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铭公文网 - www.sddayugaoke.com 2024年05月09日 22:34 星期四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insar监测中标10篇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2-09-15 17:30:06

    insar监测中标10篇insar监测中标 西南公路60℃的水中浸泡48h,另一组放入60℃的烘箱中空3结论气养生48h,然后将两组试件放入25℃的水浴中,分别测试浸水后的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insar监测中标10篇,供大家参考。

    insar监测中标10篇

    篇一:insar监测中标

    公路60℃的水中浸泡48h,另一组放入60℃的烘箱中空3结论气养生48h,然后将两组试件放入25℃的水浴中,分别测试浸水后的马歇尔稳定度MS ,和未浸水马0(1)4种溶剂型冷补料的级配均采用LB-10级歇尔稳定度MS ,二者的比值即为残留稳定度P。1配,成型马歇尔空隙率较大,在7.2%以上。初始强4种冷补料的残留稳定度测试结果见表4。在1.71kN~2.61kN之间,强度低且强度随时间的增长十分缓慢,稀释剂挥发慢。(2)在60℃高温和荷载耦合作用下,4种冷补料中仅冷补料A测得了动稳定度,动稳定度仅为324次/mm,其他3种冷补料车辙变形均在快速增长阶段,没有稳定阶段;冷补料C在110℃的温度环境下养生 2d后,才测得动稳定度,动稳定度仅为可以看出,4种冷补料的残留稳定度都较低,193次/mm。残留稳定度试验结果满足不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3)经养生后,3种冷补料在-10℃低温弯曲技术规范》( JTGF40-2004)中残留稳定度大于试验时,在极小的弯拉应变下就发生了破坏,弯拉75%(干旱区)最低标准的要求,更满足不了四川破坏应变仅有22.9με~42.1 。地区不低于80%(普通沥青混合料)的要求。(4)4种冷补料的浸水残留稳定度在63.7%~ 2.4.2水煮法试验73.1%之间,与热拌沥青混合料达到75%以上的要采用冷补料C和D进行了混合料水煮法试验,求差距较大。水煮后沥青膜剥落严重,粘附性等级分析了冷补料胶结料与集料之间的粘附能力。将盛仅为1级,胶结料与沥青粘附性差,应用后易发生有纯净水的烧杯加热只水保持微沸状态。将冷补料水损害。浸入水中,保持3min后取出。烧杯状态和冷补料集参 考 文 献料裹覆情况如图6所示。[1]

     陈士轩,孙术学,李红.沥青路面坑槽病害冷补材料研究综述[J].公路交可以看出,在水煮后,烧杯内的水上浮起了大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6(7):3-4.量的冷补料的胶结料,且取出来的集料表面产生了[2]

     李峰,黄颂昌,徐剑,等.冷补沥青混合料性能评价及技术要求 [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10):1463-1467.大面积的剥落。依据《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3]

     毛传义.冷补沥青混合料结构组成和材料特性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 试验规程》(JTGE20-2011)沥青与集料粘附性试2010(5):160-170.验中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等级规定,集料表面沥青 [4]

     裴飞鹏,田春玲,董元帅.溶剂型冷补料路用性能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6(7):72-73.膜的状态满足“沥青膜完全被水所移动,集料基本[5]

     张争奇,许铖,成高立,等.溶剂型冷补沥青液研制及其沥青混合料路用裸露,沥青全浮于水面上”,粘附性等级仅为 1性能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6,13(9):1728-1735.[6]

     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级,粘附性非常差。[7]

     JTG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S].[8]

     JT/T972-2015,沥青路面坑槽冷补成品料[S].με表4浸水残留稳定度冷补料 MS /kN0MS /kN1P/%A 4.92 3.51 71.3B 4.37 2.86 65.4C 3.78 2.41 63.7D 5.36 3.92 73.1(b)冷补料D水煮情况图6冷补料C和D的水煮试验(a)冷补料C水煮情况 标物体和雷达之间的距离。卫星沿重复轨道对地面0 引 言区域进行观测,两次观测就形成了两条雷达视线,如图1所示,得到两个地面至传感器的几何距离,合成孔径雷达干涉(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ter 对应两个雷达波程,因而两次观测之间的干涉结果ferometry,InSAR)是正在发展中的极具潜力的微就能够反映波程差的变化情况,从而反映地面形态波遥感技术。合成孔径雷达通过发射雷达波照射目发生的变化,体现地表形变。标体,接收反射信号,得到被观测物体的信息,是InSAR技术广泛应用于城市、重要建筑物、地一种主动观测技术。质灾害等方面的监测,可提供目标监测对象的形变趋势信息。近年来,许强等提出基于天地空一体化的地质灾害识别手段,基于光学遥感、InSAR(合成孔径雷达干涉)和LiDAR(激光雷达)多源遥感手段所获取“三形”信息,进行灾害体的识别技术[1]方案 ,其中InSAR技术是作为“形势”判断的重要依据。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已经将InSAR形变监测技术成熟应用于公路勘察设计生产实践,如李升甫等使用多源遥感技术针对溪洛渡水电站一处影响公路安全的变形体进行了监测,其中使用InSAR技术获取了变形体的历史变形情况及变形范围,为线路方案调整提供了数据支持[2] ;李勇等使用InSAR技术对西部山区某高速病害一副雷达影像数据包含两部分的信息,一个是 路段进行了回测,查明了山体变形范围和时间,为强度信息,雷达信号反射强的地方会更明亮、弱的 原因分析提供了数据支撑,验证了InSAR技术的有[2]地方会更暗;另一个信息是相位信息,反映的是目效性 。2020年第3期 西南公路InSAR形变监测技术及其在公路方面的应用浅析孙 晓 鹏(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41)【摘 要】分类、用途、常见数据源方面进行介绍,并结合公路实际项目案例,对其在公路规划勘察与基础设施监测方面的应用进行浅要分析,可见InSAR技术可获取公路基础设施、周边环境对象的历史形变趋势情况,从而为其稳定性的判定并采取对应措施提供数据支持。【关键词】InSAR;地质灾害【中图分类号】U412.2

      【文献标识码】InSAR技术作为一种遥感手段能够快速大范围的获取地面微小形变信息,本文从 InSAR技术A【收稿日期】2020-10-13【作者简介】孙晓鹏(1986-),男,甘肃白银市人,工程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遥感、地理信息研发工作。图1 InSAR示意图40 41

     西南公路 孙晓鹏:InSAR形变监测技术及其在公路方面的应用浅析天线系统,获取三维地形信息。当前可用的常见卫1 InSAR技术分类及应用范围星数据源见表2。1.1 DInSAR技术分类1.1.1 DInSAR技术DInSAR技术又称为差分雷达干涉,其使用同一地区两期雷达影像进行干涉,获取形变信息。由于两期影像所包含的信息不够多,无法有效的去除各类噪声相位,因此得到的地表形变信息会不够精目前,川内主要区域,Sentinel(哨兵卫星)能确,一般可以达到厘米级的精度。做到15天重访频率的数据积累,并且较商业数据,1.1.2 时间序列InSAR技术其存档数据更为丰富,部分区域数据积累从2014年相比DInSAR技术而言,时间序列InSAR利用开始至今,能做到数百期的数据积累,并且可免费多期影像去除干扰信息,能够极大提高形变监测的获取,商业数据在主要城市区域有较好的数据积精度,当前应用范围较广的两种时间序列InSAR技累,其他区域数据存档不够丰富。术为SBAS-InSAR及PS-InSAR技术。其中SBAS-InSAR技术,使用多期影像两两组3 InSAR技术的优缺点合形成干涉对,选取干涉质量高的干涉对,去除干InSAR技术能够大范围获取地表形变信息,例涉质量差的干涉对,通过多期的干涉,能够发现观如,基于高分辨率雷达卫星(如 3米分辨率的测时间内的各类噪声相位的规律,从而进行去除。COSMO卫星),在城区能获取的观测点密度达到而PS-InSAR技术在多期影像中寻找所谓的“永久散10万个/平方公里,这是传统水准测量等手段无法实 射体点”,也就是在雷达影像上表现为长期变化较现的,同时, InSAR技术可实现高时间频率的观 小的点,如各类构筑物,裸漏岩石等固定物体,对这些物体进行连续的观测,对永久散射体能够得到 测。此外,InSAR技术作为一种遥感技术,能够获非常高的形变监测精度。

     取高位远程,传统地面测量不易到达区域的形变信1.2 InSAR技术应用范围 息。但InSAR技术受各类客观条件的制约,也有一些局限。

     InSAR技术各有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如表1。3.1 受地形的影响由于雷达波沿直线传播,因此雷达观测受地形影响大,如果出现山体、楼宇遮挡,就只能获取雷达照射面的形变信息,目标的背面就无法观测,这样如果想要进行全方位的观测,就需要结合升轨、降轨卫星,甚至是多传感器联合观测,这进一步提升了观测难度和成本。3.2 观测对象属性的影响2 常见卫星雷达传感器分析InSAR技术受地面后向散射条件的影响较大,雷达系统根据传感器配置的不同可分为,双天 尤其受植被、地面水体的影响大,例如地面植被发[4]生较大变化,或者地面积水(导致后向散射变为镜 线干涉系统;单天线重复轨道干涉系统 。卫星属面反射)会造成失相干,而无法进行干涉测量。

     于单天线重复轨道干涉系统,由于卫星轨道稳定,3.3 观测对象形变类型的影响 可进行地表形变的监测。而对于机载雷达传感器,雷达干涉测量善于观测缓慢、线性的形变。例 由于不可能保证飞机不同时间的两次飞行轨迹完全如,蠕动型的滑坡(滑坡在前期缓慢移动,然后形 重合,故而无法获得形变信息,一般可通过机载双表1 各InSAR技术应用范围技术 适用范围 优点 缺点DInSAR突发事件前后形变监测所需影像少精度不高,厘米级的精度SBAS-InSAR采空区等区域性形变监测精度高所需影像多,至少需要积累12期影像;可能会将地表剥蚀引起的厚度变化记入形变量 PS-InSAR城市、建筑物等形变监测精度高所需影像多,至少需要积累20期影像 表2 常见星载SAR系统SAR系统 ALOS-PALSAR TerraSAR Cosmos Sentinel从属 日本 德国 意大利 欧空局波长(cm) L(23.5) X(3.1) X(3.1) C(5.6)收费模式 商业 商业 商业 免费分辨率 3m 3m 3m 5×20m变量逐渐增大,发生滑坡),但是对于突然的崩 的沉降,可能是造成桥面错台的诱因,ASC02形变塌,适用性较差。总体而言,InSAR技术对于雷达 速率较小,而ASC03点位近年来一直处于均匀沉降波反射稳定的物体,例如道路、桥梁、大坝、城市 过程中,可见采空区引起的变形范围逐年增大,已建筑等能够得到良好的监测效果;在地质灾害监测 从ASC03位置扩展至桥体附近。方面,适用于缓慢变形、反射条件稳定的地质灾害体的监测,在大区域分布地质灾害、不易通达地质灾害监测方面具有优势。3.4 受天气、云层干扰的影响若只利用强度信息进行地物成像而言,天气、云层的干扰对成像影响较小,但是对于精确到毫米级,利用相位信息进行观测的InSAR技术而言,天气和云层的影响是不能忽略不计的。尤其对于四川山区,由于其天气多变,地形复杂,会给InSAR监测带来较多干扰。使用 InSAR技术想要得到的是地表形变的相位,从而进一步得到形变量大小的信息。可是在实际的观测得到的相位中,包含了形变相位、地形相位、大气相位、轨道误差相位、噪声相位等干扰信息,如果想要得到精确的结果,就需要想办法去除这些无关的相位。一般地形相位可以通过DEM进行如图3为沿江高速一处变形体,通过InSAR技较好的去除,轨道误差可以通过精细的轨道参数、术可获取其近年来的形变趋势,确定变形体的空间人工判别等方式去除,棘手的是大气相位,在大气分布范围,通过监测还发现此处变形体的形变量和复杂、云层较厚的区域,如果没有辅助的垂直大气溪洛渡水电站水位涨落有明显对应关系,稳定性较模型,就只能通过影像本身所包含的信息及其他经差,为此优化路线方案为绕避该变形影响区域。验模型进行大气相位的去除。4 应用方向InSAR技术在公路规划勘察与基础设施监测中,主要可以从三个方向进行应用:监测威胁公路及基础设施的滑坡、地陷等地质灾害;对已发生的事件原因的分析与评估;监测公路及重要基础设施本身的形变。4.1 不良地质体识别与评估使用历史存档卫星雷达数据,对公路走廊特定4.2 事件原因分析与评估 区域或带宽范围进行地表形变观测,获取区域内历InSAR技术使用历史存档数据,具有“向后 史地表形变信息,排除形变快速变化区域,为地质看”的能力,可观察历史形变规律,从而为单次事 风险评价提供参考数据。如图2为乐山犍为县境内件发生原因和影响范围提供数据支持。如汶马高速 仁沐新高速陈桥坝大桥周边形变情况,受地下采空一工点路中墙顶与路面出现错台,使用InSAR技术 区影响,桥体北侧(ASC01点,距离桥头约72m)进行监测,结果如图 4所示,从监测数据结果可 平均沉降速率较小,但自2019年8月起出现了较大(a)图2 陈桥坝大桥形变监测(b)图3 沿江高速一变形体监测结果42 43

     西南公路 孙晓鹏:InSAR形变监测技术及其在公路方面的应用浅析天线系统,获取三维地形信息。当前可用的常见卫1 InSAR技术分类及应用范围星数据源见表2。1.1 DInSAR技术分类1.1.1 DInSAR技术DInSAR技术又称为差分雷达干涉,其使用同一地区两期雷达影像进行干涉,获取形变信息。由于两期影像所包含的信息不够多,无法有效的去除各类噪声相位,因此得到的地表形变信息会不够精目前,川内主要区域,Sentinel(哨兵卫星)能确,一般可以达到厘米级的精度。做到15天重访频率的数据积累,并且较商业数据,1.1.2 时间序列InSAR技术其存档数据更为丰富,部分区域数据积累从2014年相比DInSAR技术而言,时间序列InSAR利用开始至今,能做到数百期的数据积累,并且可免费多期影像去除干扰信息,能够极大提高形变监测的获取,商业数据在主要城市区域有较好的数据积精度,当前应用范围较广的两种时间序列InSAR技累,其他区域数据存档不够丰富。术为SBAS-InSAR及PS-InSAR技术。其中SBAS-InSAR技术,使用多期影像两两组3 InSAR技术的优缺点合形成干涉对,选取干涉质量高的干涉对,去除干InSAR技术能够大范围获取地表形变信息,例涉质量差的干涉对,通过多期的干涉,能够发现观如,基于高分辨率雷达卫星(如 3米分辨率的测时间内的各类噪声相位的规律,从而进行去除。COSMO卫星),在城区能获取的观测点密度达到而PS-InSAR技术在多期影像中寻找所谓的“永久散10万个/平方公里,这是传统水准测量等手段无法实 射体点”,也就是在雷达影像上表现为长期变化较...

    篇二:insar监测中标

    31 卷ꎬ第 2 期 国  土  资  源  遥  感 Vol. 31ꎬNo. 2 2019 年 6 月 REMOTE SENSING FOR LAND & RESOURCES Jun. ꎬ2019 doi: 10. 6046/ gtzyyg. 2019. 02. 27引用格式: 朱茂ꎬ沈体雁ꎬ黄松ꎬ等. InSAR 技术地铁沿线建筑物形变监测[J]. 国土资源遥感ꎬ2019ꎬ31(2):196 -203. (Zhu MꎬShen T YꎬHuang Sꎬet al.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InSAR technology to th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of buildings along the subway[J]. Remote Sensing for Land and Resourcesꎬ2019ꎬ31(2):196 -203. )InSAR 技术地铁沿线建筑物形变监测朱 茂 1 ꎬ 沈体雁 1 ꎬ 黄 松 2 ꎬ 白书建 3 ꎬ 葛春青 3 ꎬ 胡 琼 3(1.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ꎬ北京  100871ꎻ 2. 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ꎬ深圳  518048ꎻ 3. 北京东方至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ꎬ北京  100081)摘要: 作为一种缓变的地质灾害ꎬ地面沉降会对建筑物的安全状况产生严重影响ꎮ 尤其是地铁施工给周边目标引入的沉降风险ꎬ已经成为政府管理部门和社会热点关注问题之一ꎮ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 ̄thetic aperture RadarꎬInSAR)技术能全天时、全天候、大范围获取地表高精度形变信息ꎬ为受地面沉降影响后城市建筑物的风险评估提供技术支持ꎮ 以深圳市某地铁站周边建筑群为研究对象ꎬ利用 PSP - InSAR 技术ꎬ获取了深圳市2013 年 9 月—2016 年 9 月的形变数据ꎮ 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ꎬ首先结合地铁站施工方案、地质资料和建筑物自身属性ꎬ对不同时间段建筑物的形变趋势变化及其对建筑物的影响开展了相应研究ꎻ 然后ꎬ选取研究区域内某栋建筑物为研究对象ꎬ分析了不同部位 PS 点的差异形变和倾斜量ꎬ并结合相应标准ꎬ初步评估了该栋建筑物受沉降灾害影响的风险ꎻ 最后ꎬ通过与水准数据对比ꎬ验证了 InSAR 形变测量结果的精度ꎮ 实地调研也在形变量较大的建筑物上发现了相应危险征兆ꎮ 实际案例分析证实了 InSAR 技术有能力在未来城市建筑物风险评估及综合治理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ꎮ关键词: 地面沉降监测ꎻ 建筑物形变分析ꎻ InSAR 技术ꎻ 地铁施工监测中图法分类号: TP 7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 -070X(2019)02 -0196 -08收稿日期: 2018 -02 -07ꎻ 修订日期: 2018 -05 -04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双边匹配理论的企业区位配置模型与区位市场设计”(编号: 71473008)资助ꎮ第一作者: 朱 茂(1988 - )ꎬ男ꎬ博士ꎬ主要从事 InSAR 技术应用方面的研究ꎮ Email: zhumaowork@126. comꎮ通信作者: 沈体雁(1971 - )ꎬ男ꎬ教授ꎬ主要从事风险评估方面的研究ꎮ Email: tyshen@ pku. edu. cnꎮ0  引言地面沉降是地铁隧道施工给周围环境带来的一个重大问题ꎬ可能导致管道破裂ꎬ建筑物和桥梁倒塌等灾难事件发生ꎬ故而备受关注ꎮ 它具体表现在 3个方面: ①对建筑物基础的影响ꎻ ②地基的承载能力减弱ꎻ ③对房屋上部结构的伤害与影响ꎮ 因此ꎬ为了降低地面沉降的影响ꎬ在地铁建设全生命周期内ꎬ对沿线周边建筑物开展形变监测至关重要 [1] ꎮ相比于传统的接触式测量技术(水准仪测量和GPS 测量等)ꎬ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 ̄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ꎬInSAR)技术属于非接触测量范畴ꎬ具有其他技术所不具备的优势 [2 -6] ꎮ 星载 InSAR 技术不受光照和天气条件的限制ꎬ能全天时、全天候获取地表信息ꎮ InSAR 技术的引入使得人们能在大空间范围内ꎬ针对每栋单体建筑物的形变监测成为可能 [7 -12] ꎮ 在传统的 InSAR 大数据分析过程中ꎬ主要依据整个监测时间段内的平均形变速率来评估目标形变ꎮ 但是ꎬ考虑到地铁施工分不同阶段ꎬ其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会随施工过程在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发生动态变化ꎬ仅仅依据平均形变速率来分析空间目标形变可能会损失较多信息ꎮ本文将以 COSMO - SkyMed 数据为输入ꎬ利用PSP - InSAR 技术获取了深圳全市 2013 年 9 月—2016 年 9 月的形变数据库 [13 -14] ꎮ 在针对深圳地铁9 号线某地铁站周边的形变分析过程中ꎬ首先结合地铁站施工方案ꎬ针对不同的时间区间ꎬ在空间维度与时间维度重点分析了地铁站周边建筑物形变演化规律的动态变化ꎻ 然后ꎬ选取研究区域内一栋建筑物为研究对象ꎬ计算其不同部位 PS 点的差异沉降和倾斜量ꎬ并结合相应的标准ꎬ初步评估了该栋建筑物的风险ꎻ 最后ꎬ将 InSAR 数据与水准数据进行对比ꎬ分析 InSAR 形变测量结果的精度ꎮ1  PSP - InSAR 技术原理图 1 显示了 InSAR 形变测量技术的几何模型ꎮ

     第 2 期 朱 茂ꎬ等:  InSAR 技术地铁沿线建筑物形变监测M 和 S 分别为形变发生前后 SAR 卫星的位置ꎮ 一般情况下ꎬ2 颗卫星不完全重轨ꎬ存在空间基线 Bꎮ在形变发生前ꎬ目标点位于位置 A ꎬ形变发生后ꎬ目标点移动到位置 A′ ꎮ图 1  InSAR 形变测量技术的几何模型Fig. 1  Geometric model of InSAR    当从干涉相位中剔除模拟的地形相位后ꎬ目标点在视线(line of sightꎬ LOS)方向的形变量 Δr 与形变相位 φ def 的关系可以表示为φ def = -4πλΔr ꎬ (1)式中 λ 表示雷达信号的波长ꎮ InSAR 技术的形变测量精度与雷达波长相关ꎮ在传统 InSAR 技术的基础上ꎬFerretti 等 [15 -16]提出了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ersis ̄tent scatterer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ꎬPS InSAR)方法ꎮ PS InSAR 方法首先在 SAR 图像中选出那些在长时间范围内能保持高相关性的目标点ꎬ并定义为 PS 点ꎻ 然后ꎬ依据相位和形变量的转换关系ꎬ获取 PS 点处的形变信息ꎮ 同时ꎬ对由外部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ꎬDEM)不精确引入的误差相位项 Δφ topo 进行估计ꎬ进而获取外部DEM 的误差信息ꎮ永久散射体对(persistent scatterer pairꎬPSP)方法是传统 PS InSAR 算法的进一步升级ꎬ其核心思想是定义和分析 PS 点对ꎮ PS 点对的联合分析能够降低空间相关性误差(如大气相位误差)对形变反演结果的影响ꎮ 因此ꎬ这种方法也能够克服传统 PSInSAR 算 法 的 限 制ꎬ 并 且 获 取 密 度 更 高 的 PS点对 [13 -14] ꎮPSP 算法的核心步骤是迭代建立 PSP 网格ꎬ并估计 PS 点对之间的相对形变速率和相对高程差ꎮ 由于形成 PS 点对的2 个 PS 点距离较近ꎬ在干涉相位中的大气相位项 Δφ atmo 和轨道误差相位项 Δφ track 基本相同ꎬ那么这2 个 PS 点的干涉相位差可以建模为δφ aꎬi =4πλT i δv a +B i δh arsinθæèçöø÷ + ε aꎬiꎬ (2)式中: T i 表示第 i 幅 SAR 图像相对于参考 SAR 图像的时间ꎻ δv a 表示第 a 个 PS 点对中2 个 PS 点的相对形变速率ꎻ B i 表示第 i 幅干涉图的有效基线ꎻ δh a 表示第 a 个 PS 点对中 2 个 PS 点的相对高程差ꎻ r 表示目标点的斜距ꎻ θ 表示下视角ꎻ ε aꎬi 表示噪声和未建模的误差ꎮ 一般来说ꎬ如果 ε aꎬi 较小ꎬ那么这个像素点对就可以被认为是 PS 点对ꎬ并称之为 PSPꎮ为了从数学模型上判断 PSPꎬ可以先定义第 a个 PSP 的时间相关系数ꎬ即γ a = maxδv a ꎬδh a∑iω aꎬi exp(jε aꎬi )= maxδv a ꎬδh a∑iω aꎬi exp j δφ aꎬi -4πλT i δv a +B i δh arsinθæèçöø÷[ ] { } ꎬ (3)式中: ω aꎬi 表示第 a 个像素点在第 i 幅干涉图像中所对应的权重值ꎬ简单情况下可全设置为 1ꎻ j 表示虚数符号ꎮ 在处理过程中ꎬ先对未知参数 δv a 和 δh a 进行最佳估计ꎬ然后计算 γ a ꎮ 同时ꎬ设定时间相关系数阈值 γ Threshold ꎬ当 γ a > γ Threshold 时ꎬ这个像素点对可以被判定为 PS 点对ꎮ2  研究区地铁建设概况及数据源深圳市是中国大陆地区第五个拥有地铁系统的城市ꎮ 截至 2017 年 1 月 1 日ꎬ深圳地铁共有 8 条线路、199 座车站、运营线路总长 285 kmꎬ居全国第四ꎮ根据深圳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6—2030)规划方案ꎬ深圳市共规划城市轨道线路 32 条ꎬ总规模约1 142 km(含弹性发展线路约 53 km)ꎬ由市域快线和普速线路 2 个层次构成ꎮ 其中ꎬ市域快线 8 条ꎬ总规模约 412 kmꎬ普速线路 24 条ꎬ总规模约 730 kmꎮ高速密集的地铁施工势必会对沿线周边建筑物造成安全隐患ꎮ为了对研究区开展形变监测ꎬ基于意大利 COS ̄MO - SkyMed 系统获取的深圳西部 51 景 3 m 空间分辨率条带模式下的 SAR 干涉图像序列ꎬ本文利用PSP - InSAR 技术 [13 -14] ꎬ获取了 2013 年 9 月—2016年 9 月 3 a 内研究区所有 PS 点的三维位置信息ꎬ形变速率信息和形变历史信息ꎮ 一般来说ꎬCOSMO -SkyMed 系统每次观测的覆盖范围可达上千 km 2 ꎮ空间分辨率最高可以达到 1 mꎬ形变测量精度可达mm 量级 [7] ꎮ 同时ꎬ由于该星座系统包含 4 颗同轨运行的 SAR 卫星ꎬ形变测量的时间分辨率最高可达16 d 重访4 次 [17] ꎮ 因此ꎬ基于该系统的 InSAR 数据

    推荐访问:insar监测中标 中标 监测 insar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