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铭公文网 - www.sddayugaoke.com 2024年05月20日 17:09 星期一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因素分析8篇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2-09-22 09:15:04

    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因素分析8篇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因素分析 专题论述现代农村科技2021年第1期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I—王莹莹((武汉轻工大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因素分析8篇,供大家参考。

    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因素分析8篇

    篇一: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因素分析

    论述 现代农村科技 2021 年第 1 期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I —王莹莹( ( 武汉轻工大学湖北武汉 430000 )

     )摘 摘 要 :

     十九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农村经济发展 , ,

     在此背景下 , 发展乡村旅游经济以促进农民增收 、 、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无疑是一条切实可行之路 。

     本文

     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产品同质化 、 、

     旅游政策制定随意化 、 产业融合程度低 、 从业人员

     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 。

     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可行

     性建议 , 以期推动打造区域乡村旅游品牌 , 助力乡

     村振兴 。

     。关 关 键字 字 :

     乡村旅游经济 ; 精神内核 ; 品牌意识1 引 引 言我国是农业大国 ,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大多

     数 , 农村经济获得长足发展对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

     至关重要 。

     十九大以来 ,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乡村发

     展的总蓝图被提岀并逐步实施 , 从整体战略层面对

     我国农村的发展做了概括 , 从经济 、 政治 、 文化 、

     生态 、 民生等各方面具体指岀了我国美丽乡村的建

     设方向 。我国广大农村生态优美 、 乡风淳朴 , 各具特色的

     风土人情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业 、 实现

     脱贫致富 、 迈向新生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 。

     各地政府意识到发展乡村旅游的机遇 , 想方设法开发

     本地旅游资源 , 但我国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中仍存在

     各种问题 。2 我国 乡 村旅游存在 的问题 及原 因 分 析2.1 乡村旅游同质化严重 , 旅游产品缺乏地区特色 。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改变 , 人们开始了对美好生

     活的追求 , 体验不同地区风土人情的旅游活动逐步成

     为人们的首选 。

     旅游日益成为现代人生活中的新风

     尚 , 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加入游客的行列 , 旅游市

     场日益庞大 。

     乡村地区与城市截然不同的慢生活节

     奏 , 悠然舒适的田园风光 , 以及多民族的风土人情吸

     引了大量城市观光客的到来 , 同时给当地农民带来了

     可观的经济收入 。

     但由于缺乏深入系统的规划 , 旅游

     产品同质化严重 , 其结果导致旅游产品吸引力较差 ,

     政府乃至乡民投入可能血本无归 , 不仅削弱了政府的

     公信力, 同时也严重挫伤了乡民参与当地旅游产业的

     积极性 。2.2 乡村旅游政策缺乏持续性 , 政策制定随意 。

     在我

     国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 , 政策的连续性和持续性非常

     关键 。

     自乡村旅游业兴起以来 , 各地旅游设施建设也

     进入高潮 。

     但近年来接连爆岀的旅游烂尾工程造成的

     窑 5 窑资源浪费触目惊心 , 其背后更是折射岀一些地区旅游

     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如政策随意性大 , 投资把控

     不严 , 投资范围偏窄 , 尤其是对本地区的乡村旅游发

     展没有系统长远的规划 , 政策随着领导换届随之改变

     的问题突岀 。2.3 乡村旅游相关产业融合程度低 , 游客体验较

     差 。

     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地在产业融合度方面存在以

     下问题 :

     其一 , 位置大多较为偏僻 , 交通不便 ; 其

     二 , 旅游住宿条件不具特色且单一 ; 其三 , 在饮食

     方面大多以当地特色为主 , 但缺乏灵活性 , 不能满

     足游客在口味方面的个性化需求 。

     综上可以看岀 ,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缺乏地区性的整体规划 ,

     缺乏

     产业间的协同配合 , 景区关联性差 , 由此导致游客

     体验较差 。2.4 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匮乏 , 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

     齐 。

     旅游行业在我国是新兴的朝阳产业 , 乡村旅游更

     是旅游行业的后起之秀 。

     新兴产业的普遍问题是缺乏

     专业创新型人才 , 这也是我国乡村旅游业面临的严峻

     问题 。

     目前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大多是乡民 , 从业过

     程中存在较多问题 :

     一是缺乏必要的沟通技巧和服务

     意识 , 能够为游客提供的情感体验较少 , 如 :

     当地民 俗历史的系统讲解 , 游客的参与性互动等等 。

     二是卫

     生意识差 , 服务不细致 , 在不知不觉中降低了游客的

     游览体验 , 不利于游客良好印象的建立 , 从而无法吸

     引回头客 。

     三是我国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普遍学历较

     低 , 素质良莠不齐 。

     四是旅游行业普遍收入较低 , 没

     有基本的生活保障 , 难以吸引高层次人才就业 , 岀现

     后继无人现象 。3 我国 乡 村旅游 发 展建 议3.1 深入挖掘乡村旅游精神内核 , 突岀地域特色 。

     从

     本质上讲 , 旅游是人们对特定文化消化和吸收的过

     程 , 是一种精神的享受 。

     任何一个民族 、 一个地区在

     千百年的演变发展中都会有其团体共同的精神信仰 、

     情感价值 、 生活习惯 、 处事原则等等 , 这些都延续在

     一些乡土活动中 , 乡村旅游发展首先要对地区历史演

     变 、 文化传承进行系统完备的研究 , 并提炼其中的文

     化内涵和精神内核作为本地区旅游发展的核心与特

     色 。

     并通过一些特色的民俗活动 , 让游客参与其中 ,

     增强他们的体验感 。

     我国幅员辽阔 , 地域差异大 , 各

     地区均有自身的特色与优势 , 只有根据自身特色 , 扬

     长避短 , 才能在当前激烈的乡村旅游产业竞争中赢得。

     。. .。

     。

     2021

     年第 1

     期现代农村科技专

     题论述生存空间 。3.2 构建乡村文化旅游体系 , 强化政策引领作用 , 加

     强政策的持续性 。

     乡村旅游想要获得长足的发展 , 当

     地政府持续且稳定的政策支持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

     政

     府政策的持续稳定是其建立公信力的重要方式 。

     乡村

     文化旅游体系的构建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 从乡

     村旅游文化内核的发掘 , 到旅游活动的规划 、 旅游线

     路的设计 , 再到旅游设施的建设等需要大量的时间来

     完成 , 故而政策的持续稳定至关重要 。

     乡村旅游发展

     政策的稳定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

     一是政府对乡村旅

     游的支持政策需要长期不变 , 不断完善区域内的交

     通 、 住宿 、 餐饮等配套设施 , 以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

     展 。

     二是地区旅游发展规划不能有大的改动 ,

     区域内

     的乡村旅游发展精神内核保持不变且保持一致 , 最终

     在区域内形成特点鲜明 、 卖点突岀 、 独具一格的乡村

     旅游体系 。政策能够持续稳定的施行又有两个必要条件 , 其

     一 , 要建立审慎的政策制定和修改制度 , 广泛听取民

     意 , 对政策的可行性严格把关 , 用制度约束权力 ; 其

     二 , 对地区关键领导人的任用要考虑其与前任领导人

     的施政理念的差别 , 慎重选人用人 。3.3

     加强产业间的协调联动 ,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

     旅

     游业的综合性要求其产业发展必须与配套的交通 、 住

     宿 、 餐饮融合发展 。

     由此可见 , 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区

     除了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和异域风光之外 , 还需要有

     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 。

     只有这样游客才能在游玩期间

     身心舒畅 , 才会吸引回头客 。

     这需要相关部门在做区

     域旅游规划时着眼全局 , 把乡村文化旅游作为其中一

     部分进行规划 , 让区域内的各个行业成为整体的一部

     分 , 既各司其职 , 又相辅相成 , 共同促进区域经济的

     发展 。3.4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 , 加强人才培训 。

     创新是发展《 现代农村科技 》 稿约1 、 、

      来稿要求 。

     来稿讲求科学性 、 新颖性和实用

     性 。

     要求结合实际 、 突出主题 、 内容新颖 、 技术真

     实 、 数据可靠 、 层次清楚 、 文字精炼 。所介绍的技

     术 、 经验 、 措施要具体可靠 , 具有可参照性 。

     。2 、 、

      文章格式 。

     文章题目要求简明确切 , 能概括文章主题 (20 字以内 ) , 避免大题目小文章 。

     各级标题

     依次用 1 、 1.1 、 1.1.1 ........ 表示 , 同级标题序号要一致 。

     文字以 1986 年 10 月 10 日国家公布的 《 简化字总

     表 》 所收录的简化字为准 。

     发送文稿前 , 请认真审阅

     一遍 。

     。3 、 、

      作者 、 工作单位 。

     文章作者应限于实际参加

     文稿工作人员 。

     请在文稿上注明作者姓名 、 单位名称 、 、

     联系地址及邮政编码 。

     方便时请注明联系电话 。

     。4 、 、

      稿件修改 。

     本刊编辑部根据出版要求对来稿

     的第一动力 ,

     人才是创新的根本 。

     乡村旅游业面临着

     人才紧缺的局面 , 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培养旅游专业

     人才 , 采取校企联合培养的方式 , 这种定量保质的人

     才培养方式能源源不断地为农村输送旅游专业人才叭

     其次 , 要建立切实可行的社会保障机制 , 实行末位淘

     汰与优胜晋级的管理体制 , 让有真才实学的人能有用

     武之地 。

     最后 , 由地区相关部门组织原有旅游从业人

     员进行培训 , 使原有从业人员树立服务意识 , 增强服

     务技能 。3.5 打造地区旅游品牌 , 注重宣传包装 。

     自媒体时

     代 , 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条件 , 打造现代化的营

     销理念 。

     在网络时代乡村旅游需要打造自己别具一

     格的特色 , 创造自身乡村旅游品牌 。

     打造乡村旅游

     品牌 , 首先要发掘自身特色 , 也就是精神内核 , 并

     围绕其进行宣传包装 , 如设计自身旅游标志 、 宣传

     口号 、 特色景点 、 特色活动等等 。

     其次 , 要善于宣

     传 , 如创办地区旅游官方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号对自

     身进行宣传 , 在举办一些重大活动时邀请相关媒体

     进行采访报道等 [ 2 ] 。4 结语乡村旅游产业方兴未艾 , 恰逢疫情的考验 , 正是

     市场淘汰低下产品的时刻 , 在如此背景下 , 发展乡村

     旅游更需要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 系统的规划以及现代

     化的发展策略 , 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自身的发展

     空间 ,

     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参 参 考 文 献[ 1 ]

     董菁 , 毛艳飞 , 张良 .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乡村旅

     游产业的优化升级研究 [ J ] . 农业经济 , 2018

     (9) :

     :

     50

     〜 52.[ 2 ]

     刘晓英 . 产业融合视角下我国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研

     究 [ J ] . 改革与战略 , 2017

     (9) :

     :

      182-185.进行文字加工 , 如不同意修改 , 请在来稿时注明 。

     本

     刊已加入 CNKI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 如不同意文章

     录入电子数据库 , 请在来稿时注明 , 本刊将另作处理 。

     。5 、 、

      刊用 。

     来稿一经刊登 , 赠当期样刊并酌付稿

     酬 。

     3 日内未接到刊用通知的 , 可自行处理 。

     来稿请

     自留底稿 , 无论刊登与否恕不退稿 。

     来稿文责自负 , ,

     请勿一稿两投 。

     。6 、 、

      投稿方式 。

     邮寄或发 E

     —

     mail 均可 。

     投寄地址 :

     :

     石家庄市和平西路 598 号 《 《 现代农村科技 》 编辑部 。

     。地址 :

     石 家庄市 和平 平 西路 598 号邮编 :

     050051电话 :

     0311

     -87652160发 发 行 :

     0311

     -87652329邮箱 :

     xdnckj@126.com•

     6

     •。

     。. .。

     。

    篇二: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因素分析

    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

     社会科学 2020 年 12 月 05

     85 吉林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孙会敏

     秦亦诚 长春大学 经济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摘要:乡村旅游发展是吉林省经济建设,尤其是乡村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吉林省乡村旅游发展的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吉林省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总结出在宣传力度、民俗特色挖掘、产品质量、经济来源、基础设施建设、村民素质、管理机制等方面存在的制约因素,阐释其产生原因并一一提出针对性建议与发展策略,最终实现吉林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乡村旅游发展;制约因素;经济建设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1 吉林省乡村旅游发展的意义

     吉林真吉林,长白郁嵚岑。人杰地灵的吉林,有着地大物博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吉林的发展也离不开这些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而作为农业大省,吉林省农业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比例将近一半,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自然也是创造财富的摇钱树。与很多发达地区不同,吉林省的乡村旅游发展起步相对较晚,但在最近几年随着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呈现出持续发展蒸蒸日上的向好趋势。乡村旅游对于全省经济发展尤其是促进产业融合实现乡村振兴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人与自然的调节器;是地方产业的节拍器;是人才发展的挖掘器;是文化振兴的助推器。

     乡村旅游发展是人与自然的调节器。吉林省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想到吉林,人们会自然而然想到长白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利用好祖国的好山好水,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正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意义所在。发展乡村旅游,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笔,在让广大游客领略无限风光的同时,也要注重乡村的经济发展、乡村的生态保护、乡村居住环境的建设与乡村资源的合理运用。

     乡村旅游发展是地方产业的节拍器。乡村是农业发展的“根据地”,而依靠乡村旅游的发展,乡村将不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桃花源”。调整产业结构,整合资源,将优势力量引向农村,实现农业、旅游业与农村三者均衡发展。发展乡村旅游,能因此调节各行业各产业的合理分配。

     乡村旅游是人才发展的挖掘器。作为将近一半的全省人口,吉林省的农业人口群体必定是卧虎藏龙,而乡村旅游的发展,便能知人善用。吉林省的乡村旅游,涵盖农、牧、渔、林等多个方面,加上与之共生的饮食、住宿、导游、交通等服务业,其产生的大量就业岗位能满足乡村各行各业的人才,大力推动乡村经济建设发展。

     乡村旅游发展是文化振兴的助推器。泱泱白山松水,是近代东北亚历史发展的见证者,多民族融合更是加深了吉林文化底蕴的厚度。乡村旅游发展对于振兴民俗文化与乡土文化相结合共发展大有裨益。游客在欣赏自然景观的同时,通过各异的服饰、饮食、习俗与特产来了解当地别样的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精神文明水平。

     2 吉林省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与制约因素

     2.1 吉林省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党中央与国务院日益关注乡村旅游发展,而“乡村振兴”也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响应国家的号召,吉林省各部门对于乡村旅游的发展也愈发重视,2014 年下发的《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旅游支柱产业的意见》与 2018 年下发的《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 2018 年实施方案》都成为吉林省乡村旅游的政策助力。近年来省内乡村旅游的发展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远超全省平均水平,成为全省旅游业的新基石,也是吉林“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排头兵。尤其是各地旅游村的民族特色越发浓厚,延边与长白等地的朝族文化、查干湖的蒙古族民族村以及乌拉街的满族风情等都吸引了大量游客,促进当地消费的同时也将当地文化播向四方。

     2.2 吉林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

     2.2.1 民俗特色停留在表面,服务业特色不明显 作为一个多民族融合,尤其是朝族特色明显的大省,吉林省乡村旅游的民俗特色是其一大亮点。然而本应好好把握的财富却并没有被充分利用在第三产业上。在很多民俗村举目环视,街头充斥着的还是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连锁店以及沙县小吃、兰州拉面等连锁小吃店,而朝族风味小吃、蒙古族以及满族等少数民族的特色餐饮只能在角落里求生。另一方面,各大景区内的商店里,只有部分土特产与一些华而不实的纪念品。作为农业大省,吉林省的农产品本应层出不穷,人参、鹿茸更是稀有珍贵,而如此这般大自然的馈赠,却并没有合理利用。同样,纪念品也只是流于表面,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并没有被充分挖掘。

     2.2.2 各自为战,产品同质欠缺质量 在各地民俗村的街头巷尾,都能看到各式各样的特产店。然而尽管各地风俗和其拥有的乡村旅游资源不尽相同,但吉林省没有真正“对症下药”,无法充分挖掘各地不同的民俗文化进行针对性发展,各村特产大同小异,显然不能体现其文化的多样性。并且这些产品缺乏统一管理,没有大品牌大公司系统开发,粗枝烂叶现象严重且产品开发层次较低,市场开发力度不足,对于游客的吸引力有限。随着社会发展与飞速的经济建设,人们对于优质产品的需求日益提高,而民俗村的产品显然无法满足。

     2.2.3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经济来源单一 发展乡村旅游,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游客接待力是其重要支撑,而相应的经济要求自然不低。而对于这些乡村旅游景区,村民与小企业因为信用不足与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很难获得银行及各大贷款公司足够的资金支持。没有足够的资本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脚步也因此缓慢。很多乡村道路崎岖,酒店数量少且服务品质低,无法适应与日俱增的游客需求,令人望而却步。

     2.2.4 村民素质堪忧,环保意识欠缺 乡村旅游在乡村开展,乡村旅游发展的主体尤其是农林牧渔业的主体,绝大部分就是村民本身。在吉林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实践过程中,村民的自身素质普遍较低,他们的文化水平与经济收入很难支撑其适应高质量旅游产品的开发需求,只能停留在简单的歌舞表演和传统娱乐项目,尽管热情不减,但实际效果差强人意,提升空间有限,无法满足更高标准的需要。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环境保护上。由于素质不高,环保意识不够,很多村民急功近利,对于乡村的自然资源过度利用、乱砍乱伐现象屡禁不止、垃圾随意抛弃、严重污染周边生态环境,原本充满魅力的自然风光仿佛被蒙上了一层黑纱,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遭受到严峻考验。

     2.2.5 机制尚未健全,缺乏科学管理 大部分村民同时也是乡村旅游的主要管理人员。因为文化程度的差异与专业知识的薄弱,他们中的很多人对于旅游管理知之甚少,甚至是一窍不通。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与管理能力做支撑,就造成了在实际服务过程中心有余而力不足,或者是用力过猛,发生事倍功半的现象。而政府虽然一直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设,但具体的管理机制尚未健全,没有进行系统性的管理,发生问题就像烫手山芋谁也不愿出面解决,也为乡村旅游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打上了问号。

     3 吉林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深挖文化内涵,做到表里如一

     民俗村与民俗餐饮同舟共济,杜绝快餐店与连锁店的垄断,大力扶持当地特色餐饮。中华饮食文化琳琅满目,应该让更多的特色小吃店林立街头,加速当地农家乐健康美食的

     社科论坛 86

     2020 年 12 月 05 发展,同时也能促进这些店家不断改善服务质量,实现良性竞争,而不是让享受美食被解决温饱所替代。对于周边的文化渲染,要由表及里,表现各自文化的不同精髓,让游客能够了解文化背后所要展现的民族精神与民俗特色。

     3.2 产品生产政企联合,统筹兼顾

     现有的产品生产技术低下,各自为战。政府应与大企业、大品牌合作,对土特产、农产品等进行全面的系统生产,用高科技高水平的生产技术打造安全、放心、卫生的农副产品。同时,对于这些产品,还可以开发相关的文化延伸产品,如图书、多媒体等,让游客在品尝的同时,也能了解这些产品在吉林的悠久历史与文化传承。对于鹿茸、人参等珍贵食材,在保留原生态销售的基础上,开发出相关口味的小吃、零食,让广大群众都买得起,尝得到。

     3.3 扩大融资渠道,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紧跟国家“六稳”、“六保”方针,对于乡村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政府应牵头银行与贷款公司拓宽融资渠道,给予资金支持,但也要严管投放门槛与信用审核,做到“多给钱”,但不“乱给钱”。与此同时,对于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也要与时俱进,在交通、饮食、住宿等多个环节下功夫。既然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就要做到让游客“进得来”、“吃得香”、“住得好”。口碑不是光靠自身宣传而来,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自身服务品质上来了,游客才会络绎不绝,回头客才会与日俱增。

     3.4 提升村民素质,加强环保意识

     应定期对村民开展素质教育,引领其学习例如歌舞剧、乡村文学、农民画等多元化的文化表现形式。更应加强村民对于生态保护的自觉性,开展垃圾分类等宣传,对于不按规定生产、破坏生态环境的商家进行严惩,使乡村旅游能够得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3.5 健全管理机制,提升服务水平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聘请旅游等服务行业的专业师资来给村民循序渐进地教授相关知识,挖掘各行各业人才,物尽其用,做到事半功倍,避免发生“好心办坏事”的现象。同时应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政府对于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展要严格把关,进行实地考察,统筹兼顾,总揽全局。对于平时的经营,也要定期对环境、消费、卫生、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进行考核,不合格者要严肃整顿,打造精品乡村旅游。

     4 结束语

     吉林省乡村旅游的发展尚存在许多制约因素,本文主要归纳总结为宣传力度不足、民俗特色挖掘不够、产品质量低下、经济来源欠缺、基础设施落后、村民素质较低、管理机制不全等方面,并一一给出了解决措施。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地方产业的协调、人才发现与培养、文化振兴的助力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地大物博的吉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与人文历史优势,如能跟随“乡村振兴”战略的步伐,解决乡村旅游的制约因素,那么吉林省乡村旅游的发展也会越快越好,实现“站天池之巅起舞,在长白山下看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平.吉林省加快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径探究[J].南方农业,2019(24):114-115. [2]朱显平,姜杨.乡村振兴战略下吉林省乡村旅游的发展逻辑 、 障 碍 及 路 径 选 择 [J]. 延 边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版),2019(4):89-143. [3]王铮.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吉林省和龙市为例[J].广东蚕业,2020(6):148-149. [4]孙鹏程.吉林省民族特色乡村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乡村科技,2020(7):26-27. 作者简介:孙会敏(1982—),女,汉族,河南省周口市人,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11 级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长春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秦亦诚(1996—),男,汉族,上海人,长春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硕士研究生在读,学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项目 2019年度立项课题《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吉林省乡村旅游发展研究》,(编号 JJKH20191215SK)。

     (上接第 84 页)

     文化交流,提高跨界文化服务能力。博物馆可以发展相关小纪念品商业,在商品中融入博物馆特色文化元素,建立属于自己的品牌优势,推动文化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旅融合下发展博物馆旅游经济具备充足且优良的现实条件,对实现博物馆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针对当前环境博物馆还应该强化自身建设,提高博物馆文化旅游经济发展,开发更多的文化产品,强化公共服务水平,从而实现旅游与博物馆经济的全方位结合。

     参考文献

     [1]钟旭.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下的博物馆公众服务创新理念研究[J].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19(6):76-79. [2]付森.文旅融合发展下的博物馆公众服务创新理念探讨[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8):112-113. [3]刘博.文旅融合发展下的博物馆公众服务创新理念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8(33):226-227.

    篇三: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因素分析

    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 篇

      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

      随县人文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态势较好。但是随县乡村旅游起步相对较晚,也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基础设施落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交通相对不便。虽然村村通公路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基本的交通状况,但某些景区旅游路线道路太窄,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比如唐镇华宝山村,道路太窄、错车困难。二是接待能力有限。游客的吃住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比如尚市镇群金村“桃花文化节”吸引了周边游客前来体验,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总体接待能力,成为了制约发展的瓶颈。

      2.市场发育不成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旅游资源开发不够。虽然乡村自然风景优美,文化底蕴深厚,但名城风貌、自然生态资源特色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尚未转化为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品。二是“六要素”挖掘不够。“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产业的六要素。只有充分挖掘此六要素,才能形成完善和成熟的旅游市场,最终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乡村旅游的发展更是如此。从目前随县已经形成一定影响力的乡村旅游产品来看,仍然存在旅游六要素挖掘不够、乡村旅游产业链条过短的问题。例如尚市桃花节主要靠卖油桃增加农民收入,桃花节作为乡村旅游的产业带动效果并不明显。此外,神农牡丹谷、草店芍药园等景点的季节性过强,无法形成持久动力。也就是说,目前随县乡村旅游精品多以半日游为主,留不住人,经济带动效果不显著。

     3.瓶颈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资金瓶颈。乡村旅游的特点之一是初期投入大,见效相对较慢。有些投资人在早期难以准确预判投资金额,结果容易导致资金周转困难。二是技术瓶颈。不少乡村旅游以经济作物为基础,这些经济作物的种植需要较高的技术要求。需要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做支撑,才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信息瓶颈。不少旅游企业在发展初期缺少国内市场、市内市场调查,造成信息不对称。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乡村旅游地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好交通、食宿等问题。与交通部门合作,开辟旅游专线,为游客出游提供方便。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项目PPP 模式,鼓励私营企业、民间资本与政府合作,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地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2.创新乡村旅游投融资体制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的融资支持,解决乡村旅游资金投入问题。

      3.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发挥随县人文底蕴深厚的优势,把各种乡村民间娱乐艺术如舞狮、高桥、吹打乐、花鼓、民歌对唱及各种民俗表演纳入乡村旅游产品中,形成系列和规模,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产生规模经济效益。

      4.与高校合作寻求技术支持。合理配置和共享双方资源,使双方的优势得到最佳互补。引进高校人才参与旅游项目开发和管理。邀请农业专家为村民提供经济作物种植技能培训。

      5.合理规划,形成随县旅游品牌效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旅游地的区位条件、资源特色、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及客源市场等进行认真和详实的调查与评价,打造出具有随县特色、与乡村环境相协调、具有品牌效应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6.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积极引导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利用自然生态、

     民俗文化、特色农业、林业等资源开发旅游项目,让农民参与旅游产业,实现就业创业和脱贫致富。吸纳村民参与景区建设,改善旅游基础设施。

      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

      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旺盛、富民效果突出、发展潜力巨大,一直被视为新时期居民休闲度假旅游消费的重要方式,同时也肩负着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快速提升,旅游尤其是乡村旅游正成为发生频次极高的旅游行为,特别是围绕城市周边开展的周边游、农家乐等形式正普遍存在于全国各地。

      根据文旅部发布的《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监测报告(2019 年上半年)》显示,2019年上半年全国乡村旅游总人次达**.*亿次,同比增加**.*%;总收入**.*万亿元,同比增加**.*%。截至 2019 年 6 月底,全国乡村旅游就业总人数***万人,同比增加**.*%。

      乡村旅游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各大旅行社也纷纷开辟新的乡村旅游产品,农家乐、民俗村、古村落、乡村度假村等特色产品层出不穷。途牛旅游网监测数据显示,2018 年,途牛有关“乡村”、“农家乐”、“乡村度假”等关键词的搜索量相比 20**年增长了**%。与此同时,乡村旅游产品的咨询量、预订量也在持续上升。

      不过,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目前还存在着如产品形式比较单一缺乏特色、同业竞争现象严重;部分地区、标准化品牌性差等诸多问题。总结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目前大多数政府对乡村旅游层面理解不深,概念混乱

      旅游业严重降低了乡村旅游的丰富性,并掩盖了很多其他类型的乡村旅游。这其中又包含许多以单纯的农业观光为主的乡村旅游景区规划,多数乡村旅游产品未能真正体现乡村旅游的各个层面,有的甚至歪曲了乡村旅游的内涵,影响了

     产品的吸引力。

      二、资源开发各自为政

      由于人才的缺乏,乡村旅游开发和经营中普遍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资源与资金没有形成有效的合力,乡村旅游普遍存在规模小,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片面强调对乡村自然资源的开发,多数乡村旅游处在“吃农家、住农家”的粗放阶段,忽视了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开发以及对乡村旅游文化狭义和片面的理解,忽视了对农村其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三、乡村旅游缺乏合理有效的规划和策划

      由于资金缺乏和意识不足,在缺少策划规划的情况下,依葫芦画瓢,立马开工,开发中只重规模,不讲质量,粗制滥造,许多乡村旅游开发存在较大盲目性,只考虑当前,不顾长远,有的乡村旅游开发本身就是一种破坏。此外部分乡村在开发乡村旅游时人工痕迹过于明显,城市化倾向严重影响到乡村旅游的特色。

      四、各地方开发产品特色少、雷同多

      目前,国内乡村旅游主要集中在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等旅游产品的开发,而乡村文化传统和民俗资源的开发还不够重视。乡村旅游过分的依赖农业资源,缺乏文化内涵,地域特色文化不突出,开发模式单一。此外,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缺少特色产品,整体水平偏低,配套设施不完善等现象。

      五、专业人才非常匮乏

      目前,乡村旅游的开发和研究均处于较低层次上,精英人士外流导致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人员相对较少,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在实际的农村旅游经营中,许多农村旅游区由村干部或当地农民管理。乡村旅游管理人员和农民旅游意识亟需加强,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与低素质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相矛盾,乡村旅游处于粗放经营形成轻管理、低质量、低收入的恶

     性物循环中,这也制约了现代中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乡村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未来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要通过增加农民参与度的方式来保护农民的利益,通过增加农民参与到乡村旅游的自觉性和自愿性使其能够参与决策并分享相应收益。

      第二,各地要依托本地不同的自然禀赋、产业基础、历史文化、发展趋势保持原貌加以开发。在发展乡村旅游要将旅游产品与农业的产业环节进行衔接以此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乡村旅游产业链从而推动农业三产的融合。

      第三,要尽快建立乡村旅游标准体系,这个体系应该包括旅游度假村、旅游景点民俗接待户的服务标准,特色产业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乡村旅游发展开发的环境保护标准、生态修复的技术标准、开发设计标准、效益评估标准等。同时通过调查研究、适当培训、市场营销、加强管理来提高服务质量和品牌化建设。

      第四,要利用现成的网络架构形成免费版的政府乡村旅游宣传网站平台,实现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实施运作。同时在平台联网数据共享的基础上,通过汇集大数据并设计形成有效的分析模型,以此为基础使得旅游资源实现合理而有效的配置,同时通过景区景点细分、设置游客上限阈值等功能建立景区景点客流量实时监控预警机制从而提高景区调度和管理水平。

      最后,要通过创新发展来挖掘乡村旅游背后的乡村文明,在乡村旅游的规划设计、建筑开发、经营管理、旅游产品设计等诸多方面凝练乡土特色、弘扬乡土文化、挖掘乡村记忆、保护乡村原生态环境从而使得乡村文明得以自然传承和发展;同时也要引导和激发居民对本地区、本民族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以此形成自发保护乡村文明的内在动力和长效机制。

     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基于农村区域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设施和文化资源等乡村性与人文性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形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发展乡村旅游是推进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是解决高山移民搬迁扶贫、整村连片扶贫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重庆市乡村旅游突飞猛进,仅 20**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亿人次,营业收入***亿元,带动就业 50 余万人。按照《重庆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2020 年)》,到 2020 年,全市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将达**.*亿人次,乡村旅游总收入超过***亿元,吸纳***万农民就业。因此,可以说,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乡村旅游都将是广大游客出游的重要方式,是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必须切实抓紧抓好。

      一、重庆市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国际、全国性品牌缺乏

      纵观重庆市近年来打造的乡村旅游品牌,无论是节会活动还是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在国内外有较强影响力和知名度的还比较缺乏,即便如潼南油菜花节、乌江苗族踩花山节、黄水消夏避暑节等连续举办多届的乡村旅游节会活动,从其参与的对象、接待的游客和旅游综合收入来看,体量规模都还不是很大,聚合效应还不是很强。

      (二)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

      一些区县在发展乡村旅游中不注重自身乡村乡土内涵的挖掘,习惯于模仿成熟地区的产品形式,导致所开发的乡村旅游内容大同小异,给游客的感觉是“重复单调”,造成同质化经营,很容易产生市场风险,降低开发效益,缩短景区生命周期。

      一是在形式上“硬套”。如“黄水人家”本是石柱县依托自然生态和民俗文

     化资源打造的西南第一家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品牌,但在其他区县又出现了以“山谷人家”、“山桥人家”、“森林人家”等为名的类似农家乐,导致“人家”泛滥,弱化了前者的品牌形象。

      二是在内容上雷同。以赏花旅游目的地为例,就有大木花谷、乐天花谷、云都花海、七彩梦园、凤凰花海、兴隆花海、驛都花海等,其栽种的基本都是金盏菊、虞美人、薰衣草等,花的品种较为雷同,特色自然不够鲜明,并且有些本就相距不远,造成恶性竞争。如沙坪坝区的凤凰花海和九龙坡区的驿都花海两地相距仅有 30 多公里。

      三是在服务上相似。很多区县的农家乐为游客提供的乡村旅游服务都是餐饮、住宿、打牌、钓鱼、采摘,大多数农家乐的菜品也较单一,一些农家乐还被游客视为吃饭打牌的代名词,使乡村旅游内容单调,容易让人感到“好山好水好无聊”。

      (三)巴渝“乡土”特色不够明显

      一些地方在进行整体扶贫搬迁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一张图纸“打天下”,十里乡村“一个样”,民居民宿脸谱化、商业化、城市化,没有特色,无法使人体验到真正向往的良辰美景、田园风光和巴渝民居建筑特色,削弱了对城市消费者的吸引力。有的在开发乡村旅游项目中,片面强调对乡村自然资源的开发,忽视了我市作为巴渝古国深厚的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的开发,盲目性大,破坏性大,人工痕迹明显。

      (四)接待服务美誉度不高

      一是规划布局滞后。有些地方缺乏规划指导,一些农家乐由村民“凭想象”设计、“看财力”建设、“按兴趣”装饰,呈现无序开发状态,有的还导致资源浪费、重复建设。

     二是接待条件滞后。很多乡村旅游地的手机信号差,上网、打接电话不稳定,无线网络信号弱,有的 WI-FI 形同虚设,游客常常被置于“信息孤岛”境地。大部分农家乐热水偏小、水量不稳定,不能满足城市游客洗浴需要,特别是冬天问题更加突出。一些地方的住宿、餐饮、购物等接待服务设施以及游览景点、消防安全等设施不足。

      三是卫生条件滞后。一些乡村旅游地厕所清洁不够好,垃圾收集设施不规范,有的还未用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一些农家乐夏天蚊蝇到处可见,给人的感觉是花钱买罪受。一些乡村旅游没有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从业人员也没有健康证明。

      四是经营观念滞后。一些乡村旅游经营者小农意识重,只顾眼前凑合接待,不注重提高服务品质。大部分从业人员未接受过专业的系统培训,除了能提供一些必要的食宿接待外,对于当地的历史文化、遗闻趣事、风土人情等知之甚少,不能满足城市游客对乡村的渴求。多数经营管理者主要还是凭借个人经验和相互间的模仿进行经营和管理,无法把握全局和谋求长远的发展,不能满足乡村旅游内涵式发展的要求。

      (五)产品宣传推广不及时

      一是宣传意识淡薄。一些乡村旅游项目的宣传满足于一般性宣传层面上,主动、积极、及时地将产品、活动向广大市民和游客宣传推广的意识还不够强。

      二是宣传手段陈旧。一些乡村旅游项目的宣传还停留在节庆活动宣传、报纸电视宣传、资料发放宣传上,宣传手段基本上还是“老三篇”,在微博、微信、微电影、客户端满天飞的“微传播”时代难以吸引受众眼球。

      三是宣传形...

    篇四: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因素分析

    调研报告: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 乡村旅游促进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大致可以归纳为内容、政策主体、政策客体、传导途径、执行方式等方面。

     从内容上看,政策涉及的领域主要有金融、土地、资金、税务等。促进政策对农业、农村和乡村旅游方面的补贴,政策重点应向扶持发展家庭农场等新兴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在土地政策、财政、税收和金融等方面都需要进行扶持。

     从政策主体来看,地方政府的行为对政策有效性有非常大的影响。某些政策使得乡村旅游相关企业获得政府颁发的许可证、配额、执照、授权书、批文、特许经营证书等,这便人为造成稀缺,而政府在这个过程中也可获得“政治合法性”。

     从政策客体来看,个体的职业经历、经营理念、受教育程度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旅游经营户即政策扶持对象对政策的理解,因此产生不同行为也影响着政策的有效性。

     从政策传导途径来看,有效的传导途径可以提高政策的有效性。从政策执行方式来看,一刀切和差别化的方式是常见的两种,虽然差别化方式似乎应该更加有效,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并不都如愿。

      2 二、 当前我市乡村旅游促进政策实施情况及问题 总体来看,在以财政资金补贴等手段作为主要方式的政策带动下,我市乡村旅游出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但在支撑乡村旅游长期健康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瓶颈问题主要表现在:

     1. 重短期扶持,轻长期品质引导发展 目前主要促进政策是财政补贴,且很大一部分是在项目建成后一次性奖励补贴,而对关系乡村旅游长期品质发展的经营者培训、项目规划设计、经营管理、服务提升等方面的政策支撑明显不足:一是短期的补贴政策滋长了部分经营者的惰性,较少考虑项目的长期品质发展,精细化管理、品牌化经营、特色化发展等方面意识和能力不足;二是助长了短期行为,部分经营者为申请补贴而新建品质粗劣的家庭旅馆,难以满足游客需要。

     2. 重准入审批,轻事后监管 一是标准和规范不够精细化,许多地方标准在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对乡村旅游经营户的引导性还不够强;二是缺乏对乡村旅游产品供给的明确导向,对服务标准提升的引导作用和相关的针对性培训不够;三是监管体系不够健全,乡村旅游行业监管涉及市场监管、旅游、农业、安全、消防、卫生等多个部门,协调成本较高,多部门联合监管的操作性不强,经营者信

      3 用体系、消费者投诉机制等监管模式创新不够,滞后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要求。

     3. 重补贴支出,轻多元化投入 乡村旅游促进政策的资金支撑主要集中于对乡村基础建设、新建乡村旅游项目及奖评的补贴,在发挥政府产业基金引导作用、引入战略投资者、创新经营模式等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一是财政投入的可持续性绩效不佳,散户经营者获得补贴比较困难,降低了财政扶持资金的边际绩效;二是财政投入相对分散、方式单一,导致乡村旅游业无序化、同质化等问题,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实现程度打了折扣。

     三、 关于完善乡村旅游促进政策,推动乡村振兴的几点建议 1. 聚焦长远发展,树立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全域、提质和市场化三大导向 一要树立全域导向。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改变单纯的“输入性”乡村建设模式,形成“内生性”乡村建设力量和治理结构。乡村旅游产品建设要逐步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即向产业整合和目的地体系建设转变。从单体农家乐发展向特色村镇、田园综合体转变,串联盘活乡村全域旅游资源。二要树立提质导向。从积极鼓励发展逐步过渡到引导监管发展,通过制定相关

      4 标准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建立消防安全、环境保护、土地使用等监管规范,消除乡村旅游发展的灰色地带。三要树立利益共享导向。从引入社会资本直接参与逐步转变到社会资本与地方化的结合,鼓励有条件的乡村旅游区块率先单独或与社会资本联合创办乡村旅游公司(合作社),进行区块的包装、策划、营销和服务,更好的促进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全民共享乡村旅游发展红利。

     2. 聚焦品质发 展,完善乡村旅游发展政策支撑体系 一要着力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等智力资源,建立乡村旅游专家智库、指导团、人才库等,规范财政资金招投标程序,进行乡村旅游高标准规划建设。地方政府要加强与旅游院校合作,将一部分补贴资金用于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效果。二要着力增强整体宣传营销意识。在原材料采购、器具清洗、人员培训、市场宣传等方面整合资源,搭建专门的平台,举办富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政府向旅游专业公司采购相关公共服务。三要着力探索“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农户创业”的乡村旅游开发经营模式。设立乡村旅游产业引导基金,积极与乡村旅游品牌运营机构合作,为个体经营者提供培训、产品策划、资格准入、品质监督、平台宣传等管理服务,推动乡村旅游标准化、精细化、品牌化发展。

      5 3. 聚焦可持续发展,健全乡村旅游发展监管体系 一要积极探索乡村旅游监管模式。实施“集体品牌+个性品牌”双品牌发展战略。探索乡村旅游监管的社区自治模式,由村委会和股份合作公司决定是否准入经营,签订责任协议,将乡村旅游作为社区建设的一部分进行安全管理,发挥社区服务功能,为乡村旅游经营者提供必要的消防、停车、安全生产等服务。二要积极探索乡村旅游第三方评价制度。建立由建设单位、经营管理专家、旅游院校学者、政府部门人员组建的独立第三方,定期组织对乡村旅游进行等级评定,依评定结果对乡村旅游发展进行依法合理的扶持和动态管理,按照 3-5 年的周期进行复评,对复评不合格的要求退回原有补助,取消所得荣誉。

    篇五: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因素分析

    2.0 理论研究350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周华庭(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湖南 常德 415900)摘要:乡村旅游是整个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乡村振兴提供了动力支撑。但我国乡村旅游在发展的过程中仍呈现出整体质量不高的突出问题。为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乡村旅游应深挖地方特色,实行产品差异化、加大投入力度、规范经营管理和加强专业培训。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旅游;问题;对策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国家战略,乡村旅游发展必须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旺盛、惠民效果突出、发展潜力巨大,是新时期居民旅游休闲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动力支撑。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发生频次极高的一种旅游行为,特别是围绕城市周边开展的周边游、农家乐、民俗村等各种特色乡村旅游产品正普遍存在于全国各地。根据《2020年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旅游用户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1—8月,中国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12.07亿人,乡村旅游收入达到5925亿元。

     同时,随着疫情对生产生活秩序影响的逐步减弱,城乡居民被抑制的需求将持续释放,乡村旅游再度兴起。乡村旅游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各大旅行社也纷纷开辟新的乡村旅游产品,农家乐、民俗村、古村落、乡村度假村等特色产品层出不穷。与此同时,乡村旅游产品的咨询量、预订量也在不断持续上升。一、发展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的意义(一)有效激活农村产业要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旅游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选择。作为扶贫产业中的旅游产业,能为乡村产业振兴发挥引擎作用。乡村旅游给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方向,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业挖掘了农业产业中的附加价值,促进了三大产业的融合发展,丰富并激活了农村产业深入发展的潜力,也延伸了产业链,最终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同时,发展乡村旅游业还可以盘活农村土地,提升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农村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二)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乡村旅游对于环境卫生要求极高,将进一步推动了农村村容的不断改变,促进了农村卫生条件的快速改善,推动了农村环境的有效治理,有利于乡村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乡村旅游对个性化、原生态、特色化、唯一性的追求,形成了旅游村庄的独特村容村貌,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最佳选择。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治理,能让农村环境更加优美,空气更加新鲜、水源更加洁净。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还有利于农村乃至全国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资源保护和环境美化,促进农村科学规划,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乡村振兴。(三)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旅游是促进农村三大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有效载体,为当地群众全方位、多形式参与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是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也是群众收入的新增长源。发展乡村旅游,有助于促进当地群众就地勤劳致富,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机会。还有助于解决留守儿童教育和留守老人养老等深层次社会问题,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拥有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因此,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是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最有效的路径之一。(四)促进城乡之间融合乡村旅游带动了广大的城市居民汇聚乡村,必然要实现城乡之间资本、信息、消费等各种要素的自由流动,这种自由流动有力地促进了城乡之间的融合发展。城市居民到乡村旅游为广大农村带来人流、物流、信息流以及资本流,这种流动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乡村旅游业的兴起与持续发展,必然要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必需紧跟乡村旅游发展的步伐,只有高质量、高水平的基础设施,才能吸引城市居民不断的来乡村旅游,享受乡村旅游所带来的现实与精神体验。游客源源不断地汇聚农村,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城乡之间的融合。二、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一)开发模式雷同,产品同质严重特色不鲜明,模式不创新,已成为制约乡村旅游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品单一,同质化严重,产品特色不鲜明,整体水平不高。首先,乡村旅游开发模式雷同,产品品位不高,缺乏精品,重游率低,乡村各种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难以达到现代旅游市场的需求。很多乡村旅游活动只是停留在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房,产品形式单一,难以满足游客多层次与多样化的需求。其次,乡村旅游产品深度开发不足,乡村农业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基本上都停留在观光、采摘、垂钓等项目上,缺乏创新设计与深度加工。乡村旅游过分依赖农业资源,地域特色文化不突出,开发模式单一。(二)政府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虽然乡村旅游投资相对较少,见效较快,但也需要资金的投入,尤其是规模大、档次高的乡村旅游区,既需完善基础设施,又需对外宣传促销,必须有一定的资金保证。近年来,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逐步加快,然而,在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很多县乡财力有限,大幅提高旅游投入力不从心。当前,基础设施落后仍是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许多旅游地周边道路、停车场、洗手间等公共设施简陋,卫生状况和设施设备条件达不到要求,满足不了游客的需要。(三)管理粗放不精,机制不够健全目前,各地针对乡村游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尚不健全,相关部门在管理上还不够协调,经营管理不够规范。在平时经营管理过程中依然还存在相互扯皮、利益争夺等问题。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难找到负责的管理机构和明确的管理办法。从该行业管理上看,管理力度也比较缺乏,大多数“农家乐”协会形同虚设,致使许多开发和经营的不当行为时有发生,得不到应有的规范。(四)专业人才不足,人员素质不高目前,乡村旅游业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普遍不高,从旅游管理部门到旅行社,都存在着专业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均的严重隐患。很多乡村旅游经营的项目和景点,经营管理人员大多为当地村民,文化素质不高。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低下导。

     。. .。

     。

     商业 2.0 理论研究351致了乡村旅游大多处于粗放经营阶段,损害旅游者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同时,人才培训机制也不够健全,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乡村旅游管理人员旅游意识亟需加强,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与低素质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相矛盾,乡村旅游处于粗放经营形成轻管理、低质量、低收入的恶性循环中。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一)实行产品差异化,创造旅游品牌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路线设计等方面,要走出模仿复制的老路。乡村旅游要走精品化、差异化路线,创造属于乡村旅游的个性品牌。各旅游景区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在自身的优势景点上进行深入挖掘本土乡村特色,提高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依托本土的自然资源、原有的产业基础以及独特的历史文化,打造相关的产业品牌,通过对自身文化的深入挖掘形成独特的旅游风味。同时还要加大对旅游景点品牌的建设力度,创造优秀的乡村旅游品牌。(二)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乡村旅游要想提高体验质量,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是重中之重。各级政府要加强对乡村旅游的领导,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落实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设立专款专用,对乡村旅游重点项目给予土地、资金及政策扶持。乡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水平,直接影响村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配套水平。政府可以优先帮助有旅游资源优势的农村,加大道路、交通标识、通讯、停车场、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游客咨询中心、垃圾集中收集站、医疗急救点、农副产品商店,配备路灯、户外招牌,开通城市到主要乡村旅游点的旅游公共交通专线,优化乡村旅游的出行条件。(三)规范经营管理,健全管理体系要将乡村旅游作为一个景区来管理运营。首先要完善乡村旅游管理体系,建立成立行业协会、乡村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鼓励农民或经营管理者成立民间团体等,建立完善的乡村旅游制度规范。一要促进乡村旅游服务规范化,建立健全旅游服务标准化体系。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推动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诚信等级评定。二要加强品牌建设,组织评选表彰一批最佳导游、最佳农家乐、最佳乡村旅游示范点等行业先进典型。三要促进旅游服务智能化,加快建成一批智慧旅游系统,推进大数据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四)加强专业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应成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只有大力加强培训,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才能确保乡村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要督促并组织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认真学习我国的旅游政策法规,规范服务操作水平,端正服务态度。一方面是要引进来,走出去,积极引进和聘请专业的策划管理公司来点对点指导,重点指导规划实施、管理经营、服务培训、宣传营销。另一方面是要抓培训,建基地,对乡村旅游的管理层要定期组织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培养领军人才,对普通服务人员进行职业技能、服务态度、安全卫生、地方文化等相关知识培训。参考文献:[1] 刘绣春.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02).[2] 牟少岩.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根本障碍[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2).[3] 李红霞.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乡村科技,2018(11).作者简介:周华庭(1977- ),男,湖南岳阳人,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市场营销研究。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9C0446)向着符合时代的发展方向前进,避免传统思想所导致的思想不统一导致制度推进后期难以继续实行的问题。(三)通过证书的选择推进个性化教学在人才培养上,学校需落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选取的相关1+X证书,应包括专业首选及备选证书。针对新型制度进行课程上的改革优化,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以及发展倾向,对职业技能进行初步筛选,在后期教学过程中再加以评判分析,确定专业学生最适合的相关专业职业技能,并将相关职业技能标准融入到专业教学中。培养出多方面发展的人才,是整个制度的最终目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每个专业筛选出多个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并针对每名学生的自身水平、个人爱好,加以评判分析,再与学生本人进行沟通,选择符合学生水平,也符合学生个人兴趣的相关职业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成绩、学习态度时刻保持关注,一旦遇到不合适的情况,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必要情况下对学生进行重新评估,如果在职业技能选择上存在问题,应及时根据学生的个人意愿以及能力的展现进行职业技能的调整,避免学生在不合适的职业技能学习上浪费时间,保障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推进个性化教学深度发展。(四)开展1+X证书的评估与评价。由于新型制度的推行应用一般都会出现各种阻力,因此,首选的1+X证书应该适当对原先的教学内容、教学节奏有改进作用,以减少制度推行的阻力,因此必须开展1+X证书的评估与评价工作。在教师方面,加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新模式教学的适应,同时,教师应该是1+X证书制度评估评价的首要人选。在教学实行阶段,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针对化培养,增加实践的机会,将学习与工作进行融合,教学过程中,相关职业能力标准是否与企业人才的专业技能对接就看学习的内容是否能完成工作岗位的相关工作,教师可以就此对相关证书进行估计与评价,作为今后是否选取该证书作为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依据。在考核评级层面,应保留原先的笔试部分,确保理论基础的支撑作用,但考核形式上应该更贴近现实工作岗位的实际操作,注重考核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不停留在单纯的知识掌握上。三、总结新型1+X证书制度,是整个职业教育体系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新型发展方向,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彻底改变。这种改变从根本上出发,对传统的教学思路进行改进,为现代社会提供更全面化的人才。在实际情况中,不同地区,乃至不同学校,一定都会有自己的落实方法,但整个规划的核心思想与方向无疑是共同的,那就是对教育质量的追求。这些正在变革的学校、企业正是这条新路线上的先驱者,通过他们的努力,整个制度也会一步步完善,逐渐从一种新的制度成长为更成熟的发展方向,这个过程虽然艰辛,但已经迈出第一步,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种新型制度,会完全替代现有的教学思路,为学校、学生、企业提供更好的选择与发展方向。参考文献:[1]吴南中,夏海鹰. 1+X证书制度下职业院校变革逻辑与推进策略[J]. 教育与职业,2020(8):14.[2]韩志孝. 1+X证书制度下职业院校信息技术类专业建设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6):16-18.[3]余真翰. 专业群视阈下基于产业学院平台的物流管理”1+X证书”推进机制研究[J]. 物流技术,2020,410(11):153.上接第349页。

     。. .。

     。

    篇六: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因素分析

    18 年第 24 期扫一扫看全文作者简介:高 婧(1985-),女,辽宁沈阳人。本文 DOI:10.16675/j.cnki.cn14- 1065/f.2018.24.034浅析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诸多因素□ 高 婧摘 要:通过实践调研,结合国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得出影响当前乡村旅游发展的诸多因素。必须客观公正地划分影响乡村旅游的主要因素,从而为今后的乡村旅游发展构建出更加科学高效的发展策略,以期实现乡村旅游事业的兴旺发展。关键词:乡村旅游;影响因素;策略构建;特色发展文章编号:1004-7026(2018)24-0046-01 中国图书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辽宁 沈阳 110122)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成为部分以旅游产业作为主要经济产业区域的发展特色,利用乡村旅游带动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经济落后和人文文化断层问题,全面创建优质化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成为当下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1 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农村旅游的发展建立在政府牵头和地方配套实施的基础上,一个地方的乡村旅游业是否发达,特色是否鲜明,主要取决于旅游文化的宣传效率和乡村旅游交通干线的建立情况,以及当地人们在旅游发展上的创新力度 [1] 。笔者作为旅游工作单位的一员,也是旅游文化建设者的主要成员之一,结合近期对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海棠村以及其他不同县区和村落的一些调研,利用问卷调查方式,对不同地区的户主进行了关于乡村公共服务情况的调查,也包括旅游业的发展状况。结果表明,海棠村最具潜力的开发项目包括特色民俗民风文化和历史文化经典旅游项目,但是自然山水景物和经典内涵挖掘不足,也是乡村旅游开发的难点。同时,交通问题也影响了旅游规划和招商引资进度,旅游规划、经济投入和乡村道路交通是制约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村民开发意识不强,对本土环境保护意识低,并且文化教育程度也较低,超前意识淡薄和封闭意识都成为了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消极因素。同时,农村生活群体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旅游消费投入观念还比较淡薄,信息化时代对于乡村网购的冲击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发展自身产业的动力。农民对本村或者本地区的特色民间文化和非产业文化的挖掘和建设不足。可以说,乡村旅游发展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乡村经济建设受诸多因素影响。例如农村居民的整体文化水平不高,乡村主干道路况差,民俗经典文化得不到传承, “互联网 +”信息技术在农村得不到广泛应用,面对生态问题和旅游经济发展问题很难选择等。2 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因素2.1 乡村人群总体受教育程度一个地方的发展主要在于人,而人的文化理念和生活基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如果教育观念落后,就会只在乎眼前的利益或者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对于后续的发展缺乏一定的洞察力 [2] 。本次调研的群体中,小学文化程度者较多,会影响乡村旅游的开展,农民不完全接纳或者看好未来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所以乡村居民整体受教育程度是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2 乡村网络信息化服务的渗透力度旅游业的核心是吸引力和独特性。要想发展旅游业,必须有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同时要结合自然资源,才能给游客带来亮点。而这些亮点都要依靠网络和信息技术传递给人们,以达到预期效果。而从实际的调研情况来看,本地域的村民在信息化技术的渗透和网购的经济效益,以及把网络信息与乡村旅游产业相结合的意识还很淡薄 [3] 。2.3 乡村民俗文化的挖局意识不强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建立在独一无二的“特质”上,尤其是乡村民俗文化的挖掘和精细化的设计,能够让这个地方的旅游产业化发展得到认可,从而不断发展。但是从调研的情况来看,该地域的村民对本村的文化活动和民俗经典文化的挖掘还不够,没有很好地设定本村的文化节日,如果不能把本地文化很好的渗透到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必然会影响乡村旅游的发展。3 结束语对于一些自然资源丰富、民俗文化深厚的农村而言,发展生态化、民俗化、大数据化、产业结构化的旅游产业链能促进本地的经济发展。譬如澳大利亚的乡村,充分挖掘了自然资源和当地的民谣文化,以及发达的公交线路网的优势,让澳大利亚的乡村旅游闻名遐迩。我国的乡村旅游产业也应该从以上几方面入手,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参考文献:[1]郭焕成,韩非.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0,29(12):1 597-1 605.[2]邹统钎.乡村旅游发展的围城效应与对策[J].旅游学刊,2006,21(3):8-9.[3]王云才.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形态和新模式[J].旅游学刊,2006,21(4):8.农经 研究46 · ·

    篇七: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因素分析

    农业科学,J ournalof Anhui Agri .Sci .2014,42(1):164,268责任编辑徐宁责任校对李岩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分析朱菊萍,潘时常,李丕基,焦金芝,李占国(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泰州分院,江苏泰州225300)摘要概述了乡村旅游的涵义及类型,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并从制定规划、推动多元投资、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关键词乡村旅游;制约因素;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73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 2014) 01—00164—01随着人们回归自然意愿的增强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逐渐被广泛接受。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全国乡村旅游景区( 点) 年接待游客量超过8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240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2 800万,占整个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为6.9%。发展乡村旅游,既对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更新农民思想观念具有重要意义,又是新形势下破解“ 三农” 问题、缩小收入差距、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已经进入“ 快车道” ,但仍面临规划缺位、体验型产品少、基础设施薄弱等诸多制约因素,影响了乡村旅游经济与社会功能的发挥。鉴于此,笔者从制定科学合理的乡村旅游规划,推动多元投资乡村旅游,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以期推动我国乡村旅游叉好又快地发展⋯。1乡村旅游的涵义及其类型乡村旅游是以农村自然风光、人文遗迹、民俗风情、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及农村环境为旅游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满足旅游者的休闲、度假、体验、观光、娱乐等需求的旅游活动。简而言之,乡村旅游就是“ 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购农家物” ,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以自然生态和个性多样为最大特点,满足现代都市人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愉悦身心的需求。例如,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以江南农耕文化为前提,利用水塘、林田、新村、物产、历史、民俗等不同资源,经过包装与整合,形成自然生态、人工生态、田园风光、农家餐饮、乡村风情、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不同层次的旅游产品形态与结构,使之具有观光、度假、休闲、娱乐、美食、康体、科普、会展等多种功能,深受附近上海、苏州等长三角都市游客的欢迎。乡村旅游产品按照发展历程、特点、功能可以分为不同类型,从功能角度可划分为:观光游览型旅游产品(如花卉农园观光、古镇和古村落观光等) 、乡村生活体验型旅游产品(民俗风情体验游、亲子温馨体验游、动物亲近体验游等)、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 如家庭度假游、疗养度假游、学生夏令营等)、康体保健型旅游产品(森林浴、日光浴、捕鱼、垂钓、骑马、远足等) ;从开发形态可以划分为“ 农家乐” 型旅游产品、特色村落型旅游产品、农业生态园型旅游产品、景区型旅游作者简介朱菊萍( 1973一) ,女,江苏泰州人,助理研究员,博士,从事农业经济管理研究,E—m ai l :zhu_.j upi n92009@ 163.ool n。收稿日期2013。12-09产品等。乡村休闲产业是休闲和农业融合的产物,其核心是在物质经济的主干上嫁接体验经济,收获审美附加值。2制约因素分析2.1认知度不足,规划缺位游资源尚未制定系统开发规划,且开发中存在急功近利的倾向,一些乡村旅游区仍处在建设的初期,虽已投入使用,但设施不完善,项目简单粗糙且缺乏文化和教育内涵,游客逗留时间短,资源利用率低,尚未形成群体优势,乡村旅游资源知名度不高、竞争力和吸引力不强。乡村旅游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整个区域发展、新农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休闲特色打造、配套设施建设、客源以及政策扶持等方面进行总体设计,形成自身的品牌,否则乡村旅游发展难以避免陷入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布局不合理、建设随意性大和项目雷同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乡村旅的窘境。2.2开发力度小,体验型产品少总体来说,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力度小,虽然也出现了“ 休闲农业” 和“ 体验农业” 的招牌,但景区( 点) 在开发的内容和形式上缺少特色和创新,实际已开发的大部分景区项目仍停留在观光果园、花卉园、蔬菜园等初级产品上,而民风民俗、农事活动、乡村文化等资源参与性、体验性深度开发明显不足,游客仅限于“ 看看、拍拍、摘摘” ,实际参与的层面较浅,各种活动体现的文化性缺失,满足不了游客休闲深层次的需求旧1。2.3资金、人才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尤其资金投入不到位。乡村旅游具有投资回报周期长的特点,因而投资者不太愿意将资金投入到见效不快的乡村旅游开发中,导致特色资源不能充分发挥,抑制乡村旅游的发展。同时,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比较薄弱,虽然通村公路基本建成,但到农户、景点的最后几十米、几百米路硬质化水平不高,导致有些食宿处与景区(点)的可进人性差。外部环境脏、乱、差,游景区(点)的道路、住宿、餐饮、通讯、厕所等内部设施不配套,未按外部乡土化、内部现代化的标准建造,将就型、低标准的居多,因此难以让游客玩得开心、住得舒心、吃得放心,吸引不了“ 回头客” 。加之有些景区( 点) 的投资者为当地农民,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旅游知识,接待服务意识不强,专业管理和服务人才缺失。这使得游客高品质休闲的目的无法实现,与旅游直接相关的餐饮、购物、娱乐等营业收入增长缓慢,乡村旅游经营自然也就处于低质量、低收入的徘徊状态。( 下转第268页)万方数据

     268安徽农业科学2014生农民进入城市发展的障碍,逐渐实现户籍、教育、就业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借鉴成都和重庆等地区的城乡统筹经验,尝试农村集体土地资产化,将农民土地与进城农民的住房和社会保障联系起来,促进城乡人才和劳动力合理流动,让大量农民进城,减少农民数量。2.9多渠道帮扶低收入农户增收,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一是坚持因村、因户、因人制宜加强分类指导,实行政府帮扶措施,实现低收入农户增收。二是对环境较差,不适合居住的地区,实行移民,改变低收入农民的发展环境,促进低收入农民增收。三是鼓励低收入农户参加专业合作、劳务合作和农地合作,通过他们带动低收入农民增收。四为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农户办理最低生活保障,并根据物价上涨情况发放临时生活补贴。五是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 +*+-+一+一+一+一+-+一+· · +一+· · +-+-+一+一+-+一+“ +” +-+一+-+一+一+一十一+” +一+。‘ +。+” —}” —’ 。稳步上调农村养老金标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增幅要高于城市低保标准增幅,从而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对因残、因病致贫等特困人群,大幅度提高教育、医疗等救助标准。五是加快推进依法被征地人员直接参加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同时,参照依法被征地人员的社会保障政策,解决好农村失地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参考文献宋智.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路径[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422—12423,12437.徐秀景,宋斌,刘洪亮.宿州市农民创业驯犬及影响因素分析[J ].安徽农、【k科学.2011,39(23):14449—14450,14457.吴浙,李静.土地流转对发展现代农业的作用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加10.38(5):2599—2600,2623.刘培,丁森林转型期提高农户经济效率:分工专业化与合作组织化出耘妻瑟褒些黎翥襄骂袭籍錾;舀黑关-3系10的8.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6):3653—3655,3696田福.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金融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J ].安徽农业科( 上接第164页)2.4宣传力度不够,营销水平滞后乡村旅游“ 好酒也要勤吆喝” ,而众多中小经营者缺乏系统的营销知识及利用现代化传播媒介的能力,不懂得营销宣传策划和促销策略,广告宣传投入少,有的甚至从不做广告。因而出现了一些优质的乡村旅游资源处于“ 身在闺中人未识” 的境况,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乡村旅游资源还未发现,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和开发,出现资源闲置、客源不足等现象。3对策建议3.1制定科学合理的乡村旅游规划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工作,制定科学的规划,对促进乡村旅游规范有序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乡村旅游业是一项新兴产业,应组织专家和有关部门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一次大盘点,按照“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循序渐进” 和“ 先规划,后开发” 的原则,制订一整套发展计划,包括乡村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结合乡村旅游发展趋势与旅游资源特点,在规划中突出生态游、民俗游、健身游、美食游、农事游、采摘游、花卉游、渔家游、古镇名村游等,体现乡土特色,注重发展的科学性、操作性、市场性和效益性。3.2推动多元投资乡村旅游发展多元主体投资乡村旅游,既可以直接支持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又可以形成新的投资热点。①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在给予如“ 千村万户农家乐” 工程直接财政支持的同时,对符合条件的乡村旅游项目给予引导资金、税收减免和贷款贴息,以提高投资商和经营者的积极性。②积极吸收各类资本投资。重点旅游项目以合资、合作、独资、承包、租赁、股份制等形式,出让给企业法人以及其他经济组织开发经营,小型旅游项目鼓励和支持个体经营。③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动多种形式的融资授信支持,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贷款利率,完善旅游企业融资担保等信用体系,加大各类信用担保机构对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的担保力度,鼓励中小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经营户以互助联保方式实现小额融资。3.3加快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在统一的规划指导下加大对道路、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及升级改造,重点进行旅游乡村道路、停车场、旅游标识、接待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各旅游景区(点)的交通网络,为游客提供一点多线便捷的交通服务。充分调动企业、农户和社会投资的积极性,开展现代农业生态园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乡村旅游接待户的客房、厨房、厕所的改造,优化居住环境。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的整治与人文遗产的保护,使游客进得来、住得下,玩得愉快,走得高兴。3.4加强多层次多形式营销宣传旅游产品的营销对旅游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旅游者无法事先看到旅游产品本身,加之乡村休闲经营者单体规模不大,需要由政府部门组织统一包装,进行一系列相关旅游产品信息的传递和沟通活动,才能提高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①开展媒体营销。创立乡村旅游实时实景网站,建立乡村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DM S)。同时,利用电台、电视台、报刊等多种手段进行宣传,开设乡村旅游专版和专栏,增加乡村旅游专题。②利用各种节事、会展活动等机遇进行宣传营销,借势宣传,放大影响。③利用各地旅交会等平台进行营销。既走出去组团叫卖,又邀请旅行社实地踏看,进行推荐促销。④开展针对性营销。针对不同客源市场,摸清不同需求特点,实现分层次分对象的宣传和营销p1。3.5积极培养乡村旅游专业人才缺乏专业化的开发经营及服务人才是目前我国发展乡村旅游的一大瓶颈,要依托专业机构和院校力量,建立多元化乡村旅游人才培训和使用机制,提升乡村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在中、高等院校设立乡村旅游管理方向专业,系统培养专门人才;利用农广校、网络等资源进行服务理念、专业技能、礼仪接待等方面的培训,帮助原住地农民乡村旅游服务水平的提档升级;通过旅游行业管理工作推动和深化乡村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加快乡村旅游人才培养;从乡村旅游发展较好的外省市引进专业开发、管理人员,提升人才层次。参考文献[ 1] 李坚.城乡统筹新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战略的构想[ J ] .企业经济,2007(5):9l 一93.[ 2] 蒋敬.日本乡村旅游发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J ]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3):176—177.f31张暖乡村旅游带动我国城镇化发展i开究[J].㈣,2013(4):55—57.万方数据

    篇八: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因素分析

    e Industrial Study |

     产业研究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 38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赤峰市宁城县为例王贵媛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小城子镇人民政府 内蒙古赤峰 024000中国是人口大国,其中相当大一部分人口生活在乡村,据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我国乡村人口总数为5.8亿人左右,占全国总人口的40%以上。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这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国家战略推动下,我国的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乡村旅游逐渐成为农村支柱产业,成为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主要动力。一、我国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现状(一)发展的政策支持在政策倾斜上,党中央对于振兴乡村、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立足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扶持和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村镇以及乡村旅游产品,促进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将乡村旅游产业打造成为农村地区的支柱型产业,进一步加快其建设发展。2017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将乡村旅游经济纳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野,对如何加快培育进行了详细部署。2018年,中共中央与国务院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建设一批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包括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康养基地、特色小镇及乡村民宿等等。这些政策支持成为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成为新动能的重要保障。(二)乡村旅游的形式在中国,乡村旅游的形式主要有四种:第一,以观光为主的旅游,主要是带领游客参观一些乡村独有的农作物生长或者一些田园的景色,包括农场、采摘园、菜园、田园风光等等;第二,以娱乐为主的旅游,主要带领游客体验各种娱乐性的项目或者带一些疗养性质的项目,帮助游客放松身心,比如度假村、温泉、养生、中医药、康复、疗养等等;第三,以乡村的独特文化或者风俗为主,主要是带领游客参观相关的历史文化村落,或者是参观一些独特风俗的村落,比如古镇、古树、古建筑、古城镇、纪念馆、遗址等等;第四,以生态庄园为主,主要是带领游客体验农村的一些饮食,一些花草的种植,一些虫鱼的养殖,比如农家乐、庄园、烧烤、农艺、农趣等等,帮助游客体验不一样的文化。乡村旅游的类型越来越多,形式也越来越丰富。(三)乡村旅游经济规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参与到乡村旅游体验中的人数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根据《全国乡村旅游发展检测报告》的数据统计,近几年以来,我国乡村旅游人数增长,2015年~2017年参与乡村旅游的人数占比超过50%,在2018年这一群体数量超过30亿人,在国内旅游总人数中占比超过48%,其旅游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形式也更加多样化。从2012年~2019年,我国乡村旅游经济的收入一直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乡村旅游经济中的农家规模和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根据国家旅游局和农业部的数据显示:2018年,农村农业部己创建388个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总共接待游客超30亿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超过8000亿元;2019年上半年,乡村旅游总收入为0.9亿元,同比增长了近12%,乡村旅游成为旅游的热点区域。二、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在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我国的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摘要:党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经济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达成的重要路径。但是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不均衡,乡村旅游业起步较晚,到目前为止,很多地区的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仍然在摸索前进的阶段。基于此,本文对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以赤峰市宁城县为例,对该县乡村旅游发展的经验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乡村旅游经济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的针对性措施和对策建议。期望通过本文的具体探究,为我国更多地区的乡村旅游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一些可参考的思路与借鉴。关键词:乡村旅游;乡村振兴;宁城县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673-5889(2020)34-0038-03。

     。. .。

     。

     The Industrial Study 产业研究

     |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 39(一)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在对乡村旅游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其发展方式是十分粗放的。首先是旅游产品的同质化。这是影响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乡村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当地的特色旅游产品。旅游产品同质化情况直接决定了游客对旅游地的印象,旅游产品同质化直接影响到了游客的心情。消费者远道而来却体验到的是普通大众的东西,对旅游地产生了消极情绪,这显然不利于当地旅游经济的持续发展。其次是旅游产品的创新性和创造性不足。生产技术的改进能够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提高生产率,及时运用科学技术、实现产品的创新和创造是实现乡村旅游经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目前很多从事乡村旅游经济的商家整体文化水平和实力规模偏低,学习能力弱,缺乏创新创造意识,不能为游客提供更好、更健康、更实用的服务和产品。旅游的项目也局限于传统项目之中,不能向前发展和进一步丰富。再次是关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比较粗放。生态环境是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的宝贵资源。由于旅游经济发展,旅游人数不断增加,对于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汽车尾气排放,植被破坏,垃圾增多,经营主体的野蛮生长,导致环境的承载量越来越大,生态环境变得脆弱,对乡村旅游经济发展造成约束。(二)缺少必要的宣传从目前乡村旅游的宣传方式来看,仅局限于印制宣传资料、拍摄宣传片这些相对落后的途径,宣传效果也不尽人意。一般来说,一个地区旅游市场在消费者眼中的知名度和市场地位是直接由当地旅游宣传所获得的受众程度决定的。在旅游宣传这方面,很多地方近两年内才加大力度拓展市场,但由于宣传形式缺乏创新,加上市场反馈效果存在等待时间,使目前旅游宣传的效果还不够明显。很多有着良好旅游资源的区域知名度并不是十分的高。只有周围或者的附近的人才了解,由于旅游经济宣传的力度问题,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也遇到了一定的限制,发展速度比较缓慢。(三)地方管理水平偏低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地方管理水平也影响其发展。首先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多数乡村地区受地形地势的影响交通极不便利,今后旅游业的发展应该把旅游景观有效整合纳入到基础设施规划中去,很多地区在这两方面做得还不够,间接影响了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在对部分乡村旅游案例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地方政府主要将精力投入到其它的产业中,基础设施主要包含了交通道路的规划、景区内观景休息场所的建设以及医疗、厕所等场地的建设。由于配套的基础设施的修建不是十分完备,也加剧了管理的困难。还有一些人为的环境破坏问题,没有提前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也会造成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不良影响。其次是市场服务和监管方面。对于商家来说,由于受到新兴科技的影响,如果市场服务缺位,某些商户的利益明显受到了损害却找不到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这从侧面表现出当前旅游经济市场的的服务制度落实得不够,使市场主体利益受损,会影响商户参与和投入的积极性。对于消费者来说,在乡村旅游过程中,一些不规范的行为也会影响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例如食品乱价、以次充好的出现。一些村民为了获取更多的收入,运用虚假方式或者假冒伪劣商品欺骗消费者的行为也会影响当地旅游业的口碑。从管理方面来说,由于管理人员数量有限,加上管理能力和管理经验不足,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质量。(四)专业人才缺乏由于长期以来城乡二元体制的发展,导致大量人才涌入城市,以获得更多的薪酬和更好的发展空间。虽然国家大力支持农村人才的引进,但是相对来说,目前乡村地区的各类人才仍然相对较少,由于教育水平的限制,具有良好的旅游管理经验和市场营销经验的人员数量相对有限。对于乡村旅游经济的开发来说,部分管理人才缺少新时期旅游管理的经验,还有部分建设家乡,扎根基层的高学历人才,他们虽然具有一定的知识理论基础,但是缺乏足够的旅游产业相关的管理经验,只有通过实践的历练,才能伴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壮大,逐渐成长。因此,目前专业人才呈现明显不足的情况。(五)品牌影响力很小对于很多地区的乡村旅游来说,在发展之初并没有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对于村落的发展主题并不是十分的明确,只是简单的强调绿色经济,并没有着力打造属于自己风格和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由于当地村民对于品牌认知不足,在日常的旅游推广中,村民也没有想过为自己的村落,推广当地的旅游产品品牌,也没有想过更好的促进其旅游经济发展。再加上传播范围的限制,其品牌影响力呈现明显不足。三、乡村振兴战略下加快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建议——以赤峰市宁城县为例(一)采用集约化的发展方式经营方式的粗放性并没有将农村旅游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改变其原有的发展方式,综合利用各种力量,对一些不合理的现象、破坏环境的现象进行整治。控制乡村经济中农家增长的数量,在保证其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促进乡村旅游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对赤峰市宁城县调查中,了解小城子镇宁南村之前是村庄破旧,卫生状况不好,经济发展缓慢,没有支柱产业。如今的宁南村则出现了新的模样:走入村中,一排排整齐干净的道路,一座座风景秀美的院墙,路旁便是绿树和鲜花,建成绿发小城、30万吨果蔬集散中心、扶贫产业园、移民产业园等多个规模项目。对于宁南村的蝶变,得益于政府主导以及人才引进,一些学成归来的大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村落建设中,带领大家治理村庄,同时,结合当地的特色,发展乡村的旅游,带助当地经济的不断发展。。

     。. .。

     。

     The Industrial Study |

     产业研究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 40(二)运用现代科技创新宣传在现代的社会中,人们可接受到信息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包括网络、手机及一些新型的电商、App等等。赤峰市宁城县的乡村旅游在宣传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这些现代的技术手段,真正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些旅游景点。可以通过拍摄一些记录短片和一些当地的风俗,特色的文化等等,利用网络传播的快捷性,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同时,也可以加强当地政府旅游管理部门的管理,让相关的人员通过其它自媒体的方式,进行有效的宣传。比如宁城县的小城子镇推出了“相约醉美小城”的旅游微信公众号,从2018年1月起开通,每月会发布两期6篇围绕旅游文化主题的文章,目前单篇最高阅读量达7千多人次,有力的提高了对外宣传的力度,提升了小城子镇的乡村旅游品牌形象。(三)加强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在对乡村旅游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管理水平不足成为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当地配套基础设施不是十分健全,再加上欠缺足够的旅游管理经验,加大了当地政府和其他机构的管理难度。通过积极的向上级政府申请建设乡村经济旅游的项目,让其帮助村落更好的完成与乡村经济相关的配套设施的建设。政府可也进一步加大扶持,主要包括智力支持,资金支持和其它配套制度的支持。赤峰市宁城县的乡村经济正是加强管理,并争取到了更多的支持,才实现了更好更快的发展。宁南村党支部书记从抓村班子建设入手,坚持规范化管理,工作中“推功揽过”,在基础设施完备的情况下,加大对当地的村民进行相关的服务培训,提供更加多样的旅游项目,帮助其礼貌的对待慕名而来的不同游客,为游客获得更好的旅游体验感做准备。最终改变了宁南村产业不强、班子软弱、环境较差的老旧面貌,让宁南村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取得了很大成就。(四)加快乡村旅游人才培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针对乡村旅游当地管理人才出现不足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当地的政府和学校可以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些人才支持。可以鼓励学生报考旅游相关的专业,学成之后,可以回乡做贡献;可以出台一些相关的人才引进的政策,鼓励人才的回流。对于学校来说,学校可以针对性的培养一些专业的人才。在培养的过程中,不仅仅培养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还需要注重其实践的锻炼。在平时的学习中,学校可以加强与相关村里管理人员的联系,带领学生去实地实践,将所学知识充分的结合到实际运用中。同时,还可以请一些有经验的管理的专家,来到村落,实地的勘察指导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宁城县小城子镇乡村旅游产业取得成就,也要得益于人才强有力支撑。宁南村党支部书记2014年大学毕业返乡创业,2019年年初担任村支部书记,积极投入到乡村振兴的工作中。毕业于西北大学的返乡创业大学生不但自己加入其中,还组织母校师生,到村镇建设乡村振兴的实践基地,推行电子商务,制定垃圾分类方案,在全村推广旅游服务培训,为帮助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特长。从宁南村的实践经验总,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人才是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五)重视乡村旅游品牌建设想要农村旅游经济发展的更好更快,其品牌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品牌对于一个企业或者一个行业来说,是其持续不断发展的动力。乡村旅游也需要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让大家都可以记住这个地方,并且想要来这个地方参观或者旅游。打造品牌首先要明确当地乡村经济的定位。在初期建设过程中,农村旅游经济更加强调的是绿色、无公害。在宣传过程中,可以突出地方特点,需要将品牌元素与...

    推荐访问: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因素分析 乡村 因素 分析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