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铭公文网 - www.sddayugaoke.com 2024年05月18日 19:21 星期六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人居环境含义5篇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2-09-05 11:20:06

    人居环境含义5篇人居环境含义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人居环境优秀城市建设是时代的要求是城市化、现代化发展突飞猛进的必然产物。常州市作为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居环境含义5篇,供大家参考。

    人居环境含义5篇

    篇一:人居环境含义

    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人居环境优秀城市建设是时代的要求是城市化、现代化发展突飞猛进的必然产物。常州市作为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随着该区域“世界第六大都市圈”的逐步形成其人居环境优秀城市建设的紧迫性日益增强、重要性日益凸显。本论文通过对常州市“生产——生活——生态 从注重生产到重视生活再到强调生态 ”的发展历程的研究从“果”和“因”即生念环境和社会一经济二个层面分析该市人居环境方面存在的明显差距和问题。对于前者从自然生境退化、消失及人工系统空前强化等  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对于后者则从城市人口、城市空间布局等  个要素进行了相关问题的分析。并通过分析两院院士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等人居环境建设的有关理论和以“联合困人居环境奖”、“中国人居环境奖”等城市称号为标志的人居环境建设实践典范结合历史现实一未束以及存在问题的考虑明确了生态城市是理想的町持续发展人居模式提出了人居环境优秀城市建设“生态一人文、规划一经营、层次特色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理念展望了近期‘ 江苏人居环境奖”及远期“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在区域发展政策、城市空间布局、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人口政策、土地使用政策、水利政策、生态网络体系构建原则、社会支持体系建设、基础设旆和生态建设、城市风貌、住宅小区建设等  个方面提出了“生态化、生活化、特色化”的对策措施。关键词人居环境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人居环境科学常州市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目 一           儿                    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舀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唱                      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诵               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酉               血        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啪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玎                  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玎孤                   Ⅱ   时                   主                   Ⅱ                 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卸     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狮               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Ⅱ                   Ⅱ        知识水坝@pologoogle为您整理

     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沧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卜 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搠日期加  年 月矽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属于不保密回。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多∥狮司  期一  年 月  日指导教师签名翎搦日期洲年岬月呷日知识水坝@pologoogle为您整理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时代的车轮把我们带入了  世纪人居环境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最适宜人居住的城市成为政府、媒体、居民关心的热点。  建设人居环境优秀城市的目的及意义城市是人类聚居的高级形式【”也就是人居环境的高级形念它是新世纪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和动力来源。城市化推动着城市的发展促进着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和提高。随着我国二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深入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城市化有着强烈的需求建设人居环境优秀城市最直接和最根本的目的和意义也就在于它是城市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足提升城市化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手段优秀的城市人居环境是城市化水平的一个标志。城市化是伴随工业化而产生的一种现象是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它表现为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数量一规模的发展、城市质量一功能的改善以及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 。我国的城市化长期滞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水平城市基础设旌水平偏低城市平均规模偏小区城间发展不平衡基本是被动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成为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之一。我国的城市过去由于受财力的限制过分强调先生产、后生活同时由于种种原因在建国以来的经济发展中产生了“恐城症”形成了控制城市发展的思想   。    年    年中国工业生产增长了   倍城镇人口比重仅上升了  个百分点   。改革开放以来知青返城、城乡集贸市场开禁、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小城镇大量兴起、开发区大量出现等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目前中国的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率 已超过  。总体看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年均城市化率比改革开放前提高了  倍【  但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进程相比水平仍然很低。在对重大战略难题的研究中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当前城市化成为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的一个焦点“三农”问题、产业升级、第三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内需、增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加就业、经济市场化和困际化、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区域和城市自身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发展的差距、现代化的实现等等都需要大力发展城市化。未来中国的城市化运动将大范围、多层次展开有媒体描述“在人类的文明史中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生过规模如此之大、影响如此之深远的城市化运动其直接结果是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在未来的二、三十年时间里将至少有一半人从农村搬进城市中国将由一个农业国变成为城市化国家。这将是何等波澜壮阔、沧海桑阳般的景象啊 ”  建设人居环境优秀城市的目的和意义还在于它是优化城市结构和功能、增强城市品质和活力、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需要是体现“以人为本”精神、提高和改善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需要是全面实现小康、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需要是实现“三个代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等等我们在本论文“人居环境优秀城市建设重要性分析”部分将详细论述。  国内外人居环境优秀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  人居环境优秀城市建设的理论人居环境是一个边界非常模糊、内容非常宽泛的概念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所提及的人居环境有很大的不同研究和讨论人居环境问题必须首先明确其含义搞清其内涵、外延、层次、构成等内容。对此目前理论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由于人居环境概念的宽泛各行业的学者往往都从各自专业的角度来理解人居环境的概念。吴良镛指出广义的人居环境指的是“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整体”【。”。地理学者认为人居环境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恻也是人类借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   、【 】作为一般研究有学者提出“人居环境               一般是指人类从事有组织活动的地域突出人类主体为核心”【  】吴国兵对城市人居环境作如下定义“是人类与其生存环境进行相互作用的时空存在形式是在一定的地理背景下进行着居住、工作、文化、教育、卫生、娱乐等活动从而在城市立体式推进的过程中创造的环境” 儿 。针对吴国兵的定义结合我们对人居环境建设的实际工作体会我们认为人居环境就是人类聚居的环境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是人类与其生存环...

    篇二:人居环境含义

    传统聚落文化特质与现代人居环境李晓黎        同济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中国  上海  4 0004 5摘要:

     从中国传统聚落环境入手, 阐述了其含义和特征( ; )同时, 从人居环境价值观文化观层面分析了聚落形 态的文化特质;考察了其本质特征与形成的原因。

     同时, 结合现实中聚落形态环境的保护, 古镇保护以及塑造现代人居环境的问题论述了传统聚落形态文化的影响与意义.关键词:

     聚落环境  ;  文化观  ;  现代人居环境

     5 , 服务并与;!

     这样一个相j

     , I” 唧J / 、、院则严格L 的侵袭、。

     ,同时也

     H  J T^rU ,!

     化, 但是下以动尧. ^}∞』 【

    篇三:人居环境含义

    la ssif ie dIn d e x :

     J59U D C :7 2 8S e c r e c yR a te :

     P u b iz ie dU n iv e r sityC o d e :

     10 0 8 2H e b e iU n iv e r sityo fS c i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o g yD isse r ta tio nf o r th e M a sterD e g r e eT h er e g r e ssio na n din n o v a tio no fth eC h in e setr a d itio n a l r esid en tia l e n v ir o n m e n tC a n d id a t eoS u p er v iso r :A sso c ia te S up er v iso r :A c a d e m icD e g r e eA p p p lie dfo r:S p ecia lity :E m p lo y e r :D a teo fO r a l E x am in a tio n :Z h a n gY u a nP r o f . T ia nB a o c h u a nM a ster o fA r tsA r tisticD e sig nC o lle g eo f A r tM a y ,20 13

     河北科技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删作所取得的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式标明。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叛磁.≯I弓年5月 ; 护日河北科技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河北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口保密, 在一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寸’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璇缇知I≥年S 月; 口日㈣燧名婀琵1俐岁年乡月多口日f人引/, 够切细钕月签岁师事狮好导∥诣矽

     摘要摘要中国经历了三十年市场化迅速发展的今天, 人们的物质经济达到了极大程度上的丰富。

     然而正是在这种富足的物质基础之上, 对于良好的人居环境的追求, 又成为了人们新的努力方向。

     人文性、 传承性和创新性也就成为了良好人居环境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人居环境中的传承性和人文性的缺失, 面对传统并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借鉴就成为了一个十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古代中国并没有明确的人居环境的概念, 这一概念的出现较晚, 是二战后希腊学者所推出的重要理论。

     本文首先在人居环境这一新生概念的基础上对于中国传统入居环境进行分析, 有序的归纳出传统人居环境的时代特点、 发展方向以及核心理念。其次对于现代人居环境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根据我国自身城乡差别的特点, 主要以城乡两种不同人居环境进行总结分析, 就其功能上和自身特征的区别加以分别的研究, 从而找到其问题产生的症结所在。

     最后通过实际的案例对于借鉴传统人居环境为指导方向的解决办法分析其利弊, 以创新的角度寻求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最佳手段。

     总结出一条传统的人居环境的合理回归和具有创新意义的科学方法和适于更为普遍应用的法则。

     从而可以由理论到实践、 再将具体实践发展为更普遍、 更灵活的理论指导, 为达到构建良好人居环境的理论体系提供借鉴和科学依据。关键词人居环境:

     传承性; 人文精神; 回归; 创新

     河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 b str a c tC h in ah a se x p e r ie n c e d r a p id d e v e lo p m e n to f m a r k etiz a tio n a n dp eo p le。

     Sm a te r ia le c o n o m yh a s r e a c h e d ah ig hlev el in th e la stth irty y e a r s. T h e r e f o r e , o nth e b a sis o fsu c ha b u n d a n t m a teria l, to p u r su eag o o dh u m a n settlem en t h a s b e c o m e an e wd ir e ctio nf o rC h in e sep e o p le . T h e hum anity,inheritancea n d in n o v a tio n h a v e b e c o m e th eim p o r ta n tp a r tso fh u m a nsettlem en ts. T oso lv e th ep r o b le m so fth e la c ko finh erita nce a n dh u m a n ityo fh u m a nsettlem en ts, ra tio n a l a n a ly sisa n dr e f e r e n c e a ree f f e ctiv em eth o d s.T h ec o n c e p to fh u m a nsettlem en ts d id n ’ t ex ist in a n c ie n t C h in a . ita p p e a r e d la telya n dW a s in tr o d u c e db yG r e e ksc h o la r s a f ter th e se c o n d w o r ldW a r. In th isp a p e r ,th ew r ite r w illf irstly a n a ly zeth e tr a d itio n a l h u m a n settlem en t a n d th eno r d e r ly in d u c e th e tim ech a ra cteristics, th e d ir e c tio n o fd e v e lo p m e n ta n d th e c o r e id e a o fth e tr a d itio n a l h u m a nse ttle m e n t. S e c o n d ly ,th ew r ite r w illa n a ly z e th ep r o b le m so fc o n te m p o r a r yh u m a nsettlem en ts. A cco r d in gto th e d if f e r e n c eb e tw e e n u r b a na n dr u r a lC h in a , th ea n a ly sisw illb em a in lya b o u tth eu r b a nh u m a nse ttle m e n t a n dth e r u r a l o n erespectively. T herefore, onth e b a sis o fth ea n a ly sis, th ew r ite r w ill f in d th e c r u x o fth ep r o b lem . F in a lly ,w ithrea lca ses, th ew r ite r w ill se e k th e b e st so lu tio n o fim p r o v in gth eq u a lityo fh u m a nse ttle m e n tw ith a n in n o v a tio n a lp e r sp e c tiv ea n dsum m a rize ar ea so n a b lereg ressio n ; a nin n o v a tio n a la n d scien tif ic m e th o d a n d a ru le w h ic h c a ll bec o m m o n lyu sed . T h u s f r o mth eo r ytop ra ctice, f ro m p r a c tic etoth eo r y ,th e d e v e lo p m e n to f th eth eo r yw ill b e m o r ec o m m o n ,m o r e f le x ib le . In th ee n d , th e th eo r yw ill be a scien tif ic b a sis a n dp r o v id er e f e r e n c e sw h e nw ec o n str u c t ag o o dh u m a nse ttle m e n tth eo r y sy stem .K e yw o r d sliv in g en v ir o n m en t; In h er ita n ce; T h ehum anisticsp ir it; R eg r essio n ;Il

     目录目录摘要………………………………………………………………………………………IA b str a c t……………………………………………………………………………………II目录………………………………………………………………错误!

     未定义书签。第l章绪论…………………………………………………………………………一l1. 1课题背景……………………………………………………………………………l1. 2研究现状……………………………………………………………………………l1. 2. 1国外研究发展…………………………………………………………………11. 2. 2国内研究发展…………………………………………………………………21. 3研究目的和意义……………………………………………………………………21. 4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3第2章传统人居环境概述……………………………………………………………・・52. 1概念界定……………………………………………………………………………52. 1. 1人居环境的含义………………………………………………………………52. 1. 2人居环境的主要内容…………………………………………………………52. 1. 3传统人居环境的构架要素……………………………………………………52. 1. 4 人居环境质量的评价…………………………………………………………62. 2传统人居环境的发展………………………………………………………………62. 2. 1脱离蒙昧状态的先秦时期……………………………………………………62. 2. 2奠定“天人合一” 基础的秦汉时期…………………………………………72. 2. 3里坊制盛行的隋唐时期………………………………………………………82. 2. 4 开放街巷制的宋代……………………………………………………………92. 2. 5集合政治、 经济、 文化因素的元明清三代………………………………. . 102. 3传统人居环境的精髓……………………………………………………………. . 102. 3. 1自然资源的优化利用和保护………………………………………………. . 102. 3. 2传统人居环境中的生态观…………………………………………………. . 112. 3. 3因地制宜的使用材料………………………………………………………. . 112. 4 本章小结…………………………………………………………………………. . 12第3章新时代背景下人居环境特征及其问题………………………………………. 133. 1高度城市化的现代人居环境……………………………………………………. . 133. 1. 1城市化的表现………………………………………………………………. . 133. 1. 2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过程……………………………………………………. . 14

     河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 1. 3中国城市化道路……………………………………………………………一143. 2新形态的村镇人居环境…………………………………………………………一143. 2. 1人口流失影响下的社会结构变化…………………………………………・- 143. 2. 2传统社会结构的转化………………………………………………………・・153. 2. 3家庭结构的变化……………………………………………………………・・153. 3大中城市人居环境的问题分析…………………………………………………一163. 3. 1工业污染程度高, 综合环境质量差………………………………………一163. 3. 2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不均等……………………………………………・・173. 3. 3城市文化的保护和挖掘的不足……………………………………………・・183. 3. 4 城中村对于城市形象的影响………………………………………………・・193. 3. 5农民工问题……………………………………………………………………203. 4 乡镇人居环境的问题分析………………………………………………………一213. 4 . 1生态破坏………………………………………………・・……………………・223. 4 . 2缺乏特色的乡镇景观建设…………………………………………………・・233. 4 . 3开发与保护的冲突…………………………………………………………・・243. 5本章小结…………………………………………………………………………・・24第4 章传统人居环境在现代的实践…………………………………………………・254 . 1风水理论的指导作用……………………………………………………………・・254 . 1. 1具有客观科学性的风水学说………………………………………………・・254 . 1. 2高度现实意义的风水学说…………………………………………………. ・264 . 1. 3对于风水理论运用中局限性的解决办法…………………. ………………・274 . 1. 4 自然观风水理论在乡村水景设计中的运用………………………………・・284 . 1. 5以苏州金鸡湖为例的风水理论应用………………………………………. . 284 . 2传统人文艺术特征的回归………………………………………………………・・304 . 2. 1人居环境的文化开发和保护………………………………………………・・304 . 2. 2污染问题解决的指导思想——新环境伦理观……………………………. . 324 . 2. 3人居环境新形象的营造………………………………………………………334 . 2. 4 公共基础服务的建设………………………………………………………. . 364 . 3本章小结……………………………………………………………………………37结论……………………………………………………………………………………. 39参考文献…………………………………………………………………………………. 4 l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4 3致谢……………………………………………………………………………………. 4 5个人简历…………………………………………………………………………………. 4 7IV

     第1章绪论第1章绪论1. 1课题背景市场化进程带来了高度的城市化进程, 中国的城市化规模不断扩大。

     首先是城市的大范围扩张, 城市成为了整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中心点; 其次人口大规模的向城市转移, 预计到20 20 年为止, 中国的城市人口增加的总数达3亿之多; 第三是农村因其具有非农业化特征, 向中小城市发展, 农村自身环境特征严重缺失。在城市化过程中人的行为活动也在空间规模上对城市有着更高的要求, 城市规模的变化也给生活在其中的人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环境的污染、 交通不便、 公共卫生保障的不足、 住房的缺失、 历史遗迹的损坏、 居住条件的恶化、 社会财富的分化等。

     任何国家的城市化过程都不能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 但是由于我国的人口巨大和密集程度高的特点, 也使这些问题更为严重和复杂。

     因此, 对于人居环境的现存问题寻求解决办法就成为了中国社会进步过程中不得不面的一个课题, 也是最具现实意义的一个理论研究点。1. 2研究现状..根据相关课题, 本人查阅了人居环境方面的专著、 硕博论文和学术期刊等文献参考, 并做了进一步的分析。1. 2. 1国外研究发展就人居环境这类研究而言, 国外的学者走在了前面, 从19 世纪由于工业化迅速发展导致的城市化进程提速开始, 人类的居住环境问题就开始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其中出现于19 世纪末的城市规划的先驱霍华德就提出:

     工业化发展下, 人居环境与现代城市之间产生了矛盾,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被现代城市分离, 由此“田园城市"这一概念就此提出, 并发展出了一个详细的规划方案。

     他的理论基于将城乡作为一个统一体来解决问题。另外一个相关理论的先驱盖迪斯从生物学的角度向人类生态学发展, 对人与环境的关系、 城市的发展及其推动力以及人类居住区域的关系做出了研究; 他思想的核心是“区域观念", . 主要是以自然地理形态作为规划的基础。现代的城市规划设计方面, 以人为主的区域观和自然观首先被芒福德提出, 他指出“一个孤立的人是难以在社会上达到稳定的, 他需要家庭、 朋友及同事去帮助维持他自身的平衡", 城市规划的基本尺度是人; 各类规模不同的城市相结合, 自然与人为环境相统一。

     河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直到二战后, 希腊著名学者和城市规划学家道萨迪亚斯就创建了“人类聚居学”的概念, 它主要以生产和生活为立足点, 从单体建筑到聚落的环境保护、 建设、 开发和发展的学科。

     将人居环境的综合研究视为重点, 其主要包含:

     自然界、 人、 社会、 建筑物和联系网等五大要素。以上理论的提出, 使欧洲人居环境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其成就主要体现在城市的规划、 管理、 住宅区、 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上。

     从人类居住的观念而言, 主要有三个不同的发展观念。

     第一, 盛行于20 世纪初, 工业化带来的人口密集程度高所造成的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这种背景下所产生的以物质空间规划为核心的城市人居环境发展的观念。

     第二, 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烟火给人居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不少城市和乡村都受到了炮火的洗礼。

     在当时具有充足规划理论基础的前提下, 产生了以人为本的城市人居环境的发展观念。

     第三, 20 世纪8 0 年代以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开始推广, 也成为了城市发展的主要理论基础, 城市作为人类居住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发展也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这一基本路线。1. 2. 2国内研究发展相对于国外而言, 国内的人居环境研究发展相对缓慢, 从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中发展出来的人居环境研究,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受到学界重视, 其中以清华大学的吴良镛原始为代表性人物, 其主要理论成就有《人居环境科学导论》 、 《“...

    篇四:人居环境含义

    93芏铅2辽宁师范大学。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论文题艮90年代以来大连城市人居环境变化及经济,效应的数量分析研究生:

     隋丽丽’ ‘指导教师:

     李雪铭。

     ||?。

     零。

     黎攀二_ 17i二, o、 赶枣!li蹲大?秒究生部

     9 0 年代以来大连城市人居环境变化及经济效应的数量分析9 0 年代以来大连城市人居环境变化及经济效应的数量分析研究生:

     隋丽丽指导教师:

     李雪铭学科专业:

     自然地理学中文摘要人居环境是一个综合的环境体系,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居环境己成为建筑、 规划、 开发等学科共同关注的课题。

     应该说, 人居环境主要是指一切服务于城市居民并为居民所利用、 以居民行为活动为载体的各种物质设施以及生态条件的总和, 人居环境表现了一个时代的文化档次和社会生活水准, 凝聚了这个时代的社会文明。

     因此, 优化人居环境是个复杂的工程, 它包括城市功能的完善、 产业结构的调整、 居住条件的改善、 综合环境的治理, 以及人文景观的营造、 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等诸多方面。

     城市人居环境是人们赖以居住生活的基本条件和场所, 只有居住生活现代化才能保障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进步, 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了城市人居环境的质量, 但是反过来城市居住环境的提高又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多年来, 大连市政府致力于人居环境的不断优化, 并以此为切入点, 提高人民生活的水平, 发展城市经济、 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本文就是在这种背景下, 对9 0 年代以来大连城市人居环境变化情况及经济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

     本文以大连为例, 从居住水平、 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住宅区区位、 城市综合功能四个方面介绍了9 0 年代以来大连城市人居环境的具体变化情况。

     然后对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互动效应的进行定性分析, 在此基础上通过大连城市在19 9 0一2002年城市人居环境和经济方面的实证资料, 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 运用S P sS 软件建立多元回归方程, 得出两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最后得出结论:

     影响城市人居环境的因素很多, 最主要的是政策因素和经济因素, 对城市人居环境的优良起决定性作用。

     城市人居环境存在明显的经济效益。

     通过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可吸引投资, 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拉动城市经济增长。

     从19 9 0 年至20 0 2年, 大连城市人居环境累计作用37 4 . 4 5亿元, 累计贡献率达53. 3%。

     城市人居环境对经济的发展影响存在滞后效应, 在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几年之内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作用。

     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强劲的互动效应关键词:

     人居环境, 大连, 经济增长

     9 0 年代以来大连城市人居环境变化及经济效应的敷量分析1前言1. 1研究背景及意义“居住问题, 与衣、 食、 行并重, 虽在初民, 无不注意……何况今日社会复杂, 事业繁兴, 宜其有渠渠夏屋, 供其需要:

     且必有专门人才如建筑师者, 以之指导画策也……”这是近代思想家、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关于建筑与建筑师的一段论述。

     短短数语精辟的阐述了居住问题的重要性以及建筑师对于创造宜人的居住环境的不可懈怠的责任。

     过去是这样, 现在是这样, 将来亦然如此。当今时代。

     虽然城市已是一个具有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 管理等多种职能的综合体, 但是为人们提供居所, 为人类构筑聚落才是城市最基本的职能。

     城市居住区人居环境的优劣不仅直接关系到每个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而且对城市的人文经济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决定着城市总体布局形态和城市综合竞争力。

     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城市建设最主要的发展目标…。19 6 3年的《台劳斯宣言》 开宗明义:

     “纵观历史, 城市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摇篮。今天, 就像其他所有的机构一样, 城市被极度的卷入了一场袭击整个人类的迄今为止最为深广的革命之中。

     ” 这场革命就是城市化。

     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标准之一。

     由于历史的原因, 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不高, 9 0 年代末仅为29 . 9 %左右。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我国城市化的速度每年以0 . 6 %左右的速度提升,到20 0 2年已达到35. 2%。

     按照世界城市化的发展规律:

     当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处于30 %的时候, 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 处于7 0 %的时候, 则进入缓慢、 平稳的发展阶段。因此, 我国正处在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增长期。

     同时我国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虽然城市化水平不高, 但城市人口的总量仍居世界首位, 据统计, 19 9 8 年底人约为3. 8 亿,并预测到20 10 年将达到6 . 1亿多。

     因此按照我国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和人口基数, 在未米的一段时期内将有大量人口快速进入城市住区。

     这些新增城市人口和原有居民住的问题的解决就显得尤为突出口J。

     表1. 1中的数据说明了城市化率与未来住宅需求的关系。然而建国初期, 经济基础薄弱, 国家提出“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 , 把建设的重点主要放在工业项目上, 住宅建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住区发展报告( 草案)19 9 6  ̄ 20 0 0 年》 的一组数据中可见一斑:

     19 9 5至19 9 9 年中国城镇建成住房22. 1亿m 2, 约合3 0 0 0 万套, 占19 4 9 ~19 9 5年共4 6 年间城镇住宅建设总量的56 %,平均每年建设4 . 4 亿m 2, 约合6 0 0 万套……。

     在这种情况下, 根本谈不上人居环境的建设。

     虽然从19 7 9 年到19 9 7 年的近20 年中, 我国投入了13 650 亿元用于城市住宅建设,使城市人均居住面积从3. 6 m 2上升到8 . 8 m 2, 居住环境有所改善,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必然会进一步促进国家加大投资力度,

     9 0 年代以来大连城市人居环境变化厦经济效应的数量分析————————_ _ —————————————————————- —————————h———————————————————————————_ w ———————————一加快城市居住区建设, 推动城市人居环境改善【” 。表卜l城市化率与未来住宅需求预测自然增艮率总人口城市化率城市人口年新增城市人口新增住宅建筑面积年愤‰|k |%{ k}k{ 页吡19 8 0l l 8 79 8 7 0 519 . 4 019 14 019 8 512. 4 610 58 5l237 02 5 0 9 459 5419 9 014 3 9114 3 3 326 . 4 03 0 19 150 9 719 9 510 5512 112 l29 . 0 03 517 44 9 8 319 9 610 4 212 3 3 8 929 . 4 03 59 507 7 619 9 710 0 612 3 6 2 62 9 9 03 6 9 8 910 3 919 9 89 . 5312 4 8 1030 . 4 03 7 9 4 29 6 319 9 99 . 6012 6 0 0 831. 6 03 8 3 0 63 6 458 2 82 0 0 09 , 6012 7 2 1832. 8 04 0 2 0 1l 8 9 43 0 3 102 0 0 19 . 6012 8 4 3 934 . 0 04 2 12 819 2 73 0 8 3 52 0 0 296 012 9 6 7 235 2 04 4 0 8 819 6 03 13 6 82 0 0 396 013 0 9 173 64 04 6 0 8 319 9 43 19 0 82 0 0 49 . 6013 2 17 437 . 6 04 8 1ll2 0 2 83 2 4 5 62 0 0 596 013 3 4 4 33 8 8 050 17 42 0 6 33 3 0 ll2 0 0 696 013 4 7 2 44 0 0 052 2 7 32 0 9 83 3 5 7 42 0 0 79 . 6013 6 0 174 1 2 054 4 0 72 13 43 4 14 42 0 0 89 6 013 7 3 2 34 2. 4 056 57 7 72 17 03 4 7 2 32 0 0 99 . 6013 8 6 4 14 3 6 058 7 7 8 42 2 0 73 5 3 0 92 0 lO9 . 6013 8 8 7 24 4 . 8 06 10 2 8 02 2 4 43 5 9 0 4净增人口每年新增人口总计2 30 8 6 万19 24 万36 , 9 36 9 亿注:

     19 8 0 —19 9 8 年数据来自《20 0 0 年中国统计摘要》 , 自19 9 9 年后, 总人口按自然增长率O . 9 6%计算。

     城市化率为1. 2%, 新增住宅建筑面积按人均16m 2计算。资料来源:

     谢伏曦等, 住宅产业, 发展战略与对策中国发展出版社, 20 0 0 年另一个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 社会经济活动由计划型向市场型转变, 经济上的快速发展, 社会发展的需要使人们对住宅的观念有了较大的转变。

     特别是, 中央提出将住宅建设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居民消费点, 积极开展住房制度改革, 废除福利分房制度,推进住宅商品化, 使得住宅的商品属性得以确认。

     随着我国住宅商品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人们对于住的要求不再仅仅是一个栖身之所, 而是要求将居住、 工作、 休憩、 公共服务、

     9 0 年代以来大连城市人居环境变化及经济效应的数量分析文化娱乐等各个方面在时间和空间中结合起来, 营造一个健康生态, 环境优美, 舒适安静的具有浓郁文化生活气息的智能化的现代居住空间。

     但是, 在城市人居环境规划与设计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些缺乏个性, 无视居住者心理感受, 人居环境恶劣的居住区设计比比皆是。

     正如英国大百科全书所指出的那样:

     “华丽的建筑、 庭院或桥梁的例子不胜枚举, 可是美好的环境却不易找到, 尤其是近代的例子, 规模不大、 舒适、 功能良好而义美观的住宅区倒是少数。

     也还有少量的设计优美的城市中心。

     型体特别出色的, 有规划的大型居民区也是很少的。

     可是有规划的但丑陋而不适宜居住小区, 不像样的市郊区、 灰溜溜的市区和荒凉的工业区到处都是……好些历史名城, 古老的耕作区或者原始而富有野趣的地区等照片, 以及一些棚户区或古老的旧市区, 虽然没有规划过, 但与最新设计的市郊区或者公共住宅工程相比, 倒反而显得温暖和有趣……” ( 转引自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 )。城市人居环境是以人为核心、 以建筑物为基础, 是城市居民居住、 工作、 出行和娱乐的空间。

     它不是单纯的自然产物, 而是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社会经济实体, 因此, 深受社会经济条件和社会经济资源的制约。

     同时, 也深刻的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 将直接影响到城市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 其中对城市人居环境影响最大的就是第三产业在城市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 第三产业影响城市的经济实力、 投资环境、 旅游环境、 城市的吸引辐射能力。

     因此良好的城市人居环境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 它可以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带动经济的高速发展14 J。城市经济发展目标城市经济的过程城市经济增长的结果和发展基础城市经济发展模式和方向城市经济持续康有序的发展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人居环境的建设过程人居环境改善情况决定人居环境的发展趋势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图1一l城市人居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人居环境是一个综合的环境体系,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居环境已成为建筑、 规划、 开发等学科共同关注的课题。

     应该说, 人居环境主要是指一切服务于城市居民并为居民所利用、 以居民行为活动为载体的各种物质设施以及生态条件的总和, 人居环境不仅要满足人类对生活起居的物质需求, 还耍满足人类对心理、伦理、 审美的精神需求, 从这个意义上讲, 人居环境表现了一个时代的文化档次和社会

     9 0 年代以来大连城市人居环境变化及经济效应的数量分析生活水准, 凝聚了这个时代的社会文明。

     因此, 优化人居环境是个复杂的工程, 它包括城市功能的完善、 产业结构的调整、 居住条件的改善、 综合环境的治理, 以及人文景观的营造、 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等诸多方面。

     城市人居环境是人们赖以居住生活的基本条件和场所, 只有居住生活现代化才能保障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进步, 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了城市人居环境的质量, 但是反过来城市居住环境的提高又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p 1。

     多年来, 大连市政府致力于人居环境的不断优化, 并以此为切入点, 提高人民生活的水平, 发展城市经济、 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本文试图以大连市为实证揭示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1. 2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 2. 1国外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概述城市人居环境研究在二十世纪中叶以西方国家为主导, 其代表人物道萨迪亚斯在“人类聚居学” 中就对城市的理想发展模式及未来城市的发展动态作了探索性研究。

     二战后欧洲的人居环境的建设发展迅猛, 其成就主要体现在城市规划和管理、 住区和基础设旌建设以及城市环境治理。德国战后经历大规模的住宅重建工作。

     第一阶段主要强调数量的增加, 7 0 年代住宅发展的第二阶段则更多地强调住宅质量和居住环境质量的提高。

     9 0 年代德国开始推行适应生态环境的住区政策, 以切实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 其中包括:

     特别强调城市内发展,通过城市更新、 城市改造和城市边缘发展等途径挖掘和保护市镇中富有价值和吸引力的地区; 在改善环境、 恢复自然生态的目标下对基础设施进行维修和更新; 颁布“保温条例” 和“缩小壁炉( 采暖)条例” , 进一步使用高效能源设施和供应系统; 制定适合城镇发展需要的汽车政策。

     法国二战后也开始了大规模工业化住宅建设, 6 0 ~7 0 年代建设了一大批住宅, 基本满足了当时的需要, 但到8 0 年代, 随着人们对资源和环境观念的增强,开始对过去住区建设提出疑议和批评, 主要是住区选址不当, 功能单一, 缺少公共设施,不适宜老人居住等。

     为此, 进行了包括改善居住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大规模住区改造工作,特别强调居住区同城市社会的联系功能。另外, 法国的社会福利住房f 我国称之为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也颇有成就。

     目前法国的福利住房标准大体上达到每套6 5m 2, 人均25m 2左右。

     政府每年通过投票方式确定福利住房投入比例, 同时还通过立法手段增加福利住房的社会投入。

     俄罗斯在人居环境建设方面的成就也是辉煌的。

     以莫斯科的环境治理为例, 为了扼制生态环境恶化, 19 9 4 年莫斯科市通过了“莫斯科生态综合规划” , 随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在垃圾治理上, 莫斯科州拟订了“废物利用” 计划, 采用技术、 经济和政治决定的办法综合处理工业废料和垃圾。

     ——.!!兰垡竺查垄堡些主垒生堑苎墨竺垒丝堡苎生竺墼兰坌堑同时, 莫斯科针对垃圾的生产和使用也实施了相应的法律, 还成立了市政府行政技术监察团, 用行政命令和技术措施来监督随意丢弃垃圾的行为; 在污水处理上, 从18 9 8年莫斯科第一个上下水管理站动工建设, 10 0 多年来, 莫斯科从未停止过对城市供排水系统的建设和改造, 目前全市的两个污水处理站每天处理6 0 0 万m 3的污水, 其清洁质量和生态安全标准均不低于欧洲首都的标准。

     二十世纪后期, 城市人居环境研究的中心从西方转向东方, 尤其是以亚洲诸国最为活跃。日本在“城市居住生态” 方面的研究较为深入, 日本在人居环境建设上最突出的方面是对环境的保护。

     日本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首先得益于环境立法和政府对环境工作的指导。

     早在19 50 年日本政府就颁布了《国土综合开发法》 , 19 51年公布的《森林法》 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保护植被、 增加植被覆盖的各种对策。

     ...

    篇五:人居环境含义

    Eco-Wisdom & Eco-Practice遵生营境 ——以《遵生八笺》为例探讨中国传统养生智慧中的健康人居环境思想Creating Environment with Health Care in Consideration—On the Healthy Human Settlement Thought in Chinese Traditional Health Care Wisdom with the Case Study of Eight Books on Health Care摘

      要:近年来西方学界建立了一系列与人体健康相关的具有实践价值的人居环境设计指引,对人居环境建设起着积极影响。实际上其中体现的健康人居思想早已以更全面的形式包含在中国传统养生智慧中顺时合序、人体与自然环境相谐的动态系统内。尝试以中国传统养生著作《遵生八笺》为例,探讨《遵生八笺》中顺时合序、天人相应的中国传统养生智慧观,并将文中与健康人居思想相关的内容进行关键词摘录,整理成方便检阅的表格,从中国传统养生智慧的视角为当代健康人居环境建设提供参考借鉴。关 键 词:风景园林;中国传统养生智慧;健康人居;营境学;遵生八笺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research of human living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 health has made progress. A series of technical standards of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related to human health have been set up by Western scholars, which embodies the system theory and humanism thought and has a positive inf l uenc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living environment. In fact, the ideas have been included in the dynamic system of "complying with the time and harmony of man and nature" in Chinese traditional health care wisdom in a more comprehensive form. Taking Eight Books on Health Care as a case stud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traditional health care wisdom in it, and to extract the key words related to the human settlements from it which is convenient to review and use, and fi nally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healthy human settlem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health care wisdom.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hinese traditional health care wisdom; healthy human settlement; Jing-structure; Eight Books on Health Care界研究,从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十一大人体系统出发,针对空气、水、营养、光、健身、舒适和情绪七大方面建立建筑环境评估指标,基于人体健康需求确定了100项建筑性能度量标准 [2] 。2项研究成果分别在户外环境和室内建筑环境中建立与人体健康相关的评估体系,其中的思想可追溯至古希腊哲学的系统论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本主义思想,体现在由若干景观要素以联动结构形式构成的环境评估体系和从人体系统出发的研究形式。而中国传统养生智慧观念注重将人、时间与空间合为一体。相较于西方的系统论,是一个强调时间与空间环境相应,顺时合序的动态系统,相较于人本主义思想,不是以人体为万物高

     伟李沂蔓Gao WeiLi Yiman尺度,而是一个将人与天地环境置为一体的动态系统。“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3] ,东方智慧中的系统论是加入了时间维度的时空一体的动态系统论,强调“人与天调”的整体观与辩证观视野。而如今在国内当代居住环境设计领域,以西方思想为尊的建设方案却占据了影响力优势,这与当代国人对东方传统智慧的认知缺失不无关联。中国传统养生智慧基于中医理论体系,以“治未病”的愿景来探讨天、地、人关系,其中不乏关于适宜人体健康的人居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下文尝试以《遵生八笺》为例,对中国传统养生智慧中与人居环境相关的内容进行初探,探寻其中的健康人居环境思想。文章编号:1000-6664(2018)07-0069-05中图分类号:TU 986

      文献标志码:A收稿日期:2017-04-18 修回日期:2018-05-1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环境与健康关联性分析的湿热地区高密度城市老旧住区景观更新指引研究——以广州为例”(编号51708227)资助1

     研究缘起近年来,基于人体健康视角的人居环境建设工作已产生诸多研究成果,西方学界建立了一系列与人体健康相关的具有实践价值的环境建设指标,并运用到建筑设计、城市环境建设等领域。如今较为前沿的研究成果有SITES场地可持续性评估体系、WELL健康建筑标准等。SITES(The Sustainable Sites Initiative)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水、土壤与植被、建筑材料、设计与施工、居民健康与发展几大系统,针对户外环境的建设与维护提出系统性标准 [1] 。WELL建筑标准(WELL Building Standard)是一个关注建筑环境与人体健康关联性的评估系统。它立足于建筑学与医学的跨

     70 专 题

     生 态 智 慧 与生态实践2

     《遵生八笺》中的中国传统养生智慧观2.1

     《遵生八笺》与中国传统养生智慧观养生,即摄养身心使长寿,源自中国道家文化,指通过适时适地适人,遵循天地四时规律,适度锻炼体魄、修心修身养性、调配合宜食疗,实现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目的,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关乎衣食住行,涉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个方面,自然与人的居住环境息息相关,体现在传统造园、传统民居等涉及人居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联方面。在今天看来,传统养生智慧为人们提供的不仅是对个人生命的调养智慧,更为重要的是尊崇生命与自然的观念,以及人与天地自然共生的原则,因此养生智慧的指导,对当代设计师在人居环境建设实践中理解时空关系、调和天人关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与价值。《遵生八笺》由明代高濂著,内容涵盖儒、释、道籍,经史杂著与医药著述等,从8个方面(即八笺)讲述了通过顺应四季阴阳变化、配合五脏寒温顺逆、吸取天地自然精华,达到外适内和、延年益寿的方法 [4] 。之所以选择《遵生八笺》为例研究,是因为此书作为养生著作,从人体养生的角度出发写作,收录了许多历代经典医学和养生理论,综合体现了中国传统养生智慧的核心。相较于西方的静态系统论与人本主义观念,集中体现为强调时间秩序的“顺时合序”与阐述天人关系的“天人相应”2种东方智慧观,其作为养生的基本原则贯穿了全文。另一方面,由于高濂能诗文、通医理,颇有文人情趣,在阐述养生智慧同时还描述许多具有养生智慧的环境场所,因此提供了不少关于人居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以下将以《遵生八笺》为例解释顺时合序和天人相应的中国传统养生智慧观。2.2

     顺时合序的养生智慧观上文提到,相较西方系统论思想而言,东方智慧中的系统论是加入了时间维度的时空一体的动态系统论。在医学体系中,中国也最早强调了时间与人体生理和病理的关系。顺应时间是中国传统养生智慧中极为重要的原则之一,因为一年四季、一天四时、日月星辰变化,都会对人体和环境产生不同的影响,人与环境也在各自的时间长河里不断发生变化,脱离了时间制约的养生则是片面的,众多传统中医养生著作均有阐述(图1)。遵生八笺的全文均体现了强调时间的养生方法,其中“四时调摄笺”作为最大篇幅的专章专门论述了顺时合序的养生智慧。《遵生八笺》中四时调摄笺开篇便述:“时之义大矣,天下之事未有外时以成者也,故圣人与四时合其序。”高濂在其中深研一年四季、每季各月的阴阳运用之机与五脏寒温顺逆之义,不信怪诞不经之条,忠于顺应时间的秩序,总结不同时日的合宜合忌之事,辅以方药导引之功,加以逸事幽赏之条,使人能顺时调摄,清心乐志,其中不乏关于人居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 [4] 。如在四时调摄笺夏卷中,“惟宜虚堂净室,水亭木阴,洁净空敞之处,自然清凉。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此句详细描述了一幕夏季营凉养生的场景,其中包含庭院的空间尺度、园林植被与建筑的区位、类型与通图1

     四时阴阳升降枢轴运动(作者绘)图2

     人体与四时阴阳关系(作者绘)表1

     《遵生八笺》中适宜于春季养生的健康人居环境思想月份 脏腑状态 养性逸事 活动朝向 空间意象 赏食植物 禁忌一月 肾气受病肺脏气微减咸酸增辛助肾补肺养阳收阴探春斗花移春槛五辛盘孤山看梅纵观所藏法帖、笔迹、画卷临水吟诗坐卧朝北生气在子出行朝南虚敞广庭柔风和景芳树鸣禽卉木蔓发兰蔓青马齿苋花椒生姜紫苏勿冒冰冻勿太温暖二月 肾气微肝正旺戒酸增辛助肾补肝阴佐阳气观柳踏青曲水流觞括香吞花卧酒登山眺远坐卧东北生气在丑出行西南苍藓盈阶松影参差竹木周布花褥草裀苍术桔梗桃花韭菜升麻忌东北雷无竭川泽, 无漉陂池三月 肾气以息心气渐临木气正旺减甘增辛阳炽阴伏临水观鱼试新茶看桃花谷雨采茶坐弄流泉漱齿濯足游戏平林坐卧涧谷占草验岁坐卧东北生气在寅出行朝北落花满径月印前溪竹、艾桃、蔓菁荠菜苦楝花桑葚桐花芥菜夏枯草甘菊大寥勿久居湿地避西风勿发汗以养脏气12

     71 Eco-Wisdom & Eco-Practice风需求,因宜调息净心,又对其中的功能活动作出了方向上的指引。“此时静养毋躁,止声色,毋违天和,毋幸遇,节嗜欲,定心气。可居高明,可远眺望,可入山林,以避炎暑,可坐台榭空敞之处。”此句则对园林地形、园林植被、建筑类型和空间形式提出了相应的指导思想 [4] 。此类强调顺时合序并对人居环境建设起指导影响的论述中国传统养生著作中所有体现,如《黄帝内经》同样具有专章论述四时的养生之道,列出四时与五脏六腑的关系,并逐一描述春夏秋冬人体适宜的环境,当中一些词句对当代居住环境建设甚至起着直接指引的作用,如“广步于庭”“华英成秀”等 [3] 。其理论多为人们的房舍与环境建造参考所用。例如余怀在记载吴骏公的五亩园时,便写到“萝径所绝,中敞虚堂。堂四面皆窗,含受风气,于春夏之交最宜……折而西偏,有亭森立,桂树丛生,山阿散朗,于秋最宜。凡四时之气,各置一境以领之。

     [5] ”由此可见四季阴阳升降相互消长,先贤在建造自己的居住环境时,尤为关注一年四季不同的气候与环境对人的影响,必先相地,选择阴阳相调、方位合宜之地,营造时空相宜的养生之境。当代人居环境建设往往容易忽视四季不同时日的天地环境是随时间不断变化的,顺时合序的养生智慧观对当代健康人居环境建设的指引,表现为需要深研场地中地域性的物候环境、地理条件,掌握其中基于时间变化的规律,顺应天地环境秩序,从而形成合宜的人居环境建设方案。2.3

     天人相应的养生智慧观从遵生八笺的题目来看,“遵”字在说文解字里义为:“遵,循也。从尊声。”自古以生为尊,此处“生”不仅指独立个体生命,其蕴含更为广阔的天地化生万物之意。高濂采用“遵生”作为书名,在序文当中又以“尊”父母天地代“遵”。可见“遵生”一词不局限于个人生命的调养,更深的一层含义是对于宏观生命与自然的尊崇,这便奠定了天人相谐的基础 [6-7] 。相较于西方的人本主义观念,在东方智慧观中,人与自然是合为一体的。我国先贤于秦汉时期便在基于阴阳五行思想构建的中医理论体系中阐释了人体内环境、人体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的整体观。人体内环境的整体观表示的是人体五脏六腑的联系,人体与自然环境相联系的整体观表示的是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必然受自然变化规律的影响,生理和心理也相应地受到自然变化的影响,如当人与自然不适应时,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就会影响人体身体状况,也就是说人与天是相应的(图2)。清代《内经图》(图3)则将此天人相应的关系绘于一图之中。它是一幅集合人体任督二脉、五脏六腑与天地自然的“人体山水画”,将人体与山水花木环境融合在一起,绘成一个和谐的天地,并配以诗偈,透过自然和道教文化的意象描绘出人体与自然相应的养生规律。如内经图的上方,眉心入内三寸为泥丸宫。泥丸为上丹田,乃藏神之所。随日之寒暑、月之圆缺而消长,真气在督任中相应而升降,泥图3

     内经图 [8]

     72 专 题

     生 态 智 慧 与生态实践丸髓海就得到督任的充分补养和调节 [9] 。这更为直观地体现了天地人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必须合序相谐。《内经图》在从人的视野体现“天人相应”的中医养生智慧的同时恰恰从自然的视野反映了中国传统园林文化“人与天调”的价值观,生动地揭示了中国传统养生智慧与人居环境的关联。《遵生八笺》在阐述四时养生调摄之法时,均以图分析当月气数主属,论述对应当季每个月份天地环境的五脏六腑的状态,由此为基础进行调摄养生。如春天三月主肝属东方木,此时木旺,欲安其神,则需要“无竭川泽,毋漉陂塘,毋伤萌芽,好生勿杀,以合太清,以合天地生育之气” [4] ,另外,高濂在起居安乐笺中高子游说一文中还记述“时值春阳,柔风和景,芳树鸣禽,邀朋郊外踏青,载酒湖头泛棹。问柳寻花,听鸟鸣于茂林;看山弄水,修禊事于曲水。香堤艳赏,紫陌醉眠。……茵草坐花,酣矣行歌踏月。

     [4] ”可见春天应顺应天地的生机,理解天地木旺,注意调理肝脏,在营造春日游赏空间时,在理水、花木、山石、建筑的营造上均需注重使人感受天地生育之气,应创造充足空间以广步于庭、通过路径、植被、山石等景观要素营造郊外踏青、茵花坐草、听鸟鸣弄山水等园林之境。王绍增先生曾在《论“境学”与“营境学”》中提到,营境学是通过人与天调的过程使地球表面成为善境的学科。作为营境者,首先必须掌握人与自然谐和的规律,从而遵循境道,秉持境德, 协和人天关系 [10] 。“天人相应”作为中国传统养生智慧的重要观念,对健康人居...

    推荐访问:人居环境含义 人居环境 含义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