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铭公文网 - www.sddayugaoke.com 2024年03月28日 22:02 星期四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读后感 >

    梁家河的知青岁月积极分子读后感3篇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2-08-20 15:45:14

    梁家河的知青岁月积极分子读后感3篇梁家河的知青岁月积极分子读后感 《梁家河》读后有感——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梁家河》是一本反映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的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梁家河的知青岁月积极分子读后感3篇,供大家参考。

    梁家河的知青岁月积极分子读后感3篇

    篇一:梁家河的知青岁月积极分子读后感

    家河》读后有感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梁家河》是一本反映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的纪实文学,朴实的文字时不时夹杂一些陕北方言,使我这个陕西人读起来倍感亲切,除了医院组织学习外,我用了两天时间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读完了全书,读后深受鼓舞。《梁家河》是一本蕴含着修身立命、理想信念、为民服务、治国兴邦等学问的传记性文学。

      1968 年 12 月毛泽东主席发出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1969 年 1 月我们的习总书记当时还不到16 岁,就离开北京奔赴陕北的梁家河村,当起了农民,想想我们 15-16岁时在干什么?当下 15-16 岁的孩子在干什么?是啊,这个年龄正是初中刚毕业要上高中的时候,还是不懂事的“娃娃”呀,当时的生活多么艰苦,一个大城市来的不懂事的娃娃要适应陕北的生活习惯、听懂陕北方言并下地干农活,吃的是什么苦呀,“清晨 6 点就起床上山劳动,爬到山上人已经气喘吁吁了,但还要干活,一直干到晌午吃饭时间,没有歇的时候”,我们要学习总书记当年吃苦耐劳的精神,树立攻坚克难的坚定信念。有人干工作挑肥拣瘦,生活上怕吃苦、讲享受,对比习总书记我们应感到惭愧。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不能忘记吃苦耐劳的精神,从小教会我们的孩子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我们更要学习习总书记的“团结观”,《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中习近平写到“他(魏震五)说,我们那个时候都找机会往群众里钻,你

     现在不靠群众靠谁?当然要靠群众”,“我父亲经常给我讲团结的道理,要求我们从小就要做讲团结和善于团结的人,„„就是做每一件事不要只考虑自己愿不愿意,还要考虑别人愿不愿意,因为你生活在人群中,什么事情都以自己为主,就是不行的”。只有讲团结才能把自己融入群众。现在好多人只讲个人利益,不看集体利益,看看网上报道的一些搬迁中的“钉子户”,不顾政策不顾大局,随心所欲,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还有一些领导干部私心更重,侵占集体财务,收受贿赂,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对这些人,群众深恶痛绝,把自己混同于一个普通老百姓,不讲原则,不讲团结,应该把这些败类清除出干部队伍。

     我们要学习总书记爱读书的好习惯,从北京到陕西梁家河,只带两箱子书,除了看自己带的书,还到处借别人的书看,“白天劳动、晚上看书”成为总书记知青岁月的生活常态,留下了“30 里借书、30 里讨书”的生动故事。《十万个为什么》、《三国演义》、《水浒传》、《钢铁是怎么炼成的》、《静静的顿河》、《母亲》、《浮士德》、《叶普盖尼.奥涅金》、《当代英雄》、《战争与和平》、《复活》、《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红与黑》、《林海雪原》、《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这些书大家看过几本?我看过五本咱们国家的,有七本听说过没有看过,其他的听都没有听过,不怕大家笑话,下班后的时间大多看了手机,看了电视了。看看周围读书的有谁?去新华书店、图书馆的大多是给孩子找学习资料吧!

     

     我们应该学习习总书记为人民为群众干实事干好事的实干精神。1973 年习近平在冯家坪公社赵家河大队搞社教,治理神车沟,使赵家河增加近百亩高产田;习近平当选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后为梁家河打造淤地坝;1974 年 7 月建成沼气池,也成为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截止 1975 年 8 月梁家河共建成 34 口沼气池,解决了 43 户社员的点灯做饭问题;又成立铁业社,废除“泛水井”,打造甜水井,组织扫盲班;这让我想起了保尔柯察金的名言:“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人就要这样尽自己所能为社会干一些实事,才不枉来人世一场。

     我们要学习习总书记积极上进、不甘平庸的精神。当年习总书记是“黑帮子弟”,想上进想入团比登天还难,但由于不懈努力,第八份入团申请书递上去后终于获得了批准;再看看习总书记的入党过程,还是因为当时的成分问题,一而再,再而三,被拒绝,倔强的性格使他不气馁,直到第十分入党申请书才获得批准。我们要学习习总书记政治觉悟,努力向党靠拢、积极要求上进,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组织的力量是无穷的。再看习总书记考清华大学的过程,目标很清晰要上清华大学, 1973 年习总书记参加了考试,但录取方式是考试加推荐,因为“黑帮子弟”清华大学拒绝了他,直到 1975 年才又有报考机会,“政审关”由于洛阳耐火材料厂的一份证明——“习仲勋同志属人民内部矛盾,不影响子女升学就业”,才得以顺利通过。1975 年 10 月 7 日习近平离开梁家河去上大学了。我们要学习习总书

     记不甘平庸的上进精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脚踏实际、勤奋努力,我们总有希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工作上如此、社会上更是如此。人类社会越来越文明,越来越进步,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不是来吃苦的,但是我们要能吃苦,我们吃苦是为了将来生活的更好,为了我们的后辈生活的比我们幸福!不要求上进,只能原地踏步,就会更贫穷、更落后,如果是一个不求上进的民族,注定要被世界淘汰,如果是一个不求上进的国家,注定要落后挨打遭欺负。

     我们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扶危救困的人民公仆精神。“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1969 年到1975年七年光阴在陕北度过,随后习近平因职位变动去过好多地方,但一直没有忘了陕北梁家河的父老乡亲,1993 年、2009 年、2015 年习近平回到陕北,在延安、在梁家河作了短时间停留,看看这片曾经养育过他的黄土地,看看这里勤劳朴实的乡亲,问问他们如今过得怎么样?生活上还有什么困难?这就是人民公仆心系人民,心中所思心中所想都是底层人民群众生活过得好不好?不管在浙江、在福建、还是在北京,有乡亲来诉说生活不幸,习总书记总伸手帮助,人民群众的困苦就是他的困苦,只有人民群众过好了满意了,习总书记才能放下心来。从这里我们也才能理解习总书记“精准扶贫”的思想理念。

     《梁家河》读完了,习总书记的故事很精彩,也值得我们深深体悟,好好学习,让我们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紧跟党的步伐

     为实现宏伟的“中国梦”而努力!

     2018.7.4

    篇二:梁家河的知青岁月积极分子读后感

    党员《梁家河》读后感两篇

      近期有幸拜读了《梁家河》,这本书以“树高千尺忘不了根”、“窑洞里长满了故事”、“一声声喊我小名”、“我们走在阳光路上”四个章节、34 篇文章分别讲述了 1969 年 1 月至 1975 年 10 月,青年时期的习总书记来到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的生活经历,再现了一代领袖在沧桑岁月中艰辛磨炼的成长历程。从中让自己体会到党的核心是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联、情深似海、心贴着心的鱼水之情,让自己看到了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兑现誓言、克己奉公、履行职责、为民服务的优秀品质,感受到了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带领群众苦干实干加巧干的作风、浓浓的使命担当和亲民爱民的博大情怀。读过《梁家河》,我深切地体味到蕴含其中的修身立命、理想信念、为民服务、治国兴邦和忠党爱党、亲民爱民的大学问。作为一名驻村扶贫的第一书记,《梁家河》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指引着我在扶贫工作中实践中不断学习并从中受益。要把学习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与梁家河的实际做法有机的相结合,学习理解新时期党中央以服务人民为核心的强国理想,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做到“四个服从”,坚决捍卫习总书记为首

     的党中央核心,捍卫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践行党的宗旨,甘心扎根脱贫攻坚一线为民奉献。要学习先进典型,不断强化自身修养,全面增强为民服务本领,勇于担当职责使命,带着责任、带着感恩真扶贫、扶真贫。

     把从《梁家河》中学习的以民为主的初心力量运用到驻村扶贫工作。梁家河插队期间,青年的习近平在与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的过程中,孕育了他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作为扶贫干部,我们要从《梁家河》中汲取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丰厚营养,深入领会总书记立足群众、造福群众的工作方法,从思想深处树立起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意识,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都必须放在心上、抓在手中,要把当前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件老百姓的关心事做好做实做到心坎上,大力发展特色扶贫产业,把困难群众牢牢镶嵌在产业链上,全面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在驻村中真实的体会到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对你就有多亲这句话的真实感受。

     把《梁家河》中习近平总书记体现的真抓实干作风运用到驻村扶贫工作。首先,凡事必须实事求是。

     陕北耕地少、农业生产条件恶劣,习近平同志当年在解决这个困难的时候,就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他通过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带领群众通过打坝淤地,来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次,工作必须真心实干。想当初梁家河缺柴少油,燃料、照明、用水是生产生活最大的问题,习近平同志就站在群众的角度,群众想什么,他就带头做什么,群众盼什么,他就带头干什么。于是他就带领村民打井,建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创办铁业社等,解决了群众用水、用电难等问题。他也以“能吃苦,干实事”的党员干部良好形象,赢得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誉和拥戴。作为一名从事基层扶贫的党员干部,我们更应该从服务群众的工作中去实践,以群众满不满意、实不实惠、幸不幸福来衡量和检验。最后,我觉得做人做事必须实实在在。在梁家河村在建大坝时,水沟旁铲土是个苦差,习近平同志总是会主动去水沟旁铲土。这虽然是个微小的细节,但却体现出习近平同志做人做事实实在在的朴实品质。我觉得扶贫干部的良好形象就是从实实在在、点点滴滴的工作中累积起来的。

     把《梁家河》中敢为人先的精神运用到驻村扶贫

     工作中。习近平同志在担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时期,带领广大社员打出了梁家河第一口水井,建立了第一个铁业社、缝衣社和第一座磨坊,建成了陕西省第一个沼气池,这一桩桩鲜活的事例,生动诠释了习近平同志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责任担当精神。我们扶贫干部要学习习近平同志当年在梁家河当大队支书时,时刻把群众利益记挂心头,带领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好作风。结合当前正在大力推进的乡村振兴战略,创新思路,选好产业,扩大渠道,充分利用好国家出台的各项好政策,带头实干、立说立行,切实将梁家河蕴含的精神贯彻落实到自己的扶贫工作实践中,勇于担当、争优创先、,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共奔小康。

     把《梁家河》中“一碗水端平”廉洁奉公的做法运用到驻村扶贫工作中去。我们响应党的号召投身基层驻村扶贫,在项目争取、产业奖补、精准识别、精准帮扶、运用“八个一批”过程中应该恪守“三严三实”的要求,坚持原则,廉洁奉公,“一碗水端平”,不搞优亲厚友,不与民争利,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奉行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优良传统,以公平公正取信于民。

      以上是我学习《梁家河》的几点浅显体会,作为进入新时代的我们,应该从《梁家河》中不断地汲取营养,总书记讲过:“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身处全国各地驻村扶贫的基层干部,扶贫所住的村子就是我们的“梁家河”,我们要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身经历,勉励自己坚持学习,严于修身,埋头苦干,攻坚克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打赢脱贫攻坚这一伟大战役中淬炼自己,不断成长。

     党员《梁家河》读后感

      全体教师在学校党支部书记张勇校长的带领下,一起品读了《梁家河》的动人故事,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陕北高原摸爬滚打的青春岁月,追寻我们党的新一代领航人在植根群众中历练成长的光辉足迹,进一步坚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969 年,习近平同志来到了梁家河。在那里,他度渡过七年的艰难岁月,在那里他从一个懵懂少年逐

     渐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有梦想的青年。他胸怀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从习总书记的人生成长历程中,从梁家河人艰苦奋斗的精神中,我们应当汲取最宝贵的经验。我们要坚定信念,发愤图强,把个人理想与民族希望融为一体,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奋力前行,为实现人生理想而永不懈怠。

     在学习过程中,张勇书记告诫全体教师要珍惜美好的生活、珍惜现有工作,用感恩之心和奋进之情做人做事,用实打实的干劲投入到教书育人工作中去,努力争做新时代新教师,真正让“梁家河精神”在城区三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同时,他还希望教师们时刻做到慎言慎行,常怀赤子之心,以实际行动无愧于时代的重托和人民的深情厚望,争做一位人民满意的老师!

     《梁家河》不仅是一本革命传统教育的读本,还是一座“不忘初心、坚定信仰”的精神丰碑,是一个“怀揣梦想、继续前进”的人生驿站。通过学习,我们三小教师将会用“梁家河精神”武装自我,用“梁家河”精神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以满腔的热情为教

     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三:梁家河的知青岁月积极分子读后感

    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3000 字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3000 字 我退休三年了,从没改变学习与思考的习惯。最近,我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感触良多。习近平是下乡知青,我是还乡知青,我们年龄相同,经历相似,因此,对《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精神,学习起来更亲切,理解起来更自然,践行起来更自觉。我对此书感悟最深刻的是,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为习近平政治定力、工作魄力和人格魅力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我们要读懂、读好这本书,最精彩之处是学习和践行习近平精神,以习近平为榜样,走好人生之路。

      一、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为习近平政治定力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一、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为习近平政治定力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政治定力,是政治能力的重要内容,是决定一个人思想成熟的重要标志。

     习近平刚到梁家河村时,思想上也有过一些忧虑、迷茫和困惑。经过知青岁月的洗礼,他在政治上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有五个“最”佐证了他思想上的进步和政治上的成熟。

      一是他带的书最多。当地还乡知青王宪平说,习近平来梁家河村时,他带的箱子最沉,里面全是书。村民武晖说:

      “我喜欢到知青窑洞去玩,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可以看他带来的许多书。炕沿上、铺盖上、枕头边上,全是书。现在回忆起来,近平他们住的那个窑洞特别温暖,也特别神奇,就像知识的宝库。”

      二是他读的书最好。与习近平同住一个窑洞的下乡知青雷平生说,习近平读的书,涉及到政治、经济、历史、文学、军事等知识,既有马恩列斯毛的经典著作,也有中外历史名著和军事专著,另外,他还读了农村这个广阔天地的无字之书。他从中汲取了知识和精神的营养。

      三是他读书最刻苦。

     三是他读书最刻苦。乡亲们说“他上山放羊,揣着书,把羊拴在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就读书。”雷平生说:“他经常看书到深夜。”他有“求知若渴”的精神。

      四是他从政治和思想上要求进步最执着。

     四是他从政治和思想上要求进步最执着。在“文化大革命”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习仲勋接受组织审查,习近平向党组织递交十多次入党申请书,从不放弃政治追求,始终坚定理想信念。

      五是他在梁家河待的时间最长。乡亲们和下乡知青都说,北京到梁家河的十八名知青,习近平年龄最小,在乡下待的时间最长,他是最后一个返城的。

      这五个之“ 最” ,从不同的侧面折射出习近平政治定力的光芒,同时也揭示了他政治成熟的历史逻辑。

      正得益于知青岁月奠定的政治定力,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习近平科学判断形势,牢牢把握大势,积极应对挑战,妥善化解了港独、xx、疆独以及“钓鱼岛”、“南海”、“中印边界”等一系列矛盾和冲突,赢得了和平与发展的局面。

      当前,我们学习习近平政治定力,最要紧的是自觉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毫不动摇地拥护核心,毫不动摇地爱戴核心,毫不动摇地服从核心。确保习近平在党中央和全党核心地位牢不可破。

     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为习近平工作魄力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为习近平工作魄力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工作魄力,是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重要体现,决定着工作成就的大小。工作魄力的形成,既不是与生俱来,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习近平工作魄力的铸就,是植根于黄土高原大地,得益于七年知青岁月的历练。其中,七件大事,彰显了习近平的工作魄力。

      第一件事是拦河打坝。还乡知青王宪平说,习近平当上梁家河村支书后,动员组织村民拦河打坝。开始阻力很大,乡亲们既怕洪水冲坝,又担心今后效益不大。对此,习近平既深入调查研究,又找来专家论证,还发动骨干带头,通过多处发力,特别是习近平甩开膀子同乡亲们一起苦干、实干、巧干,最后干成了这件事。王宪平说:“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淤泥坝与七十年代的样子完全一样。坝顶的土地,是我们梁

      家河村最好、最平整、也是最便于灌溉的土地。”这块地可为梁家河子孙后代造福。

      第二件事是建沼气池。乡亲们说梁家河祖祖辈辈做饭、取暖缺柴烧,习近平到四川取经,学习沼气技术,回村亲自试验,带领大家建成了沼气池。从这以后,沼气得到大面积普及,解决了困扰我们这个地区多年的燃料不足问题。真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第三件事是办代销店。过去,社员买点日用品,要等到逢集,提前请一天假,跑到文安驿供销社去买,既费时、又费功。有了代销店,社员随时可以去买,还可赊账,或拿鸡蛋去换货。真是方便了社员。

      第四件事是办铁业社。习近平把会打铁的社员组织起来,实施定额管理,生产的锄头、镰刀、菜刀等,既满足了本村社员使用,还将多余的卖掉,为集体创收。

      第五件事是办缝纫社。他把缝纫手艺好的妇女,请到缝纫社,专门缝补衣服,做衣服。社员可用工分来支付裁缝的报酬。这样,既解放了妇女劳动力,又解决了村里人日常的需求。

      第六件事是给村里打了一口深水井。过去,用泛水井的水,非常不便,水质也不好。建了这口深水井后,同时解决了村里喝水和菜地灌溉的问题。现在村里安了自来水,也是用这口井的水。

      。

     第七件事是办磨坊。过去,是用毛驴推磨,加工粮食慢,又耽误毛驴运粪。办磨坊后,承担了全村的磨面和碾米的工作,把毛驴腾出来用于生产和运输。社员只要把粮食拿过来,一会儿就磨好了,非常方便,而且都是免费的。

      村民武晖说:“近平做了这么多实事,源于他亲身体会到农民生活面临的难题,也源于他平时的观察与思考。他敢于实践,敢想敢干,也能干、会干,能把想法变成现实。”

      七年知青岁月历练出的工作魄力,为习近平治国理政也奠定了基础。七年知青岁月历练出的工作魄力,为习近平治国理政也奠定了基础。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治国理政中彰显出的工作魄力,令世人震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创造了“中国奇迹”。“一带一路”、“金砖+”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给出了“中国方案”。我们可以无愧地说,习近平的工作魄力已经发挥出“改变中国、影响世界、引领未来”的作用。

      当前,我们学习习近平的工作魄力,最重要的是,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干好本职。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防止不作为和乱作为,自觉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在本职岗位上做出贡献。

      三、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为习近平人格魅力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人格魅力,是领导干部立身做人之本,是领导形象、领导威信、领导力量的重要支撑。

      三、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为习近平人格魅力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人格魅力,是领导干部立身做人之本,是领导形象、领导威信、领导力量的重要支撑。

      习近平人格魅力的形成,既源于严格家教、红色基因的熏陶,又源于七年知青岁月的磨炼。伟大来自平凡,细节彰显人品。习近平的人格魅力,在平凡的生活细节中震撼着人们。

      第一个细节是信任人。有一次习近平到县里买煤油,遇到一个自称是习仲勋卫士的乞讨老人要找习近平,习近平毫不犹豫地将身上所带的钱、粮票及大衣都送给了老人。同行的知青提醒说,你怎么这样相信他,老人若是骗子呢?习近平说,“我就是个普通的农民,他为啥骗我。”这个细节给同行的知青以极大震撼。

      第二个细节是尊重人。在梁家河,当地群众有给别人起绰号的习惯,但习近平从不给别人起绰号。另外,有一次当地一位老人去世,习近平主动到去世老人遗像前鞠躬,表示对去世老人的尊敬。这些细节,让当地群众深受教育,感到习近平把当地群众当亲人。

      第三个细节是关心人。

     第三个细节是关心人。村里有个弱智儿童叫“灵娃”,习近平离开梁家河第一次回村看望乡亲们时,得知“灵娃”的爸爸去世了,习近平当场给了“灵娃”的妈妈 500 元,表示对孤儿寡母的关心。乡亲们感动地流下了热泪。

      第四个细节是教化人。习近平制定的村规民约,其中有一条是不允许打人骂人,违者罚工分。有一次两村民打架,队长管不了,找到习近平,习近平对村民晓之以理,并主动

      以自己的工分代罚。村民被感召了,不仅向全村人作了检讨,而且心甘情愿地接受了处罚。

      第五个细节是引领人。习近平特别注重身教重于言教,要求村民干的,他都带头干,要求村民遵守的,他带头执行。村里打井,他是第一个跳到井里挖泥;村里建沼气池,他不仅第一个干,而且后来维护也是第一个下池维修;村里拦河打坝,他也是第一个带头干。这种引领作用在群众心中留下美好的记忆。

      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感人细节,习近平的人格魅力在人民心中牢牢树起。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感人细节,习近平的人格魅力在人民心中牢牢树起。从这些人格魅力中,我们也清晰地看到,习近平今天成为党中央核心和全党核心,确实是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确实体现了历史的逻辑和人民的情怀。

      今天,我们学习习近平的人格魅力,就应该自觉加强党性锻炼,自觉为民服务,积极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力争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推荐访问:梁家河的知青岁月积极分子读后感 积极分子 知青 读后感

    相关文章: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水浒传读后感100字6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