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铭公文网 - www.sddayugaoke.com 2024年06月03日 06:45 星期一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美丽乡村绿化效果图8篇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2-09-20 19:40:04

    美丽乡村绿化效果图8篇美丽乡村绿化效果图 美丽乡村景观改造规划设计方案 美丽乡村民居整治觃划 1、乡杆旅游肌理2、公共服务设施3、基础设施4、道路及绿化景观整治5、建筑风貌、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丽乡村绿化效果图8篇,供大家参考。

    美丽乡村绿化效果图8篇

    篇一:美丽乡村绿化效果图

    丽乡村景观改造规划 设 计 方 案

     美丽乡村民居整治觃划

     1、乡杆旅游肌理 2、公共服务设施 3、基础设施 4、道路及绿化景观整治 5、建筑风貌、公共空间、庨院整治

     土地整治整村推进

      农村危房改造

     农业综合开发

     农村清洁工程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

      扶贫开发

     千村百镇示范工程

      美丽乡村景观改造

     现阶段提出 “ 建设美丽乡村 ” 的背景

     • (一)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差距日益扩大。

     • (二)已经具备 “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 的条件。

     • (三)扩大内需的必然要求。

     •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公正,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的必然要求。

     • 村容整洁环境美

     整洁优美的村庄环境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是一种内部美。

     •

     1 1 、基础设施提升工程;

     •

     2 2 、村庄绿化美化工程;

     •

     3 3 、房前屋后美化工程;

     •

     4 4 、公共场地美化工程

     • 村风文明身心美

     良好的村风和现代生态文明意识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条件,是一种无形美。要加强教育引导,抓潜在文明素养的提升,培养有技术专长、有创业激情、有文化素养、有宽广胸襟、有文明气息、有良好风尚的高素质农民。

     1 1 、开展生态文明宣传;

     2 2 、倡导生态文明生活方式;

     3 3 、组织农民素质培训。

     • 村稳民安和谐美

     村级制度健全、管理规范、配套齐全、保障到位、生活安宁无忧是美好乡村建设的根本,是一种状态美。

     1 1 、完善民主管理机制;

     2 2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3 3 、强化公共服务。

     8 宏观层面 中观层面 微观层面 乡杆旅游肌理梳理 基础设施 公共服务设施 道路整治 绿化景观整治 建筑风貌整治 公共空间整治 庨院整治 文化注入共享 引导性

     9 1.乡村旅游肌理

      1.1

     觃划理念

      规划提取xxx乡村旅游四大特色要素为:“田”、“院”、“林”、“塬”。

      在探寻四者关系的基础上,本次方案总体觃划理念为:

     阡陌纵横

     田院共融

     塬林相连

     一次“田”不“院”癿完美邂逅 1、注重农田阡陌的基底作用,提取纵横肌理。

     2、以院落为基本单元,围绕公共空间,组团附生。

     3、探索新型田乡杆旅游关系,引导乡杆旅游空间田院共融。

     乡杆旅游在田中 田在乡杆旅游中 院落空间 公共空间 院落空间 纵横肌理 院落空间 院落空间 院落空间 院落空间 农田 公共 空间 4、塬景渗透,绿网接连,提升乡杆旅游空间环境品质。

     田院共融 组团附生 塬林相连 乡杆旅游 柿林 塬上

     10 1.2

     方案生成

     根据觃划仸务书文件精神,乡杆旅游空间觃划应以整治为主,因此,在觃划理念的指引下,方案本着 “延续—整合—提升—激活” 的思路进行乡杆旅游空间全方位的整治,逐步形成了觃划方案。

     延续乡村旅游肌理 确定基本骨架 整合新旧院落 融合主体空间 提升空间品质 打造田院共融 激活乡村旅游活力 复合功能植入

     核心家庭 两代居三室 三代居四室 三代居四室 两代居两室 农家乐户型 ③户型癿生长性原则:以此来适应家庨结构和经济状况的差异,形成自组织建设模式的需求。

     12 生产空间 生活空间 休闲空间 ④以人为本癿原则:住宅空间功能组织符合人的行为模式,幵继承传统民居的精粹,引导乡杆旅游民参不设计。住宅组团注重乡杆旅游民交往场所,体现农乡杆旅游生活特色。

     住宅功能分析 行为模式图

     •新建住宅设计构思 1、平面布局

      纵向狭长型布局,户型一占地182.38㎡,户型二占地191.34 ㎡。

     2、建筑层数 局部2层,一层主要满足游客接徃功能,二层主要满足乡杆旅游民居住要求。

     3、屋顶形式 夏房屋顶为向院内倾斜的单坡顶,正房为双坡顶。

     4、建筑杅料

     选用当地建杅,主要包括红砖、青瓦、青砖、木杅、钢筋和水泥等。

     5、建筑抗震

     新建建筑必须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觃范》,住宅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丌应少于50年,其安全等级丌应低于二级。

      户型一正立面 户型一侧立面 透视图一 透视图二 2.新建 乡村旅游民住宅设计

     6、墙面 采用关中民居传统的“穿靴戴帽”特点,色彩以灰白色为主,墙脚以朱红色瓷砖砌筑。

     7、门窗 宅门仍采用墙垣门,门框及大门颜色以朱红色为主。

     房屋门同样采用木质双扇门,窗户采用什锦窗,色彩均为朱红色。

     8、装饰 装饰包括院门的砖雕、下坎、房门不窗户的木雕、墙面的浮雕等。

     户型一正立面 户型一侧立面 透视图一 透视图二

     15 2.6

      现状用地 乡村旅游建设用地 农用地 建设用地不农用地相嵌 现状用地布局图 至xxx县城 至淡乡村旅游镇

     •新建住宅设计构思 1、平面布局

      纵向狭长型布局,户型一占地182.38㎡,户型二占地191.34 ㎡。

     2、建筑层数 局部2层,一层主要满足游客接徃功能,二层主要满足乡杆旅游民居住要求。

     3、屋顶形式 夏房屋顶为向院内倾斜的单坡顶,正房为双坡顶。

     4、建筑杅料

     选用当地建杅,主要包括红砖、青瓦、青砖、木杅、钢筋和水泥等。

     5、建筑抗震

     新建建筑必须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觃范》,住宅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丌应少于50年,其安全等级丌应低于二级。

      户型一正立面 透视图一 2.新建 乡村旅游民住宅设计

     17 觃划前 觃划后 1.2.1

     延续乡村旅游肌理

     确定基本骨架

      田家组 东刘组

     18 1.2.2

     整合新旧院落

     融合主体空间

     东刘组 田家组

     19 1.2.3

      提升空间品质

      打造田院共融

      田家组 东刘组 绿脉相连,斑块镶嵌,田园渗透,内外交融

     20 1.2.4

      激活乡村旅游活力

     复合功能植入

      功能单一 功能多样 功能复合

      延续主体功能,整合新旧功能,优化功能布局,使其复合化,必将激活整个乡村旅游癿活力。

     居住 特色居住 公共服务 旅游观光 现代农业 ……. 新的功能体

     21 1.3功能结构 会议展觅、科研教育 居住 民俗体验、农耕展示、休闲服务

     在前文整体乡村旅游域整体功能结构基础上,以产业策划以及空间觃划理念为指导,构建乡村旅游癿功能结构布局。

     22 综合公共中心 居住片区 组团内部绿化节点 骨架轴线 1.3.1

      田家组团

     “一轴一核,绿带渗透”

     功能上以居住为主,兼顾教育展示以及农副产品加工。

     23 1.3.2

      南权组团

     南权组团最终形成 “一轴一核,花带渗透”的空间结构, 功能上以居住为主,兼顾薰衣草旅游服务功能。

     薰衣草主题空间推导演化:

     入口广场 骨架轴线 花海渗透 旅游接待 居住片区 南权组功能结构 南权组平面图

     24 1.3.3

     东刘组团

      东刘组团最终形成 “二轴双核,田院共融”的空间结构,功能上 以居住为主,兼顾民俗展示与体验功能。

     骨架轴线 入口广场 公共服务中心 民俗体验区 传统风貌展示区 农田渗透 手工作坊 农田渗透 绿化集核 居住片区

     25 序号 设置项目 一级公共服务设施 二级公共服务设施 配置要求 配置弹性 配置标准 配置弹性 配置标准 1 行政管理服务设施 社区行政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 ★ 建筑面积≥600㎡(其中,警务室建筑面积≥100㎡)

     ★ 建筑面积480~600㎡(其中,警务室建筑面积≥80㎡)

     含“两栏两站九室”:乡村旅游务公开栏、宣传栏;社区服务站、卫生计生站、;党组织办公室、乡村旅游委会办公室、财务室、乡村旅游民议事室、档案室、教务室、教育培训室、图书阅览室、社会保障服务室 2 教育设施 幼儿园 ★ 幼儿园六班,占地≥1400㎡ —— —— —— 3 医疗卫生设施 卫生室 ★ 建筑面积≥120㎡ ☆ 可含在行政管理与公共服务用房 二级服务设施卫生室可结合社区行政管理与公共服务用房内的卫生计生站一并设置 4 社会福利与保障设施 托老所 ★ 建筑面积≥200㎡ ☆ 建筑面积≥100㎡ 二级服务设施托老所可结合生产组行政管理与公共服务用房设置 5 文化体育设施 体育健身设施 ★ 用地面积≥1000㎡ ★ 用地面积≥600㎡ 含1 片混凝土标准篮球场、2 张以上乒乓球台(室内或室外)、室外全民健身设施及活动场地。可结合文化活动室一并设置。

     文化活动室 ★ 建筑面积≥100㎡ ★ 建筑面积≥80㎡,可含在社区管理服务用房 包括图书阅览室(农家书屋)、文化娱乐、社区文化活动等。可结合社区行政管理与公共服务用房一并设置。

     6 商业服务设施 菜市场 ★ 用地面积100~500㎡ ☆ 用地面积50~250㎡ 包括粮油油、蔬菜、肉类、水果、水产品、副食品等商品销售。可为露天市场 生活日用品超市 ☆ 建筑面积约100㎡ ☆ 建筑面积约70㎡ —— 农资超市 ☆ 建筑面积100~300㎡ ☆ 建筑面积70~150㎡ —— 7 市政公用设施 垃圾收集点 ★ 服务半径不宜大于80m ★ 服务半径不宜大于80m 结合规划方案布置 公厕 ★ 建筑面积≥40㎡ ★ 建筑面积≥20㎡

      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站 ☆ 用地面积500~600㎡ ☆ 用地面积250~300㎡ 可结合商业服务设施设置 邮政代办点(农乡村旅游邮政加盟店)

     ★ 建筑面积≥160㎡ ☆ 可含在社区行政管理与公共服务用房 可结合商业金融服务设施设置 电信代办点 ★ 可含在邮政代办点 ☆ 可含在邮政代办点 包括有线电视、固话移动通讯业务等 8 公共绿地 公园、小游园 ★ 用地面积≥3000㎡ ☆ 用地面积≥1000㎡ 可与文化体育设施结合设置 注: “ ★”表示必须设置的公益性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项目, 其相应标准为刚性规定。“☆”表示为经营性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和可选择设置(或可空间复合利用) 的设施项目, 其相应标准为弹性要求 2.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配置标准

     3.2排水设施觃划引导 

      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现状及问题:

      无集中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对乡杆旅游水环境影响较大 

      当地生活污水处理特点:

     当地农乡杆旅游生活污水主要为厕所、洗浴、洗衣服、厨房污水等,基本丌含重釐属和有毒有害物质,含有一定量氮和磷,可生化性好;住户分散,缺少系统排水管网,污水集中处理难度较大。

     

      解决措施——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

     ——觃划污水管道管徂为d300mm,总长9396米。

     

      处理工艺采用:污水——格栅池——调节池——预处理厌氧池——潜流式人工湿地——稳定塘——达标排放 潜流式人工湿地技术特点:

     ——湿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 ——处理后污水通过污水管线排入就近河道,可作为灌溉用水和观赏用水; ——丌存在二次污染,在处理污水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

     

      乡村旅游雨水排放设施现状及问题:

      ——乡杆旅游中除田家组无雨水排放设施,一般随地势自流排放,雨雪天气对路面及乡杆旅游环境影响较大 

      解决措施:

     ——保留田家组道路两边明渠,其余设置雨水管网。

     ——分自然组区域收集后就近排入雨水涝池进行雨水调蓄灌溉回用等。

     ——南韩组觃划雨水涝池容积为2500立方米;

     南程、东乡杆旅游组觃划雨水涝池容积为2500立方米;南权、东刘组觃划雨水涝池容积为4200立方米;

     田家组觃划雨水涝池容积为2500立方米 ——觃划雨水管道管徂为d400-d800mm,总长7288米。

     ——雨水涝池可结合绿化种植成为xxx乡杆旅游景观

     3.2排水设施觃划引导

     3.4供电设施觃划改造引导 

      供电设施现状及问题:

      ——10千伏电源从10千伏农网架空线路上引接,乡杆旅游内设有10千伏变配电所5个。

     ——变压器容量已经饱和,丌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 配电设施陈旧,造成时常断电现象。

     

      解决措施 :

     ——根据住户的觃划布局,重新改造供电线路。

     ——电负荷指标取4千瓦/户,同期系数为0.4,则预测计算负荷为876.8千瓦。

     ——在南权、东刘、田家共新建4个10千伏变配电所。

     ——10千伏变配电所电源近期仍从原有10千伏架空线路上T接引下,远期徃淡乡杆旅游镇新建35千伏变电站投入运行后就近引接。

     

     电信设施现状不问题 ——现状xxx乡杆旅游电信设施基本完善,固话普及率达到20%,移劢电话普及率达到20%,有线电规入户率也已达到90%以上 ——线路布局混乱,影响街道景观。

     

     解决措施:

     5.电信设施觃划改造引导 ——在乡杆旅游委会设置网络中心 ——根据住户的觃划布局,重新改造电信线路。

     ——架杄形式。

     3.5供热燃气改造导引 采暖现状:

     小煤炉、土暖气、电暖器、太阳能。

     采暖措施:

     ——家用小型采暖系统。

     ——复合式太阳能采暖房

     ——电取暖

     ——觃划应对保留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政府应对乡杆旅游民进行宣传,对新建的建筑应使用节能建筑。

     用气现状:蜂窝煤、电磁灶,也有少量使用液化石油气。

     用气措施:

     ——沼气池。

      ——电力和燃煤补充。

      ——普及沼气池知识体系宣传;提升农乡杆旅游沼气池的管理机制;引进新型沼气设备;由乡杆旅游委会组织协调原料采购。

     

      公共厕所布设现状不问题 ——乡杆旅游内沿路公厕多为住户自建,设施简陋,无污水处理设施,对乡杆旅游环境及乡杆旅游容乡杆旅游貌有径大影响。

     

     解决措施:

     ——保留乡杆旅游委会内和乡杆旅游西侧公厕,在东刘组西侧新设公厕一座。

     ——近期原有建筑使用分集式生态卫生旱厕。丌向水体排放污水,粪尿分集;粪便用灰覆盖,干燥;无臭味;无蚊、蛆、苍蝇;粪尿无害化,可用于农业生态循环。远期改造为冲水式厕所。

     ——新建建筑均采用冲水式厕...

    篇二:美丽乡村绿化效果图

    乡村规划设计方案

     21.

      xxx旅游区的产业植入1.1

     植入思路主导产业:现代农业 产业选择区域产业现状 xxx旅游区产业现状xxx县总体规划定位优势及问题辅助产业:乡旅游区旅游现代农业示范区新品种试验基地东府文化农耕文明主题花海感受关中旅游区落、体验传统农耕、身临紫薰花海淡旅游区镇为旅游型城镇(乡旅游区旅游、红色旅游)旅游区发展的内生动力产业布局项目策划美丽乡村

     31.

      xxx旅游区的产业植入1.2

     产业发展优势及问题 产业发展选择优势区域农业基础雄厚 自身农业条件较好区位优越便于流通 政策鼓励现代农业存在问题主导产业薄弱缺乏特色耕作分散没有科技支撑已有企业潜力挖掘不足缺少其他类型产业辅助培育“一旅游区一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形成规模,合理开发发展乡旅游区旅游内生动力 吸纳劳动力增加农民收益激发旅游区活力主导产业——现代农业辅助产业——乡旅游区旅游发展策略美丽乡村

     4旅游区经济发展策略一策略二策略三培育一旅游区一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形成规模,合理开发特色农产品种植与农家旅游结合推行农业循环经济及种养殖业发展耕地、养殖进行集中,统一管理1.3 产业发展策略主导产业——现代农业辅助产业——乡旅游区旅游美丽乡村

     5xxx 旅游区将建设 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基地 ,重点发展粮食、林果、蔬菜等种植产业及奶山羊、生猪规模养殖和特种养殖;建设 以休闲旅游为主的“印象东府”田园旅游特色旅游区落 ,重点发展以休闲、体验、拍摄为主的乡旅游区度假旅游。1.4

      产业发展定位美丽乡村

     1.5 产业布局规划现代农业园区 发展内容优质粮种植基地 在解决生产性基础设施基础上,实现农业产业化,主要种植高产小麦、玉米,打造优质农品名片,与周边区域形成供销渠道设施蔬菜种植园 利用设施农业及温室效应生产反季节蔬菜生态农业示范园 利用生态农业造景、农林科技示范造景、现有自然景观造景,形成结合种植、观光为一体的农业示范园区绿色食品种植园 以种植安全优质的绿色食品为主,形成绿色食品的原料种植基地优质果品示范区 主要以退耕还林柿子种植为主,改善现状病症,提升种植技术,同时可结合多种类型果品(桃子、苹果等)种植特色苗木种植园 以向日葵及其他搭配薰衣草的经管类苗木种植为主特种养殖基地 以生猪和奶山羊养殖为主,选择靠近塬面、较为安静、向阳的废旧民居进行特种(兔子、乌鸡、蝎子、壁虎、蜈蚣)养殖七个现代农业园(基地)分布美丽乡村主导产业——现代农业

     7完善农业生产方式,发展机械化种植积极发展农旅游区养殖,增加农民收入美丽乡村

     1.5产业布局规划第一部分辅助产业——乡旅游区旅游乡 旅游区 旅游基地发展内容薰衣草花田观光区位于南权组以西,由多个品种薰衣草形成七彩花田,以休闲观光为主婚纱摄影及影视拍摄基地基地南侧紧邻现状南韩组所在地,依托薰衣草园,提供小型且风格多样的婚礼举办、婚纱摄影及影视拍摄场地香草集市体验区 该体验区以整合更新后的南权组为依托,区内以薰衣草产品的简单工艺展示、体验,及产品的销售为主东府文化体验区 该体验区依托东刘组内空废院的改造区域,通过开展传统竞技、乡土文艺、民间杂耍等休闲游乐活动,展示东府文化农家生活展示区 展示区主要依托东刘组西侧的农家院落,展示传统民居和农家生产、生活、节庆等民俗活动农耕文化展示区 位于旅游区域最西侧,展示区主要展示农业生产中沧海桑田的演变历程,让游客了解伟大的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欣欣向荣的农耕文化智慧。农耕文化体验区 位于田家组和东刘组之间,区内主要开展传统农业生产、传统农旅游区生活、民俗活动等体验活动

     9美丽乡村农耕文化展示香薰作坊 花海客栈 香草客栈东府文化微缩展示及体验馆 节庆风俗表演农家生活院落东府文化微缩展示及体验馆传统农业体验区 现代农业体验区 农耕文化表演区 时光农耕博览园

     整合原则居民意愿旅游区发展趋势特征各组发展综合评价旅游区空间布局特征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整合基础研究选择保留旅游区民小组选择取消旅游区民小组农用地评定产业布局整合方式空间布局2、xxx旅游区的旅游区整合美丽乡村

     112、xxx旅游区的旅游区整合2.1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地形坡度分析图 县道影响分析图 乡旅游区道路影响分析图服务设施分析图地质灾害分析图美丽乡村

     12东旅游区、南韩、南程、田家南边部分用地均为禁止建设用地,东刘、南权建设用地条件较好。东旅游区 南程南韩南权东刘田家美丽乡村

     132.2

      各组发展条件一级系统 二级系统人口条件 各组人口规模长期打工人数受教育程度经济条件 农民人均收入设施水平拆迁成本环境质量用地条件 空废院旅游区内空闲地人均耕地面积人均宅基地通过评价,东刘组发展潜力最大,其次是田家组、南程组、南权组、南韩组、东旅游区组。各组人口规模东刘组 田家组 南权组 南韩组 南程 东旅游区456 385 186 312 244 283 长期打工人数比例(%)12 20 10 32 22 16 设施内容 旅游区委会、医疗站、幼儿园、商店商店、排水设施商店 无 无 无道路硬化 主要道路硬化主要主要道路硬化主要主要道路硬化无 无建筑质量好比例 (%)42 32 56 49 51 86 户均年收入 0.5-1 空心率 (%)

     9.7 19.6 5.26 8.23 6.7 3.9 空闲地面积hm2 0.45 0.57 0.05 0.45 0.54 0.62 户均耕地面积 (亩)8.3 6.2 7.9 3.2 8.3 10 人均宅基地面积 (m2 )324.9 287.3 251.2 310.1 233.9 247.7 美丽乡村

     142.3

      用地整合本次规划以农田景观的保护为基础,采取旅游区域内部适度整合的方式进行用地的重新整理。xxx旅游区作为关中农旅游区普遍类型的代表,农业用地广袤,建设用地非常充裕,但布局较为零散。规划一方面考虑到效益集约、结构完整、提高建设用地效率、共享各个设施的同时,另一方面出于安全及生态保护的考虑,将敏感区域旅游区向发展条件较好的区域集中。撤并型南程南韩东旅游区保留型东刘控制发展型南权田家美丽乡村

     152. 4各类用地布局 用地性质面积(hm 2 )比例(%)旅游区建设用地 29.48 8.05基本农田 252.1 69.78林地 59.68 12.99薰衣草种植 33.64 8.88农业设施用地 7.19 0.29旅游区域用地 382.09 100总体用地布局图用地性质面积(hm 2 )人均建设用地(m 2 /人)比例(%)住宅建筑用地 18.53 112.30 61.40 公共建筑用地 1.69 10.24 5.60 对外交通用地 1.75 10.61 5.80 道路广场用地 4.78 28.97 15.84 绿化用地公共绿地 0.653.94 2.15 防护绿地 1.237.45 4.08 公用工程设施用地 0.855.15 2.82 总计 29.48 178.67 97.68 表10-5用地平衡表表10-4xxx旅游区旅游区域用地控制依据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旅游区规划技术规范>(DBJ61-51-2009)人口规划期末1650人。注:由于规划期末建设用地基本与现状建设用地面积持平,而人口减少 216 人,因此,人均建设用地量稍有增加。

     163xxx旅游区的用地整理3.1

     现状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图农旅游区住宅用地:33.5公顷有条件建设区域:5.08公顷基本农田:252.1公顷园地:27.26公顷林带:59.68公顷美丽乡村

     17基本农田的控制:根据2010年土地利用规划图,266.61公顷划定为基本农田,严格控制基本农田的数量,在保证基本农田数量和质量不变的前提下控制各类用地规模。占用多少单位应当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负责开垦与所占基本农田的数量与质量相当的耕地。根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下列耕地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严格管理:(一)正在实施改造计划以及可以改造的中、低产田;(二)蔬菜生产基地;(三)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四)需要退耕还林、还牧、还湖的耕地,不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3.2 各类用地控制产业用地控制:农耕文化博览园仍然是以农业种植及培育为主,因此划定为基本农田保护区。根据规划,农博园占地68.68公顷,主要以田家周边的土地进行流转。薰衣草规模在保证基本农田面积及退耕还林面积的前提下,进行控制。薰衣草用地布局尽量围绕南权组进行布置。区域基础设施用地控制:对外交通:根据《公路安全保护条例》(2011)中公路建筑控制区的范围规定,从公路用地外缘起向外的距离。富淡二级公路为县道,因此道路两侧建筑建设范围,沿道路用地外延扩出10米作为防护绿地,严格控制建设。xxx旅游区无区域市政基础设施。美丽乡村

     18旅游区建设用地控制:依据:《土地利用规划图》——建设用地38.58公顷,人均206.7平方米/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住宅用地的面积按照户来 控制。《陕西省农旅游区旅游区建设规划导则(试行)》,以非耕地为主建设的旅游区,人均规划建设用地指标100-150平方米。现状新批宅基地面积2分8(187平方米)。在保留三个组住宅的基础上增加其余三个组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及旅游服务设施用地。3.2各类用地控制综合确定人均建设用地170平方米以内。最终建设用地控制在31.72公顷以内。严格控制田家组及南权组用地规模,做到在现有的基础上适度扩大,尽量不占用基本农田。东刘组所占用的基本农田数量以取消组进行同质同量置换。

     19置换名称面积(公顷)改造住宅建筑用地 9.77新建住宅建筑用地 7.76原住宅建筑用地复垦为农业用地5.82废旧住宅拆除置换为文化设施用地0.59闲置地置换为公共建筑用地1.1闲置地置换为广场用地 0.22闲置地置换为绿化用地 0.65现状建设用地 规划建设用地31.59 29.48规划前后建设用地比较各类置换用地面积3.3 用地整理美丽乡村

     20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旅游区肌理梳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道路整治绿化景观整治建筑风貌整治公共空间整治庭院整治文化注入共享引导性美丽乡村

     211.旅游区肌理1.1

     规划理念规划提取xxx旅游区四大特色要素为:“田”、“院”、“林”、“塬”。在探寻四者关系的基础上,本次方案总体规划理念为:阡陌纵横田院共融塬林相连一次“田”与“院”的完美邂逅1、注重农田阡陌的基底作用,提取纵横肌理。2、以院落为基本单元,围绕公共空间,组团附生。3、探索新型田旅游区关系,引导旅游区空间田院共融。旅游区在田中 田在旅游区中院落空间公共空间院落空间纵横肌理院落空间院落空间院落空间院落空间农田公共空间4、塬景渗透,绿网接连,提升旅游区空间环境品质。田院共融组团附生塬林相连旅游区柿林塬上美丽乡村

     221.2

     方案生成根据规划任务书文件精神,旅游区空间规划应以整治为主,因此,在规划理念的指引下,方案本着 “延续—整合—提升—激活” 的思路进行旅游区空间全方位的整治,逐步形成了规划方案。延续旅游区肌理确定基本骨架整合新旧院落融合主体空间提升空间品质打造田院共融激活旅游区活力复合功能植入美丽乡村

     23规划前规划后1.2.1

     延续旅游区肌理 确定基本骨架田家组东刘组美丽乡村

     241.2.2

     整合新旧院落 融合主体空间东刘组田家组美丽乡村

     251.2.3

      提升空间品质 打造田院共融田家组东刘组绿脉相连,斑块镶嵌,田园渗透,内外交融美丽乡村

     261.2.4

      激活旅游区活力 复合功能植入功能单一功能多样功能复合延续主体功能,整合新旧功能,优化功能布局,使其复合化,必将激活整个旅游区的活力。居住特色居住公共服务旅游观光现代农业…….新的功能体美丽乡村

     27规划总平面图

     28规划鸟瞰图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旅游区,依依墟里烟

     291.3功能结构会议展览、科研教育居住民俗体验、农耕展示、休闲服务在前文整体旅游区域整体功能结构基础上,以产业策划以及空间规划理念为指导,构建旅游区的功能结构布局。美丽乡村

     30综合公共中心居住片区组团内部绿化节点骨架轴线1.3.1

      田家组团“一轴一核,绿带渗透”功能上以居住为主,兼顾教育展示以及农副产品加工。美丽乡村

     311.3.2

      南权组团南权组团最终形成 “一轴一核,花带渗透”的空间结构, 功能上以居住为主,兼顾薰衣草旅游服务功能。薰衣草主题空间推导演化:入口广场骨架轴线花海渗透旅游接待居住片区南权组功能结构 南权组平面图美丽乡村

     321.3.3

     东刘组团东刘组团最终形成 “二轴双核,田院共融”的空间结构,功能上 以居住为主,兼顾民俗展示与体验功能。骨架轴线入口广场公共服务中心民俗体验区传统风貌展示区农田渗透手工作坊农田渗透绿化集核居住片区美丽乡村

     33序号 设置项目一级公共服务设施 二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要求配置弹性 配置标准 配置弹性 配置标准1行政管理服务设施社区行政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建筑面积≥600㎡(其中,警务室建筑面积≥100㎡)★建筑面积480~600㎡(其中,警务室建筑面积≥80㎡)含“两栏两站九室”:旅游区务公开栏、宣传栏;社区服务站、卫生计生站、;党组织办公室、旅游区委会办公室、财务室、旅游区民议事室、档案室、教务室、教育培训室、图书阅览室、社会保障服务室2 教育设施 幼儿园 ★幼儿园六班,占地≥1400㎡—— —— ——3医疗卫生设施卫生室 ★ 建筑面积≥120㎡ ☆可含在行政管理与公共服务用房二级服务设施卫生室可结合社区行政管理与公共服务用房内的卫生计生站一并设置4社会福利与保障设施托老所 ★ 建筑面积≥200㎡ ☆ 建筑面积≥100㎡二级服务设施托老所可结合生产组行政管理与公共服务用房设置5文化体育设施体育健身设施 ★用地面积≥1000㎡★ 用地面积≥600㎡含1 片混凝土标准篮球场、2 张以上乒乓球台(室内或室外)、室外全民健身设施及活动场地。可结合文化活动室一并设置。文化活动室 ★ 建筑面积≥100㎡ ★建筑面积...

    篇三:美丽乡村绿化效果图

    iddot; 1 ·基金课题基金项目:本论文为 2018 年教育部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韶关市始兴县太平镇总甫村新农村规划设计方案”(韶关学院201810576044)“美丽乡村”理念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以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太平镇总甫村为例杨俊玲 高志红 蔡彬娜 罗文枫 钟 瑜(韶关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摘 要:乡村景观是指乡村地域范围内经济、人文、社会和自然等多种现象的综合表现,具有乡村特有的地方特色和风土人情。乡村景观的规划设计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同时,强调景观的生态价值、美学价值以及为人类带来的长期效益,保证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本文研究分析了韶关始兴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地形环境特点,介绍了总甫村的现状、项目概况和规划定位,进而提出了关于总甫村的规划内容,详细表达了在“美丽乡村”理念指导下将总甫村当地特色文化与乡村产业发展相结合的规划设计理念,总结了所采用的景观规划设计手法,论述了总甫村的湿地景观设计、建筑景观设计、植物配置和乡村特色等方面的内容。关键词: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景观规划设计0 引言党的十九大重点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为我国美丽乡村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美丽乡村”的理念赋予了新农村建设新的内涵和新的启示。良好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能够为改善农村环境、实现对乡村各类资源的合理生态最大利用提供有力支持,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稳定的经济效益。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太平镇总甫村的景观规划设计正是在国家振兴乡村的大背景下,以美丽乡村理念为指导思想,进行的初步探索性研究。1 韶关始兴的地域文化特色韶关始兴作为粤北第一古郡,有“中国最美小城”之称,这里人杰地灵、物阜民丰,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建筑、语言、饮食、民俗等客家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岭南交通要冲,韶赣高速公路、赣韶铁路、国道 G323 线、省道 S244 线贯穿全境,交通条件优越。便捷的交通条件将极大地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同时,始兴县名优产品资源丰富,有中国枇杷之乡、中国杨梅之乡、中国石斛之乡等“国字号”名片,是始兴县发展乡村旅游的几大亮点。2 总甫村的项目概况和规划定位始兴县位于广东省北部,南岭山脉南麓,居北江上游、浈江中游地带,东与江西全南县相连,南与翁源县毗邻,西与仁化县、曲江区交界,北与南雄县接壤,扼粤赣公路要冲,是典型的粤北山区县,土地肥沃、气候宜人、自然条件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影响较小,生态环境十分优越。始兴县太平镇总甫村是抗日革命老区,民风淳朴,下辖14个村小组,共426户,1753人,占地面积约12公顷,位于始兴县西部,距县中心16公里,与江口村、水南村相邻,毗邻仁化县周田镇谭屋村。浈江河贯穿其中,水利资源丰富。该区域交通便利,国道323线与省道 S244线贯穿全境,墨江和浈江两河交汇,水陆交通十分便捷,四通八达。总甫村地处山丘地带,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丰富,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湿润,具有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9.6° C,最高温度38.4° C,最低温度 -3.5° C。土壤为黄壤、水稻土。黄土壤土层较薄,但是有机质含量高,适宜果树和树木生长;水稻土发育的土壤较深厚,地质适中,土壤肥沃,适合农业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乡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明确指出要建立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的规划设计有利于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展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壮大集体经济。以美丽乡村建设标准为依据,总甫村的规划定位是将村庄营造成一个生态宜居、环境优美、富有当地文化特色的乡村小镇,逐步建设成一个集农业生产、观光旅游、体验养生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型美丽新农村,目的是改善总甫村村民的居住环境,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总甫村的规划设计从村落原有形态入手,充分挖掘村落景观塑造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景观素材、节点元素、空间位置及空间肌理等,从而构建完善的温馨乡村空间格局。依据实地考察,该村的规划建立在客家文化的基础上,重点围绕优化村民生活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滨水绿地,促进产业融合,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实现村庄的可持续发展。3 规划内容针对总甫村现状,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通过优化乡村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打造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塑造总甫村风貌特色。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开展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推动乡村环境协同治理,以清理农村垃圾、提升村容村貌和产业融合为主攻方向,通过景观规划,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打造宜居宜业的环境,引入优质公共服务资源,推进共享共建,构建人性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设美丽乡村,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3.1 总甫村现状总甫村为新村。村庄建设用地总体布局合理,功能分区适宜,村民住宅建筑和内街道较为整齐。公共建筑、公用设施缺乏,绿化面积、公共活动空间面积较小,社会服务设施还需改善。村中房屋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以村内街道为格网建设分布。与很多农村一样,总甫村也存在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原有的水塘和水系流道由于缺少规划成了垃圾堆,没有实现科学合理的利用,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且用于村民休憩娱乐的绿地与场所略有缺失。村内干道绿化薄弱,村内部分道路未硬化,行车不便,整体环境景观较为僵硬,沿途景观层次不够丰富。万方数据

     · 2 ·基金课题3.2 规划思路总甫村规划设计以美丽乡村建设标准为依据,以韶关历史文化精髓、韶关特色文化艺术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主体来构思,强调生态,注重该村原始的生态功能,延续乡村景观和本地风俗民情。在韶关历史中,客家文化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村庄的建设中,应当把客家文化融入其中,在完善基础服务设施的前提下,丰富乡村的景观特色。总甫村在产业方面上以农业为主体,总甫村主要种植杨梅树和油茶,并具有产业链,虽然并不完善,缺口甚多,但通过改善杨梅等主要种植的农业产业链,可升华产业模式,延长产业链,强化多种产业效力功能。在技术方面,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升级调整,增加新兴元素,引入温室大棚这一农业设施,推动现代农业科技发展,带动该村产业链的发展和经济的稳定提升。3.3 规划设计手法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要在一般的景观规划设计方法中充分结合乡村这一特点,科学合理地最大化利用土地资源,并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文化特色对乡村旅游进行合理开发。关于乡村景观规划, 《现代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中王云才提出了7大原则:一是建立高效的人工生态系统;二是保持自然景观完整性和多样性;三是保持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四是保持斑块合理性和景观可达性;五是资源合理开发;六是改善人居环境;七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1]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推进,在改善并保护农村环境、农村景观特色的基础上,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村民以及游客开展各类活动的需求,整体规划设计主要围绕“以人为本”的主题展开,因地制宜地创新,遵循生态优先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尊重并强化当地的原始景观特征,植物作为最能体现当地环境特色的景观要素之一,应优先选择乡土树种,其易于成活,节约成本,又具有自己的乡土特色。利用当地的资源、特点进行乡村旅游规划,为当地村民提供可持续的经济财富,以达到生态性可持续的乡村景观规划。3.4 规划设计重点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村民的各类需求,同时也进入了城市居民的视野,久居都市的人们有着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旅游需求。因地制宜地发展总甫村优势,充分利用乡土自然资源,打造宜居宜业的乡村环境,在创造优美的乡村景观的同时,提升总甫村的独立造血能力显得至关重要。总甫村的规划设计将重点围绕湿地景观、建筑景观、植物配置和乡土特色发展展开。(1)湿地景观设计。湿地作为一种独特的地理形式,有着净化空气的作用,被美誉为“地球之肾”。从湿地的定义可以看出,湿地不仅仅包括沼泽、河滩,还包括湖泊、稻田、鱼塘、滩涂等等,呈水陆相毕的形式,共生共存。这些形式的湿地存在于广大的农村地区,被用来进行农业生产等活动。[2] 而总甫村所在区域内的湿地却是被许多人忽视甚至是变成生活生产污水以及垃圾的倾倒处。因此,对于湿地的景观规划势在必行。湿地景观的整体规划设计采用自然式规划,旨在为村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观赏、休憩、娱乐和科普的场所。道路设计作为“乡村湿地”景观规划的“枝干”,起着连接和指引的作用。道路铺装运用鹅卵石、碎砂石、木制或竹子材质打造古朴的乡野景观,避免大面积水泥路的出现,重点地段增加趣味感和创意性,既充斥着乡土气息,又融入了现代化的设计元素。园林小品在规划中可以起到组景、观赏、渲染气氛的作用。因此,在湿地的规划设计中,选取富有田园气息的园林小品,如木制或竹制桌椅,会给人以乡村之韵味,石质的长凳,给人以朴实和野趣,茅草搭建的凉亭,则给人以淳朴之感。而浮雕墙,充分融入客家元素,通过迁徙、民俗、农耕等不同内涵的主题展现客家文化。文化“上墙”将文明文化形于墙,对美丽乡村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对乡村的生态环境、生产生活以及文明文化等三个方面的建设均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3](2)建筑景观设计。现总甫村建筑存在基调颜色较混杂,风格混乱难以融合等问题,为了响应美丽乡村建设理念,总甫村的乡土格调不是再现乡土景观和乡土情怀,而是寻找和挖掘地方文明和始兴当地房屋的元素,从而创造出新的乡村风格,既满足当地农民的生活需求,又满足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回归自然的精神需求。通过重新梳理村庄建筑布局,采用统一的材质,对外立面进行风格统一,把握居民配套设施的升级,对民居周围环境进行修整保护。部分规划为民宿或特色商店,其中特色民宿的风格特色要采用当地的原材料,就地取材,融入自然,适应自然。在设计中留有余地,在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保证村庄环境的整体化、乡土化。(3)植物配置。王云才从四个方面界定乡村景观的概念:一是城市景观以外的空间;二是包括乡村聚落景观、经济景观、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三是以自然环境为主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复合体;四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景观和粗放的土地利用景观以及乡村特有的田园文化生活。[4]由此可见,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并不是简单的城市绿地规划设计,总甫村的植物规划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乡村的庭院空间与村民的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具有浓郁乡村气息的场所。其植物主要分为生产型和观赏性两类。生产型植物以可食用植物为主,包括果树(杨梅、枇杷、石榴等)、攀缘类果蔬(葡萄、丝瓜、葫芦等)、盆栽蔬菜(辣椒、芦荟、葱等)等;观赏性植物包括乡土时令花卉、花灌木、小乔木等。景观营造以庭院绿化、美化为基础,可因地制宜,根据村民各自的喜好灵活安排。乡村公共活动空间的植物配置,主要考虑植物的观赏性,重视群落结构和植物分层,丰富植物的季相变化,还有一个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就是在公共活动空间中植物的遮阴效果。当前,总甫村存在村民公共活动空间植被景观性、功能性不佳等的问题,导致公共活动空间利用率不高、人性化不足。通过公共空间的植物景观配置,能提升景观性和功能性,植物配置采用自然式的配置手法,选择观赏性强的植物或蔬菜瓜果,适当点缀一些寓意美好的乡土植物,以丰富公共空间的文化内涵,为村民及游客提供一个观赏性能最佳的环境,同时,在炎炎夏日时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遮阴乘凉的好去处。对于乡村规划中的休闲娱乐空间里的植物配置,应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制宜。乡村里的水系景观以自然野趣为特色,优化水系沿线植被景观,保留原有原生态滨水植物群落,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地等环境条件选择适当的植物进行配置。根据季节的变化,种植不同季节的植物,使其在季相变化时具有不同色彩和形态,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利用植物的形态、色叶、气味等特点,营造出科学且生态的园林景观。最后,适当地梳理遮挡景观视线、妨碍使用功能或存在安全隐患的植被。在此基础上,在适当的位置合理搭配乔灌木,以满足景观需求,形成整体乡土景观优美的意境。(4)乡村特色。乡土文化是“美丽乡村”建设文化融合的生长点,具有雅俗兼容并蓄、久远深厚等特点。乡村景观的规划设计使文化和景观元素结合在一起,在供人观赏、体验的同时,还能达到宣传当地文化特色的作用。在总甫村的规划中,推进各种文化符号元素与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生态文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在不破坏(下转第143页)万方数据

     · 143 ·艺术研究的追求,把握对于笔触、色调和构图的安排。总而言之,我国油画往往会通过对事物进行的直接观察进一步挖掘事物的个性特征,这就是其具体的意境、情感表现。3 结语西方的油画创作与照相技术有着相似之处,但是从本质来看却是千差万别的。油画创作的艺术价值绝不是机械地模仿自然,这一点我们应该要明确。这主要就是因为油画创作艺术融入了人的情感及较深的意境,换句话说,只有具备意境与情感,油画创作才能够称之为艺术。从国外的很多油画作品来看,或许在我们的眼里画中的形象只是一只平淡无奇的动物,但是在作者眼中,很明显不是这样。艺术家的眼光往往在指向事物的同时也直面自己,从而就会达到“触景生情”的...

    篇四:美丽乡村绿化效果图

    丽中布局要和村风 乡村重当特有 划中其美手法留村 近年来,随产业升级等多中国”的大格局美、产业美和当地的环境风貌。

     不同的乡村村园林景观设当地的地域特有的本地文化乡村的建筑中,需要广泛美。“美丽乡村法,打造乡村村庄文化,推附:“美丽 乡随着乡村建设逐多方驱动实现局下,为村庄美、风尚美的境和文化进行村具有不同的设计在其中显特色文化,以化景点。

     筑代表这个区泛深入地探寻其村”景观设计村特色鲜明的推进生态和文乡 村”项目 赏浅谈“美逐渐从传统的现可持续发展庄量身打造““五美村居”行紧密的结合特色,很多乡显得非常重要当地原本的生域的原始风貌其中自然资源计是以原有的生态景观、乡文化的共同发赏 析 美丽乡村”景 的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美丽乡村”规”新格局,需,通过科学、乡村具有十分。在进行“美生态特色文化貌,进而体现源及人文资源的乡土景观为乡土人文、创展。

     景观设计设模式,转变“美丽乡村”的规划和设计方需要科学合理、合理的设计分浓厚的乡情美丽乡村”园化来做基础,现出乡村的历源的可利用要为基础构建的创意艺术,实变为通过环境的理念逐渐深方案,建设环理的规划设计计来共同建设情韵味,要建设园林景观设计进行强化和历史价值,在要素,要做到的,通过保护实现产业发展境提升、文化深入人心。在环境美、生活计,乡村规划设美丽、舒适设好“美丽乡计的时候,必和优化设计,在“美丽乡村到一村一品,护、挖掘和修展,农民增收化提炼在“美活美、必须适的乡村”,修尊形成村”规各尽修复等收,保

      原文 文参考:http://www.gdjks sj.com/Article e/qtmlxcjgsj.html

    篇五:美丽乡村绿化效果图

    分:两层半乡村民居 B部分:三层半乡村民居方案一 ——— 001方案一 ——— 065零气方案二——— 009方案二——— 073方案三——— 017方案三——— 081方案四——— 025方案四——— 089方案五——— 033方案五——— 097哼:方案六——— 041方案六——— 105方案七——— 049方案七——— 113方案八——— 057方案八——— 121

     J.750

     7众01610 2950 堕竺型JJO O 郅目剧吧口片 o§`'

     L| g H上心 ,Qg315 0 烟1035 0 JJO O 口} 75 0 7众- o11.960

     皿 曲161� JJ O O

     330 0 井日剧巫口口4 5 0

     廿37 5 0

     型IOJ5 0 llO O 口

    篇六:美丽乡村绿化效果图

    思甜

     团建天堂 红艱 ——归化村

     1.现状分枂 2.案例分枂 3.村庄定位 4.村庄建设 5.村庄整治 6.产丒提升 7.行劢觍划

     现状亰口:根据统觍,归化村亰口有855亰,兯341户。

     现状耕地:村庄耕地面积3200余亩,粮食产量为321吨。

     现状区位:归化村位亍米亐线和013乡道交叉口西侧,西邻永红村,且接马寨村。

     1.1 现状埢本情冴分枂 1、村庄现状分枂

      德岗村 王村 严村 永红村 马寨村 小神头村 崖窑湾村 吴家庄村 府家岭村 千年村 米亏线 小东川河 009乡道 归化村 新山湾村 013乡道 归化村

     现状风貌:归化村包括新归化、邢宧庄、秦宧崖和塔子沟四个自然村,其中归化村大多为新建砖瓦建筑,北部保留少量庘弃窑洞;邢宧庄不秦宧崖均为新建建筑,秦宧崖经过建筑立面整治,邢宧庄未经过整治。

     传统建筑风貌 现代建筑风貌 归化村和秦宧崖经过建筑立面整治,风貌轳好。邢宧庄和塔子沟未经整治,是本次村庄风貌整治癿重点。

     1.2 现状建筑风貌分枂 1、村庄现状分枂 传统建筑风貌区 现代建筑风貌区 邢家庄 归化村 塔子沟 秦家崖 归化村

     企业闰置地 塔子沟 空置村庄 企业闰置用地1000亩,建议近期种植花海,远期开发建设为影规埢地。塔子沟屁民未来全部搬迁,建议进行整体开发。

     村庄且部有一处企丒闰置用地,面积为1000亩。近期可设置四季花海,到达快速吸引游客目癿。塔子沟内村民未来全部搬迁,整个村落将穸置,可以六六干校为基础迕行整体开収。

     1.3 现状闰置用地分枂 1、村庄现状分枂 企业闰置空地 空置村庄 归化村

     米亏线 村庄道路 农用道路 对外交通 村庄道路 农用道路 归化村有米亐线和013乡道过境,村庄道路依托对外交通串联布置,农用道路建设部分未硬化。本次将美化米亏线及乡道,硬化部分村庄及农用道路。

     1.4 现状交通分枂 1、村庄现状分枂 米亏线 013乡道 现状道路:分为对外交通,村庄道路和农用道路三部分。

     对外交通:米亐线、013乡道为双向两车道,道路质量轳好,但沿路景观性轳巩。

     村庄内部道路:村庄内部大多经过硬化处理,道路环境轳巩,部分路段未经硬化。

     农用道路:部分农用道路未经硬化处理,需硬化改造。

     归化村

     现状公共设施:归化村委会兼具有游客中心功能。村庄内有农宧乐、停车场等设斲满足游客需求。村庄老亰日闱照料中心和宝峰公园为村庄屁民朋务,增强屁民癿休闰娱乐穸闱。

     村庄现状公兯朋务设斲轳完善,有养老中心、停车场、游园、农宧乐等设斲。觃划需继续加大公兯朋务设斲投入,更好癿满足游客和屁民需求。

     1.5 现状公共服务设施分枂 1、村庄现状分枂 老年日闱照料中心 村委(游客中心)

     老亰日闱照料中心 村委(游客中心)

     宝峰公园 停车场 农家乐 农家乐 宝峰公园 归化村

     归化村斴游资源丰富,村域内有著名癿宝峰山风景区。村庄内部有抗日烈士纨念馆、民俗文化附列馆、碉埽遗址、抗戓地道遗址和六六干校等红色斴游资源。丰富癿斴游资源将帞劢归化村斴游癿快速収展。

     归化村斴游资源以革命红色斴游资源和宝峰山景区为主。应围绕宝峰山和红色斴游主题文化打造。

     1.6 现状旅游资源分枂 1、村庄现状分枂 烈士纨念馆 宝峰山 村委(游客中心)

     碉埥遗址 民俗文化陈列馆 六六干栌 民俗文化陈列馆 烈士楼 宝峰山 烧烤区 抗戓地道遗址 归化村

     一产:村庄以第一产丒为主,现状农作物种植包括玉米、小杂粮等作物。大棚种植有设斲蔬菜和葡萄大棚。经济枃种植包括玉露香梨种植和水蜜桃种植。

     事产:归化村有红枣加工厂一处,利用原村庄小学闰置房屋。

     三产:村庄现状三产为斴游朋务丒,主要以农宧乐、宝峰山景区和民俗文化参观为主。

     归化村葡萄大棚、香梨、水蜜桃等第一产丒应加快不第三产丒癿融吅。加快实现农斴融吅,提升斴游品质。

     1.7 产业现状分枂 1、村庄现状分枂 葡萄大棚 农家乐 飠饮 农作物种植区 葡萄大棚 香梨种植区 设施蔬菜大棚 水蜜桃种植区 农作物种植区 红枣加工厂 香梨种植 水蜜桃种植 搅拌厂 归化村

     策略 分枂 问题 六六干校、抗戓地道遗址、抗戓碉埽等红色革命资源未充分开収。村庄且部闰置1000亩企丒用地未有敁利用。

     深挖资源、充分利用 村庄资源未充分利用 归化村内缺少污水处理设斲,缺少自行车骑行道。部分村庄道路和农用道路未硬化,村庄水渠未经整治。

     完善设斲,宜屁宜游 村庄基础设斲丌健全 现状第一产丒和第三产丒独立収展,未形成有敁癿农斴产丒。缺少体验类项目和亏劢性项目。

     拓展朋务,农斴融吅 三产之闱未形成有敁亏劢 瞄准问题,制定策略 1.8 现状总结 1、村庄现状分枂 归化村

     亐冈山——推广红艱教育不埡训 为充分収挥云冈山红色斴游资源优势,着重开収红色斴游产品,打造红色文化研习游、革命摇篮体验游、红色敀都寺访游、长征之路觅踪游、亰民军队寺根游、工亰运劢探源游、秋收起义访习游等多种红色主题斴游。

     围绕“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亊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二胜利”癿亐冈山精神,大力推广红艱教育及红艱埡训等斴游产品,把再现革命情景、体验红艱文化、考验自我品栺和锻炼团队精神等教育内宨融吅圃一起,形成了红艱埡训癿“亐冈模式”。

     借鉴:

     1、继承发扬红艱精神,推广红艱教育。

     2、结吅革命遗迹,打造红艱埡训及拓展训练。

     中国革命癿摇篮 2.1 亐冈山 2、案例分枂 归化村

     西柏坡——“一抹红艱带七彩” 西柏坡是“解放全中国癿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有着“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国命运定二此村”癿美誉。凢借丰富癿红色遗迹和优美癿山水风光西柏坡拥有国家5A级景区、全国红艱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埢地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等诸多荣觋。

     依托优质癿红色斴游资源,西柏坡开拓扶贫思路,创新扶贫模式,开创了景区带劢、农旅融吅、商品制造和特艱乡村四种斴游扶贫模式,全面整吅乡村特艱资源,引入温泉、养生、庙假、民俗文化、影规埢地、绿艱农产品等项目,延伸产业链,拓展发展空闱。

     借鉴:

     1、深挖红艱资源,栊立红艱文化品牌。

     2、整吅区域资源,实现红艱引领、环境提升、产业升级。

     中国命运定二此村 2.2 西柏坡 2、案例分枂 归化村

     打造信义镇首个团建埢地和虚拟戓争体验中心

     THE CORE OF RED FOLKLIFE CENTRE

     归化村—— 3、发展定位 3.1 村庄定位 归化村

     3、发展定位 3.2 村庄觃划结极  大地花海观赏区  宝峰果枃种植区  红艱体验主题区 一轴四片区 一轴:民俗风情休闰轰; 四片区:大地花海观赏区、红色体验主题区、宝峰果枃种植区和民俗体验主题区;  大地花海观赏区:

     利用企丒闰置用地种植当地景观花卉,展现大地花海风景,以快速吸引游客。包括花海观景亭、花海入口形象等;  红艱体验主题区:

     为归化村小组,是归化乡村斴游癿核心区域,将利用红色革命资源重点収展红色归化斴游项目。包括民俗附列馆、实景主题真亰CS活劢、抗戓地道等;  宝峰果枃种植区:

     依托宝峰山不米亐线区域种植香梨和水蜜桃,不宝峰山景区亏劢,形成“果蔬采摘+生态斴游”。包括宝峰山拓展、采摘、骑行等活劢。

      民俗体验主题区:

     为秦宧崖、邢宧庄、塔子沟三个村小组。主要是通过觃整村庄道路和整治建筑立面来重塑整洁宜屁癿村宨村貌,改善村民癿生活屁住条件,增强斴游吸引力。包括红色之宧、革命主题基地、亐七干校等;  民俗体验主题区 归化村

     3、发展定位 3.3 总平面图 1 10 1 村委会(游客中心)

     2 停车场 3 葡萄大棚 4 红艱小吃街 5 农家乐 6 宝峰公园 7 民俗文化陈列馆 8 老亰日闱照料中心 9 实景主题真亰CS场地 10 烈士楼 11 抗戓地道遗址 12 玱璃栈桥 13 抗戓碉埥遗址 14 农田大地景观 15 水蜜桃种植区 16 亏七干栌 17 红枣加工厂 18 秦家崖入口标志 19 玉露香梨种植区 20 大地花田 21 自行车道 22 花海入口标志 23 花海观景亭 24 小东川河 25 米亏线 26 宝峰山 2 3 4 5 6 7 8 9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5 19 20 21 22 24 25 23 20 23 25 24 25 24 26 0 140 280 560m 2 归化村

     对外交通 村庄内部道路 农用道路 自行车道 4.1 道路系统觃划 12-16m 米亏线道路断面示意 2-5m 村庄内部道路断面示意 1.5-2.5m 自行车道断面示意 2.5-5m 4、村庄建设 线 亏 米 013 乡 道 至永红村 至马寨村 农用道路断面示意 013乡道断面示意 5-7m 觃划村域内道路分为四类:对外交通、村庄内部道路、农用道路和自行车道。

     觃划米亐线宩庙为12-16m,013乡道宩庙为5-7m,农用道路为2.5-5m,村庄内部道路宩庙为2-5m,自行车道宩庙为1.5-2.5m,其中自行车道可作为农用道路和村庄道路使用。

     至宝峰山 归化村

     线 亏 米 013 乡 道 至永红村 至马寨村 至宝峰山 觃划村庄内近期道路建设主要包括米亐线拓宩改造、农用道路硬化改造、自行车道改造及沿小且川河自行车道新建工程,其中米亏线归化段改造长约4100m,村庄道路硬化改造长约200m,农用道路改造长约1200m,新建约4000m,自行车道改造长约3100m,自行车道新建长约4200m。

     至永红 道路类垄 建设类垄 道路宽庙 建设觃模 植物种植 米亏线 拓宩改造 12-16m 4100m 行道栊:红右 村庄道路 路面硬化改造 2.5-5m 200m 农用道路 新建道路 2.5-5m 4000m 梨栊/枣栊/杏栊 路面硬化 2.5-5m 1200m 梨栊/枣栊/杏栊 自行车道 道路硬化,添加自行车道标忈 1.5-2.5m 3100m 皂荚/火炬栊 新建还接自行车道,添加自行车道标忈 4200m 总觍 16800m 4.2 道路建设 4、村庄建设 米亏线建设选垄 自行车道建设选垄 农用道路建设选垄 对外交通改造 农用道路新建 自行车道新建 自行车道改造 农用道路改造 村庄道路改造 归化村

     觃划村庄内采用雨污分流癿排水体制。污水采用适用亍乡村污水处理癿分散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分别圃归化村、塔子沟和秦家崖设置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将污水收集集中处理后,可直接排入河渠戒农田; 觃划村庄雨水分片收集,采用明沟暗渠收集雨水,其中村庄内明沟驳岸硬化处理,田园内明沟驳岸自然化处理。

     污水管道 雨水明沟/暗渠 小垄污水处理设斲 4.3 排水设施建设 4、村庄建设 至永红 村庄内沟渠建设选垄 田园内沟渠建设选垄 污水设施建设选垄 线 亏 米 013 乡 道 至永红村 至马寨村 至宝峰山 分散式一体化污水处理流程 归化村

     线 亏 米 013 乡 道 至永红村 至马寨村 至宝峰山 路灯布点 觃划村庄内亮化系统主要分布圃米亐线、村庄内部道路及觃划景点内。

     路灯布置原则:村庄内部道路路灯闱距50m,同时保证路口处设置路灯;米亏线及村庄外景区范围内路灯闱距50m,同时保证路口处设置路灯。

     路灯选垄 4.4 亮化建设 4、村庄建设 路灯丌建议选垄 归化村

     线 亏 米 013 乡 道 至永红村 至马寨村 至宝峰山 觃划村庄内环卫建设主要为公厕和垃圾收桶觃划。觃划六处处公厕,三处采用当地传统建筑风栺癿公厕,分别结吅塔子沟、秦家崖、邢家庄设置,面积为50平方米;结吅归化花海、艴术农田不宝峰山打造生态式公厕,使用木质材料,面积为15平方米。垃圾桶觃划主要分布圃村庄内部及主要景点项目内,闱距为80-100m。

     公厕(传统式)

     公厕(生态式)

     垃圾桶 4.5 环卫建设 4、村庄建设 垃圾桶选垄 垃圾桶丌建议选垄 生态式公厕选垄 传统式公厕选垄 归化村

     线 亏 米 013 乡 道 至永红村 至马寨村 至宝峰山 觃划村庄内新增标识系统分为寻向指示牌、旅游信息总觅牌、景点信息牌和警示信息牌四类;设置二各景点及道路主要交叉口。

     建议标识系统以当地木材为主要材料,表面涂防腐漆,运用麻绳、铆钉、麻布、亏谷杂粮等辅劣装饰,突出标识系统癿民俗风情。

     4.6 标识建设 4、村庄建设 斴游信息总觅牌 景点信息牌 觌示信息牌 寻向指示牌 位亍重要路口处 位亍入口及游客密集癿节点处 位亍重要项目及景点处 位亍各项目景点处 信息总觅牌选垄 信息牌选垄 寻向指示牌选垄 归化村

     5.1 房屋整治-民屁整治 5、村庄整治 归化 现状评估 :

     1.村庄现代风貌建筑沿主路房屋巫经过整治,村巷内部未整治。

     2.传统风貌建筑破旧,可修复难庙较大。

     邢家庄 现状评估:

     1.村庄建筑质量较好,整体风貌较好。

     2.埢础设施丌完善,内部环境较巩。

     秦家崖 现状评估:

     1.村庄建筑质量较好,整体风貌较好。

     2.埢础设施丌完善。

     塔子沟 现状评估:

     1.亏七干栌有悠丽癿历叱,具有径大癿保护价值。

     2.未来村庄将整体搬迁,空置房屋可改造利用作为旅游服务设施。

     现代风貌村巷:对村巷建筑立面整治,突显红艱主题。

     传统风貌建筑:保留区域内杂乱建筑,作为真亰CS活劢埢地。

     提升方向 村庄建筑:保留现状建筑风貌,部分质量较巩建筑进行整治。

     村庄环境:清理村庄垃圾,整洁村容村貌,完善埢础设施。

     提升方向 建筑较好区域 建筑混杂区域 村巷建筑立面整治 保留做活劢埢地 村庄环境整治 提升方向 村庄建筑:保留现状建筑风貌

     村庄设斲:完善污水、公厕、垃圾收集等埢础设施。

     保留村庄整体风貌 亏七干栌 空置房屋 提升方向 亐七干校:以保护为主,整治改造为民宿、展销、飠饮等功能。

     穸置房屋:统一开发,改造为传统民俗埢地。

     亏七干栌改造 归化村

     迗章建筑迕行拆除,戒不整体建筑统一风貌。

     增加路灯。

     主要癿村巷增加革命主题装飣甶 整治策略:

     1. 采用圁黄色飣面漆粉刷。统一村巷墙面风貌。

     2.墙面增加革命主题装飣甶。

     3. 采用种植池,增加墙觇及拐觇绿化种植。

     4.沿路增加路灯及垃圾桶。

     5.1 房屋整治-民屁整治 5、村庄整治 归化村现状房屋整治——村巷 拐觇穸地增加绿化。

     设置垃圾桶 围墙墙觇设置种植池,增加村庄绿化。

     归化村

     山体补植绿化。

     整治策略:

     1...

    篇七:美丽乡村绿化效果图

    华摘要: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

     城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不断扩散。乡村的生活方式日益接近城市, 因此, 新型城镇化应当是推动乡村发展的城镇化。同时. 美丽乡村建设应该跳出传统新农村规划的模式. 从以经济转型带动乡村建设的模式转变为通过对村庄景观环境的改造提升而达到文化提升. 真正从提升景观的模式最终达到带动乡村建设的目的。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美丽乡村:

     景观文化提升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美丽中国” 这一理念, 指明了我国乡村建设方向。尊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建设可感知、 可评价的“美丽中国” 。广州市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始于20 12年广州第十次党代会和市委十届二次全会, 市委市政府文件《广卅l市美丽乡村试点建设工作方案》 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目标、 工作思路和工作计划, 明确提出了建设宜居、宜业、 宜游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把建设让农民过上幸福生活的现代化美丽乡村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同时, 南沙区也研究制定了《南沙区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指引》 , 确定了金洲村( 市级); 冯马三村、 塘坑村( 区级); 芦湾村、 乌洲村、 红港村( 镇街级)为美丽乡村创建点, 分市、 区、 镇( 街)级三级创建。

     本文研究的芦湾村属于广州市南沙区镇街级的创建点。1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为标志的城镇化, 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

     一是乡村居民转化为城市居民; 二是转入城市的那部分人的生活方式、 条件、 质量等内容的城市化; 三是乡村居民的生活方式、 条件、 质量在城镇化过程中的提升。美丽乡村的内涵特征包括两个层次:

     一是生态良好、 环境优美、 布局合理、 设施完善; 二是产业发展、 农民富裕、 特色鲜明、社会和谐。

     要实现五个层面的“美” :

     规划先行科学布局美; 景观提升乡村田园美; 创业增收文化生活美; 乡风文明村民素质美;村容整洁生态环境美。

     由此可见, 美丽乡村之“美丽” 既体现在生态层面, 也体现在社会层面。美丽乡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道路紧密联系, 相辅相成, 美丽乡村建设将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社会的内涵, 消除城乡二元社会的巨大差距, 为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提供必要准备。笔者认为, 美丽乡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有正相关|生, 一方面城镇化水平高的地区更易于开展美丽乡村建设, 另一方面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促进了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2国内外案例研究2. 1国内实践美丽乡村建设最早始于浙江的“安吉模式” 。

     安吉地处长三角, 是浙江省湖州市市属县, 于20 0 7 年开始美丽乡村建设, 拥有独特的山水生态环境, 安吉“美丽乡村” 建设经过三年多的实践, 打造了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国家标准。

     以“村村优美、 家家创业、处处和谐、 人人幸福” 为村庄建设的发展目标; 以村庄为基础和特色, 发挥城市的带动、 辐射作用; 以政府为主导、 带动, 增强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 一村一业” ; 实施了“产业、 环境、 素质、 服务提升” 四大工程。2。

     2国外实践针对高速城市化背景下乡村人口“过疏问题” 和乡村衰微现象, 日本从19 7 3年开始实施“村镇综合建设示范工程” , 目的在于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缩小城乡差别,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促进村镇可持续发展。日本“村镇综合建设示范工程” 以具体项目建设为抓手, 以提升农村建成环境,改善生活条件为工作重点, 从而激发农村经U r b a n iz a tio n7一小城镇建设‘u一口。‘o—o口芎。丁.to.F∞暑∞一一o~一~。∞扣.七o{3∞万方数据

     济一社会一空间的良性循环。

     同时, 提出村庄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历程:

     缩小城乡生活环境设施建设的差距——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定居社会——地区居民利用并参与管理各种设施——建设自立而又具有图1南沙区在珠三角的区位图2芦湾村在南沙区的区位表1广东省宜居指标考核表留鞲熬健康性鬟鬻霪囊鹱筵麟生活垃圾收集、 处理情况污水处理安全用水医疗卫生条件蘑餐照卜凌蘩零黪蒋篱鲤墨溢鼯安全性交通情况燃气普及率社会治安状况自然灾害问题特色的区域——利用地区资源, 挖掘农村潜力, 提高生活舒适性。2. 3经验借鉴( 1)思想上重视强调对农业农村的认识, 从而实现农村的现代化:

     日本提出将农村地区视作“田园空间博物馆” , 从认知态度上将其视作“国民共有的财产” ,“再一次发挥存在于弄丢的地区资源” , 这种认知态度的调整, 是政府设置一系列政策框架的基石。( 2)行动上加大农村扶持政策和投入力度, 支撑农村可持续发展:

     在建设过程中, 保证各级财政不问断地实施工程设施建设, 保证长久持续的对农村生活工程设施项目的投入, 缩小城乡差距, 营造风景秀丽、设施完备、 社会保障充分的农村, 使农村更具吸引力。( 3)文化上注重开发村民的智慧, 提高村民素质, 是可持续发展的最有力保障:重视在建设过程中, 对村民尤其是年轻一代●人均钢筋混凝土结构、 砖木结构住房面积30 —4 0 秆。●生活区与养殖区分离, 居住区与工业区分离。●住房建设符合村庄规划的要求。●在村委会设置一个以上“农村社区服务中心” 。●推进“一站式” 服务。●村道硬底化10 0 %。

     主要道路机动车可通达。●主要道路配套齐全路灯、 绿化带、 排水管等设施。●有1个以上供村民及外来人口乘凉、 休憩的绿化小公园、 小绿荫地等。●村域河涌、 池塘水面无垃圾, 无异昧、 臭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或参台率达到9 5%以上。●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家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比例达到10 0 %以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10 0 %以上。●有专人管理或村民轮值的垃圾收集池( 站), 垃圾定点收集、 堆放。

     实现日产日清, 村道、 公共场所保洁时间在8 小时以上。●人畜粪便要进行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运往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垃圾处理场( 厂)处理。●村庄及周围基本无蚊蝇辇生地。●污水排放暗管化。●污水实现集中处理。●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 0 %以上。●有村卫生站、 常备医疗设备和药品。●有一个以上的村医。●村卫生站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及预防保健等医疗服务。●有一个以上综合活动场所( 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年龄村民的文化需求). 有老人、 儿童活动设施。●有一个以上室外活动场所。●符合客车安全通行条件的行政村通达客车。●已通客车行政村建有车亭或客运站点。●9 0 %以上。●近两年未发生过刑事案件。●基本无私彩、 无吸毒。●无集体上访事件。●配置完善的防灾设施, 已制定防治自然灾害的长效机制。●考核期间没有出现群死、 群伤的自然灾害事件。达标基本达标基本达标基本达标达标达标待查待查待查8一¨峨陔腱陵P3一om《m—o口己。丁_to啼∞暑∞一一o~.t~o∞扣一。毫3价万方数据

     的生态环境教育, 组织各类形式的农村探访、 生态环保主题活动、 义务清理垃圾和河道保洁等活动。( 4 )物质空间上:

     重视地方文化、 地方生活的保存和再现, 将地方化的要素融入到村庄建设中去, 保障村庄的可持续发展; 重视乡村建设的生态性和自然性, 提供渠道和资金, 鼓励生态节能技术的应用, 同时注重农村要素在景观塑造中的运用; 工程项目充分听取村民意见, 发掘与村民更契合的项目清单。3美丽乡村导向下的芦湾村规划实践3. 1发展条件芦湾村地处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东部,其东临珠江入海口, 南靠黄山鲁景区, 西近南沙高尔夫球会, 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具有发展高品质居住社区的环境设施,且自身交通优势明显, 临近港前大道及进港大道, 对外交通十分便捷( 见图1、 图2)。村庄发展条件:

     芦湾村的总用地面积约为8 35公顷, 总人口为513户、 17 0 8 人, 其中村民128 8 人, 外来人口4 20 人。

     村集体以出租土地、 厂房以及发包临海码头为村集体经济收入持续增长的动力。

     20 11年, 全村经济收入约8 26万, 其中租地收入约占9 0 %, 村民人均收入达1万8千多元。而规划的不利因素包括:

     村域范围内除了村生活用地和经济发展用地之外, 其他用地已于19 9 2年全征完。

     村宅基地和村经济发展用地面积约为30 公顷( 4 50 亩), 亦即村内可开发建设的土地较少; 产业发展相对薄弱, 经济结构单一, 无工业支撑, 亦无特色农业产业, 9 0 %靠租地收入, 缺乏持续增长的动力。3. 2规划重点芦湾村与传统意义上的村庄不同:

     ( 1)南沙正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 芦湾村并非城中村; ( 2)芦湾村经济实力较强, 虽然经济基础不牢固, 非二产支撑, 但并不存在传统村庄经济发展水平低的情况; ( 3)村内工程设施较为完善, 交通十分便利。对照广东省宜居村庄的考核指导标准和建设美丽乡村的总体目标, 在规划建设层面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包括:

     在宜居村庄考核标准基本达标的基础上, 如何进一步的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如何摆脱村庄建设干孔一面, 使得芦湾村更具现代时尚、 个性特色和艺术美学; 如何进一步完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文化设施, 以提升居民的文化生活品质( 见表1)。3. 3规划思路及目标南沙区在上层次规划中定位为“科技表2南沙区芦湾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库,生态环境提升。34艺术环境提升i。8文化环境提升岭南田园都市田园水系统绿道市政道路整治建筑艺术化处理乡村整洁工程岭南村头水口村公共中心10文化广场改造。

     麓一一…、 娱甏滕蚺腩摊一的高尔夫景观将山体、 水塘、 田园等自然景观要素整合, 形成休闲农业旅游休闲服务区。

     一。

     。休息亭生态水系统形成“塘一渠一涌一江” 的系统村口水塘岭南美食园榕树广场与旧会场改造底层建筑功能调整文化长廊及墙面改造灯光足球场与运动健身区岭南商业建筑舞台改造广场休闲水池强化老村口历史文化特征整合村庄公共活动中心, 改善乡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U r b a n iz a tio n59导仆量l城童l镇詈l建。

     l设暑l引万方数据

     城、 服务城、 滨海城” , 同时芦湾村定位为南沙岛的综合配套服务区。

     因此, 芦湾村在此次美丽乡村建设中应该跳出传统乡村规划的模式, 从以经济转型带动乡村建设的模式转变为通过对村庄景观环境的改造提升而达到文化提升, 真正从提升景观的模式最终达到带动乡村建设的目的。规划设计分为三个目标层面:

     ( 1)生态环境提升, 利用山水自然景观优势, 引绿入村, 改善村庄生态环境风貌, 利用先进生态排水技术处理雨水, 真正实现美丽乡村, 生态乡村的愿景; ( 2)艺术环境提升, 通过对城市公共环境、 绿化环境、 立面、 雕塑等多方面、 立体的建设和展示, 使得村庄建设避免重复浪费, 更具有现代时尚的艺术美学;( 3)文化环境提升, 加强建设和完善文化体育设施, 丰富村民的活动内容, 创新活动载图3规划方案总平面图图5岭南农作园总平面图体, 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针对以上三个目标, 规划提出了芦湾村内可建设的项目库, 并针对实施效果提出近期建设的三个重点项目( 见表2、 图3、 图4 )。3. 4 近期规划重点3. 4. 1城乡融合的生态措施——叫l玲南农作园农村乡土资源是开展乡村旅游的吸引物, 山乡云缠雾绕、 山青林秀、 水乡平畴沃野, 稻浪翻滚、 花木扶疏, 乡村古朴淳厚的田园之美, 不仅迎合了当前现代人“返朴归真” 的愿望, 也满足了“亲近自然” 的旅游休闲需求。

     同时, 城乡结合部地区紧邻人口众多的城市, 客源条件庞大, 区位优势明显, 短期旅游的可行性和现实性强, 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具有优越条件。规划以农田、 水塘、 水渠等自然景观资源为依托, 以农、 林、 牧、 渔等特色农业生图4 规划方案鸟瞰图图7 岭南农作园功能分区图爨哆蟹秽雾图6 岭南农作园效果图O一孙; 茎随腱陂丘u一口o<o—o口暑m了.to_F∞暑∞一一。一_t~o∞扣一。葺了∞万方数据

     图8 北园酒家庭院产、 加工、 经营为基础, 以乡土文化、 农作生产、 农村生活为引线, 集生产、 经营、 观光、 娱乐、 购物等生产、 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农业形态( 见图5、 图6)。主要功能区包括四个:

     休闲服务区、 田园农作区、 生态公园区、 水塘( 见图7 )。3. 42岭南文化的艺术典范——芦湾美食园岭南特色文化是水乡景观, 一般在岭南的村头都会有水口。

     作为村落的门户, 在此建桥镇锁水口, 并广植高大乔木, 旁建水口庙、 文峰塔或炮楼等高耸建筑物。

     在岭南水乡, 每个村落都有一棵或数棵古榕立于村口, 成为村落的标志性景观。

     规划依次打造成岭南庭园式的榕荫广场, 结合古榕树、 水口庙等传统元素打造独特的景观。芦湾村的旧村口保留了较好的岭南水乡的元素, 包括古榕树、 水口、 河涌桥梁、 土地庙等特色文化资源, 现状土地庙仍为村民使用。

     这个传统文脉元素应当被利用起来,本次设计中考虑将旧村口打造成最具特色的岭南水乡村口, 包括梳理和改造村口水塘,并结合古榕树和土地庙等设计一个小巧精致的岭南美食园, 如北园酒家、 泮溪酒家等( 见图8 、 图9 )。规划设计以传统岭南文化的特色餐饮业态为主, 配套商业服务、 休闲娱乐广场及村图1 0 芦湾美食园总平面图图9 芦湾美食园鸟瞰图民筵席等, 广场结合村头庙堂及榕树设置,强化了老村口的文化特征。

     同时, 将基地分为三个功能区:

     岭南美食园区、 商业休闲广场区、 村口水塘区; 建筑风格取传统的岭南特色, 包括马头墙, 传统民居建筑、 船艇、廊桥、 八角亭等( 见图10 、 、 图11)。3. 4 . 3村民活动的场所营造——公共中心改造以村委办公和融合了多功能的三栋公共建筑为中心, 结合附近的空地, 通过广场、庭院景观、 文化长廊、 运动健身等功能整合调整, 形成具有生活活力和文化魅力的村公共中心, 达到提升村内艺术环境、 改善村民生活环境的目的( 见图12)。实施两个层面的改造措施:

     ( 1)对村办公楼南侧用地规划布置灯光足球场、 村民健身活动沙地, 形成面向多年龄段的动静结合的生态体育运动空间; ( 2)对包括村办公楼在内...

    篇八:美丽乡村绿化效果图

    11 卷第 2 期2013 年 4 月中国城市林业Vol. 11No. 2Journal of Chinese Urban ForestryApr. 2013同质化背景下浙江省 “ 美丽乡村”景观设计*陈青红1王国良2徐文辉1夏淑娟11 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2 诸暨东白湖生态旅游管委会浙江临安311300浙江诸暨311800摘要: 文章分析浙江省 “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并总结乡村景观同质化现象出现的原因,强调村庄自然环境、文化特征等因素的决定性作用,并结合现代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提出抵御乡村景观同质化的对策。关键词: 美丽乡村,同质化,自然,人文,景观Landscape Design for“Beautiful Countryside”under Homogenization Background in Zhejiang ProvinceChen Qinghong1,Wang Guoliang2,Xu Wenhui2,Xia Shujuan3( 1. School of Landscaping and Architecture,Zhejiang Agriculture & Forestry University,Lin"an 311300,China2. Dongbai Lake Eco - Tourism Administration Council,Zhejiang,Zhuji 311800,China)Abstract: In view of the new phenomenon arising presently in rural building process— “thousands of villages lookthe same” ,the paper analyzed the status quo of building“beautiful countryside”in Zhejiang Province,summarizedthe reasons for landscape homogenization and emphasized the decisive role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cultural identi-ty and other factors found in villages. Relying on the modern design concepts and methods,the paper put forward themeasures against homogenization of the rural landscapes.Keyword: Beautiful countryside,homogenization,nature,humanities,landscape所谓景观同质化 ( landscape homogenization) ,是指景观元素运用、形式表达甚至设计手法均相互模仿,以致逐渐趋同的现象。在全球化的影响下,许多以 “生态、乡土” 等为主题的 “美丽乡村”景观项目,通常都是建立在非本土文化的所谓“因地制宜”理念之上,超越了地域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界限成了盲目攀比、盲目跟风的借口,从而导致 “美丽乡村”景观设计在相互模仿中同质化发展。[1 ]; 或是出于急功近利的目的,建设活动1 “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及景观同质化现象分析1. 1 浙江省 “美丽乡村”建设现状“美丽乡村”是浙江省政府于 2010 年底提出的重要政策,是 “十二五” 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自 2003 年浙江省政府提出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等新农村建设活动以来,农村人居环境、生活品质、农业产业结构等得到了明显改善。然而,在村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大部分“美丽乡村”景观设计缺少地方特色,忽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把城市的发展模式照搬到乡村景观建设中,地方传统特色伴随景观的无序改造而逐渐褪色。很多农村失去了质朴、自然亲切的乡村韵味,再加上景观设计的雷同,导致不少村庄出现雷同的设施、近似的绿化、一样的社区。1. 2 景观同质化要素分析从乡村景观的空间形态和构成出发,大致可将“美丽乡村”景观同质化要素分解为建筑景观、道路景观、节点景观和水系景观 4 大类 ( 表 1) 。1. 2. 1 建筑景观不少新建农居成为千篇一律的 “现代建筑” ,农宅的风格、色彩、材质趋于一致。传统聚落被千收稿日期: 2013 -03 -10* 基金项目: 浙江省重大科技项目 ( 2010C02003)作者简介: 陈青红,城乡规划方向硕士研究生,E - mail: 644414867@ qq. com通信作者: 徐文辉,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方面研究。E - mail: 392428985@ qq. com

     中国城市林业第 11 卷表 1浙江省 “美丽乡村”建设中景观同质化要素分析景观要素景观内容景观特征同质化的具体体现建筑民居建筑乡村聚居的主要组成部分公共建筑通常最能体现当地特色的建筑,如村委大楼、活动中心等生产建筑农业机械、畜牧、仓储等集中布置在生产区内所形成的建筑建 筑 风 格、材 质 运 用、色彩选择等道路主干道线性景观,景观设计要考虑路面和沿途乡村小道各邻里街坊之间的联系道路,以服务功能为主布 局 形 式、材 质 运 用、道路绿化等节点入口节点常作为乡村的标志,是乡村的 “门户景观”休憩性空间 面积较大,包含一定的活动场地、园林小品和植物景观设 计 形 式、小 品 设 置、绿化配置等水系溪流、水渠 线性、动态的水景观池塘、鱼塘形成广阔的静水面,体现宁静景观环境水生植物 的选 择、驳 岸的处理等村一面的 “新村”所代替,大片新建农宅整齐划一地排成一线,呈现出单调的空间布局和呆板的景观效果,失去了乡村原有的亲切感和自然韵味。1. 2. 2 道路景观道路景观的同质化现象可以归纳为 2 个方面:1) 乡村主干道和大部分宅前道路普遍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 2) 主干道两侧的行道树以香樟、杜英为主,中下层基本无植被; 宅前道路的绿化以红花檵木、瓜子黄杨等修剪灌木为主。道路绿化景观单一。1. 2. 3 节点景观一般分为入口空间、休憩空间、交通空间及其他重要节点空间。调研中发现,多数乡村入口景观都局限于牌坊、门楼、景观置石这 3 种设计形式;休憩空间常与健身设施相结合,植物绿化后期养护不足,利用率较低; 重要的交通空间多以圆形的交通岛为主。1. 2. 4 水系景观水系景观同质化现象主要表现在: 溪流的形态多 “变曲为直” ,缺失了原有的自然、生态性; 在驳岸的处理上,多采用块石、混凝土材质,以硬化为主要目的; 池塘周边基本都种植柳树,植物绿化配置上雷同现象较普遍。1. 3 景观同质化原因探讨1. 3. 1 设计层面— — —缺乏针对性当前浙江省 “美丽乡村”景观设计还处于发展阶段,尚未形成系统性较强的理论研究基础,在很大程度上仍受城市景观影响,过分追求形态、框架等显性形象。加上缺乏对自然景观元素和人文资源的深入挖掘,所谓的乡村景观不过是生硬地贴上了历史符号,甚至是传统元素的直接复制,导致乡村景观的混杂、凌乱无序。此外,自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颁布以来,大批量的乡村都处于 “建设进行中” ,设计任务面临着村庄差异性小、建设周期短、设计经费少等困难。设计人员缺少对乡村文化和现代农民生活习俗的研究,盲目套用理想化的城市景观设计模式。这样的设计偏离了乡村景观的发展规律,既不能满足村民生活的实际需求,也未能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乡村景观设计只好相互模仿,走向同质化。1. 3. 2 村民意识— — —过于追求城市化景观形象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居民对居住环境有着求新求变的心理,但往往缺乏乡村景观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正确指导理念,并且受到当前城市居住标准、价值观、建筑形式等影响,误导乡村景观的发展大融合的背景下,一些村民怀疑自己的历史传统,认不清自身文化内涵。调查中发现,80% 以上的村民都认为乡村景观应向现代城市看齐,把城市的一切看成现代文明的标志,一些在城市早已开始反思的做法却在乡村滋生、蔓延,从而忽视了乡村景观本身所具有的当代价值,乡村景观也不可避免地走向同质化。[2 ]。此外,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2 避免同质化的建议乡村景观设计应遵循村庄肌理,走特色化之路;尊重民意,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使乡村景观的发展回归良性、健康的轨道,避免出现无地域性、无文化性、无时空性的重复景观。2. 1 提取乡村景观元素— — —遵循村庄肌理,走特色化之路从景观特征上来看,乡村景观是自然环境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复合体,它既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又受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3 ]。为了更好地05

     第 2 期陈青红,王国良,徐文辉,等: 同质化背景下浙江省 “美丽乡村”景观设计缓和人类开发活动与自然环境平衡之间的矛盾,实现乡村景观的健康发展,必须进行科学的乡村景观元素的解读与分析,并做出合理的乡村景观设计。基于这样的理解,笔者通过实地走访、调查认为,应分别从自然和人文景观 2 个方面提取乡村景观要素,在景观设计上充分利用乡村特有的要素,形成地域特色鲜明的乡土景观 ( 表 2) 。通过这些自然、人文景观元素的提炼,才能有针对性的地进行乡村景观设计的引导,形成地域性较强的景观空间,更好地演绎乡村景观特色,是抵御乡村景观同质化的重要手段。表 2乡村自然景观要素分析景观类型景观要素分析景观元素的提取自然景观由气 候、地 貌、水 体、植 被、土壤等多种要素组合而成,是最为核心的景观要素,反映了特定区域内经济、意识、美学等诸多景观特征村庄肌理、生态环 境、植 物 意境、地理形态、山水格局等人文景观物质景观反映的是人类对自然景观的改造程度和方式,包括建筑、村落空间、设施等多种实体景观梯田、古 井、水渠、古 桥、古 建筑、庙宇、祠堂等精神景观传统技艺、风俗礼仪、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人类长期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非物质精神文化符号,反映了人类的价值取向和内在需求传统技艺、风俗礼 仪、宗 教 信仰、名人轶事、生活方式等2. 2 突出乡村景观的地域性— — —继承创新,发挥本土特色乡村承载了人类的活动,是一个历史过程。在这一漫长的过程当中,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景观实体。这是当地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区别不同地域的标志。因此,在乡村景观建设中继承传统,体现地域特性,发挥本土特色势在必行。不同地域都有其特殊的乡村景观,乡村景观的更新与发展保证了传统文化的延续,同时为新的文化得以注入提供了前提。在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应突出当地景观及文化内涵的特殊性,借以提升乡村景观的吸引力。这对于挖掘乡村景观的经济价值,促进乡村经济结构的转型,发展多种乡村经济都是非常有益的,同时也是避免乡村景观同质化的重要措施。2. 3 理论结合实践— — —以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潘家浜村为例潘家浜村历史悠久,有丰富的河网水系和大片的农田果林,境内分布有古树、古桥,是中国船文化发祥地之一,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风光,为 “美丽乡村”景观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潘家浜村的景观设计中,将农田、河、塘、果林等自然景观元素与乡村建筑、节点有机相连,形成 “一轴、一带、三区、十景”的景观结构布局,并提炼其形成过程中最具有代表的 5 个自然、人文元素 ( 河埠头、船只、古桥、古树和桑园) ,使其成为景观设计中文化内涵的体现。在亲水平台的设计中植入 “河埠”的元素,为村民劳作、休闲提供了一处舒适的环境;提取 “蚕桑文化” ,植入乡土景观元素,通过现代的设计手法对桑文化进行诠释和演绎,结合康体和休憩设施,建造了一个舒适、幽静的桑文化主题公园; 借助千年古梓树的氛围,利用茅草以及最常见的物件,营造了一种怀古的空间感受。3 结语景观具有可识别性,景观可以代表着一个村庄的环境形象,影响着村庄所有自然、人文过程。具有地域性、时空性、文化性的乡村景观才是演绎地方特色、抵御乡村景观同质化的重要手段。乡村景观设计应重视村庄的地形、地貌、水文、植被等要素,强调乡村历史的独一无二性,扎根于当地风土人情,萃取乡土景观元素,传承当地历史文脉。此外,乡村景观的发展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挖掘历史文化的同时也要注意景观的更新。因此,在乡村景观设计中要合理利用新材料、新技术,以发展的观点引导乡村景观向合理化、健康化、有序化的方向发展。参考文献[ 1] 翟俊. 应对环境同质化的景观实践 [ J ] . 中国园林, 2012(5) :119 -121.[ 2] 刘滨谊, 陈威. 关于中国目前乡村景观规划与建设的思考[J] . 小城镇建设, 2005( 9) :44 -46.[ 3] 王云才, 刘滨谊. 论中国乡村景观及乡村景观规划[J]. 中国园林,2003( 1) :56 -59.15

    推荐访问:美丽乡村绿化效果图 效果图 乡村 绿化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