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铭公文网 - www.sddayugaoke.com 2024年05月19日 11:51 星期日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10篇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2-08-30 18:00:10

    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10篇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心得范文55篇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由于此前对于“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rdquo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10篇,供大家参考。

    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10篇

    篇一: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

    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心得范文 5 5 篇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1 由于此前对于“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未有明确指引,部分学校为满足“积极开展线上授课和线上学习等在线教学活动”的要求,出现了一些形式主义或增加学生负担的行为。例如,一刀切地要求老师备课新学期内容并为所有年级的学生上课,要求教师、家长和学生每日在线打卡,亦有学生抱怨老师为了填充被延长的寒假而布置了 3 倍的作业,这些行为都不符合“保证疫情防控期间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的初衷。

     当然,对于毕业年级的学生尤其是即将面临高考的高三学生而言,在毕业考试甚至高考的压力下,面对开学时间和教学计划的不确定,焦虑和担忧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停课不停学”也应该就不同年级、不同情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例如,广东省教育厅规定,针对普通高中和初中毕业年级,各地各校在原计划的正式开学日之后,在保证全员参与和学习效果的前提下,可开展新学期课程网上教学;其他年级开学前原则上不讲授新课,开学后按照“零起点”实施教学。而广东省实验中学则安排高一高二学生以在家自学为主,并让老师拍摄针对高三毕业班的教学视频,这样可以令高三学生每人都有一个详细的课程表,在家按时观看视频进行学习,老师亦将在线上对学生进行答疑辅导。

     “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不只是一句口号,怎么教、怎么学应该有明确的规划。对于骤然而来的网络教育,需要家校合作、师生共同探索,但至少应明确,对不同年级、不同需求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方式与课程内容,在探索中能经由反馈动态调整,才能以最适合的方式保证甚至提升教学质量。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2 疫情就是命令,防疫就是责任,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加快蔓延的严峻形势,更显中华儿女英雄本色。一声号召,上千张床位的医院数日建成,数千名白衣天使四面八方汇集灾区;一声令下,十数亿人移风易俗,把春节居家自律作为对一线工作人员,对国家的无声支援! 疾风知劲草,挑战显担当,有建设者在防疫一线昼夜施工,雷神山、火神山医院拔地而起;有医疗工作者在一线竭力抢救,一位位的病危患者起死回生;有科研人员日夜不停的研发疫苗,大众有了战胜瘟疫的希望与信心;保障物资车辆在路上飞驰,防疫相关生产企业超负荷运转,社区工作人员不厌其烦的登记排查„„无不体现中华儿女的担当。

     全国人民同舟共济,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群众迅速投入战斗。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此时更应坚定信念,牢记初心,不忘使命,在抗疫的关键时期,在履行教书育人这一职业的崇高义务的同时,更应展现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与责任感,冲锋在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一、坚定信心,提高政治觉悟 身为党员应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坚守岗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各级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以实际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到一线去,到最需要我的地方去”,身为党员,我们应在疫情防控中亮明身份,当先锋做好三个表率。

     1.争当积极执行防控措施的表率,带头响应支持有关防控措施,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顾全大局坚守岗位,配合医务社区工作人员上门随访,落实外出学生监测检查。

     2.争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表率,积极通过电话,班级微信群等多方面渠道广泛宣传各级党委、政府对疫情防控的相关政策和专业知识,引导群众,家长学生提升自我保护能力,带头做到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积极回应家长关切问题,对违规行为予以坚决抵制。

     3.争当坚守岗位履职履责的表率,在疫情防控中主动承担党支部分配的任务。带头学习贯彻习近平对防疫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准确把控,并落实防疫举措;积极参与疫情防治知识普及,引导群众正确理解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志愿服务;带头并劝说身边亲友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有效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加强个人防护。

     三、明确自身职责,合力打赢疫情防控硬仗 1.身为一名党员教师,明确自己的双重使命与责任,做到带头宣传疫情防控知识,通过短信及班级群消息认真教育引导学生及家长注意个人卫生与防护措施,提升防御能力。对意识不强,文化程度较低的家长主动耐心做好宣传解释工作,杜绝不实谣言及信息在班级中传播,对具有恐惧心理的家长学生,通过电话、微信等多种方式进行心理疏导。

     2.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对全班学生持续追踪调查,掌握学生外出行踪,身体状况变化等情况,建立每日报告台账。通过详尽的表格对全班外出学生,返回学生做到彻底摸排,对外出返校学生进行体温监测并上报,防止出现疫情失守失控,疫情传播的情况。对身体状况较差,滞留外地的学生给与更多的关心与疏导。

     3.积极开展线上学习宣传,为避免传播风险,引导学生假期自学,鼓励学生利用远程教育平台、阳光校园、空中黔课、贵州发布等公众号提前熟悉教材,做好线上学习相关工作,将停课不停学落实到实处。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而对突发疫情,我们更应清楚认识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做到防疫有责、尽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坚决打赢这场防疫人民战、全局战,攻坚战做出党员老师应有的贡献。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3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因此,作为一个教师必须要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和职业观念。只有严格要求自己的人才能获得良好的发展,并能对学生严格要求。做一个同事满意,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的好老师。在这一学期中,本人自觉要求自己,在各方面都力争“为人师表”。

     记得有位教育家曾说过:爱学生是对老师最最基本的要求。老师爱学生,可以弥补家庭和社会教育的不足,使教师的影响长久地保存在学生的内心深处。要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还要关心学生。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必要的关心和帮助。我还抽时间和学生谈心、交流,和学生共同活动,缩短师生间的距离。由于我爱学生,关心学生,处理问题及时,方法得当,注意和学生沟通,所以,学生就信任我,喜欢我,也喜欢上我的课。热爱学生,还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关心学生,既统一严格要求,又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对程度、水平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关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差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把每一个学生

     都培养成社会有用的人才。一个教师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使自己的工作顺利进行,使学生能健康活泼的成长,是自己最大的成功和欣慰。

     热爱教师工作“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最高精神境界。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看成是教师的最高美德。干一行,爱一行,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服从领导,不打折扣,认真、圆满完成学校领导教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工作中,我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时时处处对自己严格要求,查找不足,及时纠正,对别人的缺点,则尽量宽容。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注意教师形象,在教师和学生中形成良好的形象、和谐的氛围,才能不愧为人民教师的称号。

     当好一个教师,如果仅有工作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具有广博的知识。在工作中,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请教,取长补短。大胆实践,勇于创新,认真钻研教材,探讨教法,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是取得教学效果有效方法。知识无止境。在我的工作中,我注意从各个方面来充实自己。如:参加幼儿教育学习培训,参加计算机应用学习,学习网络知识等。使自己能适应当今教育的发展,跟上课改的步伐。

     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提高、提高、再提高。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4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什么是师德师风?师德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这都是师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

     选择了教师,也就选择了无悔的人生。将近二十年的教师生涯,我深深地认识到蜡烛事业,春蚕事业的甘与苦。也深切感受到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在政治学习方面,我认真学习贯彻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教育局“质量、安全、稳定”教育工作主题,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学实践,务实重干,踏实勤奋,开拓创新,积极改革,锐意进取,以爱心促进教育,以爱心关注学生,以无私奉献的精神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来。

     尽管从教将近十年,但我深感要做个好教师并非易事。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同时也是应该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而师生关系则居主导地位。师生关系是否协调直接关系到教育方针的贯彻和教育目的的实现,而协调师生关系的关键是教师要热爱学生。我认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是师德修养中最重要的内容。苏联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谁爱孩子,孩子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否热爱自己的学生,实际上也就决定了教师教育工作的成败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5 是谁抚平了那颗脆弱的心灵,是谁慰藉了那苦痛的伤痕,是谁给予了那新鲜的活力,是你——我的老师。老师的爱,它让我拔云见日,让我彻心醒悟,让我信心百倍。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让爱扎根杏坛,春满桃李。

     爱是生命中的指南针。人生艰难险阻,荆棘遍布,爱是沟通师生的桥梁,是开启心扉的钥匙,是成人成才的阶梯。幸福和快乐,在爱的传递中像花儿一样绽放,像甘泉一样流淌,像幽谷一样宽容„„人生如在漆黑的大海中航行,惊涛怒吼,险象环生,未卜的命运、漫漫的征程,如果没有爱的相伴和援助,随时有吞噬之险,灭顶之灾。爱就像指南针一样,让人在危难中镇定从容,在黑暗中豁然开朗,在苦难中信心满腹。潮有起落,月有盈亏,但爱的指南针却“磁心一片只指南”。它能够融化人情的坚冰,击破世俗的包裹,打碎愚昧的桎梏,冲破生活的重围,走出苦难的泥淖„„爱,就是生活中的指南针! 爱是生命中的去痛药。讥讽、嘲笑、冷落、挖苦,甚至是屈辱曾让我们悲哀,痛苦,甚至绝望,让我们在烈炎中炙烤,在枯寒中煎熬,在苦楚中痛哭„„但爱来了,它伴着轻脆悦耳的乐章、娇美温柔的笑容,静静地,悄悄地走近我们,抚平我们内心的伤痛,在时间的“嘀答”声中消止了我们的疼痛,冲淡了我们悲哀的记忆,填补了我们空虚寂寞的灵魂。爱让我们看到了期望和信心,让我们看到了幸福和快乐。爱也让学生在轻柔飘香的春风中沐浴,让学生在温馨舒适的夏日中陶醉,在圆润皎洁的秋月下起舞,在洁白素净的冬雪中深思——爱在四季,爱在永恒,爱永远陪伴我们,爱抚平了我们的伤痕。

     爱是生命中的血液。沉闷冗长的公式、枯燥烦人的公理和单调苍白的算式,在爱的滋润下,焕发青春,它让公式跳舞,舞动出灵动与飘逸,它让公理唱歌,歌出新生与快乐,它让算式欢笑,笑出青春与活力„„是爱让我们聪明,是爱让我们快乐,是爱让我们迅速成长,它给予了我们新鲜的活力,它给我们注入了年轻的血液,让我们激情洋溢,让我们意气风发。一路有你,我们欢歌笑语,我们奋发图强,我们梦想成真„„

     仁者爱人。教师是阳光下最灿烂的风景,是人类灵魂重铸的工程师,是强将精英的领头人。我们有着光荣而神圣的使命。我们要做教书育人的仁人志士,为构建和谐社会献出自我,让爱扎根杏坛,让爱感动社会,让爱充满人间。

     爱,它淡如烟,轻如丝,柔如水,却将感动整个社会!爱在有情天,只要让爱扎根杏坛,我们必须会收获花香四溢,我们必须会收获硕果累累,我们必须会收获今生无悔!

    篇二: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

    教书育人楷模事迹个人感悟范文 5 5 篇 篇 2020

     ——WORD 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个人感悟 1 通过学习 2020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我知道了做一名好老师,就要严于言传身教,要有理想信念,作为教师,自古至今一直承担着弘扬道义。教师要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使社会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们的心田、转化为日常行为,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

     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老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有的价值观。一个老师如果在是非、曲直、善恶、以利、得失等方面老出问题,怎么能担当起立德树人的责任?老师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

     师德是知识修养和文化品味的体现。师德需要教育培养,更需要老师自我修养,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应该是每一个老师的不懈追求和行为常态。好老师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

     做好老师,要有扎实的学识。前人强不如后人强,家庭如此,国家、

     民族更是如此。只有孩子学好知识了,学好本领了,懂得更多了,他们才能更强,我们的国家、民族才能更强。

     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个人感悟 2 我也是一名教师,尽管我们的教育环境迥然不同,但我们可以共享同一种精神、同一种信念、同一种态度和同一种操守,那就是、奉献、钻研和甘做人梯。在以后的教育职业生涯中,我将在先进教师先进事迹启迪和鼓舞下,树立正确荣辱观,努力增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的教师使命感,不断强化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心。为此,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

     一、端正态度 要想让课堂有亮点,一要端正工作态度。态度决定一切,能不能上一堂好课,能不能让课堂呈现出更多的亮点,教学态度是至关重要的,个人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是次要的,个人的教学能力再强,水平再高,缺少一个端正的教学态度,课堂也是很难出彩的。只有端正工作态度,把教育作为事业来做,把教学作为艺术来研究,才有可能上出高质量的课,才能让课堂亮点不断闪现。不枉教师的光荣使命。

     二、练好基本功 要教给孩子一滴水那么多知识,教师就要具有一桶水那么多的知识。所以,白天,我们不仅在学校上课,批改作业,处理一些班务,搞教

     研活动,还要抓紧业余时间外出听课学习,晚上回家还得备课,看书学习,查阅资料等,当别人在与家人聊天,朋友聚会,吃喝娱乐,享受工作之余的悠闲的时候,我们还在为明天的的上课做准备,还在为某个学生的个体行为伤脑筋,还在为写一篇论文而冥思苦想。是呀,可当我们看到学生的一丁点进步时,有家长向我们道谢时,自己课堂教学闪现出一丁点火花时,工作得到同事、领导的肯定时,那种兴奋与激动是难以言表的。觉得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人的一生虽然漫长,可记忆力和精力最黄金的时期却是有限的,现在的我倍感岁月的不饶人,眼看人生的黄金时间匆匆从脚下流过,如果还不努力学习,不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积淀下一些经验的话,可能确实就要来不及了,所以,我想:现在辛苦点,累点,虽然会失去一些娱乐时间,但我会得到一笔人生最宝贵的财富,那就是解惑授业的经验。天道酬勤,我相信只要辛勤耕耘就会收获丰硕的成果,哪怕一颗青涩的小果,我也要为之努力奋斗,心里也觉得很甜。

     三、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心 “对待别人的孩子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都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当我们希望别人怎么教自己的孩子时,就一定得怎么教别人的孩子。当家长把孩子送到我们手上的时候,他们对我们寄予很大的希望,所以,我们要象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真诚的爱他们,用积极的情感去感染他们,扣击他们的心扉,激起他们感情的波澜,这是一种责任。我们要象慈母一样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孩子身体不适时,我们应该嘘寒问暖;孩子有缺点或不足时,不歧视,不挖苦,不嘲笑,应该有

     颗包容之心,要想到:他们是孩子,拥有犯错误的权利;当孩子的优点或进步时,要及时表扬,加以肯定和鼓励,……总而言之,作为教师,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心、细心和关心,让孩子真正能健康快乐地成长,那才是我们的心愿。

     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都说人是要活到老学到老的。时代在进步,孩子在成长,对老师的要求也就有所提高,所以,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学习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大胆创新,积极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让自己的脚步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最后,我用这句话跟大家共勉:既然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行,我就要用我的热情,用我的爱心把这份光和热永远延续下去。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个人感悟 3 1、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2、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教师对学生慈母般的爱心应

     来自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教师的母爱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她能彻底地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对差生不嫌弃,不歧视,给他们多一点爱,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很多教师的成功经验都证明了母爱力量的神奇作用。

     3、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当然很重要。因作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

     通过学习,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幅教书育人的重担。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在今后工作中首先应该以优秀教师为榜样,学习他们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的崇高境界。学习他们以德立

     教、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真正热爱教育事业,以教育为快乐,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扎扎实实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全部的爱献给教育事业,献给我们学校的学生们。

     其次,要热爱学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会以优秀教师为榜样,满腔热情地投入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去,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爱不应该是挂在嘴上,也不应该是肤浅的凡事包办,而应该深入到思想落实在行动上。家长把子女送到学校我们有责任把学生教育好、保护好、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爱护下和教育下健康的成长。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和崭新的精神风貌,向优秀教师那样努力工作,不求索取,以奉献为荣。积极进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探索,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对他人宽容一些,多与人为善,与己为善。做到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做一个坦坦荡荡的人。脚踏实地、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趋,立足自己的岗位,努力工作和学习,以实际行动为我们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个人感悟 4 作家张洁在散文《我的四季》中这样写道:“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耕种的土地。”这话告诉我们:一个人既要有梦想,更要有对梦想坚守到底、永不退缩的信念和勇气!对我来说,这块“必得由自己耕种的土地”便是深深扎根在我心里的“教育梦”。

     我不是__人,我来自湖北。十八岁报考大学,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师范专业。二十二岁当教师,我来到____,成为了一中一名最普通的高

     中语文教师。我的梦想谈不上伟大,我只想用青春在教育的画卷上绘出最绚丽的色彩,写下最灿烂的诗句。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我就告诫自己,这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责任。

     光阴如梭,转眼我已经在__的教育战线上度过了十一个春秋。十一年里,我从一个不敢直视学生眼睛的教学新手,历练成为如今倍受好评的业务骨干。我的年龄在变,能力在变,心态在变,唯独不变的,是我对最初怀抱的教育梦想的执着守望。

     犹记得生命中不堪回首的 2012 年,就在那一年,我远在湖北老家的父亲被确诊晚期肺癌,而我正带领学生奔赴高考的战场。我放不下父亲,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苦让我心若刀绞;我也放不下学生,肩上的重担、一百多个学生的前途,让我无法在高考即将到来的时候舍他们而去 老实说,我也曾经无数次地想要请长假回湖北,可每当我在电话里说出这想法时,父亲总说自己有母亲照顾,叫我不要随便请假,耽误学生。往往说到最后,他生起气来,引起一阵猛烈的咳嗽,我不敢多说,只能作罢。最后的最后,父亲把“不要耽误工作”的叮嘱带到了棺材里——他连最后去世的日子都选在了我的暑假。从头到尾,我竟然没有因为他的离世请过一天的假! 父亲临终时,留下了一句不是遗言的遗言,他说:“这辈子该做的事,我都做完了。”直到今天,我仍记得当时的情景,记得他说的这句话。我更愿意把它当作父亲对我最后的鞭策和我此生的座右铭。当我工作得累了倦了的时候,当我被玩劣的学生气得烦了躁了的时候,当我挣

     扎在家庭与事业的夹缝中痛了哭了的时候,我总会问问我自己:“该做的事都做完了吗?”要么桃李天下,要么误人子弟,当老师的,从来都是一个良心活。

     “起始于辛劳,收归于平淡。”我们所从事的职业从来都不会惊天动地,只能够润物无声;我们所肩负的使命从来都被抬到太阳和灵魂的高度,但绝大多数一辈子辛勤工作的老师却绝无可能像太阳那样受到万人景仰,像灵魂那样令众生匍匐。可那又如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为别人的孩子辛苦操劳,谁又能说这不是另一种伟大呢? 流年有声,岁月无痕。我的“教育梦”在__、在__、在一中,经过十一年的沉淀,终于变得更加深沉而厚重、真实而纯粹。我承认,刚参加工作的热情会随着年岁的日增、家庭的琐事、生活的重创而渐渐消磨,但梦想的力量就在于,当你历尽了生活的破碎与绝望后,它还能够让你重新抬起头来,仰望头顶上那片灿烂的星空! 我们的国家由每一个具体的人构成,而我们每个人心中那些或渺小、或伟大的梦想最终汇聚成了整个国家的梦想。只有当我们每个人都不再错把欲望当作梦想,当我们每个人都不让梦想渐渐地被遗忘于青春,当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完自己该做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只有当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不忘初心,以梦为马,永远奔驰在寻梦征途上的时候,我们才能够自豪地说,我有一个梦想,它叫中国梦!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个人感悟 5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初心是什么?我认为就是教书育人,把孩子教好,让孩子们能够健康的成长。如何践行这一初心,作为一名扎根基层的

     一线教师,首先是教会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即先成人后成才。小学生是一张白纸,将来会怎样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在这张白纸上书写或浓墨重彩,或清新飘逸、或稳扎稳打,或...... 孩子进入校园时我们就开始了创作:从坐姿、书写姿势到语言的组织、数感的建立数学思维的开启;到礼仪:对家长的、对长辈的、对朋友的礼貌;吃饭时、外出时、在公共场合时的礼节;到学习:学会正确的荣辱观、学会明辨是非、学会思考、学会阅读、学会动手动脑、学会计算、学会书写;到心灵的成长无不是老师的引导和陪伴。当今社会的发展新的问题随之而来,教师这一角色正发生着改变:不光是引导者,而且是心理调节师,还是父母。之所以有这样的转换,是因为留守儿童的产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更高的师德和更高尚的情操,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甚至超过自己的孩子来培养塑造。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个人感悟范文 5 篇 2020

    篇三: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

    教书育人“十大楷模” 先进事迹

     全国教书育人“十大楷模” 先进事迹 (一)

     “教书育人楷模” 姜伯驹:

     让数学之美走入生活 数学之美, 思维之美、 理性之美。

     30 余年前, 描写陈景润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 , 引发了无数人对探索数学未知的向往;

     20 余年前, 陈省身登高一呼, 让国人燃起中国数学走向国际数学前沿的无限期望;

     今天, 以姜伯驹为代表的一代数学家致力于数学的推广与普及, 执着于数学人才的引领和培养, 让数学之美为人所知, 引人入胜。

     姜伯驹, 让数学从殿堂走入生活, 躬耕三尺台、 执教五十载, 宁静致远、 为霞满天。

     矢志不渝——

      “做研究, 90%的失败, 10%的成功。

     成功很快就过去了, 经常要面对的是失败。

     ”

     “困扰是习以为常的, 这是常态。

     ” 已迈入古稀之年的姜伯驹, 如此谈及在数学领域潜心钻研近 60 年的感触。

     姜伯驹生于数学世家, 其父姜立夫是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早年的老师, 姜伯驹 16 岁考入北京大学, 自此, 一生与数学结下不解之缘。

     之所以考入北京大学数学方向, 是因为父亲的一句话, “不管你念什么, 要找有最好的老师的地方。

     ”

      谈及对数学的兴趣, 两件往事让姜伯驹记忆犹新。

     第一件是姜伯驹在一年级第一学期结束后, 给自己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函数是可以积分的话, 是不是至少在 一个点上要连续? ” 这个问题对于三年级以上的数学系学生来说是常识, 但对于一年级的姜伯驹来说是个不小的难题, 思考的日子是痛苦而幸福的,夙兴夜寐, 整整 一个星期, 想通了。

     这件事让姜伯驹进一步萌发了对数学的兴趣, 也初步树立了钻研数学的自信。

     第二件事, 是三年级, 系里对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同 学, 指派教师指导其学年论文。

     指导姜伯驹的是江泽涵, 江泽涵给姜伯驹看了一篇刚发表于一本匈牙利期刊的数学论文, 姜伯驹看后发现文章的论证是不对的, 告诉 老师, 老师起初不相信, 后来认可并鼓励他重新论证或推翻其结论, 遗憾的是, 姜伯驹未能做到,“这件事情告诉我, 首先, 搞研究不能迷信于前人, 哪怕是大家;

     其次, 数学之研究往往是留有遗憾的。

     ”

     “问题解决不了, 就先放下, 但不要放弃。

     ” 直到上个世纪 80 年代, 姜伯驹在一本杂志上发现当年他质疑的结论终被人推翻。

     就这样, 一个问题被姜伯驹惦记了整整 30 年。

     北大读书期间优异的成绩让姜伯驹毕业后留校任教, 他成为了江泽涵先生的助手, 开始从事不动点理论的研究。

      上个世纪 60 年代, 刚满 25 岁的姜伯驹通过研究基本群的一个子群, 有效地计算了一类较为广泛的空间的 Nielsen 数。

     这一工作迅速引起国际拓扑学界的 关注, 重新激活了 Nielsen 不动点理论。

     从此学界将这一子群称为“姜群” , 把姜群与基本群重合的空间称为“姜空间” , 成为了不动点理论中的常用术语。

     “我做数学, 是因为这个领域的问题吸引着我。

     我很少去想, 做成了如何,做不成了又如何, 我是凭着兴趣在做, 同时关注的几个问题中, 可能只有一个有了心得, 其他的都无进展, 这是常态。

     做成了, 高兴是主要的, 同行的认可是最好的激励, 荣誉是副产品。

     ” 姜伯驹说。

     春风化雨——

      “直接告诉答案不是最尽责的, 让学生自己搞明白, 哪怕是再多给他一个台阶。

     ”

     “我首先是一名教师, 其次才搞一些研究。

     ” 姜伯驹热爱自己的教师职业,尽管有中国科学院院士、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陈省身数学奖获得者、 华罗庚数学奖获得者等诸多角色, 姜伯驹始终珍惜和坚守自己的教师身份。

     北大毕业后, 姜伯驹可以选择去中科院数学所等专业研究机构。

     “如果留在高校, 即使学术上时有挫折, 起码我能将自己的所学对学生们有所贡献。

     ” 姜伯驹最终选择留在北大任教, 并从此开始了五十载的执教生涯。

     五十载春风化雨, 半世纪桃李满园。

     “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最简单, 却不是最好的方法。

     应该让学生自己搞明白,哪怕是再多给一点启发, 再多给一个台阶, 这样才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自己走上去并在思考中获得成就感。

     ” 姜伯驹始终在教学中秉持着这样的理念。

      这样的方法得益于姜伯驹的老师江泽涵先生的启发, 在上个世纪 60 年代,姜伯驹刚刚开始科研工作时, 江泽涵先生给他出的问题, 他往往很快就能算出来,可是 江泽涵先生总是说看不懂, 让姜伯驹回去再论证得透彻一点。

     如此七八个反复思考的过程, 姜伯驹对问题的理解已和当初大大不同, 包括“姜群“等很多成果也在反 复思考的过程中逐渐获得。

     姜伯驹讲课严谨认真、 循循善诱是有口皆碑的, 有学生形容:

     “姜老师的课堪称完美。

     ”

     姜伯驹的表达叙述非 常讲究, 每个概念的来龙去脉都交代得清清楚楚, 易于理解, 并且经常提出有趣的问题来激发学生思考。

     姜伯驹一向反对照本宣科,也不相信有万能的教材或教学软 件, 他认为教师应该要对教学内容融会贯通,还要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 有针对性地将自己的体会传达给他们。

     “以前有媒体报道我身为院士还亲自为本科生授课、 批改作业。

     这没有什么特殊的, 本来就是教师的分内之事。

     ” 姜伯驹喜爱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 因为提问就代表了思考, 他也把解决学生的疑问当作重要的问题来对待。

      在姜伯驹不大的办公室内, 最醒目的是墙壁上悬挂的两块大大的黑板, 一块被姜伯驹当作备忘录和记事本, 上面密密麻麻地记载着近期姜伯驹要看的书、要修改的 论文、 要参加的学术会议等; 另外一块, 就是姜伯驹专门用来和学生讨论问题的。

     擦了又写满, 写满又擦去, 那块黑板见证了姜伯驹和学生探讨问题的热烈。

     “始终和年轻人在一起, 启发他们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 帮助他们成长。

     ”姜伯驹用简单的话语道出了一位德高望重的数学家对年轻人的热爱和期望。

     躬耕不辍——

      “数学不但能够训练出清晰思维, 而且能够培养一种独立思考、 坚持真理的品格。

     ”

     “最简单的东西, 往往也是最本质、 最基本的东西, 通过对简单的把握, 建立思维体系, 通过推理, 得出的结果往往是惊人的。

     这就是数学思维, 是科学精

     神。

     ” 姜伯驹说。

     “一个邮递员每次送信, 要走遍他负责投递的街道, 完成任务后回到邮局。问他按怎样的路线走, 所有的路程最短? ” “故事发生在 18 世纪的哥尼斯堡城,那里有 7 座桥, 当时那里的居民热衷于一个难题:

     一个散步者怎样能一次走遍 7座桥, 每座桥只走过一次, 最后回到出发点? ”

     这是姜伯驹上世纪 60 年代利用业余时间写的数学科普小读物《一笔画和邮递路线问题》 中的两道题目, 有趣且引人思考。

      姜伯驹始终强调数学教育是培养独立思考的基本的一步, 数学教育是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的重要环节。

     他认为, 世事纷繁, 常常是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是非难 断。只有在数学单纯的境域里, 一个孩子才敢于理直气壮地对大人说“我是对的, 是您错了” , 才能做到既不迷信家长也不迷信老师, 而是相信逻辑的力量。

     他认为 这就是为什么所有的现代国家都把数学教育列为基础教育的基石的原因。

     数学, 是培养创新精神的根基, 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数学有两个作用, 一个是解决前人未能解决的问题, 一个是解决现实中其他学科的需求。

      姜伯驹一直强调数学在其他学科及技术领域的应用, 他曾在多个场合呼吁,从事数学教育的人不仅要考虑数学本身的发展, 还要考虑到国家建设对数学教育的需 求。

     “数学系不应该只培养数学家” , “数学系要培养一大批懂数学的人,懂数学就是要有数学修养, 然后到各行各业中去发挥作用。

     ”

     1995 年,

     姜伯驹牵头 14 个院校参加“面向 21 世纪数学类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的国家项目, 并亲自主持了北大数学科学学院的教改工作。

     通过这个项目, 在全国 范围内对数学类专业的教学规范进行了调整, 增加弹性, 使我国数学课程设置也能适应如统计、 金融、 软件等社会各新兴行业对数学人才的全方位要求。

      姜伯驹有这样一个心愿, 他希望中国的数学发展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

     自然科学界、 工程技术界、 生物医学界, 以至社会科学界的人都能比较多地了解数学, 同 时, 很多在数学系受过很好数学训练的人也可以广泛地进入到其他领域去工作。

     为了这个心愿, 今年已 73 岁的姜伯驹并不“服老” 。

     桑榆非晚, 为霞满天。

     姜伯驹, 皓首之心, 躬耕前行。

      采访手记

      数学有一种“魔力” , 那种“魔力” 可以让人在纷繁中宁静下来。

     数学是永恒的, 不论何时何地, 它都是独立的, 它的逻辑力量给人追求真理的勇气。

     数学家与哲学家有共通之处, 他们都可以在混沌中寻找到“确定性” , 而这种确定性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这是记者在采访姜伯驹先生的过程中最大的感触。

     “我从不去争取什么, 既来之则安之。

     我也从不与人刻意争辩什么, 因为在数学中, 是与非, 其实很清楚。

     ” 这是记者听姜伯驹先生谈得最多的话。

     和姜伯驹先生一席谈, 你会体味到“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 的境界,也会感悟到“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的风范。

     淡泊名利、 宁静致远。

     几年前, 记者有幸采访陈省身先生, 如今, 记者有幸采访到姜伯驹先生, 两位数学家给人的感受是有共同之处的。

     (二)

     "教书育人楷模"于漪: 站上讲台 就是生命在歌唱 在三尺讲台, 她慷慨激昂; 在评课现场, 她睿智而真诚。

     她在基础教育的最前沿不辍耕耘近一个甲子。

     她开了近 2000 节公开课, 近50 堂公开课被录像、 传播, 成为半个多世纪以来语文课的经典教案; 她坚持真心教学, 真爱育人, 81 岁高龄仍不舍讲台, 她的教 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影响了千千万万的师生。

     她就是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 语文特级教师于漪。

     “站上讲台, 就是我的生命在歌唱!

     ” 于漪用一生的实践写成这句话。

     真爱育人——

      “课一定要教到学生心中”

     上个世纪 80 年代初, 电视直播于漪的公开课《海燕》 。

     大上海万人空巷,人们纷纷守在电视机前一睹她的师者风采。

     “于老师的语文课就是有魔力, ” 时隔 20 多年,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双语学校老师沈一敏记忆犹新:

     上于老师的课, 不是在学习课文, 而是在跟高尚的人物谈话, 是在文字的灿烂世界中翱翔。

      “学语文就是学做人, 伴随语言文字读写听说训练渗透认知教育、 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 语言文字不是单纯的符号系统, 而是一个民族认识世界、 阐释世界的意义 体系和价值体系。

     ” 这既是于漪几十年语文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 也是在语文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的一种崭新理念。

     于漪常说, 教课一定要教到学生的心中, 要把民 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渗透其中。

     几十年春风化雨, 于漪教过各类学生。

     1975 年, 她带了全校最乱的一个年级。

     然而, 在于漪眼里, 每个孩子都有向善、 上进之心。

     她利用各种机会给孩子们讲理想信念, 找同学一个个谈心。

     1977 年, 这个年级被评为上海市先进集体,其中两个班的高考录取率达 100%。

      浇花要浇根, 育人要育心。

     “教师要热爱学生、 了解学生, 才能真正触摸到孩子们的心灵。

     ” 于漪说, “只有把爱播撒到学生的心中, 他们心中才有你的位置。

     ”

     在 50 多年的教育生涯中, 于漪曾不顾腹部刚动过手术, 背着一名发着高烧的学生走了十几里泥路送到医院, 也曾把逃学的孩子一个个找回来上课……

      教学改革——

      “教育方法要随时代改变”

     在教《卖油翁》 时, 于漪准备了一枚铜钱, 当讲到卖油翁“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 徐以杓酌油沥之, 自钱孔入, 而钱不湿” 时, 她出示了这枚铜钱。学生边听边看, 既领会了“沥” 字之妙, 又惊叹老翁的绝技。

     从 1951 年站上讲台, 于漪就始终在探索中学语文教学的最佳方法。

     “在教学上从来不重复, 即使是同一篇课文反复地教, 也是如此。

     ” 在教育界, 于漪被公认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形象代言人。

     于漪说, 其实自己在教学实践中也在不断反思。

     她一度认为语文只是一种交际工具, 但随着时代发展, 她开始思考语文的文化内涵, 以及在语文教育中综合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道德情操和文化素养的问题。

     1978 年, 于漪提出“教文育人” 的思想, 即以“全面发展的人” 为培养目标, 构建了以“思维训练” 为核心的语文教育理论。

     1996 年, 她倡导“弘扬人文” 的主张, 引发了全国范围的语文性质观的反思, 促进了语文学科从应试教育

     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时代在变化, 学生在变化, 我们的教育方法也要随着改变。

     ” 于漪说,教师对孩子们不要轻易说“不” 。

     “一些老师埋怨现在学生太淡漠, 其实他们没有走进学 生的内心。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灌溉学生们情感这块‘盐碱地’ , 必须找准切入点。

     孩子们喜欢周杰伦的歌, 我也去认真听, 发现他的歌风格独特, 歌词也有 文化含量, 最主要的是自我陶醉式的演唱适合独生子女的自我倾诉。

     做教育, 要知其然, 知其所以然。

     ”

     在教学之余, 于漪还不断总结探索教学实践的经验。

     她主编的《现代教师学概论》 已成为全国教师职后进修的材料。

     《于漪文集》 六卷本也已出版。

     “活的教育学” ——

      “生命和使命结伴同行”

     “不要让题海毁了孩子!

     ” “好好钻研学科的规律, 将语文教学与民族精神教育、 生命教育无缝焊接, 唤醒孩子青春的心灵……” 一次教学研讨活动中, 于漪字字句句掷地有声, 回响在礼堂中每一位老师的耳畔。

     青年教师们说, 于漪就是“...

    篇四: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

    2020 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张伯礼事迹 5 5 篇

     9 月 4 日上午,2020 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公布,张伯礼成功入选。今天小编整理了 2020 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张伯礼事迹 5篇,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0 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张伯礼事迹 1

     张伯礼,1948 年 2 月生于天津,籍贯河北宁晋,中共党员,中医内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主任,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副总师,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科带头人。

     张伯礼 1982 年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获得中医内科学硕士学位;1992 年任天津中医学院中医工程研究所所长;1999 年任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2002 年任天津中医学院院长;2005 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 年任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2010 年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2011 年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4 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6 年获得吴阶平医学奖;2017 年被授予“全国名中医”称号;2019 年获得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2020 年 8 月,授予张伯礼“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张伯礼长期从事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和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工作。

     人物经历

     1948 年 2 月 26 日,张伯礼出生于天津市南开区。

     1982 年 7 月,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获得中医内科学硕士学位。

     1982 年 9 月—1992 年 7 月,任天津中医学院中医研究所室主任。

     1988 年 6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2 年 7 月—1999 年 12 月,任天津中医学院中医工程研究所所长。

     1999 年 12 月—2002 年 8 月,任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

     2002 年 8 月—2006 年 10 月,任天津中医学院院长。

     2003 年抗击“非典”期间,组建中医医疗队,担任中医治疗“非典”总指挥,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救治患者。

     2006 年 10 月,任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

     2010 年 12 月—2018 年 12 月,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

     2020 年 2 月,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率领由来自天津、江苏、湖南等地中医医疗团队组成的“中医国家队”,进驻武汉市江夏方舱中医院。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张伯礼长期从事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和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工

     作。20 世纪 80 年代开展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开拓了舌象色度学和舌底诊研究方向。20 世纪 90 年代开展血管性痴呆(VD)系统研究,制定了 VD 证类分型标准和按平台、波动及下滑三期证治方案;明确了中风病证候和先兆症动态演变规律,建立了综合治疗方案;创立了脑脊液药理学方法,揭示中药对神经细胞保护作用机制。自 1999 年开展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创建了以组分配伍研制现代中药的途径和关键技术。21 世纪初完成了首个中医药对冠心病二级预防大规模循证研究,建立了中医药循证评价系列方法。开拓中成药二次开发研究领域,促进中药科技内涵和质量提升,推动了中药产业技术升级,培育了中药大品种群。

     学术论著

     截至 2019 年 6 月,张伯礼已发表论文 400 余篇,SCI 收录80 余篇,主编专著 20 余部。

     承担项目

     截至 2019 年 6 月,张伯礼已承担并完成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 40 余项。

     张伯礼主持的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研究连续三次得到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计划)支持。

     2020 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张伯礼事迹 2

     翻开他的简历,映入眼帘的是一长串头衔: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学科带头人、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技术副总师、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

     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会长......张伯礼在这一个个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张伯礼有一个坚定的信念:继承发展祖国传统医药,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这个信念使他以惊人的毅力勇攀科研高峰,潜心教书育人,忘我救死扶伤,谱写出当代共产党员的华美篇章。

     “我的毕生追求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

     张伯礼常说:“中医药学虽然古老,但它的理念、方法并不落后,现代生命科学所遇到的很多困难和挑战,将从中医药学中得到启发。”30 多年来,他呕心沥血,锲而不舍,用现代科学技术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共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 40 余项,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 项,国家发明奖1 项,省部级科技一、二等奖 20 余项。作为科技部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专家组组长,参与组织、指导 20 余个省市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工作,取得重大成果。

     2020 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张伯礼事迹 3

     主要成就科研项目

     多年来承担了国家“七五”至“十五”重大攻关等项目 40余项,先后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973)两个项目《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方剂配伍规律研究》首席科学家,科技部“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重大专项总专家组成员。参加中医药现代化顶层设计,主持和参加起草了全国《中医现代化科技发展战略》《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等文件。还参与了基于肠道菌群中西医

     结合防治糖脂代谢性疾病的机制研究。

     项目成果

     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开拓了以中药有效组分组方研制现代中药的模式和设计方法,搭建了中药方剂有效组分提取分离和活性筛选技术平台,诠释了中医药配伍特点和作用模式的现代科学内涵,为现代中药研制和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主持天津市重大科技项目《内科疾病单元疗法构建及基础研究》,重点进行冠心病等内科疾病综合治疗方案的优化评价研究,探索最佳综合单元治疗方案。对防治冠心病心绞痛、慢性心衰等有丰富经验,总结了“气虚血瘀,调气为先,瘀痰相伍,贵在权变”的治疗经验,并研制了系列方药,取得了突出疗效。

     主持科技部“十五”攻关项目《芪参益气滴丸对心肌梗死二级预防的临床研究》,这也是全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循证医学研究项目。主持天津市重大科技项目《内科疾病单元疗法构建及基础研究》,重点进行冠心病等内科疾病综合治疗方案的优化评价研究,探索最佳综合单元治疗方案。主持完成的 973 项目子课题《复方丹参方药效物质和作用机理研究》,系统研究了复方丹参方治疗冠心病的药效物质和作用机理,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创立了以中药有效组分配伍研制现代中药的模式和关键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药研究主要从事心脑血管病研究,临床疗效突出,深受广大患者爱戴。主持国家“九五”攻关项目《益肾化浊法治疗老年

     期血管性痴呆》的研究,在国内首次制定了血管性痴呆证类分型标准和按平台、波动、下滑三期证治方案。创建脑脊液药理学方法,首次明确了中风病中医证候和先兆症动态特征及变化规律,开展了中风病急性期常用治疗方案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辨证论治为特色的综合治疗方案,并被推广应用。同时对高粘滞血症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目前正在主持着科技部重点项目《中医药对心肌梗死二级预防研究》,开拓了中医工程学研究新领域,建立了全国第一家中医工程研究所,开展了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高粘滞血症研究,建立动物模型,进行了病理生理研究;开展了临床流调,分析了影响因素;研制了多种检查仪器,建立了诊断系统;制定了分型治疗方案;对其在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起草了血液粘度检查规范文件;在全国讲座百余场次,发表论文和科普文章数十篇;对纠正“中风预报”和“稀释血液保健”的错误观念起到积极作用。创立了血沉曲线检测分析方法,对非活动性疾病有诊断价值,研制了两代检测仪器,被评价是血沉研究的突破性进展,获国家发明四等奖,两项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获三项专利,授权专利 20 余项。

     2020 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张伯礼事迹 4

     了湖北人民把胆留在了武汉

     由于过度的劳累,张伯礼院士胆囊炎发作,腹痛难忍,中央指导组的领导强令他住院治疗。2 月 19 日凌晨,张伯礼在武汉

     接受了微创胆囊摘除手术。手术后第 3 天又投入工作,他自己说:“肝胆相照,我把胆留在这儿了”。他的儿子也是天津医疗队成员,到武汉后听说父亲病了要去看他,张院士说:“你不要来看我,你看好你的病人就行。”

     术后,张伯礼的双腿又出现血栓,必须卧床。医生说要至少休息两个星期。张伯礼急了,他说自己尽量听话,多给点药,最后住了一个星期就返回了江夏中医方舱医院。

     休舱后不忘康友与“康友”结下深厚友谊

     江夏中医方舱医院休舱后,张院士没有忘记还在江夏普安山康复驿站的康复患者。3 月 18 日,他和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又来到康复驿站为康复患者看门诊,指导他们康复。他专门为康复患者研究制定聊“康复一号”“康复二号”、“黄莲茯苓汤”处方,供康友们服用。他与许多“康友”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2020 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张伯礼事迹 5

     2 月 12 日,张伯礼院士率领 209 名中医“国家队”进驻江夏中医方舱医院。该“中医国家队”由天津、江苏、河南、湖南、陕西五省市三甲医院专家组成。随队进驻的还有中央指导组中医药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

     2 月 14 日开舱至 3 月 10 日休舱,江夏中医方舱医院运行 26天总计收治病人 564 人,治愈出院 392 人,其他休舱转诊他院。

     据江夏中医方舱医院副院长熊侃介绍,张院士作为总顾问,带领刘清泉院长及五省市 400 多中医专家,奋战在江夏中医方舱

     医院。他亲自穿上防护服,走进隔离区查房,为每一位患者拿脉、查看舌苔,了解病情。一个上午出来,防护服早已汗的透湿。

     晚上,张伯礼院士又召集五省市几名知名中医专家会诊,在张伯礼院士的指导下,制定了江夏中医方舱医院一号方、二号方。后期,江夏中医方舱医院基本做到了“一人一方”。

     据张伯礼院士自己介绍:江夏方舱医院有 564 个患者(轻症71%,普通型 29%),五个中医医疗队(中医国家队)整建制接管。患者吃的主要是中药,除了吃中药还要打太极、练八段锦、做按摩、做敷帖,做针灸,中医疗法全套都上。截止到“休舱”,实现了“三个零”:病人零转重、零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这表明用中药完全可以达到治疗轻型、普通型新冠肺炎的目的,其疗效主要体现在缩短痊愈的时间、降低转成重症的比例。患者用的药,主要是宣肺败毒、淸肺排毒汤,再就是少数配方颗粒(中成药)。像密切接触的、发热的、留观的、疑似的人,用中成药,如金花清感颗粒、莲花清瘟胶囊。针剂则用血必净。

     江夏中医方舱医院副院长熊侃说:“张院长亲自带领一支中医医疗团队,进驻江夏中医方舱医院,在他的全程、深入推动下,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救治中,中医对疫情介入的深度、广度、力度史无前例的”。

     2020 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张伯礼事迹 5 篇相关文章:

     ★ 学习 2020 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优秀事迹心得 5 篇

     ★ 2020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学习心得 5 篇

     ★ 2020 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心得体会 5 篇

     ★ 2020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心得体会精选【5 篇】

     ★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学习心得 2020 最新 5 篇

     ★ 关于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学习心得 2020 精选【5 篇】

     ★ 2020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心得体会最新精选 5 篇

     ★ 2020 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心得体会 5 篇

     ★ 2020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学习心得感悟 5 篇

     ★ 2020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心得体会精选 5 篇

    篇五: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

    教书育人楷模窦桂梅老师先进事迹介绍

      窦桂梅,女,1967 年 4 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附小党总支书记、校长,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被评为"建国六十年来从课堂里走出来的教育专家"之一,提名全国中小学中青年"十杰教师"等荣誉称号。

     她立足讲台 34 年,把儿童成长当作最高荣誉,从“基于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三个超越的探索,到“语文立人”的主题教学的提出,“1+X 课程”的整体建构,再到“成志教育”立德树人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道路上留下坚实脚印。

      针对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割裂,难以形成核心价值观;教学内容单篇讲授支离破碎,难以整体提升语文素养;教学目标过窄、教学方式僵化,导致儿童学习负担过重。为此,窦桂梅提出了用"主题"牵一切语文内容的"一发",动整个语文学习过程的"全身",实现着眼于人的整体发展的小学语文主题教学。

     作为一切学科基础的语文学科,也是育人的基础学科。

     发掘语文学科,培养拥有家国情怀(家庭爱、祖国情、民族魂)、国际视野(国际理解、世界眼光)的完整人,是根植于民族灵魂,实现母语教育学意义的价值观目标重要准绳。为此提出"一手好汉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的"三个一"目标。

     提出儿童终身发展的五大核心素养"身心健康、善于学习、审美雅趣、学会改变、天下情怀"。基于核心素养重新审视学校课程体系,能够突破既有的孤岛发展局限,整体思考课程诸多要素,通过基于学生未来样态的指引,实现课程要素的重组,进而完成学校课程的进化。

     清华附小基于核心素养的"1+X 课程"传承学校历史文化、从学生发展特点出发,把一个国家的宏观课程框架具体化,变成可以施工的蓝图,将自上而下的改革和自下而上的改革结合起来,找到了课程改革的关键路径--课程整合。课程改革方向正确、理念先进、框架合理、试验效果实在、生命力强大,真正适应和符合教育规律,抓住了小学教育特质。同时"1+X 课程"把握了减负增效的实质,紧紧抓住了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基础教育一线一场极具意义的创新,正是这一系列的创新组成了伟大的教育领域的改革。

     作为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专家评价:主题教学为核心素养提升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提供了一条现实路径。作为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被誉为全国

     最具改革价值的课程内容。个人专著《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还获得东北师范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同时该研究被评为 2014 年度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成果。

     捍卫母语,传播母语文化,向世界宣传中华母语之伟大。应邀到联合国、芬兰,用母语"讲述中国好的教育故事",涉及芬兰、美国、以色列、丹麦、日本等 15 个国家,与会国内外专家、著名学者、领导等累计达 100000 余人。4 次应邀参与或承办联合国、世界峰会等国际级学术论坛…… 她心系全国儿童和教师,通过清华附小互联网学校,向900 个贫困县 3800 个远程教学站输送课程。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她带领团队 273 位教师,承担国家云课堂 346 节微课和“同上一堂课”816 节电视直播课。

     荣誉的背后是激励与前行。从"三个超越"(为生命奠基),到"主题教学"(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再到"主题教育"(成志教育)的发展历程--是窦桂梅,一个语文教师探索的历程,也是今后提升的新起点。

    篇六: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

    19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个人事迹简介

      9月3日,第35个教师节前夕,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其中公布了 2019 年教书育人楷模名单。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介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今年是第 10届,每年推出 10 位。今年产生的 10 位,涵盖高教、职教、基教、幼教、特教等各级各类教育,其中:男教师 4 人、女教师 6 人;年龄最大 69 岁、最小 33 岁;乡村教师 2 人、少数民族 3 人。

     2019 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如下:

      1. 河北省兴隆县六道河中学贾利民

     2.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许军则

     3. 上海宋庆龄学校封莉容

     4. 江西省南昌市启音学校张俐

     5. 中南大学桂卫华

     6. 广西北海市涠洲岛幼儿园范徽丽

     7.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李琳娜

     8.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顾昌华

     9. 自治区双湖县协德乡完全小学拉姆

     10. 西北师范大学王宗礼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学习

      1、贾利民

     贾利民,男,汉族,1968 年 8 月生,中共党员,河北省

     兴隆县六道河中学校长。他扎根山村教育 30 载,由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一位校长,引领一所乡村学校发展成为全国课改访学基地。他坚持以学生为本推进教学改革,构建了智慧素养教育、积分考核评价体系以及分层异动教学模式,探索解决教师职业倦怠和学生学习动力难题,成果荣获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奖。他创新教学路径,主持了《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研究》等 5 项国家级课题,其中 2 项被评为全国科研成果一等奖。曾获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北省优秀乡村教育工作者等荣誉。

     2、许军则

     许军则,男,汉族,1971 年 8 月生,中共党员,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教师。他 23 年坚守在平凡教学岗位上默默奉献,既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又做学生学习的陪伴者。他精研教法,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形成高效课堂五步教学法和高中英文作文四步推进法等,获得广泛认可。他寓教于乐,通过绕口令、剧本表演、经典诗文赏析等丰富形式,打造精彩课堂,充分激发学生语言学习兴趣和语言运用能力,收效良好。他大力倡导养成教育,组织丰富的课桌文化和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山西省模范教师等荣誉。

     3、封莉容

     封莉容,女,汉族,1954 年 4 月生,中共党员,上海市

     宋庆龄学校校长、宋庆龄幼儿园名誉园长。40 年来,她始终秉承宋庆龄同志的大爱情怀和把最宝贵的给予儿童的教育思想,把一生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自己钟爱的宋庆龄教育事业,不断践行着为中华民族之复兴,创办世界一流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她牵头创办宋庆龄幼儿园,担任上海宋庆龄学校校长之职,倾心尽智履行职责,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推进教学试点改革。曾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教育功臣等荣誉。

     4、张俐

     张俐,女,汉族,1968 年 4 月生,中共党员,江西省南昌市启音学校校长。她坚守特殊教育 33 载,热爱特殊教育,服务听障学生。她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在教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坚持对学生进行康复语训,通过大量一对一训练,不停地带读,演示口型、展示发音部位,全心全力帮助听障学生发声。她带领全体教师研读课程标准、编制校本课程,使教学更契合学生需求。在她的带动下,学校打造了启音模式,形成了小学兴趣培养、初中技能学习、高中专业训练的职业教育模式。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

     5、桂卫华

     桂卫华,男,汉族,1950 年 8 月生,中共党员,中南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从教 38 年,提出厚德博学、

     勤勉敬业、求实创新、研以致用理念,始终把教书育人放在工作首位,培养了上百位硕士、博士、博士后,为我国自动化领域输送了一批高层次人才。他以德施教,在学术上给学生以精心指导,极尽所能为学生创造实验条件,在生活上对学生关怀备至,一直资助贫困学生。他以至诚育人的理念和诚实为人、踏实做事的品质,对学生全面发展产生了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湖南省十佳师德标兵等荣誉。

     6、范徽丽

     范徽丽,女,汉族,1976 年 5 月生,中共党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机关幼儿园、北海市涠洲岛幼儿园园长。她深耕幼教 25 载,从普通幼师到名园长,从繁华都市到偏远海岛,始终如一,躬身践履呵护童真、激发童趣、追寻童梦的教育理想与使命。她不畏艰辛,跨海支教,创办海岛第一所公办幼儿园,让海岛的孩子幼有所育。她扎根海岛,探索构建城乡 4+1 教育协同模式,促进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她因地制宜,研创海丫丫 365 成长行动方案,陪伴幼儿快乐走向成熟的生命成长历程,践行幼有优育的理念追求。曾获全国最美教师、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等荣誉。

     7、李琳娜

     李琳娜,女,回族,1960 年 6 月生,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从教 30 年,她视讲台如生命,积极探索高等教育和

     职业教育最佳结合点,推动商科类六位一体教学模式创新,打造综合实训平台和配套的看、学、做、用、觉、悟六度学习模式。她作为专业带头人,主持国家级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她极力拓展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渠道,创新性地将教学活动与公益活动、企业服务、精准扶贫相结合,带动多元合作育人,为海南电商扶贫、新农村建设助力。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

     8、顾昌华

     顾昌华,女,土家族,1964 年 6 月生,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她 33 年如一日,从书本到课堂、从课堂到田间,再从田间回归课本,把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食用菌生产技术等课程讲得绘声绘色,主持的园林植物识别技术成为国家级精品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她作为专业带头人,领衔省级植物生产优秀教学团队,创新依季分项、双境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使设施农业技术专业从院级重点专业发展成省级示范专业和国家骨干重点专业。曾获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贵州省优秀教师等荣誉。

     9、拉姆

     拉姆,女,藏族,1985 年 9 月生,中共党员,自治区双湖县协德乡完全小学教师。大学毕业之际,她得知高海拔牧区缺少教师,毅然放弃了拉萨优越的条件,到藏乡完小从教。

     她 13 年如一日,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用爱心帮助牧区学生改变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用耐心教会学生数学思维和学习方法。高原长冬无夏,气候严寒恶劣,她多方联系爱心人士为学生捐款捐物。在全县学校中,她率先组织开设兴趣小组课程,丰富了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她通过周末为学生播放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加强德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她以家长、学校共同办学理念,改变了家长对教育的认识,深受家长和学生喜爱。曾获自治区优秀教师等荣誉。

     10、王宗礼

     王宗礼,男,汉族,1963 年 11 月生,中共党员,西北师范大学教授。他扎根西北,30 年来一直奋战在教学科研第一线,把教书育人当作人生最大的乐趣,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当作毕生使命。他专注教学,倡导和践行问题导向式教学,给学生传授知识、启迪思维的同时,引领学生精神成长、完善人格,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主讲课程 19 门,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 100 余名。他潜心钻研,以西北多民族社会为对象开展学术研究,提出西北民族地区板块式社会结构的认识,为解释西北民族地区政治稳定和农牧民政治行为提供了全新视角。曾获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甘肃省教学名师等荣誉。

    篇七: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

    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心得体会范文【精选 5 5 篇】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心得体会有哪些?一个人必须要让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让自己的思想丰富起来。一起来看看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心得体会范文【精选 5 篇】,欢迎查阅!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心得体会 1

     伦老师扎根乡村教育 12 年,一直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精心育人,在教书育人上取得显著成果,深受学生爱戴、家长尊敬、学校认可。20_年 7 月 27 日下午,在烟台金沙滩公园旅游景区,暑期携幼子旅游的伦学冬目睹一名 11 岁男孩失足落水,他毫不犹豫地跳入大海施救,拼尽全力托举男孩,避免男孩呛水窒息。最终,男孩被成功救起,伦学冬同志却因力竭和呛水过多,经全力抢救无效,献出了年仅 35 岁的生命,伦老师以大爱精神挽救了别人家的孩子,却永远地离开了自己的两个可爱孩子。伦老师用生命为学生上好最后一堂课,让崇高的师德和不朽的师魂熠熠生辉。

     伦老师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他用生命的托举,向世人诠释了“教师”这个职业的深刻内涵,书写了“行为世范”的真谛,他用英勇壮举书写了一个大写的“爱”字,彰显了他不凡的人生价值,他用生命为学生上了最后一堂课,让崇高的师德和不朽的师魂熠熠生辉。

     做一名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伦老师在陌生孩童生命受到威胁时感天动地的壮举,在生与死的危急关头,他的价值判断是利他、是助人、是忘我,展示了一个平凡人不平凡的精神境界,是他一以贯之对教育事业无比热爱、对学生常怀仁爱之心的体现与升华,他用生命谱写人间大爱,闪耀人性光辉。我们要以伦老师为榜样,学习他扎根乡村教育、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学习他心怀大我、无私忘我的至诚情怀,学习他为人师表、行为世范的品格风范,学习他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大爱精神,以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热爱,立足本职岗位,践行立德树人使命,常怀仁爱之心,做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好教师,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心得体会 2

     十九大闭幕也又有些日子了,但每每提到所作的报告,还是让人心潮澎湃。究其原因,接地气、讲实在话、敢于直面问题,有勇气、敢担当。借用网络的一句话来说:直抵人心。

     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主题。

     一、何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

     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的十九大的主题,明确回答了我们党在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的重大问题。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觉得我们的教育初心和历史使命就是:立德树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简言之,当教师就要争当一名好老师。

     二、如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好老师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以说各有千秋,但有一些共同的、必不可少的共性。正如提到的“四有教师”。要有理想信念。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要用好课堂讲坛,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要有道德情操。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的人格。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要有扎实学识。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好老师还应该是智慧型的老师,具备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要有仁爱之心。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

     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战争年代都说,共产党人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我说特殊首先表现在思想特殊。人有时候往往走得太快,应该停下来等一等灵魂。十九大学习教育活动尤为必要。通过学习教育活动,把全体教师的思想统一到立德树人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学校确立的各项任务上来。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心得体会 3

     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村地处伏牛山深处,四面群山环抱,有镇平“西藏”之称,在这里有一位守望深山十六载,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为山区教育默默奉献、无怨无悔的 80 后小伙,他就是“2016 感动镇平十大人物之一”的小学教师——张玉滚。

     不论树的影子有多长,根永远扎在土里。回顾张玉滚历程,对学生的爱始终是他最深沉的情结。大学毕业,他朋友们都劝他去南方大城市工作,但他看到山区缺教师,就下定决心到这个学校任教。十六年来,他尝尽了酸甜苦辣,不但为学生们传授文化课知识,还义务担当起了学生们的生活老师,对学生们的生活起居进行无微不至地照顾。由于条件很苦,每年学生的书本和作业本,都是他骑摩托车到四五十里外的镇上把书本和作业本运回来,然后发到学生手中,等等这些虽然他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累,但是看到一个个学生能够走出大山,学生们能够快乐地在学校成长,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不耽误一节课,千方百计上好每一

     节课”,这是张玉滚给自己定下的铁的纪律。张玉滚坚守着内心的这份淳朴执着,用无私的爱浇灌乡村的教育之花,学生的成绩和进步让他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他所教学生的成绩在全镇也一直名列前茅。在学校条件艰苦、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张玉滚不得不把自己磨炼成“万金油”——全科型教师;大山里薄弱的师资条件,并没有阻挡学生们求知的渴望——美术课,张玉滚带领学生们到校外,拿起画笔,就地取材,教同学们画山、画水、画出眼前的大自然,让大山里的孩子也能放飞自己的梦想。三尺讲台,给了张玉滚诠释为人师表的小舞台,也给了他传授知识和施展才华的机会,孩子们一张张天真稚嫩的笑脸,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让他懂得作为一名教师的伟大,让他清贫的人生感知到了温暖。

     大山深处的学生基本都寄宿在学校,中午放学到了吃饭时间,孩子们会拿着自己的餐具,排好队打饭。为孩子们做饭的是张玉滚的妻子,妻子很朴实,不善言谈,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给学生打饭。多年前,她的中指、无名指在一次给学生做饭轧面条时被机器轧碎造成了残疾,这些年她把苦埋在心里,终日为学校90 多个孩子的一日三餐忙碌着,用自己那份淳朴善良,默默支持着丈夫的事业。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2 年 6 月,编外 11 年的张玉滚正式成为在编的人民教师,实现了他从事教育的梦想,而张玉滚觉得,这正是他教育之路的开始,在这条教育道路上,他能够做的、要

     付出的还很多很多。

     “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像张玉滚这样诚实质朴的人民教师,表现出了高尚的品德和顽强的意志,无私奉献,默默无闻,把自己的心血和力量献给教育事业,身上闪烁着师德的绚烂光辉。

      学习了张玉滚的感人事迹后,我很感动 , 从中学到了很多 , 也让我重新熟悉了教师这份职业 , 在如今的这个工作岗位上

     ,我想我应该用一份真挚的态度去对待,争取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为教育事业尽微薄之力。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心得体会 4

     1.懂得了教师的人格力量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教师的人格力量来自于学术水平与道德情操的完美统一,不仅要学识渊博,更要通过言传身教,通过榜样、无言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要使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理想,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为人师表、垂范师德的基础。

     2.要不时的为自己“充电”。作为教师应该走在时代的前列,要走在时代的前列,首要一条就是具有深厚而广博的学识。要重视终身学习。因为,当今世界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更使传统的教育和学习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在未来社会中,就业模式将会产生巨大的变化,无论从事哪中职业,都将存在终身学习的需要,更何况我们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更应该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时时告

     戒自己:终身学习是我们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3.认识到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教师的职责。因为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致力于培养时代所须的人才,迎接即将来临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知识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我们进入一个“学习化”时代,只有具备“学会学习、善于学习”能力、善于及时更新知识结构的新型人才,才能适应这一时代要求。同时也懂得了——今天我们怎样当老师,明天,什么样的老师才够格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确实作为一名教师,须学会认识时代的特征,关心国内外大事,善于接受来自各方的挑战、接受来自各方面尤其是教育、科学技术方面的信息,使自己思考、从事教育实践具有时代气息,身上要有时代的年轮。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心得体会 5

     最近几天,研读了教师节前夕在_师范大学的重要讲话,深感触动。提出了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标准,让我看到了差距,明确了方向。_年我被学生投票选为“我最喜爱的老师”,是我任教十八年来最珍惜的荣誉,又让我树立了新的目标。

     “老师还要具有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的品质。离开了尊重、理解、宽容同样谈不上教育。”我自己是从事工业设计 专 业 教 学 的 , 设 计 界 经 常 提 的 一 个 观 点 叫“user-centereddesign”,即“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尊

     重、理解、宽容”也反映了教育理念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尊重学生,就是要把学生放在对等的地位来进行交流,树立平等的教学思想。教学是平等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也是平等的,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也同样受到教育。不是说老师和学生打成一片称兄道弟才是尊重,也不是说在毕业答辩的时候老师对学生百般挑剔就是不尊重。作为老师,要对自己的每一堂课负责,你站在讲台上时讲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对学生产生影响,把每节课上好才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对“教师”这份职业的尊重。

     理解学生,就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创造和谐的教学关系。有很多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如以前的“好管”,我觉得十分正常,在信息时代长大的孩子理应有更多的个性。每个孩子天生都是热爱学习的,他们从出生那天开始就对未知世界充满兴趣,他们只用了一年左右时间就学会了直立行走,他们只用了两年不到的时间就掌握了一门语言,他们的学习能力毋庸置疑,而之所以对学习感到懈怠,是因为失去了兴趣。所以与其用点名的方式要求学生到课率,不如把课堂内容设计的更加精彩来吸引学生。

     宽容学生,就是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学术观点,建立开放的教学环境。我把教育比作种树,有的学生是桃树,有的学生是梨树,非要把不同的学生培养成一种模式就像把桃树种成梨树一样徒劳。工业设计是交叉学科而不是边缘学科,要建立从人文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从艺术到技术、从零售业到制造业、从心理

     学到环境生态学的大设计观;思维要开放,不受固有的条条框框的限制,设计没有只有更好,没有的标准只有评价的角度不同,设计多元化已成为新时代的显著标志。

     教学的主体是学而不是教,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人,用对自己负责的态度,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教学过程中,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型学习,重点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_年我在美国做访问学者,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参加一个学生的科技社团活动,有个工程师协会的学生发问:“你为什么学工程?”如果是中国学生,答案可能是家长的建议、社会的需要、就业的前景等等,而美国学生自己的答案是:“itscool!”从这个答案上我看到了美国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和学习热情,这恰恰是我们中国学生所缺乏的。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老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性格爱好、脾气秉性、兴趣特长、家庭情况、学习状况不一的学生,必须精心加以引导和培育。”我们的教育从中小学开始就强调共性的东西,强调标准答案和统一考试,指出了个性教育的重要性。所谓教学,重心不在教,而在于学,只有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心得体会范文【精选 5 篇】相关文章:

     ★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5 篇【精选】

     ★ 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心得体会精选 5 篇

     ★ 2020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心得体会精选 5 篇

     ★ 关于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学习心得 2020 精选【5 篇】

     ★ 2020 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精选 5 篇

     ★ 2020 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心得体会 5 篇

     ★ 2020 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个人学习心得范文 5 篇

     ★ 学习 2020 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优秀事迹心得 5 篇

     ★ 2020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学习心得感悟 5 篇

     ★ 2020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学习心得 5 篇

    篇八: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

    教书育人楷模事迹 xx同志在 3 5 5 年的教学科研生涯中,忠 诚 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甘于奉 献 献,勇于创新,深受教师和 学 学生的爱戴和好评。“学高 为 为师,德高为范”,他严格 要 要求自己,兢兢业业、脚踏 实 实地地为教育事业奉献着自 己 己的光和热。教学工作方面 , ,他从 1977 年任教来, 几 几十年如一日潜心学问、刻 苦 苦钻研,以治学严谨,因材 施 施教的工作态度时刻影响着 周 周围的师生,受到了一致好 评 评。教学中他十分注重教学 改 改革、教学方法研究和教育 观 观念的转变,课堂上他积极 营 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环境, 并 并将教学改革成果应用于实 际 际教学,本篇文章来自资料 管管理下载。充分发挥了学生 的 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 的 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 果 果,深受学生喜爱,年平均 教 教学工作量均在 300 学时 以 以上,学生评教分也名列学 院 院前茅。先后获得了省第六 届 届“教学名师”奖、学校首 届 届教学名师奖、教学优秀奖 、 、教学成果一、二等奖等。

     在 在关爱师生方面,他始终贯 彻 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 念 念,八年来每月资助一名贫 困 困生,用一颗爱子的心关心 学 学生成长,以自己的言行引 导 导学生要关心、关爱他人, 教 教育学生先学会做人,再学 会 会做事的道理。如遇有学生 情 情绪低落,他会在课后主动 与 与他们交谈、沟通,并鼓励 他 他们,使他们树立人生远大 理 理想和抱负。先后获得省高 校 校 “三育人”先进个人、 省 省首届“师德先进个人”等 荣 荣誉称号。他关心青年教师 的 的成长,每逢新教师来校工 作 作,

     他都认真地参与听课, 真 真诚、和善地指出不足之处 , ,指导他们成长,帮助解决 教 教学中遇到的困难,使青年 教 教师逐渐成为学校的骨干教 师 师与优秀教师。在学科建设 及 及科研中,作为学科带头人 , ,他带领学科组成员进行科 学 学研究,鼓励教师积极申报 课 课题,并从自己的课题经费 抽 抽出部分给予资助,体现了 一一名老教师甘为人梯的奉献 精 精神。近年来主持省部级重 大 大、厅局级科研 10 余项。

     本 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 。

     。其中对胃癌和前列腺癌的 研 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申 报 报发明创造专利 5 项。发表 论 论文 50 余篇,其中被 SC I I 收录和在一级杂志上发表 8 8 篇。获得各类科研奖项 1 0 0 余项。并以负责人身份申 报 报成功省部级平台 1 个。

    篇九: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

    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X 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

     一、汪秀丽 为了山城的孩子

     —— 记河北省张家口市职教中心校长汪秀丽

     站在河北省张家口市职教中心的校园,仰望校门,一排金色大字映入眼帘:“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高于一切”。

     这是这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治校理念,也是这所学校校长从教 42 年来奋勇拼搏、无私奉献的动力源泉。“为了山城的孩子”,这一宗旨和信念已经融入了这所学校校长的办学的思想,融入了校长的一言一行当中,成为校长恒久的教育梦想。

     这位校长,就是特级教师、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张家口市职教中心校长汪秀丽。

     “ 当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1972 年,年仅 19 岁的汪秀丽踏上了三尺讲台,当上了班主任。“当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是她初为人师的梦想。

     在教师、班主任这一平凡的岗位上,汪秀丽连续 10 年被评为张家口市劳动模范,还先后荣获市三八红旗手、省优秀教师等称号,年仅 24 岁就当选为河北省党代会代表,25 岁的时候当选为第五届河北省人大代表。

     “ 当一名人民满意的校长”

     1997 年,44 岁的汪秀丽被任命为张家口市职教中心校长。

     然而,汪秀丽是含着眼泪接任校长职务的。众所周知,1997 年,中等职业教育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进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阶段。首先是大中专学生不包分配了,还有普高热持续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升温,就业形势严峻等诸多因素汇聚在一起,使得全国许多职业学校不得不关、停、并、转,张家口市也随后相继撤并了三所职业学校。面对严峻的办学形势,“校长”这一职务意味更多的是重任和挑战。而作为一个女同志,她的一双儿女即将参加中考、高考,一直生活在一起的公公婆婆已经年近八旬,爱人的工作更是忙得不可开交,正是家人最需要陪伴和照料的时期。而“校长”这一职务,意味更多的是必须为工作付出更多的时间,做出更多的奉献。

     领导的重托,教职工的信任,和一个省人大代表、党代表的使命感、责任感,驱使汪秀丽只有接受,不能退缩。在矛盾、担忧和含着眼泪的抉择中,“当一名人民满意的校长”这一新的理想又刻上了心头。

     “思路决定出路,思路有多宽,出路就有多广。”这是汪秀丽在接任校长后对全体教工讲的第一句话。上任伊始,汪秀丽以最短的时间带领 12 名中层干部深入到青岛、大连、天津等地区 10 所国家重点职业学校参观、学习,在学习中深化对职教形势的认识和分析:职业教育是跨界的教育,是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连接最直接最紧密的教育,德国的职业教育被称作是二战后德国创造经济奇迹的“秘密武器”,我们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汪秀丽以冷静的思辨为自己的学校准确定位:中等职业教育,不是没有出路,而是急待大力发展,我们必须正视困难,迎难而上,办好中职,造福百姓。

     汪秀丽以清晰的思路提出了一系列办学指导思想:要站在经济的角度看教育,站在教育的角度看职业教育;要贴紧市场办学,坚定不移地走校企联合办学的路子;要提高质量求生存,办出特色求发展,打造品牌争一流,要把加快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当作必须解决的攻坚任务……

     汪秀丽以过人的胆识和魄力响亮地提出了“三年创建省级名牌,五年冲击国家级重点,十年建成全国一流中等职业学校”的奋斗目标。

     汪秀丽以 17 年如一日的坚守和奋斗,倾尽全力为山城孩子的美好未来铺路奠基……

     “ 职业学校就要围着市场转”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

     “学校围着市场办,专业跟着产业变,教学围着岗位转。”作为职业学校的校长,汪秀丽始终认为,自己的第一要务就是研究市场,不断创新学校的专业设置,必须把专业办在企业的兴奋点上,办在职业技能的紧缺口上。

     1997 年,汪秀丽决心大力开发计算机专业。当时在张家口市,拥有计算机的单位还是凤毛麟角。但汪秀丽认准了信息技术必将飞速发展的前景。她在全校教工大会上说:办法总比困难多!以此来鼓励自己,也激励大家。当年,计算机专业一跃成为全校最大的骨干专业群。随后,她与国内知名企业紧密联办,与国内著名高校不断合作,与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合作交流,逐步形成了 12 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群。毕业生迅速占领了全市各个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领域,法院、银行、商业系统、建筑系统各单位争相到该校聘用学生,创出了学校计算机专业品牌,还为首都近百家知名企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学生始终供不应求。2002 年,学校计算机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示范专业;2005 年,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2000 年的一个夜晚,汪秀丽随意地浏览报纸,一则短短的百字消息引起了她的注意:国家西部大开发将投资 50 个亿新建 20 个机场。一个想法迅速成形——开发航空乘务专业。汪秀丽派出四路人马,奔赴首都机场深入调研,赴海南、深圳航空公司探路,到哈尔滨摸底……随后在张家口市三家媒体历史性地连续打出招收空姐的广告,从航空公司请来专业人士面试。面试当天,学校门前车水马龙,30 个名额,吸引了 2000 多人报名……两年后,学校打开了深圳、海南、厦门等五大航空公司的大门,56 名“空姐”、“空少”飞上蓝天,成为了河北省第一代航空乘务员。

     自 1998 年开办了首个对口高考班以来,汪秀丽就明确了“一手抓高考,一手抓就业,两个拳头都要硬”的办学思路,成为河北省内高等职业院校人才主要输送基地。16 年来,汪秀丽先后拓展了计算机、建筑、财会等 7 个对口高考专业,还下大力开办了美术高考专业,与天津蓟县中专联办了天津春季高考班,在就业类专业增设了成人高考课程,努力延长学生受教育年限。2013 年以来,学校又抢抓国家加快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机遇,大力推进与高职院校的融通,先后与北京及省内 7 所高职院校洽谈合作,努力为学生开通继续学习的绿色通道。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

     在汪秀丽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果敢的决策下,学校创新设置了 22 个分支专业,形成了信息技术、航空乘务、动漫游戏、学前教育和餐旅服务五大专业群,为学校源源不断地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 要为孩子们搭建成才立交桥”

     为了圆学生的就业梦、升学梦,这些年来,汪秀丽坚持立德为先、育人为本,坚持“成长、成人、成才、成功并重”的德育原则,全力推进“全纳教育”,使“我们的眼里没有差生”深植每一名教工心灵;创建了“课堂教学建构素质,文明养成规范素质,特色活动拓展素质,劳动训练强化素质,社会实践提升素质”的“五维”素质培养模式;组织开展的新生军训、技能大赛、成人仪式、为校服务、校园艺术节、体育节等积淀而成学校十大德育活动品牌,为学生留下终生难忘、受益一生的高中时代。

     汪秀丽扭住教学中心、质量重心不放松,始终站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根据高考、就业的不同特点,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分级考核,依托校企合作的资源优势,全力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强化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不断提升实训基地建设水平,强化教育教学各环节的精细化管理,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内涵式发展,促进了育人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的大幅提升。

     目前,学校已为社会培养输送了近 30000 名毕业生。可以说,是职业教育成就了孩子们成人成才的梦想,是职业教育为这些孩子们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 把砝码投向工作那一端”

     “因为有爱,才有激情;因为激情,才有对事业的无比忠诚;因为忠诚,才会有献身事业的大无畏的勇气和魄力,才会有不到黄河不回头的坚韧和执著。”在河北省百名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报告当中,汪秀丽这样解析自己。

     人到中年,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爬坡”年龄,身为女性,家庭和生活的担子也与日俱增。但职业学校办学,校长需要操心的事太多了。1998 年 5 月, 因为全市职业教育现场会在学校召开,而家中 3 位亲人相继离世,汪秀丽却没有请假一天;2003 年非典期间,当年学校对口高考首次冲刺天津大学单招考试,女儿在家备战高考,她却没有时间陪女儿,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校 5 名学生考入天津大学,女儿却落榜了;2004 年,正当她奔波在寻求实训楼建设资金的路途中,90 岁的公公独自在家摔伤了腿,她虽然心急如焚却赶不回来;2006 年,原市第三中学(市艺术高中)并入学校,为了把艺术高考做大做强,她忍着腰椎病痛驱车 1000 多公里,远赴大连等地学校求取经验……

     对亲人的愧疚,时常噬咬着汪秀丽的心,但她一次次地对自己说: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一个人民满意的校长,应该知道,在个人和集体、在生活和工作的天平上,应该把砝码投向哪一端……

     2000 年,启动校园改扩建工程,汪秀丽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上,筹钱太难;不上,将错失发展的机遇,学校可能就会在竞争中被淘汰。最终,她还是大胆决策:要坚定不移地发展学校,要敢于用明天的资金来办今天的事业。

     征地、拆迁,面对上千万的资金,主管教育的副市长问她:“秀丽,行不行?”她立下了军令状:“只要我们几个班子成员还在,就一定将学校办好、建好。”

     然而,一次开会当中,汪秀丽接了一个电话后,久久没有抬头,只见豆大的泪珠一颗颗落在桌面上,又是工程催款的电话。

     看到校长为了学校建设如此为难,老师们纷纷要求把自己有限的薪水借给学校支援学校建设。就这样,在学校建设最困难的时期,大家三次慷慨解囊,共支援学校 1850 万元,许多教师甚至向亲朋好友借款支援学校。

     崭新的实验楼、办公楼、教学楼、实训楼、图书楼先后拔地而起,两个塑胶运动场相继落成,学校占地面积扩大了 6 倍,建筑面积翻了 4 番,专业实训室逐步达到了 85 个。2013年 6 月 16 日,总投资约 6000 万元的综合实训大楼又破土动工,预计 2015 年底交付使用。校园面貌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学校跨越式发展抢占了先机,也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17 年的校长历程,大事难事数不胜数,每一项工作她都亲力亲为,与全体干部教工干在一起,冲在一线。清晨,她迎接全校师生的亲切笑容;夜晚,校长室经久不息的灯光,已经成为激励全校师生辛勤工作、刻苦学习的不竭动力。在她的精神引领和感召下,学校人人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都在为学校的发展出力献策,校园处处洋溢着奉献者奋斗者的激情,老师们虽然都很平凡,但正是这些平凡的人组成了不平凡的团队,大家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钻研,特别能奉献,爆发出了职教人巨大的力量,为中等职业教育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 做人民满意的教育家”

     如今,张家口市职教中心已经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成为了国家重点、国家示范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

     2008 年 3 月,汪秀丽光荣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她抓住一切机遇宣传职业教育,连续五年提出的关于加大职业教育投入、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严格就业准入制度等建议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采纳。

     几年来,汪秀丽多次在全国、省、市各级各类会议、论坛上介绍办学经验,成为了在全国职业教育系统享有较高声望和影响力的专家型校长。2012 年 6 月 28 日和 7 月 12 日,她先后两次应邀参加了教育部职业教育专题座谈会,汇报了省市及学校办学情况,提出加大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投入、尽快建立职业教育生均经费标准等建议。

     任校长 17 年来,汪秀丽先后荣获五一劳动奖章、省管优秀专家、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百名杰出校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多项荣誉。现在,她正带领全校教职工全力冲刺国家中职示范校这一奋斗目标。在从未停歇的脚步中,一个新的职教梦正在她的心中回荡,那就是:办世界一流的中职学校,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立业兴邦,最终用“职教梦”托起中华民族的“中国梦”。

      二、谢小双

     不放弃一个学生的好教师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

     —— 记上海市杨浦区辛灵中学校长谢小双

     有一种爱,叫师爱;有一种关心,叫坚持。面对管教失败、自我放弃的孩子,他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他们,以父爱般的真诚感染他们,一个都不放弃。他,就是上海市辛灵中学校长谢小双。

     救火校长,用强烈使命感创造特殊教育奇迹

     那一年,辛灵中学突发一起学生自杀事件,给学校和师生、家长带来极大冲击……谢小双临危受命,从包头中学调到辛灵中学,担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当谢小双踏进辛灵的校园,眼前的一切让他震惊!这是一所怎样的学校啊?学生中来自离异、单亲、重组家庭的占 63%,低保家庭的占 1/3。学生绝大多数是行为不良、学习困难,打架斗殴、夜不归宿、沉湎网络、小偷小摸的情况经常上演……

     谢小双的震惊,不仅因为学生偏差的行为,更因为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良知。他知道,每一名成长困难学生的心灵,一定遭受过伤害;他们的经历,一定有不为人知的辛酸和苦辣。他更知道,挽救一个孩子,就是挽救一个家庭,就是为社会减少一份不安定因素。于是,谢小双立下了这样的目标——让人人成功,人人成才。他对教师们说,这个“成功”的定义是这些孩子将来能够自食其力,做一个好公民。

     从此,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轻抚校园时,谢小双的身影便会出现;每周伊始,当学生照例到校开始一周的住校生活时,谢小双就会出现在某个学生家门前接他(她)上学;每月下旬,当一个月的紧张工作告一段落时,谢小双就会召开质量分析会,细致分析每个教师的教学、每个学生的状况,给出对策。

     夏天,谢小双冒着高温,四处奔波,精心策划,建立起辛灵中学“青少年教育指导...

    篇十: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

    育人楷模先进事迹材料 事迹一:

     常黎明,男,汉族, 32 岁,中共党员,巩留县东买里乡中学教师。

     13 年的教育生涯,无私奉献、执着探索,不断从经验与感悟中走向理性与科学,着力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立体化施教,全方位育人,具有独特的教学风格。注重培养新任教师,做好传帮带工作。他的教育理念、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等对我校的美术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为推动我校的教育教学 改 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

     曾 曾于 XX 年、XX 年、 X XX 年获巩留县东买里 乡 乡中学“学科带头人” ; ;XX 年 7月 获巩留 县 县中“小学教师基本功 大 大赛”一等奖;XX 年 8 8 月 获伊犁州“中小 学 学教师基本功大赛”二 等 等奖;XX年7月 获 巩 巩留县“廉政文化作品 征 征集”活动一等奖;X X X年6月 获“新疆教 育 育系统廉政文化进校园 作 作品创作”三等奖;X X X 年 10 月获“第五届 新 新疆中小学教师三笔字 ” ”一等奖;XX 年 7 月 被 被评为乡级和校级“优 秀 秀党员”。等荣誉称号 。

     。

     常黎明老师是我校 一 一位青年骨干教师,1 3 3 年来,他热爱自己的 本 本职工作,专注于教育 教 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 教 教学能力,特别是他爱 校 校如家、爱生如子的朴 素 素情感,成为每一位教 师 师工作的典范。在我校 开 开展师德建设的活动中 , ,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 , ,一名教师,积极参与 到 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之中 , ,为全校教师做出了表 率 率。

     一、勤奋自学, 不 不断进取。

     常黎明, 1 1998 年毕业于云南 省 省昆明地质学校美术系 , ,1998 年参 加教 育 育工作,XX 年加入中 国 国共产党,中教二级教 师 师。

     常黎明老师从教 以 以来,忠诚党的教育事 业 业,教书育人,为人师 表 表。常黎明老师具有强 烈 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 任 任感。善于学习、勤于 实 实践、勇于创新、甘于 奉 奉献。十几年来,他淡 泊 泊名利、默默工作、无 私 私奉献,取得了优异的 成 成绩,堪称教书育人、 师 师德高尚的楷模,备受 学 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 的 的尊重。

     常黎明虽有 扎 扎实的美术教学基础, 但 但他从不满足已有的知 识 识水平,十几年如一日 , ,结合自己的专业及相 关 关知识苦学不辍。经过 多 多年的自学,他终于把 美 美术水平提高到一个新 的 的层次,为了检验自己 的 的美术水平,他曾多次 参 参加国内外不同的美术 书 书法作品比赛,均获得 了 了不同等级的荣誉。为 了 了提高自己的美术水平 , ,他不但涉猎一些高雅 的 的作品,还为县内外一 些 些企事业单位制作宣传 牌 牌,而且从不计报酬。

     在 在常老师看来,制作一 些 些专业性很强的东西, 更 更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 平 平和教学能力。

     近年 来 来他曾先后发表了许多 教 教研和学术论文,并多 次 次参加区、州、县级美 术 术研讨会,受到了同行 的 的好评。

     二、勇于教 改 改,追求卓越。

     为了 适 适应教育改革的新形势 , ,他认真学习现代教育 理 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

     为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 的 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美 术 术能力,除了教材外, 常 常老师还积极开发课程 资 资源,把学生带入到丰 富 富多彩的美术世界,充 分 分利用互联网给学生增 加加辅助教学材料,及时 介 介绍国内外政治、经济 、 、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的 消 消息,这不仅开阔了学 生 生的视野,而 且让学 生 生在趣味丰富、轻松愉 快 快的气氛中学会了教材 上 上学不到的知识。常老 师 师还结合学生的实际, 组 组织全组教师学习校本 教 教材,效果很好。

     他 与 与很多学生建立网上联 系 系,通过互联网辅导学 生 生的学习有关美术中的 一 一些技法和知识。他不 仅 仅辅导他所教年级的学 生 生,还辅导其它年级对 美 美术感兴趣的学生。这 充 充分体现出一名优秀教 师 师的高尚品德。

     为了 全 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水 平 平,营造一个健康向上 、 、人人参与的美术学习 氛 氛围,他带领全组老师 大 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

     。常黎明老师的美术教 学 学模式,有力地推动了 我 我校的美术教学水平, 也 也影响和带动了全县的 美 美术教学。

     常黎明老 师 师,多年来,就是这样 勤 勤奋地工作着。在教育 教教学岗位上,他用自己 的 的智慧和汗水谱写了一 首 首心灵之歌:教书育人 、 、为人师表、淡泊名利 、 、无私奉献。

     事迹二 :

     :

     渠桂荣,女,汉族 , ,1950 年生,中共 党 党员,教授,博士

     生导 师 师,河南太康县人。1 9 976 年毕业于河南师 范 范大学化学系,后留校 任 任教至今,一直工作在 教 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 始 始终保持着满腔的工作 热 热情。现任河南省有机 重 重点学科点第一学术带 头 头人,河南省有机功能 分 分子化学重点实验室主 任 任,国家级有机化学教 学 学团队第一负责人,兼 任 任河南省化学会常务理 事事,河南省化学会有机 专 专业委员会主任,享受 国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3 35 年的教育生涯,无 私 私奉献、勇于攀登、执 着 着探索,先后获得全国 模 模范教师、国家级教学 名 名师奖、全国三八红旗 手手,全国第四届巾帼发 明 明家创业奖、河南省优 秀 秀教师、河南省文明教 师 师,河南省十大女杰, 河 河南省优秀共产动员、 河 河南省高校教学名师, 河 河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 称 称号。

     “给别人一碗 水 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总 , ,渠桂荣老师形成了这 样 样的一种理念,作为一 名 名高校教师,必须具备 宽 宽厚的专业知识和扎实 的 的外语基础、高超的教 学 学艺术、优秀的科研成 果 果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3 35 年来,她也以这样 的 的高标准要求自己。“ 给 给别人一碗水,自己要 有 有一桶水”。作为高校 教 教师,只有具备扎实的 外外语基础才能与同领域 内 内的国外专家交流,学 术 术研究才能与国际接轨 。

     。渠老师能够在国际 S C CI 期刊和国内核心期 刊 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16 0 0 多篇,其中在本学科 领 领域国际顶尖级学术期 刊刊“J. Org. C Chem.”、“Or g g. Lett.”、 “ “ Green Ch e em.”

     等上发表论文 1 10 多篇,这都与她扎 实 实的英语基础分不开。

     然而,谁又能够想到留 校 校工作之前她还是一个 完 完全没有英语基础的人 。

     。她是文化大革命后招 收 收的第二批工农兵大学 生生,上大学时没有开英 语 语课。而她在初中、高 中 中学的是俄语。毕业留 校 校后根据工作的需要, 必 必须懂英语,而她对英 语 语还一窍不通。她就从 音 音标开始学起。当时渠 桂 桂荣已经 31 岁了, 上 上有近 70 岁的老母 亲 亲需要服侍,下有嗷嗷 待 待哺的孩子需要照看, 爱 爱人又在外地工作,而 她 她自己在系里担任助教 , ,每天上班,批改作业 、 、辅导学生、带试验课 , ,一天到晚忙得不可开 交交。有时累得晚上哄孩 子 子睡觉时,她自己也浑 然 然不觉进入了梦乡。一 觉 觉醒来,无论是夜里三 点 点还是五点,都不再睡 了 了,赶快爬起来学英语 。

     。就这样经过 3 年的不 懈 懈努力,她硬是啃完了 上 上海交大吴银庚主编的 3 3 大本大学英语教材, 具 具备了阅读专业文献和 撰 撰写英文论文的水平。

      在作为化学与环境科 学 学学院主抓教学的副院 长 长和有机教研室主任期 间 间,为了提高学院的教 学 学质量,她与化学院的 领领导班子和年级辅导员 一 一起想办法出主意,一 头 头抓学生,一头抓教师 , ,教与学之间密切配合 。

     。给师生营造了一个你 追 追我赶、奋发向上的良 好 好学习氛围,创造了一 个 个拼搏进取的教学科研 好 好环境。有机学科点连 续 续十几年教学科研成绩 突 突出,学院本科生考研 升 升学率由 2000 年的 3 30%上升到 XX 年的 近 近 60%,

     每年以 10 个 个百分点递增。同时, 该 该院硕士生考取博士的 升 升学率也稳定在 80% 以 以上。而由渠老师带领 下 下的有机化学学科的硕 士 士连续三年 100%考 取 取博士。而且分别获得 了 了北京大学、南京大学 、 、南开大学、复旦大学 及 及大连化物所有机专业 考 考点总分第一的好成绩 , ,从而大大提高了河南 师 师大在全国的知名度。

      “我为我的学生骄傲 , ,更为我从事的教育事 业 业骄傲!” 学高为师 , ,德高为范。多年来, 渠 渠桂荣坚持的教育方法 是是“用知识去启迪学生 心 心扉,用严教去规范学 生 生行为,用爱心去感受 学 学生真情,用关爱去指 导 导学生成长。” 在教 学 学中,重视本科生教育 的 的渠桂荣老师有着自己 的 的教学理念。她说,搞 好 好本科生教育是学生成 材 材的基础,对施教者来 说 说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 过 过程。在学术上取得骄 人 人的成果之后,她依然 坚 坚守在三尺讲台,她深 知 知讲台对一个研究者的 重重要性。为了给学生们 讲 讲好课,每节课前她都 要 要认真备课和试讲,力 争 争把枯燥的理论讲得生 动 动有趣,同时还要不断 地 地注入新的知识、新的 前 前沿信息,这样才能受 到 到学生的欢迎。况且, “ “讲好基础课也是对自 身 身专业知识的巩固和提 高 高。许多新的发明和发 现 现都离不开基础知识, 而 而新的知识、信息与基 础 础知识的碰撞,更能撞 出 出灿烂的火花,诞生新 的 的科研成果。”那些凝 结 结着她心血结晶的发表 在 在国际 SCI 源期刊和 国 国内核心

     期刊上的 16 0 0 多篇高质量的学术论 文 文和 12 篇获得的河南 省 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 便 便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30 多年来,渠桂荣一 直 直在告诫自己:“教师 是 是一个神圣而又富于挑 战 战性的职业。师德要高 尚 尚,课要常讲常新,这 是 是当老师最起码的要求 。

     。”她一直非常重视本 科 科生教学工作,常年奋 斗 斗在本科生和研究生教 学 学第一线,每年要上 6 0 00 多学时的课。在教 学 学中,她特别注意调动 学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 用用启发式、主线式的教 学 学方法,由浅入深地讲 授 授科学知识,采用多媒 体 体教学手段,增加课堂 容 容量,扩大知识面。逐 渐 渐地,她形成了自己的 教 教学特色,受到广大学 生 生的好评。学生在教学 评 评议中讲道:“听渠老 师 师讲课,是一种享受。

     ” ”“作为一名教师,这 是 是对我的最高奖赏。” 渠 渠桂荣很感动。

     现在 的 的渠桂荣教授桃李满天 下 下,她不时能分享他们 的 的快乐。她的研究生, 在 在国外发表一篇高级别 的 的论文,会立即发E- m mail 向她报喜;她 的 的学生获得了国家自然 科 科学基金的杰出青年基 金 金 200 万元资助, 也 也会立即打电话告诉她 ; ;还有她的一名研究生 被 被提拔为一所高校的副 校 校长后,专程跑来向她 报 报告;逢年过节,一张 张 张的贺卡、一封封的 E - -mail 承载着一颗 颗颗对老师的感恩之心, 纷 纷纷从世界各地传来, 令 令渠桂荣陶醉于学生的 成 成功喜悦之中,让她忘 记 记了一切劳累和烦恼。

     他 他说“作为一名教师, 还 还有什么能比这些更让 我 我高兴和骄傲的呢?我 为 为我的学生而骄傲,更 为 为我所从事的教育事业 而 而骄傲!”

     “只要新 药 药能研制成功,就是再 苦 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在近 40 年的科研与 教 教学生涯中,渠桂荣几 乎 乎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 。

     。暑假、寒假,她在实 验 验里做实验;“五一” 、 、“十一”是别人游玩 休 休息的黄金周,却成了 她 她做科研的黄金周。“ 因 因为这些日子没有课也 不 不开会,可以关闭手机 专 专心做实验。”常常一 进 进实验室,她就忘记了 吃 吃饭休息,从早晨忙到 深 深夜。2001 年元 旦 旦,渠桂荣和 2 个研 究 究生在化学楼做试验, 一 一直到次日凌晨 2 点 钟 钟才结束,化学楼早已 落 落锁,师生几人出不去 , ,只好每个人趴在实验 台 台上睡一会儿,天亮了 , ,又开始新的试验。展 现 现了她对学术研究的执 着 着和满腔热情。

     不畏 艰 艰辛,孜孜以求为渠老 师 师事业的成功奠定了厚 实 实的基础。1995 年 夏 夏天,为完成国家新药 基 基金课题,渠老师亲自 带带领两个研究生来到河 南 南省南乐县采集实验中 需 需要的大量原药材。他 们 们起早贪黑,一干就是 一 一整天。一次,烈日炎 炎 炎,高温酷暑,一直有 低 低血压的渠老师在采药 时 时突然感到心跳加快, 一 一阵难受,随之天旋地 转 转,晕倒在地。在农村 卫 卫生所里,醒来后的渠 老 老师也为此感到后怕, 但 但她认为“只要新药能 研 研制成功,及早为广大 乙 乙肝患者带来福音,就 是 是再苦再累,冒再大的 风 风险也是值得的!”十 年 年磨一剑,辛勤的汗水 终 终于迎来了丰硕的成果 , ,她的生成 C-N 苷键 高 高效催化技术打破了日 本本对核苷产品的垄断, 双 双手托起了中国的核苷 产 产业,降低了

     何干产品 的 的成本,让老百姓从此 吃 吃得起核苷药品。她也 因 因此获得了令人瞩目的 荣 荣誉--国家科技进步 二 二等奖。

     面对这些成 绩 绩,渠桂荣老师淡然而 欣 欣慰。她说:“这些成 绩 绩是我们化学与环境科 学 学学院师生精诚团结, 共 共同奋斗取得的,她不 仅 仅包含有我个人多年的 辛 辛勤和耕耘,同时还包 含 含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 的 的心血和汗水,包含每 一 一位研究生的无数个不 眠 眠之夜,包含领导和同 志 志们的关心和支持。” 平 平凡的话语里,让我们 看 看到了一颗金子般的心 和 和她淡泊名利的高风亮 节 节。

     “我更愿意尽自 己 己的绵薄之力来服务他 人 人,帮助他人。” 鸟 随 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 良 良品质高。由于科研和 教 教学上的突出成绩,渠 桂 桂荣受命担任河南师范 大 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 院 院副院长和有机化学学 术 术带头人。在作为化学 与 与环境科学学院主抓教 学 学的副院长和有机教研 室 室主任期间,渠桂荣老 ...

    推荐访问: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 教书育人 先进事迹 楷模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