥很震惊,命卫兵将他带到台前,问道:“你为什么说我们是洋人的军队?”吉鸿昌答道:“听洋人的话,替洋人打仗,信洋教,为啥不是洋人军队?”冯玉祥又问:“你这个小伙子,难道不怕洋人吗?”吉鸿昌理直气壮地说:“我们都是中国人,干么要怕洋人?”冯玉祥很赞赏,问其姓名,即令释去。次日,部队取消神甫制,又挑选精壮士兵数十人,成立学兵连,让吉鸿昌赴该连学习。

      1 9 1 7 年,冯玉祥成立手枪队,吉鸿昌被提拔为手枪队的连长。1 9 2 1年提升为营长。

     1 9 2 4 年 9 月, 奉系军阀张作霖率奉军 1 5 万, 进兵山海关,直系军阀吴佩孚命第三军总司令冯玉祥率部迎战张作霖,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冯玉祥面对前唯死路,后无生计的绝境,倒戈回师,于 1 0 月 2 2日发动北京政变(亦称“首都起义”),2 3 日在北苑决定组成“中华民国国民军”,宣布脱离直系军阀系统,转向三民主义和国民革命的道路,“誓将为国为民效用”。1 9 2 5 年春,冯玉祥赴张家口就任西北边防督办职务。同年 1 0 月,吉鸿昌升任绥任都统署直辖骑兵团团长兼警务处长。当时,冯玉祥在张家口国民军总部和西北边防督办公署(取名新村)大院开办了营以上军官轮训班,学习三民主义。吉鸿昌在这里结识了做政治工作的共产党人宣侠父、陶新畲等,开始接受革命道理。 1 9 2 6 年 9 月,冯玉祥从苏联回国后,重振军威,组织国民军联军,并于 9 月 1 7 日在五原誓师,响应北伐。时任五旅旅长的吉鸿昌率部为西北军先锋,从兰州出发,首先赶到西安外围,经过一个多月的苦战,于1 1 月 2 7 日打败刘镇华镇嵩军,终于解除西安之围。五旅编为第十九师,吉鸿昌任师长。 1 9 2 7 年 4 月,国民军联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冯玉祥任总司令,出师潼关,数路东征,同南方北伐军呼应,夹击奉军。吉鸿昌率部取洛阳,克巩县,强渡黄河,占领新乡,一路打了许多胜仗,十九师被誉为“铁军”,吉鸿昌成为西北军有名的闯将。 1 9 2 7 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后,冯玉祥的政治态

     度急剧右转,特别是 6月 1 0日至 1 1日冯玉祥、汪精卫郑州会议,6月1 9 日至 2 1 日蒋介石、冯玉祥徐州会议后,冯玉祥转向反苏反共,在其所辖区和部队中“清客”“送客”,将一大批共产党人“礼送出境”。吉鸿昌由于在同共产党人的交往中,遂渐接受了革命思想,在十九师暗中保护了一批共产党员,因而十九师番号被撤销,吉鸿昌被调到北平陆军大学特训班学习。1 9 2 8 年秋任三十师师长,奉命赴甘剿匪。 1 9 2 9 年夏,吉鸿昌率部进入宁夏,任宁夏省主席。蒋介石想拉拢吉鸿昌,用飞机给他空投了“第九路军总指挥”的委任状。吉鸿昌气愤地撕毁委任状,说:“蒋介石和我们算是哪一门子亲戚?”他在自己的像片上写道:“公正纯洁,为做事而做官,训练民众,使知四权运用,政治注重下层,工作适合一般民众需要。”整顿军队,把原佟麟阁第十一师和门致中第七军合编为第十军,自任军长。他提出了“开发大西北”的口号,自任开发西北总指挥,决心为民兴利除弊。这年年底到 1 9 3 0 年初,第十军缩编,恢复第十一师,吉鸿昌重任师长。 从 1 9 3 0 年 4 月起,阎锡山、冯玉祥同蒋介石在河南、山东交战,十一师被调往前线作战,打破了吉鸿昌开发西北的梦想。中原大战中,冯玉祥失败下野,其部队被蒋介石改编成二十二路军,吉鸿昌被任命为总指挥兼三十军军长、三十师师长,调往河南信阳。 这年底,蒋介石发动对鄂豫皖苏区的“围剿”,派遣吉鸿昌率部移驻潢川,进攻光山、商场一带的红军。吉鸿昌对于“剿共”虽然反感,仍然服从了命令,参加了对苏区的进攻。在与红军作战中,部队遭到挫败,这引起了他的深思:红军的力量是从哪里来的?他化装秘密进入苏区调查,思想上受到很大启发。回部队后,以种种托词按兵不动。蒋介石派特务冷欣二十二路军高级参议,督促、监视吉鸿昌的行动。吉鸿昌采取虚张声势的办法,在苏区周围围绕圈子,编造假捷报,上报蒋介石。蒋介石接到冷欣的密报,急调陈诚等十几个师的兵力逼近吉部。吉部决定在潢川马上起事。但遭到三十一师师长张印湘等人的反动,起义计划失败。1 9 3 1 年 8 月,吉鸿昌被解除兵权,令其“出国考察”。他将要启程时,“九・一八”事变爆发可洒”的悲愤心情,含泪登船,离开上海。

      吉鸿昌先后到日本、欧美十多个国家进行考察,写成了《环球考察记》。1 9 3 2 年 1 月 2 8 日,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上海。吉鸿昌闻讯后,即乘船回国。于 2 月 2 8 日到达上海。在上海找到中共组织,按照党的指示,他北上天津,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同年 8 月,他到湖北黄陂、宋埠一带,打算收集旧部,倒戈投奔红军。但不料原旧部大部分已被蒋介石或收买,或改编。他冒着生命危险,带领三十师一个团奔向苏区。但在中途遭到敌人的围追堵截,起义失败,只有吉鸿昌和少数人突围,进入苏区。在黄安县(今红安县)长冲,他们受到沈泽民、徐海东等人的热情接待。不久,吉鸿昌经上海秘密回到天津,组织抗日军队。他毁家纾难,拿出 6万元购买武器弹药,同冯玉祥、方振武在张家口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并通电全国,主张动员全国一切力量武装抗日。 1 9 3 3 年 5 月 2 6 日,冯玉祥就任同盟军总司令,吉鸿昌任第二军军长兼察哈尔省警备司令和公安局长,以及北路前敌总指挥。6 月 2 2 日,吉鸿昌率部出张家口大境门,到达张北县,于当日午后 3 时克复康保县城,缴获日伪军大批马匹及军用品。是时,日伪两军主力盘踞沽源、宝昌,

     严密布防。吉鸿昌奉命率部冒连绵阴雨,忍饥挨饿,长途跋涉,向宝昌推进,于 7月 1日同伪军展开激战。吉鸿昌命令部队在合围宝昌之敌的同时,对伪军展开政治攻势,晓以大义,许多伪军士兵捻械来归。薄暮时分,3 0 0 0 名伪军弃城北退多伦,同盟军一举收复宝昌、沽源,俘获甚众。 吉鸿昌在给总部的电报中表示:“誓以一腔热血,努力迈进。与其怕死偷生而也痛,孰若赴义以就死其死也荣。”7 月 5 日他在沽源附近的大柳树村召集同盟军前线主要将领会议,决定分三路进击多伦日军。7日,各路同盟军直捣日伪在热察的军事重镇——多伦。面对敌人的飞机、大炮,他吟诗抒怀:“有贼无有,有我无贼;非贼杀我,即我杀贼。半壁河山,业经改色;是好男儿,舍身报国。”然而多伦城池坚固,敌人火力猛烈,同盟军进攻受阻。吉鸿昌赤裸膀臂,手提大刀、盒子枪,亲率敢死队匍匐前进, 爬城 3 次。

     1 0 日夜, 吉鸿昌暗遣副官及精兵 4 0 余人,扮作客商,分批潜入城内,其中大部分扮成回民,分住城内五所清真寺中。1 2 日子夜,同盟军乘天色黑暗,敌机敛迹之际,全线猛攻。吉鸿昌袒臂大呼,率部勇猛冲锋,喊杀声惊天动地。潜入城内的士兵鸣枪响应,内外夹攻,与敌军巷战肉捕 3 小时,终于收复了沦陷 7 2 天的多伦城。这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军队首次攻克日军据点,因而中外震惊,举国欢腾。至此,同盟军收复察东 4县,自己阵亡 3 1 2人,击毙日伪军千余人。全国各爱国抗日团体,以及朱正桥、蔡廷锴、李烈钧、程潜、蒋光鼐、李济深等力主抗日的知名人士,纷纷致电函贺多伦的收复,并踊跃捐助慰劳。 但是,国民党蒋介石、汉奸汪精卫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相勾结,阴谋扑灭察哈尔的抗日烈火,命何应钦派重兵大举进攻察哈尔,“围剿”抗日同盟军。吉鸿昌与同盟军各将领联名发表通电,谴责南京政府,表示“誓以战士之碧血,渲染塞外之秋草……四省不复,此志不渝”。然而,在南京政府的高压逼迫下,抗日同盟军处境已相当困难,冯玉祥被迫于 8 月 4 日下野。 9 月底,抗日同盟军在日军和国民党军的夹击下遭到失败。吉鸿昌在押往北平途中逃脱,辗转回到天津,继续从事抗日反蒋活动。1 9 3 4 年初,吉鸿昌由宣侠父陪同,秘密赴上海,王世英代表中英临时中央和吉鸿昌谈话,秘密举行了吉鸿昌的入党仪式。同年 5月,吉鸿昌出面在天津组织成立“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并建立有冯玉祥、李济深、方振武、任应歧等反蒋抗日力量代表在内的大同盟中央委员会,吉鸿昌任中央委员及“大同盟”内中共党团领导成员。他在天津法租界霞飞路 4 0 号住宅,成为党组织的地下联络站。不久,这里的活动被特务发现,他又在国民饭店开了房间,做为联络点。 1 9 3 4 年 1 1 月 9 日晚,吉鸿昌在国民饭店以打牌为掩护,同广西李宗仁的代表秘密会谈时,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枪击,臂部受伤,被法租界工部局逮捕。1 1 月 1 4 日,他被引渡到国民党天津市公安局,关进五十一军陆军监狱。中共组织多方营救吉鸿昌,他的旧部一些官兵准备在吉鸿昌押往北平途中劫持囚车。吉鸿昌得知后,要求组织停止营救行动,以避免无谓的牺牲。1 1 月 2 2 日,他被秘密地押解到北平。 国民党北平军分会组织“军法会审”时,吉鸿昌大义凛然,把法庭

     变成了宣传抗日的讲堂。何应钦问“你为什么搞抗日活动?”吉鸿昌义正辞严地答道:“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有什么秘密?只有蒋介石跟你们祸国殃民,和日本暗中勾结,干些不明不白的勾当,才有秘密。”当问到“为何加入共党,危害国民”时,他坦然地说:“我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我为我们党的主义和政纲而奋斗。我摆脱了旧军阀的生活而转到为劳动群众、为全人类的正义进步而斗争的阵营里,这正是我们的光荣。你们说我们党是‘危害民国’,试问你们又干了些什么?你们当政七年来,掀起了无数次的内战,酿成了空前小旱浩劫,断送了东北,断送了热河,又快要断送华北各地。你们各作所为,哪一样不曾危害民国?哪一样不是危害民国?我们共产党在中国民族解放运动中不避牺牲,不辞艰苦,正是为保护民国。” 1 1 月 2 4 日,吉鸿昌披上斗逢,从容走上刑场。就义前,他在刑场上树枝作笔,在地上写下了气壮千古的诗句:      恨不抗日死, 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 我何惜此头!      写毕,他喝令敌人:“我为抗日而死,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给我拿椅子来,我得坐着死!”并冲着执刑的刽子手说:“我为抗日死,死的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你在我的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着你们怎样打死我。”他高呼:“抗日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英勇就义。 1 9 4 5 年,在中共“七大”上,吉鸿昌被定为全党褒扬的革命烈士。1 9 8 4 年,在纪念烈士牺牲 5 0 周年前夕,河南挟沟人民在烈士陵园吉鸿昌事迹陈列馆前,为烈士塑了铜像。 

     碧血映日天地红 ——记赵一曼烈士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宁淑宁,又名一超,赵一曼到黑龙江省珠河抗日游击区工作时的化名。她 1 9 0 5 年 1 0 月 2 5 日出生于四川省宜宾县白扬嘴村。1 9 2 3 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 9 2 6 年 2 月进入宜宾城里女子中学,由团员转为中共党员,参加领导宜宾地区学生运动,先后当选宜宾学联常委、宜宾妇委主任席、宜宾学联妇协党团书记。这年底,经党组织同意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分校入伍生总队政治女生大队。1 9 2 7 年 9 月间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和同学陈达邦结婚。1 9 2 8 年冬回国,先后在上海、江西从事地下工作。 1 9 3 1 年“九・一八”事变后,党中央派赵一曼等大批优秀干部奔赴东北。1 9 3 2 年秋天,她到哈尔滨担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以后又兼哈尔滨市总工会代理书记。1 9 3 3 年 4 月 2 日晚上,她领导电车公司工人大罢工,取得了胜利。她的文学素养也很好,为启发工人、妇女们觉悟,她常创作一些文学作品,在总工会办的刊物《工人事情》上发表。

      1 9 3 4 年春天,哈尔滨党组织遭到敌人破坏,满洲总工会党团书记老曹在去一个秘密地点开会时不幸被捕,牺牲在狱中。赵一曼的处境也很危险。满洲省委决定,让她去哈尔滨东南山区的珠河县(今尚志县)赵尚志所在的抗日游击区工作。 7 月间,赵一曼化装成农村妇女,由派往游击区的工人老魏和医生张险涛陪同,一起去珠河。 当时抗日游击队缺少武器弹药,地方党组织通过关系,从伪军手里买了十几支手枪和一些子弹,但由于盘查紧,运不出来,县委的同志们都很着急。这时,担任县委委员、妇女会负责人的赵一曼主动要求去完成这一艰险的任何。她带着一姓沙的姑娘,化装成走亲戚的样子,进了珠河城。接上关系后,赵一曼到街上转了一圈,观察情况,想着对策。这时有一辆拉大粪的车慢慢悠悠地走过来,她猛然心一动,眼睛也亮了,暗自在心里说:“有办法了!”她赶忙回到住处,与地下党的同志进行研究。他们把武器弹药用油纸油布包好,找了一辆大粪车,把东西放在粪厢里。赵一曼和沙姑娘与粪车相距几十步,跟着大摇大摆地走出了城门。 赵一曼还想方设法去缴敌人手里的枪。当时在通往帽儿山车站的公路线上,每隔五六里就有一个警察哨所,每个哨所有五六个警察,有一部电话互相联系,赵一曼带着几个人一夜之间就机智地解决了几个哨所,缴枪 2 0 多支。 1 9 3 5 年 1 月,哈东抗日游击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赵尚志任军长。赵一曼随第三军一部分队伍来到滨绥铁路北侯林乡一带做群众工作,不久她担任铁北区委书记。她动员铁北区青壮年农民组织起一支 2 0 多人的武装自卫队,打击日伪军。 一天,日军一个小队到铁北...

    推荐访问:1932年蒋介石在干什么 蒋介石 干什么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