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铭公文网 - www.sddayugaoke.com 2024年05月29日 07:47 星期三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历史微课题案例10篇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2-09-13 10:30:04

    历史微课题案例10篇历史微课题案例 高中历史课题研究选题 篇一:初中历史微小课题选题参考 2015-2016年度初中历史微小课题选题参考 (1)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衔接和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微课题案例10篇,供大家参考。

    历史微课题案例10篇

    篇一:历史微课题案例

    历史课题研究选题

      篇一:初中历史微小课题选题参考

     2015-2016 年度初中历史微小课题选题参考

     (1 )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衔接和融合的研究

     (2 )新技术新媒体对历史课程资源整合作用的研究

     (3 )基于白板技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研究

     (4)现代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使用中的技巧与方法研究)现代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使用中的技巧与方法研究

     (5 )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

     (6 )初中历史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的有效性研究

     (7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高效学习小组建设研究

     (8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方法的研究

     (9 )新技术新媒体条件下历史小组活动的适切性研究

     (10 )小组合作学习在历史教学中作用的研究

     (11)教师在推进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深度融合的作用研究)教师在推进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深度融合的作用研究

     (12)白板技术的运用对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践研究)白板技术的运用对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践研究

     (13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达成的研究

     (14 )初中历史教材的重点、难点研究

     (15 )初中历史课堂问题设置的有效性研究

     (16 )历史课堂生成性问题捕捉与处理方式的研究

     (17 )“ 史料”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研究

      (18 )白板与黑板在历史课堂中合理使用的研究

     (19 )初中历史教师课堂启发与点拨技巧的研究

     (20 )初中历史复习课教学方法研究

     (21 )初中历史试题课讲评方法的研究

     (22 )初中历史课堂小结形式和作用的研究

     (23 )初中历史课后练习设置的有效性研究

     (24 )利用板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

     (25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方法的研究

     (26 )初中历史学业试题命制的研究

     (27 )初中历史“ 微课” 的设计研究

     (28 )互联网条件下历史课程资源的综合运用研究

      篇二: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选题

     青山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课题

     指导老师:胡志余

     1 、台湾问题的由来

     2 、比较美国西进运动与中国西部大开发

     3 、关于李鸿章的评价问题

     4 、安徽的历史人物

     5 、金寨的历史人物

     6 、如何正确评价郑成功

     7 、中国足球为何难以冲出亚洲

     8 、二战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9 、浅谈闭关锁国对中国的负面影响

     10 、义和团失败原因研究—— 浅谈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11 、二战后日本经济腾飞的原因分析

     12 、如何正确评价拿破仑这一历史人物

     13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分析

     14 、历史不应忘记 —— 南京大屠杀

     15 、论新文化运动

     16 、文化大革命对人们思想的冲击

     17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18 、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的比较

     19 、如何看待五四精神

     20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21 、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22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23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24 、金寨为什么被誉为“ 将军的摇篮”

     25 、金寨籍将军研究

     26 、金寨县建制演变溯源

     27 、金寨红色文化研究

     28 、智能手机史及其核心参数研究

     29 、历史课本的阅读与历史成绩研究

     30 、美国总统选举程序述略

     基本模式:课题提出── 自主探究── 成果交流。

     主体框架:

     (一)研究背景:

     (二)目标设计:

     (1 )知识目标:

     (2 )能力与方法培养目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内容:

     方法:

     1 )利用互联网、学校图书馆搜集有关资料。

     2)向在这方面学有专长的老师、家长、学长讨教。可以请外援。)向在这方面学有专长的老师、家长、学长讨教。可以请外援。

     3)通过汇报、演讲、多媒体课件、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展示研究成果。)通过汇报、演讲、多媒体课件、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展示研究成果。

     (四)预期成果:

     (五)研究实施步骤:

     1 、课前准备:a.动员与培训,初步了解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及其基本方法。动员与培训,初步了解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及其基本方法。

     b 成立课题组。将本课题分为儒墨道法四个子课题,学生根据兴趣选择子课题,教师适当调配成员。成立课题组。将本课题分为儒墨道法四个子课题,学生根据兴趣选择子课题,教师适当调配成员。

     c 各组选举组长并制定活动方案。

     2 、课题实施:a. 多渠道搜集有关资料。b.对资料分析加工,形成成果对资料分析加工,形成成果

     3 、汇报交流:

      篇三:高中历史教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高中历史教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课题名称:高中历史“ 目标导学” 预设与生成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1、今年来,在课堂中应用目标导学的研究中,很多研究者都把运用导学案进行的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来进行研究。理论研究者主要从理论方面探讨目标导学教学模式的特质与理论依据,一线的教师则更多地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从各自的学科角度对目标导学教学的具体操作进行了探索,围绕着、今年来,在课堂中应用目标导学的研究中,很多研究者都把运用导学案进行的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来进行研究。理论研究者主要从理论方面探讨目标导学教学模式的特质与理论依据,一线的教师则更多地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从各自的学科角度对目标导学教学的具体操作进行了探索,围绕着“ 学案”的设计和学案的实施两方面内容进行研究,这些研究都取得了一些有效的成果。但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感觉,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目标导学还有研究的必要,首先是目标导学的内涵及策略都需要进一步丰富。其次,现行教材的目标资料需要进一步明晰。最后,在目标进一步丰富和明确的前提下,如何真正实现导学而不是导教,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的设计和学案的实施两方面内容进行研究,这些研究都取得了一些有效的成果。但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感觉,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目标导学还有研究的必要,首先是目标导学的内涵及策略都需要进一步丰富。其次,现行教材的目标资料需要进一步明晰。最后,在目标进一步丰富和明确的前提下,如何真正实现导学而不是导教,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2 、2013 年我校提出了目标导学教学新模式教学改革,该模式尊重了年我校提出了目标导学教学新模式教学改革,该模式尊重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思想理念,同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领导者的的思想理念,同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领导者的“ 主导”地位被充分显现。教师通过确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目标、控制教学目标、检测和评价教学目标等一系列环节,利用课堂内的资源及对问题的讨论、分析与拓展,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并把学习目标、内容在地位被充分显现。教师通过确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目标、控制教学目标、检测和评价教学目标等一系列环节,利用课堂内的资源及对问题的讨论、分析与拓展,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并把学习目标、内容在

      45 分钟的课堂内分步实施完成。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 课题研究的目的:

      (1 )教师学习、认可“ 目标导学”。

     模式的课堂教学优点。

     (2)研究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实效性,真正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实效性,真正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3)探索出高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乐学、会学,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探索出高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乐学、会学,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 )通过实施“ 目标导学”模式教学,探索、总结出适合该模式的历史课堂教学案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改变我校一些缺乏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方式。模式教学,探索、总结出适合该模式的历史课堂教学案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改变我校一些缺乏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方式。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

      “ 要我学” 转为

      “ 我要学”, 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

     (3)以研促教,加快我组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高效教学观,逐步提高我组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进而优化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以研促教,加快我组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高效教学观,逐步提高我组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进而优化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二)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围绕“ 目标导学”, 本着“实际、实用、实效实际、实用、实效” 的原则,以课例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式,采用“ 案例- 评价- 反思- 交流”的教学流程,深入开展教学专题化研究,组织教师集体攻关。不断提高研究的质量,探索在课堂教学中以的教学流程,深入开展教学专题化研究,组织教师集体攻关。不断提高研究的质量,探索在课堂教学中以“ 目标导学法”为特点的课堂教学方式。以创新教育理论引领课堂教学的发展,从而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以及驾驭课堂能力的提升,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为特点的课堂教学方式。以创新教育理论引领课堂教学的发展,从而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以及驾驭课堂能力的提升,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与主要内容

      具体目标:

      1、学生成才。学生协作互助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自学质疑能力等得到大幅度提升,形成积极主动、乐观向上、自信自强、克服困、学生成才。学生协作互助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自学质疑能力等得到大幅度提升,形成积极主动、乐观向上、自信自强、克服困

      难的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和公平竞争、集体合作的精神。难的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和公平竞争、集体合作的精神。

      2 、教师成长。通过“ 学习

      、实践、评价、反思、交流、合作” 的实践策略,不断提高

      教师在课堂教学方式改革过程中导学、导教、导练以及课后反思的能力。同时,通过这种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促使教师不断钻研业务,提升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促进广大教师在改革中成长。教师在课堂教学方式改革过程中导学、导教、导练以及课后反思的能力。同时,通过这种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促使教师不断钻研业务,提升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促进广大教师在改革中成长。

      3、学校发展。通过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营造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促进良好学风、教风、校风的形成,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面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学校发展。通过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营造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促进良好学风、教风、校风的形成,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面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研究内容:

      1 、通过教师的“ 目标导学”模式课堂教学示范、现场听课、评课及问卷调查与访谈,总结模式优点,使该模式能被其它教师认可。模式课堂教学示范、现场听课、评课及问卷调查与访谈,总结模式优点,使该模式能被其它教师认可。

     2 、通过示范课及辅导讲座,使课题组教师基本掌握“目标导学目标导学”模式教学的基本流程,并进行实践、创新与总结,实践出适合各章节内容的课堂教学高效教学模式及优秀教学案例。模式教学的基本流程,并进行实践、创新与总结,实践出适合各章节内容的课堂教学高效教学模式及优秀教学案例。

     3、通过不同的目标导入案例,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与学生座谈或问卷调查,总结出各章节的教学内容用什么样的目标导入方式才能激发出学生最大的学习动机,获得新课导入的优秀案例。、通过不同的目标导入案例,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与学生座谈或问卷调查,总结出各章节的教学内容用什么样的目标导入方式才能激发出学生最大的学习动机,获得新课导入的优秀案例。

     4 、如何组织教学,达成高效课堂。即:

      (1)通过教学实践,教师能确定哪些内容适合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教学实践,教师能确定哪些内容适合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

      (2 )通过学习,借鉴及对比实验,教师掌握编“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小组” 的科学性。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总结出教师提出问题的科学性、有效性。)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总结出教师提出问题的科学性、有效性。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获得采取什么样的讨论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讨论中得到收获。)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获得采取什么样的讨论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讨论中得到收获。

     (5)通过了解、调查、追踪对比,了解各学科、各章节哪些知识需适当拓展。)通过了解、调查、追踪对比,了解各学科、各章节哪些知识需适当拓展。

      5、通过该模式的教学实践研究发现和总结出还有哪些不足及困、通过该模式的教学实践研究发现和总结出还有哪些不足及困

      相关热词搜索:选题 课题研究 高中历史 高中研究性课题选题高中研究性课题选题 高中政治课题研究选题

    篇二:历史微课题案例

    历史课堂导入案例

     我在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起始课《近代工业的兴起》 时是利用音乐创设情境, 激情导入。

     上课前, 我请同学们欣赏了一段音乐视频后引入。

     “这是央视曾经热播过的一部电视剧《大染坊》 。

     故事的主人公陈寿亭, 为了创办自己的印染工厂, 可以说耗尽了一生的心血。

     但他的一生坎坎坷坷, 他的事业沉沉浮浮。

     真的就像歌里唱的那样:

     这份荣华富贵好心酸。

     ” “而他的故事也恰恰映射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的发展历程。

     那么, 中国的近代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中国的民族工业又是如何艰难发展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二单元的学习——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 然后, 引出“近代化”的概念, 课件展示并加以解释后引出——今天就让我们首先从经济方面了解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六课《近代工业的兴起》 。

    篇三:历史微课题案例

    历史组 微课题申报表

     课题名称:

     历史作业研究微课题 研 究成员:

     所 在 单 位:

      填表日期:

     课题名称 历史作业研究 研究周期 一学年 起止时间 2014、 10----2015、 7 研究团队成员 姓名 性别 年龄 所教学科 承担的任务及分工 景红菊 女 39 历史 课题组长 刘光喜 男 33 历史 课题组成员 王田田 女 33 历史 课题组成员 刘群 女 32 历史 课题组成员

     研究计划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作业是反馈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状况与课堂效果的重要渠道, 通过作业能够反馈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和理解水平及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情况, 也是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的重要方式。

     虽然课改进行了多年, 对于学生的评价也有很大的改进, 但是作业这种传统方式改变很少, 仍然侧重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测与考核, 重视结果, 而缺乏对学生作业过程的考察, 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自我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 评价方法单一, 过于重视纸笔测验, 强调量化成绩, 对其他考查方式不够重视, 历史作业研究小课题开题报告。

     第二, 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 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第三, 过于强调甄别和选拔, 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历史课程标准》 指出, 历史教学评价应以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 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 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全程评价, 充分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

     作为教学评价重要形式之一的作业也是体现新课标理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应体现这样的教育理念。

     基于以上的原因我们认为作业的创新和研究非常必要。

     第一、 作业的创新研究可以不断的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学习是目前历史学习的第一要务, 特别在初中阶段学生普遍以数理化英语作为主要学科来学习, 家长的重视程度也都不够高, 更是把历史作为一种可学可不学的副科目来对待, 导致在历史学习中重视度不够, 兴趣缺乏, 故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尽可能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外, 作业的创新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办法, 特别是在现行教材体系下, 知识容量少, 有利于学生的发挥, 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取更有多的信息和不同的观点, 加深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和探究, 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 作业的创新可以帮助学生自我获取知识、 甄别知识, 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和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现代化的时期, 是知识爆发的时期, 但是知识的来源也是良莠不齐, 学生可以获得知识, 但不一定是正确的知识, 需要学生去甄别、 去思考, 其实甄别的过程也是理解的过程, 只有当学生自主理解了问题,才会去运用知识来对已有的事物进行判断和分析, 学习的能力自然而然地就能得到提高。第三、 作业的创新可以更多的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不断地激励学生学习的进步和提高。新式的作业一定要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去把握, 教师通过对学生作业的全程有效监控,不断地鼓励和引导学生, 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学习, 从而重视了过程, 也提高了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习的能力和效果。

     第四、 作业创新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新式的作业一定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过程, 通过新式的作业也可以享受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过程的美丑善恶、 进取倒退、 创新保守的不同史实, 其实学生做作业的过程也是一种幸福的思想体操, 知道了什么是进步什么是落后,从而明辨了是非,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种积极向上、 努力进取、 自我探索、 团结合作的一种人生态度, 这也是我们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理念, 总之, 在新课程理念下历史作业需要创新, 需要多元化的作业方式呈现给学生, 更需要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进而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效率, 真正地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扎

     实地贯彻发展性评价理念。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出现的作业问题而设置, 重点是作业的创新, 通过集体反复调查和研究寻找出适合初中历史教学和学生、 家长承受心理的作业通道的新型作业方式, 最为关健的是适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 使得教学三维目标的最终实现。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根据目前我校及其它兄弟学校在课程改革中传统作业出现的不良问题, 我们作了认真的研究, 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

     1 、 对传统作业形式和效果进行总结, 找出优点和不足, 为以后的作业创新研究做好铺垫和准备。

     2、 集体讨论确定研究的角度和方向, 以及作业的创新类型, 使得本次研究真正解决我们作业类型中普遍出现的问题, 在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前提下能为教学服务, 并明确分工和要求, 保证课题研究按计划顺利进行。

     3、 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如发放问卷调查、 找学生谈话等)了解学生和家长对历史作业的认识、 看法、 作用和他们需要的历史作业的方式的种类, 以便教师了解学生需要什么, 愿意以怎么样的形式让教师呈现出来。

     4、 汇总分析研究, 结合新课标要求以及历史组教师的集体智慧, 研究出历史作业创新的种类、 要求和具体实施步骤。

     5、 具体实施阶段, 将研究出来的作业种类和要求分别通过不同的班级实验, 分别由学生和教师就不同类型的作业进行反思, 写出体会及不足, 以便进行整改和总结。

     6、 再实验阶段, 优化作业方式, 再在不同班级进行实验, 写出体会和反思, 进行总结。

     7、 分类总结阶段, 通过前一阶段的具体实施和检验, 基本形成一个比较可以的的模式,并结合作业创新模式进行的背景进行总结和反馈。

     8、 结题, 撰写结题报告, 汇总各个研究阶段的资料, 结束此次研究工作, 并向有关专家、领导汇报成果。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通过讨论和研究, 形成符合新课程理念, 适应初中学生历史学习、 适合家长、 学生承受心理的新的类型的作业, 以历史课作业创新的研究为课题呈现出来, 以便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服务, 并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丰富和完善, 使得教育教学的目标能够较快的实现;并将在研究的过程中形成的相关随笔、 课件、 故事、 设计及论文等等整理汇总, 形成资料,便于以后的教育教学的研究。

     学校评审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

    篇四:历史微课题案例

    是“微型课题”

      我们暂且不给它下定义,先来看一位小学教师撰写的一则“微型课题”研究实施简案:

      我遇到问题了:

      今天作文评讲课我遭遇了空前的尴尬。我挑选了上周作文中的几篇优秀作品,不仅制作了课件,还让“小作家”们为自己的得意之作录了音。在播放录音时,小金同学竟然鼾声大!我急忙走过去。“陈老师,小金是假装睡觉的,”邻座的小汪告诉我,“他刚才还说,这样的作文评讲真没劲,老一套!”

      这引起我的深思。课间我没有回办公室休息,而是坐到小金身边,跟他聊起来。小金的作文语言通顺但少精彩之笔,叙述清楚却乏细腻之处……这类作文由于处于全班“不上不下”的水平,因此被称为“中等作文”,占三分之一左右。在评讲课上,这类作文既不会被老师作为优秀作文来展示,也不会作为病文劣作来剖析,处于“被遗忘的角落”,难怪小金会“抗议”。

     引领中等生踊跃参与到作文评讲中来,传统的做法往往“没辙”,那么有没有一些突破传统的“另类招数”呢? 我的微型课题:

      为“中等作文”定制评讲的“另类招数”。

      我的研究预想:

      研究用时:半学期。研究方法:第一步采用文献法,以“作文评讲”为主题词多方收集资料,以此获得灵感点拨;第二步采用访谈法,通过课间和学生交流、《我喜爱的作文评讲课》征文等来了解同学们理想中的评讲课是怎样的,特别注意中等生独特的心理需求;第三步采用“行动法”,如,可请作者组成“小剧组”,按照习作所叙述的情节,表演“作文剧”。由于习作存在着平铺直叙等缺点,“演出”必然干巴呆板,在此情境中,作者应能通过自我反思而自知优劣,进而努力改进自我写作状态。总之,评讲方法力求独辟蹊径,能给予作者较强的积极刺激;第四步采用经验筛选法,尽可能写成研究论文,如确有一定推广价值,则投寄报刊。

      预期文本成果:一本班级学生优秀作文选,一篇有关作文评讲问题的论文,几篇研究故事或案例。

      我的求助:

      我希望得到语文组老师以下帮助:

      1.共同分析中等生写作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2.提供各自有研究价值的作文评讲课(或片段)实录,特别是评讲“中等作文”的有效方法的相关资料或信息。

     3.一起研究小学生优秀作文标准,探讨帮助“中等学生”提升写作水平的策略及路径。

      由以上实例可以看到,微型课题研究的要素包括:具体的研究对象、现实的触动描述、鲜明的意旨表达、可行的方法设计、清晰的程序勾勒、大致的成果预期,等等,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至此,可以给微型课、题一个大致的界定或描述:

      微型课题是教师为解决一个具体的、较为微观的,现实问题而确立的小课题。它往往会用到常规课题研究中常用的一些研究方法,但又相对简单,不追求方法自身的严密性;它与实践操作或行为改进紧密互动,又有机融合,更注重过程本身;它不强调研究的学术性、规范性,较为自由,是一种平民化或草根化的研究

     样式,因而不需要教育或学校行政以及科研机构的认定,倡导自主、自立、自为、自用;它服务于教育实践者的日常工作,但又在实践反思、经验积累中养成理性智慧,以此指导和改进研究者将来的工作。

     案例 微型课题典型案例(海安县白甸小学)

     为中等生定制作文讲评的“另类招数” 一、问题描述 为中等生定制作文讲评的“另类招数” 一、问题描述 我遇到问题了:

     今天作文评讲课我遭遇了空前的尴尬。我挑选了上周作文中的几篇优秀作品,不仅制作了课件,还让“小作家”们为自己的得意之作录了音。在播放录音时,小金同学竟然鼾声大起!我急忙走过去。“陈老师,小金是假装睡觉的,”邻座的小汪告诉我.“他刚才还说,这样的作文评讲真没劲,老一套!” 这引起我的深思。课间我没有回公办室休息,而是坐到小金身边,跟他聊起来。小金的作文语言通顺但少精彩之笔,叙述清楚却乏细腻之处……这类作文由于处于全班“不上不下”的水平,因此被称为“中等作文”,占三分之一左右。在评讲课上,这类作主既不会被老师作为优秀作文来展示,也不会作为病文劣作来剖析,处于被遗忘的角落”,难怪小金会 “抗议”。

     引领中等生踊跃参与到作文评讲中来,传统的做法往往“没辙”,那么有没有一些突出破传统的“另类招数”呢? 二、我的微型课题:

     为“中等作文”定制评讲的“另类招数”。

     三、我的研究预想:

     研究用时:半学期。

     研究方法:

     第一步采用文献法 以“作文评讲”为主题词多方收集资料,以此获得灵感点拨; 第二步采用访谈法,通过课间和学生交流、《我喜爱的作文评讲课》征文等来了解同学们理想中的评讲课是怎样的,特别注意中等生独特的心理需要; 第三步采用“行动法”,如,可请作者组成‘小剧组”,按照习作所叙述的情节,表演 “作文剧”。由于习作存在着平铺直叙等缺点,“演出”必然干巴、呆板.在此情境中,作者应能通过自我反思而自知优劣,进而努力改进自我写作状态。总之,评讲方法力求独辟蹊径,能给予作者较强的积极刺激; 第四步采用经验筛选法,尽可能写成研究论文.如确有一定推广价值,则投寄报刊。

     四、预期成果:

     一本班级学生优秀作文选,一篇有关作文评讲问题的论文,几篇研究故事或案例。

     五、援助要求:

     我希望得到语文组老师以下帮助:

     1.共同分析中等生写作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2.提供各自有研究价值的作文评讲课(或片段)实录,特别是评讲“中等作文”的有效方法的相关资料或信息。

     3.一起研究小学生优秀作文标准,探讨帮助“中等学生”提升写作水平的策略及路轻。

     白沙中学微型课题申报表 对历史教学合作学习小组有效“ 评价” 研究

     一、问题描述 [ 描述此课题产生的过程,即“我遇到了什么问题”]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是新目标教学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特别是在我校实行的“目标、导学、评价”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合作学习小组有效“评价”尤为重要,但是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还是有部分教师对于课堂教学这一环节存在一些问题:

     1.“评价”目标不明确,缺乏针对性。

     2.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小组有效“评价”较少受重视。

     3.如何使合作学习小组“评价”更加有效,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合作学习小组的有效“评价”在整个教学中它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它既能有效地巩固教学效果,又能充分鼓励学生勇于交流、乐于倾听、敢于质疑,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课题界定 [ 从“我遇到的问题”提炼出课题名称,即“我将研究什么课题”] 积极有效的评价是合作学习成功的重要保障,要使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必需建立合理的评价制度。在对学生的评价问题上,总的目的是激励学生更积极、更主动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有利于提高小组的凝聚力,强化小组成员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为此我们提出此课题,并通过研究,寻找和运用不同的合作学习的方法以达到历史课堂教学所预期的效果。

     三、 内容规划 [ 我将要具体研究哪些问题] 1.如何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才使“评价”更加有效? 2.如何进行合作学习小组“评价”才更加有针对性? 3.如何设计合作学习小组“评价”,才更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过程设计 [ 我将用“什么研究方法(策略)”、采取“什么研究行动”解决问题] (一)研究方法:

     总的策略 1.调查分析法: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如何进行合作学习小组有效“评价”,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案例分析法: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收集案例,具体分析总结经验及不足。

     (二)

     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2 年 9 月——2012 年 10 月)

     (1)收集相关资料,制定研究计划、形成实施方案。

     (2)通过问卷调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小组有效“评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实施阶段(2012 年 10 月——12 月)

     (1)实施研究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改进方案。

     (2)定期召开微型课题研究小组会议,并做好相关记录。

     (3)对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小组有效“评价”才能调动学生参与和巩固知识体系,并制定出有效的方法。

     (4)在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做示范课。

     3.总结阶段(2012 年 12 月——2013 年 1 月)

     (1)检测成效,并做分析。

     (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3)召开课题研究成果会议。

     (4)完成资料的整理、各组员撰写个人小结报告及上交个人教学实践案例。

     五、成果展望 [我将达到怎样的预期成果:学生的变化、教师变化、研究过程中呈现的文字、影音资料等我将达到怎样的预期成果:学生的变化、教师变化、研究过程中呈现的文字、影音资料等] 1.通过研究,探索各种历史课堂教学的合作学习小组的有效“评价”的方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能力。

     2.探索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方法,以致达到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撰写小论文:《对历史教学合作学习小组有效“评价”的研究》

     三严三实开展以来,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研读了中央、区、市、县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关文件和资料。我对个人“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查摆和剖析,找出了自身存在的诸多差距和不足,理出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整改措施。现将对照检查情况报告如下,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学习深度广度不够。学习上存在形式主义,学习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不强,在抽时间和挤时间学习上还不够自觉,致使自己的学习无论从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些欠缺。学习制度坚持的不好,客观上强调工作忙、压力大和事务多,有时不耐心、不耐烦、不耐久,实则是缺乏学习的钻劲和恒心。学用结合的关系处理的不够好,写文章、搞材料有时上网拼凑,求全求美求好看,结合本单位和实际工作的实质内容少,实用性不强。比如,每天对各级各类报纸很少及时去阅读。因而,使自己的知识水平跟不上新形势的需要,工作标准不高,唱功好,做功差,忽视了理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

     二是服务不深入不主动。工作上有时习惯于按部就班,习惯于常规思维,习惯于凭老观念想新问题,在统筹全局、分工协作、围绕中心、协调方方面面上还不够好。存在着为领导服务、为基层服务不够到位的问题,参谋和助手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比如,到乡镇、部门、企业了解情况,有时浮皮潦草,不够全面系统。与基层群众谈心交流少,没有真正深入到群众当中了解一线情况,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不全不深,“书到用时方恨少”,不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是工作执行力不强。日常工作中与办公室同志谈心谈话少,对干部思想状态了解不深,疏于管理。办公室虽然制定出台了公文办理、工作守则等规章制度,但执行的意识不强,有时流于形式。比如,办公场所禁止吸烟,这一点我没有严格执行,有时还在办公室吸烟。

     四是工作创新力不高。有时工作上习惯于照猫画虎,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存在着求稳怕乱的思想和患得患失心理,导致工作上不能完全放开手脚、甩开膀子去干,缺少一种敢于负责的担当和气魄。比如,做协调工作,有时真成了“传话筒”和“二传手”,只传达领导交办的事项,缺乏与有关领导和同志共同商讨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五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工作中,有时忙于具体事务,到基层一线调研不多,针对性不强,有时为了完成任务而调研,多了一些“官气”、少了一些“士气”。往往是听汇报的多,直接倾听群众意见的少;了解面上情况多,发现深层次问题少。比如,对县委提出的用三分之一时间下基层搞调研活动,在实际工作中却没有做到。即使下基层,有时也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让看什么看什么,让听什么听什么。在基层帮扶工作上,有时只注重出谋划策,抓落实、抓具体的少,对群众身边的一些小事情、小问题关心少、关注不够。

     六是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自认为在办公室工作多年,已经能够胜任工作,有自满情绪,缺乏俯下身子、虚心请教、不耻下问的态度。对待新问题、新情况,习惯于根据简单经验提出解决办法,创新不足,主观上存在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思想,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

     七是对工作细节重视不够。作为办公室负责人,存在抓大放小,不能做到知上、知下、知左、知右、知里、知外,有时在一些小的问题上、细节上没有做好,导致工作落实不到位,出现偏差。

     八是工作效率不是很高。面对比较繁重的工作任务,工作有时拈轻怕重、拖拉应付、不够认真。存在不推不动、不够主动,推一推动一动、有些被动。比如,文稿材料的撰写,有时东拼西凑、生搬硬套、缺乏深入思考。有时也存在着推诿扯皮现象,不能及时完成,质量也难以保证。对于领导交办的事项,有时跟踪、督导的不够,不能及时协调办理,缺乏应有的紧迫感,缺乏开拓创新精神,致使工作效率不高。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认真反思和深刻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要是自己没有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不注重提高自身修养,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具体应对上没有很好地把握自己,碍于情面随波逐流。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自身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对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在处理工作与学习关系方面,把工作当成硬任务,把学习当作软指标,对政治理论学习投入的心思和精力不足,缺乏自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宗旨意识有所淡化。由于乡镇工作比较辛苦,从基层回到机关工作后,产生了松口气的念头,有时不自觉产生了优越感和骄傲自满的情绪。听惯了来自各方面的赞誉之声,深入基层少,对群众的呼声、疾苦、困难了解不够,没有树立较强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得自己有时会片面地认为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就行了,而...

    篇五:历史微课题案例

    学管理·2006·增刊266一则历史课情景教学案例北京潞河实验中学

     刘海玲人类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政治多元化趋势持续发展。在这种国际形势下,如何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就成为历史教育不能回避的问题。历史课教学也应该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应该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我在教学中感到,情景教学对于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非常有效。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情境中动情,在情境中共鸣,潜意识地进入学习状态,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的理解教学内容。例如:新教材,历史第一册第26课是关于两宋时期的社会生活,这一课属于“新课标”新增加的内容,从教学角度看有新的挑战性,也有一定的难度。但学生理解起来不难,有可发挥的地方。我在讲到这一课前想到,如果照平时的讲法,内容比较枯燥,学生们只是被动的接受,那么不如采用情景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去搜集资料,教师帮助学生整理资料,实际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学生学习提高的过程。运用情景教学法带着学生旅游的形式来上本节课,初一的学生易于接受。课前准备第一步:学生用一周左右的课余时间,利用网络,书籍等途径查询两宋时期人们的饮食、服饰、居住、交通、文体娱乐、节日风俗等方面的实例,并整理成文字或电子软件上交。第二步:教师将学生上交的材料汇总,同时将全班学生分为六个小组,分别研究两宋时期的饮食、服饰、居住、交通、文体娱乐、节日风俗的进步与变化,进一步感受两宋时期经济的繁荣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进步与提高。第三步:每组学生经过搜集、筛选、整理资料,各组以不同的形式来来展示成果。第四步:教师在学生分组学习过程中要适时辅导,答疑,协调学生关系,提供物质支持。第五步:简单创设教学情景。运用展板展示学生的作品,有的是学生们自己画的,有的从网上下载的图片,用以渲染历史环境,烘托气氛。教学过程大屏幕:《清明上河图》 (城市生活部分)。教师:“北宋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是北宋政治清明、政局稳定、开封汴河两岸人来人往的繁华景象。这是《清明上河图》局部——城市生活。”“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好,今天我们一起去旅游。去哪呢?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去北宋的都城东京去看一看,体验一下宋人的生活。”从而导入新课。大屏幕:《北宋东京城平面图》,了解皇城、里城和外城的基本轮廓。与唐朝都城长安比较。打破市、坊界限,突破时间限制。“我们一早来到开封东郊,要穿过新宋门,去领略一下北宋都城东京的风采。”“我们要想旅游先要选择交通工具”于是由第一组 — 交通组介绍交通工具情况。“听完交通组学生的介绍,同学们会选择那一种交通工具?”学生选。教师过渡:“我们进入城内观察大街上热闹繁华景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人们的服饰。”于是由第二组 — 服饰组介绍情况。“领略过宋人服装的风采和美丽,去看一看宋人的居住情况。”由第三组 — 居住组介绍情况。“宋代的轿子、骡车我们也坐过了,宋人的服装风采也领略过了,宋人的居住情况也了解了。马上到中午了,该吃饭了,找家饭馆,正店:二层楼,非常气派、很豪华的酒楼,京城像这样酒楼有70多家,还有数以万计的小饭馆,称作分茶或脚店。”大屏幕:《清明上河图》 (正店)。由第四组 — 饮食组介绍情况。“吃过中午饭,下午到宋的文体娱乐场所去玩一玩,那时都有哪些娱乐活动?”关注新课程改革 guanzhu xin kecheng gaige

     267 中小学管理·2006·增刊由第五组 — 文体娱乐组介绍情况。中国是古代足球的发源地。让学生选择文体活动项目。“好的我们看也看过了,吃也吃过了,玩也玩过了。咱们还得体验一下宋人的节日”由第六组 — 节日风俗组介绍情况。教师指出:“我们现在的节日早在宋朝时就都出现了,说明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重视节日也是社会繁荣进步的表现。”大屏幕 — 想一想:现在除咱们传统的节日外,有没有外来的节日?你喜欢过传统节日还是外来节日?节日风俗:中国传统节日与外来节日的比较。教师指出:“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像父亲节,母亲节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相统一的。无论中国传统节日还是外来的节日,只要对人类有利、有益,能够愉悦人们的身心,我们都应继承、发扬。”“好的,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潞河实验中学的教室,有一道题等着我们。”大屏幕 — 议一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两宋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非常丰富,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你能分析一下原因吗?— 两宋时期经济的繁荣,促进了人们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的改变。教师小结:“我们从衣、食、住、行、文体娱乐、节日风俗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宋朝,看到宋的社会生活丰富,学生们得出这是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当今社会也是一样,只有经济发展了,社会繁荣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有进步和提高。希望同学们学好本领,长大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许多学生在发表自己的观点时,大家都报以热烈的掌声,下课了还意犹未尽。有的学生说,以前上课对着老师同学不敢举手,既使被点名也是脸红心跳,现在仿佛是朋友之间交谈,大家不再害怕说话了。有的学生说,以前教师提问时,我心里很明白,可就是表达不出来,现在我却能很快说出来了。由于教师为学生探究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支撑,学生不再是教师的附庸,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平等自由的共同探究,彻底避免了学生的曲意迎合或违心屈从。课程改革是新世纪的教师都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任何逃避和畏惧都是不负责任的。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更好地处理教材和安排教学时间,使新课程的内容综合化和过程开放化,让学生体验到历史课的乐趣,培养学生整合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尝试自主合作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这一切对教师的教学理念、课堂组织能力、知识储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努力转变角色,学习掌握新的教育理念及专业技能,与新课程同行,与新课程改革一起成长。(编辑 金 石)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北京潞河实验中学 蒙桂荣众所周知,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学生不愿学英语,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因此,英语教师首先应该先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通过几年数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一、迁移学生的兴趣,激发求知欲让“双差生”学英语是让很多教师头痛的事。学好英语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而“双差生”缺乏的往往就是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如果只是从正面向他们大谈学好英语的种种好处,恐怕收效甚微。如能把这些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兴趣,迁移到学英语中来,则可事半功倍。有一次, guanzhu xin kecheng gaige

     关注新课程改革

    篇六:历史微课题案例

    研究

     鼓 励 学 生 质 疑 ,培 养 质 疑 意 识 ——“ 高 中 历 史 课 堂 教 学 诊 断 ” 微 型 实 例 ●欧 阳 国 亮 广州市第九十七 中学( 510288) 诊 断者 :

     广州市 第九十七 中学欧 阳国亮 课题 :

     《 近代 中国经济结构 的变动》

     诊 断主题 :

     “清军 在 甲午 中 日战争 中惨败 就宣 告洋 务运动 失败 了吗 ? ” 问题呈 现 :

     在学 习人教 版必 修 Ⅱ第 9 课 《 近代 中 国经济结 构 的 变动》 时 , 当我讲 到 “ 洋 务运 动 的 结 局 和 影 响 ” 这 一 教 学 内容 时 . 有 这 样 一 个 教 学 片断 :

     位 学生站起 来说 :

     “ 老师 .我认 为教材上 说 ‘ 清军在 甲午 中 日战 争 中惨 败 , 北 洋水 师全 军覆 没 ,

     宣告 了洋务运 动的失败 ’ 这一评 价很 不合理 ! ” 面对 学生对 权威 教 材观 点 的 “ 质 疑 ” . 我 反 问

     道 :

     “ 为什 么不合 理 , 你 能否给 大 家讲 一 下 . 怎样 评 价 才算合理 呢? ” 这个 学生说 :

     “ 应 该将 ‘ 宣告 了洋务 运动 的失 败 ’ 改 为 ‘ 宣告 洋务运动 没有 实现 ‘ 自强 ’ 和 ‘ 求 富 ’ 的预 期 目标更 为科 学 。” 另一个 学生答到 :

     “ 是啊 .教材 最后 一段 对 洋 务运 动在培 养科技人 才 、 刺激 中国资本主 义发展 、

     抵制 外 国经济侵略 、 瓦解封 建 自然经济 等方 面起 了很 大的作 用。

     给予 了很 高的评价 ! ” 真 是“ 一 石激起 千层 浪” 。全班学 生并 七嘴八 舌地议论 开 了, 这个 局面是我 没有预设 到的 。我 临 时决定 改变 原来预设 的教学计 划 .把 后面 的教学 内容暂 时放 一放 , 先 解决这个 “意外 ”问题 。

     追 因诊 断 :高 中学生 已经具 有一 定 的逻 辑思 维 能力 , 他 们往往有 自己独到 的见 解 。

     新课 改后采 用 的新 版教 材 。由于教材 编制 体制及 编者知 识和 认 识水平 的局限性 , 存 在一些 问题 。质疑 是思维 的

     导 火线 ,是 培养学科 思维 能力 的总源 头 。在 教学 中 , 教 师应引 导和鼓励 学生 大胆质 疑 , 发现并 指 出

     教 材 中存 在 的一些 问题 .通 过 培养学 生的质 疑意 一识 来不 断提 升学 生 的 自主学 习 能力 和创 新精 神 。

     显然 .本教 学片断 中这个 学生提 出的质 疑具有 挑 战性 。在课 堂上 , 我 决定抓 住这个 学生 的质 疑 , 充 分 利用这 个 “意 外 ”的教 学 资源 , 展 开小 组合 作讨 论 , 并 通过课 堂展示 活动 , 培养 学生 自主 、 合 作 、 探 究 问题 的能力 , 从而激 发学生 的求知 欲望 。

     改进 策 略 :疑 问是学生 在学 习中涌现 出来 的 思想浪花 , 是学生深入 学习 的起点 。为 了解决学生 的“质疑 ” . 我 临时决 定在教学上分 “两步走 ” :

     第一 步 :

     让 学生分 组合作 讨论 . 形成小 组对洋 务运动 的“共 同评价观 ”。

     “这个 同学 提出 的质疑具有 挑战性 , 我们 应该 怎样评价 洋务运 动 ? 下面我们 分 5 个 小组来 讨论 下 . 形 成小组对 洋务运动 的 ‘ 共 同评价 观 ’ 后 , 各 小组派代表上讲 台展示 。” 学生分小组 展开讨论 ⋯ ⋯ 第二 步 :

     让学 生大胆 走上讲 台 , 展示小组 对洋 务 运动的 “共 同评 价观 ”。

     讨论 5 分钟后 ,我请 各小组 推举 一名代 表走 上讲 台 , 展示本组 对洋务运动 的“共 同评价 观” :

     第 1 组 学生代 表 :

     我们 认为 , 不 能说洋务 运动 失 败了 。因为洋务运动 引进西 方的先进技术 , 开始 了中 国近代 化历程 , 促进 了 中国社 会 的进 步 , 从 这 个 意义上说 , 洋务 运动是 比较成 功的 。

     第 2 组学 生代表 :

     洋务 运动在 经济上 、 军 事上 和教育上 都开 了中 国近代 化 的先河 ,不能 因为 中

     国在 甲午 中 日战争 中的失 败就说 明洋务 运动失 败 了。因为 战争的成败 是 由政 治 、 经 济 、 军 事和 统治 者 的正确决 策等综 合 因素 决定 的 .洋务 运动开 中 国经济 、 军 事 、 教 育近 代化 的先 河 , 其历 史 功绩 是 不能磨 灭的 。

     第 3 组 学生代表 :

     洋务运动 引进 了西方 的生产 一O

     技 术 , 培养 了一批科技 人才 , 刺激 了中国 民族 资本 主义的发展 , 中国第- - ~ tl:

     近代企业在洋务派倡导下 出现 了. 它们对外 国经济侵略起到 了一定的抵制作 用 。

     对本 国封建经济 的瓦解也起到 了一定 的推动作 用 。所 以, 我们认为洋务运动是 比较成功的 。

     第 4 组学生代 表 :

     洋务 运动搞 了三十 多年 , 但 没有使 中 国“ 自强” , 也没有 使 中国“求 富 ” , 在 甲午 中 日战争 中. 中国被 日本 打败 , 说 明洋务 运动失败 了。失 败 的根本 原 因是 因为洋务 运动仅 仅进行经 济 、 军事 和教育 改革 , 没有改变腐 败 的封 建专制制 度 。

     这是它失败 的主要原 因。

     第 5 组学生代表 :

     我们认 为洋务运动既有失败 之处 . 也 有成 功之处 。失败之处 在于它没有使 中国 “ 自强” 和“ 求 富” , 甲午 中 日战 争 中的失败 就是 最 好 的说明 ; 成功之处就在于它开始了中国近代化进 程 , 推动 了中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 ⋯ 关于 洋务运 动的评价 ,史 学界 一直存在着 不 同 的争论 ,学生 对洋务运 动的评价 有 自己的观点 和看法 。

     教师 的责任就是要为学生 的质 疑、 解疑创 造 良好环境 。在教学 中, 我让学 生在 小组 中培养 自

     己的合作 、 探究能力 , 在展示 中表 现 自我和 升华对 历史知识 的理解 , 我的教学 目的已经达 到了 ! 诊 断反思 :

     传 统的教 学方式是 教师独 占讲 台.

     采用 “满堂灌 、 填 鸭式 ”的教学方法 . 学生被 动地接 受知识 。新课 程大力 提倡“ 以生为本 ” 的教学理念 ,

     让学生 成为课堂 的主人 。在课 堂上 , 面对 学生“ 意 外 ” 的质疑 . 教 师如果 对 学生妄 加指 责 . 或 者不 予 理 睬 , 课堂上就会 演绎着 “ 一言堂 ” , 学生创 新 的火 花 也就不可 能点燃 。通过这一 教学 片断的诊 断和 处理 , 我有如下两点体会 :

     1. 尊重质疑 , 让 “意外”亦精彩 。教学过 程是在 课 堂上不断组织 、 不断生 成 的过程 , 是人 性不 断张 扬 、 不断发 展的过程 , 是一个 动态生成 的过程 。应 对 教学预设 之外 的学 生质疑 .教师一定 要拥有 一 双 聪慧 的眼睛和善 于聆听 的耳朵 。教 师要善 于敏 锐 地捕捉课 堂情境 中学生每 一次思维 灵感 的闪现 和每一次 稍纵 即逝 的教育 契机 ,点燃 学生 思维 的

     火 花。在课 堂上 , 面对学 生提出的问题 , 我坚 持“ 以

     学 定教 ” ,充分发挥 学生在课 堂上 的主体作用 . 通 过 小组合作 引起学 生讨论 ,通过课 堂展示挑 起一 场争辩 。

     每个 历史问题不一定 只有一个答 案 , 有 的

     问题会有几 种结论 , 教师要鼓励 学生 去大胆探 索 。

     组 织学生对不 同的结论 进行课堂讨论 。在课 堂上 ,

     教 师一定 要尊重并 珍视学 生 的不 断变化 的学习需 O 要 . 学会倾 听学生 的质疑和争论 , 当学生各执 一词 时 . 教 师可 以放手 让学生去 自由争论 , 也可 以参与 辩论 .但 绝对不 能压制学 生 的思维 ,让学 生在 自

     主 、 合作 、 探 究 中 , 激发其 “ 欲” , 自动 取“ 鱼 ” , 终得 “ 渔 ” 技 . 让学 生 真 正成 为课 堂 的主 人 、 学 习的 主 人 。老师在倾听过程 中发现学 生困惑 的焦点 、 观点 的创 意 、 批评 的价 值 , 并 及时进 行点拨 和指导 。要 做 到这样 , 需要 教师有 广阔 的学 术视野 、 丰富 的专 业 积淀 、 厚重 的教学底蕴 和民主的课堂氛 围。学生 在 课 堂上 的“ 意外 ” 质疑 虽然会 打 乱教学 的节奏 ,

     但 许 多不 曾预设 的 “意外 ”精 彩也 会不期 而 至 , 高 中历史课堂 就会 弥漫一 种开放 的 、 灵 动的 、 不 断生 成 的课堂文化 。

     2. 重视展示 , 让 “ 表现” 更 出彩。展示是新课改 的精髓 。

     在课堂教学 中 , 个体展示是亮点 , 是高潮 ,

     是激发兴趣 、 巩 固成 果 、 分 享智慧 的重要途 径 。高 中学生具 有强烈 的表现 欲 ,他们 渴望 了解 自己的 能力 , 渴望知道 自己在班级 的地位 。

     渴望 成为受 老 师受 同学欢迎 的人 。学 生对 自我探究 和小组讨 论 的成果 进行展示 .能有 效满足学 生 自我表现 的心 理 。指导学生进行展示 活动 , 能使学生从 中体 验到 兴奋 、 愉快 、 充 实 的情 绪体 验 , 从而 强化 学 生学 习 动机 。教师要组织学生 根据小 组学 习目标 , 给学生 充分 的展示 机会 ,鼓励 学生 既要大胆 阐述 自己的 想法 ,又要 善于 听取别 人 的观点 ;既 要为 自己辩 护 , 又 要正 确评 价别人 的 观点 , 吸 收合理 的意见 。

     面对学 生在课 堂 “意外 ” 的质疑 , 我运用 小 组合 作 探究 的方法 。

     让学生在 小组讨论 , 形成 小组对 洋务 运 动 的“共 同评 价观 ” , 再 让 各小 组推 荐一 名 代表 上讲 台展示本 小组共 同形成 的“研究 成果 ”。知识 在展示 中积 累 , 能力 在展示 中形成 , 精 彩在展 示 中

     呈 现 。

     没有展示 就难 以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状 况 , 没 有展示就 缺少现场 生成与互 动提高 。学生 在展示 自我 的过程 中 ,不但 展现 了本小组合 作学 习的成 果 ,而且 展现 出个 人 的智 慧风采 .使他们 获得 了

     “ 成就感 ” 。通过展 示活动 ,激发 了学生 的 “ 表现 欲” , 点燃 了学生 的“表达情 ” , 培养 了学生 的“ 自信 心 ” 。

     因此 , 教 师在课 堂 教学 中 , 一 定要 重视 学 生 “ 展示 ” 这一 教 学 环节 . 通 过学 生 在讲 台上 的 “ 表 现”使课堂教 学呈现 出更多 的精彩 ! ( 本文为广 州市教育科 学“十 二五”规 划 2013 年 度项 目《 高 中历史“ 三环 五 步”课 堂教 学模 式 的

     构 建 与运用 研 究》 的 阶段 成果 之 一 ,课题 编 号 :

     2013BO82 , 课题 负责人 :

     欧阳国亮)

    篇七:历史微课题案例

    校本教研活动案例 如何组织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自主学习

      ——历史校本教研活动案例 活动时间: 2010 年 6 月 10 号 活动地点: 蠡吾三中 参加人员:

     县历史教研员、 北埝中学、 洪善堡中学、 蠡吾二中、 小陈中学、

      南庄中学、

      南庄镇中、

      保去中学、 蠡吾三中 形式:

     课例研讨 做课教师:

     谢艳菊 主持人:

     王 娜 记录人:

     王 娜 研讨主题:

     如何组织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自主学习 活动流程:

      确立主题

     课题由来

     备课回放

     课例示范

     课后反思

     交流研讨

     提炼总结

      布置任务 一、 主题由来 主持人: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经济飞速发展, 社会迫切需要那些勇于探索, 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但长期以来,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历史课教学多数教师固守的是“讲解-接受”的模式, 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充分发挥, 创新性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 长此以往, 教师厌教, 学生厌学甚至弃学。

     如今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 要求我们教师要改变传统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 转变教学观念。

     为此, 教师在授课时, 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体意识,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今天我们就依托谢艳菊老师的《民族团结》 这节课谈一下《如何组织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自主学习》 。

     二. 理论学习:

     主题确定后, 我们按县教研室的要求, 以校为单位进行了自主学习,并召开了集体学习研讨会, 对相关问题展开了讨论并加深了认识。

     三. 集体备课, 确定课例:

     课例: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 11 课《民族团结》

     主讲教师:

     育才中学谢艳菊老师 四. 课堂实录, 印证预设:

     《民族团结》 教学实录 育才中学初中综文组 谢艳菊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学习,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

     民族团结的概念; 各民族分布特点;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 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新气象。

     2、 通过“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一目的学习, 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的基本观点,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教材中几幅插图的观察, 使学生逐步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3、 通过对一些少数民族文化生活、 民俗的介绍, 使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 初步树立对国家、 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通过对孔繁森先进事迹的描述, 使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

     1、 本课重点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 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我国是由 56 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 各民族在政治、 经济、 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 不可分离的关系, 同时各民族的政治、 经济、 文化发展也有较大的差异。

     因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是保证祖国统一、 实现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 有利于各民族团结起来, 为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2、 本课的难点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 中国共产党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 是基于多方面的因素的考虑。

     这一知识点涵盖的知识面较广, 理论性较强, 初二学生难以把握, 因而具有较高的难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法建议】

     本课采用分组教学方法, 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 课前布置导学案。

     第一组问题包括:

     我国的民族关系概况?

     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 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

      )的建议?

     第二组问题包括: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影响?

     西藏人民翻身当家作主人开始于哪一事件之后?

     第三组问题包括:

     请举例说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况?

     中央提出实施(

     )

     以来, 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 大发展的新气象。

     第四组问题包括: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学法指导】

     1.分小组学习,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参与的热情,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乐学。

     2.运用教材中的几幅插图, 训练学生从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 得出正确结论的方法。

     3.多使用图片, 尤其是和时事有关系的, 让学生感觉到历史并不遥远, 培养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能力, 也通过图片展示,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课堂实录〗

     1.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片断导入新课。

     2.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在第一、 二小组的问题回答完之后, 进行以下方面的引导与探讨:

     (1)引导学生阅读本目教材第一段, 用多媒体设备给出我国的 56 个民族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使学生理解三个问题:

     一是我国是由 56 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二是民族团结的概念。

     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 友好和互助、 联合的关系, 以及各民族人民齐心协力, 共同促进国家的发展繁荣。

     三是各民族分布的特点。

     (2)用多媒体设备给出教材中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有关内容, 引导学生阅读本目的小字部分, 帮助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

     重点指出: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

     分。

     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 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组成部份。

     (3)组织学生讨论:

     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 教师作如下归纳:

     ①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

     ②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 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 而不适宜分离的民族关系。

     ③近代以来, 各族人民在共御外敌、 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 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 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3.各民族共同发展 第三组问题回答完之后进行以下内容:

     (1)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的一批国家重点项目, 如, 青藏铁路,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等。

     在学生对少数民族发展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教师归纳指出:

     新中国成立后, 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①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生产发展。

     ②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农牧业经济, 加大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力度。

     ③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的财政政策。

     ④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贸易, 照顾少数民族用品生产。

     ⑤帮助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⑥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宽于汉族的计划生育政策。

     第四组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总结以下内容:

     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①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得益于政府重视, 给予政策保障和多方支持(人力、 物力、 财力)。

     ②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大发展, 且已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西部大开发战略使少数民族地区出现了大开发、 大发展的新气象。

     4、 问题探究 动脑筋 谁能说说孔繁森在西藏工作期间做出的贡献?除课本上的, 你还知道哪些事迹。

     活动与探究 用直线将少数民族歌曲与它所属的少数民族连起来 5、 巩固练习 6、 布置本课作业 了解身边有哪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事物。

     五、 课例示范 由谢艳菊老师做示范课:

     《民族团结》

     六、 交流研讨 (一)

     、 做课教师进行课后反思:

     由谢艳菊老师结合本次研讨主题做课后反思, 如何组织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自主学习。

     谢艳菊:

     各位老师大家好。

     本次教研的主题是《如何组织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自主学习》 , 所以顺应新课改的形势, 体现新课改的精神, 在本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 我都是“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使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

     本节课的教学, 主要以分组合作自主学习为主。

     就本节课的教学中的得与失做一下回顾:

     第一, 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 掌握课本中提供的基础的历史信息。

     进一步加深理解、 掌握和应用。

     第二, 把课堂中的大量时间交给了学生, 让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本节课把时间还给了学生, 使学生的活动具有较强的目的性。

     通过一些教学活动, 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 而且在老师的引导下加深了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本堂课以党的政策, 民族的发展、 民族情和畅想未来为线索, 按照激情阅读—理解—掌握的有效教学步骤, 循序渐进的理解课文内容, 完成了教学目标。

     1、 首先, 把学习的提纲发放给学生, 给学生的学习以提示。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既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又升华情感,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开课之前以一首《爱我中华》之曲, 把声情并茂, 56 个民族的图像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 从而创设情境, 调动学生情感,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以“民

     族知识知多少”和“谈一谈你身边的民族团结的事例”的常识提问作为本课导入, 这一设计也激发学生的兴趣, 效果不错。

     课堂提问的精心设计有利于鼓励学生、 激发学生兴趣、 提供线索, 引发学生思维。

     结尾又以一首《我的中国心》 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这既照应了开头, 深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同时也升华了学生的情感。

     最后老师送给学生历史歌谣。

     《五十六个民族团结歌》 。

     2、 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在学习本课之前, 学生对于少数民族的了解仅体现在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

     通过本课教学之后, 学生从课件中形象直观地了解到了少数民族的服饰、 风俗习惯, 分布及其存在的优势, 让学生看、 听、 思相结合, 从而认识到党的民族政策和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起到的主要作用, 以及当对民族地区的开发加强民族团结的必要性,为下文《香港、 澳门的回归》 , 《海峡两岸的交往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3、 用故事激趣, 在故事中明理、 导行。

     俗话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本课教学时, 教师针对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 布置了学生搜集有关民族团结的故事, 同时又充分学习文中《党的好干部----孔繁森》榜样的事迹成了学生学习的一面镜子, 不仅让学生思想上受到感染, 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指导了学生的行为。

     在此基础上, 教师运用课件相机出示反面的事例, 让学生在对比中明理、 导行。

     对学生提出做人的要求。

     4、 设计活动, 强化学生的明理、 导行。

     结尾设计的《畅想未来》 篇让学生畅所欲言, 又一次把课堂推向高潮。

     大多数同学争先恐后, 纷纷举手要求回答问题, 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 教师及时地进行引导, 把学生的思想引向一个新的境界, 特别是某某同学的发言与众不同, 提出:

     长大后即使到西藏地区工作, 也不愿牺牲在西藏, 针对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 我及时的与学生进行了讨论给与了肯定。

     体现了生命的重要性, 体现了以人文本的重要性。

     5、 在教学中, 给与学生学习的时间还是有点过少, 总想老师多讲。课堂练习设计缺乏科学性。

     缺乏面向全体学生, 在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时, 处理的过于简单。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点认识, 由于水平有限, 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二)

     、 集体研讨 主持人:

     下面我们就围绕本次研讨的主题, 针对这节课上体现的得与失, 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成功的做法以及存在的困惑, 展开讨论交流, 希望各位同仁积极发言。

     (主要内容)

     蠡吾二中:

     首先, 可以肯定一点儿, 谢老师的这节课应该算是上的很成功的。她教学中始终是以小组合作为主, 为学生们自主学习创设了一个轻松地氛围, 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杨雅静:

     谢老师在教学中鼓励质疑,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这一点值得我学习, 我觉得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本节课最后问学生“你觉得我们还应该掌握哪些内容”, 让学生找问题, 必然会动脑筋。

     总之,最精湛的教学艺术, 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

     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

     回答问题固然是一种能力, 善于提出问题更是一种能力。

     小陈中学: 我很同意刚才老师的意见, 教会学生质疑提问, 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课堂中, 谢老师大胆的鼓励学生提问题。

     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 组织学生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为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她采用记分办法, 进行比赛, 并将得分计入平时成绩, 这样学生们的积极性会高起来, 自然自主能力会提高。

     李凤池: 这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符合学生心理, 如:

     学生们感兴趣的音乐就进入了这节课。

     谢老师用音乐来调动学生们的兴趣, 用兴趣激发学生们自主合作的能力。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也是有意这么做的。

     我在上七下第二课《“贞观之治”》 时, 我先展示了一幅李世民的画像。

     学生看了以后,马上有人说:

     “唐太宗李世民!

     ”我说:

     “对, 是李世民, 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给大家讲一讲好吗? ”学生说:

     “看过有关他的电视剧。

     ”我问:

     “有多少同学看过? ”这时, 看过的同学纷纷举手。

     我说:

     “那好, 大家说说,你们对李世民有一个什么印象? ”有同学说:

     “英明!

     ”有同学说:

     “谦虚!

     ”也有同学说:

     “武艺高!

     ”……我说:

     “那好,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

     说说你理...

    篇八:历史微课题案例

    市中学历史教学微课(优课)教学设计模板

      授课教师姓名 杨昕炜 课题名称 《美国独立战争》 知识点来源 □学科:历史

     □年级:

     九年级

     □教材版本:北师大

      □所属章节:第四单元 12 课 录制工具和方法 录像机 设计思路 确定独立战争的主题——为民族独立和民主而战,围绕主题从“美利坚民族的来源”、“美国人与英国政府的矛盾”、“战争过程”、“《独立宣言》的核心内容”和“1787年宪法的内容”这 5 个方面作为线索,讲清楚美利坚民族如何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

     教学设计

     内 容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重大事件,能说出《独立宣言》的基本内容。

     2.初步分析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影响。

     3.列举华盛顿的主要活动,评价他在美国历史上的作用。

     4. 能说出“1787 年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局限性。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年表和情景假设,逐步加强阅读和分析能力,初步掌握历史学习的一些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美国独立战争的重要意义。认识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持不懈,就能最后战胜强大的敌人,赢得民族国家的新生独。

     通过学习《独立战争》和“1787 年宪法”,认识到民主是资本主义时代的追求,民主与法制是国家建设的重要部分。

      学情分析

      初三的学生通过前两年的历史学习,对学习历史的方法已经有所掌握,具备一定的材料阅读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独立宣言》和“1787 年宪法“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为本课设置副标题“为自由平等和民族独立而战”,提问“谁为民族独立而战?”引导学生根据课本回答问题,并通过“五月花号”的历史事件和相关图片介绍英国人到北美的目、美利坚民族的形成以及北美走上资本在主义道路的史实。

      二、 讲授新课

      1 1 、 独立战争的背景:

     问题:

     ① 谁是英国在北美的主要对手? —— 法国 ② 英法“七年战争”导致的财政困难,英国政府打算怎样解决?

      材料:

     活动:

     引导学生 根据 得出结论:反对高压政策

     情景设置:英国政府和美国人民的对话

     活动:联系上述对话,教师简述“波士顿倾茶事件”,得出结论:英美矛盾不可调和,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

      2 2 、 独立战争的经过:

     活动 :学生阅读课本,完成表格:

     3 3 、 《独立宣言》的主要内容 、独 立战争的意义和华盛顿的贡献

     材料 :

      材料一: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任何政府,一旦破坏这些目标和原则,人民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

     材料二:

     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国国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问题:① 材料一体现出哪些思想?

     ② 概括材料二的主要内容? ? 有何意义? ?

     活动 :学生分组讨论,先划出关键词,再回答问题。承接材料,引出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和华盛顿的贡献。

     4 4 、7 1787 年宪法的主要内容、特点和局限性

     情景设置:美利坚合众国政府与弗吉尼亚州政府以及康涅狄格州政府的对话 —— 了解美国建国初,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矛盾尖锐的问题

     活动 :

     学生讨论,引导他们结合中国与希腊的经验,思考解决方法——中央集权措施与民主政治。呈现 1787 年宪法的内容并通过材料以及图示来简述其特点。最后通过引用课外评价来简述其作用以及局限性。

      三、 总结以及课后作业:

     呈现本课的关键词,并完成练习册。

    篇九:历史微课题案例

    4:微案例:聚焦日常教学中的小问题,围绕问题,梳理您使用的小技能、小方法和小策略,依托对问题的解决,体现出问题解决中所包含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以完整的叙事形文本(参见模板:微案例征集的基本框架)形式呈现出来,要以教学案例为依托,以技术手段为载体,录制成教学故事微视频(配备您制作的ppt、讲稿、画册等多种展现形式,外加您独有的讲解)。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的基本框架微案例:指针对课堂教学中的小问题,所采取的小策略、小方法、小技能。学校:姓名:年级:学科:初中历史一、问题标题:简明扼要概括本案例所要解决的小问题 (0 30 字以内)如何实现初中历史课堂的创新教学二、问题描述/ / 呈现 (不少于 0 150 字)简要描述:以“讲故事”的方式,描述您的“小问题”,并将问题中包含的表象和深层问题挖掘出来。我们一些历史教师,特别是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不思教育观念的更新。在他们看来,历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记住教材中的历史知识,学生能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因此,“不管白猫黑猫,只要学生考试成绩好,我就是好猫”。至于历史教育众多功能在学生身上是否得到有效落实,似乎与其无关。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支配下,教师把教材作为唯一知识来源,忽略了教材仅仅是“学本”这一事实。他们的历史教学,无论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练习都死死围绕教材知识,反复讲练,并不厌其烦地告诉学生如何记住有可能考试的重点知识,如何应对各种考试。学生所谓的“动”也是围绕着教材知识记忆练习,思考的空间很小,“灌输”的意味很浓。这样的历史教学结果,学生当然对所学习历史毫无兴趣,学习历史的唯一目标,就是死记硬背历史教材或资料,争取考出好成绩,向教师和家长“报喜”。学生成为背诵教材和应对考试的机器。教学毫无创新可言。

     三、原因追溯造成“小问题”的因素有哪些?具体分析阐述。1、我们有些教师一方面对传统教育理念缺乏辩证分析,对所有的传统教育观念进行简单的全面否定;另一方面对不断涌现的新教育理念缺乏全面、科学的理解,囫囵吞枣,生搬硬套。于是出现弄巧成拙,形成矫枉过正的现象。如目前不少老师把接受性学习方式等同为“灌输教学”,将其视为糟粕,置如弃履。过于单一地强调、突出研究性学习,就会有意无意地放弃对基础知识的系统传授,它的直接后果是弱化了基础知识。实际上,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和接受性学习等,都是不同的学习方式,各有不同的作用,无所谓绝对的好与坏、对与错。接受性学习只要运用得当,它在提高知识的传授速度和增加知识传授量方面,自有它独特的用武之地。2、一些历史教师为了达到“创新”的目的,往往不顾历史科学性原则,任意标新立异。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教师在讲红军长征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长征到达陕北,除了教材地图中所标的红军长征路线外,你认为红军到达陕北是否还有更好的行军路线?”教师设计这一问题的本意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可以说,学生可以给我们无数个答案,也可以从瑞金画一条直线到达陕北,因为连接两点之间的距离直线最短。如果学生一旦设计出高明的行军路线,教师为学生的“聪明才智”感到高兴,还是为红军的“愚不可及”而遗憾?如果按照学生的“路线”行军,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事迹与精神还有意义吗?在这里,教师忽视了一个基本的历史真实——红军长征所走的路线是种种历史因素决定的,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它是最佳路线。长征路线不是哪个人随心所欲能任意改变的。3 3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指导者、组织者,课前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将探究过程和结果设想得自以为尽善尽美,是无可厚非的。但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的思维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师课前设想那样发展。由于一些教师在基本功和教学技能方面的不足,往往出现与“创新”教育相去甚远之事。其主要表现:一是以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因势利导,一切教学活动惟教案为是,不敢超越一步,严格要求学生探究的结论必须与教师的预设重合。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思维个性的扼杀。二是对学生“创新”思维的结果缺乏科学的评判。当学生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意见,且相持不下时,有些老师在关键时刻不敢表明自己的态度,一句“大家的想法都很好”,还美谓之“教师不当裁判”、“不打击学生思维积极性”、“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教师教学可以存疑,但不能稀泥,沦为学生思维的尾巴。否则,我们倡导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启发者、促进者”,就变了成名存实亡。四、方法/ / 策略选择或者技能应用(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填写,可以只写方法策略或者技能)

     一、要正确的认识历史、准确的把握过去,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问题所谓历史的眼光,就是要历史地、客观地、辩证的看问题。我们进行教学时,无论分析历史事件,还是评价历史人物都要力求做到不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从历史的发展中探求历史的规律。例如,汉武帝时为什么会出现独尊儒术的局面?儒家的正统地位为什么会历两千余年而不衰?对于前一个问题,应详细的分析汉武帝时的历史条件:秦始皇靠法家思想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成就了一代伟业。但他走了极端,实行严刑峻法,过度役使百姓,结果至秦二世而亡。汉初统治者总结秦亡的教训,奉行黄老之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汉初的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但由于亡国这个毒瘤地恶性发展,终于爆发了"七国之乱",中央政权受到严重的威胁。董仲舒改造了儒家思想,强调大一统,正适应了当时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以儒家的仁义道德为核心,为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找到一个合适的模式,从而真正实现汉兴的目标,避免了短命而亡的悲剧或封建割据局面地出现。要弄清儒家思想为什么成为两千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就得在更广阔深刻的背景上去分析。给学生揭示了四点:1.阶级斗争的需要。无论哪个朝代的统治者都要从孔孟那里找寻护身符;2.君主专制政治对思想文化的统治作用。统治阶级的思想必然成为全社会的统治思想;3.从孔孟开始,经过历代大儒的改造和充实,儒家思想已成为一个完整体系。在这方面,其他思想不能与之比肩;4.中国地理环境的半封闭性,中国的文明程度高于周边国家。二、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历史学科是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历史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认识社会的观念。那么,教学的创新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观念的更新。历史教育不是直接用新观念来武装学生,而是培养学生用时代的观念来理解历史。历史有两层含义:作为本体,他指人类经历所创造的一切,它是过去的,既定的,不变的;作为认识,它指人类对自己过去的回忆与思考,因而它是现在的,不定的,可变的。中学历史教育是一种对历史本体的特殊认识活动,它应当是现在而非过去的,是现在的人为着现在而在认识历史。因此,它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深化,时代性就成了历史教育的显著特征。历史教学中的历史事实不是死寂的过去,它同我们的思想、我们的精神活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历史虽然是过去了的事情,但历史的东西往往会以思想的形式顽强的存留于今天。因此,对历史加以过滤是必需的,而这个过滤的武器就是今天的思想。这样,对现实的认识就成了对历史认识的思想前提。三、深入钻研,认真挖掘,处理好对教材的再开发与教学形式创新之间的关系就历史教学而言,有两种意义上的创新。一是对教学内容的创新性分析与理解;二是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创新。不创新教学形式、手段,对学生采用传统的注入式教学,学生是不会产生精神飞跃的。但是没有对教学内容的创新性分析理解,仍是一种浅层的形式主义的创新,也不会产生精神飞跃。如果学生从我们的教学中获取的是平庸的思想,或是教条主义的陈旧观念,则无论教学形式多么新颖,塑造出来的都只是一种守旧,平庸,过时的"人才"。因此,对教材的再开发,即对教材的创新分析与理解,就成了历史教学创新的根本。

     五、实施过程 (不少于 0 500 字)具体描述实施过程,并形成相应的文本,可以配合展示过程中的照片或者成果图片等。第一,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对“教育是什么”的价值判断和基本看法,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是全面完成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前提和保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种种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涌现。我们教师在面对这些新的教育理念时,一是要积极学习;二是要全面准确理解;三是要有科学批判精神,要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进行吸纳,不要盲目模仿。第二,历史教学活动所追寻的是学生对历史的建构和认识,因此教学的整体目标应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基础,并把历史思维能力视为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从而把历史教学的基本模式由传授知识的类型转变为发展思维的类型。第三,历史教学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学生的历史学习活动,而这种活动不应该是对历史知识进行机械记诵的模式,而应该是学生对历史原本进行分析与理解的模式,侧重于学生正确地建构其心目中的历史,使学生能够识别各种对历史的解释,并提出他们自己的历史解释。使学生参与教学,而且是积极、主动地参与,是使教学得以真正展开的关键性问题。只有让学生投身其中,从做中学,才会激发动机,引起兴趣;才能使学生思想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体验到挫折感与成功感;才能看出学生的鉴别力、理解力、创造力;才能使学生多与教师、同学交流,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第四,历史教学活动的方法运用,主要是围绕使学生对历史的感受、了解和认识,侧重于训练学生掌握探究历史的具体方法,尤其是透过师生对各种历史资料的运用,培养学生在掌握证据的基础上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第五,历史教学活动的组织,不应只是注重形式上的新颖,而应是注重于学生学习历史时思维活动的具体操作,尤其是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独立性,注重发展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能力。教师应成为引导学生积极学习的助动器,要像导演一样对教学进行引导、组织、控制,并随时诊断教学,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教师与学生的最基本的关系是教学上的朋友。朋友是有共同的爱好和志向的,是互相了解对方的,是互动的,是有交情的,朋友之间的交往是不能靠主观臆想的。所以,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六、实施成效 (不少于 0 500 字)简要描述:所选策略、方法及技能对实际问题的解决(矛盾冲突的化解)所起的作用?通过实施以上策略、方法及技能,对实际问题解决情况如下:1、历史教学设计体现了以探究问题为目的。没有问题是谈不上学习和研究的。而历史问题的设计要以思维训练为核心,既要有定向思想的训练,也要有发散式的思维、复合式的思维的训练,以帮助学

     生形成广阔的、全面的、客观的、辨证的、变化的、发展的视野。2、归纳总结了一套“史料”教学。人们认识历史的前提是获取承载历史信息的材料(主要是文字材料),获取史料的过程也是掌握历史学习方法的过程。在对历史信息进行处理时,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和储存,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学习历史的本来意义,甚至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使学生对学历史感到厌倦。所以,要改变历史学习是对现成知识的记忆这种传统的模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使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得以统一,而不是分离。我们提倡把学习历史看作是在研究和认识历史,这就要训练学生去掌握和理解历史的信息,注重史料的作用,通过对史料的汇集、整理、辨析、推论,把史料作为证据,用以解决历史的问题。所以,历史教学方法的运用,是离不开对史料的运用的,尤其是学生对史料的运用。3、学会了正确对待教材中的史实和史论,对各种新观点应慎重处理。历史教材编写的都是一些没有争议的广泛论证的基本史实、基本史论,依据的是科学性的原理。当然,历史上存在着许多有争议的问题,但这些史实史论都是编写教材者的谨慎选择后编入的,基本上代表了大部分史学家的看法,具有科学性。而有些教师在上课时追求标新立异,通过活动得出的结论有别于教科书甚至相反,忽视否定了基本史论、基本史实。对学生的各种看法、新意见一律赞同,丧失了科学性、原则性,甚至于对学生从文学作品、电视电影作品中得来的印象表示支持,忘记了自己所担当的任务。只要有新意、创意,不管科学性,甚至于对神话传说中夸大的成分也不加以纠正,一方面使学生产生了错误的认识,认为历史就是电视、电影、神话故事中所讲的那个样子,区别不了真实的历史与小说中的历史;另一方面很可能对发育成长的中学生产生负面影响,达不到学史使人明智,以史为鉴的目的。因此,一方面活动的开展拓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教师要依据科学性原则,对学生得出的结论进行分析、开导、纠正,使老师成为一个真正的引导者。七、评价与反思 (不少于 0 750 字)(一)所选策略、方法和技能是否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或冲突的化解)?有助的话,为什么?如果所选方法、策略和技能并未达到预期成效,是哪些原因造成的?(二)就上述分析,以及问题解决的现有状态,提出进一步的改进策略。历史教学活动的展开,要有利于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使学生经过历史的学习和探究,学会用历史的视野来认识和理解社会现实的问题,学会思考人类的发展和人生的价值。历史教学活动的设计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智力水平、要适合学生的特点;注意参考教材实际、符合教学规律;注意难易程度的搭配、挖掘,争取把每一个

     学生都调动起来,否则,脱离了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无用功。科学认识和使...

    篇十:历史微课题案例

    学历史微课设计 学科:_历史_ 主备人:

     制作人:

     授课时间:

     课

     题 第 11 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内

      容 休养生息政策 技术手段 PPT

     设 计 意 图 继续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历史朝代更替的变化规律,总结其原因。

      教

     学

     过

     程

     一、引入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它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西汉建立(自主学习)

      刘邦与公元前 202 年建立了西汉,定都长安,刘邦即汉高祖。接下来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内容,回答老师所给的问题。

     PPT 问题:西汉建立之初的社会景象是如怎样的?

      三、休养生息政策(自主学习)

      师生总结作用

     巩固西汉统治;推动经济发展;奠定强盛基础 。

     四、小结

     对今天所学知识的总结 课堂检测

      小游戏

    推荐访问:历史微课题案例 课题 案例 历史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