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铭公文网 - www.sddayugaoke.com 2024年05月10日 08:07 星期五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不包括4篇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2-09-20 12:50:07

    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不包括4篇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应急预案包括的内容 应急预案又称应急救援预案或应急计划,是政府为了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不包括4篇,供大家参考。

    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不包括4篇

    篇一: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预案包括的内容

     应急预案又称应急救援预案或应急计划,是政府为了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宪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突发事件应对的原则性方案。它提供突发事件应对的标准化反应程序,是突发事件处置的基本规则和应急响应的操作指南。

     根据国家总体应急预案的框架内容,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一般应覆盖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和应急恢复全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九部分内容。

     (一)总则

     1、编制目的。简要阐述编制应急预案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如加强和规范管理、提高保障和处置能力,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减少危害及保障安全等。

     2、编制依据。主要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国家相应应急预案。

     3、适用范围。是指预案针对某一区域内,某种类型突发事件作出反应,预案只在制定单位管辖地域和职责范围适用,要级别明确、针对性强。

     4、工作原则。要求明确具体。如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职责明确、规范有序,反应灵敏、运转高效,整合资源、信息共享,预防为主、快速处置等原则。

     (二)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组织指挥是应急预案的重点内容,预案的主要功能就是建立统一、有序、高效的指挥和运行机制。

     1、按照突发事件处置需要设立应急指挥机构,明确主要负责人、组成人员及相应的职权。

     2、应急指挥机构涉及的部门(单位)及其相应的职权和义务。

     3、以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过程为主线,明确突发事件发生、报告、响应、结束、善后处置等各环节的主管与协作联动部门;以应急准备及保障机构为支线,明确参与部门的职责。

     (三)预防预警机制

     应急预案的对象就是假定发生的突发事件,并有针对性地做好应急准备,因此,预防预警机制是预案的关键内容。

     1、信息监测。确定预警信息监测、收集、报告和发布的方法、程序,建立信息来源与分析、常规数据监测、风险分析与分级等制度。

     2、预警行动。明确预警方法、渠道以及监督检查措施和信息交流与通报程序,预警期间采取的应急措施及有关应急准备。

     3、预警支持系统。建立预警体系和相关技术支持平台,明确使用、维护、改进系统的要求。

     4、预警级别发布。明确预警级别的确定原则、信息确认与发布程序等。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特别重大(Ⅰ级)的 4级预警,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

     (四)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是应急预案的核心内容,即应急指挥机构应用反馈机制,合理应用应急力量和资源,把握时机强化控制力度,防止事态恶化;对已发生的事件,将其破坏力和影响范围控制在最低级别。一般应包括以下 7 个方面:

     1、应急响应级别。根据突发事件确定科学的分级标准,按照突发事件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特别重大(Ⅰ级)的 4 级,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行动。突发事件的响应级别与预警级别密切相关,但也有所不同,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应急响应行动。根据突发事件级别明确预案启动级别和条件,明确响应主体、指挥机构工作职责、权限和要求,

     阐明应急响应及处置过程等。对于跨国(境)、跨区域、跨部门的突发事件,可针对实际情况列举不同措施,同时避免可能造成的次生、衍生和耦合事件。

     3、信息报送和处理。明确信息采集的范围、内容、方法、报送程序和时限,要求符合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如果突发事件涉及港、澳、台和境外人员,或可能影响到境外,需要向有关地区和国家通报的,明确通报程序和部门。

     4、指挥和协调。现场指挥遵循属地为主的原则,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突发事件主管部门为主、各相关部门参与的应急救援协调机制。明确指挥机构的职能和任务,建立决策机制,报告、请示等制度,信息分析、专家咨询、损失评估等程序。

     5、应急处置。制定详细、科学的突发事件应对处置方案、处置措施,明确各级指挥机构调派应急队伍的数量及处置措施,队伍集中、部署的方式,设备器材、物资药品的调用程序,各应急队伍之间协作程序等。

     6、信息发布。按照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遵循实事求是、及时准确的原则,明确信息发布的内容、方式、机构及程序。

     7、应急结束。明确应急状态解除或紧急响应措施终止的发布机构及程序,并注意与现场抢救活动的结束区别开来。

     (五)善后工作

     1、善后处置。明确人员安置、补偿,物资和劳务的征用补偿,灾后重建的政策措施,以及做好卫生防疫、保险理赔工作等。

     2、社会救助。明确社会、个人或国内外机构的组织协调、捐赠款物的管理与监督等事项。

     3、后果评估。突发事件分析评估、调查报告和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

     (六)应急保障

     1、人力资源保障。列出各类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政府、军队、武警、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公益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等。明确社会动员条件、范围、程序和必要的保障制度。

     2、财力保障。明确应急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管理监督措施,提供应急状态时政府经费的保障措施。

     3、物资保障。包括物资调拨和组织生产方案。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明确具体的物资储备、生产及加工能力储备、生产流程技术方案储备。

     4、通信保障。建立通信系统维护及信息采集等制度,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明确参与应急处置各部门单位的通讯方式和确保应急期间党、政、军领导机关及现场指挥的通信方案。

     5、交通运输保障。包括各类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分布、功能、使用状态等信息,驾驶员的应急准备措施,征用单位的启用方案,交通管制方案和线路规划等。

     6、医疗卫生保障。包括医疗救治资源分布、救治能力与专长、卫生疾病控制机构能力与分布、各单位的应急准备保障措施、被调用方案等。

     7、人员防护。制定应急避险、人员疏散及救援人员安全措施等,规划和建立基本满足突发事件的人员避难场所。

     8、技术装备保障。包括技术系统及储备,应急设施设备,突发事件现场可供使用的应急设备类型、数量、性能和位置,备用措施以及相应的制度等。

     9、治安维护。制定应急状态下治安秩序的各项准备方案,包括警力培训、布局、调度和工作方案等。

     (七)监督管理

     预案的监督管理,即强调应急预案的演练、宣传和培训,明确预案不仅是让人看,更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中应用,在培训和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可以成为预案修改更新的参考。

     1、预案演练。明确应急演练的范围、内容、组织及工作要求等。

     2、宣传和培训。包括应急预案、应急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的应急常识宣传,各级领导、应急管理和救援人员的常规性和专业性培训以及培训的工作要求等。

     3、奖惩和责任。明确监督主体和罚则,明确奖励对象、方式及责任追究程序等。

     (八)附则

     1、名词术语解释。预案中专用名词、术语,缩写语和编码的定义,说明突发事件类别、等级以及对应的指标定义,统一信息技术、行动方案和机关术语等编码情况。

     2、预案管理与更新。明确预案制定、监督管理及实施部门单位,规定预案评审与更新方式。

     3、预案解释部门。明确预案批准、印发机关和解释部门。

     4、预案实施时间。明确预案实施或生效时间,一般从印发之日起施行。

     (九)附件

     各种表单和说明文件,包括操作手册、指挥机构组织结构图、应急部门通讯方式、指挥部成员联系方式、人员疏散地图、资源位置图、紧急设备使用说明等。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篇二: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应急预案主要内容 5.1 总则 5.1.1 编制目的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

     5.1.2 编制依据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所依据的法律、 法规和规章, 以及有关行业管理规定、 技术规范和标准等。

     5.1.3 适用范围 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范围, 以及突发环境事件的类型、 级别。

     5.1.4 应急预案体系 说明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情况。

     5.1.5 工作原则 说明本单位应急工作的原则, 内容应简明扼要、 明确具体。

     5.2 基本情况 主要阐述企业(或事业)

     单位基本概况、 环境风险源基本情况、周边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调查结果。

     5.3 环境风险源与环境风险评价 主要阐述企业(或事业)

     单位的环境风险源识别及环境风险评价结果, 以及可能发生事件的后果和波及范围。

     5.4 组织机构及职责 5.4.1 组织体系 依据企业的规模大小和突发环境事件危害程度的级别, 设置分级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

     企业应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 依据企业自身情况, 车间可成立二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 生产工段可成立三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

     尽可能以组织结构图的形式将构成单位或人员表示出来。

     5.4.2 指挥机构组成及职责 5.4.2.1 指挥机构组成 明确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指挥部总指挥和副总指挥, 环保、 安全、 设备等部门组成指挥部成员单位; 车间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由车间负责人、 工艺技术人员和环境、 安全与健康人员组成; 生产工段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由工段负责人、 工艺技术人员和环境、 安全与健康人员组成。

     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根据事件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 可以设置相应

      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 聘请应急专家, 并明确工作职责。

     5.4.2.2 指挥机构的主要职责 (1)

     贯彻执行国家、 当地政府、 上级有关部门关于环境安全的方针、 政策及规定;

     (2)

     组织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3)

     组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队伍;

     (4)

     负责应急防范设施(备)(如堵漏器材、 环境应急池、 应急监测仪器、 防护器材、 救援器材和应急交通工具等)

     的建设, 以及应急救援物资, 特别是处理泄漏物、 消解和吸收污染物的化学品物资 (如活性炭、 木屑和石灰等)

     的储备;

     (5)

     检查、 督促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督促、 协助有关部门及时消除有毒有害物质的跑、 冒、滴、 漏;

     (6)

     负责组织预案的审批与更新(企业应急指挥部负责审定企业内部各级应急预案);

     (7)

     负责组织外部评审;

     (8)

     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9)

     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10)

     协调事件现场有关工作;

     (11)

     负责应急队伍的调动和资源配置;

     (12)

     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的上报及可能受影响区域的通报工作;

     (13)

     负责应急状态下请求外部救援力量的决策;

     (14)

     接受上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指令和调动, 协助事件的处理; 配合有关部门对环境进行修复、 事件调查、 经验教训总结;

      (15)

     负责保护事件现场及相关数据;

     (16)

     有计划地组织实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的培训, 根据应急预案进行演练, 向周边企业、 村落提供本单位有关危险物质特性、救援知识等宣传材料。

     在明确企业应急救援指挥机构职责的基础上, 应进一步明确总指挥、 副总指挥、 应急专家及各成员单位的具体职责。

     5.5 预防与预警 5.5.1 环境风险源监控 明确对环境风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 方法, 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说明生产工艺的自动监测、 报警、 紧急切断及紧急停车系统, 可燃气

      体、 有毒气体的监测报警系统, 消防及火灾报警系统、 危险废物及危险化学品转移运输过程中的监控系统等。

     5.5.2 预警行动 明确事件预警的条件、 方式、 方法。

     5.5.3 报警、 通讯联络方式 应包括以下内容:

     (1)

     24 小时有效的报警装置;

      (2)

     24 小时有效的内部、 外部通讯联络手段;

     (3)

     运输危险化学品、 危险废物的驾驶员、 押运员报警及与本单位、 生产厂家、 托运方联系的方式。

     5.6 信息报告与通报 依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及有关规定, 明确信息报告时限和发布的程序、 内容和方式, 应包括以下内容:

     (1)

     内部报告 明确企业内部报告程序, 主要包括:

     24 小时应急值守电话、 事件信息接收、 报告和通报程序。

     (2)

     信息上报 当事件已经或可能对外环境造成影响时, 明确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报告事件信息的流程、 内容和时限。

     (3)

     信息通报 明确向可能受影响的区域通报事件信息的方式、 程序、 内容。

     (4)

     事件报告内容 事件信息报告至少应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 地点、 类型和排放污染物的种类、 数量、 直接经济损失、 已采取的应急措施, 已污染的范围, 潜在的危害程度, 转化方式及趋向, 可能受影响区域及采取的措施建议等。

     (5)

     以表格形式列出上述被报告人及相关部门、 单位的联系方式。

     5.7 应急响应与措施 5.7.1 分级响应机制 针对突发环境事件严重性、 紧急程度、 危害程度、 影响范围、 企业(或事业)

     单位内部(生产工段、 车间、 企业)

     控制事态的能力以及需要调动的应急资源, 将企业(或事业)

     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分为不同的等级。

     根据事件等级分别制定不同级别的应急预案 (如生产工段、

      车间、 企业应急预案), 上一级预案的编制应以下一级预案为基础,超出企业应急处置能力时, 应及时请求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

     并且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 明确应急响应级别, 确定不同级别的现场负责人, 指挥调度应急救援工作和开展事件应急响应。

     5.7.2 应急措施 5.7.2.1 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应急措施 根据污染物的性质, 事件类型、 可控性、 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需确定以下内容:

     (1)

     明确切断污染源的基本方案;

     (2)

     明确防止污染物向外部扩散的设施、 措施及启动程序; 特别是为防止消防废水和事件废水进入外环境而设立的环境应急池的启用程序, 包括污水排放口和雨(清)

     水排放口的应急阀门开合和事件应急排污泵启动的相应程序;

     (3)

     明确减少与消除污染物的技术方案;

     (4)

     明确事件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次生衍生污染(如消防水、 事故废水、 固态液态废物等, 尤其是危险废物)

     的消除措施;

     (5)

     应急过程中使用的药剂及工具(可获得性说明);

     (6)

     应急过程中采用的工程技术说明;

     (7)

     应急过程中, 在生产环节所采用的应急方案及操作程序;工艺流程中可能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案; 事件发生时紧急停车停产的基本程序; 控险、 排险、 堵漏、 输转的基本方法;

     (8)

     污染治理设施的应急措施;

     (9)

     危险区的隔离:

     危险区、 安全区的设定; 事件现场隔离区的划定方式; 事件现场隔离方法;

     (10)

     明确事件现场人员清点、 撤离的方式及安置地点;

     (11)

     明确应急人员进入、 撤离事件现场的条件、 方法;

     (12)

     明确人员的救援方式及安全保护措施;

     (13)

     明确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及物资保障供应程序。

     5.7.2.2 大气污染事件保护目标的应急措施 根据污染物的性质, 事件类型、 可控性、 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风向和风速, 需确定以下内容:

     (1)

     结合自动控制、 自动监测、 检测报警、 紧急切断及紧急停车等工艺技术水平, 分析事件发生时危险物质的扩散速率, 选用合适

      的预测模式或典型发生概率专家建议, 分析对可能受影响区域(敏感保护目标)

     的影响程度;

     (2)

     可能受影响区域单位、 社区人员基本保护措施和防护方法;

     (3)

     可能受影响区域单位、 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 方法;

     (4)

     紧急避难场所;

     (5)

     周边道路隔离或交通疏导办法;

     (6)

     周围紧急救援站和有毒气体防护的情况。

     5.7.2.3 水污染事件保护目标的应急措施 根据污染物的性质, 事件类型、 可控性、 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河流的流速与流量(或水体的状况), 需确定以下内容:

     (1)

     可能受影响水体及饮用水源地说明;

     (2)

     消除减少污染物技术方法的说明;

     (3)

     其它措施的说明(如其他企业污染物限排、 停排、 调水、污染水体疏导、 自来水厂的应急措施等)。

     5.7.2.4 受伤人员现场救护、 救治与医院救治 企业应结合自身条件, 依据事件类型、 级别及附近疾病控制与医疗救治机构的设置和处理能力, 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处置方案, 应包括以下内容:

     (1)

     可用的急救资源列表, 如企业内部或附近急救中心、 医院、疾控中心、 救护车和急救人员;

     (2)

     地区应急抢救中心、 毒物控制中心的列表;

     (3)

     根据化学品特性和污染方式, 明确伤员的分类;

     (4)

     针对污染物, 确定伤员现场治疗方案;

     (5)

     根据伤员的分类, 明确不同类型伤员的医院救治机构;

     (6)

     现场救护基本程序, 如何建立现场急救站;

     (7)

     伤员转运及转运中的救治方案。

     5.7.3 应急监测 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 环境应急监测小组或单位所依托的环境应急监测部门应迅速组织监测人员赶赴事件现场, 根据实际情况, 迅速确定监测方案(包括监测布点、 频次、 项目和方法等), 及时开展应急监测工作, 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 用小型、 便携仪器对污染物种类、浓度、 污染范围及可能的危害做出判断, 以便对事件及时、 正确进行处理。

     企业(或事业)

     单位应根据事件发生时可能产生的污染物种类和

      性质, 配置(或依托其他单位配置)

     必要的监测设备、 器材和环境监测人员。

     (1)

     明确应急监测方案;

     (2)

     明确主要污染物现场及实验室应急监测方法和标准;

     (3)

     明确现场监测与实验室监测采用的仪器、 药剂等;

     (4)

     明确可能受影响区域的监测布点和频次;

     (5)

     明确根据监测结果对污染物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对污染扩散范围进行预测的方法, 适时调整监测方案;

     (6)

     明确监测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

     (7)

     明确内部、 外部应急监测分工;

     (8)

     明确应急监测仪器、 防护器材、 耗材、 试剂等日常管理要求。

     5.7.4 应急终止 (1)

     明确应急终止的条件。

     事件现场得以控制, 环境符合有关标准, 导致次生衍生事件隐患消除后, 经事件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 现场应急结束;

     (2)

     明确应急终止的程序;

     (3)

     明确应急状态终止后, 继续进行跟踪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的方案。

     5.7.5 应急终止后的行动 (1)

     通知本单位相关部门、 周边企业(或事业)

     单位、 社区、社会关注区及人员事件危险已解除;

      (2)

     对现场中暴露的工作人员、 应急行动人员和受污染设备进行清洁净化;

     (3)

     事件情况上报事项;

     (4)

     需向事件调查处理小组移交的相关事项;

     (5)

     事件原因、 损失调查与责任认定;

      (6)

     应急过程评价;

     (7)

     事件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

      (8)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修订;

     (9)

     维护、 保养应急仪器设备。

     5.8 后期处置 5.8.1 善后处置 受灾人员的安置及损失赔偿。

     组织专家对突发环境事件中长期环

      境影响进行评估, 提出生态补偿和对遭受污染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的建议。

     5.8.2 保险 明确企业(或事业)

     单位办理的相关责任险或其他险种。

     对企业(或事业)

     单位环境应急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5.9 应急培训和演练 5.9.1 培训 依据对本企业(或事业)

     单位员工、 周边工厂企业、 社区和村落人员情况的分析结果, 应明确如下内容:

     (1)

     应急救援人员的专业培训内容和方法;

     (2)

     应急指挥人员、 监测人员、 运输司机等特别培训的内容和方法;

      (3)

     员工环境应急基本知识培训的内容和方法;

      (4)

     外部公众(周边企业、 社区、 人口聚居区等)

     环境应急基本知识宣传的内容和方法;

     (5)

     应急培训内容、 方式、 记录、 考核表。

     5.9.2 演练 明确企业(或事业)

     单位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进行演练的内容、 范围和频次等内容。

     (1)

     演练准备内容;

     (2)

     演练方式、 范围与频次;

     (3)

     演练组织;

     (4)

     应急演练的评价、 总结与追踪。

     5.10 奖惩 明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工作中奖励和处罚的条件和内容。

     5.11 保障措施 5.11.1 经费及其他保障 明确应急专项经费(如培训、 演练经费)

     来源、 使用范围、 数量和监督管理措施, 保障应急状态时单位应急经费的及时到位。

     5.11.2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明确应急救援需要使用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 数量、 性能、存放位置、 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

     5.11.3 应急队伍保障 明确各类应急队伍的组成, 包括专业应急队伍、 兼职应急队伍及

      志愿者等社会团体的组织与保障方案。

     5.11.4 通信与信息保障 明确与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或人员通信联系方式, 并提供备用方案。

     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 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

     根据本单位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保障措施(如:

     交通运输保障、 治安保障、 技术保障、 医疗保障、 后勤保障等)。

     5.12 预案的评审、 备案、 发布和更新 应明确预案评审、 备案、 发布和更新要求。

     (1)

     内部评审;

     (2)

     外部评审;

     (3)

     备案的时间及部门;

     (4)

     发布的时间、 抄送的部门、 园区、 企业等;

     (5)

     更新计划与及时备案。

     5.13 预案的实施和生效时间 列出预案实施和生效的具体时间; 预案更新的发布与通知。

     5.14 附件 (1)

     环境风险评价文件(包括环境风险源分析评价过程、 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性定量分析);

     (2)

     危险废物登记文件及委托处理合同(单位与危险废物处理中心签订);

     (3)

     区域位置及周围环境保护目标分布、 位置关系图;

     (4)

     重大环境风险源、 应急设施(备)、 应急物资储备分布、 雨水、 清净下水和污水收集管网、 污水处理设施平面布置图;

     (5)

     企业(或事业)

     单位周边区域道路交通图、 疏散路线、 交通管制示意图。

     (6)

     内部应急人员的职责、 姓名、 电话清单;

     (7)

     外部(政府有关部门、 园区、 救援单位、 专家、 环境保护目标等)

     联系单位、 人员、 电话;

     (8)

     危险化学品委托运输合同(单位与委托运输单位签 订 );

     (9)

     环境应急现场处置要点(采用图表的方式简明扼要的明确现场处置、 应急监测、 风险源位置等信息);

     (10)

     危险物质化学特性等;

     (11)

     各种制度、 程序、 方案...

    篇三: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预案知识培训应急预案知识培训内容1 、 事故应急救援体系2、 应急预案的策划与编制3、 应急预案的演练

     一、 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一、 事故应急救援体系• 1 、 国家法律、 法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 2、 应急管理过程应急管理过程是对重大事故的全过程管理, 贯穿于事故发生前、 中、 后的各个过程, 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 常备不懈” 的应急思想。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由四个部分组成。准备响应预防回复应急管理

     • 3、 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应 急 体 系组织体制运作机制法制基础保障系统管理机构管理机构统统一指挥指挥信息通信信息通信功能部门应急指挥救援队伍分级响应属地为主公众动员政府令标准物资装备人力资源经费财务

     4、 应急救援体系的响应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应根据事故的性质、 严重程度、 事态发展趋势和控制能力实行分级响应机制, 对不同的响应级别, 响应的明确事故的通报范围、 应急中心的启动程度、 应急力量的出动和设备、 物资的调集规模、疏散的范围、 应急总指挥的职位等。典型响应级别通常可分为3级典型响应级别通常可分为3级, 响应过程综合图见下页响应过程综合图见下三级二级一级部门解决多部门合作解决需要成立现场指挥部公司解决成立应急指挥中心

     事故发生报警警情判断响应级别N信息反馈关闭Y报警应急启动Y中心人员到位信息网络开通应急资源调配现场指挥到位人员救助工程抢险警戒与交通管制医疗救护医疗救护救援行动事态控制Y应急恢复应急结束(关闭)总结评审人员疏散环境保护现场监察专家支持扩大应急申请救援现场清理解除警戒善后处理事故调查

     指挥部事故指挥安全安全信息信息现场指挥系统结构图联络抢修抢险队治安保障队后勤资金/行政

     应急预案的策划与编制应急预案的策划与编制综合预案1、 事故应急预案的层次现场预案1防火专项预案防洪专项预案……地震专项预案现场预案2……现场预案n

     综合预案基本预案=+应急功能设置特殊风险管理标准操作程序标准操作程序2、 应急预案的基本结构支持附件基本预案基本预案是应急预案的总体描述, 主要阐述应急预案所有解决的紧急情况、 应急的组织体系、 方针、 应急资源、 应急的总体思路, 并明确各应急组织在应急准备和应急行动中的职责以及应急预案的演练和管理等规定。

     应急功能设置应急功能是指针对各类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中通常采取的一系列的基本应急行动和任务, 如指挥和控制、 警报、 通信、 人群疏散与安置、 医疗、 现场指挥等。特殊风险管理特殊风险指根据某类事故灾难、 灾害的典型特征, 需要对其应急功能做出针对性安排的风险。标准操作程序各应急功能的主要责任部门必须组织制定相应的标准操作程序, 为应急组织或个人提供履行应急预案中规定职责和任务的详细指导。支持附件主要包括应急救援的有关支持保障系统的描述及有关的附图表, 如危险分析附件, 通信联络附件, 法律法规附件, 教育培训、 训练和演习等。

     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1 )

     成立由各有关部门组成的预案编制小组, 制定负责人2)

     危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3)

     编制应急预案4)

     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5)

     应急预案的实施应急预案的核心内容(一级要素)应急预案的核心内容(级要素)1)

     方针与原则;2)

     应急策划;3)

     应急准备;4)

     应急响应;5)

     现场恢复;6)

     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三、 应急预案的演练三、 应急预案的演练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全面演练

     桌面演练桌面演练是由应急组织的代表或关键岗位人员参加的, 按照应急预案及其标准工作程序, 讨论应急情况时应采取行动的演练活动。桌面演练的特点是对演练情景进行口头演练, 一般是在会议室内举行。目的是锻炼参演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锻炼参演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互协作和职责划分的问题。一级解决应急组织相级解决应急组织相桌面演练一般仅限于有限的应急响应和内部协调活动, 应急人员主要来自本地应急组织, 事后一般采取口头评论形式收集参演人员的建议, 并提交一份简短的书面报告, 总结演练活动和提出有关改进应急响应工作的建议。桌面演练方法成本低, 主要为功能演练和全面演练做准备。

     功能演练功能演练时指针对某项应急响应功能或其中某些应急响应行动举行的演练活动, 主要目的是针对应急响应功能, 检验应急人员以及应急体系的策划和响应能力。功能演练比桌面演练规模要大, 需动员更多的应急功能演练比桌面演练规模要大, 需动员更多的应急人员和机构, 因而协调工作的难度也随着更多组织的参与而加大。

     演练完成后, 除采取口头评论形式外,还应向地方提交有关演练活动的书面汇报, 提出改进建议。

     全面演练全面演练针对应急预案中全部或大部分应急响应功能,检验、 评价应急组织应急运行能力的演练活动。全面演练一般要求持续几个小时, 采取交互式方式进行, 演练过程要求尽量真实, 调用更多的应急人员和资源, 并开展人员、 设备及其他资源的实战性演练,资源, 并开展人员、 设备及其他资源的实战性演练,以检验相互协调的应急响应能力。演练完成后, 除采取口头评论、 书面汇报外, 还应提交正式的书面报告。

     演练的参演人员参演人员控制人员模拟人员评价人员观摩人员

     策划小组演练准备阶段1 、 确定演练日期2、 确定演练目标和演示范围3、 编写演练方案4、 确定演练现场规划5、 确定评价人员6、 安排后勤工作7、 准备和分发评价人员工作文件8、 培训评价人员9、 讲解演练方案与演练活动演练实施过过程图演练实施阶段1 0、 记录参演组织的演练表现演练总结阶段11 、 评价人员访谈演练参与人员1 2、 汇报与协商1 3、 编写书面评价报告1 4、 演练参与人员自我评价1 5、 举行公开会议1 6、 通报不足项1 7、 编写演练总结报告1 8、 评价和报告补救措施1 9、 追踪整改项的纠正

     谢 谢谢 谢

    篇四: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应急预案的内容 1.事故类型及危害程度分析 由于公司大型机械设备、运输设备、起重设备数量较多,不可避免地存在物体打击、机械伤害、高空坠落、触电、车辆伤害、机械伤害等危险因素。如果操作不当,或机械突然发生故障,或其他外部因素,很可能造成公司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在综合仓库和成品仓库中,有许多易燃易爆物品,如汽油、柴油、纸张、木材等。在枯水期,如果管理不好,防范措施不到位,就有发生火灾的危险。

     公司的主要产品是玻璃。其特性决定了切割事故的发生频率;玻璃装盒后,其重量较重,一般在 3~4 吨左右。如果放置不当或工人违章操作,可能会导致玻璃箱翻倒,造成公司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公司的一些部门很低调。在夏季的雨季,如果排水设施不畅,防范措施不到位,或者出现百年一遇的暴雨,就有可能发生洪涝灾害的危险。

     公司主要设备窑内温度高达 1000 度。在雷雨季节,如果天气恶劣或供电部门出现故障,会造成长时间的突然停电,可能会造成玻璃液泄漏,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熔窑甚至建筑物倒塌。

     2.应急响应的基本原则 与综合应急计划的“应急工作原则”部分相同。(见第 3 页) 3.应急组织和职责 3.1 应急组织体系与综合应急预案的“应急组织体系”部分

     相同。(见第 4 页) 3.2 指挥组织和职责 与综合应急计划的“指挥组织和职责”部分相同。(见第 5~7页) 4.预防和预警 4.1 危险源监控 与综合应急计划中的“危险源监控”部分相同。(见第 7 页) 4.2 预警行动 与综合应急计划的“预警行动”部分相同。(见第 8 页) 5.信息报告程序 与综合应急计划的“信息报告和处置”部分相同。(见第 8~9页) 6.急救 6.1 响应分级 与综合应急计划的“响应分级”部分相同。(见第 9~10 页) 6.2 响应程序 与综合应急计划的“响应程序”部分相同。(见第 10~11 页) 6.3 处置方案 6.3.1 防洪 6.3.1.1 中的防洪设备:a)在重点防洪位置预留足够的沙袋和土袋,由相关部门负责。b)准备麻袋、纤维袋、铁磨、镐、铲等。(仓储部负责人兼负责人许)。c)准备多台污水泵(气动车间负责人、邱负责人)。d)准备好排水水管带(保卫科负责,责任人在高峰期)。

     6.3.1.2 防汛部队第一支队(设 6 个支队):金井分局(60 人),由

     XXX 负责。第二团队:原料车间(40 人),负责。团队三:气动车间(30 人),XXX 负责。第四组:潮白分公司(40 人),由负责。第五支队:外围机关后勤(40 人),分管。

     6.3.1.3 防汛期间,雷雨大风天气,防汛指挥部和救援队成员必须留在原地。如有危险,值班人员应立即向总部报告。接到报警后,指挥部应立即到达危险现场,拿出险情预案,按照各自分工开展自救工作。6.3.1.3.1 接到一线联合窑底部进水报警后,指挥部应立即在现场展开工作,并命令第一支队紧急出动,以第三支队、第五支队为预备队,利用沙袋、土袋等设备筑起防护墙,必要时再筑起第二道防护墙,确保窑内安全。6.3.1.3.2 当接到来自的进水报警时 构筑第二道防护墙,以确保大窑安全。6.3.1.3.3 接到动力科开闭所(包括 3.5 万伏变电站)进水的警报时,指挥部应命令第三分队紧急出动,筑起第一道防护墙,由第二分队支援,构筑第二道防护墙,由第五分队做预备队,决不能进水,导致全厂停电。6.3.1.3.4 接到气动车间污水泵房排污不畅的警报时,指挥部应命令第三分队紧急出动,选择适当地点铺设排污管带,利用备用排污泵向外排水,同时停止供应与生产无关的用水,以减少污水泵房的压力,由第五分队做预备队。6.3.1.3.5 接到气动车间水泵房进水的警报时,指挥部应命令第三分队紧急出动,由第五分队做预备队,利用沙包、土包等器材筑起防护墙,防止出现进水而使电机受损的情况发生。6.3.1.3.6 接到超白窑底进水的警报时,指挥部应命令第一分队紧急出动,由第二分队做预备队,利用沙包、土包等器材筑起防护墙,必要时可构筑第二道防护墙,以确保大窑安

     全。

     6.3.1.4 注意事项:A)污水泵房的设备必须保持良好状态,雷雨天气必须保证有人值班。B)防汛器材应妥善保管,不得随意动用 。

     6.3.1.5 重 点 部 位A)××××B)××××C)××××D)××××F)××××G)×××× 6.3.2 消防 6.3.2.1 接警与报警 6.3.2.1.1 发现火情后,现场值班人员应保持冷静,明辨方向和火势大小,迅速使用起火现场的灭火器、消防栓等各种消防器材在第一时间灭火,力争把火控制、扑灭在初期阶段。同时呼喊周围人员参与到灭火和报警,并将事故报告给现场主管人员。6.3.2.1.2 当火势发展迅速,无法控制或者火势较大时,现场主管人员要立即拨打“119”向消防部门报警,报警人必须根据消防控制中心或电话总机的要求,详细说明所在单位及街道门牌号码、起火地点、起火部位、燃烧物品、火势情况以及自己的姓名、电话号码等。

     6.3.2.1.3 拨打 119 报警后,马上派人到公司门口等候消防车的到来并做好向导工作。6.3.2.1.4 事故发生单位必须在 2 分钟内通知保卫科,由保卫科组织义务消防队,并按指令到达着火楼层准备灭火、救人。6.3.2.1.5 当火警发生在车间(或部门)范围内,应第一时间通知公司专职消防员,并逐级上报。由公司专职消防员或车间(或部门)负责人视火情情况决定是否向“119”报警,晚间和节假日由其带班领导决定报警与否。6.3.2.1.6 保卫科科长组织应急分队到应急指挥部待命。

     6.3.2.2 组织灭火 一旦确认火情,要在起火后 5—7 分钟内,控制与扑灭初期火灾,必须先利用室内固定消防设施,立足自救。在组织自救灭火工作中,应依次做好下列工作:6.3.2.2.1 对小型火灾,值班班长立即带领 2 名工作人员在 3 分钟内利用消防灭火器材和室内消防拴扑灭初起火灾。6.3.2.2.2 对大型火灾,向事故应急办公室发出火情报警,现场指挥组调集力量进入火灾现场。基本灭火力量包括:消防疏散安全员、保卫科义务消防队、及各车间全体青壮年职工。各防火组织、防火力量要分工合作,协同作战,密切配合,基本分工和任务如下:接到火情警报后,保卫科值班人员必须在三分钟内启动事发地点附近的消防栓,以上灭火基本力量要立即作好灭火战斗准备,带好灭火器材赶到失火现场向指挥员报告,接受任务,适时投入灭火战斗。迅速使用水枪和灭火器等协助消防部队灭火。A)现场指挥组在现场组织、调动人员灭火,协调相关单位任务,并配合专业消防队到场后协助其指挥灭火工作。B)疏散引导组向起火部门员工发出通报,迅速地指导人员疏散撤离,对送风、电源作出处理,停止其运行或部分停止使用。C)灭火抢救组先要及时查明火情。查清火源及受火势威胁的部位,迅速赶赴火灾现场阻止火势,使用消防栓和各种消防灭火器材进行灭火。及时堵截向机房、资料室等重要部位蔓延的火势,迅速组织扑救。同时进行人员和物资的抢救。在抢救物资时,一定要派有安全保卫人员专门保管,以免发生劫乱而遭受损失。灭火后要进行物资清查,对丢失的贵重物品一定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告,以便立案侦察。D)对受到火势威胁的易燃易爆物品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

     并派人专管。并采取排烟措施,启动送风排风设备,阻止烟气扩散。E)现场警戒组在起火地点周围 15 米处拉警戒带、放置警戒标志划分警戒区,禁止无关车辆通行和外来人员出入,并迎接和引导消防车辆进入火灾现场。严格保护火灾现场,并严防趁火打劫。

     F)伤员抢救组对火灾现场伤员进行护理,对重伤者要立即送往医院。紧急抢救、包扎伤员、协助医务救护人员到场救护由办公室人员负责,运送伤员工作由经理办公室领导负责。G)后勤保障组负责保障救火过程的物资保障,本着“特事特办、手续从简”的原则,及时将救援物资运送到事故现场。H)扑救火灾时,迅速排除易燃及轰燃因素,如不能迅速灭火,要尽最大努力控制火势,以待增援人员和公安消防人员的到来;公安消防人员到来后,全体人员应听从指挥,协同扑救火灾。6.3.2.2.3 抢救人员防护 呼吸系统的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汽或烟雾时,必须佩带防毒面具或供气式头盔。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镜。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手防护:戴橡皮手套。参加救护、救援人员必须防护规定着装,并注意风向,要站在上风口,在油类的燃烧救援时,进入室内抢救时应配备有照明灯具。

     6.3.2.3 疏散与救护 发生火灾时,如有人被大火围困,,应首先组织力量,及时查明火情。查清火源及受火势威胁的部位,以及被火势围困人员所处的位置数量等。贯彻“救人第一,救人与灭火同步进行”的原则,积极施救。6.3.2.3.1 现场指挥小组根据火情发生的位置、扩散情况及威胁的严重程度通知起火部位,以及安全疏散的路线、地点、方法等,广播时(!!!!!!!!!),播音语调应镇静,以稳定受

     困人员心理,防止惊慌错乱,盲目逃生情况的发生。6.3.2.3.2 消防控制人员必须在一分钟内利用消防广播、警铃、室内消防电话或逐一敲门通报的方式,向事故发生地点附近的工作员工进行通报火灾情况。6.3.2.3.3 在逃离火场若遇浓烟时,疏散人员应立即组织员工迅速选择与火源相反的通道脱离险地。还应尽量放低身体或是爬行,千万不要直立行走,以免被浓烟窒息。6.3.2.3.4 事故发生部门电工班电工接到火情通报后,迅速关闭相关电源开关迅速撤离失火现场,在疏散安全责任人、安全员、义务消防队员带领员工疏散时,必须全面清理,不让一个遗漏。3 分钟内按正确的逃生路线向指定的空旷地等安全地带疏散。达到安全地带后,进行清点人员,确保人员全部撤离火灾现场。

     6.3.3 停电 6.3.3.1 保护重点 槽窑部 6.3.3.2 接警与报警 停电发生后,动力部开闭所和 3.5kw 变电所值班人员迅速将情况汇报给上级领导,同时通知车间电工班和维护部。生产线的人员将情况汇报给值班领导。夜晚或节假日出现停电事故时,值班人员应及时通知公司领导。不在公司的领导接到报警后,除特殊情况确实不能返回外,必须尽快返回公司,指挥处理事故。

     6.3.3.3 组织急救各单位各部门在接到警报后,在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各司其职,迅速展开各项救援工作。6.3.3.3.1 动力部电工班电工和车间维护部电工接到报警后,必须在 5 分钟之内启动及生产线的发电机组,确保窑炉、槽底风机、池壁风机等重

     要设备的运行。6.3.3.3.2 开闭所和 3.5kw 变电所的值班人员立即查找原因。如是公司内线路问题,由动力部领导组织人员进行抢救,尽快恢复电路的通畅,同时将情况汇报给事故应急指挥小组,汇报时应说明发生故障的初步原因,估计恢复正常的修复时间,以便指挥小组做出下一步的救援行动计划。如排除公司内部线路问题,应立即联系供电部门,确认故障原因及恢复时间,将情况汇报给事故应急指挥小组。并随时与供电部门保持联系,将最新的情况汇报到指挥小组,便于指挥小组根据最新情况及时做出调整。6.3.3.3.3 出现停电后,槽窑部全体人员在现场主管的指挥下,迅速将水冷设备拖出,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依次拖出冷却部空间水包、搅拌器、卡脖深层水包、引料器(二线)、前脸墙水包。如果出现人员紧缺,立即反映给应急指挥部,请求其他车间的支援。同时,换火切为仪表盘手动控制、现场操作转动闸板全关,退出所有喷枪、熔窑孔洞封堵、拖出投料机并用配合料密封投料口,尽量延长熔窑内温度下降的时间。锡槽工序的人员在值班班长的指挥下落下事故闸板,待 UPS 将玻璃带拉窄后抬起所有拉边机。如槽底钢板问题到 150℃,立即开启槽底应急冷却水阀,对槽底进行应急水冷。如 UPS 不能供电,则断开主传动电源,采取手动方式。在抢救过程中,必须安排专门人员(至少两人一组),对窑体尤其是池壁进行巡检,如发现玻璃液泄漏,立即通知应急指挥部和窑炉保护部的人员。由应急指挥部启动玻璃液泄漏应急预案。6.3.3.3.4 其他部门的人员随时待命,服从应急指挥部的统一调配,参加支援工作。在没有接到支援命令之前,其他生产部门应积极开展自救工作。

     6.3.3.4 抢救时的注意事项 6.3.3.4.1 由于发生停电,许多地方没有照明设施,光线不足,抢救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应注意脚下,防止被地上的物品绊倒。6.3.3.4.2 需要进入高温场合抢救时,必须穿戴好劳保护品后方可进入。6.3.3.4.3 巡检人员必须至少两人一组,不得单独工作,并保持通讯联系通畅。6.3.3.4.4 外车间援助人员由于不熟悉联合车间的环境,应当服从安排,听从指挥,严禁擅自行动。

     6.3.4 触电事故 6.3.4.1 应急物资的准备、维护、保养

     A)应急物资的准备:简易单架。

     B)应急物资要配备齐全并加强日常管理。

     6.3.4.2 应急响应 6.3.4.2.1 脱离电源对症抢救 当发生人身触电事故时,首先使触电者脱离心源。迅速急救,关键是“快”。

     6.3.4.2.2 对于低压触电事故,可采用下列方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A)如果触电地点附近有电源开关或插销,可立即拉开电源开关或拔下电源插头,以切断电源。

     B)可用有绝缘手柄的电工钳、干燥木柄的斧头、干燥木把的铁锹等切断电源线。也可采用干燥木板等绝缘物插入触电者身下,以隔离电源。C)当电线搭在触电者身上或被压在身下时,也可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绳索、木板、木棒等绝缘物为工具,拉开提高或挑开电线,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切不可直接去拉触电者。

     6.3.4.2.3 对于高压触电事故,可采用下列方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A)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停电。

     B)带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

     鞋,用相应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按顺序拉开开关。

     C)用高压绝缘杆挑开触电者身上的电线。

     6.3.4.2.4 触电者如果在高空作业时触电,断开电源时,要防止触电者摔下来造成二次伤害。

     A)如果触电者伤势不重,神志清醒,但有些心慌,四肢麻木,全身无力或者触电者曾一度昏迷,但已清醒过来,应使触电者安静休息,不要走动,严密观察并送医院。B)如故触电者伤势较重,已失...

    推荐访问: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主要内容 不包括 应急预案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