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铭公文网 - www.sddayugaoke.com 2024年05月15日 10:23 星期三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稿4篇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2-08-27 09:25:1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稿4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稿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言材料汇总55篇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言材料【1】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稿4篇,供大家参考。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稿4篇

    篇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稿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言材料 汇总 5 5 篇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言材料【1】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丰富党员政治生活关键之举,通过此次专题研讨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更加深刻体会到“筑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重要性,我会把学习到的有关内容结合到平日的工作当中,武装头脑,认真工作,并全力的带动身边同事家人朋友们共建美好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青少年教育、社会教育,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的发展情况,在党中央的坚强有力领导下,各族人民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强、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林业。改革开放 40 多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林区的文化教育事业迈上了快车道,职工的生活越加丰富,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到职工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从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到文艺创作成果丰硕。林区文化事业发展成就巨大,多层面满足了职工的精神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认同,就要把牢正确的方向,创新方式方法;要增强各族人民的文化自豪感,将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融入对整个中华文化热爱之中,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就是长远之策、固本之举。

     “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一样紧抱在一起”做好一名党员的工作,增进文化认同,各族人民就能抱得更紧,更能凝心聚力,进而激发出更深沉而持久的爱国之情,共创繁荣而灿烂的

     中华文化,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此过程中的强化也必将提升中华文化的魅力,增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让我们在复兴路上走的更自信而坚实。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言材料【2】

     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民族团结奋斗精神,根据_x 区委宣传部文件要求,_x 街道办事处及时召开专题部署会,会议认为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现将我办近期相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开展“守望相助 团结进步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多种形式的宣讲活动 _x 街道办及各社区积极开展以“守望相助 团结进步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面对面,集中宣讲等多种形式的宣讲活动。

     在面对面宣讲方面,_x 街道办共派出 40 余名宣讲员走访 27 个居民小区深入 90户居民家中,把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传递到千家万户,受众人数达到 216 人,同时_x 社区与_x 小学 60 余名师生共同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活动,进一步引导辖区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集中宣讲方面,_x 街道办及各社区召集全体党员干部及辖区居民群众代表开展了以守望相助 团结进步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集中宣讲活动 10 余场,在宣讲活动过程中在场的学员认真听讲,不时询问,详细记录,并表示,“面对面”“肩并肩”“零距离分众化、互动式的宣讲,更有助于他们进一步深入了解新时代中国共产觉的民族理论政策,党员干部纷纷表示,下一步将结合工作实际,在学懂弄通上下足动夫,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切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深做细做实,为街道各族群众构建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

     在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宣传方面,_x 街道办不仅多次召开部署会议,而且还成立了宣讲队,街道干部_x 作为一名蒙古族人,率先垂范,近半个月她挨家挨户,用亲切、朴实的语言和亲和力面对面与少数民族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宣讲祖国统一、民族团结 32 次,使大家深深地认识到作为中国人,不论哪个民族、哪个地区的,都必须学好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这既是宪法法律赋予的责任,也是每个公民国家意识和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

     二、开展惠民文艺演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中秋”“国庆”双节即将到来之际,为进一步促进辖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营造辖区内各民族群众和谐共处的社会氛围,_x 街道办各社区联合内蒙古民族演艺集团开展了以“迎中秋庆国庆民族团结一家亲惠民文艺演出 10 余场,此项活动不仅丰富了广大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对人民群众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提升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直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对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起到积极作用。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民族团结教育是党的民族工作的需要,是进行国情教育的需要,是对内加强民族团结、对外反渗透、反分裂形势的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今后_x 街道办将继续按照中共_x 区委,区政府的要求,把坚持和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始终牢记于心、贯穿于行,把深入学习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重大部署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进一步增强做好民族工作的自豪感、荣誉感和自信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街道将进一步充分利用微博、微信、中心组学习及各类学习讲堂坚定不移把党的民族理论改策方针落至实处,不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新时代取得新辉煌,巩固好、发展好“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局面,不断推动街道民族事务治理能力和水平再上新台阶,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言材料【3】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统一、团结的多民族国家。中国一共有五十六个民族,其中,汉族占了总人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其他五十五个民族人口较少,称为“少数民族”,比如满族、回族、傣族、苗族、壮族、土家族…… 民族融合一直都是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鲜明特征。在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

     有四个主要的时期,分别是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宋辽金元时期和清代。在中国近代史上,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中国各民族都面临着为实现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共同任务和使命。在长期抵御外来侵略的斗争中,各个民族之间建立的患难与共的关系和深厚的友情,也意识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重要性。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中央根据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状况,制定了民族区域自制制度。这项制度是从中国国情出发,体现了国家尊重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也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的原则。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稳步发展成就瞩目,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面貌焕然一新,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为了进一步改变民族地区的落后状况,全国打响了脱贫攻坚战,二零二零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这句话表明,缩小各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共同繁荣,共享发展成果,才是真正的“全面小康”。

     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部民族团结、融合发展、共荣共存的历史。在中国,“各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中华民族是一个共同体。

     而在美国,持续发酵的“乔治·弗洛伊德”事件暴露出西方国家存在严重的种族歧视问题。其实,西方种族歧视问题由来已久。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一直推行暴力、血腥的殖民主义政策。西方的殖民主义史是人类的一部黑历史。殖民主义是西方种族歧视问题的根源所在。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一些西方国家,因为社会制度、贫富分化等原因,导致有色人种和少数族裔受到不公正待遇。现在不少西方国家的民众为了表达对弗洛伊德死亡事件的不满,正在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

     相比之下,中国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才有了今天中国的繁荣昌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局面,继续为维护民族发展和实现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愿世界少一些暴乱和不公平,多一些和谐与平等!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言材料【4】

     “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

     每当说起这三个离不开,我就会想起我的“保护之神”。

     悲伤逆流成河 这是我人生中最大的转折,那一天,我瘦小的身躯拖着沉重的行李来到了内初班,离开了父母,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周围是陌生的面容,陌生的声音,陌生的影子。

     总感觉自己像个没家的孩子一样,整天看着一个个陌生的影子走进教室,周围没有一个朋友。

     阴沉沉的天气,冰冷冷的心,悲伤你留成河。

     梦里落花知多少 “当当当”考试开始了,我摸着自己那沉重的头,看着那模模糊糊的黑圈圈,泪水滑过我的脸颊。

     考完试了,我独自一人坐在教室,趴在那坚硬的课桌上,教室里安安静静的,只能听到我一个人的呼吸声,不知不觉中我进入了梦乡,在梦里,她来到了我的身边。

     长相依日光倾城 她轻轻地迈着脚步走了过来,温柔地说:“怎么了?生病了吗?”我被眼前的这画面惊呆了,原来她是我们班唯一一个汉族同学红霞,没来得及回答,她就把我扶了起来,关切地说:“走,我陪你去医务室。” 一路上,只听她不停地唠叨:怎么一点都不会照顾自己呢?为什么不注意自己的身体?你以为没人管你啊!”我只记得她说了很多,但实在是记不起来她到底唠叨了些什么! 这时,我觉得我的世界开满了美丽的向日葵,是世界上最美的向日葵。那段日子,红霞就像我的“保护之神”,只要有困惑,她就会出现在我的身边,在她无微不至的关心下,我的病也很快好了起来,一个霞光万丈的日子,我们拉着手,面向霞光许愿:做一生的好朋友,永不分离! 我的汉语水平不高,发音也不是那么的标准,在她的耐心指导下,我的汉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闲暇之余,我也会教红霞说几句维吾尔语,日子在我们的相伴

     中愉快的度过。

     民族团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更加发扬光大这种精神。民族团结是新疆稳定的“保护之神”,让我们手拉手,心连心,各民族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一起建设美好家园!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言材料【5】

     新疆位于祖国西北边陲,面积 166 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陆地边境线 5600 多公里,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等八个国家接壤,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在又成为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新疆,古称西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元前 60 年,西汉中央政权设立西域都护府,新疆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884 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省。1949 年新疆和平解放,1955 年 10 月 1 日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现有 15 个地、州、市,88 个县(市),其中 33 个为边境县(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 174 个团场。截止__年底,新疆人口为 1963.1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 60.5%。新疆共有 47 个民族成份,其中世居民族有 13个。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从新疆多民族的实际出发,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符合国情的`民族、宗教政策,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各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权力。目前,全区有 5 个民族自治州,6 个民族自治县,42 个民族乡。国家非常重视新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由解放初期的300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34.8万人,占全区干部总数的51.8%,一大批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管理人才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活跃在政府机构以及经济、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得到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教育、文化事业有了很大发展。目前,在新疆各类教育中均有多种少数民族语言的教学。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一直在新疆认真贯彻执行。宗教人士、宗教场所和群众正常的宗教活动受到尊重和保护。目前,全区有清真寺 23000 多个,

     充分满足了信教群众的需要。

     自 1983 年以来,我们新疆已连续 26 年在全区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越来越巩固。盼发展、求团结、思稳定已成为新疆各族人民共同愿望和共同追求。近年来,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维护新疆稳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骨干分子、暴力恐怖犯罪分子和宗教极端势力,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保持了我区的社会政治大局稳定。

     展望未来,新疆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和美好的前景。我们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新疆的各项事业的发展,国务院在__年专门发了加快新疆经济建设发展的 32 号文件,为今后新疆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后,我们将坚持以思想为指导,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技兴新和人才强区战略,加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力度,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集中精力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加快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持社会政治大局稳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新疆的长治久安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进步。

     新疆是祖国西部的一块正在开发的宝地,发展前景广阔。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新疆各族人民将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兄弟省区市的支持下,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努力把新疆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篇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稿

    3-专

     题

     讲

     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绘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壮美画卷【教学目的】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工作关乎大局。各民族大团结,为党和人民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基本保证。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力量。教学中,让学生全面了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和现实针对性,深入领会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政策举措。【重点内容】1. 讲清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基本国情。各民族共同开拓了辽阔疆域,共同书写了悠久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精神,凝结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2. 讲清楚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成就。民族地区如期实现脱贫,经济社会发展发生历史性变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广泛深入;各族群众不断增强“五个认同”,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3. 讲清楚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第五讲

     -94-“形势与政策”课专题讲稿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教学难点】1. 准确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基本国情2. 深入阐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教学导入】2021 年初,一部名为《山海情》的主旋律扶贫剧广受好评,圈粉无数。故事发生地——宁夏西海固和闽宁镇翻天覆地变迁的历程,是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于 20 世纪 90 年代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开展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闽宁模式”并结下丰硕成果的缩影,也是各族干部群众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典范。我国是历史悠久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新中国,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新纪元。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五十六个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推动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事实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我们就能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书写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崭新篇章。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说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党中央为什么强调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处理好民族关系始终是国家政治生活极为重要的内容。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各民族大团结,为党和人民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基本保证。现在,我们已经踏上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95-专

     题

     讲

     稿的新征程,必须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大团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伟力。一、团结之源:深刻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基本国情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发展,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民族实体,是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血脉相连、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焕发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在于各民族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依归;在历史波澜的沉浮跌宕中之所以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就在于凝结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1. 各民族共同开拓了辽阔疆域“邦畿千里,维民所止。”各族先民胼手胝足、披荆斩棘,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从白山黑水到西南边陲,从沙漠绿洲到渤海之滨,从蒙古大漠到雪域高原,各族先民以他们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打下了牢固基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凝结和铭刻着中华各民族先民的汗水和印记。自古以来,中原和边疆人民就是你来我往、频繁互动。特别是自秦代以来,既有汉民屯边,又有边民内迁,历经几次民族大融合,各民族共同开拓着脚下的土地。秦代设置南海郡、桂林郡管理岭南地区,汉代设立西域都护府统辖新疆,唐代创设了 800 多个羁縻州府经略边疆,元代设宣政院管理西藏,明代清代在西南地区改土归流,历朝历代的各族人民都对今日中国疆域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经过数千年风雨历程,今天,我们 960 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富饶辽阔,这是各族先民留给我们的神圣故土,也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美丽家园。各族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团结互助、繁衍生息,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深入人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越铸越牢,中华儿女必将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不断书写中华民族新的辉煌。

     -96-“形势与政策”课专题讲稿2. 各民族共同书写了悠久历史协同内外,天下一家。在我国历史上,无论哪个民族建鼎称尊,建立的都是多民族国家,越是强盛的王朝吸纳的民族就越多,从而共同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壮大。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逐渐形成了以华夏为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秦国“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开启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程。此后,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实现“大一统”为己任,都把自己建立的王朝视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正统,强调“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坠”,都是这个“大一统”的组成部分。中国历朝历代都十分注重维护多民族的“大一统”,并把它看作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分立如南北朝,都自诩中华正统;对峙如宋辽夏金,都被称为“桃花石”;统一如秦汉、隋唐、元明清,更是“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大一统”作为深入中华民族血脉的共同社会理想和政治价值,积淀成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这正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一脉相承、源源不断、生生不息的奥秘所在。秦汉雄风、大唐气象、康乾盛世,都是各民族共同铸就的辉煌历史;胡服骑射、北魏孝文帝改革、唐蕃会盟等,都是各民族共有的历史佳话。经过各个朝代、各个民族的共同努力,最终写就了源远流长、光辉灿烂、赓续不绝的中华民族史。3. 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文化“百川异源,皆归于海。”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我国各民族创作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伟大作品,传承了格萨尔王、玛纳斯、江格尔等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建设了万里长城、都江堰、大运河、故宫、布达拉宫、坎儿井等伟大工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都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特性。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自信而又大度地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展开历史长卷,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随处可见的舞狮、胡琴、旗袍等,都展现了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正是因为各族文化交相辉映,才让中华文化历久弥新。

     -97-专

     题

     讲

     稿这是今天中华民族拥有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也是各族人民人心归聚、精神相依的强大纽带。4. 各民族共同培育了伟大精神“人心所归,惟道与义。”千百年来,农耕文明的勤劳质朴、崇礼亲仁,草原文明的热烈奔放、勇猛刚健,海洋文明的海纳百川、敢拼会赢,源源不断注入中华民族的特质和禀赋,共同熔铸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进藏、凉州会盟、瓦氏夫人抗倭、土尔扈特万里东归、锡伯族万里戍边等就是这样的历史佳话。近代以后,面对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各族人民共御外侮、同赴国难,抛头颅、洒热血,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伟大史诗。其中涌现出一大批少数民族的卫国英烈、建党先驱、工农运动领袖、抗日英雄、开国将领,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在百年抗争中,各族人民血流到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共同体意识空前增强,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不断得到结晶升华,焕发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磅礴伟力。“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不断丰富完善,发挥了凝聚人心、引领进步的重要作用。各族人民共同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深深融进中华儿女的血液和灵魂,成为推动我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我国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对中华民族形成起决定作用的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而不是种族、血缘、地域、宗教等因素。正因为如此,中华文明才具有无与伦比的包容性和吸纳力,才可久可大、根深叶茂。二、变化之巨:全面认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

     -98-“形势与政策”课专题讲稿略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民族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引领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创新发展、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从雪域高原到塞外草原,从天山南北到西南边陲,各族群众生活蒸蒸日上,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各族人民心向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我国各民族面貌、民族地区面貌、民族关系面貌、中华民族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 民族地区如期实现脱贫,经济社会发展迎来历史性变迁打赢脱贫攻坚战,民族地区是主战场,无疑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全国 14 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 11 个位于新疆、西藏、内蒙古、广西、宁夏 5个自治区和贵州、云南、青海 3 个多民族省份或包含民族自治地方;832 个贫困县,有 420 个位于民族自治地方;120 个自治县,有 85 个是国家级贫困县;“三区三州”(“三区”指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四地州和四川省、云南省、甘肃省、青海省涉藏州县,“三州”指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深度贫困地区都在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摆在改革发展全局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出台的政策措施之密集、扶持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为民族地区发展注入勃勃的生机和活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从党的领袖到广大党员干部,情系贫困群众、心怀脱贫大业,全党目标一致、上下同心。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亲自督战,十几次深入民族地区调研,了解情况,指导脱贫。中央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制定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明确目标、路径和具体措施并一以贯之抓下去。各级财政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构建多元资金投入体系,为脱贫事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国家累计向新疆、西藏、内蒙古、广西、宁夏 5 个自治区和贵州、云南、青海 3 个多民族省份下达民族地区转移支付 3800 亿元、均衡性转移支付 2 万多亿元,有力支持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地开展了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的帮扶,实现从“输血”到“输血”“造血”结合,逐步走向自我“造血”的转变。产业扶持、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提升……

     -99-专

     题

     讲

     稿一项项改革惠及民族地区,一批批干部、专家帮扶民族地区,一笔笔扶贫资金注入民族地区,一个个扶贫项目扎实落地。党中央关心、全国人民支援,民族地区多措并举、尽锐出战,各族群众勠力同心、攻坚克难。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基本医疗等老问题一个个破解,昔日阻碍当地脱贫致富的“穷根”被一一斩断,民族贫困地区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汇成一组令人震撼的数字:2016 年至 2020 年,新疆、西藏、内蒙古、广西、宁夏 5 个自治区和贵州、云南、青海 3 个多民族省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 4203 元增长到 10770 元,增幅达 156%。截至 2020 年底,新疆、西藏、内蒙古、广西、宁夏 5 个自治区和贵州、云南、青海 3 个多民族省份 420 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3121 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8 个人口较少民...

    篇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稿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专题党课讲稿范文

      同志们:

     党史学习训练工作开展以来,我们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固"四个意识",坚决"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4、5 两月我们重点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简史》《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四本书,6 月份重点了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及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提高了我们党支部的政治站位和思想熟悉。

     为进一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化贯彻实行全省党史学习训练工作调度会议精神,根据厅机关党委《关于"七一"前后重点工作的通知》有关要求,讲授本次专题党课,首要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两方面内容,自觉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一、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达到空前团结统一,使我国发展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后"强起来"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这一宏大思想的理论意义,就在于其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详细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这一宏大思想的实践意义,就在于其开拓了通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真理道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中国梦供应了行动指南。这一宏大思想的世界意义,就在于其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才智和中国方案。

     (二)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核心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心,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用"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全面系统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奋斗目标、历史使命、社会

     首要冲突、战略步骤等一系列问题。

     "八个明确"是:一是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宏大复兴;二是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首要冲突是人民日渐提高的美妙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冲突;三是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四是明确全面进步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力量现代化;五是明确全面展开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六是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七是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八是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八个明确"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进行了全面系统地阐述,凸显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大旗帜的时代本色。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要求、详细要求和保障条件三个

     层面提出"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形成了一个有序排列、环环相扣的实践要求。

     第一个层面,包括"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进步改革"。这是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的总体要求,处于统领全局的地位,以确保"十四个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第二个层面,包括"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方面提出的详细要求,是"十四个坚持"的首要举措。

     第三个层面,包括"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总体国家平安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肯定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动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这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保障条件,是"十四个坚持"的战略依托。

     (三)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要强化理论武装。政治上的坚决、党性上的坚决,

     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决。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缘由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使全党越发坚决自觉地为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而奋斗。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把握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取得新进步,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心大政方针的理解,学深悟透、融会贯穿,增加贯彻实行的自觉性和坚决性,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力量。二要坚决抱负信念。要把共产主义远大抱负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抱负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坚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守共产党人的抱负信念;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抱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抱负的坚决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为抱负而拼搏、奋斗、奉献,在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要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通过创新引领和驱动发展,应对发展环境改变、增加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坚持协调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实行节省资源和爱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持开放发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

     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坚持共享发展,在不断把"蛋糕"做大基础上分好"蛋糕",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逐步实现共同富有。四要牢记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抱负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今日,中华民族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越到关键时刻,我们越要把党的初心、党的使命铭刻于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越发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五要勇于担当。这是是检验一名共产党员是否忠诚的试金石。要强化政治担当,旗帜鲜亮,立场坚决,增加"四个意识"、坚决"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面对大是大非不做疼惜羽毛的"绅士",要敢于亮剑;要强化事业担当,攻坚克难,奋勉有为,不当在岗不在状态、出工不出力的"泥菩萨",不打回避问题、推卸冲突的"太极拳",不摆照搬照套、故弄玄虚的"花架子",不设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的"软钉子";要不断增加党性观念,坚持原则,弘扬正气,克服"多栽花少栽刺"的好人主义,面对脆弱涣散要敢抓敢管、动真碰硬,面对歪风邪气要坚决抵制、绝不退让。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

     (一)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必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基础。从中心第二次工作座谈会提出"坚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中心民族工作会议提出"主动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再到党的十九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写入党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和基本遵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其根本内涵是五个"认同":一是对祖国的认同,我们宏大的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宏大的祖国,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统一。维护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能走向富强和发展。二是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中华民族是 56 个民族构成的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共同体,是建立在共同历史条件、共同价值追求、共同物质基础、共同身份认同、共有精神家园基础上的命运共同体。三是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纽带。要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旗帜鲜亮地反对把中华文化等同于某一个民族的文化、把本民族文化自外于中华文化的倾向。四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的认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决信念,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定趋势,也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必定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已成为各族人民的必定共识。五是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制度优势。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的根本。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我们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各族先民胼手胝足、乘风破浪,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体现我国各民族对中华民族与各民族的关系以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认知。所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中华民族与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中不同成员的关系,中华民族与各民族、各民族相互之间唇齿相依、休戚与共,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中华民族才有期望,各民族才有将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富强发展的思想基础才能打得更牢。由此可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气之魂。

     ***自治区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成立 74 年具有民族团结的完荣传统,书写过"三千孤儿入内蒙"、"各族人民建包钢" 等历史佳话,也有着都贵玛、廷-巴特尔等百姓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始终被誉为"模范自治区"。"根深叶茂、本固枝荣",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民族团结之花就会常开常盛,***各族干部群众紧密团结**年以来,区内各族人民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百姓安局乐业,**个国贫旗县全部脱贫摘帽,**个深度贫困地区奔入小康。民族团结是***民族工作的主线,是做好各项事务最基础、最长远的问题。高举各民族团结的旗帜,让中华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各族干部群众心灵深处,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为"建设亮丽***,共圆宏大中国梦"汇聚磅礴才智和力气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必定要求。

     (三)充分发挥通用语言文字的作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之间的交往沟通既是民族自身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民族关系的常态。实现中华民族的宏大复兴,必需促进各民族交往沟通交融,在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观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达到感情相依、情感交融。只有语言相通才能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形成高度认同,分散起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磅礴力气。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各民族、各地区广泛交往、全面沟通、深度交融,促进了国家经

     济建设和训练、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也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提高国民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发挥了不行替代的重要作用。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训练,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善策,符合各民族同胞的根本利益。

     同志们,我们要充分利用这次学习的契机,立足本职工作,把深化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改革发展实现宏大幻想的磅礴力气!

     一要制造性开展工作。要深化贯彻实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真正把学习成果变成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转化为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转化为各项工作的实际成效,努力在加快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的大潮中勇争先,描绘好新时代***数字政府发展新画卷。

     二要推动工作促进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只有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与正在做的事情有机连接,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要紧密结合我们单位的工作,把学习成果同完成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结合起来,防止"两张皮""空对空"。要敢闯敢试,逢

     山开路、遇水架桥,勇于涉险滩,敢啃硬骨头;要尽责担责,面对冲突迎难而上,面对危机自告奋勇,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要在艰苦中磨砺,做疾风劲草、当烈火真金,在摸爬滚打中提高才能,在层层历练中积累阅历,真正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谋划中心工作的详细思路、实行发展任务的工作举措、推动科学发展的实际成效。

     三要转变作风狠抓实行。要将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树立正确政绩观,真抓实干、转变作风,推动***中心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立足服务数字***大局,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开拓进取、勇于担当。为"建设亮丽***,共圆宏大中国梦"汇聚磅礴才智和力气。

    篇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稿

    讲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一百年来,我们党矢志践行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建立了伟大功业、铸就了伟大精神、积累了宝贵经验,在中华民族发展史和人类社会进步史上写下了壮丽篇章。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前仆后继、浴血奋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谱写了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

     我们 XXX 自治区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源地,具有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高举民族大团结旗帜,深入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积极践行守望相助理念,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形成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立足“两个维护”政治高度,着眼“两个大局”时代高度,深刻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做好民族工作,需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真抓实

     干、开拓进取,着力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针、决策部署在 XXX 落地生根、取得实效,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民族理论方面做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这一论断的提出有一个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心所归,惟道与义。’在百年抗争中,各族人民血流到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共同体意识空前增强,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 个民族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中华民族是居住和生活在我国领土上的 56 个民族的统称,是我国各民族普遍认同的共同体。也就是说,凡是居住和生活在中国领土上的民族,包括现有的,以及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都属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我们只有深刻领会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涵要义,才能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精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各级党委要把民族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懂不懂民族工作、会不会搞民族团结作为考察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要加强民族领域基础理论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的话语体系,

     提升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要夯实基层基础,推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一起做好民族工作。要重视民族工作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支持民族工作部门更好履职尽责。

     我们要始终牢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丰富党员政治生活关键之举,通过此次专题研讨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更加深刻体会到“筑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重要性,我会把学习到的有关内容结合到平日的工作当中,武装头脑,认真工作,并全力的带动身边同事家人朋友们共建美好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青少年教育、社会教育,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 XXX 大兴安岭林业的发展情况,在党中央的坚强有力领导下,各族人民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强、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林业。改革开放 40 多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林区的文化教育事业迈上了快车道,职工的生活越加丰富,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到职工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从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到文艺创作成果丰硕。林区文化事业发展成就巨大,多层面满足了职工的精神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认同,就要把牢正确的方向,创新方式方法;要增强各族人民的文化自豪感,将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融入对整个中华文化热爱之中,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就是长远之策、固本之举。

     “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

     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一样紧抱在一起”做好一名党员的工作,增进文化认同,各族人民就能抱得更紧,更能凝心聚力,进而激发出更深沉而持久的爱国之情,共创繁荣而灿烂的中华文化,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此过程中的强化也必将提升中华文化的魅力,增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让我们在复兴路上走的更自信而坚实。

    推荐访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稿 共同体 演讲稿 中华民族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