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铭公文网 - www.sddayugaoke.com 2024年05月21日 05:47 星期二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医院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5篇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2-09-16 20:20:07

    医院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5篇医院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上海某二级综合性医院应急管理现状及对策 【关键词】 应急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策;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增多,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院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5篇,供大家参考。

    医院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5篇

    篇一:医院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某二级综合性医院应急管理现状及对策

      【关键词】

     应急管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对策; 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 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增多,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时有发生, 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 对二级综合性医院的应急处置能力要求也相应提高。

     本文通过收集上海某二级综合性医院2012 年上半年应急管理资料, 对应急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和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对存在的问题、 困难及对策也进行了探讨。

      1 一般资料

     1. 1 门急诊工作量攀升, 工作压力增大

     2012 年 1 月至 2012 年 6 月 30 日我院门急诊总人次 296088 人次, 去年同期 250010 人次, 增加 18. 43%; 其中门诊 243011 人次, 去年同期 224703人次, 增加 8. 15%; 急诊 53077 人次, 去年同期 25307 人次, 增加 109. 73%;急诊中又分为急诊内科 20880 人次, 急诊外科 7988 人次, 急诊骨科 9893人次, 急诊妇科 771 人次, 急诊产科 753 人次, 急诊儿科 11923 人次等。抢救病人 1115 人次, 较去年同期上升 26%, 死亡 32 人, 抢救成功率 97. 1%;补液病人 86108 人次 ; 较去年同期上升 12%。

     抢救重大交通伤一次, 7 例。在医护人员人数无明显变化的情况下, 医院总体工作量尤其是门急诊工作量的持续攀升, 给医护人员带来很大的压力。

      1. 2 急诊科规模扩大, 抗风险能力增强

     急诊抢救室设床位 4 张, ICU 设床位 6 张, 留观病房设床位 7 张, 急

     诊病房设床位 4 张, 实现了急诊抢救―ICU―急诊病房一体化危重病管理模式, 可以为急救病人提供“一站式” 服务, 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转科风险及扯皮现象发生, 抗风险能力增强。

      1. 3 制度保障, 操作流程规范

     严格执行医疗制度, 操作流程按规范执行。

     抢救设施设备正常状态率 100%, 急诊抢救会诊 5 分钟到位率 100%, 重危转诊告知规范率 100%, 留观病历甲级病案率 100%, 门急诊甲级病案率>90%。

      1. 4 人才梯队建设基本完善, 团队凝聚力不断提升

     急诊科设副主任医师 2 人, 主治医师 2 人, 住院医师 6 人, 人才梯队基本合理, 住院医师均工作三年以上, 团队虽偏年轻, 但有工作热情, 科室凝聚力不断提升, 急救能力不断提高。

      1. 5 急救设备基本到位, 急救技术娴熟

     急诊科常用抢救设备有:

     心电监护仪 5 台, 中央监护站一套(6 台),吊塔 6 架, 呼吸机 5 台, 除颤仪 3 台, 心电图机 2 台, 冰帽冰毯 1 套, 洗胃机 1 台, 输液泵 10 台, 微量泵 10 台, 转运呼吸机 1 台, 心肺复苏机 1台等。

     每位上岗的医护人员均经过专门培训, 熟悉各种急救设备操作流程,急救技术娴熟。

      2 应急管理现状

     2. 1 强化领导, 建立应急处理机制

     为了 更好的加强对应急工作的领导, 我院在 2009 年即下发了《南翔医院应急管理办法》, 成立了 领导小组, 对应急工作进行常态化管理, 明确了应急人员职责、 任务, 始终做到统一组织、 统一指挥、 统一标准, 为

     紧急救援和预防、 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初步形成了“反应迅速、 信息通畅、 指挥有力、 处置有效” 的应急处理体系。

      2. 2 加强学习, 全面提高应急意识

     加强应急管理, 是医疗机构履行自己保障职能的重要体现。

     为了加强我院应急管理工作, 我院组织学习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等法律法规, 增强了 医护人员的卫生应急意识, 使卫生应急人员建立依法、 科学应对突发事件的观念。

      2. 3 锤炼队伍, 积极开展应急培训

     我院积极参加嘉定区卫生局和疾控中心组织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桌面推演”, 熟悉了工作流程, 增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能力。

     2012年上半年在全院范围内组织了 各种急救培训 5 次, 提高了全院医护人员的急救技能、 急救意识和医护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

      2. 4 模拟实战, 认真组织应急演练

     为充分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紧急救援任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切实提高应急队伍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2012 年上半年我院组织了“迎春应急演练”、“危重孕产妇急救演练”、“批量病人综合性应急演练” 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 等实战演练, 如批量病人应急演练科目包括院内批量伤员应急救治工作的启动、 展开、 接收、 分流、 处置、 信息收集和报告等, 演练贴近实战, 务求实效, 演练结束后参加演练的临床医师还进行了书面考试。

      2. 5 常备不懈, 应急值班一丝不苟

     为确保应急工作的及时、 高效, 我院严格落实应急值班、 备班制度,始终做到时时有人值班、 天天有领导听班。

     不论正常工作、 双休日和节假日, 要求各科主任和应急队员 24 小时随时保持通讯畅通, 遇有情况, 随时处理。

     在必要的时候, 应急装备一刻不离人, 随时准备接受任务。

     同时认真落实重大事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确保无漏报、 无迟报的现象。

      2. 6 做好应急设备、 物资管理及储备

     搬入新院后, 我院急诊科实现了 急诊抢救―ICU―留观病房一体化危重病管理模式。

     急诊科抢救设施设备正常状态率 100%, 急诊抢救会诊 5 分钟到位率 100%, 重危转诊告知规范率 100%。

     其它科室抢救设备齐全, 抢救药品齐备, 随时可以协助进行紧急救援。

     药剂科专门疏理了 抢救药品目录, 随用随补。

     各相关职能科室定期对应急设备、 物资和药品进行检查,做到应急管理常态化。

      2. 7 求真务实, 应急管理取得实效

     2. 7. 1 有效应对重大车祸事件 2012 年 4 月 24 日南翔附近发生一起重大车祸事件, 有 7 位病人先后被送入我院急诊科, 医院立即启动应急响应预案, 各科急救人员均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经积极救治, 所有病人均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 充分体现了我院的急救保障能力。

      2. 7. 2 积极应对台风“海葵”

     2012 年 8 月, 强台风“海葵” 来袭,我院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进入临战状态。

     2012 年 8 月 7 日晚, 台风“海葵”登陆象山后, 带来了 大风和降雨, 当地政府要求对部分居民进行疏散安置,我院积极响应上级要求, 迅速派出 8 名医护人员, 赶往指定社区负责老年

     居民转运的医疗保障服务, 同时派出 6 名医护人员到安置点进行 24 小时值班, 为安置点的群众提供全天候医疗保障服务, 台风过后又安排医护人员配合 120 将安置人员平安送回原地, 圆满地完成了 此次保障任务。

      2. 8 做好应急宣传及应急报告工作

     在日常工作中, 我院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应急宣传, 同时加强对周边群众的宣传, 依靠群众对卫生安全的关心、 关注, 做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发现、 早处理、 早预防。

     黄典剑等认为[1] , 在应急管理领域, 由于政府在资源掌握、 人员结构、 组织体系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 因此不管是在应急预警、 应急准备阶段, 还是在危机发生后的灾难救助阶段, 都应当积极吸纳和发挥民间力量的作用, 提高应急处理效率。

     同时, 要认真落实应急报告制度, 不能忙于处理应急事件而疏于报告, 要求严格根据应急事件严重程度按时间节点进行上报。

      3 应急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3. 1 各种突发医疗卫生、 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任务艰巨

     有专家认为[2] , 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转轨, 社会转型” 和社会矛盾多发的“非稳定状态”、 突发事件高发频发的特殊历史时期, 安全形势严峻, 对全民的应急意识、 应急知识和应急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是嘉定南部地区最大的二级综合性医院, 承担本地区及周边 20-30 万人口的医疗、 急救及公共卫生等服务, 自 2011 年 9 月搬入新院后, 由于医院规模扩大、“硬件” 设施大幅改善, 医院的门急诊量、 住院病人数及手术数等均大幅上升, 2012 年门急诊量已达到 60 万人次以上, 远远超出去年同期的 49 万人次, 各种医疗保障任务也不断增加, 突发卫生事件防

     控任务艰巨。

      3. 2 公共卫生经费投入不够充足

     由于公共卫生工作是一项公益性事业, 很多情况下只有投入没有产出, 现有财政投入难以满足日趋扩大的人力、 设备及物资的投入。

     作为政府主办的医疗机构虽有力不从心之感但还是尽其所能担负起本地区的医疗保障任务, 尤其是“三无” 病人, 120 送入我院后, 我院按常规开通绿色通道, 对病人进行救治, 但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欠费, 不仅会给医院的发展带来经济负担, 而且由于很难联系到家属也增添了病人后续处理的难度。

      3. 3 人才资源相对不足, 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面对着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工作要求, 我院也存在着专业卫生技术人员不足、 人员结构不合理、 高级人才短缺等困难, 这些已成为卫生应急工作新的“瓶颈”。

     由于上海市实行住院医师三年规范化培养, 新的应届生招不进来, 外地的应届生因没有参加上海市三年规范化培养也不能招, 所以卫生技术人员短缺现象短时间内难以改善。

     另外由于历史遗留问题, 人员结构问题也不是短时间能解决的问题; 此外, 高级人才因属于稀缺资源追求者众, 同样面临着双向选择的问题, 也很难一下子把合适的人才纳入囊中; 而总体队伍素质的提升也是一个长远的目标, 需要持续不懈的努力。

     4 应急管理对策探讨

     4. 1 加强卫生应急组织体系建设, 完善和落实应急预案

     为了 提高医院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我院由应急管理办公室牵头, 制定了各种应急预案, 积极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 技术和物资等

     各项准备工作。

     当发生重大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 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时, 要求信息快捷畅通、 指挥高效有力、 处置积极有效、 监测及时灵敏、 动员收放自如。

     此外, 还对应急预案实行动态管理, 及时修订应急预案, 解决新问题, 提高医院整体应急管理和救治水平。

      4. 2 加强卫生应急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促进卫生应急管理事业的发展, 人才是关键, 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

     要建立有利于发掘、 吸纳、 培训和使用应急医学人才的有效机制, 创造良好的用人机制和发展环境,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应急管理、 医疗急救技术人才队伍。

     汪洁认为[3] , 应急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技能与应急管理的绩效休戚相关。

     所以应急人才队伍建设也不能忽视应急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

     除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外, 我院积极通过内部挖潜, 制定了 南翔医院后备人才管理办法, 经过全面考核选拔了 21 位首批优秀医学后备人才, 希望经过三年的培养, 使医学人才在临床医学知识、 技能和管理等各方面都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升, 为吸引人才、 留住人才、 激励人才、 发挥人才的潜能和作用等迈出了 有益的一步。

      4. 3 争取公共卫生经费投入, 做好卫生应急储备

     应急管理是医疗机构行使其社会职能, 也应是社会公益的一部分, 需要全社会的支持, 同时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投入。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把支持应急管理当成维护社会稳定、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对卫生应急工作积极提供财政支持, 把卫生应急管理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同时医院内部也应狠抓内涵建设, 深挖潜、 少花钱、 多办事, 不断提高应急管理效率。

     为了提高医院的急救水平, 2012 年

     上半年我院急诊抢救室新增了 心肺复苏机一台、 转运呼吸机一台、 注射泵一台、 心电监护仪一台, 全体医护人员进行了仪器使用培训, 要求每位医护人员熟悉各抢救仪器的性能、 注意事项, 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操作流程,以有效发挥各种抢救设备的作用。

      4. 4 加强卫生应急培训及演练

     为充分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紧急救援任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切实提高应急队伍的应急意识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规范化、 制度化的应急培训和演练必不可少。

     我院除做好院内应急培训外, 积极鼓励医护人员参加全国、 省(市)、 区各种培训和应急演练, 以期通过各种培训和演练,提高医护人员的急救意识和急救技能, 磨练队伍。

     有学者认为“抢救原则:要用有限的资源, 最小化的损害拯救最大数量的伤员, 最大限度的降低死亡率。

     [4]” 而普及全民急救知识, 提高最初目击者的反应能力和初级 CPR、缩短现场急救黄金时间是非常重要的[5] 。

     贴近实战的培训和演练在提高应急管理效率、 减少损失和树立医院救死扶伤的正面形象等方面都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典剑, 李传贵.

     国外应急管理法制若干问题初探[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08, 26(1):

     3~6.

      [2] 卢文刚.

     广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对策建议[J].

     科技管理研究, 2010, 12:

     32~36.

      [3] 汪洁.

     海南省突发公共事件的现状及政府应对措施[J].

     决策咨询通讯, 2010, 4:

     52~54、 63.

     [4] 李继良.

     澳大利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杂志, 2007, 2(2):

     97~100.

      [5] 周海龙.

     上海嘉定南翔地区院前死亡病例回顾性分析[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7(3):

     58~60.

    篇二:医院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存在 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和市政府、市政协 XX 年重点民主协商计划安排,X 月份以来,市政协调研组围绕“加快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赴县市区及部分疾控医疗机构、重点企业实地调研,开展网络议政,召开市直单位调研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并赴外地学习考察。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成效 近年来,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我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一)卫生机构建设不断加快。市人民医院改扩建、市妇幼保健院、市公共卫生检验检测中心、市卫生健康信息化

     平台等项目相继启动,投资达 X 亿元。各县市区实施重点医院改扩建、疾控中心迁建等项目 X 个,总投资 X 亿元。

     (二)防控救治能力不断增强。市人民医院创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传染病病区初步建成。完成 X 个县级综合医院感染科建设,建成乡镇中心卫生院发热哨点诊室 X 个。市县建成核酸检测实验室 X 个,县市区疾控中心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基本完成。

     (三)应急处置水平不断提升。制定市本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总体预案 1 个,专项预案 4 个;联合组建区域性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 3 支。按照“四集中”原则,强化“四早措施”,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救治和常态化防控,取得确诊病例全省最低(6 例),每万人口感染率全省最低(0.02)的显著成效。

     ( 四)应急救援体系不断完善。加强急救指挥平台建设,形成了以市急救中心为枢纽,县市区急救分站为纽带,乡镇急救点为支点,基本覆盖全市城乡的急救体系。参与构建“长三角院前急救联盟”等跨地区重大疫情联防联控机制,联合开展公共卫生应急跨省演练,提升了我市重大传染病应急处置水平。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暴露出诸多短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协调机制不够健全。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和指挥部均为临时设立,没有常态化公共卫生应急指挥机构,部门应急职能不清晰,沟通协作不够高效。卫健系统应急管理与指挥体系不完善,预测预警和应急指挥信息系统缺乏,传染病监测预警机制不够健全。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分工协作不顺畅,存在“防控-治疗”分离问题。应急预案缺乏动态调整、考核评估机制,推演验证不充分,与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不相适应。

     (二)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目前,市本级无传染病专科医院,市县综合医院都未规划建设传染病病区和发热门诊,多为临时改造和搭建,基层卫生院(室)重大疫情基层首诊、预检分诊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项目进展不快,利用市体育馆改造升级平战结合设施未启动。市本级财政专项经费不足,基层公共卫生机构缺人缺设备缺技术,市县疾控中心检测、现场处置等专业设施普遍缺乏,检验检测能力不足。

     。

     (三)专业人才不够充足。全市疾控机构省定编制 X 个,实有编制 X 个,整体空编率 X%;乡镇卫生院空编 X 名;村医 X 名,50 岁以上占 X%。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人才“引

     不进、留不住”现象突出,特别是基层人才流失比较严重。全市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人才短缺,特别是高学历、高职称人才紧缺,现有从业人员中,高级职称和研究生以上学历分别仅占 X%和 X%。

     (四)物资保障不够有力。应急医疗物资储备职能部门没有明确,尚未建立物资储备库。物资保障生产流通网络和物资采购储备、调用更新、收储补偿机制不健全,大数据平台没有建成,分级使用、分类管理规范标准缺乏。目前,我市公共卫生机构工作经费主要以中央转移支付和省财政经费为主,疾控中心物资储备不足且更新不及时,医疗机构常规储备仅能维持日常所需,难以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三、对策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特别面对秋冬季第二轮疫情扩散风险,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刻总结疫情防控经验教训,抓住“十四五”规划编制机遇,聚焦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加快建设更加完善、更加系统、更加高效的应急预警决策指挥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全面提高应对突

     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加强领导,健全应急协调机制 研究出台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制定总体规划,明确目标任务。成立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委员会,设立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明确相关职能部门职责,统筹各级公共卫生机构,建立定期沟通会商机制。落实长三角区域公共卫生合作协议,深化长三角公共卫生联防联控联席会议制度,参与建立重大传染病疫情信息互通疫情协查、联合培训演练、防控物资调配机制。

     依托“数字宣城”综合平台,整合现有信息业务资源和管理系统资源,建设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平台,健全应急值守、信息汇总、指挥协调、专家研判、视频会商和现场调度等功能;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疾病预警监测信息系统,配套重大传染病流调、疫苗可追溯、应急医疗物资管理和调配等子系统,构建智慧应急新模式。

     (二)科学设计,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抓紧修订完善全市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及技术指南,督促指导各级各部门、医疗卫生机构、社会组织编制相应应急预案。汲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对已有预

     案进行梳理、修改和完善,优化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综合保障、舆论引导等环节,调整充实相关内容。

     设立“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日”,建立预案动态更新和演练制度,每年组织跨区域实战演练或桌面推演,在实践中推动不同层次类型、不同部门应急预案的有效衔接。探索购买社会服务参与公共卫生应急预案编制、实战演练及效果评估、疫情信息摸排等工作。

     (三)多措并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全面摸排我市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现状,等高对标沪苏浙,针对性制定任务清单和建设计划。启动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建设,过渡期内保留同翔医院作为应急医院,新建市立中医医院,推进市体育馆平战两用改造升级,配足负压病房和救护车,力争在“十四五”时期补齐短板弱项。加快市县综合医院发热门诊规范化改(新)建,确保年底前完成。加强乡镇医疗救助点建设,提升农村地区院前急救能力和水平;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增加急救机构辅助岗位投入。加快推进市级及县市区疾控中心能力建设,配备、更新实验室设施设备,提升新冠病毒核酸以及其它传染病检验检测能力。

     优化市县疾控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村(社区)卫生室专业人才引进流程,盘活用足现有编制资源。学习借鉴发达地

     区先进管理经验,建立健全疾控中心和基层卫生院(室)绩效考核机制和政策保障体系,重视加强皖南医药卫生学校建设,大力培养和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专业人才。组建公共卫生应急专家智库,市本级及各县市区建设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定期组织培训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将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等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加大疾病防控基本建设、基层医疗机构大型设备购置、应急医疗物资更新等专项支持力度。

     (四)平战结合,强化应急物资保障 设立市级应急医疗物资储备中心,各县市区设立分中心,依托各类综合医院建立储备点,明确主管部门及职能,健全“市-县-机构”三级应急医疗物资储备体系。完善应急医疗物资储备目录、标准、品类,科学评估存储规模和布局,出台相应采购标准,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运用,实现科学调配和高效管理。

     创新应急医疗物资储备模式,实行实物储备与协议实物化储备、政府储备与社会储备、原材料储备与生产设备储备、本地供给与区域合作相结合,建立储备、生产及流通网络。完善补偿机制,出台支持性政策,鼓励医疗物资生产企业在我市布点,建立应急医疗物资供应保障基地。

     (五)基层导向,夯实群防群治基础 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明确乡镇卫生院、村(社区)卫生室在传染病诊疗体系中的“基层首诊”定位,建设好“哨点”诊室。健全乡镇(街道)、村(社区)、社会团体、各级学校、企业、医疗机构等应急管理机制,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加强物力和财力保障。强化社区防控平台建设,完善“大数据+网格化”管理机制,提升物业管理水平,筑牢社区防控防线。

     高度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沟通、信息发布、舆论引导、舆情分析工作。建立市、县两级应急科普队伍,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和群众性应急演练。依托各级党校、专业机构,加强对各级党员干部公共卫生应急知识教育培训,提高组织动员、应急处置能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普及疾病防控技能和公共卫生知识,推动健康宣城建设。

    篇三:医院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基层应急管理面临的困难及对策董 恒 春应急管理 「作是一项新的事业 ,任务繁 重, 意 义重 大。现 阶段 , 我 国的应急管理工作有了较大的发展 , 但地市级以下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 值得 引起重视 。四是要构建统一指挥 、反应灵敏 、协调有序 、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完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机制 , 实现相互之间的资源共享 , 协调有序地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 , 尤其是跨行业 、跨地区的特别重大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应 急 管 理 所 涉及 的部 门 与部 门之间分割 明显 , 各有关部 门相互间协调不足 , 处理突发公共事件难度加 大 。对策 一是 明确部门职责和责任主体 , 发挥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 , 整合各方面应急资源和力量 , 形成统一的信息 、 指挥 、救援队伍和物 资储备队伍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 挖掘潜力 , 提高效率 , 实现各地 区和各行业信息 、 队伍 、装备 、物资等方面的有机整合 , 提高整体应急反应能力 。二是正确处理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关系 。防范 、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 , 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 需要社会各方面 、各行业 、各部 门的支持和配合 。形成共同的协调和组织框架 , 避免来 自不同职权范围 、管辖地域或不同层次的部门出现扯皮 、重复工作和效率低下等现象 。三是各有关部门都要顾全大局 , 既做到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 , 又要做到分工协作 、密切配合 , 形成合力 。真正高效发挥联动机制作用 , 更加科学地积极应对 , 解决综合减灾问题 。条块之间的职责划分不够清楚 ,有待 于 理 顺 。相 互之 间街 接 不够 紧密 , 多方协 同处 置突发公共 事件 的能力有待提高。对策 一是基层各级政府及其派出机构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 , 全面负责行政 区域 内各类突发公共事件 的预防应对工作 , 要充分整合行政区域内的各种应急资源 , 建立起配合有力 、运转高效 的应急联动机制 , 实现预案联动 、队伍联动 、信息联动 、物资联动 , 形成推动应急管理工作的合力。同时 , 基层政府 、组织和单位要在落实责任制上下更大的功夫 , 建立科学有效 的奖惩机制 , 做到责权利结合 , 使责任区分到人 、区分到事。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 , 做到快速反应 , 协同应对 。二是协 同应对 、快速反应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 , 是一项涉及各部 门 、各方面的系统工程 , 必须建立联动协调机制和严格的组织体系。各级各部门不仅要加强本地区 、本部门的应急管理 ,还要做好协同配合工作 , 确保一旦发生突发公共事件 , 能够有效组织 , 快速反应 , 高效运转 , 临事不乱。三是加强基层 、全民参与 。加强基层的应急能力建设 , 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 , 是应急管理的基础 , 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坚持依靠群众 , 充分发动群众 , 特别重视城乡基一层和各项基础工作, 加强应急知识的教一育培训 , 提高基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一处置能力 。… 暇应 急 管 理 工作 还 没 全 面 推 开 ,体 制 、 机 制 、 法 制 尚 不 完 善 ,综合性风险评估比较薄弱。如何进行一突发公共事件调查评估 , 认识还不够一 到 位 。一 对策 一是加快建立高效适用的一应急平台 ,便于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统一协调和组织指挥 。进一步完善应急保障机制 , 加强应 急专业救援队伍建设 , 不断增强救援能力。加大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装备的经费投人和对应急保障物资的储备力度 , 做到需要时能够拿得 出 、拉得动 、用得上 , 防患于未然 。二是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体系 。这是落实预防为主 、预防与处置相结合原则的重大举措 , 是实现群防群控 、源头治理的有效途径。要对容易引发突发事件的危险源 、危险一区域进行调查登记和风险评估 , 建立综一一合灾害风险数据库和防灾减灾区划体`卜 `应急怜理

     . . . . . . . . . . . . . . .系 , 健全灾害风险动态监管机制 , 加强检查监控。三是加强综合风险评估 , 提高抵御综合灾害的应对能力 。灾害往往是综合性的灾害 , 风险评估就要包含各种类 的灾害 , 比如发生了地震 , 发生了暴雨 , 洪水也来了, 滑坡也出现了, 四五种灾害是在同一时间过程发生的。这个灾害是多种灾害集中在一起的, 是多灾种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链条 , 这个链条是同时间过程 、 同地区过程发生的 , 把这些综合在一起考虑 , 找出这样一个风险图 , 对于综合思考这个问题就变得非常直接 。四是积极推进对突发事件 的调查评估 , 尽快建立起突发事件的调查评估机制 。不进行调查评估 , 就很难及时有效地从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中吸取经验教训 , 耽误改进和完善应急管理工作的最佳时机 。同时 , 通过评估发现应急预案法制 、体制和机制中存在的弊端 , 从而改进和完善应急处置工作 。五是评估过程中 , 要注重客观性 、独立性和发展性 。通过评估对突发公共事件过程中存在的广泛争议的问题给出清晰的事实和明确的结论 。通过评估 , 可对事件的阶段性特征和处理工作带来经验教训 , 为之后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提供借鉴 , 并为 日后应急机构改革 、完善预案提供参考 。信 息 沟 通 共 享 不 足 。各 类 紧急接报平台并存 , 信息报告和发布不够 统一 , 还 不能 实现 信 息 互联 互通 、指挥灵敏高效、应急响应迅速 。对策 一是建立健全监测 、预测 、预报 、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 , 及时有效处置 、控制事态发展 , 掌握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主动权 。基层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应及时调配力量 , 加强应急值守和信急调度汇总 , 确保指挥畅通 。各级气象 、环测等部门, 密切监视和监测各种突发事件可能影响的范围及动态 , 及时将预测 、预警信息向当地政府 、有关部门等, 进行通报 , 新闻媒体及时向社会发布信息 , 做到家喻户晓 , 人人皆知 , 进而避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二是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做到又快又准 。特别重大或重大 突发事件发生一后 , 按照规定 , 省级政府 、国务院有关一部门要在 小时内向国务院报告 , 不得一迟报 、缓报 、 瞒报和漏报 。基层各级政一府 、各部门要结合实际, 制定出突发信息报告的工作程序 , 落实本辖区 、本部一 门相应的信息报告制度 , 把责任落实到一 岗位 、落实到人员 。一 二是要正确发布信,。。各类接,平一台应将接到的正确信息向社会有一个一正式的信息发布,特另。

     是气象和环境方一面的事鼠牵涉面大,更需要注意。发布假信息和故意拖延信息发布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一 四是建立综合性的应急指挥中心 ,, 实施信息的统一发布 。要加强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 , 将各类接报平 台接到的信息和有关部门上报的信息及时汇总一和研判 , 通过各类媒体向社会正式发布 ,一避免重发、乱发和因信息发布不及日寸,舆论引导不得力导致处置工作的被动。五是拓宽信息报送 渠道。充分利一用主流媒体和掌握的情况 , 建立开放的一信息报告平台, 接受公众举报和情况反映 , 并注意从互联网上获取有关重要信息 , 同时积极探索在企业 、社区 、农村 、一学校等基层单位设立信息报告员,构建社会信息网络体系 。溉社会参与不足 , 公众的社会公共危 机 意识 不 强 , 普 遍缺 乏安大人民群众参加到应急管理工作 中。现阶段 民众防范意识较差 , 需要加大宣传 ,逐步强化民众的应急意识和防范灾害意识 。全面动员 , 全员参与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 就是在政府 主导 、引导下 ,通过民间组织 、非政府组织等形式 , 来组织和动员群众 , 让群众更好地 、有序地参与到应急管理中来 。民间组织 、非政府组织可以在普及推广应急知识 、宣传 自救互救 、提高自救互救能力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 帮助政府做许多有益的工作 。二是紧紧依靠群众做好应急管理工作 。群众是各类突发事件 的直接受害主体 , 也是战胜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主力军 。千方百计调动 、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的自觉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 提高他们预防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是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 , 引入市场机制 , 调动各方面参与应急体系建设 的积极性 , 把政府管理与社会参与有机结合起来 , 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社会化程度 。四是广泛开展预防灾害的知识普及和教育 。普及和提高群众救生的知识和技能是减灾宣传的重要内容 ,救生知识和技能在灾害来临时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要把普及应急知识作为推动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 , 推动应急知识进课堂 , 在中小学生中开展 自救逃生演练 ,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和互救能力 。五是要加强对高危行业和领域生产人员进行安全操作 和应急处理技能培训 , 把应急预案落实到生产环节 , 切实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发现和应对处置的能力。暇全 防 范意 识 和 自救 互救 知 识 , 应 急 宣传、教育力度还不够大。对策 一是推进全面动员 , 全员参与 。全面动员 , 全员参与 , 就是要使广董 恒春 , 河 南省 商 丘 市人 民 政府 办公室主任科 员。

    篇四:医院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iddot;120·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21 年 4 月 第 7 卷 第 2 期 Chin J Hygiene Rescue (Electronic Edition),April 2021,Vol. 7,No. 2DOI:10. 3877/cma. j. issn.2095-9133.2021. 02. 015作者单位:255300 山东淄博,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人民医院公共卫生科通信作者:聂秀丽,Email:qyyfbk@163. com· 经验交流 ·医院卫生应急管理工作的常见问题与应急方案探讨聂秀丽目前,我国的经济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城市化进程也导致环境恶化、人口密集等问题凸显,成为了危害百姓健康的重要因素,也导致各类危害百姓安全的卫生事件频繁发生,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也对整个社会秩序产生了困扰,甚至对国家经济建设也造成了阻碍。由此可以看出,提升医院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是保证医疗救护工作顺利完成的基本前提,也是医院日常管理工作中最核心的任务之一。一、医院卫生事件的概述与现状(一)医院卫生事件的概述所谓医院卫生事件,是指可能对百姓生命安全造成重大危害的大规模群体事件。我国可以根据公共卫生事件的具体性质把其分成不同类型,比如自然灾害、事件不明原因疾病、传染病事件、职业中毒及食物中毒等,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偶发性、无法预测、救治紧急及危害大等 [1] 。当事件发生时,由于受影响的人群较多,极容易产生社会恐慌,给社会公共秩序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不仅会对百姓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还会干扰整个社会秩序,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有重大影响。(二)医院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现状从目前我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资料来看,大部分医院在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方面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医院层面的应急管理,医院方面的卫生事件管理意识比较薄弱[2] 。意识强弱对医院卫生应急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部分医院在公共卫生应急事件方面的管理意识较为薄弱,导致整个医院的应急管理工作效率较低。(2)医院在卫生应急管理方面的体系建设不够全面,主要原因表现为以下三点:①管理框架存在些许漏洞。因此,无法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中全面进行管理[3] 。②不管是标准规划还是管理内容方面都存在一定疏忽,导致整个管理措施效果不够显著。③部分医院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方面存在队伍建设不够专业的情况。因此,当管理人员在开展管理工作时,不管是操作规划还是理论分析层面,都存在价值发挥不够显著的问题,也对最终的管理效果造成影响。二、我国医院卫生应急管理工作的具体方案(一)完善应急工作组织管理架构,制定应急措施医院要想提升自身卫生应急管理能力,就必须创建完善科学的管理机构,对各项管理内容进行细化,要明确各部门对应的职责,不断总结经验,制定更加行之有效的行动预案,这样才能保证事件发生时可以快速做出响应 [4-5] 。其次,医院要加大与相关单位部门的合作力度,共同创建突发事件的预警系统,要及时掌握公共卫生事件的特性,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启动应急方案。创建预警分析系统,需要有关人员对卫生事件进行系统培训,提升应急反应能力,这样才能在发现相似患者时迅速启动预警系统并进行信息共享,排除或者是确认患者,并完成上报工作。再次,对可能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提前做出对应的应急预案,当卫生事件发生时,可根据实际的预案内容组织人员参与救援工作 [6-7] 。(二)提升面对舆情时的应对能力在面对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时,各大医院一定要积极与媒体、上级部门等做好沟通协调,特别是公共卫生事件定点医院,一定要在公共卫生事件突发过程中做好对应的舆论宣传工作,加强与政府各部门的沟通力度,这样才能更加及时地获取应急处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传递、处理以及共享,保证其他相关部门能够获得更加准确及时的信息,并做出正确响应。各部门的通力合作能为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支持 [8] 。(三)医疗信息化保障医院要根据公共卫生事件的实际情况,提供必要的硬件及软件支持,比如医院方面可以利用 5G 通信技术开展视频会议系统,这样可以实现多维度的会议及会诊。医院不仅可以实现全国各级指挥中心和会议现场的联通,还能为公共卫生事件患者提供会诊意见,也能及时查看他院的救治经验。此外,视频会议系统也能把专家分散在不同的会场,可以会诊同一个患者,这样可以有效降低由于空间狭小而带来的群聚风险[9] 。再次,医院也可以根据公共卫生事件的实际情况制作电子病历,并把其嵌入到全新的电子模块中,使医务人员能够及时查看使用,提升工作效率。医院方面也可以向患者推行微信点餐等服务,这样也可减少院内感染的概率,使患者能够更加满意医院所提供的服务,可以自愿参与到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中。(四)充足到位的后勤全方位保障从上个世纪 90 年代开始,我国已经逐渐实施了后勤管理外包服务模式,到目前为止也基本实现了公务用车社会化、医用被服洗涤社会化、食堂餐饮社会化及物业服务社会化等多项后勤服务管理模式。很多医院可以为隔离区的患者提供免费的酒店住宿及必备的生活用品,免费洗衣及免费供餐等服务,也可安排专人在酒店为在酒店住宿的职工提供接送服务,这样也能减少人员的外出流动,可以有效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10] 。通过固定病区工作人员、患者的餐食情况,由固定人员利用保温系统配送餐饮等,可保证卫生应急期间的各项物资能够及时供应。(五)确认工作流程、诊疗方案以及防控方案1. 确立应急工作流程:医院面对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的成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21 年 4 月 第 7 卷 第 2 期 Chin J Hygiene Rescue (Electronic Edition),April 2021,Vol. 7,No. 2 ·121·功离不开医护人员及医疗物质的配合,因此,制定及明确各项工作流程、诊疗方案及应急方案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1] 。例如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就广受人们关注,医院可以成立专门的应急文案组,对各个部门的变化指南、流程规范进行收集并制作成册,并在各工作群内利用电子版的方式进行发布。此外,医院方面还要创建人员调配机制,科学、合理的人员调配可以保证卫生事件突发时,院方能够及时调集医护人员,使各医疗小组能够及时、快速开展救治工作[12] 。2. 建立分类工作日报制度:在公共卫生事件发展期间,医院要指派专门的部门对每个工作小组的工作情况进行收集,并负责整理成当日日志,把需要决策的问题提交到领导层进行决策,还要把需要各科室互相配合才能解决的问题上报到职能部门[13] 。(六)应急时期的心理干预当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时,医患双方都会产生心理障碍,因此,医院一定要做好应急时期的心理干预,特别是与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患者,很可能会因为恐慌、紧张等情绪而产生心理问题。因此,医院的门诊一定要做好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比如疫情期间的患者心理问题就随着疫情的发展而不断爆发,因此警方也要适当介入,但是介入方式不可过于生硬,一定要优先采用心理医师介入的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14] 明确指出,医疗体系一定要把心理危机干预纳入到整个疫情防控工作当中,这样才能减少疫情带来的心理伤害,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因此,各大医院要根据疫情防控工作的实际情况,科学调整院内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策略。首先,医院可以与当地的心理卫生机构进行合作。当发生公共卫生事件时,医务人员可以向其寻求帮助。其次,医务人员的心理问题也不容忽视,当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人们都会处于对未知事物的恐惧而产生心理问题,或在与患者接触时,产生某些非积极现象会对医务人员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15] 。因此,心理卫生机构也要给予专业且及时的心理援助及疏导,医患双方在面对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心理状态与最终处理预案的有效性有着直接关系。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还要重视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政府层面也要积极注意各人群的心理状态,并根据实际状况制定更加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七)开展实地演练,提升应急救援水平要想提升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能力,不能只依赖于应急方案的创立,还要积极开展实地演练,这样才能保证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到来时,各相关人员能够互相配合,高效、快速解决问题。对于医院来说,在处理公共卫生事件时,最主要的责任就是医疗救治,因此,医院在开展日常工作时,一定要加强医护人员心理素质及医疗技术等方面的锻炼力度,提升医护人员的救治能力,保证在卫生公共事件使患者能够获得更多时间,为后期治愈创造有利机会。医院要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参与应急事件处理演练,对应急事件的现场处理、救护等进行实地演练,这样才能使医护人员在公共卫生事件中提升业务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八)加大卫生事件科普力度,提升民众应急意识提升医院面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水平还需要社会公众的大力支持,医院要善于利用自身优势,对存在的公共卫生事件案例进行编排,加大宣传力度,要积极深入社区、学校等地方开展公共卫生安全教育工作,民众能够对突发事件更加了解,提升自身应急意识的同时,也能在卫生事件发生时科学理智应对。三、结语综上所述,医院在整个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责任,因此,在实践中医院要对自身的工作进行强调分析。目前我国部分医院在应急管理方面存在不足,这些不足与医院本身的建设也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医院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应急管理机制,提升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做好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促进社会健康、稳定发展。参 考 文 献1 方秀斌,鲁超. 后疫情时期反思综合医院应急管理现状与提升策略[J]. 现代医院,2021,21(3):440-442,447.2 韩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医院应急财务管理办法[J]. 财会学习,2021(7):28-29.3 史墨,于振英. 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内涵及实现路径———基于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视角[J]. 卫生经济研究,2021,38 (3):14-16,20.4 纪磊,王虎,钱祎晨,等. 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医院学科管理应急机制探索研究———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例[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21,35 (1):19-21.5 吴晓君,余波,曾艺鹏,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与公立医院体系建设的思考[J]. 中国医药导报,2020,17(36):20-22,35.6 芦玥. 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对加强公立医院防控资产应急管理及财会监督的思考[J]. 会计师,2020(20):61-62.7 唐田田. 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探析[J]. 就业与保障,2020(19):177-178.8 临清市委编办. 完善基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制机制[J]. 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2020(6):45-47.9 付强,李宏滨,郭广磊,等. 完善山东省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几点思考[J]. 中国工程咨询,2020(6):25-28.10 完善公卫应急管理各地新政速览[J]. 中国卫生,2020(5):24.11 唐时奎. 新冠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重庆市某医院应急管理措施与对策建议[J]. 理论观察,2020(4):14-16.12 曹红梅,韩光曙,顾海,等. 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构建[J]. 中国医院管理,2020,40(4):11-14.13 梁立波,赵娟,王晨,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公立医院卫生应急管理思考[J]. 中国医院管理,2020,40(3):4-6,11.14 马宁,马弘,李凌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专家解析[J]. 中华精神科杂志,2020,53(2):95-98.15 周文明.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分析[J]. 饮食科学,2019(2):119.(收稿日期:2020-12-07)(本文编辑:朱晓瓞)聂秀丽. 医院卫生应急管理工作的常见问题与应急方案探讨[J/CD].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2021,7(2):120-121.

    篇五:医院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dquo;新冠病毒”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医院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摘要 2019 年 12 月以来,湖北武汉暴发新冠肺炎疫情,并迅速向全国蔓延。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给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医院作为抗击新冠病毒的主力军,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一线重要作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不仅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更对作为疫情应对主体的医院和医务人员造成一定影响。

     科学有效的医院应急管理对于控制传染病暴发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十分关键作用。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传染病的危害,保障医务工作人员、住院患者及广大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医疗秩序和社会稳定,需结合医疗、 救护工作特点和本院实际,制定医院应急管理制度。

     本文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识别阶段、应急处理阶段的医院应急管理重点,并构建了组织指挥体系、专家救治体系、培训防控体系、综合管理体系、人员调度体系、物质保障体系、信息保障体系、关怀激励体系、科研攻关体系、宣教引导体系等多个方面的医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突发传染病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综合性的医院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通过合理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强化人员知识与技能培训、落实科学化管理、合理调配应急防护物资、提供个性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健康宣教等措施落实医院应急管理制度。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大型公立医院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策略,以期为医院提供合理的应急管理参考。

     关键词:新冠病毒;应急管理;突发事件;医院应急管理能力

     长期以来,国家致力于发展综合医院和改善医疗卫生条件,这使得人民享受到了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但就在就医水平持续提高的同时,突发事件却时常牵动人心,如果除去突发事件的突发性和严重危害性 [1] ,医院应急能力建设的不足也是突发事件造成严重后果不可忽略的重要原因。

     2003 年之前,有关于医院应急管理的研究少之又少 [2] ,从而抗击非典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得暴露出了我国医院应急管理中的诸多不足。例如,医院应急管理中存在相关信息传递滞后、应急专业处理人员医乏、应急管理的体制和法制不够健全等一系列的问题。

     在 SARS 发生之后,国家主席胡锦涛明确提出要提高应对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受 SARS 影响,我国医院非常重视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国家也投入了很多资金建设传染病预警监测网络。政府每年对医院定期进行传染病疫情管理方面的考核。因此,医院形成了相对较强的应对传染病疫情处理的能力,并与疾控中心、政府紧密合作。应急联动及时、高效,在阻止疫情蔓延,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然而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依旧暴露出医院应急管理中的很多问题,给医院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

     在医院的建设中,应不断加强对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应急管理预案,提高对各类突发卫生事件及灾害事故的处理能力,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稳健发展与人民生活的保障奠定基础。

     本文应用 PPR(预防、准备、响应)模式作为体系,应急体系建设内容包括应急预案的制定、应急体系和机制建设以及应急保障系统等方面。应用 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理论完善应急管理工作措施,针对性的提出了应急监测预警机制、应急演练预案体系、应急管理评估和监督机制、加强宣传教育等应急管理措施,从而提升医院应急管理能力。

     本文是提升医院应急能力的一种尝试,为医院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完善应急处理工作的各项分工,创新应急管理工作的内容和思路提供借鉴和参考手段。希望通过对本研究,为相关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的指导。

     1 医院应急管理情况概述 1.1 医院应急管理发展趋势

     新医改背景下,患者的需求受到比以往更多的重视和关注。当医院发生突发事件时必然会对医疗的正常服务产生干扰。这需要医院具备较强的应急管理能力,不仅仅只是能够单纯应对突发事件,还需具备一种随着外部环境动态转变时,及时做出相应措施的能力。医院管理人员在处理时,能高效的应对、能动的适应,从而能够保持在应对突发事件时还能兼顾医疗服务的连续性。

     医院应急管理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

     (1)转变工作理念,从救灾走向全过程应急管理。传统的应急管理表现为被动反应的管理行为,主要呈现为一种事中救火,事后处理的现象。管理者只能被动性得随着突发事件的发生完善医院应急管理行为 [3] 。而现代应急管理是一种全面、完整的应急管理活动。即做到了突发事件发生前、突发事件发生时、突发事件发生后全方位的管理,而且对体制的完善、机制的健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转变工作方法,既往的医院应急管理是以行政和政策管理为基础,以迅速的行政手段应对突发事件为主要手段措施。而这种行政手段有时不能约束个人行为,并不能起到有效的作用。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也不利于开展追责与责任认定 [4] ,因此有人提出该领域未来的方向是以法律来指引各个主体的行为,在法制化的框架下运行,从而有利于约束个人行为并有根据得开展追责和责任认定。

     (3)转变职能设置 [5] ,权力下放。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对医院突发事件的处理往往涉及多个部门 [6] 。多部门合作的协调、统一关系着突发事件的处理效果。目前,有许多政府机构设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或是协调应急管理工作的机构,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统一安排处理所有的应急事项,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医院管理者也应该借鉴这种工作方式,学习其经验教训。

     (4)转变工作重心,在以往的应对紧急情况的案例中可以发现,工作重点集中在突发事件的事后处理。而未来将把工作重心转向预防,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前,提前预防和处理才是有效的应急管理。应出台法律法规对突发事件防范做出全面的安排,将医院应急管理事前防范趋于常规化和法制化,这将是应急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

     既往的应急管理研究多侧重于政府角度,其他方面尤其是医院应对的角度则比较少。目前的应急管理工作体系多集中于对己经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管理,而不是针对全部环节的管理,因此我们要继续提升医院应急管理工作水平,持续改进

     医院应急管理。而本文研究的关注点也在于此,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帮助医院完善应急管理工作。

     1.2 国外研究现状 在西方国家,危机管理的研究一开始是为了满足政治、军事方面需求,不是一开始就指向公共卫生方面的。然而,频繁发生的各种危机,危机管理的重要性愈加突显,随着政府和其他组织机构的认识加深,他们逐步尝试将危机发展周期理论、管理组织理论、决策理论应用到其他领域方向。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开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机管理研究。目前,西方国家在危机管理上的研究可以简单概括如下:

     (1)组织行为研究,为了能够控制危机,最大限度的避免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从组织体系方面加强其及时、有效的应对能力,建立了一套功能齐全,涵盖面广、非常规决策的的现代危机管理体系,从而提高在危机爆发时的应急能力的效果和质量。比如美国,建立一个全面的,立体的,多层次的,整合性功能强大的公共卫生应急系统,其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核心,整合联邦各部委,各级政府和各专业领域的力量,形成多区域,多层次的合作协调体系,在世界上首屈一指。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也建立适合本国的一套相对完善的卫生防控组织体系。我国在建立自己的危机管理体系中,以此为借鉴,结合国情不断完善。

     (2)时间序列研究,从危机的生命周期理论出发,尝试将危机管理的行动贯穿于利分中,按照危机发生过程的时间前、中、后进行阶段划分,在每一个阶段又继续划子阶段,将危机管理分为危机预警阶段、危机管理准备阶段、识别危机阶段、隔离危机阶段、管理危机阶段、处理善后阶段。

     (3)应急能力研究,在上世纪后期,美国出台了一套联邦政府评估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应急能力状态的计划,按照此计划由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委员会和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设计包括法律法规、沟通和预警、灾害管理、灾害识别和防范评估、规划、指导、资源管理、控制和协调、物流设施、动作和程序、资金和管理、公众教育和宣传信息以及训练和演习等内容的应急管理评价标准。

     1.3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开始危机管理的理论研究从进入时间上要比西方国家晚一些,目前仍处于以学习西方国家研究结果的基础研究和初步研究的初级阶段,在这方面的法律

     法规和反应机制尚未完善。2003 年“非典”的大规模传播揭示了我国在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急管理方面的不足,其中医院方面缺乏日常应急规划和训练有素的专业救援人员,应对突发事件从意识形态、组织应对人力、物力、财力准备不足。自此我国开始把重点放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建设。目前,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院应对能力的现状。有学者从信息监控和沟通、危机预案、培训和预案演练、医务人员的结构和数量、病房设施等领域开展研究。

      (2)我国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研究。就目前的研究来看,专门做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院的应急能力的研究的相对较少。

      (3)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能力提升研究。有学者在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的影响要素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来寻找提高医院应对此类事件的能力的有效途径,并做出一些归纳,比如需要规范危机应对机制、加强应急意识、建立危机预案、强化培训和预案演练,保证后勤支援等。

      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现出越来越频繁的发展趋势,我们通过医院在预防此类事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理论基础,同时也积累了大量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前前后后也制定了不少与此相关的法律法规,如近年来陆续出台的《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尽管我国在此方面有所进展,可是因为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基础比较薄弱,进入时间也相对晚,故在多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就当前来说,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还没有完全规范,缺乏危机处理的制度化,有着较强的随意性。此类研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院的应对模式的理解不够,反而更偏向于对国内和国际的典型案例的研究,提供的方法可操作性不强。因此很难就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提供有实效的策略以形成应急管理体系。

      总之,面对当前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形势,我们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也才是刚刚起步,还有许多研究探索空间。

     2 医院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论述

     2.1 医院应急管理体系现状 随着人们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识不断提高,以及国家加大对应急建设的高度重视,作为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医疗救援的主要场所的医院,其应急能力的建设也越来越被关注,在医疗救援水平上大幅提高。然而,由于国家应急管理方面的工作起步较晚,虽然较之前各方面都有明显进步,但是医院作为应急体系中的一个环节,在其建设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

     (1)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过程中由于其具有突然暴发的特性,那么危机意识的强弱往往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尤其是对医务工作者来说是否具有危机意识这一点至关重要。然而,医院对医务人员救援的培训重点多在诊疗护理服务方面,而应急反应则限于理论灌输,缺乏实际执行指导。因此,经常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医院及医护人员对危机的认识不到位,造成后续防控措施的滞后。

     (2)目前,各医院一般都制定有应急预案,但大多是简单套用了国家、省、市级卫生部门的预案模式,缺乏临床经验与当地实际情况的针对性措施,仅仅作为形式上的存在。更逞论按照应急预案进行的演练、落实和总结。这时,一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爆发,医院及医务工作者无法有章可循的开展规范、有序的应急处理。

     (3)我们国家在医疗人才队伍培养上的力度一直很大,医学类高校林立,大多数医院也有自己的各级人才培养措施,从全国总体状况来说,医院在临床和科研上的人员数量和技术水平都不低。目前,医院存在的问题是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知识掌握不够,比如对危机时的疾病检测技术和检测流程知晓率不高,或是对相关的法律法规缺乏了解等等,造成了医院医疗技术不低但应急水平不高的现状。

     (4)从目前医院的运行模式来看,各级医院购置医疗设施设备时,多是围绕多发病、常见病等一般性疾病的患者需求而储备的,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危机时所需要的用于应急救援时的疏散、隔离、检测、防护等物资往往因为日常使用率低所以装备不全或是更换不及时,造成危机突发时资源短缺。还有一类是,医院的资源的备置不均衡,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爆发的短期内向其他医院调配时运输不及时,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危机时防控工作的效率。

      此外,医院在与平行部门、上级部门和面对公众时,也存在着沟通渠道、信

     息公开、信息通报等方面的问题。

     2.2 医院应急管理体系应对“新冠肺炎”爆发的启示 从近两年的 H7N9 禽流感和西非埃博拉疫情救援,到新冠肺炎爆发,从应急反应、应对手段等方面可以看出我国医院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成长,然而其缺陷也十分集中并突出。

     (1)安全防卫: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尤其是是在地方医院,这一问题非常突出与作用。大多数医院面临的普遍问题是缺乏危机意识,某些医院的工作人员甚至不清楚安全防卫的涵义 (2)人员素...

    推荐访问:医院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应急 管理工作 医院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