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铭公文网 - www.sddayugaoke.com 2024年05月20日 03:39 星期一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振兴乡镇 >

    乡村振兴工作亮点做法8篇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2-09-23 11:55:04

    乡村振兴工作亮点做法8篇乡村振兴工作亮点做法 乡村振兴典型特色亮点材料思考建议 一、建立城乡一体、协同均衡的市域城乡规划体系。启动新一轮全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明确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工作亮点做法8篇,供大家参考。

    乡村振兴工作亮点做法8篇

    篇一:乡村振兴工作亮点做法

    振兴典型特色亮点材料思考建议

     一、建立城乡一体、协同均衡的市域城乡规划体系。启动新一轮全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明确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与路径,坚持“城乡共融”,推动城乡互动,创新业态,将美丽乡村打造为城乡功能中的重要节点。

     二、构建“镇—村”发展新格局,打造美丽宜居村庄。在全市 X 个新城基础上,结合重点镇,形成一系列特色城镇圈,作为乡村基本服务单元。加快公共资源和社会服务向乡村地区转移,构建步行 X 分钟可达的乡村日常生活圈,促进各类资源集聚和共享。

     三、提高乡村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发展现代农业生产,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以总体规划为基础,优化居民点布局,同时对低效农村工业用地减量提质;采取相关补贴支持政策,将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与盘活低效建设用地相关联,推进低效农村建设用地盘整,鼓励用地向现代化农业集中,向乡村公共服务转移。

     四、提高示范小城镇建设水平,保护乡村特色。以“宅基地换房”建设示范小城镇是近年来 X 推动农村“三化一改”的重要抓手,盘活既有土地资源,筹集建设资金,推动城镇化发展;进一步提升示范小城镇建设水平,充分释放农民的主动性。

     五、加大乡村振兴政策及机制的研究,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从政府层面探索建立形成资金投入、土地储备与流转、规划建设、实施管理、产业发展、运行维护的工作机制;制

     定我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明确发展目标,细化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以新发展理念推进农村“五位一体”统筹发展和党的建设。

    篇二:乡村振兴工作亮点做法

    振兴经验做法材料 5 5 篇

     【篇一】

     农业兴,民族兴;农民富,国家强。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有较大比例,农业、农村、农民,成了世界瞩目的焦点。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简而言之就是三个字:强、富、美,即:农业必须强、农民必须富、农村必须美。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在希望的田野上徐徐展开!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不仅关乎广大农民的福祉,更承载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任。近年来,xx 镇党政班子不忘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在龙城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实践中,全面释放发展动能、激荡发展豪情,党群干群同心同向,吹响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军号——

     巧作扶贫文章让脱贫攻坚驱散贫穷阴霾

     xx 镇距离市区 22 公里,社会总面积 165 平方公里,下辖 12个行政村,总人口 1.99 万人,是个典型的农业大镇。受自然资源贫瘠、交通不便、土地环评等不利因素影响,支撑镇财源企业几乎为零,农户以传统农业为主靠天吃饭,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十分落后,日子过得令人心酸,有省市贫困村 8 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1003 户 1856 人,脱贫致富成了几代人梦寐以求的夙愿!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xx 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讲话精神,反复咀嚼乡村振兴 20 字方针主旨,深刻领悟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刻内涵,决心把压力化作动力,坚决打赢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战,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向小康路。在农村工作过的同志都知道,农村事务繁杂,邻里不和、婆媳不睦、土地纠纷等等,堪称千头万绪,工作时间几乎没有一点空闲。于是,班子成员放弃节假日和休息日与家人团聚的机会,进村入户了解致贫症结,倾听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所思所想所盼,得知当地因自然环境恶劣,不下雨闹灾,地下水位下降,下雨也闹灾,水土流失,道路损毁中断。村民大多以种植玉米高粱等农作物为主,年景不好,几乎颗粒无收的窘境后,愈加坚定了打赢乡村振兴攻坚战,带领乡亲们过上幸福生活的信心和决心。

      农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抓好党建工作是打赢乡村振兴战略的根基。xx 镇现有 732 名党员,镇党委把抓党建作为促发展、带脱贫、惠民生的重中之重,强化先锋模范作用,注重帮扶实效,要求党员认真履行义务,人人争做心中有党的明白人和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帮贫困户甩“穷帽子”,党员干部风风火火张罗不辞劳苦;为“创业户”联系销路,党员干部跑前跑后绞尽脑汁献计出力;带村民念活“致富经”,党员干部加班加点费尽心机!有付出就有收获。村民们有呼必应、一呼百应,道德素养和精神风貌有了很大提升,极大地提振了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的精气神!

     要想富、先修路。镇领导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对西房申村5 公里土路进行了硬化,为 35 户 115 人解决了几代人的出行难题。“大炮线”8.22 公里乡级公路,既是龙城区实施乡村振兴“一园一基地”的交通要道,又是龙城区农业园区辐射区企业运输的必经之路,纵贯 xx 镇 4 个行政村,是全镇 1.9 万人的经济命脉。镇领导争取资金对这一路段进行了修缮,确保了道路通畅,百姓们高兴地称之为“致富路”!

     无声的行动,是最优秀的答卷。为加快乡村振兴发展步伐,xx 镇党委政府围绕各村无支柱产业、发展要素缺乏、村民思想

     保守观念陈旧等阻碍发展的“拦路虎”,开始了破障之旅。全镇累计实施扶贫项目 43 个,通过“党支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发展香菇产业,建设了 5 个香菇种植基地和 3 处乡村振兴香菇种植示范小区,年产香菇 6400 吨,实现产值近亿元。选对了路子,产业兴旺就势不可挡,xx 镇现拥有省科技特派团示范推广香菇优良菌种 4 个,国家发明专利 1 项,香菇优质高效生产技术 6 项,香菇栽培模式 3 个,自主品牌 2 个。如今,香菇产业在 xx 镇遍地开花,小香菇成了致富大能量,带动贫困户 801 户1492 人,使贫困人口实现了稳定脱贫。

     巩固脱贫成果让乡村振兴扮靓百姓生活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加鞭。产业有了规模,如何实现乡村振兴,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成了镇党政领导的“心结”。经班子成员集思广益,决定把香菇产业作为扶贫主导产业,扩大生产规模,建设了 60 栋食用菌冷棚、10 栋暖棚和可培养香菇 60 万棒的食用菌扶贫产业基地。同时,将产业扶贫作为工作主线,把贫困户全部纳入产业链条,形成了户用光伏、金融带动、行业扶贫等叠加覆盖的立体式扶贫模式,建设户用光伏电站 239 户,每户年均增收 1000 元,村级光伏电站 14 处,总容量 1581 千瓦,实现了对所有低收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创办 3 个扶贫车间,通过按劳取酬的方式,使建档立

     卡贫困人口户均增收 1000 元,实现了村集体收入与贫困户双赢。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最根本任务。为巩固产业成果,xx镇在朝阳军分区和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把香菇产业作为主导农事产业,通过争取乡村振兴政策,进行了全面改造,整合土地1200 亩,12 个村实现了香菇产业全覆盖。目前,全镇有香菇菌业公司 7 个,香菇种植合作社 6 个,注册了 xx 九龙山和菇菇响两个香菇品牌,种植规模为 700 万棒,年产香菇 7000 多吨,实现产值超亿元,安置就业千余人,辐射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801户。农户们仅土地租金就比往年收成多,大多剩余劳力在基地务工,月工资 2000 元左右,活计不累,收入稳定,在家门口成了十分光鲜的企业“蓝领”,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享受到了阳光般幸福生活的温暖。2020 年,因新冠疫情影响,香菇销售曾一度低迷。为扭转这一被动局面,该镇通过各大媒体进行大力宣传,有效拓宽了销售渠道,产品已远销省内外各大城市,先后参加了第 21 届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郑州食品博览会和大连农产品展销会,会展期间,所带产品销售一空,还先后和韩国、深圳等地几家公司,达成销售代理合作意向。

     天道酬勤。为使镇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让大项目顶天立地,让小项目遍地开花,让乡亲们脱贫致富的精气神更足。xx镇从优化营商环境着手,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加大服务力度,成

     功引进了投资1.2亿的朝阳农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投资1.1亿的朝阳鹏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产业项目。高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投资 2 亿元的地面光伏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 5000 万元的天然气公司、投资 5000 万元的硅石深加工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慕名纷至沓来,相继入驻 xx 镇,为镇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三年来,xx 镇成功引进招商项目 22 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 8 亿元,争取各类项目扶持资金 1200 万元。走出了一条以香菇创业为主导,果畜菜药协同发展的光明之路,发展特色杂粮种植 5000 亩,设施果蔬农业 1200 亩,中药 250 亩,实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 100 亩。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 50 家,党支部领建合作社 12 家,实现了合作社村级全覆盖。各村集体收入从空白全部超过 10 万元。2020 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 921万元,较 2017 年增长 270%;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447 元,同比增长 5%。增长幅度全区排名第一。

     为使家园更美,在朝阳军分区的支持下,投资 120 万元,对哈达村村容村貌进行了专项整治。在省科技厅的帮助下,在北台子村种植文冠果树 1 万余棵。同时,在大三家村启动了创建省级美丽示范村运作工程。为改善生态环境,排查整治违建 42 处,清理垃圾 1 万多立方米,增置专职环境卫生保洁员 230 余人,配备垃圾清运车 5 辆,装载机一台,收集清扫车 15 辆,建设垃圾收集点 56 个,做到了生产生活垃圾日产日清。近年来,xx 镇完

     成道路硬化 106.5 公里、修桥 19 座,修建饮水维修工程 47 处,实现了贫困户危房全部清零。安装亮化路灯 750 盏、绿化面积1.1 万平方米,植树 70 万株。一件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好事实事,在 xx 镇落地落实,极大地提升了农民朋友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让乡亲们切实感受到了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使这个贫穷落后的小山镇,实现了完美蝶变!

     深冬时节,寒意浓浓。然而,记者在 xx 镇采访时,却真切地感受到了浓浓暖意,乡村振兴的春风让这块热土处处热流涌动,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令人眼界大开。“共产党领导的国家真是好啊,现在吃的好、住的暖,要啥有啥,花钱再也不用掰着手指头算计了,这不就是人们常说的小康生活吗!”一位 60 多岁的老大娘十分高兴地对记者说。言语间,饱含了深深的敬意和感动,令人心甜甜的暖暖的。

     【篇二】

     xx 市 xx 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聚力推进“红色三乡工程”。

      一、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党建引领

     区委坚持把“红色三乡工程”推进乡村振兴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凝神聚力,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一是压实政治引领责任。区委确立“红色三乡、绿色发展”发展战略,把“红色三乡工程”纳入区委重点工作,构建区、街乡、村三级党组织上下联动的党建责任体系,建立区、街乡、村三级推进“红色三乡工程”的任务清单、项目清单和责任清单,严格检查落实,严肃考核问责。

     二是明晰“红色三乡”路径

     。以问题为导向,深入调查摸底,组织“红色三乡”大调研,针对性地提出全区推进“红色三乡工程”引领乡村振兴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推进路径、保障措施等。按照市委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要求,以省级“企业兴乡、能人回乡、市民下乡”典范花博汇和全国文明村、全省村级党组织“十面红旗”星光村为样板,大力探索、推进“红色三乡工程”。积极引导街乡村探索新路径、摸索新经验,为全区整体推进“红色三乡”提供可资借鉴的样板。

      三是建立制度保障体系。建立清单全程管。对照“红色三乡工程”项目清单,重点抓项目管理、抓过程管控、抓全程督办上,指导村书记对照清单抓推进,整合资源抓试点,强化责任抓落实,有效推动“红色三乡工程”重点任务落地生根。“一定双评”全程考。将“红色三乡工程”推进情况纳入“一定双评”考核范畴,纳入村书记履职承诺,每月普查、每季抽查、半年严考、年终严评,考评结果与绩效发放、评先激励挂钩,把“抓书记”变成“书记抓”,倒逼履行“第一责任”。创先争优全程评。结合“星级争创”,把“红色三乡工程”推进情况纳入全域开展的农村党建“四互”(互评互比互学互促)评比活动,每季度对 314 个农村基层支部进行交叉互查、排名通报,强化“政治体检”。纳入村“支部主题党日”讨论和议事内容,纳入党员群众监督评议范畴,把支部推向前沿,把书记推向前台,传导工作压力,倒逼创先争优。

     二、凝聚三股力量,助推企业兴乡

     以党建为统领,汇聚区、街、村三级力量,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和服务能力,引进企业兴乡,助推产村融合发展。

     一是发挥区街联动“合力”。区委建立区领导“五个一”联系制度,明确每名区领导联系一个街乡、一个“红色三乡”示范

     村和一个党员示范户,帮助村里引进一个产业项目,引进一名回乡能人。截至目前,全区“红色三乡工程”共引进民宿、文创、网红、电商、旅游等新型经营主体 100 余家,吸纳社会总投资达15.6 亿元,带动农民就业 5000 多人。

     二是发挥村企联建“动力”。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的原则,指导成立 3 家农业产业园区域综合党委,由街党工委班子成员为书记、所属各村党组织书记、企业负责人兼任副书记,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功能与协调作用,整合政策、人才、项目、资金、土地、科技等各项资源,推动党组织和企业优势互补,实现企业发展和农民致富的互利双赢。全面推进“第一书记工程”,选配 408 名党员干部、企业家作为“能人助手”,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发展顾问”,充分发挥他们的资源、信息、人脉和资金优势,帮助建立村级主导产业 327 个,有力推动强村富民,有效激活发展潜力。

     三是发挥部门联结“推力”。树立“痛点思维”方式,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提供“红色代办”服务。坚持“有困难找党员、有需求找干部”,围绕下乡企业发展需求,相关部门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开辟党员责任区、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等方式,为企业办理各项注册、行政审批“跑腿引路”。将政务服务体系延伸到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和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立农村“三乡工

     程服务站”,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行政审批代办服务。落实“三个直通车”制度。做到党群干群“信息直通、诉求直通、服务直通”,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渠道,受到群众广泛欢迎。

     三、畅通三个渠道,集聚人力资源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通过组织培养、政策吸引、乡情感召等渠道,选优、配强、管严村支部书记,吸引、集聚、用好带头人,激发能人头雁示范效应。

     一是组织培养头雁。以村“两委”换届契机,推荐能人为村“两委”人选。全区先后召回 408 名回乡“能人”担任村干部,全区能人头雁的比例已达 40%。注重在青年农民、返乡创业大中专毕业生、回乡能人、下乡市民中发展党员,不断优化农村党员结构。组织 176 名红色三乡示范村支部书记赴江浙等经济发达地区乡镇,学习基层党建、乡村治理、生态发展先进经验,开拓视野;组织 288 名村书记到“红旗渠”现地教学,实现培训全覆盖;立足本土“传帮带”,组织 4 个革命老区街乡的 76 名村书记,到星光村代...

    篇三:乡村振兴工作亮点做法

    党建引领

     促进乡村振兴

     —— 调研报告 新时代走好乡村振兴之路,党建引领是根本,让老百姓有获得感是核心。围绕“党建+”推动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齐头并进,把党建这个“最大政绩”与经济社会发展实绩有机统一,努力探索独具特色的振兴道路。为扎实推进 2021 年坚持党建引领,促进乡村振兴工作,持续巩固和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本人通过近期到村走访、座谈,对全镇 7 个村乡村治理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下一步工作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x 位于秦岭脚下,周至县西南方,距县城约 xx 公里。辖 xx 个行政村,总人口 xx 万人,共有 xx 个党支部,其中村“两委”干部 xx 人,党员 xx 名。共有 xxx 人,全镇地域面积 xx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xx 万亩,主导产业为猕猴桃 xx 亩、杂果林 xx 亩、苗木 xx 亩,中蜂养殖 xx 箱,2019 年人均纯收入 xxxx 元。

     (一)壮大“领头雁”,强健战斗堡垒。实施党建引领队伍建设行动,突出抓好村“两委”换届工作,选优配强村级班子,提前谋划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逐村分析研判,排查化解矛盾,并利用镇党校加强对新任“两委”干部的履职培训,选出了一批信念坚定、政治清醒、忠诚可靠的村两委干部;同时坚持问题导向,扎实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并加大村级标准化建设力度,营造党建氛围,全镇村级党组织标

     准化建设全面提升。

     (二)党建引领经济发展,让产业“强”起来。坚持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积极构建“党建+xx+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机制,建成 xx 的 x 工厂和,提供就业岗位 xx 余人,确保搬迁群众能够“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指导各村因地制宜发展温室大棚和民宿经济,成立合作社,建立“合作社+电商+农户”模式,通过委托种养殖、收购、加工、销售等方式引导农户合理选择油桃、杂果、苗木、生猪及牛羊养殖等产业项目,扩大发展规模,增加农户收入;探索“党支部联创联建”新模式,援建 xxx 和 xx,培育无花果,引导贫困村发展高附加值产业。

     (三)党建引领环境提升,让生态“好”起来。近年来,骆峪镇坚持把人居环境提升作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载体,结合支部主题党日,组织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守护大美秦岭等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全镇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党员群众进村入户宣传垃圾分类、秦岭生态保护法规条例等知识,大力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八清一改”,加大农村厕所提升改造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建立秦岭北麓长效保护机制,自然生态逐步恢复。

     (四)党建引领乡风文明,让乡风“淳”起来。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成立道德评议会、红白喜事会、村民议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带领群众自觉抵制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

     选,好婆婆、好媳妇、最美家庭评选活动,开展送戏曲送电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传播真善美,凝聚正能量。并利用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播放平台、农家书屋、公共文化活动广场,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二、当前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对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总要求,xx 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上还存在一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村党组织力量薄弱,引领能力不强。部分村党组织成员平均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体力精力和思想观念跟不上上级有关工作要求,“双带”能力(“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不强、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弱,在对接项目资金、争取政策扶持等方面思路不够开阔,与乡村振兴的要求、广大群众的期盼仍有一定的差距。党员队伍年龄、性别结构严重失衡。部分党员文化素质较低,知识结构老化,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弱。由于村支两委的报酬较低和大量青壮劳动力的流失,农村中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能力的青年人大多外出务工,基层党建组织无法吸收这部分优秀人才,在发展党员时感觉到后继无人,无法形成良性循环。

     (二)村集体经济发展薄弱。村集体经济多处于起步阶段,集体经济发展滞后,无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偏少,产品附加值低,带动作用不强。几乎没有集体经济积累,缺乏有效的带贫益贫机制,引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不强。

     产业发展零散,如苗木、猕猴桃、李子、油桃等特色农产品未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产业链短、利润率低。

     (三)乡村振兴缺少人才支撑。受就业机会、薪资待遇、基础设施等条件限制,一方面人口大量外流,许多青壮年迫于生计离乡外出打工,另一方面,农村致富带头人、乡土人才、优秀大学生村官中也存在“不宜久留”的思想,严重制约了合村的发展。

     三、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思考和建议 (一)党建+务实班子,打造乡村振兴“战斗堡垒”。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人,首先要做好“当家人”。“当家人”必须有能力、懂科学,有现代化市场化思维,起到“领头雁"作用,能团结“两委"班子,带领村民执行政策、发家致富。其次要配好“两委"班子。“两委“”班子成员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思想统团结齐心,共同为农村发展和村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而不懈努力。同时釆取党员群众带头、鼓励能人巧匠回村、重点培养年轻干部,对现有人才进行政策倾斜,对后备力量进行储备,打造一支给力的骨干队伍。在此基础上加大全镇党员教育培训力度。定期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如观看视频、现场参观等方式加强党性教育、廉洁教育和政策法律培训、实用技术培训、社会治理培训,开拓党员干部的视野,提高全镇党员素质。

     (二)党建+规划,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强化党组织对乡村振兴的规划引领,结合镇域实际,绘制发展蓝图,合理稳步推进。按照“突出生态、注重规模、调优结构、做大

     品牌、做强农业、推动发展”的思路,同“十三五”总体规划、追赶超越总体规划、农业产业化总体规划相互衔接,坚持特色农业、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同步推进,紧密结合实际,立足本村资源优势,充分酝酿讨论,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形成科学完备、适度超前、操作性强的规划体系,做到总体规划明方向、专项规划相协调、重点规划有深度、建设规划能落地。

     (三)党建+精神文明,坚持乡村振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明理、感恩、诚信、自强”教育,持续开展 “十送”活动、“道德大讲堂”、“乡贤论理”等活动,广泛开展“五好模范”家庭评选和“颂党恩”等活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努力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致富本领。发挥好农村党组织核心作用、家庭基础作用、新乡贤带动作用,引导更多社会力量投身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让农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焕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文化支撑。

     (四)党建+生态环境,守住乡村振兴“美丽家园”。持续加大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青山四大保卫战,加快农村污水处理,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抓好源头防控,使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改善。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对秦岭北麓“五乱”问题、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宣传工作,建立秦

     岭北麓保护长效机制,建设绿色美丽文化乡村,推进党建引领生态振兴,逐步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

     (五)党建+推动经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过硬,必须以村集体经济作保障,发展壮大特色产业。要强化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大力发展有本土特色的农村文化、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结合“三变”改革,因地制宜选好村级集体产业项目,探索符合我镇实际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和模式,用好扶持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的xx 万元启动资金,并引导经营主体参与村集体经济,开展土地托管、相互入股等形式,发展规模经验、增加集体收入,带动农民增收,最大限度盘活村级资产、资源,做大做强乡村旅游与休闲观光农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村级党组织要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党员领头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发展规模经营,拓宽增收渠道。要充分发挥农村电商的积极作用,打通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为产业振兴、农民增收发挥应有的作用。

     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全镇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围绕“双争”、“四创”、“中国美丽乡村示范镇”和“*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目标,抓基层打基础、抓书记强队伍、抓教育严管理、抓党建促脱贫,为推动基层党建“整市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基层基础逐步夯实。各级党组织坚持真金白银投向基层、精兵强将充实基层、领导干部深入基层,稳步打牢基层党建基础。加强阵地建设,实施全镇*个村级阵地提档升级计划,目前,*个村党群中心如期建设完成,*年将对*村*个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进行提档升级,保证全镇每村基本实现“五务合一”。

     加强基本保障,不断加大村级转移支付力度,积极落实惠民服务专项资金,逐步提高村干部待遇水平,*年全镇村主职报酬年均达*万元、副职报酬年均达*万元。发展集体经济,全镇*个村年平均集体收入达到*万元以上,其中有*个村完全化解村级债务。每村民生专项资金每年投入不少于*万元。

     (二)党组织和党员作用有效发挥。各级党组织坚持加强思想引领、注重作用发挥和促进作风转变,基层组织力明显提升。组织生活有序规范,“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极大提高了党组织抓、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自觉性规范性,特别是每月一次的支部主题党日,将主题党日开在田间地头、屋场湾子等地的活动形式为党员提供了良好的学做平台。组织功能整体增强,大力引导党员群众学*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等重点力所能及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让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党组织有了更强凝聚力。

     楚湖村以褚家湖粮食专业合作社为依托,成立了全市第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将党支部建在产业协会上,有力促进乡村振兴、带动农民致富;各支部组织党员群众开展全镇环境整治行动、清扫主干道、房前屋后垃圾杂物,助推人居环境新提升;建立党群连心制度,广泛开展“三卡一亮一评”活动,鼓励广大党员在生产一线上创先争优。队伍建设全面提升,

     结合“头雁计划”“贤达建功、能人建乡”行动和党员标准化管理等工作,大力加强村“两委”干部、后备干部、党员、能人四支队伍建设,并采取签“党员服务承诺书”、划“岗位责任区”、发“红黑榜”和典型推介等方式,推动党员干部、能人贤达干事创业,为农村发展增加了强劲动力。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名村级后备干部,其中*人在*年村社区两委换届中充实进“两委”班子;选派*名优秀机关干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建立村级“产业能人库”共*人,为村级产业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三)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成效明显。各级党组织坚持资源力量优先、资金项目优先、政策措施优先,贫困村面貌、贫困户生活发生显著变化。建强基层组织,围绕“四双”行动,采取优化组织设置、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加大培训力度等方式,全面提升贫困村党组织与非贫困村党组织战斗力。以“强产业、促脱贫”为工作主线,将党建主业与脱贫主责有机结合起来,激励和引导广大党员带头领办合作社或产业协会,同时依托该类产业协会,普遍建立产业党小组,探索出“党小组+合作社+党员+贫困户”脱贫致富模式。

     *年先后两次组织村支部书记赴问*问镇、当阳王店镇、庙前镇、淯溪镇等地考察学习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工作经验,开拓工作视野,提升能力素质。提档基础设施,通过抓党建促发展,推动全镇基础设施不断提档升级,投资*余万元的碑山路改造、中心集贸市场改造、点将路传统文化街区建设、集镇道路刷黑、草溶路加宽改造、镇头山社区基础设施配套、集镇广场建设等项目陆续建设完工,全镇城乡面貌迎来巨大转变,人居环境整体改善。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和支持农业结构调整项目,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高台村欣祥渔业*亩精养鱼池基地、郑湖村千亩稻虾连作基地等成为全镇产业调整示范点,辐射带动周边农户效果显著提升。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集体经济“乏力”,产业空心化突出。调研发现,农村经济发展不同程度存在经营增收能力弱、抵御风险能力弱、持续发展能力弱的“三弱”现象,乡村产业振兴任重道远。经营增收能力弱,部分村区位条件差,基础底子薄,发展产业既无资源又无资金,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十分困难,基本无经营性收入,主要靠上级转移支付保运转。

     抵御风险能力弱,一些村产业类型单一,大部分是水稻、小麦、玉米等传统种养殖业,受市场渠道和行情影响较大,而一些村的企业和合作社数量偏少、农民组织化程度偏低,产业发展容易陷入规模太小效益低、规模太大风险高的两难境地。持续发展能力弱,一些村对自身资源禀赋不明、发展思路不清,缺少规划、人才和科技支撑,不成品牌、附加值低、无主导产业、没形成产业链,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二)基层组织“乏人”,人才空心化严重。当前*农村普遍存在缺年轻人、缺致富带头人、缺优秀村干部候选人的“三缺”现象,乡村人才振兴和组织振兴面临挑战。缺年轻人,“青壮年外出打工,老弱病残留守务农”较为普遍,*岁老人成为农村主要劳动力。

     缺致富带头人,部分村民思想保守、安于现状,不想方设法找门路、搞产业,种养能手、产业大户、科技示范户、农村经纪人等十分稀缺,*%的村拥有致富带头人在*个左右。缺优秀村干部候选人,一些村“两委”...

    篇四:乡村振兴工作亮点做法

    振兴经验做法合集 5 5 篇

      【篇一】

     xx 省 xx 县突出党建引领,通过“建强组织”“发展产业”“聚拢人才”展开乡村振兴美丽和谐的“新画卷”。

     建强组织,启动乡村振兴“强引擎”。产业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依托专业合作社、产业龙头、产业基地,通过采取“社社 xx、企社 xx、村社 xx”的方式组建党组织,走出一条围绕产业建组织,助力乡村振兴的双向发展新路径。xx县立足让党组织撑起产业发展主心骨,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就近组建、方便管理原则,把 20049 名农村无职党员编入产业党小组,共成立 8 个产业党总支、87个产业党支部、1500 多个产业党小组,夯实基层组织“桥头堡”,打造产业发展“强引擎”。该县瓦屋镇成立食用菌产业党支部,下辖 11 个党小组 62 名党员,覆盖全镇11 个食用菌基地,充分发挥出党建引领作用,增强了党建带动力。该县马楼乡成立蛋鸡养殖产业党支部、蔬菜种植产业党支部、香菇种植产业党支部等党支部,形成“三驾马车”的产业发展模式,开动乡村振兴强大马力。

     发展产业,点燃乡村振兴“加速器”。适地发展特色乡村产业、乡土产业,深入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兴农的主旋律,实现乡村蝶变。xx 县围绕村村上产业、户户有项目,对资源丰富的村,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对产业突出的村,引导成立产业合作社;对经济基础好的村,鼓励入股分红,发展加工、经营、服务等产业,目前,血桃、葡萄、蓝莓、软籽石榴、香菇及农家乐等一大批产业蓬勃发展。该县张官营镇深挖产业潜能,助推食用菌产业园集约发展,实现辖区内包装、团购、冷库共用,在废物利用等方面达成合作协议,食用菌年产突破 1000 吨,年产值 800 多万元。该县董周乡投资 2500 万元建设五里岭林果产业园区,培育了“xx 硒梨”品牌,建成了林果农贸市场,涵盖产业带贫基地 5 个。覆盖董周、观音寺、仓头、库区四个乡 36 个行政村、2800 多户参与林果种植,林果种植面积达 5 万余亩,年产果品10 万吨,产值达 2.65 亿元。吸纳周边劳动力就业 2 万人次,稳定就业 1 万余人。让

     产业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加速器”。

     聚拢人才,注入乡村振兴“永动力”。围绕产业链,构建人才链;立足人才链,打造技术链,汇聚发展“永动力”。xx 县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大批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外出农民工等各类人才返乡创业。组织县域 105 名“田秀才”“土专家”,抽调 58 名科技人才,组建县农业科技服务团。遴选 234 名第一书记,选派 518 支驻村工作队,让“人才杠杆”撬开乡村振兴的大门。该县库区乡吸引了 9 名在外成功人士返乡种植蓝莓,使全乡蓝莓种植面积增加了近 1000 亩,为 3000 余名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该县瓦屋镇在县科技特派员张杰的指导下,采用国内领先的液体制种技术,研发出优质食用菌品种“庆丰五号”,目前全镇年种植香菇 1037 万袋,产量突破 1 万吨,突显技术创新“动力源泉”。

     【篇二】

     再过 2 个月,xx 县 xx 镇 xx 村党支部创办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将迎来成立后的第二轮分红。这个有 390 名社员参加的土地股份合作社,成立第一年就实现群众受益、集体增收。该村村民杨新安,去年秋季全家 6 口人土地收入比上年增加了 1800元。

     目前,全市已有 798 个村成立合作社,入社农民 4.05 万户,集中经营土地 24.06万亩,村集体年均增收 3 万元,户年均增收 2000 元,探索出农业大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党支部发挥组织优势,破解农业规模化经营难题 我市是传统农业大市,但土地规模化经营的比例较低,农业大而不强,农产品多而不优;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业效益不高;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经商增多,“谁来种地”问题凸显。同时,农村党组织服务群众没有抓手,全市还有许多村庄集体经济收入不足 3 万元。

     思路决定出路,能不能由党支部牵头把农民群众组织起来、蹚出一条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道路?市委决定采用“先试点、然后逐步推开”的办法进行积极探索。2016年 4 月,宁津县保店镇陶庄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成立,成为全市第一家由党支部创办的土地股份合作社,探索实施“以地入股、按股分红”的土地股份化、集约化运营

     模式,被称为“陶庄模式”。“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就是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推进和服务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供耕、种、管、收、售全程统一服务,形成‘村党支部+土地股份合作社+乡镇为农服务中心’的模式,实现富民强村互融并进。”市委组织部负责同志介绍,2017 年,这一创新办法在全市推开,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农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服务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相较于其他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单打独斗”,党组织的组织优势,为合作社的生产经营带来极大便利。在县乡各级党委支持下,每个乡镇都建起为农服务中心,合作社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实行种子、肥料、农药等“统购”,耕种、灌溉、防治、收割等“统管”和农产品“统销”,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合作社采取租赁等方式,解决农机具缺乏的问题,又通过农机农艺配套,实现了耕、种、收集约经营。因为用量大,能够以批发价购买农资,肥料每袋至少便宜 10 元,再加上种子、农药、机械等费用,亩均可节约开支 50 元。同时,规模化种植有效开发出田埂、多余道路和边角未利用土地,增加了土地实际利用面积,实现了土地增潜和集体增收。”xx 县xx 镇 xx 村党支部书记、土地股份合作社理事长郑传蓬分析说。

     产业链求突破,规模农业加速转型升级 “合作社的利润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通过以批发价团购农资产品,实行大型机械连片作业,每亩每年生产成本能降低 100 元左右。二是提高亩产收益,通过统一种植高产优质品种,避免不同品种混杂影响,每亩每年增收 100 多元。”宁津县陶庄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负责人宋成槐说。他介绍,去年全村通过统一耕种,每股累计分红 1000 元,农户的亩均收入比过去提高 200 多元。同时,群众的更多收益还在账目之外。

     据测算,由于土地规模经营,各村外出打工经商的人员农忙时不用赶回来,每人每年能节省误工费和路费 1000 元左右。留守老人、妇女腾出了时间,有的搞起了养殖、加工项目,有的直接到合作社打工挣“双份钱”。对于村集体而言,有了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平台更大。一年多来,众多村集体通过整理沟、渠、埂、路等边角土地,盘活农机设施设备等存量资产,以集体资产的形式入股合作社参与分红。齐河县胡官屯镇沙张村通过土地整理新增集体耕地 130 亩,仅此一项每年集体增收

     10 万元。

     各地党组织还紧紧围绕农业产业链做文章,一方面,在结构调整上采取“两步走”,合作社刚成立时以种植玉米、小麦等传统粮食作物为主,综合考虑人才、技术、基础等条件,逐步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业“新六产”发展。另一方面,在经营方式上“两结合”,就是将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与市场化经营深度结合,积极搭建社企合作平台,在发挥农业合作社自身经营优势的基础上,引入成熟市场主体共同做大做强。

     xx 县桃园街道西杨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等 3 个合作社和农业公司合作,专门种植糯玉米,县乡农业专家全程跟踪指导,效益比普通玉米高一倍。在临邑县,林子镇苗甫庵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主动对接“农字号”龙头企业,以每亩 3 吨、每吨 280元的价格销售青储玉米,当季亩均收益 840 元。“目前全市已有 134 个土地股份合作社与 51 个农业公司开展合作,合作项目从传统粮棉种植到青储玉米、杞柳种植等,种类越来越多。”市委组织部负责同志介绍。

     立足产业促党建,产业、组织同步振兴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合作社要持续健康发展,选好“当家人”至关重要。目前,全市已成立的 798 个土地股份合作社中,751 名村党支部书记依法兼任理事长,2245 名村“两委”成员依法进入管理层,各地再由村民投票推选出信任的种地能手参与合作社日常管理,让专业人干专业事。

     “过去,很多基层党员反映,组织生活无事可议,党员参与度不高。自从有了合作社,这些村党支部的党员活动日、‘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从此有了鲜活生动的内容,党员们都踊跃参与,组织的凝聚力不断增强。”xx 县桃园街道西杨村党支部书记杨春安说。“成立合作社,不仅是把碎片化的土地集中起来,更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通过搭建基层组织帮民致富、为民服务的新平台,群众把个人奔小康和集体发展捆绑在一起,心与党组织贴得更紧,集体事情大家参与、重要问题大家商量,这才是加强党对农村工作领导的根本性举措。”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陈廷国表示。

     目前,全市有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的村,仅占到全市农业村的 10%。“工作开展之初,我们就明确支部主导、群众自愿、风险共担、集体增收四个原则,在具备

     条件的地方先行推开,成熟一批,推行一批,不搞一刀切,不设时间表,同时继续支持、鼓励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陈廷国说。

     【篇三】

     近年来,xx 省 xx 县着眼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突出制度创新,健全体制机制,深入实施“头雁工程”,有效破解了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人难选、干不着、干不好、干不了”等突出问题,为乡村振兴打造了一支政治过硬、素质优良的“领头雁”队伍。

     健全选拔使用机制。围绕解决农村党员队伍年龄偏大、综合能力偏弱,大批优秀年轻党员外出务工经商,村党组织书记“人难选”问题,畅通选任渠道,让更多优秀人才走上乡村振兴舞台。打破以往“就地取材”模式,采取“内挖、外引、择优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考察选人、考选用人、择优选派等形式,扩大选任范围,先后从机关干部、大学生、退伍军人、在外务工经商人员等优秀群体中选配村党组织书记 277 名。注重培养青年党员、青年干部、青年人才,建设 18 所“头雁孵化”学校,成立 17 个农村“三青党支部”,实行集中授课和实践锻炼方式,培养后备干部 1680 名,为乡村振兴打造一支“带不走、留得住、顶得上”的农村党组织书记后备队伍。

     健全激励保障机制。聚焦村党组织书记补贴报酬偏低、岗位吸引力不强、积极性不高等“干不着”问题,建立健全经济上有保障、社会上有荣誉、政治上有前途的激励保障机制。大幅提高经济待遇,2019 年以来,县财政累计列支 2.1 亿元用于村党组织书记补贴报酬,村党组织书记平均每人每月报酬达到 4500 元,最高的可以达到 6900 元。大力提升政治待遇, “时代楷模”、代村党委书记王传喜挂职县委常委,20 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挂职乡镇党政班子成员,考选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 2 名,考录招聘乡镇公务员、事业人员 6 名。

     健全帮扶培养机制。为解决村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资金、政策等问题,多领域多层次加大扶持力度。对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扶上马、送一程”,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教育培训。选拔 361 名村党组织书记到浙江大学、xx 农业大学等高校参加专题培训,对全县 1006 名村党组织书记开展 4 期集中轮训,帮助提

     升素质能力。通过设立产业基金、整合涉农资金、明确土地出让金的 30%用于乡村振兴等措施,支持村党组织书记带领群众干事创业。设立 2 亿元乡村振兴重大专项基金,将“头雁工程”专项资金列入预算,设立 1000 万元产业发展基金,采取以奖代补形式支持村党组织书记领办实施产业项目。

     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为解决部分村党组织书记存在的上台前“热情高涨”、上台后“原地不动”等问题,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督管理机制。压实乡镇党委责任,每季度开展乡镇党委书记抓“头雁工程”述职考核,全年考核末位的坚决进行组织调整,引导党委书记抓好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每月开展基层党建“四不两直”督导调研,重点抓“四议两公开”落实等村级规范化运行,定期曝光亮丑,倒逼规范履职。2019 年以来,284 名村党组织书记因工作被动被取消绩效奖励,6 人被免职。建立健全村级班子定期分析研判机制,严格落实村干部小微权利清单制度,广泛推行村干部离任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确保依法依规履职尽责。

     【篇四】

     近年来,xx 省 xx 市 xx 区主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致力破解基层治理新问题,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创新推行以“村‘两委’成员进入新型经营主体,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进入村‘两委’班子,以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促进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有效带动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主要内容的“双进双促”模式,通过“四个双向”措施,助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迈入“快车道”。

     “双向进入”搭平台,拉响乡村治理“主引擎”。坚持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与合作社的技术、信息、资金、市场等优势结合起来,鼓励村“两委”成员带头领办合作社或者通过法定程序进入新型经营主体,为基层党组织参与新型经营主体管理运行搭建了平台。大力吸收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进入村“两委”班子,为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及参与乡村治理撑起了“后台”。近年来,全区共有 144 名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进入村“两委”班子,有 277 名村“两委”成员进入新型经营主体。初步构建了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广大党员群众广泛参与的“一核多元、合作共治”新型乡村治理体系,形成了共建共治的新格局。

     “双向组建”强核心,筑牢乡村治理“火车头”。强化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核

     心地位,采取“产业带上建党委、产业链上建支部”的方式,通过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等方式,成立产业园党委 2 个、合作社党支部 39 个,合并调整合作社党支部59 个,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面。采取在农村党员干部中选派一批、在新毕业大学生党员中选拔一批、在复转军人党员中选聘一批等“三个一批”措施,选派合作社党建指导员 150 ...

    篇五:乡村振兴工作亮点做法

    振兴工作经验做法

     我们按照乡村振兴的部署要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一、着力夯实乡村振兴强根基。推动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村级党组织战斗力,筑牢乡村振兴坚强保障。一是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三农’”工作要求,强化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成立乡村振兴服务中心,配齐班子、明确定位,具体负责乡村振兴工作的组织推动。聘请专家学者,组建智库团队,联合知名国企、金融机构、涉农企业、行业协会,共建战略联盟,强化农业农村政策研究、指导培训,项目策划、金融服务,着力培养一大批产业人才、本土人才、干部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二是充分发挥乡镇“龙头”作用,选优配强镇街班子,持续抓乡促村。实施新时代“堡垒工程”,深化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高质量推进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三是着眼换干部队伍素质提升,分类分层分批集中轮训;组织经验丰富、实绩突出的优秀村书记,开展强弱结对,帮带提升。全市确定增收项目 xxx 个。四是着力构建以基层组织为引领,群众自治组织、各类经济社会组织和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协同治理格局。大力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提振农民精气神,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进农村、入人心,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推动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努力打造现代农业先行区。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抓农业,全力打造现代农业先行区,加快农业转型升级、迈向高端。一是出台现代农业先行区建设实施方案,编制概念规划,巩固提升高产粮、有机菜、设施果树等特色产业,明确发展方向、功能布局,推动区域集中,形成规模优势。推进有机农业区域化集群发展。二是加快土地规模流转,大力引进工商资本,培强壮大龙头企业,规范提升合作社、家庭农场,增强联农带农能力。三是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争创

     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四是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高位衔接,提高综合效益。加快构建现代农产品营销体系,开拓多个产品营销渠道,在大中城市建立特色农产品品牌形象店和大型商超营销专柜。

     三、数字赋能驱动发展。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编制《数字化规划建设方案》,选聘知名专家学者,组建数字化研究院,提供智力支持,开展培训指导。二是成立农业大数据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布局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开通基站,加快向村级延伸。三是围绕特色主导产业,积极探索对农业生产经营环节进行数字化改造,打造现代农业“数字底座”,集中推广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推动主导产业率先实现生产智能化、管理高效化、经营网络化、服务便捷化。四是建设综治理信息化平台,以乡村旅游为核心,开发乡村旅游服务全程数字化服务,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开创乡村建设新局面。坚持项目带动,创新多元投入,为乡村建设注入资金活水。一是及时掌握项目动态,及时化解堵点难点。二是抓住上级扩大“三农”支持力度的政策机遇,强化资本运营,积极探索新型融资方式,为现代农业、乡村振兴“引得源头活水来”。

     五、全面落实民生优先硬任务。积极回应诉求,兴办民生实事,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一是严格对照“四不摘”标准,持续跟踪收入支出情况,及时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坚决防止返贫和新致贫跟进帮扶。二是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引导在外人才、大学生、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创新创业。三是引导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实施乡村教育振兴计划,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开展“一卡通”试点,提升养老服务供给水平。四是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抓好农业废弃物回收和资源化利用,提升绿色化发展水平,统筹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生态旅游搭高台 乡村振兴唱大戏

     一、 基本概况 **镇全镇国土面积 168 平方公里,其中湖面 40 平方公里,辖 28 个行政村,2 个社区,总人口 8 万余人,其中镇区人口达 4万人。是中华诗词楹联之乡、中国石雕艺术之乡,也是全国文明镇、全国重点镇、中国绿色古镇、全国生态特色旅游镇。

     **是一座千年古镇。**因湖而生、因湖而兴,已有 1233 年的建镇史,是大冶三大古镇之一,境内有三元阁、荆王坟、黄巢囤兵遗址,冯京旧宅遗址、唐末古民窑等古迹遗址。千百年来,**先民在**湖上荡桨划舟、撒网捕鱼,造就了“日有千名拱手,夜有万盏明灯”的繁华,古镇商贸盛极一时,素有“金汉口,银**”的美誉。

     **是一座区域新城。**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地处武汉、黄石、鄂州三市接壤之中心,处于 239、314 省道,106、107、316 国道等主干公路组成的方格之中,大(冶)广(州)、武(汉)黄(石)高速侧翼而过,锦冶大道、武棋路、鄂(州)咸(宁)高速,武(汉)阳(新)高速穿镇而过,距武汉仅半小时车程。

     **是一座诗意水乡。**湖是浅草型淡水湖和国家级湿地公园,湖岸曲折,港汊密布,周围三百里,渔户数千,由桥墩湖、扁担塘、小泗海、余山湾、宝莲湾等水面组成,承雨面积 500 平方公里,涨水时有 99 个港汊,增添迷人的湖光山色,境内“沼山叠翠、樊湖夕照、天狮望月、三元毓秀、二龙戏珠、古桥流水、金竹幽谷、石壁雕魂、世外桃源、荷田莲乡”等**十景,沼山乡村公园被评为国家 AAA 级旅游景区。

     二、**镇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探索实践 (一)平面推进,用“拼图”的办法构建全域旅游。

     一是农旅结合。构建“湖上舟船蟹、民垸鱼莲藕、大畈粮油菜、山间桃

     李茶、路边樟桂杨、庭院花草果”全领域生态格局,初步建成了万亩林果、万亩花卉、万亩蔬菜、万亩粮油、万亩湘莲、万亩水产等六个“万亩基地”。

     二是湖旅结合。全面对接**湖生态新区建设规划,切实加强“五水共治”,通过东西两港,大力实施“退田还湖、引湖入城”计划,着力打造“城在湖边、湖在城中”的梦里水乡。

     三是工旅结合。积极开展“绿色园区、绿色厂区”创建,广顺石雕将废弃的采石区规划建成“石雕博物馆”,熊成石雕计划引进现代化生产线,运用三 D 技术生产石雕产品,引导游客参与生产体验,把今天的工厂变成明天的公园。将利用境内的1.2 亿年的“火山弹”和近 3 亿年的大型波痕地质遗迹,打造集科普、观光于一体的地质公园。

     四是文旅结合。冯京连中三元,创造了古代科举史上的一段佳话,我们将三元阁打造成青少年励志成才的摇篮。茶山村刘煌庄是中华诗词协会授予的唯一一家诗词楹联之庄,男女老少都能吟诗作对,我们将利用这一品牌建设诗词楹联学校。依托万亩湘莲基地,打造独具特色的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挖掘历史资源,红星半岛古窑址群保存完整,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我们将结合生态旅游项目,打造“唐瓷小镇”。

     五是城旅结合。对旅游村申报宅基地的农户,镇政府免费提供风格各异的设计施工图纸。镇区内所有公益项目、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在规划设计上都要突出古建风格,已建成**老街步行街、石雕元素景观长廊,汉唐风情商贸街正在建设之中。同时大力实施“森林进镇、公园下村”计划,初步建成了沼山乡村公园、农科荷田公园、秀水湾生态园、枫彩四季生态园、石雕文化产业园和古镇商贸文化街等六大文化休闲板块。

     (二)纵深发展,用“揉面”的办法促进产业融合。

     一是点点融合。实行全域招商,全民招商,按照宜花则花、宜果则果、宜渔则渔的原则,打造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引进能人、大户、企业、团体等多种力量,拓展“独资、合资、融资”多种渠道,促进乡村旅游项目点多生根、遍地开花。

     二是点线融合。通过乡村旅游发展带动商贸业、服务业、加工业等关联产业的发展,使农村由单一农业经济逐步转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多元化经济,沼山桃花节,带动了农家乐的蓬勃发展,农副产品被抢购一空。沼山十里休闲农业示范带,吸附鱼菜共生、采摘体验、草莓甘蔗、千亩水芹菜原产地等十多个项目在这里共生共荣。。

     三是点面融合。以渔文化、民俗文化、乡村气息为底蕴,以沼山乡村公园、荷田公园为支点,以“梦里水乡”、“人文乡愁”为特色,促进“湖、城、山、水、田、林、村”一体化发展,打造集滨湖度假、乡村旅游、生态养生养老、文化休闲、康体运动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之都,逐步把乡村田园变成景区景点,民居农舍变成旅馆客栈,乡村道路变成景观走廊,乡村劳作变成旅游体验,农副产品变成旅游商品,村民农户变成旅游经营者。四是线网融合。坚持“田间地间抓生产,手握鼠标闯市场”,把无公害种植与原生态体验结合起来,吸引游客上门采摘;把传统制作工艺与“互联网+”等现代营销模式结合起来,引导农副产品生产企业用传统工艺生产,用现代销售模式,把传统的好品牌做好叫得响的大品牌,把提篮小卖的土特产变成养生时髦的抢手货,由沼山村委组建的德嘉合作社将 328 家农户组织起来,以“种管一条线、服务一条龙、电商一网通”的方式,将地理商标产品狗血桃销往广州、北京等地。

      (三)立体构建,用“发 酵”的办法推动乡村振兴。

     一是绿色引领嬗变。坚持把创建森林城镇与美化家园相统一,把造林与造福相统一,持续开展的“绿满**”行动,变成荒山荒地造林8000 多亩,公路绿化里程近 200 多公里,村庄绿化植树 29 万株;初步建成镇区、林区、园区三者融合,乡村、村庄、院落三位一体,水网、路网、林网三网三网合一,生态林、产业林和景观林三林共建的镇村绿化生态体系,使现在栽下去的树,成为十年后的“生态林”,二十年后的“绿色银行”,三十年后的“生态环境”。二是品牌引领裂变。**是中国石雕艺术之乡,我们正在创建“特

     色小镇”,建设集“石雕产业园、石雕商贸街、石雕展览馆、石雕石村落、石雕景观带”等为一体的石雕文化产业园。引导石雕企业采取“网上订单+送货上门”,“线下生产+线上销售”、“微拍群+客户群”等方式,促进“工艺走出去,石材引进来”与“大师请进来,产品走出去”双向互动,使之成为石雕大师的摇篮、展示石雕艺术精品的窗口、引导石雕技艺趋势的平台。

     三是产业引领核变。利用桃荷资源,实施“桃荷+”战略,厚植“桃荷+农业+生态+旅游+胜地+养生”五大优势,利用荷桃景观,集中山、水、田、桃、寺、乡村六大资源,构建“桃荷生态、桃荷文化、桃荷思想、桃荷生活、桃荷神话、桃荷爱情”六大系列景观区。沼山村植入“女儿红”风俗,生产制造的“桃花酿”系列酒饮品,农科村正在研发生产荷叶系列产品,以“保健、养颜”功效,深受消费者喜爱。

     四是党建引领聚变。丰富“党建引领聚变。丰富“党建引领.活力村庄”载体,深化“活力田园、活力园区”路径。促进党建带动产业发展、村庄治理、乡风文明,促进无职党员“有梦、有岗、有责、有为、有威”。刘煌庄老党员的诗词楹联文化梦、民间协会党员的石雕梦、沼山村、大垅村党员的公园梦……一个个梦想在**的山水间争相绽放,一个个身影活跃在桃林李下,一面面党旗映红了山村。

     三、**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取得的基本成效 (一)乡村旅游助推产业发展越来越旺。

     一是“变卖石头为卖生态”。我镇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先后整顿关闭五小企业 13 家,20 多座小土窑,关停煤矿 3 家,铁矿 2 家、砖瓦厂和造纸厂 3 家。另一方面,我镇积极打造“春有花、夏有果、秋有景、冬有乐”的四季美景,既卖瓜果,又卖生态。

     二是“变卖资源为卖资本”。我镇与武汉大学合作搭建的生态金融工程平台,已有 7 家企业签订了股权托管交易协议,湖北天造农林公司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新四板牌上市。

     三是“变卖面粉为卖面包”。坚持品牌促规模、以品牌拓市场。“国嘎子”、

     “保香连康”、**豆折等农副产品生产企业通过设备更新,技术改良,产品包装成为**特色的品牌;**湘莲、**螃蟹、“水芹菜”、“狗血桃”成为**地标产品的品牌。

     (二)乡村旅游助推生活环境越来越美。

     一是变田园为公园。我镇投资近 5 亿元,完成了**老街道、**街门楼,沼山乡村公园门楼、沼山乡村公园、农科荷田公园、秀水湾生态园,三元路家长伴读休憩园建设,硬化绿化亮化美化了滨湖路、旅游路、樊湖大道,建成了石雕元素景观带,吸引居民在这里漫步健身,成为家门口的公园。

     二是变家园为公园。切实做好村庄整治、新建和改造房屋 620 栋,改厕 350 个,新建公厕 35 个,安装路灯 600多盏,硬化绿化乡村公路 38 公里,对景区内的房屋刷白披绿、做文化墙,在渠道、堤坝上栽花种草,引导农户对房前屋后按“农味”立体美化,做到“春有花草迎风开放,夏有葡萄绕藤而生,秋有菊花朵朵金黄,冬有松柏长青常绿”,让一山一水都有旅游气息,一墙一瓦都有旅游风情。

     三是变果园为 金园。玉桃基地利用山坡种桃子,林下养土难,林中办农家乐,多种经营、立体发展。沼山村还把村里的石碾、石磨、风车、水车等传统工具集中起来,供游客参观,参与糍粑、豆折的制作过程,举办采莲船、排字锣等民俗表演活动,将村内空闲的农舍集中管理,向各旅行社招租,吸引市民周末到农村住农家院、摘农家菜、吃农家饭。

     (三)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治理越来越好。

     一是变“被人管”为“我来治”。村文化礼堂、医务室、小卖部,是村民喜欢集中的地方,农闲时节和茶余饭后,老百姓大多在此聚集,我们把这里的负责人变成“社情民意寻访员”,在这里搜集舆情,征集民意,了解群众所想所盼,及时向村里反馈,便于“两委班子”与群众沟通,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让农村家家联系紧起来、守望相助兴起来、干群关系亲起来。

     二是变“独...

    篇六:乡村振兴工作亮点做法

    乡村振兴典型做法两篇

     篇一 为深入推进我镇 xx 村乡村振兴工作,切实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推动“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实现新作为。经村两委班子成员研究,拟提出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以跨越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目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构建多业态产业体系、多要素生产体系、多主体经营体系、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渠道促进增收的现代化乡村发展格局,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将 xx 村打造成全县乃至全市的农业科技创新村、休闲观光体验村,实现由纯农业镇向农旅融合、第一和第三产业互补、生态环境同经济发展共进的转变。

     三变”改革促发展,产业调整惠民生。xx 村依托国道 227线过境和风景秀美的自然优势,发挥毗邻扁都口景区的区位特征,围绕“整体规划、突出特色、打造精品”总体思路,以打造“住农家屋、吃农家饭、观农家景”为内容的农家生活体验区为目标,按照“三变”+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立足村情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在“忆梦园”的基础上,通过对农户房屋整体改造和统一

     管理,将一组打造成乡村旅游风情一条街,形成规模化旅游区,建成农家乐、家庭简易宾馆等旅游实体。

     壮 大主导产业,促进农民收入。xx 村依托冷凉山区土质肥沃、绿色无污染等自然优势,引进民乐县藏燕麦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流转 xx 村一组土地 2400 亩,建成食用燕麦种植基地。同时,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燕麦精深加工水平,增加产品附加值,在一组建成食用燕麦加工厂一处,形成了原料供给、精深加工、市场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

     通过 2 个基地的建设,将全村 8000 亩土地全部流转,加大劳务输出力度,争取全村 80%劳动力全部外出务工。同时,由村支部班子牵头成立 xx 村劳务输转公司,将剩余劳动力全部组织到两个基地务工,切实增加群众收入。

     深入推进 “四德”工程,建设“厚德村庄”。以党建公众平台、远程教育等为阵地和依托,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全力谋划留守儿童活动室、妇女之家、农家书屋等建设管理,完善基础设施,根据工作特点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健康向上、充满趣味、寓教于乐,为广大妇女、儿童、老年朋友喜爱的思想道德建设实践和家庭教育活动,真正使得各个活动场所有内容、有内涵,拓展了教育阵地,弘扬了传统文化。

     篇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

     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特别强调指出,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作为一种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文化在乡村振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十九大精神的深入学习,我从乡村文化振兴这个角度谈几点体会和思考。

     一、乡村文化振兴需要高度的文化自信。越己者恒越,自信者更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文化自信,并深刻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新鲜事物层出不穷、价值取向日益多元、生活方式日益多样的当今社会,对于生活简单、是非标注淳朴、老实本分的农民而言,只有对自身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土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在困难面前自立自重,鼓起奋发进取的信心与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才能把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近年,胡屯镇在挖掘本土特色文化、重大节日上发力,徐河口“一门三烈士”忠义文化、书法、剪纸等先后被发掘,此外,镇里还成立了广场舞协会,5 月份,镇文化站组织广场舞联谊会到各村巡演,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群众性娱乐活动遍地开花。近期正在筹备庆“七一”书画、摄影、剪纸、征文作品展,吸引了很多党员群众踊跃参加。

     二、乡村文化振兴要加强乡村道德建设。如今乡村道德滑坡带来了精神危机,群众赌博成风,红白喜事攀比之风盛行,使乡土文化受到影响,不利于良好的民风民俗的弘扬。因此,乡村文化振兴,加强道德建设至关重要。一是挖掘典型人物,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党员、乡贤和村干部要发挥带头作用,树立良好榜样。二是制定村规民约,根据每一个村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制定村规民约,限制不良的行为。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红白理事会发挥作用,向“天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说“不”,培育好乡风民约、家规家风等文化基因,广泛开展“文明户”“好儿媳”“好公婆”等文明评比,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美德,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三是大力弘扬乡村道德,建设“善行义举四德榜”,村委会与有赡养老年人义务的家庭签订《孝老爱亲责任书》。加强乡村道德建设,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三、乡村文化振兴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的产业振兴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主要内容之一,文化的发展振兴要运用市场化、产业化的手段,才能保持生命活力与创新力。为了更好的发展文化产业,一方面我们大力挖掘文化的特色,利用我镇乡土文化、红色基因文化、优秀家风文化,打造特色文化群。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文化+”重视“文化+旅游”,“文化+市场”、“文化+产品”等产业化,打造全链条、公正、有序、规范的旅游市场,实现全域旅游的有机整合,促进我镇跨越式发展。通过发展林果

     产业打造一条休闲旅游观光带,推动我镇民宿产业发展,弘扬特色文化,以特色文化为内涵、资源整合打造出特色产品。

     乡村振兴只有抓住文化振兴这个魂,才能真正激发振兴的动力。乡村文化振兴只有通过建立文化自信,加强乡村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才能提升文化底蕴,传承优秀的乡土文化,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篇七:乡村振兴工作亮点做法

    振兴经验做法材料 0 10 篇

      【篇一】

     近年来,xx 市全面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广大干部群众辛勤耕耘,农业农村发展硕果累累,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画卷全面展开。

     2020 年的最后一天,时值隆冬,清晨分外严寒,可 xx 市黄铺镇陈桥村丰泽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大米加工车间里却是一派火热的景象。种粮大户陈哲元和老乡们开动铲车,将今秋收获的一堆堆稻谷铲进“排队”装粮的卡车里。

     农业现代化绘新篇 “国家粮库开仓收粮咯!”陈哲元十分喜悦。这两年,合作社不断推广水稻新品种,运用侧深施肥、绿色防控等新技术,实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有了这些优势,我们合作社积极为其他粮食种植户提供代种、代收、代加工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了粮食稳产增效。”陈哲元说。

     近年来,xx 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建成高标准农田 31.32万亩,建成专用品牌水稻生产基地 10 万亩,打造 2 个 5000 亩优质专用水稻单品种种植示范片。今年,该市防控疫情保春耕,不误农时抓生产,全年粮食作物总产 20.62万吨。

     碧绿的茶叶,金黄的瓜蒌,鲜嫩的食用菌、肥美的牛羊肉„„丰富的土特产品增添了人们舌尖上的幸福感。

     这个季节,走进 xx 有余跨越瓜蒌公司的生产车间,一定会有一阵阵香甜的气息扑面而来,一粒粒饱满的瓜蒌子经过烘干、调味、分装、打包后,变成了一份份傲人的销售单。“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我们一年能卖出 200 万斤的瓜蒌子。”有余跨越瓜蒌公司常务副总李华介绍。作为一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余瓜蒌公司通过优质种苗培育、瓜蒌籽原料收购等方式带动当地 60 余户瓜蒌种植户脱贫增收。该企业正积极推动瓜蒌全产业链发展。

     xx 市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2019 年农业总产值 45.18 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 23.38%。截至目前,该市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 110 家。数字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蓬勃发展。

     美丽乡村展新颜 平坦干净的村道、错落有致的砖房、整洁宽敞的广场„„环境整治后,xx 市梅城镇潘铺村焕然一新。

     “潘铺村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绿化率,开展清洁行动,村容村貌显著改善。”潘铺村党总支书记王友庭介绍。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xx 市以“环境整治”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治理及村庄清洁行动,十三五时期,累计完成农村旱厕改造 4.1 万户,建设 14 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工程,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作业全覆盖。

     村庄干净了,变美了,村民们的精气神也有了改变。

     “现在大家伙儿开始在房前屋后种点树、养点花花草草,美化居家环境。”郭南松说,乡亲们把村规民约牢记于心,体育和文化活动多起来了,文明的行为多起来了,好人好事多起来了,一股清新之风在田野中吹拂。

     这些年,xx 市以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为载体,制定村规民约,破除陈规陋习,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系列评选活动,以争创最美人物扮靓最美乡村。

     奔向更美好的未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五中全会精神让乡村干部群众感到无比振奋。王友庭说,村里将进一步注重美丽经济与美丽乡村融合发展,借势天柱山旅游,把潘铺建设成为 xx 的后花园。

     “明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农业农村工作要起好步、开好局。”xx 市农业农村局金泉水表示,xx 将谋深谋细环潜水河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规划、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基地发展规划等,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篇二】

     近年来,xx 省 xx 市 xx 县 xx 镇 xx 社区坚持把党建引领融入新农村建设,围绕党建品牌化建设,开展“党建领航”行动,促进乡村振兴。社区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抓特色促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按照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基础设施改造、乐器制作产业发展和民俗文化旅游的科学定位,走出了一条党建聚力引领、特色产业发展与民俗文化旅游相融合的新型农村社区发展之路。

     党建领航,凝心发力筑牢基建精魂。投资 700 余万元,提升改造党员活动场所,建强党组织服务阵地,高标准建设总面积 4500 平方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全面提档升级“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党员活动室、党史纪念馆、“第一书记”纪念馆等场所,逐步成为集“党群、政务、商贸、社区、文体”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党群服务体系,成为社区服务民生、凝聚民心的坚强阵地。配齐配强基层党建工作力量,配社区副书记 1 名,党性教育活动常态化,实行党员分类管理和党员积分管理,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员固定活动日、“四议两公开”等制度,扎实开展理论学习研讨,推进党员教育管理的日常化、规范化、常态化,班子战斗力明显增强,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大幅度提升。开展“党员做榜样,献礼十九大”等专题活动,党员开展“亮身份、戴党徽、做公益”志愿服务活动,每名党员公开进行“一句话承诺”,为社区建设贡献力量,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愈加凸显。研究制定首问负责、限时办理、办结反馈等规定,规范了服务流程,改进了干部作风,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大幅度提升。

     文化搭台,产业融合催生经济热点。xx 社区是“中国民族乐器之乡”“江北乐器第一村”“全市 30 个旅游特色村”,主要生产二胡等民族乐器,二胡产销量占全国销售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上。近年来,社区在第一书记的帮助下,抓住全省发展文化旅游业、打造特色旅游小镇的有利时机,依托 xx 村作为“全市 30 个旅游特色村”、二胡制作专业村的平台,制定了“弘扬民乐文化,打造古韵二胡小镇”的发展规划。一期投资 1000 多万元,建设了二胡文化广场、二胡展厅、二胡博物馆等场所,举办中国(xx)首届二胡文化节暨第三届二胡制作工艺大赛,开设网店 30 余家,“xx”“鲁杰”等两大乐器制作品牌名声远扬,乐器远销山西、陕西、河南等近 20 个省市。项

     目二期室外二胡产业综合体,占地 150 亩,计划投资 1000 万元,近期开工建设,主要建设室外演奏、培训、生产作坊于一体的产业综合体。项目三期专业艺术体验综合体,计划投资 1000 万元,重点打造高品质的二胡家庭作坊和音乐民宿,用特色文化产业打响“特色旅游小镇”名片,积极创建“省级特色旅游示范村”。

     民生攻坚,项目改造创建美丽 xx。整合各类资金 2200 余万元,实施美丽乡村、农田水利、文化惠民、爱心助学等 21 项民心工程。社区先后硬化村内道路 7.2 万平方米,其中沥青路 2.7 公里,栽植绿化苗木 3.8 万株,安装路灯 326 盏,架设供电线路 4300 米,改厕 225 套,疏通下水道 2.8 万米,新建党群服务中心 1 处,改造村级办公场所 6 处,建文化广场 6 处,改造汪塘 3 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2 个,修桥 1 座、蓄水坝 1 处,新建多媒体教室 1 处,图书室 2 处,社区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大大改善。在加强硬件设施投入的同时,注重扶贫扶志,累计开展文化惠民、爱心助学、健康义诊等活动 20 余次。

     此外,xx 社区精准引入扶贫产业,通过发展冬暖式蔬菜大棚、拱棚,带动老百姓种植蔬果、菌菇,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陈邵村、前海沿村、xx 村等均有不同规模的大棚和拱棚,共计 300 余亩,种植的西红柿、辣椒、西瓜、香菇、蘑菇等新鲜蔬菜瓜果深受市场欢迎,“绿色无公害、订单式种植”不仅打响了品牌,更是富了百姓腰包。

     【篇三】

     xx 省 xx 县聚焦国漆产业文化示范区建设,探索推行“循环党建”模式,以党建循环推动发展循环,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质量效率最优化,有效提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水平。

     坚持组织共建、循环运行,构建区域化引领格局。统筹 5 个村和 2 个企业党支部、196 名党员,组建国漆产业文化示范区党总支,纵向建立组织建设、政策宣讲、产业发展等 6 个功能党支部和 10 支党员攻坚服务队,形成纵横结合的党组织格局。党总支统筹党的建设、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利益联结、文明创建 5 项任务,适时组织功能党支部、攻坚服务队深入 7 个党支部,循环开展服务活动、解决存在问题,推动资源要素在示范区循环流动。

     坚持队伍共育、循环配备,锻造联动化引领队伍。实施“头雁”计划,按照现任与后备 1:3 比例,采取集中培训、结对帮带、外出考察“三合一”模式,培育各类干部 196 名;村(企业)党支部和功能党支部同步,发展 23 名优秀人才入党,全覆盖轮训党员 960 余人次;依托 2 个企业引进创新创业人才 43 人,“1+N”帮带培育“土专家”“田秀才”192 名。党总支统筹配备人员队伍,根据工作任务需要,推动各类人才在示范区循环流动,提升人才综合利用水平。

     坚持活动共抓、循环开展,健全协同化引领机制。建立活动联抓机制,每月开展 1 次主题党日、每季 1 次政策宣讲、半年 1 次述职评议、每年 1 次党建拉练,推动党内政治生活严实起来。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采取“党组织协调抓总、农户土地入股、企业提供种苗、协会培训技术”模式,发展漆树 5000 余亩,种植黄精 4000亩,成立专合社 5 个、产业协会 6 个,村集体年收入 20 余万元,村民年增收 240 余万元。建立服务发展机制,村(企业)整体联动,循环到各党支部开展阳光党建、廉政窗口、农技科普等服务。

     坚持和谐共治、循环推进,实现最大化引领效益。深化文明创建,组建乡贤队伍、文艺队伍、志愿队伍,循环开展孝老爱亲、团结友善、文明礼貌、移风易俗活动,5 个村和 2 个企业成功创建市县文明单位。深化基层治理,引导完善《村规民约》、制定治理章程,健全议事决策、纠纷调处等机制,成立“卫生维护队”“治安联防队”等自治组织 10 余个,循环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治理格局。深化成果共享,建设 300 亩文化主题公园,修建漆彩缤纷、茶马古道、等景观 8 组,整治微田园 560 处、绿化庭院 8600 平方米。

     【篇四】

     xx 省 xx 市 xx 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为,着力打造一支坚强有力的乡村振兴“主心骨”,不断强化党员干部兴村担当,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扎实推进支部核心工程。深化“星级评价”达标创建机制,将乡村振兴纳入评价重要内容,2017 年共评选出“五星级”村党组织 44 个、“四星级”129 个、“三星

     级”98 个,营造了“学比赶超”氛围。推行“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职”,设置矛盾调整、政策宣传、公共卫生、文明倡导等 8 各岗位,全区 1.8 万名农村无职党员实现了“有岗有位、有位有为”。去年以来,共投入 900 多万元大力推进 32 个村级(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着力打造党务、政务、社务“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大力实施“头雁”引领工程。以省定贫困村、红色村、软弱涣散村为重点,调整撤换了 11 名不胜任、不尽职的村党组织书记。建立挂职锻炼制度,实施“村官大学生”工程,累计有 212 名村干部完成了大专学历提升。强化第一书记选派和管理,派选了 122 名优秀区直机关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推行“候任村(社区)干部”制度,共选拔配备了 412 名,其中 35 条贫困村配备了 36 名,为落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任务注入了源头活水。

     全力培育兴村人才。深入实施人才驱动工程,开展科技下乡,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 9 期 635 人次,发放农业技术资料 850 份。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和乡村专业人才培育工程,吸收“人才回乡、青年回村、乡贤回归”。去年以来,选聘了 54 名“三支一扶”大学毕业生,131 名大专以上学历“候任村干部”到镇村任职。结合临海经济、山区特色等产业需求,注力滨海渔业人才孵化、沉香产业人才培养。目前,全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140 人,其中现代青年农场主 9 人,经营主体带头人131 人;推去年以来累计举办“三农”专题培训 1540 多场次,参与党员干部群众 3.6万多人次。

     【篇五】

     近年来,xx 省 xx 县 xx 镇紧紧围绕“优化提升特色产业、激发农村内生动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发展思路,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全面发展”的理念,推动各项工作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创新党建+新模式,厚植农村发展基础。助推乡村振兴,精心勾勒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做强“党建+产业”,提升带动力。依托村级党组织,结合各村特色优势资源,以农村“三变”改革为契机,成立合作社,增强农村造血功能,充分激活产业发展

     潜力。按照“一村一特”、“一村一品”的规划发展思路,坚持“长短结合、短期优先”的原则,着力形成主导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大力推行“党支部+企业+电商+农户”的新模式,不断释放产业红利,大力发展农家乐、民宿等旅游服务产业,用美丽乡村托起美丽经济,为农村改革提供了可学可复制的样板,通过“党委示范引领、基地辐射带动”,进一步促进群众致富增收,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做优“党建+治理”,提升引领力。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载体,完善村规民约和自治组织。结合党员固定活动日,组织开展移风易俗、文明创建、文化传播、环境卫生整治评比等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实实在在的工作和成绩赢得群众拥护,着力打造党组织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共建美好家园的工作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引导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物质和精神“双脱贫”。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实施“大入户、大走访”活动排查涉黑涉恶线索,鼓励群...

    篇八:乡村振兴工作亮点做法

    乡村振兴战略亮点工作材料

     “六融合”聚力乡村振兴

     近些年来,**县不断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以打造乡村振兴党建联合体为抓手,推动农村基层治理体制改革,将 482 个行政村优化调整为 69 个行政新村,通过组织、制度、资源、网格、产业、服务“六联合”,促进新村队伍、运转、规划、治理、发展、民心“六融合”,汇聚乡村振兴强大合力。

     一、组织联建促队伍融合。抓住村“两委”换届契机,整合村干部、后备力量、致富带头人等资源,优先推荐自然村党组织书记进入新村“两委”、竞选新村党委书记,积极推荐党组织成员进入村委会、村集体经济组织、村务监督委员会等自治组织,全面建立以新村党委为核心,自然村党支部、村级自治组织为支撑的高效组织体系。换届后,全县新村“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下降 5.3 岁,高中及以上学历提升 27%,自然村党组织书记全部进入新村“两委”班子,村监会、理事会中的党员比例分别达到 68%、72%,党组织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理事长比例分别达到 100%、96%,从组织上实现党员骨干力量的大融合。同时,根据新村党员优势特长,以新村为单位成立产业发展、文明实践、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志愿服务等功能型党支部,让党员在干事服务中凝神聚力,带领群众从生产生活上融入新村。

     二、制度联抓促运转融合。理清职责权限功能,研究制定行政新村运行管理办法,用 1 个总体办法、6 个配套制度、1 个运行架构图,明确职责定位、运行机制,理清自然村、行政新村之间分与合的关系。规范议事决策程序,围绕民主议事、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建立民主决策议事清单,将 8 大类 37 小项村级事务纳入议事范围,建立民主决策议事清单,实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民主决策制度。加强组织运转保障,建立新村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制度,每个新村每年至少 20万元组织运转经费。

     三、资源联用促规划融合。整体规划乡村振兴产业,根据自然村基础条件、资源禀赋、发展定位,69 个新村全部明确主导产业。全面规划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转变以往“撒芝麻盐”式建设模式,调整村庄建设规划,集中优势资源向重点村倾斜,释放聚集发展红利。

     四、网格联动促治理融合。推行党组织领导下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将新村划为大、中、小三级网格,各级党组织书记任网格长,整合平安网格员、司法调解员等工作力量,构建一张网、配强硬队伍。新村党委周例会设基层治理专题,对议定事项,村干部上门走访解民忧。

     五、产业联兴促发展融合。大力推进新村党委领办合作社(公司),自然村以集体资源入股,实行股份制管理、一体化经营;发挥新村党委平台作用,推行“党组织+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土地托管经营模式,实现集体经济、村民收入双提升。去年,64%的新村集体收入超百万元。

     六、服务联办促民心融合。连续 2 年补贴新村党群服务中心达标建设。为民服务事项全部下沉到村,探索从本地招聘社会工作者,建立网上服务平台,推行“一窗受理、一站办结”模式,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党建引领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近年来,**市武穴市始终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重要位置,紧紧围绕组织、产业、生态、人才、文化五大振兴,坚持高位统筹大处谋篇,尽锐出战实处发力,改革创新深处破冰,人民至上真处见效,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促进乡村振兴,用实干创新绘就和谐秀美乡村新画卷。

     一、坚持高位统筹,推动党建引领从大处谋篇 1、抓好顶层设计。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纳入高质量发展规划,武穴市委八届十五次全会明确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武穴市第九次党代会进一步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作为新时期谱写武穴现代化港口城市建设新篇章“八大行动”的重要内容,从顶层谋篇布局。

     2、抓好机制建设。发挥党委“一线指挥部”作用,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市委书记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作为主要工作抓在手上,落实领办项目、公开承诺、党建联系点“三个一”。健全市级领导包镇联村制度,完善市级领导党建联系点,每月下发党建工作提示函,确保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一竿子插到底”。加强乡镇党委建设,创新开展“书记月谈会”“书记抓党建创新项目”一季一拉练等。

     3、抓好责任落实。定期组织召开工作推进会,细化目标任务,逐级分解指标,建立完善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 3 个清单,通过设定时间表,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细落实,确保目标任务按期完成。

     4、抓好整改监督。持续推进问题整改,主动认领中央巡视“回头看”、国考、省考反馈问题 18 个,制定整改措施 42 条,已按时完成整改,长期坚持 10 个。坚持效果导向、目标导向,把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作为基层党建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充分用好党建目标考核指挥棒的作用,推动基层党委(党组)书记聚焦主业、自上而下,抓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

     二、坚持尽锐出战,推动党建引领从实处发力 1、配强头雁队伍。落实县级备案管理,及时调整不胜任、不尽职的村党组织书记 94 名。抓好村级换届选举,组建换届领导小组工作机构及工作专班,制发村级换届工作方案等“1+4”文件,组织 3次培训,开展 4 轮资格审查,否决 52 人。按照“一升一降一保一优”工作要求,坚持加强党的领导与尊重人民意愿相统一,推动换届工作整体平稳有序、风清气正,硬性指标较上届均有大幅优化。优化人员结构,吸引 151 名能人、大学生村官进“两委”班子,储备 320 名村级后备干部。

     2、派强驻村队伍。健全驻村机制,出台《关于健全乡村振兴常

     态化驻村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管理办法》等文件。充实驻村力量,8 月份重新选派第一书记 332 名,驻村工作队 332 支、847 人,实现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派驻全覆盖。抓好驻村管理,对全市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组织开展线上线下 2 轮业务培训。组织开展 2 次暗访督查,压实驻村责任。

     3、建强党员队伍。加强党员教育,利用冬春两训、“党员夜校”培训党员 16000 余人次。抓实党员管理,结合摸排整顿农村发展党员违规违纪问题省级试点工作,排查问题线索 83 条,约谈问责 75 人。发挥党员作用,开展党员户挂牌,深化“领岗诺责”,探索推行“党员积分管理”“周五服务日”等做法。加强党员激励,精心组织建党百年庆祝活动,开展省、**“两优一先”评选表彰推荐,为 2778 人颁发“光荣在党 50 周年”纪念章。

     4、加强人才下沉。基层治理人才下沉一线,引进到村任职大学生 210 人;率先选派 70 名“金融村官”,助力 1757 户农户签约用信金额 2800 万元。乡村振兴人才下沉一线,依托“能人回乡”工程,签约项目 90 个,协议投资额 71.12 亿元。培育高素质农民 300 人,借助“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为 35 名农村青年进行学历提升。专业技术人才下沉一线,新选派科技特派员 20 人。

     三、坚持改革创新,推动党建引领从深处破冰 1、推行机构改革,为乡镇街道赋权。结合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推动田家镇、万丈湖两个农村街道实现机构转型、效能升级。做好放权赋能,编制公布职权清单,力推 11 家市直单位与街道做好赋权事项承接,全面提升街道统筹能力。在四望镇开展“合村并组”试点工作,村(社区)由原来 30 个合并为 25 个。

     2、推行支部建设,为战斗堡垒筑基。巩固“整市推进”支部建设成果,3 年财政投入 1.5 个亿,对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全覆盖提档升级,打造 106 个村级示范支部。创新开展“支部考场”,落实支部星级管理要求,评比五星级党支部 623 个,占比 46%。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2021 年 28 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全部整顿出列。全面开展村

     级活动场所挂牌清理,推出“两约三队”“治理小分队”等品牌,深化村民自治实践。

     3、推行垸组党建,为联系群众提速。树立“党员就在身边,党组织就在身边,服务就在眼前”的理念,深入开展农村垸组党建,推动党组织向基层延伸,打通党员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完善“行政村党组织-垸组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治理架构,加快建设“红星之家”和四型垸组。开发并应用“武穴党群 e 家”小程序,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提速,目前已注册党员干部 5353 人,开展志愿服务近万次。

     4、推行产权改革,为村集体经济活血。深化农村产权改革,扎实开展“三资”清理,清查各类发包合同 1554 份,增加村级收入 2100万元。全力打好“消薄”攻坚战,财政专项列支 500 万元,助力 10个薄弱村全部清零。2021 年争取专项扶持资金 450 万元,吸纳社会资金 1245 万元,扶持 9 个新型集体经济村。实行村级集体经济与村级干部绩效挂钩制度,对每年集体经济收入超过 5 万元的村(社区),按照经营性纯收入的 5%或者增加额的 10%予以奖励。

     四、坚持人民至上,推动党建引领从真处见效 1、抓好为民办实事,让群众真受益。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聚焦“小切口”,服务“大民生”,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身边事。2021 年全市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领办实事 19226 件,切实解决农村群众在乡村道路、安全饮水、环境整治、生活污水处理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

     2、做好优化营商环境,让市场主体真受益。推动基层党组织与市场主体开展结对共建。向市场主体选派 201 名党建指导员,引导企业更好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在产业园区、重大项目等一线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等,为市场主体在技术攻关、安全生产等方面排忧解难。

     3、打造精品党建项目,让农村真受益。打造产业振兴示范项目,助推乡村产业提档升级,增添农村发展后劲。规划梅川河“一河两岸”

     万亩农业、大法寺镇油菜花海、武山湖流域绿色农业等 6 个集中连片产业振兴示范片建设。创建 15 个乡村振兴试点村,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创新党建品牌,探索推出“垸子夜话”“支部建在哨棚上”“爱心超市”等特色党建做法,引领党员在战疫战贫战洪三大战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其中“支部建在哨棚上”特色做法被中央媒体宣传报道。用好党建品牌“垸子夜话”,开展夜话 220 余场,解决群众实际问题643 个。

     4、关心关爱干部,让奋斗者真受益。制定关爱基层干部激励担当作为十条落实意见、44 项具体关怀举措,乡镇公务员岗位工作补贴标准提高到 1200 元/月,增幅 140%。安排专项资金 6000 万元,大力推进乡镇(街道)周转房和“五小建设”,改善基层干部工作生活环境。出台《武穴市村级组织经济待遇及经费保障实施办法》,每年投入 3390.7 万元落实村干部和离任人员待遇保障。探索试点建立村(社区)干部住房公积金缴纳机制。

    推荐访问:乡村振兴工作亮点做法 振兴 乡村 亮点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