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铭公文网 - www.sddayugaoke.com 2024年05月09日 15:45 星期四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振兴乡镇 >

    形式与政策乡村振兴应该怎么做4篇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2-09-21 16:40:09

    形式与政策乡村振兴应该怎么做4篇形式与政策乡村振兴应该怎么做 【讲义文稿】乡村振兴战略要点和政策举措(上) 大家好,今天我想就乡村振兴战略要点和政策举措这个话题给大家做一个交流。大家知道党的十九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形式与政策乡村振兴应该怎么做4篇,供大家参考。

    形式与政策乡村振兴应该怎么做4篇

    篇一:形式与政策乡村振兴应该怎么做

    义文稿】乡村振兴战略要点和政策举措(上)

      大家好,今天我想就乡村振兴战略要点和政策举措这个话题给大家做一个交流。大家知道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九大之后,我们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又对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和安排。今天我就想围绕着十九大的决策部署和之后我们做出的一系列的部署安排,给大家就战略要点和政策举措做一次梳理和归纳。

     我要给大家讲的想讲这样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及其形成过程。第二个问题,乡村振兴战略的要点和政策举措。第三个问题就是怎么样推进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先来谈第一个问题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及其形成过程。大家知道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十九大报告在第 5 部分第 3 条就是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部署和安排。最重要的要点有这么几点,第一个是明确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九大报告特别明确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为了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为了使得战略部署措施落地,十九大之后,我们又为落实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一系列的部署和安排。为了大家便于梳理和记忆,我把这一系列的部署和安排概括为三个三。第一个三,就是先后召开了三次重要的会议,来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一次会议,2017 年 12 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这是十九大之后召开的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也是一次高规格的农村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就是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二次重要的会议就是 2018 年 7 月,我们又召开了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会议。从这个会议的名字大家就能够体会到,这次会议就是为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第三次重要的会议,就是去年 12 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这次农村工作会议是在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召开的重要会议。从大的来看,这是两个 100 年的转型的这样一个交汇期。从三农工作重心来看,也是一个工作重心转移的重要时间节点。十九大之后,为了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的落地,此次我们先后召开了三次重要的会议,这是第一个三。

     第二个三就是我们先后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党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的形式,我们印发了三个重要的文件。这三个重要文件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印发主体是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第二,文件的主题和内容都是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部署安排。第三,三个文件都是从综合的角度、全局的角度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部署。

     第一个文件就是 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题目,就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从文件的名字就很清楚就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第二个重要的文件,2018 年 9 月由党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它有个括号,就是2018~2022,从年份我们可以看出它是个 5 年规划,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主要是围绕着中央的部署,围绕着一号文件的精神来细化实化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和政策措施。而且它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了若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这就是规划它的主要内容。

     第三个重要的文件就是 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从这个文件的题目,我们就很清楚它的主题就是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文件也是有 4 个方面的重点任务,第一个就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第二个就是加快农业现代化。第三个就是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第 4 个就是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也就是相对领先的制度保障。这样你看我们围绕落实党的十大精神,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就先后以党中央国务院联合的名义印发了三个重要的文件,两个一号文件,一个 5 年规划,而且都是综合性的、全局性的,这是第二个三。

     第三个三就是为了落实十九大精神,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书记又先后在三次重要的场合,做了三次重要的讲话。第一次重要的场合就是 2017 年 12 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这个会议上,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

     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第二次重要的讲话,2018 年 9 月 21 日,在第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 8 次集体学习会上,总书记又专门就如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次学习会的主题也是乡村振兴。总书记讲话特别重要的内容就是强调了四个明确和四个关系。这四个明确就是进一步的强调和明确指出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总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 5 句话 20 个字是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你看总书记用 4 句话,就把乡村振兴的总目标、总方针、总要求、制度保障给我们明确的提出来了。这是总书记这次讲话的一个核心内容,这次讲话的另一个核心内容,就是总书记提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要处理好四个关系。第一个关系就是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按照 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部署,长期目标就是到 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短期目标就是到 2020 年乡村振兴要取得重要进展,要开好头、起好步。所以我们要处理好长期目标短期目标的关系。第二个总书记讲话强调要处理好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之间的关系。乡村振兴是个大战略,是一个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关系到两个 100 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所以需要顶层设计,但是光靠理论设计不够,比方说我们文件印发了,对吧?我们的政策也有了,你不落实不行,所以需要基层探索。需要基层通过探索实践来找到实现路径,这是第二个。第三一个要处理好政府作用和市场作用的关系。乡村振兴这个战略的实施,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等方面需要政府发挥作用,但是更重要的还要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就政府应该发挥什么作用?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一个是要规划引领,制定规划,这是政府要做的事。第二个要政策支持,制定政策也是政府做的事。再一个就是要市场监管,你现在内心也要有序推进。再一个就是强调要依法保障。所

     以你看总书记对政府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什么作用,可以说讲的是非常清楚了,第四一个总书记这次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处理好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这样适应的关系。我们搞乡村振兴,实际上的内容战略、出发点落脚点,都是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但是农民获得感的增强,要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这样总书记就给我们明确了,在整个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处理好这 4 个关系,就是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之间的关系,政府作用和市场作用的关系,以及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关系。这是总书记的第二次重要讲话。

     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三次重要讲话。去年 12 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会议上,总书记首先是从三个大局出发对三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换句话说就是立足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对三农工作做出一个新的定位。新的定位、新的要求,总书记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三农,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三农。在这样一个大的判断要求下,总书记从三个大局出发,对三农工作的做出了新的定位。一是从中华民族战略全局出发看三农,总书记讲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重点难点在三农,迫切需要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弱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这就是从战略全局来看三农,这是重点难点。第二个,总书记提出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前力后劲在三农。迫切需要扩大农村消费,畅通城乡经济循环,你看总书记是从构建新发展的格局要求,这样一个大局出发,你要构建新发展格局,前力后劲在三农。所以你要扩大农村消费,扩大农村市场,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第三一个总书记提出,从应对世界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今

     后我们的发展面临着国内外的风险和挑战,要应对这个风险和挑战。总书记提出基础支撑在三农,迫切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农村战略后院。就是从这个应对百年未有的大变局,应对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挑战和压力的基础支撑在三农。所以农业基本盘要稳住,农村战略回来我们要守住,还要守好。这个讲话总书记还是有乡村振兴一些重点任务、一些重要的举措作出了部署和安排。比方说强调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要深化农村改革,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比方说在农业现代化上又强调种子的问题、耕地保护的问题、提高农业质量效益竞争力的问题等等。

     这样你看这个十九大以来,总书记为了落实十九大精神,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又在三次重要的场合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思想的战略作出部署。这三次重要讲话,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一次政治局集体学习会议。

     这样第一个问题,我就给大家梳理一下。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为了把这个战略做实落地,我们做出了一系列的部署和安排。

     我这个梳理还是从宏观战略全局这个角度,而且是综合这个角度来给大家梳理的。三个会议,三个文件,三次讲话,其实不止这些,比方说我们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在每一个方面都召开了专门的会议,而且也都印发了有关的文件。比方说举个例子,我们要实现产业兴旺,这个产业兴旺既包括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又包括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比方说就农业高质量发展,我们专门出台

     和印发了《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还有我们为了高质量兴农这样一个战略举措,我们又出台了《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这样你看产业兴旺的一个方面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就有这样两个大的文件,一个是意见,一个是规划。再比方说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我们也有一些文件,比方说发展农农产品加工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而且我们还推进一些试点,采取一些举措,比方说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农业产业强镇,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创建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园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等等。也就是说我们十九大之后,为了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我们在每一个方面又召开了有关的会议,印发有关的文件,进行实现产业兴旺,就有五六个文件来推动产业兴旺落实落地。

     再比方说我们为了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制度保障,提供政策支撑,特别是在大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上,我们也做了很多的工作,比方说我们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名义印发了《关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意见》,这个意见既明确了城乡融合发展 3 个时间节点的主要目标,又从 4 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还有一些要求,特别是在制度建设上,我们有这样一个大的安排。比方说我们制定出台实施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这个条例一方面在总体要求上强调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再一个就是对乡村振兴各个方面,我们强调都要加强党的领导,在经济、在政治、在文化、在社会、在生态文明,在党的建设上,对外家庭领导。比方说我们还要提出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建立这样的体制。再比方说我们还提出要对市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考核,而且要对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际落实的情况进行监督等等。再有一个大的制度安排,我们制定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乡村振兴法就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都作出了规定,这样就使得我们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了法律的保障,有了制度的保障。简单说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出台了一个党内法规和一个国家法律来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制度保障。

     实际上通过第一个大的问题了解几条,大家就可以了解到,从党的十九大我们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我们围绕着落实最大精神,推动战略落地,实际上我们是做了一系列的部署安排,我们要把一系列的部署和安排的基本精神有了了解,也只有学懂弄通才能做实落地。所以我想这就是为大家今天要梳理的第一个问题的目的和考量。就是要把十九大以来,我们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系列的部署和安排,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了解。我们要好好的学习把握这些基本精神,为我们推进政策措施落地,推动实施战略,及时提供理论思想的支撑,也是我们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这就是我要跟大家谈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我想就乡村振兴战略的要点和政策举措给大家做一个归纳。

     我们在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候,明确了乡村振兴战略三个重要时间节点的主要目标。我们从 2017 年 10 月推出乡村振兴战略到2050 年乡村全面振兴,这个战略的历程是 33 年,我们对 33 年的乡村

     振兴的历程,我们把它划分为三个阶段,或者说更重要的是明确了三个重要时间节点的主要目标。

     第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就是到 2020 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就是说我们从 2017 年 10 月提出到 2020年三年多的时间,我们乡村振兴要取得重要进展,重要进展的标志是什么?就是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要基本形成。这就是我们第一个时间节点和主要目标,现在回过头来看,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应该说基本建立起来了。我们围绕着各个方面开了会议,特别是印发了一系列的重要的政策文件,还有条例,还有法律,这是第一个时间节点的主要目标。第二个时间节点到 2035 年乡村振兴取得突破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这是第二个时间节点的主要目标。就是说到 2035年,我们乡村振兴要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突破性的进展的标志...

    篇二:形式与政策乡村振兴应该怎么做

    村振兴战略行动方案

      为有效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如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努力把XX 镇 XX 村建成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幸福新 XX,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打好绿色能源牌、绿色食品牌和健康生活目的地牌“三张牌”,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二、目标任务

     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到 2020 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全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现行标准下75 户 220 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全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对人才吸引力逐步增强;全村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农业生态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到 2035 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农民就业质量显著提高,相对贫困进一步缓解,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全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宜居乡村基本实现。到 2050 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三、 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

     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二)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选优配强村组干部,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

     (三)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部署,协调推进。

     (五)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七)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立足 XX 村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人文景观和品牌形象,科学把握村组的差异性和社会发

     展走势变化,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施策。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久久为功,扎实推进。

     四、主要建设内容

     (一)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行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我们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村向农业强村转变。

     1.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积极发展旱作高效立体农业,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大力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按照逐年推进的方式,到 2020 年末,全村共种植核桃 11822 亩,建成优质泡核桃基地 2000 亩(在 25 度以上陡坡地、沟坎、房前屋后等适宜地块建设优质泡核桃基地2000亩,每亩按3—5株种植留养管护),扶持发展核桃加工小微企业 6 个以上;种植茶叶 6665 亩,建成标准茶园基地 3000 亩(在 XX 路沿线实施茶叶优良品种改良 1000亩;在打靶场片区实施古茶园留养 2000 亩),扶持发展茶叶加工小微企业 6 个以上,建成 XX 村茶庄园 1 个、XX 自然村茶村庄 1个;积极打造“四个 1000 亩”林果园建设,在 XX 自然村片区种植甜樱桃 1000 亩(按照每亩 10 株的标准种植,每株 100 元),

     在 XX 自然村片区种植杨梅 1000 亩(按照每亩 6 株的标准种植,每株 100 元),在 XX 自然村片区种植山李子 1000 亩(按照每亩4株的标准种植,每株100 元);在XX自然村片区种植红李子1000亩(按照每亩 7 株的标准种植,每株 100 元)。

     2.加快观光农业发展。立足 XX 村属城郊结合部和 XX 高速路XX 二级路、XX 公路穿境而过的区位优势,以及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积极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在生态茶园和“四个 1000亩”林果园等地实施步道建设 15 公里,建设田园休闲景观亭 15个,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和康养基地,力争将 XX 村打造成“天下茶尊、滇红凤庆”的“后花园”。在全村范围内扶持 8 户以上集餐饮、观光、体验为一体的农家乐,切实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3.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打造农产品销售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供销、邮政及各类企业把服务网点延伸到村组,做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加快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扶持有条件的小农户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体验农业、定制农业,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拓展增收空间。同时,要成立 4 个以上花卉专业合作社,积极扶持发展以茶花、桂花为主要品种的庭院经济 800 多户;成立 4 个以上“四个 1000 亩”林果园专业合作社,真正做到家家有产业、户户有收入。

     4.盘活农村土地经营权。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稳步提升耕地质量,引导村(组)集体经济合作社适度规模有序流转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村(组)土地股份合作社。加快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加大以“三权三证”为重点的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

     (二)实施人居环境提升行动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1.全面开展村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七改三清”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升级改造进村主干道 3.2 公里,实施村组道路硬化建设 30 公里,实现村组道路 100%硬化。架设农村人畜安全饮水工程管道 20 公里,建设蓄水池 18 个 1000 立方米,进一步改善 800 多户 3200 多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实施农村电网(低压线路)升级改造 40 公里,安装变压器 4 台,有效改善全村生产生活用电问题。在村组道路实施增花补绿,建设氧化塘(污水处理池)5 个,新安装太阳能路灯 1000 盏,建设公共厕所 10 个,建设垃圾收集池 30 个。做好村庄户用厕所改造,规范村庄露天粪坑、简易茅厕。持续开展“两违”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实施化肥农药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实现农药化肥施用量零增长、减量化;改进畜禽饲养方式,引导农民单独建“面楼”、畜厩等附属用房进行集中养殖;推进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

     便综合利用,建成病死动物收集和无害化处理体系。

     2.统筹山水林田草系统治理。把山水林田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全面推行以“河长制”为主的“六长制”工作。落实好天然林保护制度,把所有天然林都纳入保护范围。扩大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建立成果巩固长效机制。继续实施生态公益林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3.实施综合服务区建设。我们要抢抓 XX 公路和 XX 高速公路建设的有利机遇,对 XX 河 XX 段部分河道实施河流改道,科学合理规划部分弃土场,通过河流改道规划出的可用地块和弃土场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利用,进一步完善功能设施配套,建设一个集仓储物流、餐饮服务、批发零售和苗圃花卉为一体的综合功能服务区。

     4.全面改善群众住房条件。针对XX村47户“四类重点对象”和其他危房户,按照“一户一方案”的方式,拆除无保留价值的危房,对其实施拆除重建;对需要保留的旧民房在加固的基础上,对墙体、框架门窗进行科学合理的加固修缮。

     (三)实施繁荣兴盛农村文化行动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1.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巩固提升好“国家级文明村”、“省级文明村”和“云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等创建成果,通过实施“道德讲堂”建设,认真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优秀十星户”和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评选表彰活动;实施“道德广场”建设,建立“善行义举四德榜”,深入挖掘农村传统道德教育资源,广泛开展深入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典型事迹,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干群融洽。巩固好“信用村”创建成果,推进诚信建设,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

     2.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建设XX 村集茶文化、益智等多功能的非物质文化活动传习所 1 个,切实保护好优秀文化遗产。组建 XX 村山歌队、合唱队和打歌队等三支文化宣传队,组建一支老年门球队。鼓励文艺工作者不断推出反映农民生产生活尤其是乡村振兴实践的优秀文艺作品,充分展示新时代农村农民的精神面貌。提倡人人遵纪守法,强化村规民约约束力。

     3.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县级公共文化机构辐射作用,统筹整合资源,建设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村民

     小组活动场所、儿童之家等功能为一体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村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

     4.实施村寨文化氛围营造工程。紧紧围绕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为主题,开展村寨文化氛围营造工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脱贫攻坚、基层党组织建设、村务党务公开、村规民约、移风易俗、法治宣传等为主要内容。培养村民自觉遵守文明公约的意识,遏制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抵制封建迷信活动。

     (四)实施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行动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必须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1.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贯彻践行“头顶理想、脚踩泥巴、心中有民、手上有招,团结干、创新干、拼命干”的临沧作风,充分发挥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和完善以党总支为核心的自治组织体系。在原有 5 个村民小组活动场所的基础上,为更好的服务于广大党员群众,新建村民小组活动场所 7 个,在各村民小组活动场所积极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等教育实践活动,并通过群众会、火塘会、板凳会、田坝会等形式把政策宣讲送到田间地头,把党的

     好声音送到群众心里,引导群众树立自强、诚信、感恩意识。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严厉整治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积极引导群众组建村务理事会,加强村红白理事会、老年协会等社会组织建设。

     2.加强法治保障能力建设。坚持法治为本,树立依法治理理念,强化法律在维护农民权益、规范市场运行、农业支持保护、生态环境治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等方面的权威地位。提升运用好 XX 村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和“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等创建成果,深入开展法律进村入户普法活动,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引导广大农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进一步增强村组干部法治观念、法治意识,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充分发挥村治安调解组织第一道防...

    篇三:形式与政策乡村振兴应该怎么做

    振兴经验做法合集 5 5 篇

      【篇一】

     xx 省 xx 县突出党建引领,通过“建强组织”“发展产业”“聚拢人才”展开乡村振兴美丽和谐的“新画卷”。

     建强组织,启动乡村振兴“强引擎”。产业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依托专业合作社、产业龙头、产业基地,通过采取“社社 xx、企社 xx、村社 xx”的方式组建党组织,走出一条围绕产业建组织,助力乡村振兴的双向发展新路径。xx县立足让党组织撑起产业发展主心骨,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就近组建、方便管理原则,把 20049 名农村无职党员编入产业党小组,共成立 8 个产业党总支、87个产业党支部、1500 多个产业党小组,夯实基层组织“桥头堡”,打造产业发展“强引擎”。该县瓦屋镇成立食用菌产业党支部,下辖 11 个党小组 62 名党员,覆盖全镇11 个食用菌基地,充分发挥出党建引领作用,增强了党建带动力。该县马楼乡成立蛋鸡养殖产业党支部、蔬菜种植产业党支部、香菇种植产业党支部等党支部,形成“三驾马车”的产业发展模式,开动乡村振兴强大马力。

     发展产业,点燃乡村振兴“加速器”。适地发展特色乡村产业、乡土产业,深入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兴农的主旋律,实现乡村蝶变。xx 县围绕村村上产业、户户有项目,对资源丰富的村,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对产业突出的村,引导成立产业合作社;对经济基础好的村,鼓励入股分红,发展加工、经营、服务等产业,目前,血桃、葡萄、蓝莓、软籽石榴、香菇及农家乐等一大批产业蓬勃发展。该县张官营镇深挖产业潜能,助推食用菌产业园集约发展,实现辖区内包装、团购、冷库共用,在废物利用等方面达成合作协议,食用菌年产突破 1000 吨,年产值 800 多万元。该县董周乡投资 2500 万元建设五里岭林果产业园区,培育了“xx 硒梨”品牌,建成了林果农贸市场,涵盖产业带贫基地 5 个。覆盖董周、观音寺、仓头、库区四个乡 36 个行政村、2800 多户参与林果种植,林果种植面积达 5 万余亩,年产果品10 万吨,产值达 2.65 亿元。吸纳周边劳动力就业 2 万人次,稳定就业 1 万余人。让

     产业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加速器”。

     聚拢人才,注入乡村振兴“永动力”。围绕产业链,构建人才链;立足人才链,打造技术链,汇聚发展“永动力”。xx 县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大批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外出农民工等各类人才返乡创业。组织县域 105 名“田秀才”“土专家”,抽调 58 名科技人才,组建县农业科技服务团。遴选 234 名第一书记,选派 518 支驻村工作队,让“人才杠杆”撬开乡村振兴的大门。该县库区乡吸引了 9 名在外成功人士返乡种植蓝莓,使全乡蓝莓种植面积增加了近 1000 亩,为 3000 余名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该县瓦屋镇在县科技特派员张杰的指导下,采用国内领先的液体制种技术,研发出优质食用菌品种“庆丰五号”,目前全镇年种植香菇 1037 万袋,产量突破 1 万吨,突显技术创新“动力源泉”。

     【篇二】

     再过 2 个月,xx 县 xx 镇 xx 村党支部创办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将迎来成立后的第二轮分红。这个有 390 名社员参加的土地股份合作社,成立第一年就实现群众受益、集体增收。该村村民杨新安,去年秋季全家 6 口人土地收入比上年增加了 1800元。

     目前,全市已有 798 个村成立合作社,入社农民 4.05 万户,集中经营土地 24.06万亩,村集体年均增收 3 万元,户年均增收 2000 元,探索出农业大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党支部发挥组织优势,破解农业规模化经营难题 我市是传统农业大市,但土地规模化经营的比例较低,农业大而不强,农产品多而不优;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业效益不高;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经商增多,“谁来种地”问题凸显。同时,农村党组织服务群众没有抓手,全市还有许多村庄集体经济收入不足 3 万元。

     思路决定出路,能不能由党支部牵头把农民群众组织起来、蹚出一条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道路?市委决定采用“先试点、然后逐步推开”的办法进行积极探索。2016年 4 月,宁津县保店镇陶庄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成立,成为全市第一家由党支部创办的土地股份合作社,探索实施“以地入股、按股分红”的土地股份化、集约化运营

     模式,被称为“陶庄模式”。“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就是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推进和服务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供耕、种、管、收、售全程统一服务,形成‘村党支部+土地股份合作社+乡镇为农服务中心’的模式,实现富民强村互融并进。”市委组织部负责同志介绍,2017 年,这一创新办法在全市推开,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农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服务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相较于其他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单打独斗”,党组织的组织优势,为合作社的生产经营带来极大便利。在县乡各级党委支持下,每个乡镇都建起为农服务中心,合作社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实行种子、肥料、农药等“统购”,耕种、灌溉、防治、收割等“统管”和农产品“统销”,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合作社采取租赁等方式,解决农机具缺乏的问题,又通过农机农艺配套,实现了耕、种、收集约经营。因为用量大,能够以批发价购买农资,肥料每袋至少便宜 10 元,再加上种子、农药、机械等费用,亩均可节约开支 50 元。同时,规模化种植有效开发出田埂、多余道路和边角未利用土地,增加了土地实际利用面积,实现了土地增潜和集体增收。”xx 县xx 镇 xx 村党支部书记、土地股份合作社理事长郑传蓬分析说。

     产业链求突破,规模农业加速转型升级 “合作社的利润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通过以批发价团购农资产品,实行大型机械连片作业,每亩每年生产成本能降低 100 元左右。二是提高亩产收益,通过统一种植高产优质品种,避免不同品种混杂影响,每亩每年增收 100 多元。”宁津县陶庄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负责人宋成槐说。他介绍,去年全村通过统一耕种,每股累计分红 1000 元,农户的亩均收入比过去提高 200 多元。同时,群众的更多收益还在账目之外。

     据测算,由于土地规模经营,各村外出打工经商的人员农忙时不用赶回来,每人每年能节省误工费和路费 1000 元左右。留守老人、妇女腾出了时间,有的搞起了养殖、加工项目,有的直接到合作社打工挣“双份钱”。对于村集体而言,有了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平台更大。一年多来,众多村集体通过整理沟、渠、埂、路等边角土地,盘活农机设施设备等存量资产,以集体资产的形式入股合作社参与分红。齐河县胡官屯镇沙张村通过土地整理新增集体耕地 130 亩,仅此一项每年集体增收

     10 万元。

     各地党组织还紧紧围绕农业产业链做文章,一方面,在结构调整上采取“两步走”,合作社刚成立时以种植玉米、小麦等传统粮食作物为主,综合考虑人才、技术、基础等条件,逐步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业“新六产”发展。另一方面,在经营方式上“两结合”,就是将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与市场化经营深度结合,积极搭建社企合作平台,在发挥农业合作社自身经营优势的基础上,引入成熟市场主体共同做大做强。

     xx 县桃园街道西杨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等 3 个合作社和农业公司合作,专门种植糯玉米,县乡农业专家全程跟踪指导,效益比普通玉米高一倍。在临邑县,林子镇苗甫庵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主动对接“农字号”龙头企业,以每亩 3 吨、每吨 280元的价格销售青储玉米,当季亩均收益 840 元。“目前全市已有 134 个土地股份合作社与 51 个农业公司开展合作,合作项目从传统粮棉种植到青储玉米、杞柳种植等,种类越来越多。”市委组织部负责同志介绍。

     立足产业促党建,产业、组织同步振兴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合作社要持续健康发展,选好“当家人”至关重要。目前,全市已成立的 798 个土地股份合作社中,751 名村党支部书记依法兼任理事长,2245 名村“两委”成员依法进入管理层,各地再由村民投票推选出信任的种地能手参与合作社日常管理,让专业人干专业事。

     “过去,很多基层党员反映,组织生活无事可议,党员参与度不高。自从有了合作社,这些村党支部的党员活动日、‘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从此有了鲜活生动的内容,党员们都踊跃参与,组织的凝聚力不断增强。”xx 县桃园街道西杨村党支部书记杨春安说。“成立合作社,不仅是把碎片化的土地集中起来,更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通过搭建基层组织帮民致富、为民服务的新平台,群众把个人奔小康和集体发展捆绑在一起,心与党组织贴得更紧,集体事情大家参与、重要问题大家商量,这才是加强党对农村工作领导的根本性举措。”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陈廷国表示。

     目前,全市有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的村,仅占到全市农业村的 10%。“工作开展之初,我们就明确支部主导、群众自愿、风险共担、集体增收四个原则,在具备

     条件的地方先行推开,成熟一批,推行一批,不搞一刀切,不设时间表,同时继续支持、鼓励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陈廷国说。

     【篇三】

     近年来,xx 省 xx 县着眼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突出制度创新,健全体制机制,深入实施“头雁工程”,有效破解了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人难选、干不着、干不好、干不了”等突出问题,为乡村振兴打造了一支政治过硬、素质优良的“领头雁”队伍。

     健全选拔使用机制。围绕解决农村党员队伍年龄偏大、综合能力偏弱,大批优秀年轻党员外出务工经商,村党组织书记“人难选”问题,畅通选任渠道,让更多优秀人才走上乡村振兴舞台。打破以往“就地取材”模式,采取“内挖、外引、择优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考察选人、考选用人、择优选派等形式,扩大选任范围,先后从机关干部、大学生、退伍军人、在外务工经商人员等优秀群体中选配村党组织书记 277 名。注重培养青年党员、青年干部、青年人才,建设 18 所“头雁孵化”学校,成立 17 个农村“三青党支部”,实行集中授课和实践锻炼方式,培养后备干部 1680 名,为乡村振兴打造一支“带不走、留得住、顶得上”的农村党组织书记后备队伍。

     健全激励保障机制。聚焦村党组织书记补贴报酬偏低、岗位吸引力不强、积极性不高等“干不着”问题,建立健全经济上有保障、社会上有荣誉、政治上有前途的激励保障机制。大幅提高经济待遇,2019 年以来,县财政累计列支 2.1 亿元用于村党组织书记补贴报酬,村党组织书记平均每人每月报酬达到 4500 元,最高的可以达到 6900 元。大力提升政治待遇, “时代楷模”、代村党委书记王传喜挂职县委常委,20 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挂职乡镇党政班子成员,考选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 2 名,考录招聘乡镇公务员、事业人员 6 名。

     健全帮扶培养机制。为解决村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资金、政策等问题,多领域多层次加大扶持力度。对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扶上马、送一程”,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教育培训。选拔 361 名村党组织书记到浙江大学、xx 农业大学等高校参加专题培训,对全县 1006 名村党组织书记开展 4 期集中轮训,帮助提

     升素质能力。通过设立产业基金、整合涉农资金、明确土地出让金的 30%用于乡村振兴等措施,支持村党组织书记带领群众干事创业。设立 2 亿元乡村振兴重大专项基金,将“头雁工程”专项资金列入预算,设立 1000 万元产业发展基金,采取以奖代补形式支持村党组织书记领办实施产业项目。

     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为解决部分村党组织书记存在的上台前“热情高涨”、上台后“原地不动”等问题,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督管理机制。压实乡镇党委责任,每季度开展乡镇党委书记抓“头雁工程”述职考核,全年考核末位的坚决进行组织调整,引导党委书记抓好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每月开展基层党建“四不两直”督导调研,重点抓“四议两公开”落实等村级规范化运行,定期曝光亮丑,倒逼规范履职。2019 年以来,284 名村党组织书记因工作被动被取消绩效奖励,6 人被免职。建立健全村级班子定期分析研判机制,严格落实村干部小微权利清单制度,广泛推行村干部离任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确保依法依规履职尽责。

     【篇四】

     近年来,xx 省 xx 市 xx 区主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致力破解基层治理新问题,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创新推行以“村‘两委’成员进入新型经营主体,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进入村‘两委’班子,以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促进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有效带动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主要内容的“双进双促”模式,通过“四个双向”措施,助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迈入“快车道”。

     “双向进入”搭平台,拉响乡村治理“主引擎”。坚持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与合作社的技术、信息、资金、市场等优势结合起来,鼓励村“两委”成员带头领办合作社或者通过法定程序进入新型经营主体,为基层党组织参与新型经营主体管理运行搭建了平台。大力吸收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进入村“两委”班子,为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及参与乡村治理撑起了“后台”。近年来,全区共有 144 名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进入村“两委”班子,有 277 名村“两委”成员进入新型经营主体。初步构建了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广大党员群众广泛参与的“一核多元、合作共治”新型乡村治理体系,形成了共建共治的新格局。

     “双向组建”强核心,筑牢乡村治理“火车头”。强化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核

     心地位,采取“产业带上建党委、产业链上建支部”的方式,通过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等方式,成立产业园党委 2 个、合作社党支部 39 个,合并调整合作社党支部59 个,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面。采取在农村党员干部中选派一批、在新毕业大学生党员中选拔一批、在复转军人党员中选聘一批等“三个一批”措施,选派合作社党建指导员 150 ...

    篇四:形式与政策乡村振兴应该怎么做

    dquo; “乡村振兴”战略如何落地?乡村振兴“三步走”

      摘要

     本文是我们“乡村振兴系列报告”的第三篇,聚焦于乡村振兴这一战略如何落地。2021 年国家乡村振兴局成立、《乡村振兴促进法》正式颁布,标志着这个将持续 30 余年的宏大战略大幕已徐徐拉开。我们认为,短期的工作重心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并做好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此后围绕乡村振兴 20 字方针,重点在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有序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地,目前各项保障机制也正逐步完善。

     1.乡村振兴战略分三步走,短期工作重点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一是到 2020 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重点是脱贫攻坚,目前已完成。二是到 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三是到 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对摆脱贫困的县设置了5年过渡期,由于 832个国家级贫困县主要是在2017年到2019年摘帽的,未来两三年的工作重心或主要在于巩固前期成果,守住防范系统性返贫的底线。

     2.乡村振兴的重点在于“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产业兴旺方面,注重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以此提高第一产

     业的附加值率。具体重点工作方向:一是保障粮食安全、打好种业翻身仗;二是推进绿色农业发展;三是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包括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一村一品”和“一县一业”等。生态宜居方面,一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如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处理能力、继续推动厕所革命、改善村容村貌等;二是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自来水、能源和数字化基础设施等;三是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对实现乡村振兴、避免农村人口空心化而言至关重要。

     3.乡村振兴保障机制逐步建立。当前中国城乡之间在收入、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都存在不小差距。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同步推进尽管并不冲突,但平衡好乡村振兴所需要的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与避免农村出现空心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乡村振兴的远期目标,是在 2050年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和农民富。用 30 年的时间去实现一个宏大目标,就需要一些制度层面的保障。目前乡村振兴相关的保障机制已逐步建立,《乡村振兴促进法》提供了法律层面的保障,并就政府所主导的财政和金融资源如何向乡村振兴倾斜、如何保障乡村振兴所需的人才做了相关规定。

     本文是我们“乡村振兴系列报告”的第三篇,聚焦于乡村振兴这一战略如何落地。2020 年中国已全面实现脱贫,2021 年国家乡村振兴局成立、《乡村振兴促进法》正式颁布,标志着这个将持续 30 余年的宏大战略大幕已徐徐拉开。我们认为,短期工作重心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并做好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此后围绕乡村振兴 20 字方针,重点在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有序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地,目前各项保障机制也正逐步完善。

     01、乡村振兴“三步走”

     乡村振兴战略最早在 2017 年 9 月召开的十九大上出现。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乡村振兴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七大战略之一。

     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三步走目标。一是到 2020 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在一号文件确定的各项目标中,约束性最强的是“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和攻坚脱贫的要求一样,目前这一目标已实现。二是到 2035 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这具体包括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相对贫困进一步缓解、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等。三是到 2050 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由此可见,虽然乡村振兴战略是在今年引起高度关注,但它早已在运筹帷幄之中了,与脱贫攻坚也有着很好的融合。一方面,脱贫攻坚是

     乡村振兴的基础,在解决贫困问题后,乡村振兴目标可以比单纯经济层面的增收更多元化,这和韩国从一穷二白中开始新村运动有很大不同。另一方面,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延伸,脱贫攻坚要解决的问题是绝对贫困,而乡村振兴是要缓解相对贫困和让农民富起来。

     短期工作重点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并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6221元提高到2020年的 12588 元,6 年时间增长了 102.3%,明显高于同期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 63.3%。但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跃升受各类帮扶政策的影响较大。2017 年到 2019 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源于工资性收入的比例在 35%左右,比全国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这一比例低了近 6 个百分点,这折射出贫困地区农村居民非工资性收入的比例更高。若各类帮扶政策较快退出,有可能出现规模性返贫。

     根据 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 5年过渡期,做到“扶上马送一程”。中国 832 个国家级贫困县,主要是在 2017 年-2019 年摘帽的,因此过渡期内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依然艰巨。过渡期内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并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节奏、力度和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推动“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

     过渡期内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和推进贫困地区乡村振兴主要工作方向

     有四个:一是,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动态监测和政策帮扶。包括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及时发现和帮扶、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以及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检测,实行分层分类帮扶。二是,和脱贫攻坚阶段相比,更注重就业帮扶和产业扶持。统筹用好公益岗位,对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就业援助。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吸纳更多脱贫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坚持开发式帮扶,帮助其提高内生发展能力,依靠双手勤劳致富。根据国家乡村振兴局领导的介绍,今年脱贫人口就业规模目标不少于 3000 万。三是,推动相关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包括易地搬迁后完善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在脱贫地区重点建设一批区域性和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四是,加大对脱贫县乡村振兴支持力度。在西部地区脱贫县中确定一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集中支持,支持各地自主选择部分脱贫县作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02、乡村振兴战略如何落地?

     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非常多元化,除了经济层面的外,还包括生态、乡风和基层治理等。根据 2018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通过乡村振兴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这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韩对乡村振兴的定位相似。日本 1961 年实施的《农业基本法》,将农业政策从原来的产业政策调整为社会政策,要完善乡村交通、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改善生活、妇女就业环境,提升农民福祉水平。推动新村运动的时任韩国总统朴正熙说过,可以把新村运动称作为一场追求更美好生活的运动。他的总统经济事务特别助理朴振焕在其著作中称,新村运动是“通过参加建设村庄项目,开发农民的生活伦理精神,从而加速农村现代化的发展”。

     乡村振兴 20 字方针中,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预计将是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时的重中之重。一是,尽管乡村振兴的目标非常多元化,但收入提高和生活环境改善是基础,而产业兴旺是农村经济内生性增长和居民收入持续提高的前提。二是,参考日韩经验,它们乡村振兴的初期重心都是在改善基础设施、加快农业现代化等方面。

     因此,我们这篇报告主要围绕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这两点,来分析乡村振兴怎么做。

     (一)产业兴旺

     2020 年中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比 23.6%,只贡献了 7.7%的 GDP,与二、三产相比农业的生产效率明显偏低,加快农业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韩国政府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推广种植高产量水稻和推动农业机械化,实现粮食增产。中国已经过了单纯追

     求粮食增产、提高粮食自给率的阶段,产业兴旺的核心是要提高附加值率。

     从已发布的乡村振兴相关文件看,提高农业附加值率,注重两个融合。

     一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和完善利益链,让农民能够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根据 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将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科技示范区建设。

     在具体推进农业和二三产融合时,有几个大方向:第一,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支持主产区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第二,重点解决农产品销售中的突出问题,加强农产品产后分级、包装、营销、建设现代化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体系,以此更直接连接农产品和消费者,利润从原先的层层分享到主要分配给农民。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也着重强调了要加快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第三,和旅游结合,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第四,发展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近年国内也有不少地方政府,在推广“一村一品”。

     中国此前就有一二三产融合的经验。根据国家发改委农村经济司发布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报告(2017)》,2017 年中国就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通过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强培训、强化用地保障、开展试点示范等,推动农业

     和二三产的融合,并取得了一定成效。2017 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收入超过 6200 亿元,年接待游客 22 亿人次。当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 12448.8 亿,同比增长 39.1%;农村网点达到 985.6 万家,同比增长 20.7%,带动就业人数超过 2800 万人。

     从日本乡村振兴经验看,促进农村地区的非农产业发展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早在 1971 年,日本就实施了《促进在农村地区工业发展法》,适当放宽了农地用途管理,鼓励制造业、运输业、仓储业、包装业和批发业这五类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农村投资建厂。此外,日本还推动成立以经济服务为核心的农林渔协,鼓励农林渔协开办农产品加工厂,允许农林渔协开办医院、养老院、体育馆和文化馆等。2010 年又实施《六次产业化及地产地销法》,鼓励农民开发、销售具有本土特色的农产品,以此获得更高附加值。

     二是,“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在之前报告里,我们从日韩经验和中国人多地少这一客观事实出发,认为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两者并不冲突,而是相辅相成的,可以协同推进。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第七章为“城乡融合”,县级人民政府在推动城乡融合时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号文件第十九条专门部署“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内容如下:第一,强化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弊端,

     加快打通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性通道。第二,统筹县域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基本农田、生态保护、城镇开发、村落分布等的空间布局,实现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第三,加快小城镇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挥小城镇连接城市、服务乡村作用。第四,推动在县域就业的农民工就地市民化,增加适应进城农民刚性需求的住房供给。

     根据一号文件,两个“融合”也有“融合”之处:第一,依托乡村特色资源优势,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城。第二,立足县域布局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为什么城乡融合要以县域内为重点呢?我们认为可能有三个原因。一是避免农村快速空心化。人口七普数据显示,2020 年中国人户分离人口达到 4.9 亿,比 2019 年抽样调查得到的结果 2.8 亿提高了 75%。大量人口尤其是农村人口没有生活在户口所在地,在外工作、求学。县域内城乡融合后,老家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一部分人可以选择回老家,生活在农村但是在小城镇或者县城工作,缓和农村地区老龄化、留守儿童等空心化问题。二是以县域为单位推动城乡融合,规模适中,统筹各项规划和执行工作推动起来沟通成本低。三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县城相比城镇有更集中的公共服务,县城房价相比于地级市又更低,因而县城通常是农村人口进城的第一选择。县域内城乡融合能够有助于解决农村人口进城找不到工作、住房供应不足等问题。

      对农业来说,推动“产业兴旺”,重心就是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参考乡村振兴的相关文件,预计以下几个重点方向将获得更多政策支持。

     1、保障粮食安全,打好种业翻身仗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18 年中国人均耕地面积 0.09 公顷,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2016 年中国粮食产量开始缓慢增长, 2018 年还减产了 0.56%。2020 年中国粮食产量为 6.70 亿吨,进口粮食 1.43 亿吨,出口粮食 354 万吨。如果用粮食产量/(粮食产量+粮食进口量-粮食出口量)来衡量粮食自给率,那么 2020 年中国粮食自给率为 82.8%。民以食为天,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在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时候更是如此。

     乡村振兴中,保障粮食安全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中之重。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把...

    推荐访问:形式与政策乡村振兴应该怎么做 怎么做 振兴 乡村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