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铭公文网 - www.sddayugaoke.com 2024年05月22日 10:50 星期三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分数除法混合运算课后反思5篇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2-09-14 20:25:04

    分数除法混合运算课后反思5篇分数除法混合运算课后反思 五分数除法第一节::分数除法(一) 《分数除法(一)》是学生初次接触分数除法,本节课是学生今后学习分数除法的基础,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数除法混合运算课后反思5篇,供大家参考。

    分数除法混合运算课后反思5篇

    篇一:分数除法混合运算课后反思

    分数除法 第一节: : 分数除法(一)

     《分数除法(一)》是学生初次接触分数除法,本节课是学生今后学习分数除法的基础,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以及对算法的探索就显得格外重要。本节课我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一、复习引入,引导学生运算之间的联系。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通过口算和作图的复习,既让学生对旧知的巩固,也对探究新知做好了知识储备。

     二、让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探索数学。数学课不应只让学生单纯地模仿和记忆,应让学生在具体地操作、观察、实践中得出结论。因此,课堂上我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探索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充分地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把知识单纯的传授给学生,做到既重结果,又重过程。

     三、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应用数学。学数学的目的就是用数学。在新课结束后,我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应用了所学知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寓于生活。

     第二节:

     分数除法(二)

     一、问题展示:

     在分数除法这一单元中,主要展示的是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分数这三种类型的计算方法,其中,在分数除以整数

     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接受得比较快,学习效果也很好,但是在教学整数除以分数后,通过学生的练习反馈,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出错比较多,主要表现在一下几方面:1.在除号与除数的同步变化中,学生忘记将除号变成乘号。2.在除数变成其倒数的时候,学生误将被除数也变成了倒数。3.计算时约分的没有及时约分,导致答案不准确。

     二、原因分析为什么会形成这些错误现象,通过对比分析,可能有一下原因:

     1.教学方法上:例题讲解分量不够;教学语速较快;学困生板演机会不够多;讲得多、板书方面写得少。

     2.学生学法上:受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影响,形成了思维定势,以为每次都是分数要变成倒数,整数不变,从而导致同步变化出现错误;其次,学生听课过程中不善于抓重点,在分数除法中,被除数是不能变的,同步变化指的是除号和除数的变化;最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也直接影响了本科的教学效果。

     三、解决办法 1.增加学生板演的机会。

     2.课堂上,对于关键性的词语,要求学生齐读,用以加深印象。

     3.辅差工作要求学生以同位为单位,进行个别辅导。

     第 三 节:

     分数除法(三)

     《分数除法(三)》是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分数应用题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如何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呢?让学生理解题

     中的数量关系是解决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教学中,让学生发现问题,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本课重点是要让学生学会用方程的方法解决有关的分数问题,体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借助线段图的直观功能,引导孩子们理清解题思路,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探究的平台,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究解题方法,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探究不同的解题方法。使学生经历独立探究、小组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对“分数除法问题”的算法有初步的感悟,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有清晰的理解,为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篇二:分数除法混合运算课后反思

    数四则混合运算回顾整理》

     教学目标:

     1.根据整个单元内的知识点进行初步整理,并在初步整理的基础上再次进行优化整理。

     2.掌握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并能够利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习惯和方法,养成探究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利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并能够利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前整理复习提纲、小组合作学习单、练习单、课件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课型:复习课 思路设计:本节课我设计了三步走。第一步:在学生课前整理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分析整理出来的知识点罗列出来比较乱,引领他们进一步归类整理知识,在小组合作中优化整理知识。第二步:通过板书,帮助学生将知识进行分类对比,在脑海中构建知识网络。并通过回顾题型加深学生的解题思路,进一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第三步:将练习题与生活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这一单元的知识点。

     教学过程:

     课前:

     同学们,我们在课本哪个单元见过这些地方?对,这些都是我国世界遗产的一部分。那你还知道我国的哪些地方也属于世界遗产吗?看,我们山东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也是享誉中外的世界文化遗产。这一单元我们不仅了解了我们中国的世界遗产,还学习了解决分数问题和混合运算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整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一单元。(板书课题)

     准备好了吗?上课

     一、初步汇报,小组优化 1.学生汇报提纲 师: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按照复习提纲进行了自主整理,我们先来说一说你们都采用了哪些方法进行整理的? 生:大括号(我看看你的方法),表格法(也不错,再有没有不同的方法?)树形图。

     师:你看我们有的用表格法、有的用大括号、有的用树形图将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整理。这是谁整理的?你愿意将你整理的内容跟大家汇报一下吗?(愿意)(倾听也是分享收获的好方法,仔细倾听你就会有所收获)你的声音真响亮,并且你把自己整理的内容汇报的也这么清楚。有没有知识点的遗漏或需要补充的地方?(补充:运算顺序

     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把知识整理的这么完整)

     师:老师觉得你们真了不起,你看厚厚的 13 页书的内容在这一张纸上就清楚明了的表示出来,知道吗,这就是数学的一种简洁的美。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份整理提纲,都是把知识按照一个窗一个窗一个窗的来罗列的,这样整理复习提纲你们看起来感觉怎么样?想不想把这些知识整理的更清楚一些?刚刚我们反复的提到一个词“单位‘1’”,我们能不能根据单位“1”的情况再将我们整理的知识归归类,让它们更加系统,更加简洁明了呢?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初步整理,学生汇报时发现,都是对这一单元的知识点进行了罗列,看起来比较乱,不够清晰,所以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单位“1 1 ”的情况,在原有整理的基础上进行再次优化整理,让学生对这一单元的知识点更加清晰明了,并给学生创造一个小组合作学习的空间。】

     2、小组合作整理 师:老师要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每个小组,请看合作要求:

     1.根据单位“1”分成已知和未知两种情况,并借助线段图归类整理知识点,并写出计算的方法。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小组内合作整理出一份最满意的作业。

     3.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整理的又快又好。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内交流、探究、讨论、最后利用集体的智慧,优化整理出这一单元系统的知识点。】

     二、展示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智慧跟大家分享一下?(会听就是会学的表现,你看有的小组已经做好了倾听的准备)汇报的同学也要声音洪亮。

     生:我们组用

     方法进行再次整理的。根据学生的汇报书。

     师:在内容的整理上有没有不同意见或还有其他补充?他们小组在交流的时候你还关注到了什么?给他们一个合理的评价吧。(上台交流的同学不但分工明确,而且讲解清楚明了,台下的同学不但会听,还能提出不同意见进行合理补充,给你们点个大大的赞!)

     师:老师相信同学们肯定还有用大括号、树形图进行整理的。只要整理的内容清楚完整,什么方法都是好方法。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力量,让学生在原有整理的基础进一步精炼出这一单元的知识点。通过汇报交流,补充评价,使整理的知识更完善,更系统。更锻炼了小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倾听与评价习惯的养成。】

     三、梳理总结:

     1.梳理版书 师:刚才我们再一次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要点再一次进行了归类优化整理。其实,解决所有的分数问题无外乎这两种情况:单位“1”已知和单位“1”未知。当单位“1”已知时,我们又分为两种情况: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指着线段图说)当单位“1”未知时,我们也分为两种情况: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指着线段图说)。最让老师高兴的是,同学们在整理这一单元知识的时候,能够借助线段图来帮助自己归类整理知识。从线段图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单位“1”已知时,不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还是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我们都要用乘法计算;当单位“1”未知时,

     无论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还是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我们都要用方程来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对板书的整体梳理,让学生对知识有了明确的分类对比,进一步在学生的脑海里构建这一单元的知识网络。】

     2.理清思路:

     师:现在同学们的脑海中是不是对这一单元的知识点更加清晰明了了?回想一下我们解决分数问题,看到题目之后首先要确定好单位“1”(板书)之后,就要根据题意画线段图(板书),从线段图中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板书),最后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式计算,这是单位“1”已知。同样在单位“1”未知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也是按照这个步骤来进行的。

     师:想一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是什么起到了关键作用?(板书:画线段图

     列等量关系式)画线段图和列等量关系式,是我们掌握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和方法。阿尔温.托夫勒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老师相信通过这节课,你们已经掌握了如何解决较复杂的分数问题的方法了,对吗? 【设计意图:在学生的脑海中构建知识网络,系统建立解决问题的思路,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和策略。】

     好了孩子们,这一单元学会了这么多本领,那你愿意用你所学知识来帮助老师解决一些问题吗?真是热心肠!

     四、

     综合应用、整体提高 课前我们了解到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也是我国著名的世界文化

     遗产,去年暑假白老师全家到曲阜参观孔子的故居——孔府。这是这是旅途中的部分信息,仔细观察,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 1、从蓬莱到曲阜的路程大约有 560 千米,我们乘坐大巴到潍坊服务区之后进行了稍事休息,这时已经走了全程的83。已经行了多远?你能解答吗?还有不同的问题吗?距离目的地还有多远?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有困难的可以借助线段图,哪位同学能说一下你们的思路吗? 2、到达景点之后,了解到散客票价为 210 元,比团购价贵52,我就你能帮我们算算团购票价是多少元吗?(先画图,再列出等量关系式再解答)

     3、我们这次出行,门票花了 450 元,比食宿花费少32,路费比食宿的54少 30 元。根据获得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孩子们,你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令人赞服!接下来我们一起去孔府孔庙看一看好吗? 认识他吗?对!这就是孔子!用孔子的两句话送给大家“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设计意图:将解决分数问题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复习课不再枯燥乏味而变得生动有趣。】

     五、回头看 孩子们我们回顾一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过程:---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清整堂课的学习过程,养成回顾知识的

     习惯。】

     学情分析

     给 508 班上课之前,对这个班级进行了初步了解。全班有 45 人,男生 23 人,女生 22 人。男生多,女生少,所以班级氛围比较活泼。通过深入班级接触,发现这个班级的孩子有着很强的上进心和集体荣誉感,班级凝聚力特别强,班干部在班级内的作用特别大,基本代替半个班主任。小组长责任心也特别强,只要分配的任务都能督促组员及时完成。由于男生多,所以上课的自制能力就能弱一点,但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上课特别爱回答问题,所以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这个班级有 13 个合作小组,每个小组班主任都做了合理安排。这个班级有四名后进生,但都分别安排在实力较强的小组内,以便在小组合作中达到兵教兵的效果。由于小组合作时间较长,组员之间交流汇报都比较默契,所以在试课的过程中都非藏顺利。

     效果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通过复习整理使学生经历自己整理知识的过程,掌握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并能够利用其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反思这节课,我觉得对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很满意的,班级内的学生都学会了如何如何整理知识,并且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真正体验到小组合作的价值 在这节课中,学生在课前自主整理的基础上,教师有引导学生更

     系统的整理知识,将这一单元的知识整理的更简洁。于是教师就把这个任务分派到每个小组,在小组内再次根据合作要求进行讨论研究,如何根据单位“1”的情况将知识系统整理。每个学生都有发表看法的机会,通过不断的争论、探讨最后在小组内达成一致,总结出最佳方案,让每个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力量、成功的喜悦。

     2.真正体现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的实效性 数学复习课历来都是枯燥乏味的,教师和孩子大都不爱上复习课。

     这节课我就想尽办法让复习课不再枯燥,于是我就将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让孩子身临其境的到生活中去帮我解决问题,不但拉近了我和上课孩子们的距离,而且也调动了他们积极帮助我解决问题的热情,让一节复习课练习环节在助人为乐的气氛下愉快的完成,既让孩子们掌握了这一单元的重点内容高效的完成率练习任务,而且让孩子体会了掌握学习本领的乐趣。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熟悉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分数的意义和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我们在教学时要注重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习解决稍复杂的有关分数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是分析稍复杂的有关分数问题的数量关系及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重点是分析稍复杂的有关分数问题的数量关系。

     1.本单元要加强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重点练习两三步计算的、简 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这样可以减轻学生负担,保证学生有更多时间来学习解答稍复杂的用分数知识解答的实际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加强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有关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 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教学中,教师容易把方程解法作为过渡到算式解法的一种手段,最后仍以掌握算术解法为主,使学生容易忽视方程解法,这样不仅加重学生学习负担,还削弱了方程的作用。本单元在这方面做了改革,把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作为一种重要的内容进行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体会方程的作用,增强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自觉性。

      3.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运算顺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 与计算有机的结合起来,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4.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数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教学时要特别重视利用线段图进行教学,使学生逐步掌握用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

     1、从蓬莱到曲阜的路程大约有 560 千米,乘车到潍坊已经走了全程的83,距离目的地还有多远呢? 测评练习

      2、散客票价为 210 元/人,比团购价贵52,按照团购价,我们需要花多少钱?

     (先画图再列 等量关系式最后解答)

     3、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设计了三步走。第一步:在学生课前整理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分析整理出来的知识点罗列出来比较乱,引领他们进一步归类整理知识,在小组合作中优化整理知识。第二步:通过板书,帮助学生将知识进行分类对比,在脑海中构建知识网络。并通过回顾题型加深学生的解题思路,进一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第三步:将练习题与生活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这一单元的知识点。

     我觉得复习课不仅要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 门票 450 元

     路费 300 元

      门票和路费共用去总花费的41 门票比食宿花费的 31 少 30 元 其他费用比路费少51 请选择相关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

     要让他们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这节课有三个亮点:一是引领学生进一步优化整理知识,使学生对这一单元的知识点更加清晰。第二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价值,在小组内再次根据合作要求进行讨论研究,如何根据单位“1”的情况将知识系统整理。每个学生都有发表看法的机会,通过不断的争论、探讨最后在小组内达成一致,总结出最佳方案,让每个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力量、成功的喜悦。三第就是设计了贴合生活实际的问题,大大调动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使枯燥乏味的复习课变得有趣味。

     整堂课我感觉非常成功,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领下自主归类整理知识,使自己对这一单元的知识点更明确,在此基础上理清了解题思路。

     小组合作学习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小组长组织能力强,能够调动每个组员参与到学习中去,并且小组内交流都能够认真倾听,汇报自己的交流内容。全班交流时,小组汇报分工明确,汇报声音响亮,能够及时和台下同学互动,及时听取台下同学的补充,台下同学也能够给予恰当的评价。如果再能够提出自己的质疑就更好...

    篇三:分数除法混合运算课后反思

    分数除法 第一节: : 分数除法(一)

     《分数除法(一)》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数除法的第一课,内容涉及到整数除法的意义,以及在计算方法的探究中涉及到分数乘法的意义,因此,本节课一开始先设计了两个分一分,第一次分一分旨在让学生复习除法的意义,第二次分一分旨在让学生复习分数乘法的意义,通过复习,铺垫知识。本节课计算方法的理解比较抽象,先是通过动手操作画一画、涂一涂让学生直观体验并观察总结,通过操作、观察、思考让学生自己发现把 4/7 平均分成 2 份,求每份是多少相当于求 4/7 的 1/2 是多少,让学生明白分数除以一个整数除法的意义,之后又让学生通过对比,提炼法则,将算法定义化。

     实践证明,要有效地进行一节课,提高课堂效率,就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真正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寻找知识、体会知识,这样学生才能切实的掌握知识,从而运用知识解决更多的问题。本节课的设计和教学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探究作用,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自觉发现者。

     第二节:

     分数除法(二)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数除法》中的第二课时的内容。第一节课是已经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分数除法,理解了除数是整数的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了其计算方法,本节课的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学习除数是分数的分数除法计算方法。教材上设计“分饼”的直观情境,引导生探究新知,而分饼

     的情境中只有分数是单位分数的分数除法计算探究,就得到除数是分数的分数除法计算方法,对于除数是一般分数的分数除法并未涉及到,因此在本节教学设计时,我大胆更换的本节教学中情境,用本节教材“练一练”中第一题“有 2 米长的绳子,每()米截取一段,可以截成几段?”为主情境,设计问题串,复习整数除法意义(包含除),理解分数除法意义,通过截取线段图,尝试写出计算过程,数形结合解释计算道理等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除数是分数的分数除法,建构新知。问题设计由易到难,知识学习层层递进,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教师适时点拨,顺利完成了本节教学任务。

     本节课也存在着不少问题:(1)语言表达有时过于啰嗦,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在以后的备课中,我还要多下功夫。(2)教学评价还不够准确到位,注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对学生在探究新知中体现出的好的品质、情感未及时发现并及时评价鼓励。

     第 三 节:

     分数除法(三)

     1.教学例题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重点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提出、讨论,使学生明确求单位“1”的这类型应用题的解题关键是找准量及对应关系,从而正确解题。

     2.教学中应注重创设情境,给学生充分的表达空间,训练学生的思维习惯,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概括,学完新知后应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以及解题的关键所在。在练习题的设计上紧紧围绕新知识并有一定的梯度,较好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篇四:分数除法混合运算课后反思

    数乘除法混合运算 》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四 【教材简析】

     《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属于数与代数部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掌握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计算及其应用,以及分数除法的意义及计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同时为后面学习比和比例、百分数等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信息窗呈现的是布艺兴趣小组给幼儿园做帽子的信息,通过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来学习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问题,是对前面所学分数乘除法知识的综合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微课的学习和已经积累的数学学习经验,学生经历探索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建立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的规律模型,并能正确解答分数连除或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2.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培养独立解决问题,加强对比分析,在思考、讨论、研究中,发展用数学的思维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数学的核心素养。

     3.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与同伴合作、交流,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明确分数乘除混合运

     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分数乘除混合运算,并能应用分数乘除混合运算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导入:(课件呈现)

     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出示情境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可能提出:

     预设 1:共做了多少顶帽子?

      预设 2:送给幼儿园多少顶? 预设 3:

     还剩多少顶? 预设 4:

     送给幼儿园的帽子用去多少米布? 预设 5:

     剩下的帽子用去多少米布?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就研究其中一个问题: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 【 设计意图】本环节围绕“给幼儿园送帽子”这一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提问,既让学生回顾解决分数的实际为题的方法,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又顺利引出新知。

     二、探究方法,分析比较

     (一)解决红点问题 --- 初步感知运算顺序

     1 1. . 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提问:要求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需要哪些相关的信息?(课件呈现)

     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

     谈话:这个问题你们会解答吗? 学生独立尝试解答。

     2. 组内交流,明晰思路

     学生分组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

     3 3 .全班交流,归纳方法

     预设:

     生 1:我是分步解答的:

     6÷52=6×25=15(顶)

     15×32=10(顶)

     生 1:我先求一共制作了多少顶帽子,然后再求 15 顶帽子的32是多少,也就是所求问题---送给幼儿园帽子的数量。

     师:你分析得真清楚。

     生 2:我列的是综合算式:

      6÷52×32

      =6×25×32

     =10(顶)

     师:观察这两种做法你有什么发现? 生:其实这两种做法的思路是一样的,都是先求出一共可以做多少顶帽子,再求出这些帽子的32是多少,也就是送给幼儿园帽子的数量,只是一种是分步计算,一种是综合算式。

     师:你们分析得很正确,除了这种解法,还有其它解法吗? 预设:

     生:6×32 ÷52

      =6×32 ×25 =10(顶)

     生:我是先求 6 米布的32是多少米,再求 4 米里面包含了多少个52米,也就是送给幼儿园帽子的顶数。

     师 :仔细观察这两种思路一样吗? 生:这两种解题思路是不同的,但都是正确的。

     师:同学们说的很对,我们要善于观察,多角度思考问题,不断丰富自己的解题思路。

     (二)

     解决分数乘除混合运算 --- 理解 算理

     1. 学习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课件呈现)

     师:哪个同学能来讲一讲这个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生 1:算式中只有乘除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这道题可以先算除法,再算乘法。

     生 2:这题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根据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把除法转化成乘法后,可同时计算 6×25×32,先约分后计算,这样计算更简单。

     师:看来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和整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完全一样的,只是分数连乘时,可以同时先约分后计算。

     师:通过我们的讨论与交流,相信同学们对分数乘除法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下面我们来做做练习,看同学们是否掌握了,好吗? 2. 练一练:

     15×

     7 8 ÷167

      65÷94÷23 学生独立计算,并板演交流。

     对比:15×

     7 8 ÷167

      15×

     7 8 ÷167

      =15×

     7 8 ×716

     =8105÷167

      =30

      =8105×716

     =30 师:

     对比这两种做法,做得对吗,,有什么不同? 生:这两种方法都正确,第一种方法把除法先转化成乘法,再约分计算;第二种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先算乘法后算除法,第一种方法更简练。

     3. 总结计算方法

     讨论: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应注意什么? 同位交流一下。

     师:谁来说一说,如何计算分数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生 1:计算分数乘除法,要注意把除法转化成乘法,除数变倒数,乘法和因数不能变。

     生 2:在计算时,能约分时先约分后计算。

     生 3:在计算时,有简便计算一定简便计算,最终结果一定化成最简分数。

     生 4:要养成随时检验的习惯。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完整,以后做题就要养成这样得好习惯。

     总结:计算分数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时,先要把其中的除法转化为乘法,再按照分数连乘的方法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发现并解释实际问题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初步解决乘除混合运算的方法。

     三、应用方法,自主练习

     1.练一练:

     125÷43÷65

      43×4 ÷43

     21×85×52 学生独立计算,全班订正。

     2.用 10 米长的彩绸做小旗,平均每面 小旗用彩绸81 米。这些小旗的 54 用 来装饰教室,装饰教室的小旗有多少面 ? 师:大家独立列式,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生:我是利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分析数量关系,想 10 米里面有多少个81 米,也就是一共可以做多少面小旗,再求这些小旗的54,就是装饰教室的小旗的数量。

     3.小林骑自行车去郊游。去时平均每小时行12千米, 32小时到达。原路返回时只用了21小时,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师:大家独立尝试解答,同位间说一说你的想法。

     生:我根据 速度 ×时间= = 路程先求出去时的路程,在根据 路程÷时间= = 速度求出返回时的速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问题,进一步加深理解,丰富对模型的认识 。借助对解题思路的评价,引导学生自我对比、反思。

     四、回顾梳理,总结反思

     谈话:通过今天得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情感三个方面交流。

     预设一:我学会了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先把除法转化成乘法运算,能约分的,先约分后计算。

     预设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线段图和数量关系式是帮助分析数量关系的好方法。

     预设三:有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及及时检验的习惯…… 预设四: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掌握的方法,积累的经验,以及情感体会。培养学生自我梳理、反思、概括能力。

     五、综合应用,后检反馈

     1.光明小学的绿化面积是 960 平方米,是向阳小学的 2 倍,南山小学的绿化面积相当于向阳小学的 87。南山小学的绿化面积是多少? 2.计算:

     107×165÷3221

     95÷45÷54

      做完后,组内互批,说一说出现的问题。

     《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学情分析

     学生学科知识的储备情况:

     学生在学习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之前,已经学习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学习了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这部分内容是小学阶段四则运算中最后一部分内容了。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学这部分知识有一定的认知需求,安排分数乘除法学习,学生理解掌握没有困难。

     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水平:

      通过整数乘除法运算、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学习,学生对计算的学习有一定的经验,并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有能力将原有的计算方法和经验进行迁移,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解决分数乘法、除法问题的方法,这时进行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的教学,可以促进知识间的联系,拓展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他们展开类比思维,以促进学习的正向迁移。

     《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效果分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计算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当运算意义以生活情境为背景时,可以化“抽象”为直观,大大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到自然、亲切、易懂,有利于学生主动地理解和构建知识。

     《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是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四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部分。本信息窗呈现的是布艺兴趣小组给幼儿园做帽子的信息,通过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来学习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问题,是对前面所学分数乘除法知识的综合应用。下面就根据本节课达到的效果进行梳理:

     1.充分发挥导学案和微课的作用。在课前学生自学微课,完成导学案,回顾了分数乘除法的计算及实际应用。旧知的回顾为学习新知

     做了铺垫,然后利用知识的前沿过度到新知的学习中,学生学习水到渠成。

     2.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教学素材安排上,选取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储备,根据情境中的信息,提出相关联的问题,因为是学生熟悉的场景,学生有话可说,并能提出问题,在问题的分析思考中,充分体会到分数的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在教师预设的问题基础上开展教学,学生有更多独立思考的时间,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组内的交流碰撞生成新知。在开放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下,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比较分析、归纳整理的过程性中获取新知,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上把握扎实,但熟练度和正确率还需在练习课上进一步提高。在运用知识解答实际问题中,多数学生能灵活选择合适的方法,如画图或根据数量关系式来分析数量关系,思路多样,尊重学生学习的个性,发展了学生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养。

     《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教材分析

      《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是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四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部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掌握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计算及其应用,以

     及分数除法的意义及计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完成了分数加、减、乘、除法的学习任务,比较系统的掌握了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掌握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加深了对乘除法关系的理解,体会知识的内在联系,为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提供更多的支持,同时为后面学习比和比例、百分数等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信息窗呈现的是布艺兴趣小组给幼儿园做帽子的信息,通过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来学习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问题,是对前面所学分数乘除法知识的综合应用。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的关键是运算顺序,但已在“分数乘法”单元解决了,学生在此基础上学习分数混合运算,既是分数四则运算的综合应用,也为后面学习利用分数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教材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法,体现了不同的分析思路。先分步列示,再列综合算式解答,对于不带括号的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既可以从左到右按步骤计算,也可以直接转化成分数乘法,先约分后计算,这样可使计算更加简洁。本课的重点是探索并掌握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明确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难点是正确计算分数乘除混合预算提,并能应用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测评练习 六年级

      班

     姓名:

     1、计算:

     107×165÷3221

     95÷45÷54

      2、 小林骑自行车去郊游。去时平均每小时行 12千米,32 小时到达。原路返回时只用了21小时,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3、修一条

     53 千米的水渠,3 天修了它的41 ,平均每天修多少千米?

     4、光明小学的绿化面积是 960 平方米,是向阳小学的 2 倍,南山小学的绿化面积相当于向阳小学的 87。南山小学的绿化面积是多少?

      《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课后反思

     本节课根据运算课的教学流程:问题情境——需要计算——思维加工与认知重组——提供反馈与矫正——提供技能运用。教学设计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遵循运算概念的自主建构规律,让学

     生充分体验运算顺序的生成过程,从解决问题中获得了自信和成功的喜悦。

      1、重视情境的创设,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生成。

      新课前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对自己或他人的活动过程、结果进行评价反思,从而使学生正确地选择了计算方法,按照一定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列出分步、综合算式也就是建立数学模型。学生在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受运算顺序的自然生成。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成功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生成。

      2、注重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分析应用题。

     教学中,我大胆放手让学生画线段图,对于学生来说,画线段图是一个难点,但我没有包办代替,而是让学生先尝试画,并引导学生说为什么要这样画,让一部分不能独立线段图的学生能正确的知道线段图的画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准确地掌握了计算课的要求,正确处理好了落实双基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这足以说明学生有自己丰富的数学现实,并能用之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能够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教法上能够把旧教材的好的做法运用到新教材中。

     在设计中,我更多地关注学生对数学的体验,让学生对数学有更深的理解...

    篇五:分数除法混合运算课后反思

    分数除法》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分数除法》的 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明确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 顺序,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2. 会进行简单的分数乘除混合运算,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形成知识网

      络。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明确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分数乘除混合运算题,并 能应用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布艺小组的同学要给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准备节日礼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情境图)

     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情境图,从中寻找数学信息,可能会提出 2 个问题。

     预设:

     (1)布艺兴趣小组一共制作了多少顶帽子? (2)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随机板书问题。

     【通过观看情境图,激发探究兴趣,从中提出研究问题,导入对本节课的学习。】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解决第一个问题:布艺兴趣小组一共制作了多少顶帽子 谈话: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 需要用到的信息有:“布艺兴趣小组用 6 米布制作一批帽子”和“每顶帽子用布52米”。

     请同学们根据数学信息自己解决这个问题。

     指名板演

      6÷52=6× 25=15(顶)

     谈话:这是简单的分数除法问题,一步计算就可以(将解决完的问题擦掉)。

     2.解决第二个问题: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 谈话: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解题思路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在此基础上延伸,训练学生从不同方向思考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汇报想法。

     因为送给幼儿园的帽子占这些帽子的 ,所以,要求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应先求出 6 米布能做多少顶帽子。求 6 米布能做多少顶帽子,就是求 6 米里面有几个 米,应该用除法来算。而求送给幼儿园的帽子有多少,就是求帽子总数的是多少,应该用乘法来算。

     2.独立解答。

     谈话:明确了解题思路,同学们能不能自己列式计算呢? 学生根据刚才的交流结果进行独立列式计算,教师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预设:分步解答: 6÷52=6×25=15(顶)

     15×32 =10(顶)

     答:送给幼儿园 10 顶帽子。

     列综合算式解答: 6÷52 ×3 2

     =6×25 ×3 2

     =10(顶)

     答:送给幼儿园 10 顶帽子。

     3.组织交流。

     谈话:谁能给大家讲解一下你的解答方法? 指名分别让分步解和综合算式的学生进行讲解,集体评议。

     在你自己经过计算以后,你有什么经验要和同学们分享?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4.对比体会。

     引导学生对比分步式与综合式,体会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及合理性。

      讨论:分数乘除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计算? 小组交流,班上汇报,集体评议。

     【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鼓励学生分析题中的数字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的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条件,从而进行计算,明确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引导学生归纳: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或分数连除中,遇到除以一个数时,只要乘这个数的倒数,就可以把乘除混合运算转化为分数连乘。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把学生所学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从中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疑问? 总评:本课以学生自己的举例、比较、分析、和概括为学习的主要方法,获得“分数除法”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方法要点;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不同问题解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能力;并使学生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 《 分数除法 》学情分析

     分数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法、分数加法和减法计算、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分数除法”是分数四则运算的基本知识,学好它不仅可以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而且还是后面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的重要基础。内容看似简单,但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理解。但真正

      做起来错误较多。特别是对题目的理解、数量关系的整理都容易出错。教材首先让学生学习了分数乘、除法、连乘的基础上学习乘除混合运算。教材编排了前三个信息窗几组题目,然后再学习,窗口四,让学生讨论得出解题的方法及四则运算的顺序。

      《 分数除法》 》 学习效果分析

      本课达标练习共设计了三个习题,侧重了学生基本知识、技能检测,拓展延伸,提高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既有专项训练,又有计算能力的的训练。从学生答题的情况来看,总体较好,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全对,有部分学生出现计算的错误。下面将进行逐题分析:

     第一题:直接写得数、都能正确完成。

     第二题:填空、很顺利的完成。

     第三题:问题解决 大部分学生能正确解答,但也有个别学生四题出错。主要的错误原因是没有认真读题。

     从整体看,本次检测目标达成度还算是不错的。针对出现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学生基本知识、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认真听讲,规范解题。

     2.加强学生的读题审题训练,让学生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同时,

      重视数量关系分析问题的训练,在课堂上多让学生分析解答,训练解题技巧。

     3.强化学生对于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练习,多举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的数学知识真正的能为生活服务,成为有用的数学。

     《 分数除法 》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分数除法这一单元分为四个信息窗和我学会了吗?信息窗 1主要认识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信息窗 2 学习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信息窗 3 学习“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法,信息窗 4 学习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的应用。这节课是信息窗 4的内容。本单元教材专门设置了信息窗 4 的一道题目,以实际问题为载体,引出分数混合运算。同时也能使学生初步看到分数除法在解决一般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从而突破了原来只讨论分数除法典型应用题的局限,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有这几点:一是通过课件观看情境图,激发探究兴趣,从中提出研究问题,进行学习。二是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继续延伸训练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通过上面这两个环节的教学,鼓励学生分析题中的数字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的这个问题需要什么

      条件,从而进行计算,明确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从 谈话导入 开始,继续学习与分数乘除法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图景。从图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这些信息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信息的组合,我们可以获得什么新的信息?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自己先想一想,看能不能把结果算出来。你是怎么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么算?指名学生口答。分数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可以怎么计算?小结:计算分数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时,先要把其中的除法转化为乘法,再按照分数连乘的方法计算,但有括号时不要盲目去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巩固练习。学生先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然后说一说运算顺序,最后计算答案,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然后独立完成计算,再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本课达标练习共设计了三个习题,侧重了学生基本知识、技能检测,拓展延伸,提高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既有专项训练,又有计算能力的的训练。从学生答题的情况来看,总体较好,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全对,有部分学生出现计算的错误。下面将进行逐题分析:

     第一题:直接写得数、都能正确完成。

     第二题:填空、很顺利的完成。

     第三题:问题解决 大部分学生能正确解答,但也有个别学生四题出错。主要的错误原因是没有认真读题。

      从整体看,本次检测目标达成度还算是不错的。针对出现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学生基本知识、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认真听讲,规范解题。

     2.加强学生的读题审题训练,让学生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同时,重视数量关系分析问题的训练,在课堂上多让学生分析解答,训练解题技巧。

     3.强化学生对于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练习,多举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的数学知识真正的能为生活服务,成为有用的数学。

     《分数除法》评测练习

     一、直接写得数。

      31 ÷125

      43×3

      二 、填空

     (1)12÷15 用分数表示是(

     )。

     (2)小明用43小时走了 4 千米,平均每小时走(

      )千米,走 1 千米用(

      )小时。

     (3)43= =12÷(

      )=

      (4)如果 a 除以 b 等于 a 乘 5,那么 b=(

     )

     三 、问题解决

     1.商店运来一批水果,其中梨 15 筐,并且梨的筐数是苹果筐数的 21,苹果的筐数是桔子筐数的 31,运来的桔子多少筐?(用方程解)

     2.李村家禽饲养鹅 600 只,鹅的只数是鸭的 3/4,鸭的只数是鸡的54,养鸡多少只? 3.以一条长21米的线段为底作一个面积为61平方米的三角形,高应取多少米? 4.某工厂第一车间有 160 人,占全厂职工总数的154,第二车间人数是全厂职工总数的103,第二车间有职工多少人?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除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分数乘除法的能力,拓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降低难度。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学生有了预习作业的练习及上三节课的学习基础,教学时我放心让学生独立解答。思维快的学生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学生在独立完成时我巡

      视到有许多学生已用综合方法解答。因为有分数乘除计算的基础,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准确率较高。全班交流时放手让学生当小老师进行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适当出示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逐步计算逐步约分方法,组织学生比较从而优化方法,理解混合运算转化的算理。这样从感知、理解到应用扎实有效地学习,学生的巩固率较高。

      《 分数除法 》课标 分析

     1.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过程中,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方法。

     2.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动手,掌握分数除法的方法并正确熟练地计算分数除法。

     3.情感态度目标(德育渗透):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观察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发现规律的能力,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推荐访问:分数除法混合运算课后反思 除法 课后 运算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