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铭公文网 - www.sddayugaoke.com 2024年05月09日 13:06 星期四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德育故事悌篇4篇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2-09-12 09:15:04

    德育故事悌篇4篇德育故事悌篇 悌篇悌 【第一个故事】 泰 伯 采 药 泰伯让国曲顺其亲之荆采药披发文身。 商朝末年的时候有个孝、悌兼全的人姓姬名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德育故事悌篇4篇,供大家参考。

    德育故事悌篇4篇

    篇一:德育故事悌篇

    悌

     【第一个故事】

     泰

     伯

     采

     药

     泰伯让国 曲顺其亲 之荆采药 披发文身。

     商朝末年的时候有个孝、悌兼全的人姓姬名泰伯?熏是诸侯周太王的长子他有两个弟弟大弟叫仲雍二弟叫季历。季历的儿子姬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文王生下来的时候有一双赤色的雀子嘴里衔了丹书 停在门户上 表示圣人出世的祥瑞。

     周太王看到了季历生儿子时有瑞相 再看到这个小孙子姬昌的确有不凡之才 所以太王有意将王位传给季历 再由季历传位给姬昌。泰伯知道父亲的意思就和大弟仲雍商量约定应该如何顺从亲意。这时刚好周太王生病了于是泰伯就跟仲雍以采药为名离开周国到南方荆蛮之地一是逃避父王派人追查二是表示自己希望把周国的王位让给季历。

      他父亲去世的时候 两个长兄也没有回去奔丧 顺理成章让季历继承王位。

     当时有许多人到荆蛮寻找泰伯 泰伯为了不被认出来就披发文身。

      季历也是非常仁慈厚道 他看到两个哥哥如此礼让他 就不负众望把国家治理得非常好最后把王位传给姬昌就是历史

     上很闻名的周文王。

      ‚泰伯三以天下让‛?熏他成全了父母的心愿成全了周朝八百年的盛世成全了整个社会的风气。后来孔子表扬泰伯说他已经到了至德的地步。

      【第二个故事】

     赵

     孝

     争

     死

     赵孝遇饥 自述体肥 愿代弟死 两得全归。

     在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赵孝的人字常平。他有一个弟弟叫赵礼兄弟两个人相处得十分友爱。

      有一年由于收成不好粮食减产欠收饥荒严重社会治安也很混乱。

      这一天 空中乌云密布 天色显得十分昏暗。

     一阵狂风过后人们的心头仿佛都有一种不祥之兆。

     果然 一伙强盗突然占据了宜秋山开始四处抢掠百姓们都慌忙逃命因为在这种严重的饥荒灾区 饥饿已经使强盗们失去了理性 甚至连吃人的事情也有所耳闻。

      强盗们在老百姓的家中大肆搜寻一阵 见找不出多少粮食和值钱的东西?熏一怒之下他们就只好抓人恰好把弟弟赵礼给

     捉走了。

      赵礼虽然身体瘦弱但是穷凶极恶的强盗们也不肯放过他将他五花大绑捆起来后 绑在一个树上 然后在旁边架起炉灶生起火来开始烧水准备拿赵礼来充饥。

      哥哥赵孝虽然幸运地躲过了这一劫 却找不到了弟弟。

     他心急如焚四处打听?熏得知有人亲眼看见赵礼被强盗抓走了。

      弟弟被掠走的消息让赵孝心如刀割。他焦急地想 ‚我该怎么办要是弟弟有个三长两短 可怎么对得起父母啊 我这个做哥哥的又怎么能再活在这个世上弟弟是同胞骨肉 哪怕赔上自己的性命我也要救出他。

     ‛想到这里赵孝就下定了决心寻着强盗撤离的方向奔了过去。

      赵孝救弟弟心切 很快就赶到了强盗那里 见到了被捆绑的弟弟 同时也看到旁边有一锅正呼呼冒着热气的开水。

     弟弟赵礼见哥哥来了 先是一阵惊喜 随后马上就哀叹起来 埋怨哥哥说‚哥哥呀您怎么可以到这个地方来呀这不是白白送死来了吗‛

      此时赵孝也顾不上与弟弟搭话 就冲到强盗的面前 哀求强盗说 ‚我弟弟是一个有病的人而且身体也很瘦弱他的肉一定不好吃请你们放了他吧 ‛

      强盗们一听大怒气汹汹地对赵孝说 ‚放了他我们吃什么‛赵孝听强盗这样一问就赶紧说 ‚只要你们放了赵礼我愿意用自己的身体给你们吃况且我的身体很好没有病还

     很胖。

     ‛

      强盗们听了赵孝的这番话 一下子都愣住了 他们没想到天下还有这样甘愿送死的人相互震惊地对视着。

      这时就听见赵礼在旁边大声地喊 ‚不行不可以那样做的 ‛ 边上一个强盗就向赵礼吼道 ‚为什么不行‛ 赵礼哭着说‚被捉来的是我被你们吃掉这是我自己命里注定的可是哥哥他有什么罪过呀怎么可以让他去死呢‛ 听罢此言 赵孝连忙扑到弟弟面前 兄弟相拥在一起互劝对方要让自己去死 情急之下已是泣不成声。

      这些无恶不做的强盗们 听着兄弟互相争死的话语 望着手足之间舍身相救的场面 被深深震慑住了。

     他们那坚封已久的恻隐之心 被这人间真情真义的感人场面唤醒了 也都不禁淌下了热泪。旋即他们放走了兄弟两人。

      后来 这件事辗转传到了皇帝那里 皇帝是一个深明仁义道德之君不仅下诏书封了兄弟二人官职而且把他们以德感化强盗的善行昭示于天下让全国百姓效仿学习。

      俗话说 ‚兄弟如手足。

     ‛回想当时的险境赵氏兄弟能够首先顾及对方的安危 丝毫不顾个人的凶险 足见他们的心中已深深明白 自己的身体与弟兄的身体都是父母身体的一部分 同气连枝同体相生。

      放眼世界万物虽有类聚群分实则如兄弟一样互相之间休戚相关 同体相生。

     因此 人类要想拥有永久美好幸福的生活

     就必须以仁爱之心 真诚地关心和爱护宇宙天地间的一切人、 一切事和一切物而这份仁爱之心的根本正如《论语》中所云‚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第三个故事】

     许

     武

     教

     弟

     许武教弟 半读半耕 取多与寡 以成弟名。

     汉朝许武有三个兄弟父亲很早就过世了两个弟弟一个叫许宴一个叫许普年纪还非常小。在过去传统的家庭里长兄如父父亲过世了身为长兄的许武必须要肩负家庭的重任不但要负责生计更要提携照顾两个弟弟。

      许武知道他的责任非常重大 白天到田里劳作时 就把弟弟安臵在树下荫凉的地方 教两个弟弟学习如何耕种 晚上回家时教两个弟弟读书非常辛劳。如果两个弟弟不肯受教他就跑到家庙向祖先禀明今天我教导不利所以两个弟弟才不受教。他把所有的责任自己承担下来在祖先面前告罪是自己的过失忏悔自己没有尽心尽力 直到两个弟弟哭泣着来请罪 许武才起立而且他始终没有严声厉色地对待弟弟。

      许武到了壮年还没有娶妻有人劝他他回答说 ‚我恐怕

     找到不适当的人选反而使兄弟的情感发生嫌隙 ‛

      后来许武被推荐为孝廉。

     为了让两个弟弟也能够成名 跟他一样被举孝廉就故意把家产分为三份自己取最好的让弟弟得到的又少又不好让所有亲朋好友、邻里都骂这个哥哥贪婪推崇两个弟弟谦让。

     等到弟弟在品德、 学问和产业上有一点点成就也被推举为孝廉时哥哥才把亲朋好友聚集在一块把他成就两个弟弟的苦心表露了出来。

     当场的人都非常惊讶 许武竟然是这样的长兄疼爱他两个弟弟提拔他两个弟弟如此地用心良苦

      从此以后乡里的人都称他‚孝悌许武‛ 。郡守和州刺史推荐许武出来为民服务并且请他担任‚议郎‛的官职。许武的声望非常显赫不久他却辞去官职而返回故乡先为两位弟弟张罗婚事 而后自己才娶妻。

     兄弟们生活在一起 相处得非常融洽。

     【第四个故事】

     姜

     肱①

     大

     被

     姜肱大被 旷世所稀 不言遇掠 盗悔还衣。

     汉朝的时候有个人姓姜名肱。他有两个弟弟一个叫姜仲海另一个叫姜季江。他们兄弟三人非常的友爱情同手足。

     兄弟三人天天在一起读书下课又一起温习功课、玩耍还一起帮家里做家务事。

     三个兄弟还缝了一床大棉被每天都睡在一起。

     或许我们会觉得 这种情形在幼年的时候才有可能发生 长大之后不可能 因为已经成家立业了。

     可是姜肱三兄弟长大之后感情依旧非常的好 好到有时还三个人睡一块 这就真的非常难得。他们三兄弟能同睡一条棉被这样到成家之后感情还这么好就突显他们三兄弟的确是一条心。

     有一次姜肱跟他的弟弟一同去京城 结果半夜路遇强盗。

     月光下强盗面目狰狞手里的匕首泛出幽幽寒光看了直叫人打颤。

     强盗嚣②张地晃着寒光闪闪的匕首一步步逼进抱在一起的俩兄弟。突然哥哥推开弟弟抢上前一步说 ‚我弟弟还小我是做哥哥的我可以牺牲我要挽救我的弟弟希望你们放他一条生路。

     ‛这时后面的弟弟也走上前来说道 ‚不你不可以伤害我哥哥。

     哥哥学问、 品德很好 是家里的珍宝 是国家的栋梁我年纪小能力差不及长兄还是杀我吧 ‛兄弟俩都争着让对方活着想到兄弟就要生离死别俩人不禁抱在一起痛哭流涕。

      盗贼也不是铁石心肠 也是因饥寒才起盗心。

     他深深地被兄弟俩的手足情感动了说道 ‚我今天终于见到什么叫亲情了。

     ‛于是抢了一些财物便匆匆离开。

      进了京城有人见到姜肱衣冠不整穿得很破烂就问他

     ‚出了什么事 你会如此的落魄‛ 但是姜肱用其他种种的言语来掩饰他被抢的这一段经历 绝口不提被抢的这一段事 因为他深盼盗贼能悔改。

      后来事情辗转传到盗贼那里 他听到姜肱被抢而不说 非常感激悔恨交加。于是就跑去请求拜见姜肱亲自把所有抢来的衣物还给了姜肱并表明痛改之意。姜肱可以说仁慈到极点怎会不感化人何况盗贼也是人啊。

     姜肱他这样的仁慈 这样爱人之心实在是难能可贵。

      兄弟能和睦相处 父母会感到高兴 而兄弟姐妹就好比是手足四肢一样?熏父母如同身躯身躯与四肢能互相搭配这样才是健全。这也就是常形容的骨肉是一体手足是一体。所以自古以来兄弟就要彼此相互友爱、相互提携长大成人之后更要相互的帮助。

      现今我们不用像他们三兄弟一样睡在一起 可是我们兄弟姐妹间也要相亲相爱 互相帮助。

     我们的一生中和兄弟姐妹相处的时间是最长的如果一直有个亲人在身边当遇到困难时可以帮助你当你不开心时可以安慰你当你拥有喜悦时可以和你共同分享 那是多么快乐的事 现在社会上有些兄弟姐妹互相猜疑争夺家产斗得鱼死网破这又何必呢

     同样我们人与人之间也要像姜肱兄弟一样相亲相爱互相帮助。让世界成为一个和睦、友善、美好的大家庭。

      【注释】①肱ō。

     ②嚣ā 喧哗。

     【第五个故事】

     缪①

     彤

     自

     挝②

     缪彤化弟 闭户自挝 诸妇谢罪 得以齐家。

     汉朝缪彤字豫公。在他小的时候父母双双去世兄弟四个人同住在一起缪彤是长兄要照顾三个弟弟。他虽是一位读书明理之人 然而长兄要教育弟弟是很难的 身为父母教养自己的子女都很不易更何况为兄的呢

      三个弟弟娶妻之后纷纷要求分田产、分家业而且还屡屡发生争夺。缪彤听说后很愤怒也非常难过就关起门来哭自己打着自己说道 ‚缪彤呀缪彤你勤学修身学圣贤之道为的是要以身作则能感化周围的人能移风易俗。可是如今连自己家里的人都没有办法说服更何况去感化别人 ‛缪彤如此自责?熏大声痛哭弟弟跟弟媳们听到后很受感动都在门外叩着头向缪彤忏悔、谢罪希望长兄能原谅他们也意识到长兄完全是希望这个家好才如此做。

      从此全家更加和睦再也不起争端了。要知道父兄爱子弟不必苛责子弟一定要顺从。

     子弟爱父兄 不必苛责父兄一定要慈祥。只要各尽自己本分凡事返躬内省父子兄弟的关系才能和

     谐。

      【注释】①缪à。

     ②挝ā打、敲打。

      【第六个故事】

     王

     览

     争

     酖①

     王览护兄 争酖舍生 感母悔悟 九代公卿。

     晋朝的王览 有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叫王祥 王览对这个兄长很尊敬。王祥侍奉后母非常孝顺而后母却对王祥非常不好经常打王祥。

     王览看到了 就流着眼泪抱着哥哥哭。

     后母刁难王祥王览就与王祥一起去做。

     后母对王祥的虐待不仅在小的时候 到了成年娶了妻子以后 对王祥和他的妻子也是非常严厉。

     每一次母亲惩罚大哥 王览都带着妻子过来帮忙 尽心调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化解危机。

      王祥的道德学问日益提升 后母起了个坏念头 因为王祥的名声越好往后她的恶名就越昭彰。于是就在酒里下了毒要给王祥喝 被王览发现 情急之下把毒酒夺过来自己要当场喝下去替哥哥去死。

     这时后母立刻把酒打翻在地 恐怕自己亲生的儿子被毒死。见此情形后母也很惭愧心想我时时想致王祥于死地 而我的儿子却用生命来保护王祥 兄弟之情终于感化了后母

     当场后母和两个兄弟抱在一起痛苦流涕。

     可见唯有德行、 唯有真诚能化解人生的灾难。

      后来王祥和王览都在朝廷里当官。

     有一位大官叫吕虔 送给王祥一把传家之宝的佩剑 告诉他 拥有这把宝剑的人子孙会非常发达和荣显。结果王祥回去之后马上把宝剑给了弟弟。史书记载王祥和王览的后代九世都官至公卿。

      王览的行为非常难得 而王览的妻子与丈夫同心 尤其难得他的后代都因能恪守祖宗的孝、悌精神而兴旺发达。

      【注释】①酖è毒酒。

     【第七个故事】

     庚

     衮①

     侍

     疫

     庚衮事兄 疫盛不避 亲自扶持 昼夜不寐。

     晋朝庚衮字叔襃②。当时正值瘟疫流行他的两个哥哥都死于瘟疫当中次兄庚毗③又染上瘟疫无奈之下父母只好留下庚毗领弟弟们到外地避难。

      ...

    篇二:德育故事悌篇

    《德育课本》三集第一册

      悌篇

     一、 【周公祝代】

     周公兄病。为告三王。愿以身代。祝册深藏。

     【原文】

     周公姬旦、 武王之弟。

     武王克商二年。

     有疾弗豫。周公为坛。植璧秉珪。告太王王季文王。愿以身代。武王疾旋瘳。其祝册纳于金縢。后遭流言。居东。成王感风雷之变。与大夫冠弁朝服。启金縢。乃得周公所自以为功代武王之书。成王执书以泣。遂亲迎周公而归。

     李文耕曰。周公之孝弟。其大处在相成王制礼作乐。使文武之志事。到几微无遗憾处。然即其告三王。身代兄死。至诚激发。足以感泣风雷。则周官周礼。岂非字字从血性中流出乎。

     【白话解释】

     周朝时候。有个周公。姓姬名旦。就是武王的弟弟。武王在打平商朝天下的第二年。忽然生了病。古

      2 时候的人。看了玉是很贵重的。又对皇上或天地祖宗面前。有禀告的事情。一定是执了珪的。于是周公就到太庙里设起祭坛。在神位前供了玉。手里执了珪。去禀告他的曾祖父太王。祖父王季。父亲文王。情愿把自己的身子去代哥哥。果然后来武王的病就好了。周公这篇祝文。就藏在一个用金锁锁着的柜子里。后来武王死了。儿子成王即了位。有人在成王那儿说周公的坏话。于是周公就离开了京城。住到东都洛邑去了。正在秋天收获的时候。天上忽然有了大风大雷的变化。成王也有点感触了。因此就同了大夫们着了礼服礼帽。把那个金锁锁着的柜子打开来。才看到了从前周公情愿把自己身子代武王的那篇祝文。成王心中大大的觉悟了。拿了祝文。流着眼泪。于是亲自去把周公迎接回来。

     二、 【伋寿争死】

     伋寿二子。异母弟兄。先后争死。至性至情。

     【原文】

     周卫公子伋。宣公之嫡子也。后宣公夺伋之妻。是为宣姜。生寿与朔。朔与宣姜愬伋于宣公。公令伋之齐。使贼先待于隘而杀之。寿知之。以告伋。伋曰。君命也。不可以逃。寿窃其节而先往。贼杀之。伋至。

      3 曰、君命杀我。寿有何罪。贼又杀之。国人伤之。赋二子乘舟之诗。

     李文耕谓人道至宣公绝矣。乃伋寿弟兄。于君父之命。挽之不能。逃之不忍。一则先兄以死。而冀兄之万一不死。一则继弟而死。而不忍弟之独为己死。至性至情。一往不回。千载下犹足令人陨涕。

     【白话解释】

     周朝卫国的公子名伋。是宣公正妻生的长子。后来宣公看了公子伋的聘妻相貌很好。就夺了来做自己的妻子。这就叫宣姜了。宣姜生了两个儿子。大的名叫寿。小的名叫朔。他们两兄弟虽是一母所生的。可是品行却大大的不相同了。朔同了母亲宣姜。在宣公面前说伋的不好。宣公就叫伋到齐国去。又预先差了个刺客。

     在半路上险要的地方等着。

     等到伋来的时候。就把伋杀死。寿得知了这回事。就去对伋说了。伋说。这是君上的命令。那里可以为了性命就逃掉呢。寿见他的哥哥不肯逃命。就把伋到齐国去做凭信的符节。暗暗地把他拿了来跑了。那末刺客。看见了符节。以为就是伋了。于是把寿杀了。伋不见了符节。也就赶了上来。看见寿死了。就说。君王叫你来杀我的。寿

      4 有什么罪。你把他杀了呢。那末刺客。才晓得他是真的伋了。因此又把他杀死。卫国的人。都替他们悲伤。就做了二子乘舟的诗。去哀悼他们兄弟两个人。

      三、 【伯鱼十往】

     汉第五伦。友爱无两。兄子病时。一夜十往。

     【原文】

     汉第五伦、字伯鱼。峭直无私。自郡守以清节著。擢为司空。或问伦曰。公亦有私乎。对曰。昔有人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尝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李文耕曰。按第五公之私。是何等省察法。而又讼言之。不稍匿讳。是何等克治法。世之待弟兄子姪者。苟以第五公为比。有一时一处非私者耶。人能如第五公之自省自责。何患不到圣贤地位。

      【白话解释】

     汉朝有个双姓第五名伦的。表字伯鱼。他的为人正直无私。做太守的时候。就清正廉洁出了名。后来

      5 做到了司空官。有人问他说。先生这样的正直无私。有时候也有私心的事么。伯鱼回答道。那里敢说没有呢。从前有一个人。送了一匹千里马给我。我虽然谢却了不受。但是每每朝廷里的三公有选举的时候。我的心里总不能忘怀这个人。不过终于不用他吧了。有一次、 我哥哥的儿子有了病。我在一个晚上。去看望他有十次。

     回到寝室里的时候。

     就很安然地睡着了。我的儿子有了病。我虽然不去看他。可是镇个夜里。终是睡不着。照这样看起来。我怎么可以说是没有私的呢。

      四、 【郑均悟兄】

     郑均为佣。爱兄真切。兄感其言。遂为廉洁。

     【原文】

     汉郑均兄为县吏。颇受礼遗。均数谏不听。乃脱身为佣。岁余、得钱帛。归以与兄曰。物尽可复得。为吏坐赃。终身捐弃。兄感其言。遂为廉洁。均好义笃实。养寡嫂孤儿。恩礼备至。再迁尚书。数纳忠言。肃宗敬重之。东巡过均舍。赐尚书禄终其身。人号为白衣尚书。

     李文耕谓凡化骨肉。虽曰至诚。岂不贵有术哉。

      6 郑均之谏兄。善矣。要其得力处。却在脱身为佣。得值与兄。以身作则。所以感悟者至切也。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若郑均之于兄。其术善。其心苦矣。

      【白话解释】

     汉朝时候。郑均的哥哥在县衙门里当了小官。常常收受了人家送来的礼物。郑均去劝了哥哥好几次。可是他的哥哥老是不肯听。郑均就出去到别人家去做工。过了一年多些的时候。才回来了。把做工得来的金钱布帛都给了哥哥。并且说。物品完了的时候。是可以再用劳力去换来的。若是做官犯了受贿的罪。那是一生的名誉都完了。

     他的哥哥听了这话。

     才感悟了。就很廉洁了。郑均平生为人。很有义气。又很信实。养他的寡居嫂嫂和侄儿。又有恩。又有礼。后来他做了尚书官。时常把忠直的话去谏皇上。那时候的肃宗皇帝很敬重他。在皇帝东巡的时候。就到了郑均的家里。

     赐他终身吃着尚书的俸禄。

     人家都叫他白衣尚书。

      五、 【薛包析产】

     薛包亲没。侄欲分居。推美取恶。不受名誉。

     【原文】

     汉薛包至孝。父娶后妻而憎包。屡逐之。庐于里

      7 门。晨昏不废。亲没。弟子求分异。包不能止。乃分其财。奴婢引其老者。曰、与我共事久。若不能使也。田庐取其荒顿者。曰、吾少时所理。意所恋也。器物取其朽败者。曰、我素所服食。身口所安也。弟子数败其产。辄复赈给。

     李文耕曰。包于财产。让美取恶。视世之重财产。轻骨肉者。何啻霄壤。要其所难得者。尤在两被父逐。恋恋不去。卒以积诚感格父母。此种至性人。心目中岂复知有财产乎。惟孝友于兄弟。其包之谓欤。

     【白话解释】

     汉朝有个姓薛名包的人。生性非常孝顺。他的母亲死了。父亲娶了后妻。对薛包的感情很不好。屡次把他赶出家门去。薛包就在附近的地方住下。他在早上晚上的时候。仍旧到爹娘的面前来请安的。后来父亲和母亲都死了。他的弟弟和侄儿们都要求分家。薛包劝不住他们。于是把家里的财产都分开了。他就把老的用人分给自己。他说。这班年老的人。和我一同做事。已有许多年代。你们恐怕使唤不便的。又把荒芜的田地。破旧的房屋。分给了自己。他说。这些都是我幼小时候所治理过的。在我的心里。是有一种特

      8 别感情的。又把破旧的日用器具。分给了自己。他说。这都是我从前用惯了的。吃惯了的。这些给了我。那末我的身体口嘴。是很安然的了。他把新的好的都分给了弟弟侄儿。后来弟侄们把家产化完了。薛包又时常去救济他们。

     六、 【邓攸弃子】

     邓攸避乱。保其侄儿。宁弃己子。人皆哀之。

     【原文】

     晋邓攸、字伯道。石勒兵起。攸挈家而逃。贼掠其牛马。步走。担其儿及侄绥。度不能两全。乃谓妻曰。吾弟早亡。惟有一息。理不可绝。应自弃我儿。幸而得存。我后当有子。妻泣而从之。乃系其子于树而去。卒不育。时人义而哀之。其侄绥、服攸丧三年。奉祀如所生。

     李文耕曰。按邓仆射事、与鲁义姑同。皆于流离颠沛中。不失其本心者。虽卒以无子。为气数之偶差。然人人义而哀之。固百世不没矣。况其弟子绥之感义服丧。俎豆不祧者乎。

     【白话解释】

     晋朝有个邓攸。表字叫伯道。这时候、胡人石勒

      9 带了兵来攻打中国。邓攸就带了家小逃难。路上遇见了强盗。把他们驾车的牛马都抢了去。他们只好步行了。一边肩着儿子。一边肩着侄儿名叫邓绥的。邓攸心里想。这两个小孩子带着。怎么可以逃难。看来只能保全一个了。

     于是就对妻子说。

     我的弟弟死得很早。只留存了这点骨肉。照理不可以给他断绝的。应该把我自己的儿子丢弃了。假使徼幸我们两人能够保全了性命。

     那末我将来应当仍旧有儿子的。

     他的妻子听了。没有法子。也就流着眼泪。依了丈夫的话。把自己的儿子绑在树上。

     邓攸两夫妇带着侄儿去了。

     可是后来。邓攸终究没有儿子。当时的人。很佩服他的义气。又很可怜他没有儿子。后来邓攸死了。他的侄儿邓绥。替伯父服了三年丧。并且对于一切祭祀。都像自己父亲的一样看待。

     七、 【颜含侍疾】

     颜含兄疾。侍养诚虔。足不出户。一十三年。

     【原文】

     晋颜含、字宏都。兄畿得疾。死复活。累月犹不能语。含绝弃人事。躬亲侍养。足不出户者十有三年。次嫂樊氏。因疾失明。医方须蚦蛇胆。徧求不获。含忧叹累日。尝昼独坐。忽有青衣童子。持一青囊授含。

      10 开视。乃蛇胆也。童子出户。化青鸟飞去。嫂病得愈。含后拜侍中。

     颜畿棺开复活。气息甚微。将护累月。犹不能语。饮食所须。托之于梦。阖家营视。顿废生业。虽母妻不能无倦。独含乃侍养不离。十三年之久。事父母无以过矣。宜其累叶后。有杲卿真卿之劲节精忠也。

     【白话解释】

     晋朝时候。有个姓颜名含的人。表字宏都。他的哥哥就叫颜畿。生了病。已经死去了。忽然又活转来。有好几个月不能说话。颜含就屏绝了一切人事。亲自侍养着哥哥。连门外也不走出去。这样的足足有十三年。他的第二个嫂嫂樊氏。生了病。眼睛瞎了。请了医生来给他开了一张方。要蚦蛇的胆来做药。寻来寻去。总是寻不到蚦蛇的胆。颜含的心里非常忧闷。这样忧闷了好许多日子。在有一天白天里。他独自一个人坐着。忽然有一个穿青衣的童子。把一只青袋给了他。他把青袋打开来一看。原来正是访求不着的蚦蛇胆了。那个青衣童子走出门口。就变化了一只青鸟飞去了。他嫂嫂的眼睛才得亮了。颜含后来做了侍中的官。

      11

     八、 【彦霄析箸】

     彦霄析箸。兄产荡然。置酒焚券。迎兄归焉。

     【原文】

     晋赵彦霄与兄彦云。亲丧。同爨十二年。彦云浪游废业。彦霄谏不听。遂求分析。越五年。兄产荡然。逋负盈门。渐欲逃亡。彦霄因置酒迎兄嫂饮。告曰。弟初无分爨意。以兄不节用。敬为守先业之半。今请归。仍主家政。即取分券、火之。出所蓄。偿诸负。兄惭。遂改过焉。

     彦霄谏兄不听。遂求分析。迨兄荡产。迎归主家。如此苦心。兄能不改过乎。史玉涵曰。此等处全要纯是一片恻怛至诚。才得泯然无迹。两两相忘。若有纤毫介介。便触人心目。兄嫂受之。亦决不能安矣。

     【白话解释】

     晋朝有个赵彦霄。他的哥哥叫赵彦云。父母死了以后。两兄弟同镬吃饭的有十二年。后来赵彦云喜欢游荡。废弃了正当的职业。赵彦霄去劝他。可是他哥哥总是不肯听。于是赵彦霄就向哥哥要求分家。两兄弟分了家以后。过了五年。他哥哥的家产都用光了。

      12 欠债很多。

     来向他讨债的人。

     差不多把门槛也踏断了。他哥哥因为没有法子归还债务。就想逃走了事。赵彦霄就办了酒。迎接了哥哥和嫂嫂过来吃着酒。对他们说。我起初并没有要分家的心思。不过因为哥哥的用度。太不节省了。所以要求分家。就是给先人遗下来的产业、保存了一半的意思呵。现在就把我所保存的归还了。仍旧请哥哥和嫂嫂。主持家里内外的事务。说完话。就把分书拿出来。用火烧掉了。又拿出了积蓄下的钱。给哥哥偿还债务。赵彦云看了他弟弟这样的行为。不知不觉也惭愧起来了。因此改了过。不再像以前的放荡了。

      九、 【蔡廓奉兄】

     蔡廓事兄。咨而后行。起造二宅。东宅先成。

     【原文】

     南宋蔡廓。济阳考城人。言行以礼。母丧三年。不栉不沐。奉其兄轨如父。家事大小。皆咨而后行。公禄赏赐。一皆入于轨。罢豫章郡还。起二宅。先成东宅。与兄轨居之。后廓卒。轨致仕归。送钱五十万。以补宅值。廓之少子兴宗甫十岁。亦能体父意。白其母却之。

      13 谚云。长兄如父。然能事兄如事父。家事大小。悉咨而后行。公禄赏赐。尽入于兄。殊不多觏。至起二宅。先成东宅以居兄。是爱敬之心。无处不然也。德教所及。少子年虽十龄。亦能以悌继悌矣。

     【白话解释】

     南宋朝时候的蔡廓。是济阳考城地方的人。他的说话和行为。处处都用礼法。他的母亲死了。他守了三年的丧。不梳头。不沐发。蔡廓事奉他的哥哥叫蔡轨的。像待父亲一样的恭谨。家里一切的事。不论大小。一定要告诉了哥哥以后。才敢做。做官得来的俸禄。和皇上赏赐他的。都交给哥哥。从来没有自己私下藏着一些儿的。后来蔡廓做了豫章的太守回来。就造下两座房子。把东边的一座房子先造好了。给哥哥蔡轨居住。后来蔡廓死了。蔡轨也告老回来。送给他的侄儿五十万的钱。算是房子的价值。这时候、蔡廓的小儿子名叫蔡兴宗。年纪才十岁。也能继续他父亲的志向。对母亲说了以后。就把五十万的钱。如数还...

    篇三:德育故事悌篇

    《德育课本》四集第一册 悌篇 一、【 季姜雍穆 】

     季姜雍穆。化播二妇。亲继无分。堂号三母。

     汉王敬伯妻文季姜。前妻有子博。女纪流。季姜有子康稚芝。女始示。前后八子。抚育恩爱。亲继若一。嫁纪流。分己婢给之。博好写书。姜手为作表袠。博妻杨进及博子遵妻张叔纪。服姑之教。皆贤。号三母堂。季姜命康稚之妻。事进如姑。年八十一卒。四男弃官行服。四女亦从官舍交赴。内外冠冕百有余人。当时荣之。

     季姜幼读诗书。其雍穆固无论矣。而其敬长之道。尤可称焉。敬伯堂祖母性严。子孙虽见官二千石。犹杖之。妇跪受罚于堂。历五郡。祖母随之官。后以年老。不愿远乡里。季姜亦尝侍养左右焉。

     二、【 穆姜仁爱 】

     穆姜温仁。化继为亲。四子改过。母氏艰辛。

     汉陈文矩妻李穆姜。早寡。有二男。而前妻四子。以母非所生。谤毁日积。穆姜衣食抚字。皆倍所生。前妻长子兴疾笃。母亲调药膳。忧劳憔悴。兴瘳。呼三弟谓曰。继母慈仁。出自天性。我兄弟禽兽其心。过恶深矣。遂将三弟诣县。陈母之德。状己之罪。乞就刑。县言之郡。郡守表其母。四子许令自新。皆为良士。母八十余卒。

     吕坤曰。世皆恨继母不慈。而宽于前子之不孝。皆偏见也。两不得。两有罪。要之礼责卑幼。则尊长无不回之天。故有闵损。不患衣芦之奸。有王祥、不患守柰之虐。吾因穆姜慈。而有感于世之恕前子者。

     三、【 统姊助粟 】

     骆统之姊。悯弟日衰。助与私粟。悌道无亏。

     吴新阳亭侯骆统、字公绪。会稽人。俊之子也。事嫡母甚谨。时值饥荒。乡里及远方客。多有困乏。统为之饮食衰少。其姊仁爱有行。寡居无子。见统甚哀之。数问其故。统曰。士大夫糟糠不足。我何心而能独饱乎。姊曰。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乃自以私粟与统。统一日散尽。姊又以告母。母亦贤之。遂使分施。

     骆统姊之与私粟。因哀弟之减食日衰也。悌也。骆统姊之母之使分施。因骆统姊弟之慈心助济也。仁也。亦义也。同一事实。而两样心肠。要之姊弟虽为两家。而究同一气。谁谓从夫后。不必计及弟哉。

      2 四、【 郑曹葬嫡 】

     曹氏和俭。盈满为忧。让嫡合葬。芳著蕙帱。

     晋郑袤继妻曹氏。鲁国薛人也。事舅姑甚孝。躬自纺绩。充奉养。至于叔妹群弟之间。尽其礼节。得姑姒之欢心。及袤官司空。子默等并显。曹深惧盛满。食无重味。衣必浣濯。禄秩必班散亲族。家无余资。袤元配孙氏早亡。瘗黎阳。袤卒。议者逢曹意。欲不合葬。曹曰。元配从葬。礼也。备仪从迎之。执雁行礼。祠祀合葬焉。

     赵姬下叔隗。晋国之悌史也。曹女让孙氏。晋朝之悌史也。其言孙氏元配。理当从葬。不可使孤魂无依。岂将来己之孤魂。可无依乎。且其于叔妹群弟。尽其礼节。舅姑姒娣。咸得欢心。其悌德尤足多焉。

     五、【 王舜育妹 】

     王舜七龄。抚妹甚厚。长复父仇。争为谋首。

     北齐王舜年七岁。其父子春为从兄长忻夫妻所杀。有二妹。粲五岁。璠二岁。寄食亲戚。舜抚育之。恩义甚笃。既长不嫁。密谓二妹曰。家无兄弟。我姊妹不复父仇。谁复父仇者。二妹皆泣曰。唯姊所命。夜中。姊妹各持刀。逾墙入。手杀长忻夫妇。以告父墓。因诣县请罪。姊妹争为谋首。县不能决。闻于朝。隋文帝诏特原之。

     以七岁女子。上无父母。终鲜兄弟。而抚育五岁二岁之二妹。寄食亲戚。孤苦伶仃。竟得长大。同复父仇。其操心也危矣。其虑患也深矣。姊妹三人。争为谋首。千古下犹为嘉叹不已。岂特文帝嘉叹已哉。

     六、【 敬女代嫁 】

     崔敬小女。甘代女兄。嫁后贵显。举世为荣。

     唐冀州长史吉懋。欲为子顼娶南宫县丞崔敬长女。敬不许。胁以事。惧而许焉。择日下函。妻郑氏不知也。及花车至。郑始知之。抱长女大哭。长女亦坚卧不起。敬无以为计。欲自尽。其小女白其母曰。父有急。应杀身救解。设令为婢。尚不合辞。况吉亦望族。何足为耻。姊若不肯。儿请当之。遂登车而去。后顼官平章事。

     崔敬小女之代姊出嫁。非特解其姊之为难。且救父之死。止母之哭焉。尽其悌。兼以尽其孝耳。不然。女无父母之命。岂可自荐乎。守经达权。君子之行也。嫂溺不援。犹豺狼也。父死不救。较豺狼更甚矣。

      3 七、【 韩郑鞠叔 】

     唐韩郑氏。抚叔勤劬。勖愈成立。卒为大儒。

     唐韩会妻郑氏。愈之嫂也。愈生甫晬。失怙恃。郑鞠之。念寒而衣。念饥而食。劬劳闵闵也。愈未齿。从兄官泰州。兄坐谤。迁韶州以卒。去故乡万里。幼孤匍匐不能归。郑拮据备至。竟以丧返葬。尝抚其子。指愈而泣曰。韩氏两世独此耳。流涕滂沱。若不自胜。诲导愈。勖之成立。后为大儒。嫂之力也。及卒。愈哭之。绝而后苏。

     刘开曰。嫂之服期也。自退之始。叔之不为服。以远嫌也。晬而亡天。嫂鞠之成。虽嫂也。实母也。何嫌之有。无于礼者之礼也。韩愈有焉。颂曰。万里丧归。风霜备历。困苦饥寒。抚孤及叔。叔为大儒。夫人之力。

     八、【 王吴慈爱 】

     吴氏爱子。亲继同情。从姑之女。嫁如所生。

     宋临江军判官王益继妻吴氏。抚州金溪人。好学强记。而恂恂自下。于事未尝有所专。益生七子。伯与仲。元配徐出也。爱之甚于己子。二子卒。遇其嫠妇异诸妇。处内外亲戚甚恩。有才讪。臵之。未或藏怒也。自奉养。未尝择衣食。而人以穷困来归者。分衣食周之。嫁三从姑女如己女。待前子之母族如己族。乡党称焉。

     王吴氏之厚于前妻子。拟之孟阳氏、李穆姜、文季姜。有过之无不及。且遇前子之嫠妇异诸妇。待前子之母族如己族。甚且嫁三从姑之女如己女。其善处于嫡继姑嫂之间。殊令人心服焉。

     九、【 陈王堂前 】

     堂前守贞。爱妹及甥。且及甥子。姑嫂深情。

     宋陈安节妻王氏。孝养舅姑。抚孤恤族。乡人敬之。呼曰堂前。初、归陈氏时。小姑尚幼。堂前鞠育之。及笄。厚嫁之。舅姑殁。小姑求分财。尽出室中所有遗之。小姑所得财。为其夫所尽。又买田宅抚其甥。教之。甥卒。又抚教其子。其他亲属。贫不能存者。教养婚嫁。至三四十人。子孙遵遗训。五世同居。以孝友著。干道中、表门。

     郭燮熙曰。陈堂前王氏。一节妇耳。以干家有法。而家日裕。不惟奉舅姑孝。并厚遇小姑。以及其甥。且及于甥之子。其他亲属。受惠者众。虽曰家裕使然。而亲亲仁民。乐善不倦。又奚可及哉。

      4 十、【 章嫂让儿 】

     昌化章嫂。抱子育婴。叔乞抱子。竟与新生。

     宋昌化章氏。兄弟二人。皆未有子。兄先抱族人子育之。未几。其妻生子诩。弟曰。兄既有子。安用所抱之儿为。幸以与我。兄告其妻。妻犹在蓐。曰、无子而抱之。有子而弃之。人谓我何。弟固请。嫂曰。无已。宁与吾所生者。弟不敢当。嫂竟与之。后二子皆成立。长曰栩。季曰诩。栩之樵槱。诩之子铸鉴。皆相继登第。遂为名族。

     吕坤曰。世俗兄弟可笑也。借马而饥渴在怀。借衣而揉涴是嘱。况乏嗣始得之儿。分以与弟。无德色。无吝心。顾不难哉。要之嫂氏之贤。不可及矣。割肉相与。虽舅姑难强之从。况意不出于夫子耶。

     十一、【 少娣化嫂 】

     苏崔少娣。后食先劳。恭事四嫂。井臼争操。

     宋崔少娣为苏家妇。苏兄弟五人。娶妇者四矣。日有争言。阋墙操刃。少娣始嫁。人忧之。少娣事四嫂。执礼甚恭。嫂有缺乏。即以己物遗之。姑役其嫂。少娣曰。吾后进。当劳。嫂未食。不先食。嫂各以怨言告者。少娣笑而不言。女奴来告者笞之。嫂儿溺其衣。无惜意。岁余。四嫂自相谓曰。五婶大贤。我等非人矣。遂相与和睦。

     吕坤曰。天下易而家难。家易而姒娣难。专利。辞劳。好谗。喜听。妇人之常性也。然始于彼之无良。成于我之相学。三争三让。天下无贪人矣。三怒三笑。天下无凶人矣。贤者化人从我。不贤者坏我犹人耳。

     十二、【 朱戚广悌 】

     戚氏广悌。娣姒昆弟。夫家母家。族 一体。

     宋朱震亨母戚氏。蚤寡。家单甚。艰勤憔悴。孝事舅姑。教子义方。遇娣姒和。视姒子如己子。理家政井井。稍益裕。父贞孝先生绍。贫且病。迎就养。留十年而卒。不以丧葬为昆弟费。悉庀之。母兄死。育其三孤。朱氏群从女。贫不能行者。毕抚嫁。婺俗贫家产子多。辄溺之不举。戚以伦理训饬。以粟帛佽之。赖以生者甚众。

     戚氏广行悌道。不特遇娣姒和。视姒子如己子。且推而至于群从女。及兄弟遗孤。甚至博济婺州贫家各子女。而又非家资夙裕者。乃能如此。真所谓四海之内皆兄弟。天下一家矣。

      5 十三、【 姚里天伦 】

     辽妃姚里。奏疏重申。嫡子袭爵。不蔑天伦。

     辽亡。部众推留哥为辽王。留哥奉金币归元。留哥卒。元使留哥继妃姚里氏佩虎符。领其众。姚里氏奏曰。留哥既没。国民无主。其长子薛阇。扈从有年。愿以次子善哥代之。使归袭爵。元欲不遣薛阇。诏令善哥袭爵。姚里氏复奏曰。薛阇前妻所出。嫡子应立。善哥妾所出。若立之。是私己而蔑天伦。不可示后。元乃许之。

     姚里氏不愿自袭其夫爵。已属难能可贵。更不愿己生之子袭其父爵。两番上奏。必以前妻所生之嫡子。袭其父爵。且愿以己生之子。代其扈从。是真无我相者矣。不然。一辽妇耳。而能若此乎。

     十四、【 吴邱出资 】

     邱氏夫姊。出嫁赠资。从子己子。一视无私。

     元吴世昌妻邱氏。阳谷人。成童失父。佐诸兄奉母。以孝悌闻。世昌以明经为浙江举首。委禽焉。既归。奉舅姑。和先后。毕中矩矱。无逾节。夫有姊。出适。举所赍资予之。吴同爨三百指。邱主家政。洪纤费皆所自出。视群从之子。犹己子也。日聚家塾中。执经羞服如一人。岁大俭。道殣相望。缩衣食以赡族姻。人尤以为难。

     夫姊出嫁。举所赍资予之。悌也。同爨三百。独出所费无怨。亦悌也。视群从子如己子。其悌广矣。缩衣食以赡族姻。其悌尤广。至其夫官宁海。侍姑往。舅留。宁海有水鲜奇珍。先寄舅而奉姑。孝德可嘉矣。

     十五、【 詹徐认妾 】

     徐氏夫琼。私婢生子。立趣迎归。恩爱无已。

     明詹琼继妻徐氏。龙游人。琼前妻没后。与婢通。生子杰。徐父母闻之。不肯归女。琼乃匿杰母子于外家。徐既嫁月余。以询琼。琼对枝梧。徐曰。果是汝子。则与我子何异。虽其母亦吾所愿见也。琼察其词意真切。以实告。徐立趣迎归。曰。不独得子。且得妾。真我幸也。爰使婢正妾礼。育杰甚恩。未几。琼卒。遂与婢抚杰成立。

     妇人每不愿其夫之有妾。更不愿夫妾之有子。况尚未成为妾乎。况其所私者为一婢乎。况系未婚以前。其夫之私生子乎。乃徐氏知而迎之。正而妾之。恩而抚之。且以得子并得妾为幸。其孰能之。

      6 十六、【 李郑金钗 】

     郑氏遇妾。慈爱无涯。助婚庶子。乃出金钗。

     明太保李燧妻郑氏。生一子继先。即为燧纳侧室。生子继光。郑氏亲抱育之。爱如己出。嗣后继先为吏部主事。欲求其母之金钗。以为长孙纳妇。郑氏不允。旋出以助继光婚。或问之。郑氏曰。继光无私财。且孙、稚子耳。迟之可也。继先稍营家产。郑氏不悦。曰。我常忧吾家福优于德。今复求增乎。人皆谓郑氏能识大体。

     郭燮熙谓世禄之家。须德优于福。乃能悠久。若福优于德。而复求增。便渐满盈。天道亏之矣。曾文正以求阙名斋。盖深明此义耳。乃李郑氏已早见及。是为识大体。而嫡庶之不异视。尤足征其盛德。

     十七、【 魏王谢过 】

     王氏代钟。谢过于镛。母族一息。劝夫宽容。

     明魏钟偶失于其兄。妻王氏闻之。治具延兄。为夫谢过。呼二儿使侍食焉。兄镛固俊爽士。叹曰。吾闻兄弟之好。以妇人败。未闻以妇全也。吾弟妇其贤矣哉。一日。钟嗛其表兄之子。曰卑幼也。乃数犯我。王氏曰。君母族惟一息耳。奈何不能宽容。钟瞿然称善。后孙校成进士。即庄渠先生。人咸论其为母德所致云。

     郭燮熙曰。兄弟之好。以妇人败。所谓花底莺声巧。天边雁影疏。传之千秋。脍灸人口矣。乃魏王氏独能为夫谢过于其兄。兄叹其贤。且劝夫宽待母族之弱息。夫亦称善。妇德纯全。巾帼中能有几人哉。

     十八、【 黄穆同居 】

     黄氏让穆。穆氏礼黄。二妻同室。助宰信阳。

     明潘纯妻黄氏。苏州人。纯官北京。更娶穆氏。穆父兄不知纯有黄也。未几。黄自苏至京。纯馆之别室。穆知之。执妹礼以见。黄曰。吾来不知有汝。家有子妇田宅。吾当还。汝善事君子。乃遗以珠翠霞帔。穆父兄知黄至。将论纯而归女。穆理喻之。黄复以女妹礼、事其父兄。事遂寝。后纯宰信阳。迎黄穆同居。十六年无间言。

     黄氏贤矣哉。而穆氏亦贤。父兄且论纯而归女也。穆氏以理喻之。夫礼无二妻。其咎固在于纯耳。黄氏初则欲让穆而归于乡里。继以女妹礼而事其父兄。厥事遂寝。家有贤妻。夫不吃亏。故曰内助也。

      7 十九、【 张潘告姒 】

     潘氏引过。问姒亲疏。夫兄为泣。友爱如初。

     明张冀之继妻潘氏。厚前室之家如己家。字他姬之子如己子。冀之有兄。素与冀之友爱。偶为其左右所离间。潘氏乃从容告其姒妇曰。娣之于姒。以何而亲。姒妇曰。以兄弟而亲也。潘氏曰。然则第奴舍客。比亲兄弟诚有间矣。他人能以疏间亲。我独不能以亲使亲。此吾夫妇过也。其兄闻之泣。复欢好如初。

     兄弟、本至亲也。姒娣本疏。而以兄弟亲也。第奴舍客。疏之至也。兄弟之不和。非伤于姒娣。必伤于左右。然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

     如有潘氏者在。左右其奈之何。吾故以兄弟不和之罪。尽归于姒娣。

     二十、【 季吴畀田 】

     季妻吴氏。调护妾子。无父数言。分田乃止。

     明季在常妻吴氏。崇仁人。归季后。生有三子。俱已授室分炊矣。而在常复...

    篇四:德育故事悌篇

    育故事》 初集第一册「 孝篇」

     第 1 页 共 1 页 1 《德育故事》 初集第一册「 孝篇」

     点选目 录 虞舜耕田

     仲由负 米

     闵损芦衣

     曾参养志

     老莱斑衣 郯子鹿乳

     汉文尝药

     郭巨埋儿

     江革负 母

     蔡顺拾椹 姜诗出妇

     黄香温凊

     董永卖身

     丁兰刻木

     陆绩怀橘 孟宗哭竹

     王裒泣墓

     王祥剖冰

     吴猛饱蚊

     黔娄尝粪 寿昌弃官

     庭坚涤秽

     李忠辟震

     实夫拜虎 一、 【虞舜耕田】

     虞舜大孝, 竭力于田。

     象鸟相助, 孝感动天。

     【原文】

     虞舜, 姓姚, 名 重华。

     父瞽瞍顽, 母握登贤而早丧。

     后母凊, 弟象傲, 常谋害舜。

     舜孺慕号泣, 如穷人之无所归。

     负 罪引 慝, 孝感动天。

     尝耕于历山, 象为之耕, 鸟为之耘。

     帝尧闻之, 妻以二女, 历试诸艰。

     天下大治, 因禅焉。

     大舜心中只有父母, 故不知其他, 只求可得父母之欢心, 故始终不见父母不是处。

     人伦之变, 至舜而极。

     然能尽爱敬之诚, 则至顽如瞍, 尚能底豫允若, 况顽不如瞍者乎。

     【注解】

     1. 虞:

     朝代名 , 在今山西。

     2. 瞽瞍:

     时人以舜父虽有目 , 不能分别好恶, 故称之曰瞽瞍。

     3. 顽:

     心不则德义之经为顽, 即无知无识而妄为也。

     4. 凊:

     凊音银, 口 不道忠信之言为凊。

     5. 孺慕:

     谓如孺子之慕父母, 言其诚也。

     6. 号泣:

     哭泣也, 犹曰声 泪俱下。

     7. 慝:

     恶之匿于心者, 言己实侍奉无状, 不能得亲欢也。

     8. 尧:

     古帝名 , 帝喾之子。

     初封于唐, 故曰唐尧, 又曰陶唐氏。

     9. 二女:

     娥皇、 女英也。

     10. 底, 致也。

     豫, 乐也。

     允, 信也。

     若, 顺也。

     【白 话解释】

     虞代的舜帝, 姓姚, 名 叫 重华。

     他的父亲叫 瞽瞍, 没有知识, 又喜欢妄作妄为。

     他的生母名 叫 握登的很贤德, 可是早已亡过了 。

     他的后母呢, 口 里是不说忠信的言语的。

     他的弟弟名 叫象, 性子又很傲慢。

     他们常常想了 计策, 要谋害舜。

     舜像孩子般的呼号哭泣, 同 穷苦的人没有归处一样。

     并且以为父亲、母亲、 弟弟的种种行为, 都是自 己的侍奉不得法, 所以不能够得到爷娘的喜欢。

     舜帝这样的孝顺行为,终于感动了 上天。

     有一次, 在历山地方耕田, 大象帮着他耕, 飞鸟帮着他耘。

     尧皇帝得知了 , 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屡次用 艰难的事情, 去试验舜帝, 并不觉得怎么样。

     后来天下很太平, 尧帝就把皇帝位子让给他了 。

     《德育故事》 初集第一册「 孝篇」

     第 2 页 共 2 页 2 二、 【仲由负 米】

     子路尽力, 负 米奉亲。

     亲没仕楚, 叹不及贫。

     【原文】

     周 仲由, 字子路。

     家贫, 常食藜藿之食, 为亲负 米百里之外。

     亲没, 南游于楚, 从车百乘, 积粟万钟, 累 茵而坐, 列鼎而食。

     乃叹曰, 虽 欲食藜藿, 为亲负 米, 不可得也。

     孔子曰, 由也事亲, 可谓生事尽力, 死事尽思者也。

     李文耕谓, 事亲之事, 承颜日 短, 报德思长。

     如仲氏子者, 方乐负 米之欢, 旋抱衔恤之痛。

     思藜藿而不得, 列钟鼎而徒然, 子欲养而亲不待, 盖千古有同慨也。

     为子者幸而逮存, 可不思孝养之及时也乎。

     【注解】

     1.

     周:

     朝代名 , 姬姓, 文王时三分天下有其二。

     其后武王灭商, 有天下, 都镐, 在今陕西长安县西南。

     奄有中国 黄河、 扬子江两流域, 及辽宁西部之地。

     至平王东迁, 都洛阳。

     2.

     藜藿:

     皆野菜, 贫人所食者。

     3.

     乘:

     辆也, 谓一车四马也。

     4.

     钟:

     古量名 , 受六斛四斗。

     5.

     累 :

     增也、 积累也。

     6.

     茵:

     音因, 谓加于褥上者, 犹今毯子也。

     7.

     列:

     陈设。

     鼎:

     烹饪之器。

     列鼎:

     谓盛馔也。

     8.

     承颜:

     谓得见也。

     旋:

     俄顷之间。

     9.

     衔恤:

     丁父母忧也。

     见《诗经· 小雅· 蓼莪》 篇。

     10.

     养, 下奉上也。

     慨, 感叹也。

     逮, 及也。

     【白 话解释】

     周 朝时候, 有个贤人, 姓仲, 名 叫 由, 表字就叫 子路。

     他的家里穷苦得很, 天天所吃的都是些藜呀、藿呀, 那一类不好的蔬菜。

     因 为奉养爷娘的缘故, 常常出 去到百里以外, 背了 米回来给爷娘吃。

     等到他的爷娘都去世了 以后, 他就往南方游历, 游到楚国 地方, 楚王就聘他做了 官。

     他跟随的车骑有一百辆的多 , 他积聚的谷米, 有一万钟的富。

     坐的时候, 便茵褥重叠, 吃的时候, 便鼎食满前。

     他就叹气着说, 我现在虽 然富贵, 但是要想像从前一样吃着藜藿的蔬菜, 仍旧到百里以外去背米来养爷娘, 这世里, 断断不能够再有这种日 子了 , 叫 我怎不伤心呢? 孔子说道, 仲由的服事爷娘, 可以说是活着尽了 力, 死了 尽着追思的了 。

     三、 【闵损芦衣】

     孝哉闵子, 衣芦御车。

     感父救母, 千古令誉。

     【原文】

     周 闵损, 字子骞。

     早丧母, 父娶后妻, 生二子。

     母恶损, 所生子衣绵絮, 而衣损以芦花。

     父令损御车, 体寒失凊, 父察知之, 欲逐后妻。

     损启父曰, 母在一子寒, 母去三子单。

     父善其言而止, 母亦感悔,视损如己子。

     《德育故事》 初集第一册「 孝篇」

     第 3 页 共 3 页 3 李文耕谓, 闵子留母之语, 凄然蔼然, 从肺腑中酝酿而出 。

     虽 使铁石 人闻之, 亦为恻恻心动, 何其天性之厚且纯也。

     卒之全母全弟全父, 一家太和之气, 直从孝子一念恳恻中转回, 为子者其三复之。

     【注解】

     1.

     御:

     执辔在车也。

     长者乘车, 恒以幼者为之御。

     2.

     凊:

     音引 , 系 于车轴之革带。

     一端系 于衡, 以引 车前行者也。

     3.

     启父:

     谓开陈己意于父前也。

     4.

     视:

     即看待也。

     蔼:

     音霭, 和气也。

     5.

     酝酿:

     酿酒也, 借喻之词。

     6.

     太和:

     阴阳会合冲和之象, 见《易经》。

     【白 话解释】

     周 朝时候, 有个孝子, 姓闵名 叫 损的, 表字叫 做子骞。

     生他的母亲, 早已亡过了 , 他的父亲娶了 一个后妻, 生了 两个儿子。

     那个后母很厌恶闵损, 冬天的时候, 给自 己亲生的两个儿子, 穿了 棉呀、 絮呀做的衣裳, 给闵损穿的衣裳, 里面却是装着芦花的。

     有一次, 他的父亲叫闵损推车子出 外。

     可是因为衣裳单薄, 身体寒冷, 一个不小心, 不觉失掉了 车上驾马引 轴的皮带子。

     他的父亲起初很生气, 后来觉察了 儿子是穿了 芦花缘故, 便要赶出那个后妻。

     闵损却对父亲说, 母亲在此, 无非我一个儿子受着寒冷, 倘若母亲去了 , 可怜三个儿子都要受着孤单了 。

     他的父亲觉得闵损的说话不错, 也就罢了 。

     他的后母, 从此也感悟懊悔了 , 以后看待闵损, 就像自 己亲生的儿子一样。

     四、 【曾参养志】

     曾子养志, 请与有余。

     母啮其指, 负 薪归庐。

     【原文】

     周 曾参, 字子舆, 善养父志。

     每食, 必有酒肉, 将彻, 必请所与。

     父嗜羊枣, 既没, 参不忍食。

     采薪山中, 家有客至, 母无措, 啮指以悟之。

     参忽心痛, 负 薪归。

     妻为母蒸梨, 不熟, 出 之。

     过胜母, 避其名 不入。

     学于孔子, 而传《孝经》。

     李文耕谓, 凡为父母, 未有不望其子之成立。

     成立于功名 者小, 成立于道德者大。

     为子者欲学曾子之养志, 必学曾子之志于道, 悟彻一贯, 三省其身。

     不然, 虽 多备酒肉 , 曲承欢笑, 异于徒养口 腹几何。

     【注解】

     1、

     「 善养父志」 五句 , 见《孟子》。

     2、

     彻, 去也。

     羊枣, 实小黑而圆。

     3、

     措, 筹办也。

     啮, 噬也。

     4、

     悟之:

     使之心领神会也, 事见《阙里志》。

     5、

     胜母:

     里名 , 地疑在山东属境。

     6、

     避其名 :

     恶其名之害义也, 见《子华子》。

     7、

     彻:

     达也, 通也。

     《德育故事》 初集第一册「 孝篇」

     第 4 页 共 4 页 4 8、

     一贯:

     一理贯通万事也。

     9、

     三省:

     指以「 忠、 信、 传习 」 三者自 省也。

     【白 话解释】

     周 朝的曾参夫子, 表字叫 子舆。

     他的奉养爷娘, 和别人不同 , 最能够养他父亲母亲的志向。

     每逢吃饭的时候, 必定有酒有肉 。

     将要收去的时候, 一定问过他父亲, 这个余下来的酒肉 , 送给哪个。

     他的父亲生平喜欢吃那羊枣子, 后来他的父亲死了 , 曾参就终身不吃羊枣子了 。

     有一次, 他在山里砍柴, 不料家里忽然有客人来了 。

     他的母亲因 为曾参不在家里, 又没有钱可以备办供客的东西, 弄得没有办法, 就用 牙齿咬破自 己的指头, 好叫 曾参觉悟。

     果然曾参在山里, 忽然心头像小鹿撞的痛了 一阵,就慌慌忙忙背了 柴回到家里来。

     有一次, 他的妻子替曾参的母亲蒸一只梨子, 没有蒸得熟透, 曾参就把妻子赶出 去, 不要她做妻子了 。

     后来曾参走过胜母的地方, 因 为这个地方的名 称不好, 就不肯走进胜母的里门 。

     曾参在孔夫子门 下受学, 孔夫子很看得起他, 传了 他一部《孝经》, 内 容共总有十八章。

     五、 【老莱斑衣】

     老莱七十, 戏彩娱亲。

     作婴儿状, 烂漫天真。

     【原文】

     周 老莱子, 姓莱, 佚其名 , 楚人, 至孝, 奉二亲极其甘脆。

     行年七十, 言不称老。

     尝着五彩斑斓之衣, 为婴儿状, 戏舞于亲侧。

     并在双亲前弄雏, 欲亲之喜。

     又尝取水上堂, 诈跌卧地, 作婴儿啼, 以娱亲意。

     李文耕曰, 「 恒言不称老」 一语, 记礼者原自 体贴入微。

     得莱子之斑衣弄雏, 乃发挥尽致矣。

     以舜之孺慕, 参之养志, 合为一人。

     其真爱流溢处, 令人神往不尽。

     【注解】

     1.

     佚:

     失也。

     2.

     斑斓:

     文彩粲然之貌。

     3.

     弄, 戏玩也。

     雏, 小鸟也。

     4.

     娱:

     乐也, 谓博亲之欢心也。

     5.

     恒:

     常也, 语见《礼记· 曲礼》 篇。

     6.

     溢:

     满而流出 也。

     7.

     神往:

     心神向往也。

     【白 话解释】

     周 朝时候, 有个老莱子, 他姓莱, 遗失了 他的名 字, 只晓得他是楚国 的人氏。

     生性非常孝顺, 奉养他的父亲母亲, 凡是吃的喝的, 总是用 着很甘甜很柔脆的物品, 自 然不必说了 。

     最难得他自 己的年纪, 也已经到了 七十岁, 但是他平常所说的话, 总没有一句 说出 自 己的老字来,真合着《礼记》 里「 父母在, 恒言不称老」 的那句 话了 。

     他又常常穿着了 五色灿烂齐整的衣裳, 故意装作小孩子的形状, 在父亲母亲旁边戏着舞着。

     并且在

     《德育故事》 初集第一册「 孝篇」

     第 5 页 共 5 页 5 双亲面前戏弄小鸟, 做出 孩儿顽耍的样子, 要博得爷娘的欢喜。

     有时候又取了 两桶水挑到堂上来, 故意跌倒在地上, 连那两桶水也倒翻下来, 那衣服都弄得水淋淋的, 他就做出 小孩儿哇哇的啼哭声 音来。

     他的父亲母亲, 这时候哪里忍得住, 便哈哈大笑, 快活极了 。

     六、 【郯子鹿乳】

     郯子亲老, 双目 皆瞽。

     入鹿群中, 为取鹿乳。

     【原文】

     周 郯子, 鲁人, 史佚其名 , 天性至孝。

     父母年老, 俱患双目 , 思食鹿乳而不得。

     郯子顺承亲意, 乃衣鹿皮, 去之深山中, 入鹿群之内 , 取鹿乳以供亲。

     猎者见而欲射之, 郯子具以情告, 乃得免。

     王应照曰, 孝子事亲, 必养其心志, 而不徒养其口 体。

     鹿乳异味, 因 老人偶然思食, 蒙皮入山, 本一片 诚孝之心。

     发为机智, 得乳归奉, 父母之心顺, 孝子之心安矣。

     李文耕谓为反哺至情, 不亦然乎。

     【注解】

     1.

     郯:

     音谈, 国名, 少昊氏之后。

     故城在今山东郯城县西南。

     2.

     鲁:

     国名, 姬姓, 侯爵, 周武王封其弟周公旦于鲁。

     今自 山东滋阳县东南, 及江苏沛县、 安徽泗县等, 皆其地。

     3.

     衣, 披服也。

     去之, 走往也。

     4.

     射, 激矢及物也。

     蒙, 裹也。

     5. 慈乌初生时, 母哺之。

     及长则反哺, 故报亲恩曰「 反哺」。

     【白 话解释】

     周 朝时候, 有一个贤人, 叫 做郯子, 是鲁国 里的人, 历史上遗失了 他的名 字。

     他的天性非常孝顺,父亲母亲年纪老了 , 两个人的眼珠子里都有些病, 所以心里常常想吃鹿的乳, 可是一时办不到。

     那郯子知道他的双亲有这个意思, 他就打定主意, 穿着了 鹿皮的衣服, 扮着鹿, 走到深山里, 夹在群鹿的里面, 找些鹿的奶来, 预备做医治双亲眼睛的物品。

     不料有几个猎人见了 他披着鹿皮, 当 他真个是只鹿, 就左手拿着弓 , 右手抽着箭, 想射中了 这只鹿。

     郯子便慌忙立起身来, 赶忙尽情的告诉猎人道, 我不是鹿, 原来我是穿着鹿皮, 到这里找些鹿的奶乳, 去医治父亲母亲眼睛的, 你千万不要错认我作鹿呀。

     猎人听到这话, 方才晓到是个孝子, 就放着弓箭不射了 , 于是郯子才得免了 。

     七、 【汉文尝药】

     汉孝文帝, 母病在床。

     三载侍疾, 汤药亲尝。

     【原文】

     汉文帝, 姓刘, 名 恒, 高祖第三子也, 初封于外为代王。

     生母薄太后, 帝朝夕 奉养无倦怠。

     太后病三年之久, 帝侍疾, 目 不交睫, 衣不解带。

     所用 汤药, 必先亲尝之而后进。

     仁孝之名, 闻于天下。

     王应照谓, 三年之病久矣, 而帝之所以小心侍奉者, 历三年如一日 , 仁孝至矣。

     夫太后役使满前,文帝贵为天子, 以天下养, 犹必躬尽子职。

     况平人父母, 非子媳谁为服事乎。

     事亲之道, 自 尽其心而已。

     【注解】

     《德育故事》 初集第一册「 孝篇」

     第 6 页 共 6 页 6 1.

     汉:

     朝代名 , 高祖刘邦灭秦, 有天下, 都长安, 即今陕西长安县西北三十里。

     2.

     代:

     在今河北省蔚县东北。

     3.

     亲尝:

     口 自 尝试也。

     4.

     夫, 音扶。

     役使, 服役使令之人。

     【白 话解释】

     汉朝的文帝, 姓刘, 名 字叫 做恒, 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三个儿子。

     他没有做皇帝的时候, 高祖已经封他在代州 地方, 所以又叫 代王了 。

     他原来是庶出 的, 养身娘就是薄姬, 后来才称薄太后。

     但是文帝的天性, 生成是很孝顺的。

     朝朝夜夜, 奉养这位母亲, 从来没有懒惰的意思。

     薄太后曾经生病, 足足生了 三个年头的长久。

     文帝服事他母后的病, 总是殷殷勤勤, 看护得很周到。夜间睡的时候, 眼睛也没有闭好, 衣带并没有解开过。

     所煎的汤药, 必定先要自 己亲自 尝过了 , 才进到薄太后面前, 叫母后吃的。

     因 为他有了 这样情形, 所以仁孝的名 声, 就传遍了 天下, 人人都晓得了 。

     八、 【郭巨埋儿】

     郭巨埋儿, 雷震儿活。

     天赐黄金, 官不得夺。

     【原文】

     汉郭巨, 字文举。

     家贫, 子尚幼, 母减食与之。

     巨因贫难供母, 子又分甘, 乃乘子出 , 进食。

     一日子溺毙, 妻惶泣。

     巨曰, 毋惊母, 子可再有, 母不可复得, 盍埋之。

     妻不敢违, 遂掘坑三尺, 雷震子苏,见黄金一釜, 上有字云云。

     姜履曰, 埋儿事, 诸...

    推荐访问:德育故事悌篇 德育 故事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