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铭公文网 - www.sddayugaoke.com 2024年05月04日 04:51 星期六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心得体会 >

    新冠肺炎第九版心得体会8篇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2-10-23 19:30:05

    新冠肺炎第九版心得体会8篇新冠肺炎第九版心得体会 解读2022-03-16 主要内容211第九版更新要点12新型肺炎诊疗方案主要内容13重点内容总结 1 更新要点 一、更新要点11、&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冠肺炎第九版心得体会8篇,供大家参考。

    新冠肺炎第九版心得体会8篇

    篇一:新冠肺炎第九版心得体会

    2022-03-16

     主 要内 容21 1第九版更新要点1 2新型肺炎诊疗方案主要内容1 3重点内容总结

     1

     更新要点

     一、更新要点1 1 、 “ 病原学特点 ” 中提到:

     目前 Omicron 株 感染病例已取代 Delta 株 成为 主要流行株 。现有证据显示 Omicron 株传播力强于 Delta 株 ,致病力有所减弱,我国境内常规使用的 PCR 检测诊断准确性 未受到影响,但可能降低了一些单克隆抗体药物对其中和作用。2 2 、 “ 传播途径 ” 明确:在 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造成感染。3 3 、 “ 临床表现 ” 中提到:曾接种过 疫苗者 及感染Omicron 株者 以无症状及轻症为主 。有临床症状者主要表现为 中低度发热 、 咽 干、 咽痛 、鼻 塞 、流 涕 等 上呼吸道 感染症状。

     一、更新要点7 7 、 “ 治疗 ” 中提到:轻型病例实行 集中隔离 管理,相关集中隔离场所 不能同时隔离入境人员 、密切接触者等人群。隔离管理期间应做好对症治疗和病情监测,如 病情加重 ,应 转至定点医院治疗 。( 轻型病例 ,集中 隔离管理 ,而不要求去定点医院治疗)8 8 、 “ 抗病毒治疗 ” 中增加:

     PF- - 07321332/ 利托那韦片 ( Paxlovid )和 安巴韦单抗/ / 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

     一、更新要点9 9 、 解除隔离标准 有较大更新:

     轻型病例 连续 两次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 检测N N 基因 和 ORF 基因 Ct 值均 ≥35 (荧光定量PCR 方法, 界限值为 40 ,采样时间至少间隔 24 小时),或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 (荧光定量 PCR 方法,界限值低于 35 ,采样时间至少间隔 24 小时),可解除隔离管理。10 、 出院标准 有较大更新:

     连续两次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N N 基因和 ORF 基因 Ct 值均 ≥35 (荧光定量 PCR 方法,界限值为 40 ,采样时间至少间隔 24 小时), 或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 (荧光定量 PCR 方法,界限值低于 35,采样时间至少间隔 24 小时)。

     一、更新要点▲ 11 、预防部分提及:

     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可以 减少 新型冠状病毒 感染和发病 ,是降低重症和死亡发生率的 有效手段 ,符合接种条件者均应接种。符合加强免疫条件的接种对象,应及时进行加强免疫接种。

     2

     1、病原学特点

     1、病原学特点

     2、流行病学特点

     3、临床表现

     4、诊断标准

     5、临床分型(一)轻型。临床 症状轻微 ,影像学未见肺炎表现。(二)普通型。具有上述临床表现, 影像学可见肺炎表现 。(三)重型。

     成人符合下列 任何一条: :1. 出现气促, RR≥30 次/ / 分;2. 静息状态下,吸空气时指 氧饱和度 ≤93% ;3. 动脉血氧分压( PaO2 )/ / 吸氧浓度( FiO2 )

     ≤300mmHg ( 1mmHg=0.133kPa );高海拔(海拔超过 1000 米)地区应根据以下公式对 PaO2/FiO2 进行校正 :PaO2/FiO2 × [760/ 大气压(mmHg)] 。4 4 .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 肺部影像学显示 24 ~ 48 小时内病灶明显进展 >50% 者 。

     5、临床分型儿童符合下列任何一条: :1. 持续高热超过3 3 天 ;2. 出现 气促 (<2 2 月龄, RR≥60 次/ / 分;2 2 ~ 12 月龄, RR≥50 次/ / 分;1 1 ~5 5 岁, RR≥40 次/ / 分;>5 5 岁, RR≥30 次/ / 分),除外发热和哭闹的影响;3. 静息状态下, 吸空气时指氧饱和度 ≤93% ;4. 辅助呼吸 (鼻翼扇动、三凹征);5. 出现 嗜睡、惊厥 ;6. 拒食或喂养困难, 有脱水征 。(四)危重型。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1. 出现 呼吸衰竭 ,且需要机械通气; 2. 出现休克 ; 3.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 ICU 监护治疗 。

     6、重型/危重型早期预警指标七、重型/ / 危重型高危人群(一)

     大于 60 岁 老年人;(二)有 心脑血管疾病 (含高血压)、 慢性肺部疾病 、 糖尿病 、 慢性肝脏 、肾脏疾病、肿瘤等基础疾病者;(三)

     免疫功能缺陷 (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药物导致免疫功能减退状态);(四)

     肥胖 (体质指数 ≥30 );(五)

     晚期妊娠和围产期女性 ;(六)

     重度吸烟者 。

     7、重型/危重型早期预警指标重型/ / 危重型早期预警指标(一)成人。有 以下指标变化 应警惕病情恶化: :1. 低氧血症 或 呼吸窘迫 进行性加重;2. 组织 氧合指标( ( 如指氧饱和度、氧合指数) ) 恶化或 乳酸进行性升高 ;3. 外周血淋巴细胞 计数进行性降低或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 6 ( IL- -6 6 )、 CRP 、铁蛋白等进行性上升;4.D D- - 二聚体等凝血功 能相关指标明显升高;5. 胸部影像学 显示肺部病变明显进展。

     7、重型/危重型早期预警指标(二)儿童。1. 呼吸 频率增快 ;2. 精神反应差、 嗜睡 ;3. 乳酸进行性升高 ;4. CRP 、 PCT 、铁蛋白 等炎症因子明显升高;5. 影像学显示双侧 或 多肺叶浸润 、胸腔积液或短期内病变快速进展;6. 有 基础疾病 (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呼吸道畸形、异常血红蛋白、重度营养不良等)、 有免疫缺陷或低下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新生儿 。

     8、鉴别诊断(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轻型表现需与其他病毒引起的 上呼吸道感染相鉴别 。(二)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主要与 流感病毒 、 腺病毒 、 呼吸道合胞病毒 等其他已知病毒性肺炎 及 肺炎支原体感染鉴别 ,尤其是对疑似病例要尽可能采取 快速抗原检测 、 多重 PCR核酸检测等方法 ,对常见呼吸道病原体进行检测。(三)还要与 非感染性疾病 ,如 血管炎、皮肌炎和机化性肺炎 等鉴别。(四)儿童患者 出现皮疹 、 黏膜损害时 , 需与川崎病鉴别 。(五)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有 密切接触者 ,即便常见呼吸道病原检测阳性,也应及时进行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检测。

     10、病例的发现与报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 疑似病例 或 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 为阳性者,应立即 采集标本 进行 核酸检测 或 闭环转运 至有条件的上级医疗机构进行核酸检测, 期间单人单间隔离 。核酸检测结果为 阳性者 , 进行集中隔离管理或送至定点医院治疗,并按照规定进行网络直报 。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 24 小时),可排除疑似病例诊断。

     11、治疗(一)根据病情确定 隔离管理 和 治疗场所 。1. 轻型病例实行 集中隔离管理 , 相关集中隔离场所不能同时隔离入境人员、密切接触者等人群。隔离管理期间应做好对症治疗和病情监测,如病情加重,应转至定点医院治疗。2. 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病例和有重型高危因素 的病例应在定点 医院集中治疗 ,其中重型、危重型病例应当尽早收入 ICU 治疗,有高危因素且有重症倾向的患者也宜收入 ICU 治疗。

     11、治疗(二)一般治疗。1. 卧床休息 ,加强 支持治疗 ,保证 充分能量和营养摄入 ;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2.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特别是静息和活动后的 指氧饱和度 等。3. 根据病情监测 血常规、尿常规、 CRP 、生化指标(肝酶、心肌酶、肾功能等)、凝血功能、动脉血气分析、胸部影像 学等。有条件者可行炎症因子检测。4. 根据病情给予规范 有效氧疗措施 ,包括 鼻导管、面罩给氧和经鼻高流量氧疗 。5. 抗菌药物治疗: : 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 ,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11、治疗(三)抗病毒治疗。1. PF- - 07321332/ / 利托那韦 片( Paxlovid )。适用人群为 14 发病5 5 天以内的轻型 和 普通型 且伴有进展为 重型高风险因素的成人和青少年 ( 12- - 17 岁,体重 ≥40kg )。用法:

     300mg PF- -07321332 与 100mg 利托那韦同时服用 , 每 12 小时 一次,连续服用5 5 天。不得与哌替啶、雷诺嗪等高度依赖 CYP3A 进行清除且其血浆浓度升高会导致严重和/ / 或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的药物联用。2. 单克隆抗体 :

     安巴韦单抗/ / 罗米司韦 单抗注射液。联合用于治疗轻型和普通型且伴有进展为重型高风险因素的成人和青少年( 12- - 17 岁,体重 ≥40kg )患者。用法:

     二药的剂量分别为 1000mg 。在给药前两种药品分别以 100ml 生理盐水稀释后,经静脉序贯输注给药,以不高于 4ml/min 的速度静脉滴注,之间使用生理盐水 100ml 冲管。

     在输注期间对患者进行临床监测,并在输注完成后对患者进行至少1 1 小时的观察

     11、治疗3. 静注 COVID- - 19 人免疫球蛋白。可在病程早期用于有 高危因素 、 病毒载量较高、病情进展较快的患者。使用剂量为轻型100mg/kg, , 普通型 200mg/kg, , 重型 400mg/kg g ,静脉输注,根据患者病情改善情况,次日可再次输注, 总次数不超过5 5 次 。4. 康复者恢复期血浆。可在病程 早期用于有高危因素 、 病毒载量较高 、病情进展较快的患者。输注剂量为 200 ~ 500ml l (4 4 ~ 5ml/kg ),可根据患者 个体情况 及 病毒载量 等决定是否再次输注。

     11、治疗( ( 四) ) 免疫治疗。1. 糖皮质激素 。对于氧合指标进行性 恶化 、 影像学进展迅速 、 机体炎症反应过度激活状态的重型和危重型患者 ,酌情短期内(不超过 10 日)使用糖皮质激素,建议 地塞米松5mg/ 日或甲泼尼龙 40mg/ 日 ,避免长时间、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以 减少副作用 。2. 白细胞介素6 6 ( IL- -6 6 )抑制剂 :托珠单抗。对于重型、危重型且实验室检测 IL- -6 6 水平升高者可试用。用法: : 首次剂量4 4 ~ 8mg/kg ,推荐剂量 400mg ,生理盐水稀释至 100ml ,输注时间大于1 1 小时;首次用药疗效不佳者,可在首剂应用 12 小时后追加应用一次(剂量同前),累计给药次数最多为2 2 次,单次最大剂量不超过 800mg 。注意过敏反应,有结核等活动性感染者禁用。

     11、治疗(五)

     抗凝治疗 。用于具有 重症高危因素 、病情 进展较快 的 普通型 , 重型 和 危重型患者,无禁忌证情况下可给予治疗剂量的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发生血栓栓塞事件时,按照相应指南进行治疗。(六)

     俯卧位治疗 。具有 重症高危因素 、病情进展较快的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应当给予规范的俯卧位治疗,建议每天不少于 1216 小时。(七)

     心理干预 。患者常存在紧张焦虑情绪,应当 加强心理疏导 , 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

     11、治疗

     12、护理根据患者病情, 明确护理重点并做好基础护理 。

     重症患者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重点监测血氧饱和度。

     危重症患者 24 小时持续心电监测 , 每小时测量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血压、血氧饱和度( SpO2 ), 每4 4 小时测量并记录体温 。

     合理、正确 使用静脉通路,并保持各类管路通畅, 妥善固定 。

     卧床患者定时变更体位 ,预防压力性损伤。按护理规范做好无创机械通气、 有创机械通气、人工气道、俯卧位通气、镇静镇痛、ECMO 治疗的护理 。特别注意患者口腔护理和液体出入量管理,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防止误吸。清醒患者及时评估心理状况,做好心理护理。

     13、解除隔离管理、出院标准及解除隔离管理、出院后注意事项(一)

     解除隔离 管理 标准 。轻型 病例 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N N 基因和 ORF 基因 Ct 值均 ≥35(荧光定量 PCR 方法 , 界限值为 40 ,采样时间 至少间隔 24 小时 ),或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荧光定量 PCR 方法, 界限值低于 35,采样时间至少间隔 24 小时),可解除隔离管理。

     13、解除隔离管理、出院标准及解除隔离管理、出院后注意事项(二)

     出院 标准。. 1. 体温恢复正常3 3 天以上 ;. 2. 呼吸 道 症状明显好转 ;. 3. 肺部 影像学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改善 ;. 4. 连续两次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N N 基因和 ORF 基因 Ct 值均 ≥35 (荧光定量 PCR 方法,界限值为 40 ,采样时间至少间隔 24 小时),或 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 (荧光定量 PCR 方法,界限值低于 35 ,采样时间至少间隔 24 小时)。

     满足以上条件者可出院 。(三)解除隔离管理、 出院后注意事项 。解除隔离管理或出院后 继续进行7 7 天居家健康监测 , 佩戴口罩 ,有条件的居住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减少与家人的近距离密切接触,分餐饮食,做好手卫生, 避免外出活动 。

     14、预防(一)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 。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可以减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发病,是降低重症和死亡发生率的有效手段,符合接种条件者均应接种。符合加强免疫条件的接种对象,应及时进行加强免疫接种。(二)一般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均衡营养、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提高健康素养,养成 “ 一米线 ” 、勤洗手、戴口罩、公筷制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住口鼻。保持室内通风良好,科学做好个人防护,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到发热门诊就医。近期去过高风险地区或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有接触史的,应主动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3

     一 、 优化病例发现和报告程序。二 、 对病例实施分类收治。三 、 进一步规范抗病毒治疗。四 、 对中医治疗内容进行了修订完善。五是调整解除隔离管理、出院标准以及解除隔离管理、出院后注意事项。

     谢谢!

    篇二:新冠肺炎第九版心得体会

    肺炎诊疗方案(第九版)专家解读

     初春季节,新冠肺炎流行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奥密克戎(Omicron)株成为主要流行株,其传播力强和致病力弱的特点导致了全球临床诊治和预防管理理念与策略的巨大变化,必然也会影响我国的防治策略。《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的公布正是在我国新一波新冠肺炎疫情风起之时,毫无疑问将对我国的疫情防治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目前对第九版《诊疗方案》的解读已经很多,但如何理解《诊疗方案》更新带来的影响,特别是对诊疗策略之外的思考,可能比仅仅读懂字面改动的含义要深远得多。首先,新冠肺炎的疾病名称我们还没有按照 WHO 的命名(COVID-19),但病毒的英文名此次已经改为国际统一命名了(SARS-CoV-2),体现了对疾病认知的全球化。其次,具体的疾病治疗措施,尤其是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技术几乎没有大的变动,主要的改动集中在对疾病本身的认知和组织管理措施上。我们需要提炼出更新的重点,更需要理解这些更新带来的变化。

     1 01 病原学特点变迁带来的 思考

     目前国内外新冠肺炎患者感染的病毒株都已经由奥密克戎株取代Delta(德尔塔)株成为主要流行株,特别是奥密克戎变异株 BA.2 传播力强于德尔塔株,而致病力有所减弱。该变异株特点为传染性更强,潜伏期更短,传代时间短,防控难度大。新方案对毒株变异引出的众多担忧给出了明确的回答:

     (1)确认病毒可以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

     污染的物品可导致感染,我们需要据此改变防控措施; (2)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别是曾接种过疫苗者及感染奥密克戎株者)以无症状及轻症为主(不再是少数患者),使感控变得更为困难; (3)我国目前境内常规使用的 PCR 检测试剂其诊断的准确性未受到影响; (4)变异株有可能降低一些单克隆抗体药物对其的中和作用(药效可能降低)。

     病原学特性改变更重要的是应该引起我们对防疫政策的深度思考。由于奥密克戎株传播力强而致病力较弱,加上感染以无症状和轻症患者为主,就使新冠肺炎在新形势下发生更广泛的流行成为可能,哪怕我们采取更为严密的防御措施。如果此情发生,大量病人集中出现就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挤兑,即便建立更多的方舱医院也有可能导致住院困难。国内普通民众已经习惯于确诊新冠肺炎后必须住进定点医院,才觉得能够得到有效治疗(多数情况下还是免费医疗),也不至于传染给家人和亲人,但这就可能导致诊治矛盾。我们应该开始考虑针对此种情况的前置教育和应对预案,只有让民众了解更新的知识才能获得更广泛的理解。实际上,第九版《诊疗方案》将轻症患者定位于可以集中隔离管理而不需要去定点医院治疗,就代表管理者已经开始考虑新形势下应对的措施了。

     再进一步,从管理的角度看,如果出现更大的流行,无症状和轻症患者的居家隔离和治疗是否可行,如何实施,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当然,这需要在政府的统一指挥和调度下进行,但理论和思想上的准备还是必要的,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2 02 诊断标准改变带来的思考

     在第九版《诊疗方案》的诊断标准中,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为确诊的首要标准,并对原有诊断标准作出了具体的调整,尤其是实验室诊断标准。具体为:

     (1)强调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有密切接触者,即便常见呼吸道病原检测阳性,也应及时进行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检测,不能放松警惕; (2)细化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的意义,未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者抗体检测可作为诊断的参考依据,但接种过疫苗者和既往感染过新型冠状病毒者,抗体检测原则上不作为诊断依据; (3)排除标准不再要求进行抗体检测,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 24 小时)即可排除疑似病例; (4)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旨在进一步提高病例早发现能力; (5)提高疑似病例诊断或排除效率,对疑似病例或抗原检测结果为阳性者不再要求院内会诊,立即进行核酸检测或闭环转运至有条件的上级医疗机构进行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者(不再包括疑似病例)进行集中隔离管理(可以不送定点医院)或送至定点医院治疗(普通型以上者)。

     诊断标准改变更重要的是应该关注抗原检测,特别是民众自我检测阳性者的管理。这会涉及抗体检测试剂盒如何购买和正确操作,如果检测结果阳性应该如何处置,不能及时按规定报告者如何发现和处理等。尽管初衷是希望通过增加抗原检测进一步提高早期发现病例的能力,减轻医疗机构检测的压力,但如果应对措施不足或处置不当反而有可能适

     得其反,导致漏诊或人为的延误诊断。有了好的检测方法,就要有好的配套实施措施,以保证效果的确切落实。

     3 03 治疗方案改变带来的思考

     由于病原学特性的变迁,无论是治疗场所、隔离方式、治疗药物都有新的调整。特别是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感染患者以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为主,大多不需要过多治疗,全部收治到定点医院会占用大量医疗资源。因此,第九版《诊疗方案》也给出了病例分类收治的措施。

     (1)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不要求去定点医院治疗,但应注意两点:①相关集中隔离场所不能同时隔离入境人员、密切接触者等人群;②隔离管理期间应做好对症治疗和病情监测,如病情加重,应转至定点医院治疗; (2)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病例和有重型高危因素的病例应在定点医院集中治疗,其中重型、危重型病例应当尽早收入 ICU 治疗,有高危因素且有重症倾向的患者也宜收入 ICU 治疗,这种分类救治措施有助于提高救治的成功率和降低疾病的死亡率; (3)进一步规范抗病毒治疗,增加了国家药监局批准的两种循证医学证据更为充分的特异性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PF-07321332/利托那韦片(Paxlovid)和国产单克隆抗体(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 (4)皮质激素:激素在新冠肺炎治疗中的作用争论巨大,至今依然意见不一,但第九版《诊疗方案》并未放弃激素治疗,而是一如既往地强调严格把握使用的适应证和避免长期(10 天以内)大剂量应用,并增加了循证医学证据更为充分的地塞米松作为一线选择药物;(5)对中医

     治疗内容进行修订完善,主要加强中医非药物疗法应用(如针灸治疗)和儿童中医治疗相关内容。

     治疗方案的改变最重要的是如何保证轻症患者在隔离场所的有效治疗和管理。由于集中隔离点一定不是医院,要让习惯于疫情发生时患病住院、医生服务、吃喝无忧、免费医疗的民众相信在集中隔离点也能够得到有效的良好治疗和密切的病情观察,同样需要细致严谨的靠前教育和准备充分的应对措施,这样才能稳定民心,稳妥应对。从治疗的角度,居家隔离时应该如何实施治疗,也是值得我们未雨绸缪、及早思考问题。

     4 04 预防措施改变带来的思考

     病原学及流行特性的变迁必然引来疾病预防和管理措施的调整,第九版《诊疗方案》也对预防措施进行相应修改。

     (1)修订解除隔离标准,由于第九版《诊疗方案》规定轻症患者可以集中隔离管理而不需要去定点医院治疗,就需要增加解除隔离管理的标准。即轻型病例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N 基因和 ORF 基因 Ct值均≥35(荧光定量 PCR 方法,界限值为 40,采样时间至少间隔 24 小时),或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荧光定量 PCR 方法,界限值低于 35,采样时间至少间隔 24 小时),可解除隔离管理; (2)出院标准中更新了实验室检测标准,即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N 基因和 ORF 基因 Ct 值均≥35(荧光定量 PCR 方法,界限值为40,采样时间至少间隔 24 小时),或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荧光定量 PCR 方法,界限值低于 35,采样时间至少间隔 24 小时); (3)调整出院后注意事项,将“出院后继续进行 14 天隔离管理和

     健康状况监测”修改为“解除隔离管理或出院后继续进行 7 天居家健康监测”; (4)预防措施的强化和更新,提出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可以减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发病,是降低重症和死亡发生率的有效手段。第九版《诊疗方案》以更加肯定的语气强调符合接种条件者均应接种,并增加了符合加强免疫条件的接种对象,应及时进行加强免疫接种。

     从第九版《诊疗方案》中可以看到,解除隔离标准和出院实验室检查标准是一样的,比第八版有更为详细的阐述。但在与一线临床工作者的沟通中,发现此次标准的文字阐述对不熟悉实验室检查的医生护士来说容易导致误解。例如 PCR 检测的界限值(Ct 值)都是阴性时为何第一个方法是≥35,第二个方法是低于 35,也足以把人搞糊涂。我们知道,荧光定量 PCR 检测,是使用扩增的方法来检测标本中微量的病毒含量,如果标本中病毒含量越高,达到诊断标准所需要的 PCR 扩增循环数越少(也就是 Ct 值越低,因为容易达到),反之病毒含量越低,达到诊断标准的 Ct 值就越高。国内目前应用的主流 PCR 检测试剂盒(第九版《诊疗方案》中的第一种方法)采用的阴性诊断标准或界限值是 Ct 值≥40;但国内相关研究显示,处于恢复期的感染者在核酸 Ct 值≥35 时样本中就不再能够分离出病毒,密切接触者也未发现被感染的情况。

     据此,第九版《诊疗方案》将解除隔离管理及出院标准中的“连续两次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 24 小时)”修改为“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N 基因和 ORF 基因 Ct 值均≥35”。别看仅仅是把阴性界限值从 40 降为 35 这么一点点,实际可以让更多不

     符合诊断标准或达到出院标准的患者尽早解除隔离或出院,从而减少公共资源的浪费。但由于国内主流检测试剂盒中的标准并未改变(判定阴性的标准还是 Ct 值≥40),故此时医务工作者应该去看检验报告中的具体 Ct 值,只要≥35 就可以判定为阴性了(而报告中只有 Ct 值≥40 才报告为阴性)。国内其他 PCR 检测试剂盒(第九版《诊疗方案》中的第二种方法)阴性诊断标准(界限值)的 Ct 值通常是 30(界限值本身都低于35,第九版《诊疗方案》中第二种方法的“界限值低于 35”就是指的这个意思),所以不需要再去看检测结果的具体 Ct 值,只要检测结果报告为阴性即可做出判断。这是由于两种 PCR 检测试剂盒的阴性判定标准(界限值)不同所致,需要大家仔细甄别。

     预防措施改变重要的是出院的患者应该如何更恰当地管理。第九版《诊疗方案》中规定,解除隔离管理或出院后继续进行 7 天居家健康监测。需要注意的是,居家后就不需要隔离管理了。其引申的含义包括:第一,这些患者传染的概率极低,不需要隔离了;第二,教育管理者不要过度干预,层层加码,增加医疗消耗;第三,作为患者,还是需要在家密切的观察健康状况。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后究竟应该如何随访,仍然需要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

     我国的新冠疫情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体民众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在全球都是有目共睹的。新的疫情形势又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第九版《诊疗方案》的公布给我们指明了新的诊治方向,相信经过大家的齐心奋斗,一定能最终战胜新冠肺炎,还我们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和世界。

    篇三:新冠肺炎第九版心得体会

    1 页 共 2 页 新冠肺炎疫情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培训总结

     随着我地区疫情形势的逐渐严峻,为了进一步规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切实提高规范化诊疗水平,帮助科室医护人员更好的了解疫情防控的新形势、新变化。我科积极响应医院要求,7 月 20 日下午,在科主任的带领下,我科全体医护人员学习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现将培训情况总结如下:

     本次学习根据新冠肺炎病原学特点、流行病学特点、病理改变、临床特点、诊断标准、临床分型、治疗、护理、防护等方面对诊疗方

      第 2 页 共 2 页 案进行了详细解读,使医务人员深刻掌握和运用诊疗方案。同时,可主任强调,每位医护人员要确保各项防控措施做深做实,必须不折不扣的、认真落实各项工作要求。

     疫情防控关乎全民健康安全,需要我们每一位医护人员从自己做起,慎终如始,坚决遏制疫情传播扩散。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疫情防控的规定和要求,规范有序的配合医院疫情防控工作,为遏制疫情的进一步扩散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四:新冠肺炎第九版心得体会

    开展《新冠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学习培训总结

     为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推动各项优化防控措施及时、精准、有序落地。7 月 23 日,阳光小学组织行政与老师们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专题学习。行政在学校小会议室集中学习,老师们在家自主学习、培训,并做好学习笔记。

     学习会上,阳光小学党支部书以理论联系实际、融会贯通的方式,让与会人员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主要内容有了更全面、更专业的认识,特别是新冠疫情最新处置要求和原则。结合学校秋季开学实际,分析疫情防控形势,提出防控工作建议,强化行政人员疫情防控意识,提升了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

     虽正值暑假,但老师们都积极行动起来,在家自主学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并做好学习笔记。更加深刻、完整、全面领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核心要义,明确了自己在当前疫情防控工作中的责任和职责。

     阳光小学通过“线上+线下”、“自学+集中学”相结合方式,全方面学习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持续巩固来之不易的防疫成果,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精准防控工作,牢固树立疫情防控责任、掌握疫情防控知识。为进一步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更加科学精准防控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篇五:新冠肺炎第九版心得体会

    ick to add a subtitle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解读PPT课件2022年7月16日

     04修订主要内容03总体框架02措施优化调整依据01总体思路CONTENTS目录

     一、总体思路• 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防控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 结合国内外新冠病毒研究进展和我国本土疫情处置实践经验;• 体现科学、精准,力争在常态化防控和疫情处置的各个环节采取最优的防控措施;• 最小的防控成本达到最佳的防控效果

     二、措施优化调整依据国内外现有研究对奥密克戎变异株认识− 传播能力更强− 传播速度更快− 感染剂量更低− 致病力减弱− 具有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结合我国奥密克戎变异株疫情处置实践− 上海、吉林大规模疫情处置经验

     序号 正文框架(无变化)

     对应附件(14个)1 总体要求2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征3 公共措施 完善附件1《公民防疫基本行为准则》4 疫情监测新增附件2《初筛阳性病例报告管理指南》完善附件 3《新冠肺炎监测方案》5 疫情处置重新编写附件4《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病学调查指南》完善附件5《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指南》新增附件6《新冠肺炎疫情风险区划定及管控方案》新增附件7《新冠肺炎疫情不同场景下区域核酸检测策略》完善附件8《新冠肺炎疫情相关人员转运工作指南》完善附件9《新冠肺炎疫情隔离医学观察指南》完善附件10《新冠肺炎疫情消毒技术指南》附件11《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健康服务技术指南》6 实验室检测 完善附件12《新冠病毒样本采集和检测技术指南》7 境外输入疫情防控 完善附件13《新冠肺炎境外输入疫情防控要点》8 加强重点环节防控重新编写附件14《重点场所、重点机构、重点人群和特定人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指南》9 组织保障三、总体框架

     四、修订主要内容万天河

     一、总体要求 第九版: 1.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科学、分级分类”的原则,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相结合。 2.按照“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工作要求,坚决防范境外疫情输入和境内疫情反弹。 3.坚持科学精准防控,落实“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措施。 4.进一步加强源头管控,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加强重点时段、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疫情防控。 5.提高监测预警灵敏性,及时发现散发病例和聚集性疫情,有力、有序、有效处置疫情,做到发现一起扑灭一起,以最短时间、最低代价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 5.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第八版:1.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科学、分级分类的原则。2.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3.按照“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工作要求,坚决防范境外疫情输入和境内疫情反弹,全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4.落实“四早”措施,坚持“人物同防”,加强重点时段、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疫情防控,及时发现散发病例和聚集性疫情,做到早、小、严、实,科学精准,有力、有序、有效处置疫情,发现一起扑灭一起,不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 第八版: 传染源: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传播、密切接触传播、相对密闭环境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第九版:在第八版基础上,增加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病学特征− 奥密克戎变异株已成为我国境外输入和本土疫情的优势流行株;− 平均潜伏期缩短,多为2-4天;− 传播能力更强,传播速度更快,感染剂量更低,致病力减弱;− 有更强的免疫逃逸,现有疫苗对其所致的重症和死亡仍有效。二、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征

     三、公共措施- -1 1 宣传教育− 新增公众应配合做好常态化防控和本土疫情处置中的核酸检测内容。− 对应附件1《公民防疫基本行为准则》第11条核酸检测:按要求配合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本土疫情处置中的核酸检测,确保“应检尽检”,对本人和家庭的健康负责。万,天河制作

     三、公共措施- -2 2 更新疫苗接种策略− 鼓励3岁以上适龄无接种禁忌人群应接尽接。− 对于符合条件的18岁以上目标人群进行1剂次同源或序贯加强免疫接种。− 重点提高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等重症高风险人群的全程接种率和加强免疫接种率。

     内容 八版防控方案 九版防控方案病例发现报告无核酸检测初筛阳性人员报告要求新增核酸检测初筛阳性人员管理要求和相关附件(详见后2张幻灯片)附件2《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初筛阳性人员管理指南》无抗原检测内容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发现可疑患者后,也可同步进行抗原检测,尽早发现疫情。聚集性疫情发现报告聚集性疫情定义(5例)是指一周内在学校、居民小区、工厂、自然村、医疗机构等范围内发现2例及以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要求2小时内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网络报告)四、疫情监测-1 疫情发现报告

      核酸检测初筛阳性人员报告和管理- 发现核酸初筛阳性人员立即落实就地隔离措施,出具检测结果后2小时内通过中国疾控中心信息系统填报初筛阳性信息,并报告当地疫情指挥部 (初筛阳性人员信息不对外发布)。- 边管控边调查,将初筛阳性人员转运至指定的场所进行管理(如定点医疗机构的观察室)。- 原检测机构对检测结果准确性负责。- 如对检测结果有疑议确需复核的,由辖区指定的有核酸检测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复核。- 如确诊,应在诊断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根据病情转运至定点医院或方舱医院进行隔离治疗。1.单管初筛阳性四、疫情监测-2

      核酸检测初筛阳性人员报告和管理- 所有混检人员立即落实就地隔离措施,同时安排采样人员上门采样复核。- 采集鼻咽拭子标本,复核工作由原检测机构或辖区指定的有核酸检测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 依据复核结果,分类管理:① 如所有人员核酸结果阴性,排除并解除就地隔离措施;② 如发现阳性测者,2小时内上报初筛阳信息。诊断后2小时内网络直报,按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管理;③ 其余核酸检测阴性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判定是否属于密切接触者,如判为密切接触者按密切接触者管理。2.混管初筛阳性四、疫情监测-3

     四、疫情监测-4 多渠道监测预警(细化核酸检测要求)(1)对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十大症状病例的监测,对所有发热患者开展核酸检测;(2)对无发热但有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者,具有新冠肺炎流行病学史,从事风险职业人群的可疑患者应当及时进行核酸检测;(3)对不明原因肺炎和住院患者中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开展核酸检测;(4)对所有新入院患者及其陪护人员开展核酸检测。(5)增加不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进行抗原检测。1.医疗机构就诊人员(1)对与入境人员、物品、环境直接接触的人员(如跨境交通工具司乘、保洁、维修等人员、口岸进口物品搬运人员、海关、移民管理部门直接接触入境人员和物品的一线人员等)、集中隔离场所工作人员、定点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和普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医务人员等每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2)对从业环境人员密集、接触人员频繁、流动性强的从业人员(如快递、外卖、酒店服务、装修装卸服务、交通运输服务、商场超市和农(集)贸市场工作人员)、口岸管理服务人员以及普通医疗机构除发热门诊外的其他科室工作人员等每周开展两次核酸检测。2.风险职业人群(1)学校和托幼机构、养老机构、儿童福利领域服务机构、精神专科医院、培训机构等重点机构人员,监管场所、生产车间、建筑工地等人员密集场所,常态化下应做好相关人员症状监测。(2)辖区内出现 1 例及以上本土疫情后,应及时组织完成一次全员核酸检测,后续可根据检测结果及疫情扩散风险按照每天至少20%的抽样比例或辖区检测要求开展核酸检测。3.重点场所和机构人员

     四、疫情监测-5 多渠道监测预警4.社区管理人群• 对启用的集中隔离场所和医疗机构定期开展环境核酸检测。重点对生活区、工作人员通道和隔离人员通道门把手、垃圾、台面、清洁工具等部位进行采样检测。集中隔离人员在解除隔离前应采集隔离房间内物品环境(包括手机表面、行李物品、枕头表面、卫生间门把手等)标本进行核酸检测。• 新增 解除集中隔离前采集隔离房间内物品、环境标本进行核酸检测。5.集中隔离场所和医疗机构• 新增纳入社区管理的新冠肺炎感染者及其同住人员在出院(舱)后第3、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出院后7天健康监测)。• 区域协查人员、涉疫场所暴露人员、解除闭环管理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等,按照防控要求开展核酸检测(后面详细介绍)。

     四、疫情监测-6 多渠道监测预警• 对进口冷链食品和进口货物适当进行抽样检测。• 重点对进口冷链食品或进口货物的内外包装表面,以及运输工具、冰箱、冷库、仓库、货舱、货柜、车厢、集装箱等接触频次较多部位进行采样。• 对大型的进口冷冻物品加工处理场所定期开展污水监测。6.进口物品及环境• 开展病毒基因序列测定、分析及病毒分离。• 动态了解病毒基因变异情况,及时发现感染来源。(详见后2页幻灯片)8.病毒基因变异• 出现本土疫情后,辖区药店应对购买退热、抗病毒、抗生素、止咳感冒等药物的人员进行实名登记并推送辖区街道(社区)管理。• 及时督促用药者开展核酸检测,必要时可先开展一次抗原检测。7.药品监测

     病原监测-1加强新冠病毒变异株监测 境外输入病例 首发或早期病例 与早期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的关键病例 感染来源不明的本土病例 疫苗接种后核酸检测阳性者标本以上病例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病例标本分别开展基因测序和病毒分离:− 基因测序:

     Ct 值≤32− 病毒分离:Ct 值≤30

     病原监测- -2 2相关工作要求基因测序:− 具备测序条件的省份要在接收标本后24小时内开展测序工 作,测序完成后应于24小时内将数据报送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 不具备测序条件的省份要在接收标本后及时将标本报送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病毒分离− 具有新冠病毒分离、培养资质的省级疾控机构应开展病毒分离培养工作,收到关键标本后96小时内开展相关工作,在获得分离毒株后96小时内将毒株报送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保存备案。− 不具备病毒分离条件的省份,要在病例报告后48小时内启动送样流程,标本送至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

     五、疫情处置序号 八版方案 九版方案1传染源控制(确诊、疑似、无症状)传染源控制(确诊、疑似、无症状、出院(舱)后核酸检测阳性人员)2 流调与溯源流调与风险区域(人员)划定管控(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及其他风险人员判定与管理、风险区域划定及防控、风险人员协查管控)3 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 区域核酸检测4 重点人群核酸检测 人员转运5 转运 隔离管理6 隔离管理 溯源调查7 社区(村)管控 消毒8 消毒 心理健康服务9 心理健康服务 疫情信息发布10 疫情信息发布 --

     (一)传染源控制-1 轻型病例、无症状感染者转运至方舱医院,出院后开展7天健康监测 疑似病例 立即采样复核,期间单人单间隔离, 连续2次核酸检测阴性 (采样时间间隔至少24小时),可排除疑似病例诊断。 无症状感染者7+7的管控措施,即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监测7天。内容 无症状感染者管理期限 •方舱医院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核酸检测•集中隔离第6天和第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鼻咽拭子(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解除标准•如2次核酸检测 N 基因和 ORF1ab 基因 Ct 值均≥35(界限值为40)或检测阴性(界限值低于35)可解除•如不符合条件,则继续在方舱医院集中隔离至满足出院标准•解除集中隔离后纳入居家健康监测7天。

     (一)传染源控制-2是否出现症状体征管理方式出现症状体征•立即转运至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Ct值≥35,无需对密接进行追踪和管控。•Ct值<35,立即开展疫情处置,对其共同居住、共同工作等接触频繁的人员判为密接进行管控,不判定密接的密接。未出现症状体征•Ct值≥35,无需管理,不判定密接。•Ct值<35,需快速综合评估其是否具有传播风险:− 如有传播风险,则按感染者管理,对其共同居住、共同工作等接触频繁的人员判定为密接进行管控,不判定密接的密接;− 如无传播风险,则无需进行管理,且不判定密接。 增加出院(舱)后核酸检测阳性人员 报告:原则上无需进行网络直报。但如为漏报者,发现后应及时补报(可在传染病报告卡的“备注”项注明为既往感染者核酸阳性,遵循“谁诊断谁报告”。 对于持90天内新冠感染史证明的入境人员再次核酸检测阳性者,需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报告要求不变。

      流行病学调查− 成立现场流调专班,明确三公(工)融合机制。− 明确“2+4+24”(2小时到达现场,4小时完成核心信息,24小时完成首次流调报告)不同时间节点要求。− 流行病学调查的内容和重点需根据疫情进展和规模动态调整。− 增加核心信息流调内容和流调报告模板 (详见防控方案第九版附件4-1和4-2)。(二)流调与溯源-1

      密切接触者及其他风险人员判定(二)流调与溯源-2人员分类 判定密切接触者•判定原则同八版•优先判定和管理与病例接触频繁、持续时间长等感染风险较高的密切接触者。•对于人员较为密集复杂的病例活动场所(如餐厅、娱乐场所、超市等密闭空间场所),可适度扩大密切接触者判定范围密接的密接•优先判定感染风险较高的密接的密接。对与感染风险较高的密切接触者同住、同餐、同工作(学习)、同娱乐(如棋牌、卡拉OK)等长时间密切接触人员。涉疫场所暴露人员(第八版称一般人群)与确诊病...

    篇六:新冠肺炎第九版心得体会

    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解 读

     前 言• 为指导各地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工作• 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 根据新冠肺炎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的要求• 结合我国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经验• 在前八版防控方案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主要修订内容• 一、优化调整风险人员的隔离管理期限和方式 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时间从“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核酸检测措施从“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第1、4、7、14天核酸检测,采集鼻咽拭子,解除隔离前双采双检”调整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第1、2、3、5、7天和居家健康监测第3天核酸检测,采集口咽拭子”,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前不要求双采双检 密接的密接管控措施从“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4、7天核酸检测

     主要修订内容• 二、统一封管控区和中高风险区划定标准 将两类风险区域划定标准和防控措施进行衔接对应,统一使用中高风险区的概念,形成新的风险区域划定及管控方案 高风险区实行“足不出户、上门服务”,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中风险区,中风险区连续3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 其他地区对近7天内有高风险区旅居史人员,采取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措施 中风险区实行“足不出区、错峰取物”,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 其他地区对近7天内有中风险区旅居史人员,采取7天居家医学观察措施 低风险区指中、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实行“个人防护、避免聚集” 其他地区对近7天内有低风险区旅居史人员,要求3天内完成2次核酸检测

     主要修订内容• 三、完善疫情监测要求 加密风险职业人群核酸检测频次,将与入境人员、物品、环境直接接触的人员核酸检测调整为每天1次 对人员密集、接触人员频繁、流动性强的从业人员核酸检测调整为每周2次 增加抗原检测作为疫情监测的补充手段,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可疑患者、疫情处置时对中高风险区人员等可增加抗原检测• 四、优化区域核酸检测策略 明确不同人口规模区域核酸检测方案 针对省会城市和千万级人口以上城市、一般城市、农村地区,综合疫情发生后感染来源是否明确、是否存在社区传播风险及传播链是否清晰等因素进行研判 根据风险大小,按照分级分类的原则,确定区域核酸检测的范围和频次

     防控方案—大纲• 一、总体要求• 二、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征• 三、公共措施—宣传教育;疫苗接种;爱国卫生• 四、疫情监测—疫情发现报告;多渠道监测预警• 五、疫情处置—传染源控制、流调与风险区域(人员)划定管控、区域核酸检测、人员转运、隔离管理、溯源调查、消毒、心理健康服务、疫情信息发布• 六、实验室检测• 七、境外输入疫情防控• 八、加强重点环节防控—重点人群;重点机构;重点场所• 九、组织保障—健全指挥体系;强化信息支撑;加强能力建设;加强物资保障;强化督导检查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要求•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科学、分级分类”的原则• 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相结合• 按照“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工作要求• 坚决防范境外疫情输入和境内疫情反弹• 坚持科学精准防控• 落实“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措施• 进一步加强源头管控• 坚持人、物、环境同防• 加强重点时段、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疫情防控• 提高监测预警灵敏性,及时发现散发病例和聚集性疫情,有力、有序、有效处置疫情,做到发现一起扑灭一起• 以最短时间、最低代价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 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增加源头管控、环境防控强调监测预警作用提出疫情控制要求

     二、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征

     二、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征•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以下简称新冠病毒)属于β属冠状病毒• 对紫外线和热敏感• 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病原学特点•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传 染 源:

     主要是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传播途径:

     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能造成感染• 流行病学特点:• 目前,奥密克戎变异株已成为我国境外输入和本土疫情的优势流行株• 现有研究提示,奥密克戎变异株平均潜伏期缩短,多为2-4天,传播能力更强,传播速度更快,感染剂量更低,致病力减弱,具有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 现有疫苗对预防该变异株所致的重症和死亡仍有效明确经气溶胶传播奥密克戎变异株为优势流行株明确疫苗对预防重症和死亡效果

     • 宣传教育• 疫苗接种• 爱国卫生运动三、公共措施

     (一)宣传教育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作用强调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倡导公众遵守防疫基本行为准则疫情期间减少聚集、聚餐和聚会配合做好风险排查、核酸检测等防控措施保持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加强疫情防控工作人员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和策略措施培训• 勤洗手、科学戴口罩、注意咳嗽礼仪、少聚集、文明用餐、遵守 1 米线、常通风、做好清洁消毒、保持厕所卫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核酸检测、疫苗接种。公民防疫基本行为准则:

     (二)疫苗接种• 对于符合条件的18岁以上目标人群进行1剂次同源或序贯加强免疫接种• 不可同时接受同源加强免疫和序贯加强免疫接种• 根据疫苗研发进展和临床试验结果,进一步完善疫苗接种策略2•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人群范围扩大至3岁以上• 坚持知情、同意、自愿原则• 鼓励3岁以上适龄无接种禁忌人群应接尽接143• 重点提高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等重症高风险人群的全程接种率和加强免疫接种率扩大接种范围明确接种方式强调重点人群

     (三)爱国卫生运动• 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突出农村、城乡结合部、公共聚集场所等重点地区和薄弱环节,创新方式方法,持续推进城乡环境整治,不断完善公共卫生设施• 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树立良好饮食风尚,推广文明健康生活习惯• 在村(居)委会建立公共卫生委员会,推动爱国卫生运动进社区、进村镇、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发动群众广泛参与爱国卫生运动

     • 疫情发现报告• 多渠道监测预警四、疫情监测

     监测目的• 及时发现和报告新冠病毒感染者和聚集性疫情,及早采取防控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动态监测病毒变异情况,了解病毒变异对核酸检测试剂和疫苗保护效果影响

     监测定义• 核酸初筛阳性人员•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初次阳性者• 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 参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 无症状感染者• 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呈阳性• 无相关临床表现,如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 CT影像学无新冠肺炎影像学特征新增核酸初筛阳性人员

     (一)疫情发现报告

     1.病例发现报告• 发现初筛阳性人员要遵从“逢阳必报、逢阳即报”原则,在出具检测结果后2小时内进行初筛阳性报告,核酸初筛阳性人员的报告和管理要求详见附件2《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初筛阳性人员管理指南》• 确诊后应在2小时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并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或方舱医院治疗• 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发现可疑患者后,要在2小时内报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落实“村报告、乡采样、县检测”核酸检测策略,也可同步进行抗原检测2• 加强流行病学史采集和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监测• 发现可疑患者及时开展实验室检测• 加强对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以下简称密接的密接)、入境人员、风险职业人群、重点机构和场所人员、纳入社区管理人群的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做到早发现1病例发现病例报告增加流行病学史采集要求增加抗原检测选择增加初筛阳性人员报告及管理要求、确诊患者管理要求

     2.无症状感染者发现报告• 主要通过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入境人员、风险职业人群、重点机构和场所人员、纳入社区管理人群等核酸检测、传染源追踪、流行病学调查、区域人群筛查等• 核酸初筛阳性人员,要在出具检测结果后2小时内进行初筛阳性报告• 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应在2小时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并转运至方舱医院进行隔离医学观察• 隔离医学观察期间严格做好健康监测,如后续出现相关症状或体征需在24小时内订正为确诊病例2• 指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呈阳性但无相关临床表现者13定义发现途径报告

     3.聚集性疫情发现报告规诊疗活动、传染病网络直报数据审核分析、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流行病学调查、重点机构和场所人员以及重点人群的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等途径发现2小时内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网络报告2指一周内在同一学校、居民小区、工厂、自然村、医疗机构等范围内发现2例及以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3定义发现途径报告时间周期由14天缩短至一周,发现病例数由5例降至2例

     (二)多渠道监测预警

     (二)多渠道监测预警• 按照点与面结合、症状监测与核酸检测结合、传染病监测系统与其他部门监测系统结合的原则,开展人、物、环境等多渠道监测• 地方联防联控机制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汇总多渠道监测信息,开展综合分析和风险研判,提出风险评估结果和预警响应建议,及时向社会发布疫情信息和健康风险提示增加地方联防联控机制监测预警工作要求

     (二)多渠道监测预警2• 提高对新冠肺炎病例的发现和报告意识• 对所有发热患者和其他无发热的可疑患者、不明原因肺炎和住院患者中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所有新入院患者及其陪护人员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不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对上述人员进行抗原检测1医疗机构就诊人员监测风险职业人群监测增加抗原检测选择,及时发现疫情• 对与入境人员、物品、环境直接接触的人员(如跨境交通工具司乘、保洁、维修等人员,口岸进口物品搬运人员,海关、移民管理部门直接接触入境人员和物品的一线人员等),集中隔离场所工作人员,定点医疗机构和普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医务人员等每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对从业环境人员密集、接触人员频繁、流动性强的从业人员(如快递、外卖、酒店服务、装修装卸服务、交通运输服务、商场超市和农集贸市场工作人员等)、口岸管理服务人员以及普通医疗机构除发热门诊外的其他科室工作人员等每周开展两次核酸检测• 如出现本土疫情后,根据疫情扩散风险增加核酸检测频次增加风险职业人群核酸检测频次,根据疫情扩散风险动态调整检测频次

     (二)多渠道监测预警• 纳入社区管理的新冠肺炎出院(舱)感染者及其同住人员在出院(舱)后第3、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入境人员和密切接触者等风险人员、区域协查人员、涉疫场所暴露人员、解除闭环管理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等,按照防控要求开展核酸检测和健康监测4• 学校和托幼机构、养老机构、儿童福利领域服务机构、精神专科医院、培训机构等重点机构人员,监管场所、生产车间、建筑工地等人员密集场所,常态化下应做好相关人员症状监测• 辖区内出现1例及以上本土感染者后,应及时组织完成一次全员核酸检测,后续可根据检测结果及疫情扩散风险按照每天至少20%的抽样比例或按照辖区检测要求开展核酸检测3 重点机构和场所人员监测社区管理人群监测明确出现本初疫情后,核酸检测要求增加出院(舱)感染者及其同住人员社区管理核酸检测要求

     • 对启用的集中隔离场所定期开展环境核酸检测• 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人员解除集中隔离前采集隔离房间内物品、环境(包括手机表面、行李物品、枕头表面、卫生间门把手等)标本进行核酸检测• 对普通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定期开展环境核酸检测5集中隔离场所和医疗机构监测进口物品及环境监测• 对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加工、运输、存储等场所环境适当开展抽样核酸检测• 对口岸中来自高风险国家和低温运输环境的进口货物及其货舱、货柜、车厢、集装箱和货物存放场所开展抽样核酸检测,冬季低温条件下可增加检测频次和抽样数量• 对城市中有冷链食品批发销售的大型农贸(集贸)市场的环境定期开展核酸检测• 对大型海运进口冷冻物品加工处理场所可定期开展污水监测6(二)多渠道监测预警增加采样场所和物品要求增加对进口物品和环境的监测要求

     • 出现本土疫情后,辖区药店应对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抗生素、感冒等药物的人员进行实名登记• 将信息推送辖区街道(社区)管理,及时督促用药者开展核酸检测• 必要时可先开展一次抗原检测7药品监测病毒基因变异监测• 对本土疫情中的首发或早期病例、与早期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的关键病例、感染来源不明的本土病例、境外输入病例、入境物品及相关环境阳性标本开展病毒基因序列测定、分析及病毒分离,动态了解病毒基因变异情况,及时发现感染来源8(二)多渠道监测预警增加出现本土疫情地区药物监测要求,及时发现感染病例

     风险职业人员和重点机构场所人员核酸检测要求

     五、疫情处置

     五、疫情处置• 疫情发生后,应立即激活指挥体系,迅速完成常态...

    篇七:新冠肺炎第九版心得体会

    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培训 总结小结通讯稿五篇 (适合医院、乡镇卫生院、疾控中心、指挥部等)

     第一篇

     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科学、分级分类”的原则,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相结合,按照“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工作要求,坚决防范境外疫情输入和境内疫情反弹。根据目前疫情防控要求,6 月 30 日,XX 医院院开展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知识培训会,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及各村卫生员参加了培训。

     会上,副院长 XXX 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进行了解读,重点解读了与第八版防控方案的区别、新增内容以及防控工作的新要求,让医务人员及时了解防控要点,做好日常防控工作。

     同时对该院目前的疫情防控工作提出了以下要求:一是加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监督检查作用,督查大家提高意识,加强防范;二是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做好医务人员防护和院感防控,杜绝院内传播;三是加强值班值守,全体医务人员服从医院安排,做好应急值守工作。

     通过此次培训,参会人员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有利于在防控工作中及时发现和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切实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第二篇

     6 月 29 日下午,XX 医院中心医院为进一步加强疫情常态化防控和诊疗工作,切实提高全院医务人员疫情防控应对及处置能力,在老院区医技综合楼小会议室举行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九版)培训会。

     培训会上,疾控科副科长 XXX 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进行了解读, 着重对病例发现和报告程序、病例分类收治、抗病毒治疗、解除隔离管理、出院标准以及解除隔离管理、出院后注意事项、重点人群及普通人群监测等要点进行了讲解。

     会议要求集团各单位、总医院各科室分别组织培训,强调集团全体医务人员要进一步绷紧疫情防控之弦,迅速熟悉掌握该方案内容并落实到行动上,坚决守牢疫情防控安全线、责任墙。

     通过培训学习,使参会员工对新冠肺炎诊疗知识有了进一步了解,为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身心健康、为实现医务

     人员“零感染”打下了坚实基础。集团领导班子、辖区乡镇卫生院院长、总医院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参加培训。

     第三篇

     6 月 29 日上午 9 时,XX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举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专题培训会,会议由新城区疾控中心主任原飞主持,全体员工参加会议。

     XX 主任根据第九版防控内容进行了讲解,重点讲解了 5点:一是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的特征,新型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主要的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者,具有平均潜伏期短、传播能力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二是疫情监测,遵从“逢阳必报、逢阳即报”原则,2 小时内进行初筛阳性报告,经确诊后 2 小时内上报国家系统并转至定点医院进行治疗。三是疫情处置,对传染源的控制、流调与风险区域(人员)划定管控、区域核酸检测、人员转运、隔离管理、消毒等相关问题进行具体讲解。四是境外输入的疫情防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一直是疫情防控的总策略、总方针,入境人员管控、入境物品管控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疫情防控、口岸城市疫情防控一直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都是重中之重。五是加强重点环节的防控,加强“应检尽检工作”,对重点人员、重点机构、重点场所进行及时检测。原飞主任强调全体工作人员要坚持以“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态度,

     时刻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做好流调、采样、消杀等各项工作。

     此次培训不仅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而且进一步提升XX 疾控中心全体员工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处置能力。

     第四篇

     为及时跟进学习掌握常态化疫情防控最新政策,落实最新的管控措施,强化防控效果,6 月 29 日,XX 街道联合 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培训活动。XX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授课,XX 街道相关科室、各社区工作人员参加培训。

     培训会上,卫生中心的医护人员从认识新冠肺炎、公共场所新冠防控、个人防护技术操作规程、新冠肺炎消毒技术等方面作了详细讲解,特别是对消毒液的配置、区域核酸等密集场所传染病防控的措施以及要点等进行了深入介绍。分享了疫情预防控制的宝贵经验。学习内容丰富全面,与目前疫情防控工作密切相关,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各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讲授完相关知识后,就参会人员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此次培训,进一步加强了全体工作人员对新冠肺炎防控知识的理解,提高了规范化处置能力,为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一步,XX 街道将结合辖区工作实际,深入研读、精准

     把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相关内容,提升疫情防控知识掌握程度和防控工作能力水平,确保各项防控措施精准落实,做足做好疫情传播扩散的应对准备,切实保障好辖区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第五篇

     6 月 29 日,XX 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召开一办五部人员会议,深入贯彻学习全国疫情防控视频会议精神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做好新阶段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坚决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会议指出,当前疫情防控进入了新阶段,要坚决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在疫情防控实际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时刻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坚决巩固住疫情防控的重大战略成果。

     会议强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体现了工作效率,反映了科学规范,决不是放松管控。要抓紧修改完善有关防控措施,补齐工作短板,扎实做好核酸检测、流调等重点环节“最后一公里”落实工作,夯实大型企业、工地、农贸市场、商超、酒吧、学校、养老机构、社会

     福利机构等场所“四方责任”,做好物流、快递、医务人员、餐饮服务人员等公共服务岗位人员健康监测。要积极构建平战结合的医疗救治体系,健全疫情情况下分工管理体系,全力保障群众看病就医需求。要强化组织动员,继续推进老年人疫苗接种工作。

     会议要求,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要发扬昂扬向上、迎难而上的工作作风,严格值班值守,高速高效运转,从早从快推动各项措施落实,直至最后胜利。

    篇八:新冠肺炎第九版心得体会

    1 页 共 2 页 新冠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培训 总结

     为切实推动《新冠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方案》全面实施,普及新冠肺炎防控知识,提高疫情防控工作人员的处置能力,根据医院工作安排,8 月 1 日到 8 月 2 日利用 2 天时间,组织全院各科室进行一次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培训。

     此次培训由某某临床分管副院长进行主持,培训重点对《新冠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与《新冠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进行了详细的对比解读,将九版中的变化及要点从六方面进行了梳理提炼,清晰明确的讲述了最近疫情防控要求,培训后进行了理论考核。

     我院共有130人参与培训,余下在外进修的5人通过线上培训及学习手册进行自主学习。我院以此次学习培训为契机,通过组织全体医护人员进行学习培训,及时查找医护人员理论知识中的不足,更新了防控理论知识,同时查找我院疫情防控中存在的漏洞,不断推动疫情防控常态化,力争培养出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精湛、反应迅速、战斗力强的疫情防控队伍。

     在培训会上,院长传达了上级部门疫情防控措施调整情况的会议精神,并强调:

     一是要全面提升核酸检测能力,辖区内一旦核酸出现 1例(+),及时开展全院核酸检测,做到采、送、报各环节

      第 2 页 共 2 页 顺畅,以保证及时,高效,完成检测任务; 二是要强化人员管理,做好防护,凡进入院区人员全程佩戴口罩,就诊保持一米线社交距离; 三是要做好全院培训全覆盖,加强培训,人人掌握防控知识,防控政策和个人防护技能,明确要求精准落实各项管控措施; 四是要强化风险意识,管住风险点,牢牢守住不发生疫情底线。

     通过这次全院培训,使参会人员对新政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有利于在今后疫情防控工作中做好“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做到科学精准、有力有序处置疫情,不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

      某某医院 2022 年 8 月 3 日

    推荐访问:新冠肺炎第九版心得体会 肺炎 心得体会 第九版

    相关文章:

    Top