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铭公文网 - www.sddayugaoke.com 2024年05月18日 00:16 星期六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长江经济带是指什么9篇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2-09-21 20:20:03

    长江经济带是指什么9篇长江经济带是指什么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长江经济带的地理位置、范围,并认识其基本概况。 2.能够运用不同类型的图文资料,分析长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江经济带是指什么9篇,供大家参考。

    长江经济带是指什么9篇

    篇一:长江经济带是指什么

    经济带发展战略

     【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长江经济带的地理位置、范围,并认识其基本概况。

     2.能够运用不同类型的图文资料,分析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基本概况。

     3.能够从人地关系、区域联系的角度,分析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

     【教学重难点】

     1.能够运用不同类型的图文资料,分析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基本概况。

     2.能够从人地关系、区域联系的角度,分析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

     【教学过程】

     【导入】(资料展示)2018 年 4 月 26 日,习近平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知识回顾)分组展示对长江的资料搜集和知识回顾,教师指导学生读图 4-2-1,并结合P96 页课题下的文字材料和 P97 知识窗进行适当补充和点评。

     学生活动:略。

     教师指导提示:以学生基础出发,对长江流域的概况做简单回顾,但不展开。强调长江对沿线区域发展的重要性,引出长江经济带的概念,从而引出课题: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长江流域的概况:水资源丰沛、年径流量、河口多年平均流量以及水能资源均居全国首位,被称为“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矿产、森林和旅游资源丰富。大多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河道终年不封冻,上游落差大、多峡谷、多急流,中游多曲流,多支流,下游水流平稳、江面开阔。

     长江流域的水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 70%,同时又是小麦、玉米、棉花的重要产区;由于自然条件的优势,这里是我国人口多、城镇化水平高的地区。中下游沿江两岸以及支流的平原地区,人口和城镇密集。

     【新知讲授】

     一、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 课件出示长江经济带地理位置示意图,指导学生读图分析,说出长江经济带的位置和范围;

     出示全国人口和生产总值数据,指导学生读图分析,说出长江经济带的地位。

     教师总结归纳:

     1.范围: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 11 个省市,面积约 205 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21%。

     2.地位: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 40%,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也是一条面向国内外开放合作的重要走廊。

     出示长江经济带位置和范围示意图,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区位条件分析。

     (讲解)从图中可以看出,长江经济带横贯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所以它具备了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优势。

     (课件高亮长江的位置)师: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长江经济带依托什么优势进行区域间的优势互补,协作互助? 生: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

     教师指图:环渤海经济区和珠三角经济区位置。

     (讲解)从全国范围看,长江经济带连接北部沿海的环渤海经济区和南部沿海的珠三角经济区,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居右举足轻重的地位。

     课件出示一带一路相关图文资料,指导学生读图分析,并在图中找出长江经济带的大致位置,理解长江经济带的国际地位:有利于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衔接互动,形成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格局。

      (资料补充)《学习时报》发挥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 指导学生进行材料分析:长江经济带发展理念有哪些。结合教材,梳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学生活动:略。

     教师总结归纳:

     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战略定位 区位 途径 目标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长江“黄金水道”的独特作用 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沿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 成为充分体现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内河经济带 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长江上游、中游、下游地区各自优势 统筹人口分布、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 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海陆双向开放创新开放模式,促进优势互补,培育内陆开放成为横贯东中西、连接南北方的开

     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的区位资源 高地,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放合作走廊 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江河湖泊丰富多样的生态要素 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以长江干支流为经脉,以山水林田湖为有机整体、江湖关系和谐、流域水质优良、水土保持有效、生物种类多样的生态安全格局 成为水清、天蓝、地绿、产业优的生态廊道 【激疑】据图推断,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中哪个城市群经济最发达,并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及人口、产业结构等角度说明该城市群发展的地理背景。

     提示:长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条件优越,水热充沛;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人口稠密,高素质人才多;第三产业比重大,经济产值高。

     三、长江生态环境保护 回顾导入部分的长江流域的概况,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回顾初中课本关于长江的水资源情况的知识:

     1.长江水资源利用及保护:

     (1)水资源的利用:①航道价值高;②利用方式多种多样。

     (2)主要问题:中下游地区水污染及富营养化。

     (3)保护措施:加快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水资源保护。

     回顾导入部分关于习近平讲话的材料,着眼于习近平讲说中第一个问题:全面把握长江经

     济带发展的形势和任务)说一说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点是什么,我们要如何保护长江生态环境。

     学生讨论:略。

     教师归纳总结:

     2.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总体要求:

     (1)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2)在改革创新和发展新动能上做“加法”,在淘汰落后过剩产能上做“减法”,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3.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和措施:

     (1)机制:综合治理和建立地区间、上下游间的生态补偿机制,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2)措施。

     地形区 具体措施 西部山区 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加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坡耕地和石漠荒山的治理 中东部平原区 加强湖泊、湿地保护,疏浚水道,降低洪涝灾害风险,建设各级自然保护区 长江下游地区 严格立法、科学治污,坚持应急防控与长效治理齐抓并举,坚持“控源截污”与生态修复统筹推进,治理水污染

    篇二:长江经济带是指什么

    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全文解读

      把长江经济带建成黄金经济带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科学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作出的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2013 年 7 月,国家领导人在武汉调研时指出,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发挥内河航运作用,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2014 年 12 月,国家领导人作出重要批示,强调长江通道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最重要的东西轴线,在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建设长江经济带要坚持一盘棋思想,理顺体制机制,加强统筹协调,更好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为全国统筹发展提供新的支撑。2016 年 1 月,国家领导人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深刻阐述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推进思路和重点任务。此后,又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共同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成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

     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遵循 5 条基本原则。

      一是江湖和谐、生态文明。建立健全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长江全流域生态修复,尊重自然规律及河流演变规律,协调处理好江河湖泊、上中下游、干流支流等关系,保护和改善流域生态服务功能,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

      二是改革引领、创新驱动。坚持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先行先试。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增强市场主体创新能力,促进创新资源综合集成。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不搞“政策洼地”,不搞“拉郎配”。

      三是通道支撑、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以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为支撑,推动各类要素跨区域有序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建立区域联动合作机制,促进产业分工协作和有序转移,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四是陆海统筹、双向开放。深化向东开放,加快向西开放,统筹沿海内陆开放,扩大沿边开放。

     五是统筹规划、整体联动。着眼长远发展,做好顶层设计,加强规划引导,既要有“快思维”、也要有“慢思维”,既要做加法、也要做减法,统筹推进各地区各领域改革和发展。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战略定位是科学有序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本遵循。长江经济带有四大战略定位: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引领全国转型发展的创新驱动带、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目标是:到 2020 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河湖、湿地生态功能基本恢复,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 7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 43%,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长江黄金水道瓶颈制约有效疏畅、功能显著提升,基本建成衔接高效、安全便捷、绿色低碳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创新驱动取得重大进展,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 2.5%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规模,培育形成一批世界级的企业和产业集群,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形成陆海统筹、双向开放,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度融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发展的统筹度和整体性、协调性、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基本建立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镇化战略格局,城镇化率达到 60%以上,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协调统一、运行高效的长江流域管

     理体制全面建立,统一开放的现代市场体系基本建立;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基本形成引领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带。

      到 2030 年,水环境和水生态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功能显著增强,水脉畅通、功能完备的长江全流域黄金水道全面建成,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建立,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格局全面形成,生态环境更加美好、经济发展更具活力、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示范引领和战略支撑作用。

      形成“一轴、两翼、三极、多点”新格局

      空间布局是落实长江经济带功能定位及各项任务的载体,也是长江经济带规划的重点,经反复研究论证,形成了“生态优先、流域互动、集约发展”的思路,提出了“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格局。“一轴”是指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以沿江主要城镇为节点,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突出生态环境保护,统筹推进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产业和城镇布局优化、对内对外开放合作,引导人口经济要素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地区集聚,推动经济由沿海溯江而上梯度发展,实现上中下游协调发展。“两翼”是指发挥长江主轴线的辐射带动作用,向南北两侧腹地延伸拓展,提升南北两翼支撑力。南翼以沪瑞运输通道为依托,北翼以沪蓉运输通道为依托,促进交通互联互通,加强长江重要支流保护,增强省会城市、重要节点城市人口和产业集聚能力,夯实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基础。“三极”是指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

     群为主体,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打造长江经济带三大增长极。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充分发挥上海国际大都市龙头作用,提升南京、杭州、合肥都市区国际化水平,以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在科技进步、制度创新、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加快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长江中游城市群。增强武汉、长沙、南昌中心城市功能,促进三大城市组团之间的资源优势互补、产业分工协作、城市互动合作,加强湖泊、湿地和耕地保护,提升城市群综合竞争力和对外开放水平。成渝城市群。提升重庆、成都中心城市功能和国际化水平,发挥双引擎带动和支撑作用,推进资源整合与一体发展,推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发展优势产业,建设特色城市,加强与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与互动,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探索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基本思路就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而不是又鼓励新一轮的大干快上。这是长江经济带战略区别于其他战略的最重要的要求,是制定规划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首要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点要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保护和改善水环境。二是保护和修复水生态。三是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四是有序利用长江岸线资源。

     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必须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和壁垒,有效利用市场机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推动建立地区间、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形成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流域管理统筹协调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一是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二是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三是建立长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探索上中下游开发地区、受益地区与生态保护地区进行横向生态补偿。四是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解决长江中游航道“梗阻”问题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先手棋。要着力推进长江水脉畅通,把长江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统筹铁路、公路、航空、管道建设,率先建成网络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进一步提高质量和效益,增强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支撑力。

      一是提升黄金水道功能。全面推进干线航道系统化治理,重点解决下游“卡脖子”、中游“梗阻”、上游“瓶颈”问题,进一步提升干线航道通航能力。二是促进港口合理布局。强化港口分工协作,统筹港口规划布局,优先发展枢纽港口,积极发展重点港口,适度发展一般港口,严格控制港口码头无序建设。三是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围绕建设长江大动脉,加快铁路建设步伐,优先实施消除铁路“卡脖子”工程,形成与黄金水道功能互补、衔接顺畅的快速大能力铁路通道。

     四是大力发展联程联运。鼓励发展铁水、公水、空铁等多式联运,增加集装箱和大宗散货铁水联运比重。

      创新驱动引导产业有序转移

      创新驱动是推动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纲要》提出了一系列举措,主要有:

      一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一是打造创新示范高地,支持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举措和重大政策。二是强化创新基础平台,加强长江经济带现有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三是集聚人才优势,国家各类人才计划结合长江经济带人才需求予以积极支持,吸引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四是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深入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整合优势创新资源,打造重点领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构建服务于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高水平创新链,开展重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装备和标准的研发攻关。五是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为公众尤其是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力量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

      二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产业整合升级,依托产业基础和龙头企业,整合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区,引导生产要素向更具竞争力的地区集聚。打造产业集群,加快实施“中国制造 2025”,加强

     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重大技术产业化和应用示范,联合打造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家电、纺织服装等世界级制造业集群。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推动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升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发展水平。四是积极发展服务业,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三要打造核心竞争优势。一是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制造业创新体系,提升关键系统及装备研制能力,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加快区域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二是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宽带中国”战略实施,实施沿江城市宽带提速工程,持续推进城镇光纤到户和农村光纤入户,提升宽带用户网络普及水平和接入能力,加快 4G 移动宽带网络建设。三是促进信息化与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构建先进高端制造业体系,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试点。

      四要引导产业有序转移。一是突出产业转移重点,下游地区积极引导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以内需为主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加快向中上游地区转移。二是建设承接产业转移平台。推进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促进产业集中布局、集聚发展。三是创新产业转移方式。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产业转移合作模式,鼓励上海、江苏、浙江到中上游地区共建产业园区,发展“飞地经济”,共同拓展市场和发展空间,实现利益共享。

     发挥武汉引领作用推进新型城镇化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长江上中下游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差别很大,推进新型城镇化不能搞“一刀切”,而是要大中小结合、东中西联动。《纲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这个目标,提出了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强新型城市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等重点内容。

      一是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首先要抓住城市群这个重点,以长江为地域纽带和集聚轴线,以沿江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形成区域联动、结构合理、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格局。二是要促进各类城市协调发展,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等超大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培育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小城镇。三是要强化城市交通建设,加强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建设,实现城市群内中心城市之间、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之间1-2 小时通达。

      二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一是要拓宽进城落户渠道。二是创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模式。

      三是加强新型城市建设。一是要提升城市特色品质,将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市发展。二是要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建设和谐宜居、充满活力的新型城市。三是要创新城市规划管理,促进城市发展

     由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控制特大城市人口和空间过度扩张,推动特大城市部分功能向周边疏解、产业向中上游转移。

      四是统筹城乡发展。一是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二是要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三是要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把武汉打造成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

      要立足上中下游地区对外开放的不同基础和优势,因地制宜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一是发挥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引领作用。加快复制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将上海自贸试验区打造成服务贸易创新政策先行区。鼓励上海及长三角地区重点发展高端产业、高增值环节和总部经济,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率先打造开放型经济升级版。推动长三角与中上游地区共同构建航运、加工贸易和金融合作链条。率先构建引领跨境电子商务和国际贸易发展的规则体系。

      二是将...

    篇三:长江经济带是指什么

    24 卷第 10 期2015年10月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Vol.24No.10Oct.2015 长江经济带研究文献分析邹   辉 1, 2 ,段学军 1 , 3*( 1.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江苏 南京210008 ;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3.中国科学院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08 )摘   要: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最重要的东西轴线,近年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逐步上升为新一轮的国家战略。而自长江经济带初步构想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我国学者对长江经济带进行了诸多方面的研究。通过相关研究的文献分析,了解分析文献来源规律,梳理总结文献研究内容,有利于相关学术研究的推进。在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对文献来源进行分析,接着对长江经济带的概念与范围进行了辨析,再从发展战略、产业发展、交通建设、区域经济差异、区域空间结构、区域协调与合作、地区与长江经济带关系与生态环境等8个方面的对文献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与探讨,最后从加强交流合作、宏观微观结合、经典理论应用、关注交通研究、流域联动机制及视野动态开阔等方面对新时期长江经济带研究进行展望。关键词:长江经济带;产业;生态环境;综述;文献分析中图分类号:

     X1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4 - 8227 (2015 )

     10 - 1672 - 11DOI :

     10.11870 / cjlyzyyhj201510008收稿日期:

     2015 - 05 - 06 ;修回日期:2015 - 06 - 0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1071085 )作者简介:邹   辉( 1989~  ),男,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发展与区域规划 .E - mail :

     zoucas@163.com* 通讯作者 E - mail :

     xjduan@niglas.ac.cn   从世界经济发展历程来看,大河两岸往往是区域经济的主要生长点,不少国家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流域文明史。流域经济尤其是大河流域经济往往成为国家的经济命脉,如密西西比河、伏尔加河、莱茵河等大河流域以水利资源开发为中心,合理布局生产力,密集城市网络,借助水陆交通向腹地辐射,形成经济密集带,带动整个流域经济发展 [1 ] 。对流域经济问题的研究开端于上世纪 40 年代,美国成功制订和实施了田纳西河流域开发计划,其成功经验为后来许多国家所借鉴(如印度的达莫达尔河、日本的北上川等流域开发),并且从此流域开发问题的研究受到各国政府和学术界的重视 [2 , 3 ] 。国内外大河流域的开发模式、流域规划、流域管理、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形成了多元化的认识。基于开发目标角度,流域开发模式主要包括单一目标开发、双目标开发、多目标开发、综合开发( Comprehensive )与整体协调开发(Integrated ),且各类型的开发模式逐步演进和完善 [4 ] 。流域开发模式的选择既要受到各国、各地区经济实力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又要受到各具体流域和河流本身状况的制约。依靠丰富的自然资源、高效的交通系统以及经济一体化往往是流域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而学者们在案例研究中也已经意识到流域经济发展中的转型问题,如以五大湖区圣劳伦斯河流域( St.Lawrence River Basin)为例,传统的农业、重工业以及跨洋运输业已经不利于流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应加大教育与环保力度,引入 新 兴 产 业 [5 ] 。欧 盟 水 框 架 指 令 (EU WaterFramework Directive , WFD )在指导欧洲流域综合管理、水资源管理与水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已逐步形成“流域管理规划”( River BasinManagement Planning , RBMP )框架,指导流域发展。但是“流域管理规划”框架与“地区发展规划”体系之间亦存在着联系与矛盾,而保护水环境将作为二者的平衡点 [6 ] 。人们已经认识到流域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建立在充分认识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客观规律基础之上 [1 ] 。而流域开发往往与城市群、产业带的发展紧密联系,如美国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地带,英国的伦敦—伯明翰—曼彻斯特地带,日本的东京—名古屋—大阪地带,我国的长江流域(特别是长三角地区及沿江各城市群)等。另外

     国内珠江流域提出建设珠江经济带,是以珠江为纽带,连接滇、黔、桂、粤、港、澳六省区的珠江经济带。学者亦提出建设黄河经济带 [7 ] 、淮河经济带等构想。基于流域整体开发来综合管理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国际国内的趋向,经济增长是驱动力,而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水资源环境保护一直流域开发的核心,指导着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与布局。我国流域开发起步相对较晚,虽然我国诸多大河流域皆提出经济带建设的构想,但是从理论与实践来看,我国大河流域开发仍然处于探索阶段。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部,与沿海经济带共同构成我国国土开发和经济建设的“ T ”字型宏观格局,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长江经济带战略构想到目前已上升为新一轮的国家战略,其经过20多年的构想与发展,学者们对其亦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研究与探索。然而,从学术归纳与情报分析的角度来看,长江经济带研究状况如何,研究主题包含哪些特征,研究作者与单位分布如何,相关学术热点进展如何等等问题,皆是值得探究的。因此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探究文献主题与作者特征规律,总结归纳文献内容研究现状与不足,并尝试对未来进一步的研究进行展望。1  长江经济带研究文献来源分析1.1  文献概况本文以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学位论文 全文数 据库)为统 计 源,检 索 时 间 截 止2014 年,期刊类别为核心期刊,检索主题、题目、关键词为“长江经济带”、“长江产业带”、“长江流域经济”、“长江流域产业”、“沿江地区”、“长江沿江”。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整理,一共获得92篇文献作为本文分析样本,其中期刊论文77篇、学位论文15篇。需要特殊说明的是,因为“长江经济带”概念主要出现在国内期刊,通过 Sciencedirect 等国外文献检索机构截止目前并未发现长江经济带相关研究成果,但是在国外文献中并不乏长江流域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城市、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研究 [8~10 ] ,只是并未基于“长江经济带”的战略背景之下,因而本文文献分析样本中并未包含国外期刊的文献。1.2  文献主题与时间分布在研究主题方面,结合文献关键词与研究内容对文献进行分类,一共划分为发展战略、产业研究、交通研究、区域经济差异、区域空间结构、区域联系与合作、地区与长江经济带关系、生态环境等 8 大研究主题(图1 )。其中,关注度最高的研究主题是产业研究,其次是发展战略研究、地区与长江经济带关系。长江经济带亦是一条产业带,而且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与表现,因此产业研究是最“热门”的主题;而长江经济带总体处于发展的起步时期与研究的初步阶段,因此发展战略问题、各地区与经济带的关系亦成为这一时期研究的重要主题。图 1  文献主题分类Fig.1 Classification of Literature Subjects   从时间上来看, 1994年以后长江经济带才真正引起学者们的关注,20 世纪 90 年代末文献篇数达到峰值(图2 )。而2014年为第2个高峰期,与长江经济带上升为新一轮的国家战略相关,可见研究的图2 文献主题时间分布Fig.2 Change of Literature Subjects3 7 6 1   第10期              邹   辉,等:长江经济带研究文献分析

     关注度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联系。而上世纪末研究主题更多的关注于发展战略与产业布局,而其他主题多出现在本世纪以来,如区域空间结构、区域联系与合作等。1.3  载文期刊来源特征载文期刊包涵34种期刊,共计载文77篇。排名前几位的分别为《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改革》、《经济地理》、《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等(表1 ),其中《长 江 流 域 资 源 与 环 境》期 刊 最 多,共 15 篇,占19.5% 。而地理类的期刊、经济类期刊与高校学报类期刊分别包含 10 、 7 与 4 种,分别占到总数的29.4% 、 20.6% 与 11.8% 。表1 载文2篇以上期刊统计Tab.1 Statistics of Journals Published Above 2YREB Papers期刊名称 篇数占比( % )期刊名称 篇数占比(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5 19.5 地理科学 2  2.6改革8  10.4 地域研究与开发 2  2.6经济地理6 7.8 湖北社会科学 2  2.6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6 7.8 宏观经济管理 2  2.6人民长江4 5.2 农业现代化研究 2  2.6地理学报3 3.9 合计 55 71.4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3 3.91.4  文献作者分布通过文献作者单位(包括合作作者单位)出现频次的分析可知,长江经济带研究文献作者单位较多的分别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西南大学、武汉大学等(表 2 )。而从研究作者单位所在城市来看,主要来源于武汉、北京、南京、上海、重庆、成都、杭州、苏州等城市,相关研究单位所在城市主要分布在长江沿江地区。而从长江沿江来看(图3 ),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与成都等主要城市为主,其中南京的发文数量最多(31次),武汉的发文单位最多(11个)。总体上,已有文献表明长江经济带研究已经形成了以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为主的核心研究团队,另外包括西南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高校、沿江省份社会科学院在内的研究力量。表 2  文献作者单位统计Tab.2 Statistics of Authors Source单位名称 文献次数 单位名称 文献次数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19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华东师范大学 12 浙江师范大学 2南京大学 7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 2西南大学4华中师范大学2武汉大学3西南交通大学2四川大学3武汉理工大学2长安大学3湖北省社会科学院2注:( 1 )作者单位一共来源于 52 家,在此仅列出文献次数大于 2 次的单位 . ( 2 )作者单位共包含103次,包括合作单位.图3 长江沿江主要城市研究文献频次及单位分布示意图Fig.3 Research Literature Frequency  and Source Distribution of Major Cities Along Yangtze River2  长江经济带研究文献内容分析2.1  长江经济带概念及范围长江经济带的概念普遍认为起源于 1984 年陆大道提出的长江沿岸产业带,随后20世纪90年代的研究中采用“长江产业带”的概念(陆大道, 1992 ;虞孝感, 1992 ),另外学者们亦开始采用“长江经济带”的概念(高万权, 1994 ),2014 年 9 月国务院印发指导意见,至此国家层面上的长江经济带概念正式形成。另外学者们亦采用了“长江产业带”、“长江沿江地区”等相似概念。在本文统计的文献中,明确采用“长江经济带”、“长江产业带”与“长江沿江地区”的文献篇数分别为66篇、5篇与12篇,可知学者们依然主要采用长江经济带的概念。学者们虽然对长江经济带进行研究,但是缺乏对其进行具体定义,而4 7 6 1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第24卷  

     其概念与内涵也更多的体现在地域范围上。但是,综合已有研究可以清晰地看出长江经济带是依托于长江流域的自然、人文、社会、经济的综合体,以长江为纽带、以沿江地区及重点城市为核心区域,并具有整体功能的经济聚集带。长江经济带指代的范围不尽相同,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① 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38市)① 。

     ② 沿江7省2市 ② 。

     ③ 长江流域11省(市)③ 。

     2014年之前的研究对长江经济带达成一个范围上的共识,即广义的长江经济带包括沿江7省2市范围,而狭义的长江经济带包括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38市)。2014 年之后研究文献中绝大多数是以长江流域 11 省(市)为长江经济带范围。随着指导意见 ④ 的颁布,长江流域11省(市)被明确划定为长江经济带的范围。2.2  文献研究内容分类与综述依据文献研究主题及内容,将文献划分为发展战略、产业研究、交通研究、区域经济差异、区域空间结构、区域联系与合作、地区与长江经济带关系、生态环境等 8 大类,梳理各类型主题研究关键点及关系(图4 ),对各类型的文献内容展开分析。图4 长江经济带研究文献主题类别及关系图Fig.4 Themes Types and Relationships of Research Literature5 7 6 1   第10期              邹   辉,等:长江经济带研究文献分析①②③④上海、重庆、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合肥、马鞍山、芜湖、铜陵、池州、安庆、九江、岳阳、常德、益阳、武汉、黄石、宜昌、鄂州、荆门、荆州、黄冈、咸宁、恩施、攀枝花、泸州、宜宾等38市.由于行政区划调整,比如重庆直辖、巢湖撤并等,出现过其他数目的地市情况 . 此处以目前行政区划为准 . 另已有部分研究中未包含合肥市 .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等 7 省 2 市 .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 11 省(市)

     .指 2014 年 9 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本文简称指导意见 .

     2.2.1  发展战略研究陆大道提出了我国国土开发与经济布局的“ T ”字型宏观战略,提出了沿海与沿长江两个一级轴线,并强调要重视并加快长江产业带开发的规划研究;而时隔20余年之后,回顾了“ T ”字型宏观战略的提出与发展,指出建设经济带是经济发展布局的最佳选择 [11~13 ] 。学者们提出了长江沿江整体开发的原则和作用 [14 , 15 ] ,从产业、交通、城市等方面、上中下游地区提出了经济带的发展战略 [16~19 ] 。而新时期长江经济带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包括交通建设、产业转移与产业联系、省域发展问题、城市群发展与行政壁垒等 [20 , 21 ] 。虞孝感结合参加相关课题研究经验对长江沿江开发建设进行回顾,指出长江产业带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内河产业带 [20~22 ] 。而新时期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意义包括联动东中西区域、联动沿江城市群、联动“两带一路”、发挥上海自由 贸 易 区 示 范 带 动 作 用 与 推 进 生 态 文 明 建 设等 [21 , 23 , 24 ] 。研究主要反映在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提出与发展、问题与对策、成为国家战略的原因及意义等方面。研究时序上主要集中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与2010 年之后,前者重在发展战略的提出、定位、思路、问题等方面,而后着重在对其发展的回顾、新时期的问题与战略意义探讨。2.2.2  产业发展研究(1 )农业   长江经济带有着农业发展的历史地位与发展潜力,但是其在全国农业地位已经下降,且中下游作为我国重 要 粮食 产地 的 地 位 已 受 到 威胁 [25 , 26 ] 。经济带农业研究侧重点包括发展目标与重点 [26 ] 、特征 [ 27 ] 、态势 [ 25 ] 、粮食生产 [ 28 ] 、农业劳动力转移 [29 ] 等。农业发展的特征与问题包括适应市场发展、农业产量波动、耕地面积减少与水旱灾害频繁。发展对策包括长江防护林工程建设、农业商品基地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生态农业...

    篇四:长江经济带是指什么

    节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第四单元 环境与发展(第2课时)

     激趣导入课程引入长江干流横贯我国东西,直通海洋。流域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30°附近,大多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河道终年不封冻。长江支流多呈南北辐射状分布,通过京杭大运河,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钱塘江等水系,形成航道交织的水运网。长江干支流通航里程达70000多千米,超过全国通航总里程的70%。长江水资源丰沛,年径流量、河口多年平均流量以及水能资源均居全国首位,矿产、森林和旅游资源丰富。长江流域是我国最大的粮仓,粮食产量约占全国一半,其中水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此外,长江流域还是小麦、玉米、棉花的重要产区。长江流域是我国人口多、城镇化水平高的地区。中下游沿江两岸以及支流的平原地区,人口和城镇密集。其中,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和成都,都是特大城市。

     激趣导入课程引入活动探究1 探究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地理背景区域发展的地理背景主要包括自然资源条件、历史基础、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发展、城镇化水平、生态环境质量等。读图a和图b,并查阅资料,以长江经济带某省级行政区为例,从人口、产业结构和地区生产总值等方面说明其发展的地理背景。图a

     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产业结构 图b

     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常住人口、地区生产总值示意

     激趣导入课程引入活动探究1 探究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地理背景读图a和图b,并查阅资料,以长江经济带某省级行政区为例,从人口、产业结构和地区生产总值等方面说明其发展的地理背景。可能答案:以湖北省为例地理位置:位于中国中部,长江中游,东邻安徽,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与河南毗邻,地理位置优越;地形地貌: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兼备;气候条件: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充沛,雨热同季;资源优势: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丰富;人口及城镇化率:截至2019年末,湖北省常住人口5927万人,其中,城镇3615.47万人,乡村2311.53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1%;产业结构:主要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地区生产总值:2019年,湖北省完成生产总值45828.31亿元,增长7.5%;湖北省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601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91元,经济发展较快;湖北省交通发达,2019年10月15日,交通运输部确定湖北省为第一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地区。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1 1二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结合课本知识思考:如何使长江经济带成为充分体现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内河经济带?长江经济带交通干线与城市群示意可能答案:①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独特作用;②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③推动沿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④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⑤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

     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2 2二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结合课本知识思考:如何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可能答案:①立足长江上游、中游、下游地区各自优势,统筹人口分布、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②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③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武汉港 长沙港重庆港 宜宾港

     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3 3二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结合课本知识思考:如何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横贯东中西、连接南北方的开放合作走廊?可能答案:①用好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资源;②创新开放模式,促进优势互补;③培育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④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衔接互动。

     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4 4二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结合课本知识思考:如何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水清、天蓝、地绿、产业优的生态廊道?可能答案:①统筹江河湖泊丰富多样的生态要素,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②构建以长江干支流为经脉、以山水林田湖为有机整体、江湖关系和谐、流域水质优良、水土保持有效、生物种类多样的生态安全格局。

     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格局 5 5二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2016年9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发布,确立了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发展新格局。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格局示意“ 一轴” ” :

     :

     指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以沿江主要城镇为节点,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推动经济由沿海溯江而上梯度发展 , 实现长江上中下游协调发展。“ 两翼” ” :

     :

     指发挥长江主轴线的辐射带动作用,向南北两侧腹地延伸拓展,提升南北两翼支撑力。南翼以沪瑞运输通道为依托,北翼以沪蓉运输通道为依托,促进交通互联互通,夯实发展基础。

     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格局 5 5二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三极 ” :指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为主体,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打造长江经济带三大增长极。“ 多点 ” :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发展优势产业,建设特色城市,加强与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与互动,带动地区经济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格局示意

     二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活动探究2 探究长江工程设施及“立体交通走廊”的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据统计,目前长江干流建成和在建的跨江大桥、过江隧道已超过80座。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示意船舶过三峡升船机

     二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活动探究2 探究长江工程设施及“立体交通走廊”的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 读图,说说船舶如何通过长江三峡大坝。可能答案:①3000吨以下的船舶搭乘升船机,升船机其实就是建在通航河流上为克服水位落差供船舶乘坐的电梯。垂直升船机通过船厢载着船舶垂直升降克服水位落差。具体如下:a.首先船舶驶入承船厢,关闭承船厢下游闸门。b.承船厢通过爬升装置上升,直到承船厢内水位与上游水库水位齐平。c.打开承船厢上游闸门,船舶驶出承船厢进入上游航道。

     二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活动探究2 探究长江工程设施及“立体交通走廊”的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 读图,说说船舶如何通过长江三峡大坝。可能答案:②3000吨以上的船舶需要通过五级船闸逐次通过,如果船从下游驶来,需要过大坝上行,先将五号闸室水位降到与下游水位一致,打开下闸门,船舶进入闸室;关闭下闸门,输水系统充水抬高闸室水位,船舶随闸室水位上升而上升,当水位与四号闸室水位齐平时,打开五号闸首人字闸门,船舶就好像爬过一级阶梯,轻松驶入上一级闸室。如此上升,直至驶出一号闸室,进入高峡平湖。如船舶从上游往下游走,过程正好相反。

     二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活动探究2 探究长江工程设施及“立体交通走廊”的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简要分析拦江大坝、跨江大桥等工程设施对长江沿岸经济发展的影响。可能答案:拦江大坝具有防洪、发电、灌溉、航运、养殖、供水的作用,促进了长江沿江地带经济的发展。另外对长江的生态环境也带来很大的影响,比如会阻碍长江鱼类的洄游,大坝下游径流量、含沙量减少,大坝上游水位身高,淹没河流沿岸地势较低处,耕地减少等。跨江大桥连接了河流两岸,便于两岸地区人员、物资、经济等的交流联系,缩小两岸地区的差距。扩大城市的规模,增强城市的辐射范围,带动小城镇的发展,促进了长江沿江地带经济发展。

     三、长江生态环境保护观看视频《长江经济带报告——横断山脉攀西大裂谷渔民上山》视频中讲述的“渔民上山”给当地人民带来哪些效益?可能答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原因 1 11.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命河”,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2.长江经济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并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示范引领作用。3.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总体要求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三、长江生态环境保护1.长江上游的开发现状开发条件 开发现状①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①三峡具有发电、航运、防洪等效益,西电东送的重要组成部分②矿产资源丰富②形成以重庆为中心的电力、钢铁等工业中心③四川盆地特别是成都平原附近土壤肥沃 ③成都平原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知识拓展 长江的开发现状

     三、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开发条件 开发现状①多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②气候温暖湿润③河湖密布,水源充足④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⑤矿产资源及森林资源丰富⑥水源充足①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肉类和水产品生产基地②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2.长江中游的开发现状知识拓展 长江的开发现状

     三、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开发条件 开发现状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②气候适宜,水热条件好③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农业基础好④地理位置优越⑤交通便利⑥科技发达,具有人才优势①鱼米之乡、丝绸之乡②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3.长江下游的开发现状知识拓展 长江的开发现状

     三、长江生态环境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2 2存在问题上游中下游①水土流失、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破坏②水能开发程度低①洪水威胁严重②毁林开荒和乱砍滥伐③围湖造田、湖泊萎缩、河床抬高④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严重,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

     三、长江生态环境保护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3 31.保护长江生态环境,首先是保护好长江水环境,加快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水资源保护。2.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综合治理和建立地区间、上下游间的生态补偿机制,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三、长江生态环境保护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3 3地区 措施西部山区①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营造长江上游防护林②加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坡耕地和石漠荒山治理中东部平原区①加强湖泊、湿地保护,退耕环湖,疏浚水道和湖泊②兴建分洪、蓄洪等水利工程,降低洪涝灾害风险③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各级自然保护区②严格立法、科学治污,坚持应急防控与长效治理齐抓并举,坚持“控源截污”与生态修复统筹推进,治理水污染

     活动探究 长江流域水污染治理1.读左图,找出长江流域水质污染严重的河段,分析引发水质污染的原因。可能答案:1.普渡河、乌江、岷江、沱江等河段水质污染最严重。原因:流域内有高耗能、高污染的工业企业分布。污染源除工业污水外,还有当地的农村生产、生活污水。三、长江生态环境保护

     三、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活动探究 长江流域水污染治理2.结合实例,说明岷江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主要举措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可能答案:2.存在的问题:①大量工业废水直接或间接排放到河流中;②农用化学物质的不合理使用造成河流污染;③流域城镇建设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人口迅速增加,城镇生活型污染十分普遍;④工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结构性污染没有根本改变;⑤法制不健全,环境监管能力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⑥社会环保意识淡薄。建议:①加强区域规划工作,实施全流域的环境保护工程;②建立区际执法协作机制;③科学划分水功能区,根据每个区的纳污能力和污染排放现状,指导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的布局;④综合治理和建立地区间、上下游间的生态补偿机制,形成区际协调发展的新机制。

     课堂小结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地位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格局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原因长江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维护长江流域环境对保障我国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下图示意长江各河段五种生态保护功能所占比重,读图,回答1~2题。1.综合来看,长江生态保护功能最强的河段是(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河口2.如果中游流域调蓄功能减弱,可能引发( )A.水质污染 B.水土流失 C.洪涝灾害 D.物种锐减A当堂练习C

     2016年9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发布,确立了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据此完成3~4题。3.下列措施不符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是( )A.加强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建设 B.大力开发上游地区水能资源C.注重保护河流源头生态环境 D.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4.长江“黄金水道”是实现长江上中下游协调发展的依托,其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是( )A.水量大,水位变化小 B.上游资源丰富C.宜宾以下可通航 D.中下游沿岸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当堂练习BD

    篇五:长江经济带是指什么

    众说 党 政 干 部 论 坛湖北长江经济带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新机遇○ 张继久湖北长江经济带西起恩施州巴东县, 东至黄冈市黄梅县,沿江地区包括武汉 、黄石 、宜昌 、鄂州 、黄冈 、荆州 、咸宁 、恩施等 8 个市州的 48 个县市区 。本文拟对湖北长江经济带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新战略机遇略作探讨 。一、湖北长江经济带的发展现状北省情来看,首先,湖北长江经济带是湖北地区城市 、产业最密集的带状区域, 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的开放开发,可以使资金 、技术 、人才迅速向沿江集聚, 产生开放开发的规模递增效应和扩散效应 。其次,依据湖北省委 、省政府推动湖北科学发展的大战略 — ——“两总体战略,湖北长江经济带是未来若干年内 圈一带 ”湖北经济发展的主轴, 该主轴横跨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的开放开发,将有利于整合“两圈”资源,加快“两圈”的开放开发步伐,从而带动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 。2.资源比较优势明显 。一是劳动力资源丰富 。湖北长江经济带是湖北人口最密集的地带, 劳动力资源丰富,尤其是湖北长江经济带已经成为湖北最密集的城市带,沿线共有城市 14 个,受过较好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劳动力资源丰富, 为产业结构转换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是自然资源条件优越 。江汉平原历来是我国农业资源较好的区域之一, 是全国重要的粮 、棉、油生产加工基地;沿江地区“得水独厚 ”,淡水资源丰富,预计能开发的水能资源超过全省水能资源总量的80%,宜昌是世界最大的水电基地; 拥有丰富的可供港口和基础工业布局的岸线资源, 初步测算,具有岸水深和宽阔陆域场地与良好城镇依托条件, 且近 稳、期可利用的岸线资源长度就达 320 公里;部分矿产比较丰富,磷矿资源享誉全国;旅游资源集中,沿江历史古迹众多,自然风光独特 。三是知识资源密集 。沿江各市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 51 万人,科研和技术开发机构 120 个,普通高校 53 所,在校全日制大学生超过 110 万人,职业学校在校生超过 10 万人,技术创新实力和潜力较大[2] 。四是资本资源日益充足。进入新世纪后,武汉市已成为区域性的金融中心, 企业融资条1995- 2007 年的 12 年间,湖北长江经济带的生产总值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了 2.7 倍、3.9 倍、3.3 倍成为全省乃至长江中游地区最具有发展活 和 4.7 倍,2008 年,湖北长江经 力和综合经济实力较强的地区 。占全省 67.5%,地方 济带创造生产总值 7647.2 亿元,一般预算收入 431.03 亿元,占全省 60.7%,主要经济指标约占全省三分之二[1] 。目前,湖北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已进入新阶段 。(一)开放开发具备较高层次竞争力笔者按照美国管理大师迈克尔 ·波特的 “钻石理论体系 ”,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 现阶段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已具备较高层次的竞争力 。1.经济发展战略具有新高度 、新内涵 。湖北省委九届五次全会提出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省政府提 开发战略,这与 20 世纪 80 年代湖北省委 、出建设长江中游经济带战略相比, 较具有新的战略高度和新的战略内涵 。从全国来看,根据国家主体功能“两纵两横 ”的国土开发格 区规划方案,全国将形成局,长江经济带是其中一 “横”(另一“横”是陇海经济带, “两纵”分别是沿海经济带和京广沿线经济带 ),以“长三角 ”为龙头的长江流域开放开发战略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从而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战略就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湖36

     2010 年 第 2 期经济众说件较好 。近年来,湖北长江经济带成为各类投资的热点地带,仅 2008 年底湖北省从国家新增千亿元投资中争取到的 50 亿元左右投资的绝大部分都集中在沿江地区 。五是交通优势明显 。从全国范围和整个长江流域来看,湖北长江经济带处于中心位置, 贯穿我国东西南北的铁路干线在这里交汇; 从省内来看,沿江经济带把湖北省东 、中、西三大地带连接起来, 区域内公路网密集,主要城市间的大通道已全部打通, 是连接东西 、辐射南北的交通枢纽 。特别是通航里程长,约是沿江各省市通航里 占长江干线航道总里程的 30%,程最长的省份,“黄金水道 ”优势突出 。3.相关与支持性产业基础较好 。沿江地区多年来逐步建立了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 开始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带 、先进制造业带 、大运量高耗水原材料工业带 、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带, 在钢铁 、汽车 、石化 、机械、水电等领域涌现了一批大型骨干企业 。因此,湖北长江经济带与国内其他区域相比较, 拥有比较健全的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为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产业集 发增强了招商引资的吸引力, 为产业链延伸 、群壮大以及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 。4.开放开发的竞争态势已经形成 。从全国来看,“长三角 ”为龙头的长江流域开放开发战略上 随着以升为国家战略,长江沿线省市纷纷实施沿江开放开发战略,将发展重点逐步转移到临江城市或地区上来 。例如:四川省提出要建设沿长江经济走廊; 重庆市提出要依靠长江黄金水道的港口,促进港口与园区联动,建设沿江经济带; 安徽省提出了“抓住机遇 、开放皖江,强化自身 、呼应浦东,迎接辐射 、带动全省 ”的沿江开发思路,大力建设皖江经济带; 江苏省从 2003 年开始正式实施沿江大开发战略, 初步形成了颇具规模和实力的沿江产业带及城市群 。这些省市沿江的开放开发为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注入了来自于外部的竞争压力 。从湖北长江经济带自身来看, 武汉、宜昌已先后被国家认定为第一批 、第二批东部沿海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 黄冈、黄石、咸宁、荆州等沿江市州近年来开放开发均呈加速发展的态势,湖北长江经济带内在的竞争动力正在逐步增强。(二)开放开发区位优势凸显沿边、沿 放以来,从区域上讲中国对外开放是由沿海 、西部地区推进 ,对外开放长期处于充 江逐步向中部 、分利用国内资源而争夺和占领国际市场阶段 。在这种对外开放格局下, 长期以来,中部的对外开放与沿海地区相比较在区位上处于劣势 。有统计资料表明,在1979- 2005 年间,我国各地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 81.2%集中在东部 10 省市,而中部 6 省、西部 12 省市区和东北 3 省则分别只占 7.6%、4.5%和 6.7%。2005年,中国对外出口的 88.5%集中在东部 10 省市,而中部 6 省、西部 12 省市区和东 北 3 省 则 分 别 只 占3.6%、3.5%和 4.4%。现在,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由充分利用国内资源而争夺和占领国际市场的阶段向整合国际资源而开发国内市场的阶段转变, 地处中部的湖北长江经济带,当产品销往国内市场各地的时候, 运输成本将大大低于沿海地区 。依据新经济地理理论,国内外厂商投资于湖北长江经济带将有利于形成规模报酬递增效应, 从而,湖北地处中部的区位优势开始显现 。2.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变化引起区位优势凸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投资与出口拉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 、投资 、出口协调拉动转 投资 、变”,并且还指出,到 2020 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国要成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由外向型为主向内 列的国家 。生型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的转变, 随着国内市场规模的日益扩大,湖北长江经济带的区位优势将凸显 。3.国内发展格局调整引起区位优势凸显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为加快中部地区的发展, 实施了促进中部振兴崛起战略,批准武汉城市圈为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这为境外境内企业向湖北长江经济带的转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较大的吸引力 。近年来,随着西门子 、康明斯 、威斯卡在沌口汽配基地的建成,冠捷、唯冠、中芯国际等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制造企业抢滩武汉 。(三)开放开发进入加速转型期所谓加速转型期,不是简单地指开放开发在某个某个领域的快速变化过程, 而是指开放开发向 方面 、广度和深度两方面的拓展, 呈现加速度的结构性优化升级。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全球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湖北长江经济带的开放开发将加速进入结构性优化升级时期 。1.开放格局由主要是对外开放转变为对外开放与37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调整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国内发展格局的调整, 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的区位优势开始凸显 。1.对外开放格局变化引起区位优势凸显 。改革开

     经济众说 党 政 干 部 论 坛对内开放并重 、外向型经济与内生型经济相促进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的转变, 这将促使湖北长江经济带的开放开发以国内市场为重点, 通过充分发挥本地区在文化旅游资源 、历史形成的工业基础 、劳动 自然资源 、力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形成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并重、外向型经济与内生型经济相促进的格局 。2.对外贸易由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为主转向一般贸易、服务贸易 、加工贸易并重 。目前,从全国来看,外贸发展已逐渐进入高成本时期, 劳动力成本和资源成本的压力在逐步上升, 靠牺牲劳动者福利获取出口商品价格优势的做法难以继续维持, 而国家也加大了对“两高一资 ”(高污染 、高能耗 、资源型)产品出口的限制力度 。这将促使湖北长江经济带出口产品由主要依赖农产品 、轻纺工业品出口转向主要依赖高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和高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 促使湖北长江经济带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实现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为主向一般贸易 、服务贸易 、加工贸易并重的转变;促使湖北长江经济带的企业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加大对品牌培育的投入, 形成较低水平的两头在外的对外贸易模式 。3.引资质量由低层次转向高层次 。从利用外资方式来看,目前在国际上 ,间接投资已超过直接投资成为资本流动的主导形式, 这将促使湖北长江经济带的开放开发必须要注重利用间接投资这种方式, 形成间接投资为主 、直接投资为辅的外资利用格局; 从引资的结构来看,鉴于湖北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投资较少、服务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比重较低的现状, 促使湖北长江经济带将要更加注重吸收欧美跨国公司对湖北的投资,更加注重吸引外商投资服务业; 从引资的目的来看,随着省内资本的日益丰富, 促使湖北长江经济带将要充分发挥利用引进资本在推动省内自主创新 、产业升级 、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不断促进省内产业的技术进步, 提升湖北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动力 。二、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面临的新战略机遇济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现在是实施“绿色救 学家萨克斯 2009 年撰文指出,助计划 ”的时候了,经济危机提供了历史性机会, 那就是将泡沫经济和过度消费转向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来 。目前,美、日及欧洲许多国家已经将新能源投资与低碳经济建设作为应对危机的重要手段 。西方国家以此为新起点,将长期把低碳经济作为新的需求增长点,并在国际上推动其他国家加入这个市场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国际氛围一旦形成, 以中国为代表的众多发展中国家也必将参与其中,形成新一轮发展低碳经济的国际大趋势,这一大趋势将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尤其是武汉城市圈 “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如果能抓住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机遇,将促进湖北经济发展形成可持续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新兴战略性产业将会成为经济发展的热点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 。全球每一次大的经济危机都会伴随着科技的新突破, 进而推动产业革命,催生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当今世界,一些主要国家为应对这场危机, 都开始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来选择和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 。新兴战略性产业是对国家发展有支柱性和带动性作用的产业,新能源 、节能环保 、电动汽车 、新材料 、新医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将成为新兴战略性产业的代 药、表。新兴战略性产业具有应对两个危机的特点:

     一是应对金融危机 。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的产能过剩, 同时也能占据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制高点,将有助于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 提升国家竞争力;二是应对气候变化 。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同时, 对全球最重要的气候变化因此,一些国家发展新兴 问题也能够产生积极作用 。战略性产业的战略会很快使这些产业成为热点 。湖北长江经济带的新一轮开放开发, 如果能抢占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制高点,将为湖北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缩小湖北与沿海地区的差距带来新的战略契机。[参考文献 ][1][2]中共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两圈一带 ”展宏图》,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9 年版,第 70、70 页。(作者系湖北省委党校教授 )(责任编辑 劳 谦)“十二五 ”时期,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尽管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例如,全球经济复苏尚需时日 、世界经济动荡有可能加剧 、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国际上对新兴市场的争夺将更加激烈, 等等,但我们更应看到它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战略机遇 。(一)低碳经济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展望后危机时代, 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 低碳经38

    篇六:长江经济带是指什么

    二 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 学习目标 】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举措为例,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1. 能够说出长江经济带的地理位置、范围,并认识其基本概况 。【区域认知】2. 能够通过查阅或搜集相关资料,全面认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基本概况。

     【地理实践力】3. 能够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分析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

     【综合思维】4. 能够从人地关系、区域联系的角度,分析某项重大发展战略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 。

     【人地协调观】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①生态文明建设的现行示范带。②引领全国转型发展的创新驱动带。③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④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2013 年 7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武汉调研时指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内河航运作用,发展江海联运,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提出背景】2013 年 9 月 21 日,李克强总理在一份材料上批示:“沿海、沿江先行开发,再向内陆地区梯度推进,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规律”,“依托长江这条横贯东西的黄金水道,带动中上游腹地发展,促进中西部地区有序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打造中国经济新的支撑带”。中西部东部

     【 问题1 1 】

     说明长江经济带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相邻位置交通位置政治经济位置

     (1)纬度位置影响:对气候和农业产生影响,如纬度跨度广,气候类型、农业类型多样;(2)海陆位置影响:对降水产生影响;沿海地区有利于发展海洋运输和海洋资源的开发;内陆边境地区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3)相邻位置影响:与多国接壤,利于与邻国的交往与合作;(4)交通位置影响:分陆上交通和海上交通,对运输、商业、贸易产生影响,位于某交通要道(枢纽),沟通了哪里,是通往什么的必经之地(咽喉);(5)政治位置影响:政治中心(行政中心)的战略意义、辐射带动作用;(6)经济位置影响:辐射带动作用,区域分工与协作,吸引资金,产业转移等;(7)板块位置影响: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多发。描述性语言: : 是重要地理分界线(州界、洋界);沟通大陆或大洋;是某航线的必经之路、最短航线或海上咽喉等。评价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或 不足

     纬度位置:

     90°E~120°E,23.5°N~35°N,地处低纬地区,水热资源丰富,农业发达。经度跨越我国三大阶梯,水能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丰富,利于要素流动,促进工业发展。海陆位置、交通位置:东临太平洋,西接长江黄金水道,沿岸支流众多,海运便利。地处我国中部地区,连接东中西部和南北地区,公路铁路密布,陆上交通便利。与丝绸之路衔接,扩大内外开放格局。沿线途经省份较多,经济腹地广阔,利于经济发展。相邻位置:政治、经济位置:沿线有重庆、武汉、上海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利于各地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基础设施完善,促进经济发展。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有利于我国交通、产业升级、对外开放等的发展,形成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

     上游中游下游【 问题2 2 】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条件?自然:

     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水热资源丰富,利于农业发展,上游森林资源丰富,流域内水资源丰富。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利于多种产业发展;地跨三大阶梯,水能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丰富,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料与能源;中下游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土地资源丰富。有利、不利成都:天然气攀枝花:煤铁重庆:煤铁

     上游中游下游【 问题3 3 】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 优势?社会:

     市场:经济腹地广阔。交通:海陆交通便利。政策:政府政策支持。劳动力:中西部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东部地区劳动力素质高,人才多。技术:东部地区资金技术发达,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强。基础:流域内城市发达,基础设施较完善,产业协作条件好。

     (2020·上海)上海自由贸易区临港新片区成立,坐拥浦东国际机场,洋山深水港,临港吸引众多智能高端制造业落户,影响这一变化的因素是( )A.国家政策和交通区位B.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C.能源矿产和地价因素D.劳力资源和科学技术A

     上游中游下游【 问题3 3 】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 优势?不利条件:自然: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地形复杂多样,多洪涝、滑坡等自然灾害。上游地表崎岖,工农业发展受限。社会: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不协调,中上游资源丰富但经济落后,下游经济发达但资源匮乏。

     【 问题3 3 】

     如何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推动我国 区域协调发展 的示范带 ?①立足长江上游、中游、下游地区各自优势,统筹人口分布、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②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③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

     【 问题4 4 】

     长江经济带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 ?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环境问题: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结合自身优势发展经济过程中造成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资源短缺。开采 煤炭,发展工农业造成生态破坏,加剧旱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发生。工业 发展,造成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社会问题:东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会造成一定时期内失业现象。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造成环境问题,环境治理,加剧财政负担。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要求: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2021·辽宁·义县高级中学高二月考)乌蒙山片区位于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结合部,地表崎岖,常年过度开垦,生态环境脆弱,成为我国深度连片特困区。下图为“乌蒙山片区贫困村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4.该地区因过度开垦产生的环境问题有①水土流失 ②粮食减产③森林减少 ④土地石漠化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5.该地区为消除贫困而采取的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A.扩大耕地,满足粮食需求 B.教育扶贫 C.发展特色产业 D.异地搬迁CA

    篇七:长江经济带是指什么

    2022 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解读与训练 点 热点 19 长江经济带 区域划分

     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 11 个省市,面积约 205.23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 21.4%,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 40%。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长江经济带横跨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是中央重点实施的“三大战略”之一,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2016 年 9 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确立了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

     “一轴”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推动经济由沿海溯江而上梯度发展;“两翼”分别指沪瑞和沪蓉南北两大运输通道,这是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基础;“三极”指的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打造长江经济带的三大增长极;“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

     2018 年 1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横跨东中西三大板块的区位优势,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推动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协调发展和沿江地区高质量发展。

     主要优势 一是交通便捷,具有明显的河运优势。长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理论上可以通航万吨河轮,运量比铁路大,价格也比铁路低。长江经济带横贯我国腹心地带,流域面积广阔,不仅有赣江、汉江、湘江等支流,还与京沪、京九、京广、皖赣、焦柳等南北铁路干线交汇,承东启西,接南济北,通江达海。

     二是资源优势。首先是具有极其丰沛的淡水资源,其次是拥有储量大、种类多的矿产资源,此外还拥有闻名遐迩的众多旅游资源和丰富的农业生物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三是产业优势。这里历来就是我国最重要的工业走廊之一,我国钢铁、汽车、电子、石化等现代工业的精华大部分汇集于此,集中了一大批高耗能、大运量、高科技的工业行业和特大型企业。此外,大农业的基础地位也居全国首位,沿江九省市的粮棉油产量占全国 40%以上。

     四是人力资源优势。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摇篮之一,人才荟萃,科教事业发达,技术与管理先进。

     五是城市密集,市场广阔。1995 年沿江九省市拥有大小城市 216 个,占全国城市数量的 33.8%;城市化水平约为 5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 21 个百分点;城市密度为全国平均密度的 2.16 倍。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和三峡工程建设将产生数千亿元的投资需求,而且这一地区人口密集,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各种消费需求也十分可观,对于国内外投资者有很强的吸引力。

     【对点训练】

     一、单选题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生态系统形成和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条件和效用,人类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获得其产品和服务。长江经济带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是我国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长江流域内出现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下图为长江经济带,下表为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00~2015 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变化(10 9 元)

     土地类型 年份 耕地 林地 草地 水域 未利用地生 态系统服务供给 2000 年 11083.78 51492.74 6208.16 6622.55 23.02 75430.25 2005 年 10970.50 51555.02 6182.35 6795.31 22.77 75525.96

     2010 年 10884.41 51577.76 6172.96 6836.91 22.99 75495.03 2015 年 10745.78 51424.89 6176.21 6954.05 22.97 75314.91 1.表中水域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呈逐年增长趋势,主要是由于(

      )

     A.长江全面禁渔政策的实施 B.人工养殖导致水产品产量增加 C.加强了河流的治理,防洪能力提高 D.长江上游植树造林和中游退田还湖 2.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推测下列属于高供给区的是(

      )

     A.贵州中西部 B.长江三角洲 C.长江流域上游 D.江苏和安徽北部 【答案】1.D

      2.C 【解析】1.长江全面禁渔政策的实施,会导致水域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应下降,A 错误;人工养殖导致水产品产量增加,只是水产品增加,不是整个水域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增加,B 错误;加强河流治理,防洪能力提高,主要使长江的洪涝灾害威胁降低,C 错误;长江上游植树造林,中游退田环湖等政策增加水域面积,能够增加经济带生态系统服务供给,D 正确。故选:D。

     2.由于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最多的是林地,占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最大的是长江流域上游地区,C 符合题意;贵州中西部,主要是岩溶地貌地区,地表崎岖,土壤贫瘠,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差,A 错误;江苏和安徽大部分都属于长江三角洲,且长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高,该地区林地、耕地、草地和水域较少,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不会属于高供给区,BD 错误。故选 C。

     长江经济带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建设以长江黄金水道为核心,修建沿江高速公路和铁路为重要内容的长江立体化综合交通走廊。下图为长江主航道各航段水深、沪汉蓉高铁各区段运行速度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渝万高铁与沪宁高铁运行速度相差较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技术水平 D.人口密度 4.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作出的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战略决策。长江经济带的独特优势和发展潜力在于(

      )

     A.腹地广阔 B.交通便利 C.资源丰富 D.历史悠久 【答案】3.B

      4.A 【解析】3.渝万高铁所经地区为地形崎岖,地势起伏大,沪宁高铁所经地区为平原,地形平坦,两高铁运行速度相差较大的主要因素是地形,B 正确;两高铁所线地区气候差别不大,A 错;我国高铁技术水平

     差别不大,C 错;人口密度对高铁运行速度影响不大,D 错。故选 B。

     4.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 11 个省市,面积约 205.23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 21.4%,因此腹地广阔是其独特的优势,A 正确;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部分地区交通都较为便利,B 错;资源丰富、历史悠久不是其独特的优势,C、D 错。故选 A。

     舟山群岛海岸线长 2440 多千米,是我国岛屿海岸线最长的地级市,深水岸线长达 280km.舟山港,位于中国长江三角洲和东部沿海要冲,背靠上海、杭州、宁波等城市,是长江三角洲综合运输网的重要节点。舟山港已与 36 个城市实现海铁联运业务(即将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结合起来的物流运输模式)。舟山成为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具备“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多重国家战略的叠加效应。2005 年舟山港深水港开港运营。下图为舟山港周围海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从自然条件角度考虑,舟山群岛筑港的突出优势最可能是(

      )

     A.港口吃水深,冬季封冻 B.航道直,夏秋季风浪小 C.全为深水港湾,湾阔水深 D.地理位置优越,海岸线长 6.与上海、广州等港口相比,舟山港能够成为自由贸易港试验区的主要原因是(

      )

     A.成本和开发程度低

     B.经济腹地较大 C.远洋运输更便利

     D.开发历史悠久 7.舟山港发展海铁联运(

      )

     ①有利于扩大港口的经济腹地②不利于中西部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 ③有利于加强东西部地区沟通④不利于东部地区增加就业机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5.D

      6.A

      7.C 【解析】5.由所学知识可知,舟山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温暖,港口无冰封期,A 错;舟山群岛航道较为弯曲,位于季风区,夏季风浪大,B 错;由材料信息“舟山群岛海岸线长 2440 多千米,是我国岛屿海岸线最长的地级市,深水岸线长达 280km”,说明舟山深水港湾多但也有浅水湾,C 错;舟山群岛位于中国长江三角洲和东部沿海要冲,背靠上海、杭州、宁波等城市,是长江三角洲综合运输网的重要节点,地理位置优越,海岸线较长,D 正确。故选 D。

     6.由所学知识可知,舟山相对广州和上海地价更低,开发成本和程度较低,A 正确。相对广州和上海,

     舟山港开发较晚,经济腹地较小,远洋运输不具有优势,B、C、D 错误。故选 A。

     7.通过材料可知,宁波舟山港发展海铁联运,因为有铁路向中西部地区的延伸,使得舟山港的经济带动作用不仅仅存在于港口所在城市的附近,还可以拉动铁路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所以海铁联运扩大了舟山港的经济腹地,①正确;海铁联运能够加强东西部地区的经济交流,铁路经过中西部地区,有利于中西部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②错,③正确;舟山港发展海铁联运相比于以前单纯的海运需要更多的人力资源,有利于东部地区增加就业机会,④错;①③正确,故选 C。

     2020 年 11 月 14 日,习近平在南京市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下图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成渝城市群发展的优势有(

      )

     ①交通运输便利

      ②矿产资源丰富

      ③水能资源丰富

      ④土地价格较低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9.下列关于长江经济带空间格局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轴”是指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 B.“两翼”中的“北翼”是指沪瑞通道 C.“三极”是指上海、南京和武汉 D.“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 10.下列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定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 B.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 C.推进新型城镇化,优化产业布局 D.发挥上海作为政治经济中心的引领作用 【答案】8.C

      9.A

     10.D 【解析】8.由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优势是资金丰富、人才众多、创新能力强、劳动力需求大,海陆交通便利,外向经济发展;而成渝经济区劳动力丰富且价格低、自然资源丰富,土地价格较低;综上述,成渝城市群发展的优势有矿产资源丰富 ,水能资源丰富 ,土地价格较低,②③④正

     确,C 正确。长三角城市群位于沿海地带,成渝城市群位于内陆地区,交通不如长三角城市群发达,①错误,ABD 错误。故选 C。

     9.由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一轴”是指长江黄金水道,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A 正确。“两翼”中的“南翼”以沪瑞运输通道为依托,“北翼”以沪蓉运输通道为依托,B 错误。“三极”是指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为主体,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打造长江经济带三大增长极,C错误;“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建设特色城市,加强与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与互动,带动地区经济发展,D 错误。故选 A。

     10.由材料信息“要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可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可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可以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推进新型城镇化,优化产业布局,发挥上海作为经济龙头的引领带动作用,上海不是政治中心,综上所述,ABC 表述正确,D 表述错误。依题意,选择不正确的,故选 D。

     根据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求,江苏省推动全省钢铁企业产品结构调整、空间布局优化、安全环保提升和智能化改造。环太湖、沿江、沿运河等区域的落后冶炼产能退出和搬迁,在沿海地区布局精品钢基地。下图为江苏省沿海三大钢铁基地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沿海地区承接钢铁工业的优势条件是(

      )

     A.水源更丰富 B.能源更充足 C.运输更便捷 D.市场更广阔 12.钢铁企业向沿海转移,主要是为了(

      )

     A.扩大钢铁总体产能

     B.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C.缩小区域经济差距

     D.安置农村剩余劳力 【答案】11.C

      12.B 【解析】11.据图可知:沿海地区港口众多,海运交通便利,便于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运输,C 正确;海水不能直接使用,沿海地区水资源状况和江苏其他地区差别不大,A 错误;江苏省内矿产资源不足,发展钢铁工业所需的原料和燃料均需从外地运入,B 错误;钢铁工业主要是面向国内外市场,据材料可知钢铁基地均是位于江苏省内进行转移,市场并不更加广阔,D 错误。故选 C。

     12.由材料可知:江苏省推动全省钢铁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空间布局优化、安全环保提升和智能化改造,在沿海地区布局精品钢基地。由此可以推测:钢铁企业向沿海地区转移主要是为了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B 正确;环太湖、沿江、沿运河等区域的落后冶炼产能退出和搬迁,不是为了扩大钢铁总体产能,更主要是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打造精品钢,A 错误;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与钢铁企业向沿海转移无关,且精品钢基地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较高,D 错误。沿海精品钢基地的建设可能会扩大区域经济差距,C错误。故选 B。

     研学旅行是指以中小学生为主体,以学习知识、增长经验为目的的旅游教育。研学旅行基地是研学旅行过程中学习与生活的场所,其分布深受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影响。图为 2018 年年底我国长江经济带国家级研学旅行基地冷热点分布及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资料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注:冷热点分布反映省级行政区间研学旅行冷热度对比状况,国家级研学旅行基地个数是重要指标。

     13.影响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国家级研学旅行基地冷热点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①人口密度②人口结构③自然资源④经济水平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4.为推动长江...

    篇八:长江经济带是指什么

    简介:陆大道(1940-),男,安徽桐城人,中国科学院院士, 《地理科学》主编。E-mail:ludd@igasnrr.ac.cn① 1984年9月,陆大道在乌鲁木齐“全国经济地理与国土规划学术讨论会”上作了“2000年我国工业生产力布局总图的科学基础”的报告,初步提出“点-轴开发”理论和我国国土开发、经济布局的“T”字型宏观战略。报告论文1985年在北京和湖北的内部刊物上发表( “2000年我国工业生产力布局总图的科学基础”,北京技术经济和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编“效益与管理”,1985年第3期,内部刊物; “工业的点-轴开发模式与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武汉市社会科学研究所出版《学习与实践》,1985, No.2,内部刊物)。1986年以“2000年我国工业生产力布局总图的科学基础”为题,在《地理科学》1986年5月,第6卷第2期(375~384页)正式发表。建设经济带是经济发展布局的最佳选择— —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陆 大 道(中国科学院北京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摘要:自1984年,“点-轴开发”理论和中国国土开发、经济布局的“T”字型宏观战略提出以来, “T”字型空间结构战略在20世纪80~90年代得到大规模实施。海岸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2个一级重点经济带构成“T”字型,长江经济带将内地2个最发达的核心地区(成渝地区和武汉地区)与海岸经济带联系起来,其腹地几乎包括半个中国,其范围内资源丰富,农业、经济和技术基础雄厚,已经形成世界上最大的以水运为主的、包括铁路、高速公路、管道以及超高压输电等组成的具有超大能力的综合运输通道,其巨大的发展潜力是除海岸经济带以外的其他经济带所不能比拟的。

     “点-轴开发”理论和中国国土开发、经济布局的“T”字型宏观战略(海岸带和长江沿线作为全国的一级发展轴线)已经得到国内诸多知名学者和有关部门领导的认同,符合中国国土开发和经济布局合理化的要求,以海岸地带和长江沿岸作为今后几十年中国国土开发和经济布局的一级轴线的战略将是长期的。关 键 词:“点-轴开发”理论; “T”字型宏观战略;经济带建设;长江经济带中图分类号:K9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690(2014)07-0769-042013年10月,中国国家发改委等13个委部的司局级领导组成调查组对长江经济带进行了考察研究。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时期,启动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长江经济带就其经济基础和发展潜力,仅次于中国海岸经济带。海岸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2个一级重点经济带构成“T”字型。2个经济带在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交会。长江经济带将内地2个最发达的核心地区(成渝地区和武汉地区)与海岸经济带联系起来。这种空间结构准确地反映中国国土资源、经济实力及开发潜力的分布框架[1] 。将此2个经济带进一步发展建设好,就可奠定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实现2020年经济总量较2010年翻一番的基础,并促进与之相联结的二级、三级经济带的发展,从而带动全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建设经济带的空间布局理念和模式完全符合中国国土开发和经济布局合理化的要求。这种空间布局的理论基础是空间结构理论范畴的“点-轴系统”理论。1)“点 - 轴系统”理论及中国国土开发、经济布局的“T”字型宏观战略(海岸带和长江沿线作为全国的一级发展轴线)是陆大道在1984年吸取区位论和空间结构理论的精华,在分析中国自然基础、特别是中国经济布局特点和综合国力的基础上提出的①[1] 。以经济带的模式进行国土开发和发展区域经济,是“点 - 轴系统”理论的应用核心。自1985年5月至1987年,当时的国家计委组织编制了《全国国土总体规划纲要》。作为未来15a中国国土开发和经济布局基本框架的“T”字型战略明确被写进了“纲要”。“纲要”经多次修改和1986年的省长会议讨论,1987年3月25日发到全国试行。1999年由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江主编的“中国地区发展回顾与展望”(综合卷)写道:“《全国国土总体规划纲要》 (草案)提出由沿海和沿江组成的全国“T”字型布局的主轴线构想,在大第34卷第7期2014年07月Vol. 34 No. 7July, 2 0 14地 理 科 学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地 理 科 学 34卷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大背景下,得到了逐步完善和发展”[2] 。“点 - 轴系统”理论的基本要点和意义:① 经济和社会客体在区域或空间范畴总是处于相互作用之中,由此导致空间集聚和空间扩散2种倾向;②在国家和区域发展过程中,大部分社会经济要素(客体)在“点”上集聚,并由线状基础设施联系在一起而形成“轴”;③“轴”对附近区域有很强的经济吸引力和凝聚力。轴线上集中的社会经济设施通过产品、信息、技术、人员、金融等,对附近区域有扩散作用。扩散的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作用于附近区域,形成新的生产力。在国家和区域的发展中,在“基础设施束”上一定会形成产业聚集带即经济带;④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点 - 轴”必然发展到“点 - 轴 - 集聚区”。

     这里的“集聚区”也是“点”,是规模和对外作用力更大的“点”。在实践中表现为城市集聚区和城市群。同时,社会经济要素(客体)将由高等级的“点”和“轴”向较低级别的“点”和“轴”扩散,实现从区域间不平衡向较为平衡的发展。“点 - 轴系统”是区域发展的最佳的空间结构;要使区域最佳发展,必然要求以“点 - 轴系统”模式对社会经济客体进行组织。因而也就是最有效的国土开发和区域发展的空间结构模式[3] 。按照“点 - 轴系统”模式进行区域开发和经济与社会布局,可以使:经济和社会要素(客体)与区域性基础设施之间实现有机结合,即经济和社会设施的布局在宏观、中观、微观都与交通、水、土资源等实现最佳的空间结合。这样就会产生空间集聚效果;可以充分发挥各级中心城市的作用,有利于城市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便捷的联系。客观上有利于实现地区间、城市间的专业化与协作,形成有机的地域经济网络;可以使全国战略和地区战略较好地结合起来,使各地区、各部门有明确统一的地域开发方向,有利于提高建设投资效果和管理水平;随着国家和区域经济网络的逐步形成,可以实现从区域间的不平衡到较为平衡的发展。2)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具有巨大潜力。这种强大的发展潜力是中国除海岸经济带以外的其他经济带所不能比拟的。长江是中国东西向的运输大动脉。南京以下的长江下游航运发展和经济发展潜力相当于2条海岸带。① 长江流域具有丰富的天然资源:包括以亚热带和暖温带为主的气候资源,降水丰沛、流域有耕地2 460多万hm2 ,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4,而农业生产值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的40%,由此造就了强大的农业基础。长江上游和中游具有大规模的水能资源。为工业和大规模的城市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② 已经发展起来雄厚的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基础和高级制造业基础,其中,原材料工业和以交通运输工具、机电设备和电器产品、重型和精密机械、航空航天及国防军工等为主的制造业占全国突出地位。③ 已经形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以水运为主的、包括铁路、高速公路、管道以及超高压输电等组成的综合性运输通道。2010年长江流域内河港口的货物吞吐量20.94×108t (2010年中国沿海主要规模以上的港口吞吐量完成为54.85×108t),占全国包括沿海港口总吞吐量在内的水运货物吞吐量的28%(占到沿海港口总吞吐量的38.2%)。其中,上海(内河)港至南京港(含)吞吐量达到13.83×108t,占全部内河港口吞吐量的66%。其中,万t级以上港口有5个,吞吐量7.27×108t,占整个长江流域的35%。滨江一带有大量的适宜于工业、交通设施建设的土地。特别需要强调的是2010年长江流域港口完成的8.92×108t货运量,占全国铁路(6.6×104 km)完成的运输量的1/4,超过同年全国十大铁路干线(京广、京沪、京九、陇海、兰新、京包、包兰、京哈、沪昆、胶济)货运量之和的30%① 。④ 包括以上海为核心城市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成渝为核心城市的城市群以及武汉城市群,组成为长江经济带的3个核心,依靠这三大城市群连接更多的大中型城市和区域。长江经济带的腹地几乎包括半个中国。在这个范围内,现有经济和技术基础已经很强大,矿产和水能资源丰富,大农业基础雄厚。长江经济带将可以成为一个以超大能力的综合运输通道为支撑的、潜力极其巨大的经济带。3)“点 - 轴开发”理论和中国国土开发、经济布局的“T”字型宏观战略(海岸带和长江沿线作为全①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样就运输量衡量只是非常近似的比较。因为铁路和水运的货物构成、时效性不同。另外,铁路在承当货运的同时,在客运方面的意义也比水运更加重要。770

     陆大道: 建设经济带是经济发展布局的最佳选择 7期国的一级发展轴线)是通过总结国内外国家发展和区域发展实践,吸取了德国学者区位论和空间结构理论的部分理念,同时在分析了中国自然基础、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布局特点和综合国力的基础上提出的。20个世纪90年代以来,对于以海岸地带和长江沿岸作为中国国土开发和经济布局的一级轴线的战略,国内著名学者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孙尚清、王梦奎、王慧炯、李善同、陈栋生、白和金、林兆木、刘江、魏后凯等给与了充分的认同。他们并强调21世纪初中国应该继续实施“T”字型宏观结构战略的重要性。文献如下:① 1987年3月25日《全国国土总体规划纲要》(草案)中明确强调:

     “在生产力总体布局方面,以东部沿海地带和横贯东西的长江沿岸相结合的“T”型结构为主轴线,以其他交通干线为二级轴线,按照点、线、面逐步扩展的方式展开生产力布局。”“我国东部沿海地带和横贯东西的长江形成密切结合的“T”字型态势,是2000年或更长时期内进行重点开发和布局的两条最主要的轴线。”“我们认为,作为国土开发和经济建设的一级主轴线,应当突出重点,因此以“T”型轴线为宜。”1988年以“草案”的形式发到全国试行。② 时任国家计委副主任和秘书长的桂世镛、魏礼群当时写到:

     “总的设想是:强化发展沿海地区,……着手开发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沿江经济走廊,逐步使沿海、沿江形成“T”字型的一级开发轴线”[4]。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著名经济学家孙尚清强调:“在‘ 九五’期间乃至下个世纪,……要建设一个辐射和支撑全国开发开放架构。这个架构就是以沿海开放地区为横轴,以长江流域为纵轴的‘T’型开发开放战略。”“‘T’字型经济增长格局发展后劲强而有力,对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举足轻重,意义重大,…”[5]。④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著名经济学家王梦奎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学术委员会主任、著名经济学家王慧炯等认为:

     “从宏观布局看沿江开放地带与沿海开放地带组成我国“T”字型开放主干架构,使我国最主要的两条经济带在开放的洗礼中增强国际竞争力,支援国民经济加快发展,同时把开放效应传递到广大的内地”[6]。⑤ 2000年,王梦奎和王慧炯又强调:“加快长江经济带的综合开发,建成继沿海之后的又一经济发展先行区。……长江经济带都将是我国今后经济增长潜力最大的地区,也将是支持21世纪中国经济成长的重要区域增长轴线”[7]。⑥ 2000年,国家计委宏观研究院原院长、著名经济学家白和金和国家计委宏观研究院原副院长,著名经济学家林兆木、刘福垣和王一鸣也认为:

     “长江经济带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是其他经济地带不能代替的,……从我国经济发展由沿海向内地推进的趋势和长江经济带综合开发的条件来看,长江经济带已经具备了综合开发的条件。……经过20~30 a或者更长一些时间的努力,建成与沿海经济带相辅相成的、具有强大经济实力的国家一级经济轴线”[8]。4)进一步发展长江经济带应该作为中国国土开发和经济布局的宏观战略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同于“西部大开发”、 “东北振兴”及十二五规划中提到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及跨省区的经济区、城市群、以及“新区”等,这些区域单元是国家一个时期的“政策区”,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一些项目的投资和运作给予用地、税收、因素价格等方面的优惠。长江经济带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性和导向性的重点区域,国家将在交通、信息、能源、城市发展以及对内对外贸易平台等方面予以能力上的保障和科学的空间组织,以保障经济带的整体性和高水平的产业竞争力。除此,将不需要给以经济上的优惠。也因此,长江经济带的地域范围不需要明确划定。参考文献 :[1] 陆大道.2000年我国工业生产力布局总图的科学基础[J].地理科学,1986,6(2):375~384.[2] 刘 江.中国地区发展回顾与展望(综合卷)[C].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9.[3] 陆大道.我国区域开发的宏观战略[J].地理学报,1987, 43(2):97~105.[4] 桂世镛,魏礼群.关于到本世纪末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若干构想[J].计划经济研究,1987,(Z1):2~17.[5] 孙尚清.长江开发开放[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6] 王梦奎.中国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前瞻” (1979~2020)[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7] 王梦奎.中国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8] 白和金.21世纪初期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771

     地 理 科 学 34卷Economic Belt Construction Is the Best Choice ofEconomic Development Layout: The Enormous Potentialfor the Changjiang River Economic BeltLU Da-dao(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Abstract:Since the“Pole-Axis...

    篇九:长江经济带是指什么

    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全文 导语:《规划纲要》提出了多项主要任务,具体包括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创新驱动产业转型、新型城镇化、构建东西双向、海陆统筹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等。以下是本站小编整理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全文,欢迎阅读参考。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全文

     《纲要》确立了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

     “一轴”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推动经济由沿海溯江而上梯度发展。

     “两翼”分别指沪瑞和沪蓉南北两大运输通道,这是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基础。通过促进交通的互联互通,增强南北两侧腹地重要节点城市人口和产业集聚能力。

     “三极”指的是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和成渝三个城市群,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打造长江经济带的三大增长极。“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加强与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与互动,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纲要》同时提出了多项主要任务,具体包括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创新驱动产业转型、新型城镇化、构建东西双向、海陆统筹的对外开放新格

     局等。

     ●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 11 省市 ●面积约 205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 21% ●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 40% ●生态地位重要、综合实力较强、发展潜力巨大 一轴 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 两翼 南翼以沪瑞运输通道为依托,北翼以沪蓉运输通道为依托 三极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 多点 一是统一市场准入制度。进一步简政放权,清理阻碍要素合理流动的地方性政策法规,清除市场壁垒,实施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和标准,推动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跨区域流动和优化配置。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推动上海、重庆等地率先开展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试点。加强市场监管合作,建立区域间市场准入和质量、资质互认制度。研究建立务实、高效的区域标准化协作机制。

     二是促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统筹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加强省际之间沟通协调,做好设计方案、技术标准和建设时序衔接,打破区域分隔和行业垄断,逐步消除区域运输服务标准差距,构建统一开放有序的运输市场。加快物流体制改革,推进江海联运、铁水联运、公水联运有效衔接,大力发展直达运输,规范收费行为,降低物流成本。

     三是加快完善投融资体制。

     一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一是打造创新示范高地。二是强化创新基础平台。三是集聚人才优势。四是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五是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

     二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推动传统产业整合升级。二是打造产业集群。三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四是积极发展服务业。五是大力发展现代文化产业。

     三要打造核心竞争优势。一是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是促进信息化与产业融合发展。

     四要引导产业有序转移。一是突出产业转移重点。二是建设承接产业转移平台。三是创新产业转移方式。

     一是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首先要抓住城市群这个重点,以长江为地域纽带和集聚轴线,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龙头,以长江中游和成渝城市群为支撑,以黔中和滇中两个区域性城市群为补充,以沿江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

     形成区域联动、结构合理、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格局。二是要促进各类城市协调发展,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等超大城市和南京、杭州、成都等特大城市引领作用,发挥合肥、南昌、长沙、贵阳、昆明等大城市对地区发展的核心带动作用,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培育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小城镇。三是要强化城市交通建设,加强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建设,形成与新型城镇化布局相匹配的城市群交通网络,实现城市群内中心城市之间、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之间 1-2 小时通达。按照公共交通优先的理念,加快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等大容量公共交通,鼓励绿色出行。

     二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一是要拓宽进城落户渠道。二是创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模式。

     三是加强新型城市建设。

     四是统筹城乡发展。

     一是发挥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引领作用。二是将云南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三是加快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建设。推动区域互动合作和产业集聚发展,打造重庆西部开发开放重要支撑和成都、武汉、长沙、南昌、合肥等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完善中上游口岸支点布局,支持在国际铁路货物运输沿线主要站点和重要内河港口合理设立直接办理货物进出境手续的查验场所,支持内陆航空口岸

     增开国际客货运航线、航班。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全文解读

     今年 54 岁的李后强至今怀念小时候在长江边钓鱼、放羊的好时光。如今,身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的他还记得当年参加长江防护林工程种树的经历,“40 多年过去了,今天的人们还在享受当年种树的好处。”

     “不过,后来搞经济建设、农业生产,过度开发,导致长江从上游到下游被破坏得‘千疮百孔’。”李后强说,今天回过头来看,当年的开发得不偿失,想要恢复长江的生态,需要很长时间。

     2016 年 1 月 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而就在几个月前,长江经济带还在走大开发的路子。2016 年 9 月,有媒体在报道长江经济带规划纲要时说,长江经济带是横跨东中西、连接南北方的重要轴带,有望成为“中国经济脊梁”,“其将于沿海、沿江先行开发,再向内陆地区梯度推进,如充分发挥,将形成我国东中西开发的主轴带”。

     仅就沿江 11 个省市占全国四成的经济总量而言,把长江经济带形容为“中国经济脊梁”并不为过。2016 年 9 月,

     国务院《关于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目的是进一步开发长江黄金水道,加快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那时,“经济”是关键词。据新华网报道,2016 年 12 月,重庆市提出,至 2020 年,预计将在基础设施等领域投入万亿元,着力建设长江经济带西部中心枢纽、内陆开放高地、新兴产业高地、国家中心城市,打造连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点。

     2016 年 5 月,地处长江之腰的湖北省发布旨在落实国务院意见的《关于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提出了“祖国立交桥”、长江中游核心增长极、内陆开放合作新高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发展定位。

     几个月之后的 2016 年 1 月,长江经济带建设的调子出现了“大逆转”。随后,沿江省市党委政府很快形成共识。以湖北省为例,2016 年 4 月,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推进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座谈会上,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说,要充分认识湖北在长江经济带建设、长江生态保护中的使命和责任,切实把“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一战略定位贯彻落实好。

     根据九三学社中央的调研,随着众多工程投入运行和多方面因素影响,长江流域整体生态环境已出现不容忽视的负面趋势性变化,主要表现在水量减少、形态转变、环境容量

     降低、水生生物种群和数量减少等方面。

     作为“中国经济脊梁”的长江经济带,如何处理保护和开发的关系,成了摆在沿江省市党委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2016 年两会记者会上,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曾对媒体记者坦率地讲:当前长江流域开发和生态安全保护之间存在着非常尖锐的矛盾,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陈吉宁总结了 3 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流域的整体性保护不足,破碎化、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在加剧;第二,污染物的排放量大,风险隐患大,饮用水安全保障的压力大;第三,重点区域的发展和保护的矛盾十分突出,重点湖泊富营养化,一些城市群的大气污染形势严峻。

     李后强认为,不搞大开发,不是不开发,而是要适度开发,体现不同区域的功能区分。东、中、西部不一样,西部就是要搞好生态屏障。

     他还表示,长江真正的效益不在于土地上的开发,而在于黄金水道,因此,过度开发沿江土地资源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

     全国人大代表、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振楼曾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加强长江流域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的建议,其中包括统一制定和协调长江流域各省市沿江产业发展规划的建议。

     在那之前,陈振楼率队以“长江流域饮用水水源地环境

     现状及安全保障”为题作专题调研,形成了 4 万余字的调研报告。

     环保部在给陈振楼的答复中表示,《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水十条”)已明确要求,包括长江流域在内的七大重点流域干流沿岸,要严格控制石油加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医药制造、化学纤维制造、有色金属冶炼、纺织印染等项目环境风险,合理布局生产装置及危险化学品仓储等设施,合理确定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

     以化工产业为例,在李后强的记忆中,化工产业破坏了老家“两岸猿声啼不住”的和谐生态,“一些化工厂、化肥厂就建在离我老家不远的地方,给沿岸带来很多问题,污染,生态恶化”。

     值得欣慰的是,一些沿江城市已经率先开始探索转型。位于长江上游的四川省泸州市曾是四川省重要的化工基地,集聚了全省四分之一的化工生产企业。随着天然气资源逐渐枯竭,天然气化工及关联产业也在衰退,民生、环保等问题日益凸显,2016 年,泸州市被列入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

     现在,泸州市提出要建成长江上游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农业现代化,到 2020 年实现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 20%,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 10∶57∶33。

     以钢铁产业闻名的攀枝花市则提出由工矿基地向生态宜居城市转变,由钢铁之城向阳光花城转变,由三线建设城市向康养休闲城市转变的发展思路。

     “过去从我办公室门口可以坐船去美国。”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李后强指着窗外感叹说,自己的博士生导师当年就是从旁边的码头上船出发去美国留学的,从成都锦江沿江而下,可以到乐山、重庆、上海,再从上海乘船去美国。

     “现在没那么顺畅了。”李后强说,长江干流、支流的水电开发已经让江河变成了阶梯状,行船到水坝,必须通过船闸。

     若干年来,长江中上游大规模的水利水电开发问题备受瞩目。一些观点认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中的“大开发”,除了沿江 11 省市的产业开发,还指向了水利水电开发问题。

     在 2016 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邵鸿说,长江 5 万多座水坝库容超过 10 个三峡工程,近两万座水电站装机容量占全国 2/3,这些工程提升了流域防洪、灌溉、航运等能力,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

     全国政协委员、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许强感叹,这几年水电开发“太

     过了”,“时间上过快、空间上过度,只要有水的地方都在开发”。他后来看到数据得知,水电仅占我国总发电量的约五分之一,大部分还是靠火电。“现在看来,解决我们的能源问题不能靠水电。” 他曾经好奇为什么一些地方官员对上水电那么感兴趣,对方告诉他,上了水电站,地方税收能增加不少。许强感叹:“水电工程简直就是印钞机啊。” 许强说,企业利益和地方利益勾结起来,导致长江上游的水电过度开发。一些小水电站,生态破坏的损失远远大于开发的效益,但地方政府还是乐此不疲。

     九三学社中央的调研显示,由于大量梯级水库替代自然河流,泥沙被拦截沉积,2016 年以来,长江中下游沙通量平均减少 91%,致使中下游河道冲刷显著,河床骤降,江湖关系明显改变,崩岸、防洪和入海口侵蚀风险大大增加。

     许强建议,应该从国家层面对长江中上游水电开发进行顶层设计,对流域开发进行整体规划,尤其要多做一些限制和约束,“应该踩刹车了”。

     李后强认为,梯级电站不能再开发了,解决既有水电站的遗留问题,需要把和当地老百姓的共享机制建立起来,这样才符合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共享精神。

     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很多学者都提到生态补偿制度的重要性。他们认为,这是长江经济带建

     设需要突破的重大问题。

     “生态补偿提出来这么多年,政府工作报告里面也经常提,但一直没搞好。”李后强说,一些地方有零星尝试,但不是全方位的。需要国家做好统筹和顶层设计,拿出魄力,加大力度搞好。

     许强说,生态补偿机制的确比较复杂,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利益,牵涉到上下游的地方政府,比较复杂。“但你总得去探索、去落实吧,不落实有什么用呢?” 许强说,现在提出长江经济带建设了,国家应该列个课题研究这个问题,希望以此为契机,建立一套适合中国特色的生态补偿机制。

     在给全国人大的建议中,陈振楼呼吁建立长江流域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环保部在答复中说,发展改革委正在对《关于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意见》(报送稿)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将尽快上报国务院审议。财政部正研究制订《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办法》。上述相关政策出台后,将为在长江全流域探索开展生态保护补偿试点等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九三学社中央则提出建立流域生态合作补偿机制,建议由国务院相关部门和沿江各省市共同组建“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委员会”,设立长江流域生态补偿专项基金,建立流域生态合作与补偿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各省市资源环境保护与利用联动。

    推荐访问:长江经济带是指什么 是指 长江 经济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